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优秀6篇

时间:2023-11-21 04:55:47

下面山草香为大家整理了6篇统筹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 篇一

魏书生

师:同学们会在主席台上,台下千万位教师听课,大家有些紧张吧?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上,闭上两眼,内视鼻尖……(边讲方法边指导,学生按教师要求做动作)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心情轻松多了!

师:心情轻松了,咱们上课。(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

师:老师要讲的这篇课文大家可能不愿意学。同学们愿学小说、散文、诗歌、不愿学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一篇说明文,施加一个意念,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不愿学的文体学起来都快乐,那语文学习不就是一件乐事吗?我们这节课学《统筹方法》。(用隶书体板书:《统筹方法》)

师:先不要翻开书,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

生:(集体)华罗庚。

师:华罗庚的身份?

生:(集体)我国著名数学家。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什么叫“统筹方法”?谁能不看书,凭自己独立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生:就是笼统说明事物的方法。

师:她敢于独立思考。

生:就是系统的完成一件事的方法。

师:有点接近正确答案。下面不再猜了,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什么是统筹方法吧?那好,请同学们到书中去找答案。争取一分钟内找到并记住这个概念,现在开始!(学生看书,半分钟后陆续举手要求回答)

师:请找到答案的同学一起回答。

生:(齐)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师:对,同学们没用一分钟就找到并记住了这个概念。同学们说,这叫什么说明方法?

生:下定义。

师:对。作者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谁愿意到前面,在黑板上默写这个定义?男女同学各推荐一名写字好的同学到前面来比赛好吗?(学生们热情的推荐,被推荐的男生说:“我一定能取胜”。教师赞许,男生同女生上台板书。)

师:写得正确,字很工整,看上去男同学写得更好一些。(男同学会心地笑)

师: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准备教会大家哪几件事呢?(学生七嘴八舌,教师边重复边板书:学习重点:1、字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无裨益。)

师:大家听我喊“预备-起”,用一分钟看课文下面注释,然后自问自答,可以出声。(学生迅速翻开书看)

师:我暂时不提问,下面做第二件事,我想领着大家思维的战舰驶向何方呢?(1、学生边思考边说,教师板书;2、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3、读懂全文,会说、会写、会用。)

师:先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同学们想用多长时间在课文中找到这个例子并记住它?

生:(齐)一分钟。(接着学生立即看教材,全神贯注,学习积极性极高。教师看表一分钟后。)

师:时间到。作者举一个什么例子?

生:泡壶喝茶。(听众大笑)

师:(笑着纠正)是“烧开水泡茶”。请你把烧水泡茶过程讲一遍好吗?(学生回答)

师:他说得对不对呀?

生:(齐)对!

师:他说泡茶有几道工序?(学生历数五道工序)

师:作者说这五道工序有三种安排方法,书上还画了图表说明。大家看书上图表是对哪一种方法的说明?

生:(集体)是对办法甲的说明。

师:办法乙和丙怎么样?

生:这两种办法都窝囊。

师:作者没说“窝囊”,他的说的是“窝工”。好,下面准备把办法乙和丙也分别用图表加以说明,请男女学生各自推荐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画图。(男女生各一名到前面在黑板上画图表。)

师:让他们两人先画,咱们看书上图表,大家想,如果文章没有文字解说,只有图表,能不能看得懂?

生:光有图表,我认为也可以看懂。因为图很清楚,图上又有文字。(学生指着图述说了一遍。)

师:好!他说得很明白,的确只看图也能懂。现在大家看黑板。(女学生已经画完,教师对她小声说了句话,她转身在图上改了一处。)

师:同学们看,他们画得对不对?

生:办法乙我认为画对了,办法丙画得不对。(教师请他上黑板订正,并交待下面的同学可以商量,可以上台帮助修改。一男生在座位上小声说图画得不对,坦亲切的拍拍他的头,笑着问:“你怎么不上去改?”男同学站起来跑到黑板前修改。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的热烈商讨,有的跑上前去。黑板前有四五个学生争争抢抢,你擦我画,很是活跃。)

师:(男女生都已画完,回到座位)好,我们比较一下,看起来还是女同学画得好一些,一看图就一目了然。男同学的图表用序号表示,也算是一种创造。(女生非常自豪,男生们也觉得公平。)

师:图表说明法同学已经掌握了。现在看我们思维的战舰距离第三个目标“读懂”还有多远呀?请同学们把全篇阅读一遍,重点读结尾一段。(学生读)

师:读懂了没有?

生:(集体)基本懂了。

师:懂了,还要会说。每们学生都把办法甲说一遍,七嘴八舌的说,大声说,说错了也不要紧,要解放自己。(学生纷纷大声述说)

师:不仅会给别人讲,还要会写。今天这节课,我们没有时间用笔写了,课上我们说,其实是用“口”写,回去以后把说过的话整理出来,就是用笔写,同学们愿意的话,回去 写一篇短文,作业 我不检查,因为我明天就要走了。请同学们增强写作业 的自觉性。除了会说、会写、还要会用。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我们应用统筹方法的实例,大家愿意商量还是愿意自己想?

生:自己想。

师:自己想也可以,商量也行。(过了两分钟学生要求发言)

生:比如说打扫一间房子、桌子、凳子、墙壁、那就可以先踏着桌子、凳子。

师:她说的凳子属于统筹安排工作过程范畴,但跟今天所学的联系还不太紧密。谁能举一个做事窝工的例子?

生:比方我星期天帮妈妈做饭菜,我家有两个煤气灶,可我却先摘菜、淘米,然后才想起烧水做饭,做完饭,才想起做菜,这样就窝工了。

师:怎么做才不窝工呢?

生:我先烧水,等水开的这段时间,淘米、洗菜。水开后,米下锅,等饭熟的这段时间炒菜。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

师:他讲得很好。谁能让自己的思维从厨房和家庭中解放出来,举一个别的例子?

生:学校开运动会,总是在进行竞赛项目的同时,安排田赛和团体赛,这就节省了时间。

师:这个例子说得很好。大家如果细心,还可以发现更多的使用统筹方法的例子。同学们以后参加工作,就可以用作者教给我们的统筹方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学会这样做工作就等于---

生:延长生命。

师:对!延长生命。请同学们商议总结一下咱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与学习过程。(学生们兴高采烈的说本节课三个学习重点及难忘的学习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盼望大家今后能经常运用统筹方法,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统筹方法》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活泼的语言;

2、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3、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统筹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设例子、配图表的说明方法以及通俗活泼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及文章结构;

2、了解统筹方法的定义,初步感知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由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导入。

二、示标。

三、结合课后注释,简介作者。

华罗庚,现代数学字,江苏人。

四、检查预习。

1、注音。

2、解词。

五、解题及理清课文结构。

1、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衫范围。

2~15设置烧水泡茶的事例,并配以图表,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

16指出统筹方法应用的广阔前景。

六、学生自学课文。

1、划出统筹方法的定义,思考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应用上有什么特点。

2、甲乙丙三种方法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哪一种最省时,为什么?

3、你能理解设例子和举例子的区别吗?(P88)

4、三幅图表之间有什么不同?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边巡视边点拨引导。

七、师生讨论明确。

1、下定义:

统筹方法的性质:数学方法。

特点:安排工作进程。

实用价值:应用极为广泛。

2、合理——不合理的顺序。

第一次设例,表明安排好工序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二次再次设例分析并将几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归结为箭头图,据图解说,进一步指出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抓主要环节(怎样应用)安排好工序的必要性。

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说明统筹方法应用时,可以合并次要环节。

3、(P88)

4、繁》简,具体》抽象

八、课堂小结。

九、练习。

见课课练。

板书:

统筹方法

华罗庚

1.统筹方法

烧水泡茶:甲→乙→丙

2~15具体说明:

《统筹方法》 篇三

【学习目标】

1.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2.了解举例子、制图表在说明中的作用。

3.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课文提示】

1.华罗庚,是我国的数学家。

2.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正音正字】

裨 bì

【词语积累】

错综复杂 千头万绪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急急忙忙 小题大做 不无裨益 通力合作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统筹方法,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14段),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这部分由两层构成。

第一层(第2—8段),写统筹原理运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

第二层(第9—14段),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统筹方法在近代工业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第15、16段),说明统筹方法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课文分析】

本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

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文章显得通俗易懂。

【思维训练】

1.统筹方法是什么方法?在应用时,它的主要点是什么?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主要点是把工序安排好。

2.从全文看,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制图表等说明方法。

4.列数字、制图表有什么作用?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用文字一一表述清楚。改用数字和图表说明,就变得简单明了,具有直观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

5.举例说明,你自己是怎样合理安排,提高效率的?

《统筹方法》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效率。2、体会举例子、制图表、列数字在说明中的作用。3.体会文章简洁准确的语言。教学难点:学习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效率教学重点:体会本文简洁准确的语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导入:    新授:                  拓展  作业 安排学生利用信息课收集华罗庚的相关信息,布置预习。  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并介绍。    思考以下的问题:一、文中主要是借助什么事情来介绍统筹方法的?  二、三种方法的区别主要在哪里?  三、作者比较三种方法,提出最好的方法,主要是哪个方面的考虑?   四、根据以上问题,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统筹方法? 结合日常生活或班级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应用统筹方法提出解决办法。1.抄写课文后积累部分词语。 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学生交流、展示得到的资料。   学生思考问题,可以让学困生先概括,然后由其他概括能力较好的导生补充、精练。 学生对语段阅读并概括,进行比较概括。  学生思考文中最好方法好在哪里,体会统筹方法的最大优点,并用词语概括(如提高效率、加快时间)  学生思考,从文章中学长依据,不必拘泥定论,不可脱离文本。 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  2.用统筹方法安排自己的一天。 熟悉文本、提高上课效率。  培养学生利用现有条件收集有用信息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训练学生的浓缩比较能力。  训练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教学设计1(内含大量插图)

下一篇:《统筹方法》教案1

《统筹方法》 篇五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设例子、配图表的说明方法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本文通俗活泼的语言     3、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在学习生活中,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说明:    本文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烧水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朗读通俗活泼的语言中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设例子、配图表。另外,在学生学习了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后,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必将学会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课文激发兴趣以“春季校运会班级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因没有合理安排,而丢失了比赛的机会”事例导入。倾听、思考、初步交流。以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入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初步的交流,会产生矛盾的冲突,意见的纷呈,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课文掌握原理提出要求:自读课文,什么是统筹方法?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散读课文,圈划课文主要内容。“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明确: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培养学生读书必须动笔墨的好习惯。 深入学习懂得方法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这种方法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可抓住一些“路标”;讲解“举例子”和“设例子”的区别;讲清: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1、  抓住文中的关键句,给课文分段分层:“如何应用呢”——承上启下;“当然,这种方法……”——承上小结。2、  明确本文的说明方法:设例子、配图表;并明确:“设”,是设计出来的例子;“举”是列出事实存在的例子。3、  学习“烧水泡茶”例子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上画图表,并借说自己所画的含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逐步教会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概括内容。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将此环节的教学更为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具体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中的关键的环节。通过文本的阅读,转化为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范读课文11节,并说明科普作品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阅读,语言须通俗活泼。体会并举例说明通俗活泼的语言特点。口语: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通俗)成语、文言词汇:错综复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卑之无甚高 (活泼) 教师的范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就将感受说明文语言通俗活泼的特点。再指导学生归纳小结,就将更容易掌握了。拓展练习学会应用提出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统筹方法懂得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张洪每天早上起床后,需要花费:淘米一分钟,烧早饭八分钟,漱口一分钟,洗脸一分钟,整理被子一分钟,早锻炼四分钟,然后吃早饭上学去。用统筹方法原理,合理安排顺序,设计出最佳方案,并用图表法将七件事的合理顺序表示出来:淘米1烧早饭   8         整理被子 1        漱口     1                洗脸     1       早锻炼   4   吃早饭、上学学生运用刚学的统筹方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将自己所画好的图表讲述出来,口头表达能力有得以训练。思路点拨以课文中所设的例子为突破口,提出要完成烧水泡茶这件事该如何安排?在同学们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先不急于回答,而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再来对照自己原先的设计,找出差距,孰优孰劣,说明理由。 练习举隅    1、词语积累:错综复杂   通力合作   临事而迷   不无裨益    2、请将下面的设例绘成统筹图表:李强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①做作业(30分钟)②烧饭(40分钟)③叠衣服(8分钟)④洗碗(2分钟)⑤整理书桌(2分钟)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3、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自己设例并绘出统筹图表。

上一篇:阅读选文——九个炊事员(片断)

下一篇:《统筹方法》教案3

《统筹方法》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设例子、配图表的说明方法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本文通俗活泼的语言

3、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在学习生活中,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说明:

本文是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烧水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朗读通俗活泼的语言中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设例子、配图表。另外,在学生学习了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后,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必将学会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课文

激发兴趣

以“春季校运会班级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因没有合理安排,而丢失了比赛的机会”事例导入。

倾听、思考、初步交流。

以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入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初步的交流,会产生矛盾的冲突,意见的纷呈,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学习课文

掌握原理

提出要求:

自读课文,什么是统筹方法?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散读课文,圈划课文主要内容。“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明确: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培养学生读书必须动笔墨的好习惯。

深入学习

懂得方法

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这种方法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可抓住一些“路标”;

讲解“举例子”和“设例子”的区别;

讲清: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

1、 抓住文中的关键句,给课文分段分层:“如何应用呢”——承上启下;“当然,这种方法……”——承上小结。

2、 明确本文的说明方法:设例子、配图表;并明确:“设”,是设计出来的例子;“举”是列出事实存在的例子。

3、 学习“烧水泡茶”例子

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上画图表,并借说自己所画的含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逐步教会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概括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将此环节的教学更为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具体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中的关键的环节。

通过文本的阅读,转化为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

范读课文11节,并说明科普作品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阅读,语言须通俗活泼。

体会并举例说明通俗活泼的语言特点。

口语: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通俗)

成语、文言词汇:错综复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卑之无甚高 (活泼)

教师的范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就将感受说明文语言通俗活泼的特点。再指导学生归纳小结,就将更容易掌握了。

拓展练习

学会应用

提出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统筹方法懂得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张洪每天早上起床后,需要花费:淘米一分钟,烧早饭八分钟,漱口一分钟,洗脸一分钟,整理被子一分钟,早锻炼四分钟,然后吃早饭上学去。

用统筹方法原理,合理安排顺序,设计出方案,并用图表法将七件事的合理顺序表示出来:

淘米1烧早饭  8

整理被子 1

漱口   1

洗脸   1

早锻炼  4

吃早饭、上学

学生运用刚学的统筹方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将自己所画好的图表讲述出来,口头表达能力有得以训练。

思路点拨

以课文中所设的例子为突破口,提出要完成烧水泡茶这件事该如何安排?在同学们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先不急于回答,而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再来对照自己原先的设计,找出差距,孰优孰劣,说明理由。

练习举隅

1、词语积累:错综复杂  通力合作  临事而迷  不无裨益

2、请将下面的设例绘成统筹图表:李强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①做作业(30分钟)②烧饭(40分钟)③叠衣服(8分钟)④洗碗(2分钟)⑤整理书桌(2分钟)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3、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自己设例并绘出统筹图表。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6篇统筹方法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统筹方法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最新范文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优秀7篇11-21

1--5的认识【优秀7篇】11-21

《海底世界》综合资料优秀4篇11-21

《卡罗纳》教案10篇11-21

人类的“老师”【9篇】11-21

《习作五》(优秀7篇)11-21

关于合作学习优秀6篇11-21

《颐和园》教案优秀8篇11-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优秀5篇】11-21

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6篇】11-21

51 4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