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2023-12-18 01:22:52

作为一名老师,对于阅读的习惯,需要从小对学生培养。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8篇阅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阅读教学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以及创作原型;分析鲁滨逊以及星期五的形象;研讨《鲁滨逊漂流记》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赏析作品中的优美语句。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养目标: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情感的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标: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精读和泛读等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好书可以增加我们知识的广度,可以增加我们思想的深度,可以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阅读沟通了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阅读沟通了殊方异域的文化传播,使人类变得丰腴,可是面对茫茫书海,青春年少的我们又该如何寻找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灵魂加油充电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属于我们自己的图书。

二、想一想:

进入高年级,我们的阅读又向外延伸到外国文学的赏析上,大家猜猜看,今天我们要走进谁的生活中?

能先回答我的几个小问题吗?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哪国人?

2、这部作品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造的,那么大家知道在塞尔柯克身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吗?

3、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多少年?

4、被鲁滨逊救下的土著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鲁滨逊教给他的第一个单词是什么吗?

小结:面对种种挫折,鲁滨逊总是不成功决不放手!,想出变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他改变了恶劣的环境,战胜了地震的恐惧,挨过了疾病的打击,只要有可能,就动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他的人生哲学就是行动的哲学,不怕困难的哲学。

(出示:补充材料:《鲁滨逊漂流记》是十八世纪英国四大名著小说家之一的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鲁滨逊的原形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他是一个苏格兰水手,他是在1704年9月由于与船长发生争执而被遗弃在距智利海岸500海里,周围约30英里的于安菲南得岛上的这个无人居住,只有来往南美的船只偶尔到这里来补充或修理船只。

塞尔柯克在这里住了四年零四个月,才被有名的航海家渥地士·罗吉斯发现,塞尔柯克参与了他的船队,在一七一一年回到英国。

作者笛福曾这样点评鲁滨逊:形象为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按照先导文明的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

三、说一说:

鲁滨逊是世界海洋文学中第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今天就让我们原文的精彩语句,让鲁滨逊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四、演一演:

对于鲁滨逊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的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漂流在荒岛上的他以人的尊严、人的智慧、人的力量与大自然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让我们从中看到生命活力的跳跃。鲁滨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带给我们一种启示,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怎样面对下面的处境呢?

1、没有吃的东西。

2、没有住的地方。

3、受到野人的袭击。

4、没有人可以说话。

小结:鲁滨逊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勤劳和热情是我们人类至今都诊视的宝贵品德。

五、写一写:

那么结合着大家对鲁滨逊的分析,你能用一段文字、一个符号、一种图形或是一种声音来表达你对鲁滨逊的评价吗?

小结:听着同学们的评述,老师被鲁滨逊震撼着,也被同学们感动着,我想鲁滨逊的拼搏、勇敢、智慧和热情应该是这部书送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吧!请同学们去拜读原著吧!

六、总结阅读方法,激励广泛阅读

1、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点,一是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的阅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照这节课的阅读,回忆以前的阅读方法,你认为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应该运用哪些阅读方法呢?请用这些方法阅读其他关于探险的书籍。

(世界名著青少年版)

《汤姆索亚历险记》

《八十天环游地球》

《绿野仙踪》

3、结束语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希望同学们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特别是文学名著,充实自己。

板书:

有选择读书

讲方法

读记写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二

【教材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象以及受到的蒙古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动情景,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

【设计特色】

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能通过阅读,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感谢悟草原的优美,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体会文章的记述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交流搜集到的材料

课件出示草原美景图。

二、快速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2、小组交流字词。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4、指名回答,大家交流。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草原景色的?

2、小组交流。

3、用笔画一画描写草原优美景色句子,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

(采用变话为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景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通过阅读,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

老师导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划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下草原人民有哪些风俗民情。

1、表演。

2、结合有关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二、练习延伸

请同学们想象,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1、学生表述可参阅的资料。

课件出示草原美景图。

2、集体反交流。

3、动笔实践。

【板书设计】

天空:明朗

风景优美 空气:清新

平地:一碧千里

小丘:色欲流

草原

远道迎宾

热情好客 热情款待

阅读教学 篇三

福建省第六届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提出"继承传统,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主题,阅读教学真要做到"求真"——真实、真读书、真训练、返璞归真;"务实"——实在、扎实、合实际、有实效,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听了易老师执教《梅兰芳学艺》(苏教版第三册,省一等奖、"最欢迎的课"奖)后,感受到了这种"真"与"实"。现采撷两个片断,与同伴分享。

[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时间5分钟,老师没有喊停下,就不能停,看谁能坚持。

·学生自由读书,老师巡视指导。5分钟后,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紧盯 或者 注视 灵活 拜师

师傅 飞翔 鸽子 水底 勤学苦练"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学生练习。)

师:谁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读。(一学生教读,老师有重点的点拨、强化。如:

师:"紧盯"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读得准。"师傅"的"傅"在这读轻声,很好。)

·去掉生字的注音,巩固读。

["真读书",首先要有时间的保证,5分钟虽然不长,但对于40分钟的课堂来说,它占了八分之一,是一个不小的比例。一上课,易老师给孩子5分钟读一篇并不长的课文,充分让学生整体感知,难能可贵,这使真读书成为可能。第二,定位要准确、要求要明确——"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能够真读书。在学习生字字音环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当"小老师"教同伴;老师则有针对性(重点、难点)地点拨、指导、强化。从效果看,这5分钟学生真得在"真读书"、"读真书",效果良好。]

[片断二]

师:我们来一段一段读课文,读出饱满的情绪。听一听老师读第一句,判断哪一次读出饱满的情绪。(老师做对比性朗读。学生练习。老师点评,提出新要求。)

师:读饱满了,还要读通顺,要像"金龟子"、"月亮姐姐"那样。(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神儿"、"料子"。)

师:"神儿"、"料子"这两个词读懂了吗?(懂了。)如果眼睛没有"神儿"会怎样?

生:没有"神"就变成盲人。

师:说明还没读懂呢,再读一读吧。(学生继续读书。)

生:他唱戏眼睛要有神,用眼睛说话。

师:好的。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什么意思?

生:他不适合去学唱戏。

师:读懂了,会读得更精彩,加上自己的动作读一读吧。(学生自由练习读→表演读。)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枚"青橄榄",越读越有味。同学们先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用笔画出不明白的词。(学生默读,老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画出的词,写在黑板上,"紧盯"、"注视"、"眼睛会说话"。)

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读,读饱满、读通顺。(学生练习。)

师:这三个词,读懂了吗?(动作表演"紧盯"和"注视"。老师用教具小鸟,模拟小鸟飞,让学生"紧盯"、"注视"。)

师:同学们回过头来读第一自然段,读懂"眼睛会说话"。

生:眼睛很灵活。

生:眼睛很灵活,会说话。

生:眼睛比以前有"神儿"。

师:易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猜我说什么了?(老师表演。)

生:我很高兴。生:我在想问题。生:在思考。

(以下逐句练习朗读,老师或示范、或评价、或讲解。如,

老师范读第一句:"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在动摇!"

师:读第二句时,要体现"学艺很辛苦"。

师:梅兰芳练出了"眼睛会说话",高兴吗?(高兴。)读出高兴的语气。

师:这位同学读"眼睛会说话呢",读得多好呀!来,跟她读。

师:梅兰芳练眼功,一练就是十年,还要练习唱、念、坐、打……这就叫"勤学苦练",难怪后来人们称他为"大师"。)

·逻辑引读,以读代讲。

师: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学艺的"料子",他是怎么对待的?

学生读"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师:他是怎么练习的?(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师:日子一长,他的眼神发生变化了。(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真训练","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但不能割裂开来,也"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语)学生的"练"离不开老师的"训",老师的"训"为学生的"练"服务。比如这个环节的读书训练,做到"目标明、层次清、指导有力、要求严格"。"目标明",就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层次清",读书应该有一个序,循序渐进,先是读出"饱满情绪",接着"读通顺、读流利",再读懂重点词句,最后是"读懂了,会读得更精彩",加上动作表演读——"个性化阅读";"指导有力",包括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老师示范(对比性朗读),提示重点难点词句的理解和逻辑引读、以读代讲等等,都是指导,是依学生的学情,顺学而导;"要求严格",既然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就应该达到这个要求,达不到,再指导再练习,不能走过场,否则不仅难以实现既定目标,而且给学生一个"老师不过说说而已"的消极心理暗示,以后学生就可能应付,如对"神儿"的理解,"没有‘神’就变成盲人"显然没有读懂,那就"再读吧"。正如易老师在说课时说:"读书如嚼青橄榄,越读越有味"。]

阅读教学 篇四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信息反馈,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①朗读。

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体味课文的精妙所在,进而提高鉴赏能力。

②默读和速读。

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阅读速度快而正确,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识记,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③复述和背诵。

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而实现的。反复诵读与深入理解相结合,能使背诵获得最佳效果。

④精读和评析。

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

②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中学生应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③阅读卫生习惯。

阅读卫生习惯要求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卫生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光线、位置、姿势,如不在直射或暗弱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走着或在晃动的车子上看书;坐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 中必须牢固树立“以读为主,以学生的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

阅读教学设计 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阅读、自主阅读、猜测表达等方式理解 “宝贝”的真正涵义。

2、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绘本表达的优美意境。

活动重点:关注故事发展线索,理解图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并尝试想象表达表现。

活动难点:在对比中理解“宝贝”的真正涵义。

活动准备:

1、《彩虹的尽头》故事幻灯片、轻音乐一段。

2、《彩虹的尽头》绘本,人手一本。

3、“宝贝”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宝贝”导入,感受彩虹的美。

1、出示字“宝贝”,师:谁认识这两个字?

2、你有宝贝吗?你的宝贝是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3、“今天,请小朋友跟着马老师一起到彩虹的尽头找一找宝贝。你们猜猜看“彩虹的尽头会有什么宝贝” ?

4、“獾和狐狸想要的宝贝是什么?”出示、操作记录表。

二、引导幼儿阅读绘本,体验绘本的优美意境。

1、初步阅读,了解故事线索。

“在寻宝的路上,獾和狐狸遇到一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宝贝。他们的宝贝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彩虹的尽头》,从开始看到第十七页,我们到书里找一找。”

(1)獾和狐狸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2)它们的宝贝分别是什么?出示记录表进行记录。

2、分段阅读,观察画面细节。

(引导幼儿分段阅读獾和狐狸遇到松鼠、鸭妈妈两部分绘本,引导幼儿观察人物动作与表情,猜想故事情节。)

(1)“松鼠(鸭妈妈)的宝贝究竟是什么?”引导幼儿从动作及对话中体验小松鼠和鸭妈妈对宝贝的情感。

(2)“獾和狐狸觉得橡果(小鸭子)是宝贝吗?”

3、幼儿与教师一起看幻灯片,共同探索故事发展。

(教师讲述獾和狐狸遇到兔爷爷的故事情节。)

讨论:回忆是什么?

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回忆”的涵义。

三、继续讲述故事至结束,启发幼儿理解、体验“宝贝”的真正涵义。

1、“獾和狐狸找到宝贝了吗?是什么?这和他们一开始想要的宝贝一样吗?”操作记录表,进行对比。

2、“为什么好朋友是獾和狐狸的宝贝?”

总结:

因为好朋友让他们非常开心。宝贝,不一定是金的、银的、宝石的,而是一些很特别的东西,会让你变得非常非常开心。

1、为什么最后挂在天上的彩虹他们都没有看见呢?

2、完整欣赏绘本,与同伴分享喜欢的图画。

阅读教学 篇六

课前:

师:打个招呼。

生:老师好;

师:像老师这样打招呼。江西南昌的小朋友,你们好。

生:陕西省的王老师,好。

师:你们有没有喜欢的小动物?

生:小猫、小狗、……

师:一起喊出小动物的名字。

师:用你的动作表示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来。

生:表演

师:今天李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课件出示,燕子。

抢答题: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

2、燕子总是生活在我国的北方,比如王老师的家乡

3、燕子是益鸟。

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你会唱,可以跟着唱。

《小燕子》

准备上课。

上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学习一篇特殊的文章,跟燕子有关,伸出手,写课题。燕子的燕,第四笔是横

齐读课题。

师:词语都认识了没有?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舒适 启程 疲劳

生:覆盖  救护  料峭

生: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师:跟老师读最后两个词。

师:接着看。

生:欧洲 瑞士  特殊

生: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师: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什么是气温骤降?

生:气温急速的下降。

师:观察田字格的生字,你发现什么了?

生:左右结构。

师: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左窄右宽。

师:先来看笔画最多的“骤”字。每个部分要写的紧凑一些,这样才能写得美观。跟老师一起写。

生:指导书写“骤然”。

师:出示“涉”的字理演变。指导书写。

师:拿出手边的练习纸,工工整整地写这两个字。

(生写,教师指导)

师:看课题,谁知道什么是燕子专列?

生:专门拉燕子的火车。

师:谁有问题?

生:燕子是候鸟,可以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送呢?

师:第一段也提出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师:读第一段,想这个问题,拿笔圈画。

(生自由读。)

师:先同桌交流

生: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fɑn)。当地气温骤(zhòu)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bá)涉(shè),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bīn)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师:讲得非常清楚。不过要是抓住重点词语,就会更简练了。找不到食物,这样的情境可以用哪两个词来形容?

生: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想想当时的情境,再读读这两个词。

师:按这样来说:因为燕子          ,所以             。

生:因为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所以用专列来送。

师:现在请你看着前边,读读这段话,体会当时危急的情境。

生: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fɑn)。当地气温骤(zhòu)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bá)涉(shè),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bīn)临死亡。

师:瑞士政府知道后,决定用火车去送燕子,用的是一辆怎样的火车?

生:漂亮舒适的空调火车。

师:瑞士政府没有只顾着做国家大事,你想说什么?

生:瑞士政府顾不上做大事……

师:我纠正一下,不仅做国家大事,还能做救燕子这样的事

生:(改正)

师:瑞士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去寻找燕子,默读课文,寻找这样的句子。

生:默读。

师:你来读你画的句子。

生: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漫天飞舞,读一遍。

生:满天飞舞。

师:这段话有一个词,料峭,什么意思?

生:微寒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

师: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联系下文: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其中春天的寒冷就可以用料峭这个词语。让我们走进这个料峭的春天。(播放课件,风雪的声音,师范读。)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风的声音,很冷。

师:看到了什么?

生:雪,天真冷。

师:读出这种感觉。

生:读。

师:我们来看这样一段录像后,你一定会读得更好的。

(播放视频)

出示句子: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指名读)

师: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瑞士居民们走出家门寻找燕子。拿出笔,圈出表示瑞士居民们动作的词。

(生读,圈画)

师:有画出的举手,读给大家听。

生:顶着、冒着、走出、踏着、寻找

师: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

生自由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告诉大家,瑞士居民们此时,心情——

生:心里很急。

师:纷纷走出家门——

生:冒着料峭的春寒

师:顶着——

生:满天飞舞的大雪。

师:师生接读。

师:再读这段话,还有那些词让你体会到了急切的心情?

生:纷纷。

生:四处。

师:他们找了多少地方啊。这就是瑞士居民——

师:有一个和我们差不多一样大的孩子,让我们感到,读下一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来。

生:默读,圈画。

师:读出来。

生: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师:再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读。

师:我听出了,你被深深得感动了。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一个叫贝蒂(dì)的小姑*山草香 www.shancaoxiang.com*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fù)盖着皑(ái)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这多么的不容易啊。

生: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师:救一只燕子都不容易,一个孩子救了十几只,多不容易啊。一起读这一段。

生:齐读。

师:(播放视频图片)师解说:不在乎大雪,不在乎自己的脸冻得通红,不在乎自己的手冻得僵硬。他只在乎——

生:寻找燕子。

师:不在乎——只在乎——

师:他冒着——

生:料峭的春寒。

生:寻找燕子。

师:顶着——

生:满天飞舞的大雪。

师:冒着——

生:料峭的春寒。

师:踏着——

生:冻得坚硬的山路。

师: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t她得走多少路啊,她得受多少冻啊。她得……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贝利说,拿出纸,写下来。

生:(在音乐中写话)

师:写好的同学读给贝蒂听。

生:贝蒂,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姑娘。

生:你真是个爱护动物的孩子,我要像你学习。

生:你不顾自己,只顾救燕子。

生:你不在乎脸和手 ,只顾救燕子,你是我的好榜样。

生:贝蒂,你居然为十几只燕子,连自己的脸和手都不在乎,你真有爱心。

生:你真有爱心,我要向你学习。

生:你真勇敢。你的脸冻得通红,你不在乎;你的手冻得僵硬,你不在乎。

师:燕子得救了,我们的燕子专列也要启程了。(师板画火车)

下节课,一起去送别可爱的朋友——燕子。

课下,写生字,读课文。推荐几篇小文章,在发下去资料中就有王老师的网址。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七

.《草原》教学实录+练习+说课设计

.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

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

草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

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

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 品读佳句:

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

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 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

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

大草原的景色真美!

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

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

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

“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联欢”一段人们的尽情尽兴体会。

3、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4、欣赏蒙古人热情好客录象片段。

5、小结:

草原人更美!

五、总结

1、我们随着老舍爷爷的笔触,到内蒙古大草原,欣赏了草原的绮丽的风光,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团结友爱,让我们一起载歌载舞齐唱《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草    原

景美 人更美

天空可爱 远迎

一碧千里 相见

羊群似花 款待

小丘柔美 联欢

蒙汉情深

阅读教学 篇八

[个人简历]

朱爱朝,中共党员,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研室主任。湖南省“华天奖”优秀教师、长沙市优秀教师、长沙市教学能手。她曾多次在全国、省、市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延安,我把你追寻》《圆明园的毁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军神》《父亲》等多堂课被湖南省音像出版社摄制成录像发行。她的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各级论文赛中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抓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2.全班交流。

3.抓重点段进行深入体会。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想象画面,丰富形象。

(2)联系上文,揣摩心理。

4.感受父亲为什么这样了不起。

5.感情朗读。

三、抓补白点,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师生对读。

2、想象说话。

3、感情朗读。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挖   不论……总……

了不起                                 在一起

儿子: 等   只要……就……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二、积累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三、拓展阅读,感悟情感。

阅读《无字的明信片》《父亲老了》。

四、说话写话,抒发情感。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生活中父亲所做的令自己最难忘的事。

2.将自己最想对父亲说的话写下来。

[课堂实录]

人教版第九册 地震中的父与子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小学 朱爱朝

课前活动:

音乐起,出现大屏,听一首诗

师: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

生:这首诗写的是我和爸爸的事。

师:你能说说你的爸爸吗?

生:有一次我生病了,爸爸背着我去医院,爸爸虽然流了很汗,但是一句话都没有说。

师:你的心情怎样?

生:很高兴。

生:我爸爸工作很累,但是还是坚持给我煮饭吃。

师:真是一个好爸爸。

生:每当我有数学题不会做的时候。爸爸总是很细心地教我,我知道了爸爸很关心我的学习。

师:看见爸爸这么关心你的学习,你会怎样?

生:有一次雨下得很大,爸爸把伞给我,爸爸的全身都湿透了。

师:我相信,当你长大后,一定会把这把伞倾向爸爸那边的,对吧?

生:是的。

生:我爸爸才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常常让我做事情,刚开始,我很恨我爸爸,到了五年级,我知道

师:你明白了爸爸的用心,这个孩子就在爸爸的这种爱中渐渐长大了。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我将一块儿学习17课

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有这么多的父与子,为什么单独写这一对?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这一对父与子最后怎么样了?

生:这一对父与子关系是怎样的?

师:以上两个同学的问题可以合成一问题。

生:地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问得真好。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小声地自由地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写了一场怎样的地震呢?

生: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说得很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果语速再慢点儿就更好了。

师: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出现大屏影音资料。(看半分钟)

师:这一场地震中,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父与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刚才这位同学提出来的。

生:一位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去救儿子,许多人都阻拦,随时有大爆炸的危险,父亲不顾危险和阻拦,一直挖下去,38小时过后,终于挖到了自己的儿子和他的同学,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很深的。

师:你概括非常好,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你关注到了课文的结尾,你真会读书。板书: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

师:请大家默读思考,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再你的四人小组中讨论。注意读书的姿势。

师: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先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再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生:读句子:

师: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深的体会,刚才你知道他挖了多少个小时。

师:父亲在不停地怎样。

师:多么了不起啊,还有谁找到了一些句子,也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句子。

师:这位同学能一边想象一边读书,很好。他挖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看到许多父母挖了一阵后就许弃了,可这位

生:我好像里的钢筋把父亲的衣服都划破了,碎玻璃破

师:对这段话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在这不过是36个小时,父亲完全可以在家里吃饭、睡觉,为什么他要

师:他想问的是什么力量支持父亲挖了却36个小时。

生:为什么课文写了8小时、26小时

生:联系上下文

师:你注意了课文的表达方式,真了不起。

师:问题提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师:可以反复读句子,去理解,对吗?

师:请同学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

师:课文为什么要从8小时写起。

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很漫长父亲想挖到自己的儿子。

师:你能读出你内心的感受吗?

生:读句子。

师:看着屏幕,想想怎样读更好。

生:再读。

师:读得很好,她感受到时间很漫长,这样写还有什么好处?还有谁体会到了什么?

生:36小比8小时长。

师:你还是体会到时间的漫长。

生:时间很长。

师:他挖得怎样?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生:父亲一直挖着,没有人能坚持36小时,石头很重。

师:挖得特别——

生:辛苦

师:读出这种感觉。

生:读句子。

师:读得很有感情,还有谁想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读

师:你读出内心独特的感受,就应该像他一样读书。

师:父亲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

生:因为父亲曾经说过

师:是曾经对儿子说

生:读课文相关句子。

师: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话。(板书)

师:在地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生:在地震中,儿子在教学中,教学楼把儿子埋住了。

师:课文中怎么说的?

生读课相关句子。

师:地震中还发生什么?

生:有许多死人的骨赅没有找到儿子

师:他是这样做的,别的父母是怎样的?

生:其他父亲绝望都回去了。

师:有哪些人在阻挡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引读课文

师:面对这么多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

生:没有

师: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造个句子吗?

生:不论别人怎么劝解,父亲总不停止挖掘

生:无论父亲受了多少伤,总要把自己的儿子救出来

师: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总是会和你在一起,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永远和儿子在一起

师:永远要和儿子在一起的坚定信念让父亲多么的了不起,同学们,读——

生读

师:配乐范读课文:“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到处都是血迹。

师:谁想读一读

指名生读

师:你读出了内心的感受。还有谁想读。

生读

师:她是用心来读啊。让我们闭上眼睛,背这段话。

师:引读课文父与子的对话部分:“当挖到36个小时,突然听到……

师: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啊?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出你的体会。

生:生读句子,我体会到这12个小时,儿子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还没有等到他的父亲,当时他心里一定会很紧张很害怕,你会觉得父亲这么久没救他可能不会来了,但他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话,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的。

师:还有谁有不一样的呢

生:生读句。爸爸在38个小时挖掘中,儿子非常信任他,一回忆起爸爸说的那句话,他的信心就回来,他信赖他的爸爸。

师:讲的真好,当她的像样挖掘了八小时……,同学们接读课文句子“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

生读

师:对于阿曼达在废虚下漫长的等待中,你最想问什么?

生:我最想了解在废墟里发生了什么事,她是怎样安慰同学的

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是怎么生存的

师:对于这些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先说给同学听。

师:谁把想的说给大家听?

生:儿子之所以可以支持38个小时,因为爸爸说过,是这种信念支持着他,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

师:对父亲非常的信赖

生:我想补充一点,作为父亲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就可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再加上父亲对阿曼达的热爱。

师:你找了可以把父亲与儿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读一读

生读

师:是什么把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呢?

师:刚才同学说过是信赖,是父爱把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

生:告诉他们父亲和孩子信念和诺言多么重要

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师生: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师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让我们记住

生: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让我们记住不论发生什么

生: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朱自清的小练笔

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 挖  不论……总……

了不起                                 父子情深

儿子:   等  只要……就……

[说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修改稿

湖南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  朱爱朝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上午好!

从八月的贵州之行,到十一月的武汉参赛,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思索,我探寻,我不断走进文本,贴近学生。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它促使我在专业上更快的成长,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感谢全国小语会为我们语文老师搭设这样一个梦想舞台,感谢所有在我成长道路上洒下辛勤汗水的人,感谢为我这堂课付出无数心血的领导们、专家们、老师们。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这是一篇老课文,很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光是人教网上挂出的教学设计就有好几个,要寻求突破与创新很难。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以疑促读,简化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呢?我觉得,教师应该教在学生有疑处。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回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大家看,上课伊始,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行质疑,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挖掘资源,丰富学生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崔峦老师也曾经说过:“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出了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又比如,学生在用“不论……总……”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对父亲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发展。

我的这一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2006.10

附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上面这8篇阅读教学设计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阅读教学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桂林山水教案【最新7篇】12-18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教案反思(优秀5篇)12-18

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优秀4篇12-18

音乐教学教案6篇12-17

三峡之秋(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优秀312-17

安全教育活动大班教案优秀3篇12-17

小学六年级《船长》教案【最新9篇】12-17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2-17

幼儿园大班教案《虫儿飞》【优秀7篇】12-17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原文、教案12-17

51 5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