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时间的方法 时间的计算【优秀9篇】

时间:2023-03-25 20:38:47

欢迎查阅山草香提供的《时间的计算【优秀9篇】》,希望在您写作【计算时间的方法】的相关文案时,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时间的计算 篇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 ,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 和 .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 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 ,将公式变形为: ,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公式。

二。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1)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 变形得到 用来计算路程。(2)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3)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 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时间的计算 篇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

1.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秋天来了,你们最喜欢的集体活动是什么?

要秋游了,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 时间的换算

1、三年级(2)班的同学们决定去淘气堡秋游,可是看了这个时间安排表却犯了愁。(教师出示淘气保图)

星期一----星期三 每个同学可以玩2小时

星期四----星期五 每个同学可以玩100分钟

2、哪一天去才好呢?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你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4、你们真聪明!老师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3时=( )分 3分=( )秒 240分=( )时

1时=( )分 2分=( )秒 180秒=( )分

24(www.shancaoxiang.com)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汇报。

(二) 时间的计算。

1、因为去秋游,小明这天起了个大早,(出示主题图)

你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

2、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小组讨论)

3、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

汇报:

① 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

② 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

③ 45-30=15(分)

你说的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

4、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汇报。

5、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三(2)班同学8时从学校出发,8时40分到了淘气堡,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2、做一做2、出示图片

营业时间

早9:00开门

晚8:00关门

现在才8:40分,同学们还要等多久呢?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讲一讲。(同桌交流算法)

3、考考同桌:每个人说出自己离家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让同桌算一算你路上用了多长的时间?

4、这节课开始的时间是10时30分,现在是10时55分,已经上了多长时间的课?下课的时间是11时10分,你知道还有多长时间下课吗?(小组合作尝试不在同一时间内的计算)

5、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指导学生先在钟面上拨一拨,然后再用计算的方法算一算。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非常棒,帮助小明解决了一些有关时间计算的问题,(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的练习。

四、作业

1、练习十四2

2、练习十四5

时间的计算 篇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的第2、3、4、5题。

教学目标: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用具:挂图、钟面模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2时 =( )分

问:1时等于多少分?那么2时呢?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通过类推得出结论)

2、练习:3时 =分 4分 =( )秒

问:你是怎样算的?

二、教学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1、教学例2:(出示学生早上上学的情景挂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小精灵要求我们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小组讨论: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怎样想呢?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

2、练习:(出示一学生去商店的情景挂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解答。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教材第63页的第3题。(挂图出示)

师:你还了解哪些类似的信息?与同学说一说。(进一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2、教材第63页的第4、5题。

要求学生计算经过时间。学困生让其借助钟面模型直观演示。

3、教材第63页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新知识?你认为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有关经过时间最好?

板书设计:

时 间 的 计 算

2时 =( 60 )分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3时 =(180 )分 7:45 – 7:30 = 0:15

4分 =(240 )秒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时间的计算 篇四

【学习内容】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预设流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巩固已有的知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时间观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提取已有的知识概念:1时=60分,再通过合作探究得出2时=120分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例2,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行简单的时间的计算。鼓励学生想出各种计算时间的好办法,实现算法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做游戏,让学生从练习当中找到知识的影子,并懂得运用到实际中去。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时间是无处不在的,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板书设计】

时 间 的 计 算

例1、 2时=(120)分 例2、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经过了(15)分钟

a) 60+60=120分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60×2=120分 b) 45-30=15,是15分钟。

教学反思:

从一开始用猜谜语的游戏作为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铺路石。并从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并很自然地过渡到复习旧知识里。紧接着抛出问题:1时等于多少分?充分地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出2时等于120分的计算方法。例2为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情境,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以充分地讨论,集思广益,想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教学完后让学生做练习题,使他们从练习当中找到知识的影子,并懂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要懂得珍惜时间。

时间的计算 篇五

教学内容:p62 例1、例2

教学目的: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 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

a、 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时间的计算 篇六

教学内容:课本第62例1、例2及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 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 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钟表。

教学过程:

一 、教学过程

口答:

1、 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 )分。

3、1时=( )分  1分=( )秒

二 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 出示例1:

(2) 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60加60,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是120分。)

老师板书:2时=120分

(3) 练习:3分=( )秒,你是怎样想的?

(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点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小明7:30离校,7:45到校。)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45减30,也就是15分。)

三、巩固练习:

1、3时=(  )分,4分=(  )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师问: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

用钟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8:40到9:00要经过多长时间。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第2题。

2、练习十四第4题。

3、练习十四第5题。

4、练习十四第3题。

五、思维训练: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 篇七

教学内容: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一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钟表。

教学过程:

—。自学释疑

1。钟面上有个大格,(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 (  )时,

3。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   )分,走一圈是(   )分。

4。秒针走一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分。

5。1时=(   )分    1分=60秒

二训练操作

1。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60分,2时就是2个60分相加,也就是120分)

2。3时呢?

3。2分呢?3分呢?

例2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1。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

2。交流:45-30=15(分)

三反馈矫正

1。填一填

3时=(  )分  4时=(   )分

4分=(   )秒 120分=(    )时

180秒=(   )分      1时30分=(   )分

1分45秒=(   )秒     70分=(  )时(  )分

140秒=(  )分(  )秒

2。比一比

6分ο60秒     3时ο300分

4时ο200分    120秒ο2分

78秒ο1分8秒    100分ο1时40分

3。苏沛武7:10离家,7:30到校,从家到校门口用了多少时间?

4。7:20到校门口,学校7:30开大门,他要等多少时间?

5。第二节课9:30上课,9:05进班,他要等多少时间?

6。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四。延伸迁移

练习十四2。4。5。

时间的计算 篇八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 ,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 和 .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 ,将公式变形为: ,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1)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 变形得到 用来计算路程。(2)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3)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 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时间的计算 篇九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 例1、例2

三维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上这9篇时间的计算是来自于山草香的计算时间的方法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最新范文

小溪流的歌【优秀12篇】03-25

小兔拔萝卜精选11篇03-2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03-25

奇异的琥珀(优秀6篇)03-25

《永生的眼睛》(优秀13篇)03-25

天鹅的故事(优秀8篇)03-25

《师恩难忘》教案设计(优秀10篇)03-25

吃西瓜(优秀8篇)03-25

《最后一头战象 》教案优秀8篇03-25

教案《乡下孩子》(精选6篇)03-25

51 1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