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6篇

时间:2023-11-06 12:16:24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6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写作思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一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制度在道德层面的本质规定,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理论结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及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内容上有相互重叠交叉之处。从道德与价值的关系看,社会主义道德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提升。因此,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从文化视角来看,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源力量;从实践维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着力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源力量

道德和价值,都与文化有着内在的关系。德国哲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所谓“解释系统”显然涵括道德解释系统、价值解释系统、宗教解释系统及艺术解释系统等。但纵观贝尔的论著,贝尔的文化概念更多地指涉伦理价值意蕴,故所谓“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更多的是指“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伦理价值解释系统”。任何一种文化都内涵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取向。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内涵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和伦理道德观取向。从文化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取向的体现,是社会多元价值体系中具有主体性和主导性的观念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伦理精神的反映,是社会多样化道德规范中具有主体性和主流性的规范体系。文化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不断得到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从价值层面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构良好的文化价值生态环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从伦理层面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建构良好的文化道德生态环境。良好的文化价值生态环境和文化道德生态环境,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逐步引导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进步和道德提升,进而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人民群众既是道德建设的主体,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才能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而才能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都需要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应该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都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所不可或缺的内源力量。任何一种文化都内涵一定伦理取向,伦理属性是文化的应有属性。任何文化都蕴涵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灵魂。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完整、丰富的价值观内容,其内核是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故核心价值观念体系是决定文化性质、方向和特点的最重要、最根本因素。从此意义上讲,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不仅包括道德自觉、道德自信和道德自强,也涵盖核心价值观自觉、核心价值观自信和核心价值观自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时代课题。无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又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尚,以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源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须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着力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

关于价值与道德的内在关系的解释,《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价值是值得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善。“善”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广泛使用的一个伦理学概念。有学者指出:“狭义的道德仅是指道德规范和美德,但广义的道德观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西方的传统哲学中,人生哲学问题、价值哲学问题都是归属于伦理学或者哲学价值论的。”[1]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从道德哲学与价值哲学的关系来看,价值观从属于伦理道德观,伦理性是价值观的内在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提炼。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概括提炼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着经济伦理观、政治伦理观、生态伦理观、法治伦理观、社会伦理观、职业伦理观及文化伦理观等多种伦理价值观意蕴。而实践性是道德之为道德的应有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归根到底不能停留在文本中或口头上,它必须通过道德实践环节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着力点,是其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主义伦理价值范畴,伦理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属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属性具有两个方面意义:一方面确认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属性进而确认伦理道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确认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属性进而认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不断发展。

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都是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处于根本地位,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对社会思想文化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等,给整个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多维影响。从当前道德领域来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始终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的主旋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个人品德建设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消费主义等消极伦理文化现象的强烈冲击,以至于出现了“道德失范”、“道德滑坡”、“道德冷漠”及“道德危机”等令人痛心的现象。如果社会文化价值导向不确定,是非、荣辱、美丑不分,人们的价值心态就会出现道德淡漠乃至缺德或恶德行为的时常发生。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指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会失去灵魂而迷失方向。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引导全体国民树立共同理想,化解社会道德危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价值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三、社会主义道德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践行,而社会主义道德实践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建构“一主多元”的伦理文化格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社会主义道德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建构“一主多元”的伦理文化格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

任何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都要汲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伦理文化资源。在当代中国道德生活中存在着三类主要的伦理文化资源:一是体现科学性与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资源;二是体现历史性与民族性的中华传统伦理文化资源;三是体现世界性与时代性的西方伦理文化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精华与西方伦理文化先进成果综合创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导性资源;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源性或母体性资源;西方先进伦理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不可或缺资源。总之,建构“一主多元”的伦理文化格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导性资源。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阐释了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以及道德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说。马克思主伦理文化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更开创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2]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一主多元”的伦理文化格局必须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流文化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了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和共产主义道德方向。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是主流伦理文化,它代表着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导向和前进方向,并以强大的主导力量和吸引力引领多元伦理文化的健康发展,而多元伦理文化则丰富社会伦理生活,促使伦理文化领域百花齐放。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建构当代中国伦理文化格局中,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为主导性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呈现出科学性与阶级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需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从文化实践来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母体与根基,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无容置疑,中华传统伦理文化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矛盾文化体系,需要坚持辩证看待的态度。当代中国走向现现代化的征途中,如果丢失了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根基,就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社会价值危机,就会在全球化浪潮中迷失自我,进而失去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故批判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环节。全面正确认识中华传统伦理文化,促使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题中应有之意。我们必须坚持“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用现代意识和敏锐眼光充分挖掘、积极吸收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精华,并结合时代精神给予创造性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根源性和母体性的伦理文化资源,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保持深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在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在走向现代化道路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价值多元化问题,造成本土文化与外来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进而出现了文化价值认同的危机。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的历史背景下需要着力解决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如何维护和认同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二是如何借鉴和认同西方文化价值体系中的合理性因素。只有批判继承和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同时积极汲取和合理借鉴西方文化中合理性的价值观念,才能促进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健康发展。西方伦理文化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伦理反映,无疑具有精华与糟粕、先进性与腐朽性并存的双重属性。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推动下,我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不断扩大,各种外来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多维的影响。一方面,西方伦理文化的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伦理道德的发展。如西方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及“低碳经济”等理念,日益被我国主流道德文化所吸收、借鉴和应用。另一方面,对于伴随而来的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及消费主义等错误思潮则要给予有力地批判与抵制。积极借鉴西方伦理文化的先进成果或有益内容,无疑有利于丰富和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进而体现开放性与包容性、世界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集中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表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固有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完全符合我国社会实际和时展要求,也完全符合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培育“四有”新人的需要,不仅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而且具有思想性和导向性。从伦理价值观角度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提升,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价值根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我国全体社会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必需的基础性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深入到人们的荣辱观中,成为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尺度和行为评价的荣辱体验,才能保证其实践特性,使其成为坚实而鲜活的价值事实。”[3]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底线。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联接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桥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针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此,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格局。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伦理价值范畴,是与我国现阶段倡导的道德价值取向和核心价值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及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和行为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为人们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价值判断、做出价值选择及确定精神价值导向,提供了价值原则和价值根基。从荣辱观的道德诉求和价值取向来看,“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荣、以背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耻”,可谓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终极价值诉求和最高道德境界。“荣辱观作为最基本的伦理价值观,其内在心理机制是人的羞耻之心。它是道德自律的心理依据,也是道德良心能够发生作用的运行机制。良心可以使道德主体对于合乎良心的行为感到光荣与快慰,对违背良心的行为感到耻辱与羞愧。”[4]实践证明,引导公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耻的张力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感和知耻感,从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了内在的“道德心理机制”。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使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道德价值典范和伦理价值取向。因此,抓住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就抓住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也就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在的道德心理机制。可见,引导公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道德基础。

(三)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二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的又一成果,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无论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还是西方的平等、自由、民主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都表明一个基本观点:一个政治社会的组织和管理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尤其是当今中国,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生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们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和文化交融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便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落后文化得到改造,正确思想得到坚持和弘扬,错误思想得到抵制和反对,从而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一个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就保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相反,如果我们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就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性质和航向上产生迷茫,就会在社会立场和服务对象上产生摇摆和偏移,就可能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是一种信念,表示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现阶段我们全党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体现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激励着人民群众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来奠定,凝聚民心,感召民众。

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爱国主义是当前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是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和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也愈加突出。

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指的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等主要方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旗帜鲜明地规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辨别是非善恶、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原理,不断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对解决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问题的新创造,是从思想文化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的科学解释。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

1.加强党的领导和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和政府是责任主体。从历史上看,任何一项重大决策的贯彻,都要加强党的领导和管理。尤其在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渗透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党的领导和管理。为此,要从三点入手:一是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二是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各级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大事来抓;三是要经常关注,周密部署,精心指导,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把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锲而不舍。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和普及。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中引起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群众使人们加深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使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体现在文化创作与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们,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获得启迪。要努力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提高素质。要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要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由浅入深的教育,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

3.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着眼实践,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只有融入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化为大众的愿望要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中,使人们“学有榜样”。通过培育和宣传来自群众身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先进典型,引领人们根据身边实实在在的模范的人和事去选择、塑造自己的生活,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实在、可感可亲、可信可行;二是紧紧抓住诚信建设这个重点,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推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扎实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文明风尚;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努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篇三

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闫志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探讨:一,究竟有没有人类普世的核心价值。这个问题涉及到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概念。过去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它归于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系当中,但是社会主义也需要有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究竟哪些是资产阶级独有的,哪些是人类普世的?

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对于这一点,马恩的论述是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那就是追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核心价值。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的价值有共同点,但是又带有中国特色。

三,核心价值是否就等同于核心价值体系?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我国的核心价值是否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以人为本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能体现社会主义的鲜明个性。此外,核心价值体系与“三个有利于”之间关系紧密。邓小平当时提出一切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那么“三个有利于”就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标准和趋向。

讨 论

论题一:现在提出早还是晚

中国工运学院原院长、教授李生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非常重要,但现在谈体系还为时尚早。究竟什么是核心,什么是体系,还不太清楚。目前研究状况更像是书本体系,而不是真正的理论体系,应当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后来才提出的,甚至在提出来之时,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行,但是最后经过实践证实是正确的。如果这一问题最终被研究成纯理论性的,那就面临着被扼杀的命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思想还是检验尺度,目前还不明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从历史的眼光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应该现在才提出来,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过程中,甚至是初期就应该提出来。很难想象,在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情况下,会兴起那么广泛而持久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并取得那样大的历史成就。西方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甚至之前就提出来了,像“自由、平等、博爱”等,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几十年之后才提出来。从理论上讲,一般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其实早就有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过,特别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加以研究和概括,以便形成一个比较清楚的体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李贺林:在人们价值取向多样性的今天,还要不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态势,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元性主导地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新与旧并存,中与外同在,善与恶交错,历史的与现实的相互交织,民族的和世界的相互纠缠,健康的与腐朽的相互抗衡。人们在消化中,同时也在动荡和彷徨中构建新的价值理念。如何在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吸收世界文化的营养,形成新的民族的现代的文化,包括价值体系,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论题二:有没有普世的价值

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教授姜汉斌:核心价值涉及很多方面,不同的社会背景就会导致不同的价值体系的出现。到底有没有人类普世的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任何一个新观点的提出,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总会有不尽完善之处。比如,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多样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唯一性这两个概念就容易混淆。这一概念的哲学基础问题要搞清楚。这一概念提出后,其所包含的内容就需要理论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并加以完善。

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教授廖作斌:这个问题是从人们的思想领域来体现的,应该属于哲学范畴。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内涵上说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人类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没有背离人类文明的大道,这其中也应该包含资本主义的好的观点和思想理念。

第二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已经开始了。比如早期有同志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等。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明我们在这方面的建设更加自觉,已经走上了一个更加成熟化的道路。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曹胜:民主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随着政治思想的不断演进和流变,民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代议民主与直接民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多元民主与协商民主等,但其基本涵义并没有变,那就是,建立的是人民的政权和按照人民意愿进行的社会治理。民主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核心的价值体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必须将民主作为核心价值之一来确认。

论题三:是否需要和西方价值体系相抗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理论部主任、教授彭恒军:我们应该致力于构建与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相抗衡的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中国特色。

普世的价值是否存在?“自由、平等、博爱”是普世存在的,但是它的内涵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不同的群体对同一个问题肯定会存在着不同理解。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问题就存在着“民族性、阶段性、阶级性、地域性”的差异。在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只注重概念上的建设,而不加强对实际意义的解读,那么就抽掉了实践性,抽掉了具体性,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崔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要与西方资本主义抗衡。早期,商品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但是社会主义也需要商品,所以现在我们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资本主义提出的民主、科学等原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是需要的。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汲取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提出适合自身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核心价值体系。

很多体系的形成是在理论提出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展而最终形成的。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群众性的自发组织、NGO组织都出现在抗震救灾的活动当中,这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间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非营利、公众服务、自愿。这就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不应是为了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相对立,而应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终服务于人民的。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篇四

中央国家机关担负着从宏观上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重要职能,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挥着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机关党员干部理应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不学习理论,就会是非不明、荣辱不分;只有在理论上清醒,才能保证思想上成熟、政治上坚定。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我们还是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建立完善学习制度,注重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党员干部应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认识,在大风大浪面前坚持正确立场。

切实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基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和本质特征。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把握坚定理想信念这一重中之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注重典型示范和舆论宣传,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先进典型、学习“身边的榜样”、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坚定党员干部共同理想追求。

深入加强党性修养。这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能否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直接决定良好党风的形成,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要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来加强党性修养,积极投身工作实践、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现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感情、对事业的追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要用严格的党内生活来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坚持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良好党风促政风带行风。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在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牢固树立和忠诚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贡献,实现共产党员人生的最高追求。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公正处事、公道用人,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尽心尽力干好工作。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第一标准,满怀激情投入工作。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篇五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具体的符合当下中国国情的核心价值观理念,当代大学生是代表中国未来的全新力量,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希望。近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固有的思想模式、精神状态都已经悄然发生着改变。因此,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阐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通过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基本层面,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反应和实际状况,形成了和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相符合的基本核心价值理念,所以,我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对其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下,从党中央到普通民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也在逐步提高。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从最基本上给予了人民的相应的权益保障,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当下发展阶段的实际国情,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是最终目标,结合这一目标,人民群众也能够更好地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保证中国繁荣昌盛的基础,中国尊重自山、给予平等,法律公正性的提高和法治制约性的完善能够更好地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社会整体实现自山、平等、公正,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刁‘能给予社会的发展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当代大学生如何更加积极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我国整体的思想指导上处于一个基石的地位,它影响着我国整体的社会制度的运行和实际发展的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我国经济的需求也逐渐上升到了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在实际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的发展层面。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通过对社会主义更深层的探讨和完善,为人民群众指出了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完成。为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始至终在正确轨道上前行,我国从社会主义实现的价值本质出发,为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进步提供了最好的精神指导,通过相应的制度确立、具体的方法规划、明确的法律要求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最全面、最健康的发展践行保障。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古以来就是最为强大的,而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进一步加强我们全社会的凝聚力,增进人民群众相互之间的团结友爱,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发展体系。

三、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任务

当代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主要从理念学习和实际执行两方面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要立即做起,走进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去。

第一,必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做起,把党的十八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认真、全面地贯穿到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中去,更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方面结合实际的工作,抓住重点,最好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在大学生中形成主流的、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大学生的学习理解逐步提升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知度和普及率。

第二,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使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其自觉、自主的行动,通过对大学生正确的引导、教育,大学生也可以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更好地灌输到人民群众中去,这不仅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也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整体进步。

第三,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点,通过找出一些优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作为榜样,通过这些模范在大学生中的宣讲,使得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第四,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在其兴趣爱好中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的国家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文明和谐的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自山平等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以身作则,从思想建设的初期做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养分,提高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四、大学生积极培育与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方法

要想在我国众多的人口中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从当代大学生开始,从思想建设的最初阶段开始,找到相应的方法和模式来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

大学生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放在心里,从每时每刻做起,从最基础开始,大学生要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不仅对个人发展颇有影响,也对社会进步有极大帮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个人,高校应该组织相应的机构,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把这一任务放到核心工作中去,对大学生的相关教育进行不同阶段的分配,通过细致的准备、具体的组织、彻底的实施,形成全面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海平。探析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J].沧桑,2014(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逻辑关系

十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在贯彻落实十报告这一要求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了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这本教材的内容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总纲编写的。但是,随着十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思修》教材与时俱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吸收了进来。这样,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如何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的问题。目前,这个问题也逐渐引起了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笔者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试就此问题阐述自身的一些认识,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中共中央坚持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并对其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做了明确的界定;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包括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适时提出,使得当代中国社会的各项事业有了核心的价值指导和价值遵循,从而为人们在实(www.shancaoxiang.com)际社会生活中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向着民族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以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先进国家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任何一个社会,都会确立自身的核心价值体系。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博爱,还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三纲五常”和仁义礼智信等,都是属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范畴的东西。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为了调动最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也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基本的价值规范,进而大力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党的十召开后,在十报告中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理念,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三个角度,提出了人们应该遵循的价值规范。这就是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014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我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所必须和应该遵循和践行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

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重要理念之间是怎样的一种逻辑关系呢?

首先,党的十报告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部分内容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理念的。采取这样的架构安排,很明显地说明,党的十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部分内容提出的。也就是说,从逻辑关系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被看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样理解的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顺理成章地扩展为五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原先的四个组成部分,在体系中有着各自的地位和功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被看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居于统领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在原先四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再加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人们的价值判断问题。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从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了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就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机统一性。

再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它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来看,也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核心地位。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现实立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依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理论基础提出的。不管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理念,还是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理念,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美好理想和价值追求;每一个人都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这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个人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重要理念成果,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在当代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具体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提出,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现实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价值保障。 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应该树立的共同理想,而这一共同理想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确定自己核心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并为之努力奋斗;在每一个人努力践行我们自身的价值目标基础上,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再来实现社会价值目标和国家价值目标。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变成了现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能够变成现实,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者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保障。或者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够稳步、健康发展的基本价值保障,就是个人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达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化和价值依托。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奠定了理念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理论观念上的具体化和价值依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需要从个人层面体现出来,也需要从社会层面体现出来;既需要个人层面的价值体现,也需要社会层面的价值体现。个人和社会就构成了国家,从而需要国家层面的价值体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理念便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上述三个层面的具体体现和价值依托,也是其理论意义所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追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标准和规范。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和答案。个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离不开相应的价值判断,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尤其是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标准,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价值依据。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依归,与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正如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31页。

[2]同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6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认知。

最新范文

项目可行性分析【通用7篇】11-06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用9篇】11-06

粉红妹妹【精选8篇】11-06

减肥最好最健康的方法有哪些【优秀3篇】11-06

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精选3篇11-06

导向标识设计【10篇】11-06

做人与处事【优秀4篇】11-06

礼仪培训讲师(精选3篇)11-06

半个保镖(最新2篇)11-06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优秀7篇)11-06

129 225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