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5篇

时间:2023-10-19 12:49:02

社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真正全面的的体会和理解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修部分。只有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整体性与层次性、传统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全球性的辩证关系才能在辩证统一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了让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5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篇一

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闫志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探讨:一,究竟有没有人类普世的核心价值。这个问题涉及到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概念。过去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它归于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系当中,但是社会主义也需要有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究竟哪些是资产阶级独有的,哪些是人类普世的?

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对于这一点,马恩的论述是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那就是追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核心价值。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的价值有共同点,但是又带有中国特色。

三,核心价值是否就等同于核心价值体系?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我国的核心价值是否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以人为本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能体现社会主义的鲜明个性。此外,核心价值体系与“三个有利于”之间关系紧密。邓小平当时提出一切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那么“三个有利于”就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标准和趋向。

讨 论

论题一:现在提出早还是晚

中国工运学院原院长、教授李生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非常重要,但现在谈体系还为时尚早。究竟什么是核心,什么是体系,还不太清楚。目前研究状况更像是书本体系,而不是真正的理论体系,应当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后来才提出的,甚至在提出来之时,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行,但是最后经过实践证实是正确的。如果这一问题最终被研究成纯理论性的,那就面临着被扼杀的命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思想还是检验尺度,目前还不明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从历史的眼光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应该现在才提出来,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过程中,甚至是初期就应该提出来。很难想象,在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情况下,会兴起那么广泛而持久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并取得那样大的历史成就。西方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甚至之前就提出来了,像“自由、平等、博爱”等,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几十年之后才提出来。从理论上讲,一般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其实早就有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过,特别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加以研究和概括,以便形成一个比较清楚的体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李贺林:在人们价值取向多样性的今天,还要不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态势,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元性主导地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新与旧并存,中与外同在,善与恶交错,历史的与现实的相互交织,民族的和世界的相互纠缠,健康的与腐朽的相互抗衡。人们在消化中,同时也在动荡和彷徨中构建新的价值理念。如何在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吸收世界文化的营养,形成新的民族的现代的文化,包括价值体系,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论题二:有没有普世的价值

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教授姜汉斌:核心价值涉及很多方面,不同的社会背景就会导致不同的价值体系的出现。到底有没有人类普世的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任何一个新观点的提出,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总会有不尽完善之处。比如,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多样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唯一性这两个概念就容易混淆。这一概念的哲学基础问题要搞清楚。这一概念提出后,其所包含的内容就需要理论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并加以完善。

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教授廖作斌:这个问题是从人们的思想领域来体现的,应该属于哲学范畴。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内涵上说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人类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没有背离人类文明的大道,这其中也应该包含资本主义的好的观点和思想理念。

第二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已经开始了。比如早期有同志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等。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明我们在这方面的建设更加自觉,已经走上了一个更加成熟化的道路。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曹胜:民主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随着政治思想的不断演进和流变,民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代议民主与直接民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多元民主与协商民主等,但其基本涵义并没有变,那就是,建立的是人民的政权和按照人民意愿进行的社会治理。民主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核心的价值体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必须将民主作为核心价值之一来确认。

论题三:是否需要和西方价值体系相抗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理论部主任、教授彭恒军:我们应该致力于构建与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相抗衡的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中国特色。

普世的价值是否存在?“自由、平等、博爱”是普世存在的,但是它的内涵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不同的群体对同一个问题肯定会存在着不同理解。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问题就存在着“民族性、阶段性、阶级性、地域性”的差异。在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只注重概念上的建设,而不加强对实际意义的解读,那么就抽掉了实践性,抽掉了具体性,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崔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要与西方资本主义抗衡。早期,商品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但是社会主义也需要商品,所以现在我们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资本主义提出的民主、科学等原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是需要的。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汲取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提出适合自身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核心价值体系。

很多体系的形成是在理论提出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展而最终形成的。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群众性的自发组织、NGO组织都出现在抗震救灾的活动当中,这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间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非营利、公众服务、自愿。这就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不应是为了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相对立,而应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终服务于人民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篇二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价值之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序发展的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核心、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体现转型期价值观变化的基本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内在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必须要大多数人形成共识,深入人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心骨。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意识形态;价值共识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4-0116-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价值之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序发展的思想条件。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抵制各种愚昧、腐朽的价值观的侵蚀,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合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推进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一、从哲学的“价值”概念中理解核心价值观

哲学所说的“价值”,是许多人即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汉语中的哲学用语“价值”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value,法语的valeue,马克思曾应用《试论哲学词源学》的书,对这些外语的词源作为旁证,与古代梵文和拉丁文中“掩盖、保护、加固”这种词义有渊源关系,是在该词义派生出来的“尊敬、敬仰、喜爱”的意思的基础上形成的”。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抽象来自具体,理论是现实的反映。价值论旨在揭示一切价值现象的共同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提供创造和实现理想价值的理论支持,“价值是一个产生和存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范畴。任何事物(客体)是否有价值以及有何种价值,都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都是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 ②就是说价值本身以主体不同而转移。哲学的一切价值都是对于人的价值,哲学如果不与人即一定的主体相联系,如果不是从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本身及其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它的价值就没有任何意义。随着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目的的凸显,一种全球性的或者是一定社会范围的价值观共识,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需要。“之所以存在社会核心价值观共识,他的存在和理由也在于任何主体本身,在于不同的价值主体之间的一致性,统一性。”③在一个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主体来说,他有他自身价值方面的确定性和客观性。亨延顿说:“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在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④由于价值的主体性特征,当我们在讨论任何价值时,包括讨论社会核心价值的时候,要明确“对于谁的价值”,“满足谁的需要的价值”。

从理论上说,“社会核心价值观,应是指事物对于共同主体(社会共同体、或统一主体如全人类)所具有的价值,随普遍的或超越了多元具体主体(如具体的民族、国家、地区、阶级、宗教、党派、企业以及具体个人等)界限的基本价值信念,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⑤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会形成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得以运转、社会秩序稳定的基本精神依托。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是正常的,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不应引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的混乱,否则是相当危险。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进入转型期,在社会转型期中,有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实质上是价值追求的个性化”。⑥也就是说,每一个国家、组织、个体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追求,而这种价值追求只适合相应的主体而不一定是和其他的主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只要处于合理、公正的秩序内就是好事。问题在于在多元价值中,却存在着共同一致的价值,即一元价值,同样,一元价值也来源需求和利益的一致性。多元化的价值中也渗透和隐藏着统一的价值,价值的多元和一元是辩证统一的,如果价值观只有一元没有多元,社会将失去活力和创造力,只有价值的一元和多元的统一,才能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又处于和谐有序状态,这才是正真的理想状态。

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以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的形成提出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即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化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0年后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特性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又经过10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www.shancaoxiang.com]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规定其基本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说:“统治阶级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这个阶级。”⑦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之义核心价值观,最为核心、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面对社会意识形态出现的多样化倾向,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元化的价值”之间的宏观矛盾才能得到协调和平衡,不同社会思潮之间才能和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告诉我们:不仅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关联,意识形态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价值观之间也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往往表现得更直接、更迅捷。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核心,而且是整个社会多元价值观的核心。因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多元社会价值观的有序。这就要求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多元价值观给予引领,以调节其间的冲突和矛盾。

三、新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变化的特点

在社会转型时期除了利益结构、社会权力、权威地位等发生变化之外,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更引人瞩目。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儒家是被国家采纳来形成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在天道观方面,儒家有“天命”,道家有“天意”,老庄有“自然”;在社会问题方面,儒家有“周道”,道家有“尚同”,老庄有“小国寡民”,法家有“今世”;在人道思想方面,儒家称“仁义”,墨家称“兼爱”,老庄称“真人”,法家称“利众”。而孔孟的哲学提倡的是等级性的社会制度,与此等级相匹配,他们提出了仁、义、礼、智的道德体系,并通过他们的人性论和宇宙论对此加以论证。董仲舒则把这套等级观念与阴阳学说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了能够被表现与外的礼制,与这套礼仪相配的是三纲五常这些他们认为永恒不变的伦理道德体系。其内仁、外礼、后为仕的进取的人生观,成为中国的精英阶层持有的主流的价值观。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完备的。“中体西用”后,儒家思想被一次次冲击,在“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从俄国传到了中国,且能够扎根又正好是正在被批判提供的土壤中长生的结果。儒家的无神论、大同思想、民本主义为接受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而道家的辩证法则使中国人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中复苏的影子,尤其是在核心价值观方面。“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主要是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人准备的。”⑧因此,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以儒、佛、道、宗教为辅,即“一主多元”,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传统持两种态度:有些人重视传统,对传统的东西抱有极大的兴趣,习惯于向古人寻求标准,视经典古籍为金科玉律一般,认为总“尊孔读经”可能会形成核心价值观;相反,另一些人有反传统的倾向,把传统看得一无是处,批判古人迂腐不堪,认为传统是今天发展的障碍,打破传统才有进步的希望,也就是把西方的价值观,个性问题等几乎一切都被我们运用,这是相当危险的。文化不同,价值观就有所不同。“现代价值观念必须通过批判传统的价值观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必须通过批判现代价值观念而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冲突不仅仅是两个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是新约时代之间的相互否定。”⑨在客观形势上,时代变迁、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现代价值观念必须通过批判传统价值观念而为自己开辟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价值观观念变化的基本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成为社会内在的精神之魂。

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转型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作为“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⑩“社会核心价值观必须赢得社会大多数人认同,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从而具有对多元价值观念予以引领的基础。”也就是说,社会核心价值观必须是来自于生活的,是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升华出来的,而不是某些人主观的愿望和凭空设想,不是某些人、特别是少数精英们为所有人“立法”。社会转型给人们的道德领域带来了复杂的变化。但是,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要分清楚;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旗帜务必鲜明。这个界限的旗帜必须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变化的基本特点联系起来。

四、社会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共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大多数人形成共识,其中关键的是建立各级领导层“价值共识”。法国学者阿尔都塞提出了“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新概念,并提出没有一个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中并在它之上发挥作用的领导权,任何阶级都不能在长时间内掌握国家权力。

但是,目前即便是在党员干部队伍这个支撑主流价值观的群体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没有渗透到他们的精神骨子里,也没有形成共识,好像只是党员干部的旗帜“处处替老百姓着想,民生工程”等为老百姓谋福祉的话语,在落实中有些党员干部走马观花、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形成干群关系矛盾冲突,给社会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而时期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这样简练的话语深入到每个党员干部的心目中,使人民群众敬佩党的领导,服从党的领导。所谓价值共识是指“不同价值主体之间通过相互沟通而就某种价值或某类价值及其合理性达到一致意见”。???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核心以及某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区别仍存在其价值观念,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实质上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交往。一般来说,文化交往的目的是为了在交往各方达到某种价值共识。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是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要构建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使全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一方面,必须使人们普遍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长城”,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本质的体现。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社会主体就会迷失“主心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会迷失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和允许社会主体在具体价值观上的差异,充分地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共识的形成,只能在具体价值的现实的、历史的交往和实践活动中,在基本的、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之上,通过包容多样、求同存异、相互协调才能形成。

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具体共同体的自身发展,成熟程度不同,各自的能力和力量并不均衡,甚至相差很大。因此,目前也许应在如何达到社会核心价值观共识的出发点、程序、途径、方法上,优先寻求价值共识,这样,可以基本保证社会核心价值观共识和大方向不至于走偏,不会滑向另一个不可收拾的极端。

社会核心价值观共识所追寻并不排斥人为的主观设计,特别是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们等“精英”的主观设计,甚至,也不排斥某些发达国家,民族凭借自身优势强制说服、“推销”。但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必须确立,“即任何人为的设计或‘推销’,都只能是一种外在的方法和手段,它必须得到相关主体的普遍认同,即在理论和实践中均符合各具体主体的目的、利益、需要以及现实条件”。???也就是说,核心价值观观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不能只变成一种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符号”或口号。

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需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既能确实对特征的多样化、多益多元化的个体实现社会整合的价值体系,又能够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一)真理性

有学者认为,任何社会都必定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导向,否则社会不能存在和发展,社会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社会导向性和前进方向性。“它应该突出国家的指导思想,指导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有学者认为,核心价值体系应该被人们所信仰,成为社会、民族和国家的灵魂。它必须符合人们的愿望和需要,为人民提供理想和信仰,形成先进的“国魂”和“民族魂”,从而为人们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所谓“社会主义的理想,就是人类对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理性的一种延续是在否定不完美的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之后对一种更人道、更平等、更自由的合理社会的理想价值诉求”。???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是合理的、具体的,能突显主体的共识。而现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些抽象,大多具有表面性,是精英们制定的很难深入到大多数人的心中,所以就造成宣传和执行两张皮的现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改善民生、共享改革成果,包括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社会管理方面等具体规划,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来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认同。

(二)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是统领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建设的纲领和核心,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政治保证,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成果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奋斗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是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提高科学论证的。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了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邓小平同志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注 释]

①李德顺:《价值论――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1页。

②李德顺、孙伟平:《哲学价值新论》,《哲学研究》,2009年第6期,第13页。

③⑤??????孙伟平:《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④塞缪尔・亨延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⑥江畅:《哲学动态》,2007年第1期,第7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第107页、第213页、第11页、第9页。

⑧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7页。

⑨韦正翔:《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1~322页。

???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7~168页。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陈新汉:《哲学动态》,2007年第11期,第17页。

??????汪信砚:《学术研究》,2009年第11期,第2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创新;生命线;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3-0039-02

一、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在一个社会的多样价值体系中,总有一种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基本价值体系,这就是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都是在统治阶级主导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形成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精神动力。但是它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长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资产阶级以此为思想武器赢得了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为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兴起和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实质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当代西方国家公开标榜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掩盖不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消极和没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正、共同致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检验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及国家核心利益的观念体系,它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种富有时代特征、人文内涵、中国特色和普遍认同的崭新的现代价值体系,它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的价值体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结论,是我党最新理论成果。它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凝聚力量、科学发展的理论武器

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但面对的挑战也十分严峻。机遇大于挑战,但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认清挑战。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势头十分强劲。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生活、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我国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发展环境,面对着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明我党正视这些挑战,积极并有针对性予以应付。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并将继续给我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性的制度和要求相适应,必然需要一个主导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扩大,随着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明确的界定和科学阐释的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坚决不能动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整合力和号召力,成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成为我们凝聚力量、科学发展的理论武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发展目的、制度体系、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命线”

旧社会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业,需要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的共同理想为其发展指明了奋斗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的荣辱观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道德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指明了根本前进方向,即富强、民主、文明和社会和谐。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一种更加科学的认识框架之中,置于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状态和科学文明的价值取向之中,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上的神秘性、盲目性。它不但具有理想的感召力,更重要的是还具有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整个社会主义建议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 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不仅是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行为建设。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 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长期起作用,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个价值体系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必须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个价值体系需要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转化,从价值评价向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转化,从价值评价向价值行为转化,使价值评价机制转化为人的行为机制。一句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

每一种新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才能最终达到完备,逐步社会化、大众化,并真正成为人们自觉遵循的价值标准即成为帕斯卡尔所言的“第二天性”[2]。因此,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按照“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基本要求,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融入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3],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并以此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价值体系,它首先应该在社会先进分子的价值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先进分子的价值实践就是先进的价值示范,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证明。价值示范的社会导向作用,比起价值规范的社会导向作用,更有说服力,教化效果更明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是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行为建设。建设社会主我核心价值体系的成败关键在核心力量的践行和引领。中共拥有7000多万党员,数百万党员干部,只有这个巨大的“核心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合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才能取得建设实效。要通过社会先进分子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使价值示范与价值规范吻合。党员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要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表率;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理想的表率;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表率 ;做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要求自己的表率。总书记要求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实践,是通过转变领导干部作风搞好价值示范的有力举措。这将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示范和良好教材,带动全党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永利,李建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四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三进”工程

[作者简介] 蒋福明,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峥,中南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博士研究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的,同时,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就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这对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领会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三进”(进讲稿、进课堂、进头脑)工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的实施不但有利于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利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三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进”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进讲稿是前提和基础,进课堂是手段和关键,进头脑是核心和重点,三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就是要实现进讲稿、进课堂、进头脑三者的统一。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进讲稿的问题。进讲稿是进课堂和进头脑的基础,讲稿包括教师自编的讲稿、教师上课的讲授提纲等。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背景与重大意义;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如何以适当的角度、以合适的方式进入讲稿等问题。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进课堂的问题。进课堂是教师把讲稿的内容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讲稿内容进入学生头脑的关键环节。这方面主要包括如何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的问题;以及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进头脑的问题。进头脑是进讲稿和进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把讲稿的内容变成学生的思想、观点、知识和能力。这方面主要涉及到如何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如何培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营造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如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的问题。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三进”的形式能否适合于“三进”内容,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真正实现“三进”,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形式和内容必须相互适应和统一。必须坚持一定的形式,并且要善于推陈出新,灵活多样,富有成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三进”形式为“三进”内容服务,并适合于“三进”内容。必须抛弃单纯依靠说教、片面倚重“硬灌”等陈旧方法,而要坚持运用灵活多样的、适合内容的“三进”形式,去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三进”。

在内容上,全面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有着以下内在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在形式上,应采取适当的具体措施。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讲稿、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进讲稿”的方式。一是调整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新方案,增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程。二是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教材,修改现有教材,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等。

第二,“进课堂”的方式。一是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师资培训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使教师们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教师只有全面、准确、系统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真正把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搞清楚,弄明白。二是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吸引力、说服力。三是加强实践环节,组织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发挥学生主体精神,鼓励学生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学小组,调动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第三,“进头脑”的方式。一是加强学生的作业训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作业训练之中去,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改革考核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改革成绩评定方法。三是组织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四是把学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业绩按一定比例纳入考核成绩总评之中等。

在载体的运用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利用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网络技术等各种教学手段,达到直观、生动、立体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校园大环境。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列讲座、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学校网络中心开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站;校园电视台和校报要开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专栏等。

三、“三进”时机要善于把握

由于大学生还处在学习阶段,尚未充分接触社会,因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难以真正领会和把握。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真正做到“学精、学透、学通”,必须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般性、抽象性的认知转化为理性认同,由认同升华为信仰,再由信仰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因此,要达到“三进”的理想效果,必须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善于把握时机。

首先,立足大学生的特定对象和特定任务,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借鉴道德教育的一般方法,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应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寻找最佳结合点和合理切入点,把握学生的深层次思想热点和疑点,选择讲稿的具体内容,使全体学生真正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重视学生道德实践的主体性,根据他们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和欣赏水平等来安排教育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引导他们自己的积极活动与思考,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和导之以行。

其次,教育方法运用要讲究渗透性。理想的教育追求一种“无痕”的教育,必须让大学生在生活中真实地经历、感受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关理论,真正达到“入耳、入眼、入脑、入心”,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过程即目的”。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不能忽视隐性课程的作用。隐性课程不是直接而公开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等过程中,论道而不说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五

Abstract: Society the principle core value system is containing the rich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thought. The tru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and understood that this core value system h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compulsory part. Only then insisted that truthful and the value, the integrity and the hierarchical, traditional and the contemporaneity,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global dialectical relations can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in the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内涵 辩证统一

key words: The core value system connotation unifies dialectically

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当代中国价值精神的凝结和精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确立的,它是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顺应时展的合乎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及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最终目标,“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又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即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都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两大根本原则;真理与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依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求相关真理。真理的发展推动价值的实现,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真理的发展。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在精神层面上表现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二、整体性与层次性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层次分明,各自有具体的内涵规定。共同的理想是一个民族团结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没有理想和追求,就没有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在这面旗帜下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指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开拓进取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指的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三、传统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这一精髓充分地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传统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激发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根基。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要求,成为爱国主义的新形态与时代精神的核心。这种时代精神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相互交融的,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四、民族性与全球性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民族性和全球性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有中国传统内核的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中,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调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伦理美德;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体现出中国特色和民族气韵。离开了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观念,离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就得不到民族的广泛认同,就谈不上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既要坚持本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性,在人类文化中发掘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又要在中华文化中提炼人类文化的一般性,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上把民族性与全球性协调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学习出版社 2006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最新范文

英语信件格式精选4篇10-19

书香校园精选3篇10-19

禁毒宣传最新6篇10-19

最浪漫的事(通用6篇)10-19

边际效益精选5篇10-19

梅花的品质【精选3篇】10-19

雷锋的一个小故事【7篇】10-19

勉励自己的经典名言警句(优秀9篇)10-19

用大树写个拟人句(精选4篇)10-19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通用4篇10-19

129 20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