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 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2024-01-09 17:48:06

以下是山草香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一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明确目标

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概况: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传播。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四大 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前置自学

1、活字印刷术是         的          发明的,比欧洲早约           年。

2、        时期,我国人民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时,广泛应用,并由        传入欧洲,为以后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即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明的。在           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火药开始用于军 事上,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主要武器有       、      、        ,13、14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         和           。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各意义。

2.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的过程。

指南针:北宋:

南宋:

火药(火药武器):唐朝中期:

唐朝末年:

宋元时期:

13、14世纪:

五、达标拓展

(一)单项选择

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其活字版用的是(    )

a.铅活字  b.木活字  c.陶活字  d.铜活字

2.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    )

a.1XX年   b.2XX年   c.3XX年   d.4XX年

3.下列关于活字印刷术错误的是(    )

a. 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于中国      b.活字印刷术是由毕升发明的

c.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的发明早   d.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

4.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出现于北宋的有(   )   ①活字印刷术 ②造纸术 ③指南针  ④火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5.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  a.罗盘针  b.司南          c.指南针         d.磁针

6.指南针发明于(    )           a.战国       b.汉朝  c.北宋       d.南宋

7.把我国发明指南针传播到欧洲的是(    )

a .日本的遣唐使   b.意大利的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欧洲航海家

8.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    )    a.三国  b.隋唐   c.唐朝末年       d.宋元时期

9.在我国历史上火药在军事上开始广泛使用是在(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元朝

10.指南针广泛应用航海并向外传播是在(  )   a.战国     b. 北宋    c. 南宋   d.元朝

(二)读图题:(1)右图物品的名称是什么?

(2)出现于什 么时期?

(3)当时的火药武器还有那些?

(三)材料题:1.“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请回答:

(1)材料中的“指南针”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

(2)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3)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2.“火 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 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中国的四大发明除了材料中提及的以外,还有什么?

(2)四大发明发明于北宋的有哪几项?

(3)联系材料,说说火药、印刷术传导欧洲后,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二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XX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2、指南针的应用(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示《司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火药的应用(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二、史学成就《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三、宋词出示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派别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 四、元曲(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学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五、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六、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七、小结(略)八、作业:课后作业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三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街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图文情境,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

难点: 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或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提问: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你知道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吗?

展示《宋元文化》课件。 学生欣赏音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意图:通过歌曲激发情感,回答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在视听情境中感受宋词的魅力,并在情感体验上与本课内容相联,顺势导入新课。

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学条件。

[新课教学]

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引导学生阅读漫画司马光砸缸

提出问题: 司马光写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多媒体展示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图片

“史学双璧”提问:对《资治通鉴》的称誉,还有一部能与之媲美的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位以司马为姓的史学家,你们大家知道是谁吗?

由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史记》

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  意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资治通鉴》来了解编写此书的目的“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依据:回顾以前的知识;回忆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本课内容学习作对比,即突出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不同。

二、文学:宋

词和元曲

——学生宋

词赏析会

表演朗诵词人的代表作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查找资料,并组织学生讨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人的风格?

1.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

2.辛弃疾发扬豪放派风格

3.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教师提问:为什么每位词人抒发的感情又不同呢?

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学生采用分组活动形式,将全班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的鉴赏者,由学生介绍其代表作品。

分析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

意图:将教材主干知识和学生课外收集的相关知识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叙说传递给全班同学。有利于突破重点。

依据:有学生自主的收集资料,让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与群体合作获取的,有更深刻的经历体验。

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选择典型事例来突破重点。

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让学生自我提高能力。

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艺术殿堂的欣赏。

教师及时用多媒体播放出事先准备的《清明上河图》视频,让学生做导游。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如果你就是一个小导游,你将怎么给游客介绍繁华的汴京景象。

张择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世的精品,除了他画技高超,善于观察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东京城那样繁荣的景象,张择端能创作出这样真实、精美的作品吗?

(多媒体展示赵孟頫的几幅作品) 学生充分参与。画面从右端开始,依次展现了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道、店铺、酒楼,中段以“虹桥”为中心,气氛热烈达到高潮。全画浑然一体,宛如一首宏伟而又和谐的交响乐。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绘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绘画这样的文艺作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发挥多信息源的优势;同时通过问题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依据: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赏析作品,了解作品反映出的历史深层次的内涵。

宋朝书法

教师一边继续播放《宋四家》的书法作品。

学生鉴别和欣赏,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意图:在活动中让历史与现实交融,让思维与情感在无形中深入,激发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

[布置作业] 总结拓展与升华——表格梳理 从史学,文学,艺术三个方面,来填写表格? 思考回答问题,完成表格。   意图:通过课内作业的延伸,复习提高。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形成结构体系更容易理解与记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知识教学目标的掌握与巩固

四、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板书)

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板书)

二、文学:宋词和元曲

1、两宋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绘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2、宋朝书法——“宋四家”

五、设计说明与评价

本节课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渠道,而让学生学会欣赏历史上出现的文学作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合作和探究等多种方法与途经,实现历史学习三维目标,从历史的角度来赏析中国古代的文化。我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此基本理念之上设计的。另外,本课设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实现课堂与课外的完美结合,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新范文

摇篮曲教案【最新10篇】01-0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3篇01-0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01-09

防诈骗班会教案(优秀10篇)01-09

防诈骗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4篇)01-09

5以内的减法教案【精选3篇】01-09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6篇01-09

中学防网络诈骗主题班会教案(优秀3篇)01-09

儿童节的来历01-09

小班公开课数学教案《看朋友》(优秀9篇)01-09

51 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