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12-22 13:17:11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山草香为大家整理了6篇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篇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导入

英语教学的有效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教学艺术的第一闪亮点。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问题。要设计好的导入,必须认真挖掘教材内涵,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并善于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我在教学导入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现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 以旧带新复习导入

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学生的实际谈起,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书本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所学过的内容为基础,通过他们之间的联系,引出新内容。如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时,可通过对现在进行时的复习、比较,引出这一句型,如:

(1)The bell is ringing. We are going to have a class.

(2)My pen is broken. I am going to buy a new one.

(3)School is over. He is going to go home.

(4)They are carrying some water. They are going to water the flowers.

这样既复习旧知识,又巩固了课堂用语。我认为学案教学导入的设计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根据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创设情境表演导入

创设教学情境,是英语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让教学过程的始终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设计动作表演,从而准确切入主题。如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5 I’m watching TV. 教师说 Look at me. Listen to me carefully 然后边在黑板上写字边说:“I’m writing.” 再手拿杯子做喝水状说“I’m drinking”接着指着一名正在听课的女生说 “She is listening to me” 最后让一男生站起来,并说“He is standing”这样让学生初步认识现在进行时,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3 设置悬疑问题导入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是一堂好课的首要条件。在学情正常的情况下,我通常采用轻松、自然的提问,对话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所学内容。在教学九年级课文内容时我常设置What, who, how, why等问题。例如Unit12阅读语篇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 我在学案中出示以下问题:

(1)What is e-mail English? Why do you people use it?

(2)What are the two types of e-mail English?

(3)How do people use punctuation marks?

(4)When is the proper time to use e-mail English?

然后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更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顺利完成学案中相关内容。

4 形式多样媒体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效应设计出相应的交际情境或课件或录音等,创设有意义的语言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维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七年级上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我先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让学生可用汉语说出水果名称,教师拿着实物如:香蕉 banana、苹果:apple、桔子orange、鸡蛋egg等等,接着又问学生:Do you like bananas(apples、oranges、eggs)教会学生说:yes ,I do,然后教师说:Here you are。同时把实物递给学生。这样学生感兴趣,很快学会单词,并能进行交际。目前,可利用的电化教学已非常丰富,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声音,颜色和动感画面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3 Do you like koalas?我制作了flash课件,让学生置身于动物世界的王国,从而高效地完成学案教学。

5 因材施教贴近生活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不同形式接触并学习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及运用语言。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缺少实践环境,学生常常只能在课堂上朗读,而不能用于平时的生活中,英语便成了机械的知识而不是鲜活的语言。我认为,对话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九年级Unit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我做了如下安排:

“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in learning English?” “Yes.”

“In fact, it’s not easy to learn language, but we should know how to learn it.…”“Do you often make flashcards?” “Why not work with friends?”

6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心理学实践证明:识记材料如果能被直接操作或成为活动的对象,识记的效果则更好。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努力在教学导入之始便注重增设“人造的语言环境”或“直接的场景”。

有时不要开场白也不失为一种风格。开门见山,教师登台第一句便说“In this period we’ll learn…”or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s.” 尤其是在复习课,测试课上,这种导入更为常用,也简单有效。

学案教学中,可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但导入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导入应围绕新课内容进行并服务于新课教学;导入形式应生动有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应简洁明了,不应喧宾夺主。巧妙的教学导入,形式不拘一格,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这样学案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寿月芳。英语课堂导入实效性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

2 朱晓东。中学英语课堂导入艺术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

3 李。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 陈晓。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2)

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篇二

学案教学的有效导入是学案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教学艺术的第一闪亮点。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问题。要设计好学案教学的导入,必须认真挖掘教材内涵,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并善于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我在学案教学导入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现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旧带新复习导入

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学生的实际谈起,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书本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所学过的内容为基础,通过他们之间的联系,引出新内容。如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时,可通过对现在进行时的复习、比较,引出这一句型,如:

(1)The bell is ringing. We are going to have a class.

(2)My pen is broken. I am going to buy a new one.

(3)School is over. He is going to go home.

(4)They are carrying some water. They are going to water the flowers.

这样既复习旧知识,又巩固了课堂用语。我认为学案教学导入的设计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根据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表演导入

创设教学情境,是英语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让教学过程的始终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设计动作表演,从而准确切入主题。如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5 I’m watching TV. 教师说 Look at me. Listen to me carefully 然后边在黑板上写字边说:“I’m writing.”   再手拿杯子做喝水状说“I’m drinking”接着指着一名正在听课的女生说 “She is listening to me” 最后让一男生站起来,并说“He is standing”这样让学生初步认识现在进行时,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三、设置悬疑问题导入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是一堂好课的首要条件。在学情正常的情况下,我通常采用轻松、自然的提问,对话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所学内容。在教学九年级课文内容时我常设置What, who, how, why等问题。例如Unit12阅读语篇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 我在学案中出示以下问题:

(1)What is e-mail English? Why do you people use it?

(2)What are the two types of e-mail English?

(3)How do people use punctuation marks?

(4)When is the proper time to use e-mail English?

然后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更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顺利完成学案中相关内容。

四、形式多样媒体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效应设计出相应的交际情境或课件或录音等,创设有意义的语言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维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七年级上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我先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让学生可用汉语说出水果名称,教师拿着实物如:香蕉 banana、苹果:apple、桔子orange、鸡蛋egg等等,接着又问学生:Do you like bananas(apples、oranges、eggs)教会学生说:yes ,I do,然后教师说:Here you are。同时把实物递给学生。这样学生感兴趣,很快学会单词,并能进行交际。目前,可利用的电化教学已非常丰富,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声音,颜色和动感画面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3 Do you like koalas?我制作了flash课件,让学生置身于动物世界的王国,从而高效地完成学案教学。

五、因材施教贴近生活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不同形式接触并学习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及运用语言。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缺少实践环境,学生常常只能在课堂上朗读,而不能用于平时的生活中,英语便成了机械的知识而不是鲜活的语言。我认为,对话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九年级Unit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我做了如下安排:

“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in learning English?”   “Yes.”

“In fact, it’s not easy to learn language, but we should know how to learn it.…”“Do you often make flashcards?” “Why not work with friends?”

六、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心理学实践证明:识记材料如果能被直接操作或成为活动的对象,识记的效果则更好。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努力在教学导入之始便注重增设“人造的语言环境”或“直接的场景”。

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篇三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力教法;细节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几年来,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听”在“听、说、读、写”四要素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一、听前预习,放松情绪,集中思想

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消极心理暗示或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下,对所听内容的正确解读就会受到干扰,从而发生理解错误。这种现象在听短文完成表格这类题型中尤为明显,因在短文内容常出现学生听不懂的单词或写不出单词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和判断。因此,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如,在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2 Section B 听力环节中,根据听力及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表格关于Tom的一天。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自主预习有关日常活动的动宾短语,并写在一张纸上,如:

起居:get up,go to school,take a shower,go home,go to bed...

饮食:have/eat breakfast,have/eat lunch,have/eat dinner/supper...

学习:read books,have English class,do homework...

家务:clean my room,sweep the floor,do the dishes...

休闲活动:play sports,run,have/take a walk...

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心中有数,训练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归类能力,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集中思想,有条理、有目的地去听。

在学生听录音之前,我也可以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以便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听力内容。如,

Who is talking about his day?

Does Tom get up early? When does he get up?

When does he do exercises, in the morning or in the afternoon?

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第一遍后都能简短地说出一些答案,如,get up at 5:30,run at six...第二遍听力之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在表格相应处填写听到的内容,在学生完成填写表格的任务后,我还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尽量用完整的句子来复述Tom的一天,如, Tom gets up at five thirty. He runs at six o’clock.这种变换人称的复述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快速浏览问题,听前预测内容

听前预测是一个很重要的听力策略,预测时学生会自然运用到已学的知识,根据线索猜测听力内容,对将要听到的内容产生预期,以减轻学生听力的负担。如,在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1 听力练习1d部分中,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内容,并对情景进行提示:Look!A teacher wants some students for the school concert(音乐会).

学生预测的分别是:sing,dance;drums,piano,violin;play the piano,play the drums...

学生这样预测的理由很可能是听到了the school concert。在这样预测的情况下学生在完成听录音圈出所听到的单词时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理解整体,抓关键词,注重细节

听力测试中的重要一环是捕捉信息重点。听第一遍时,边听边解决事实的细节问题,获取对话的话题和大意。听第二遍时捕捉关键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并对解答进行核对。

如,在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7 听力练习1d部分中:

师:How’s the weather? Why does Mary call Eric? What is Mary doing?

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大概理解听力内容与天气有关,与人物正在做什么有关,由此还可以联系到所学的现在进行时态的相关知识。

学生的答案分别是:Not bad;visiting grandmother;having a party;hot, terrible;raining,cold...

学生可以根据对听力内容的大概理解写出与内容相关的答案,开始学生也只是写出了如上述一样的关键词,录音放完后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再补充完整,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句型来补充完整。如以下的师生对话:

问:How’s it going with Mary?答:Not bad.

问:What is Mary doing?答:She is visiting her grandmother.

问:How’s the weather?答:It’s terrible. It is raining.

核对听力答案时,这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比让学生说出个别单词或短语要有意义的多。这种互动是真实的交流,对于学生是有意义的输入,同时加深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制约和影响中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是,当我们对听力理解的构成要素、制约因素有了清晰的了解以后,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实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在教学中如鱼得水,顺利突破。

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篇四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

1.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

目前,我们教师都在实施任务型教学。在备课时,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是任务型教学的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只有了解各级目标要求,才能准确地设计,描述和使用这些目标。通过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摸透这套教材的编排特征:从纵向来说,每一知识点是逐步加深,所以教师在教知识点时不须面面俱到,而是七年级时就过关所有知识点,以能活学活用为标准,对难度较大的只作了解,绝对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是为学生烹饪美餐,除营养价值高之外,一定要色香味俱全—也就是一定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要三年一贯制,要以培养能力为主。

2.教材研究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材料,我们目前使用的《新目标》教材,起点高、难度大,教师必须花大气力研究教材,备课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某项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找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如何把知识点从低到高贯穿起来,然后系统地合理地设计课时教学案例。初中三年英语的教学,一定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每一年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都应该不一样,但一定要以培养能力为主。七年级时的教学目标,以能说会道,掌握正确的拼读方法和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为主,其它的一律为辅。八年级时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主。九年级时,以培养写作技能为主。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增添教学活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时,因很多学生来自于农村,对于旅游没有感受,利用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就将很难理解和掌握的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的语言点明晰利用精选的图片展现了出来。把地点,所创设的情景,学生的感受表情图通过大量的画面在屏幕上的出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更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的课堂中来,这样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际的场景,改变了传统的单纯讲授语法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作为语言实践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况将对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如在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Topic: Animals in a zoo 时播放录像带《动物世界》,利用课件呈现动物园里面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边学边讨论。看完后,我把全班分成A.B两大组进行对抗比赛——We don''t think so.比赛规则是A组提出We like ....Because they are ....(喜欢某种动物,给出理由)。B组提出We don''t think so,We don''t like ....Because they are(B组马上提出反对意见,不喜欢这种动物的原因)。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既轻松又紧张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本相关的动物名称。

三.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1.个性化的创设情境。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老师利用图片或话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并通过小组讨论,帮助他们热身,学习新词汇,并预测课文的内容结构。简单的问题留给英语弱的学生回答,如A: Where is your pen? B: It’s on the desk.A: There are two pens here. What color is your pen? B: My pen is red. The green one is Lily’s. 很多句型都可以采用这个游戏,如where/it’s/they’re 等。在使用时,教师可示范,或叫好学生示范,慢慢的就可以过度到差生,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就感,对自己充满信心。让有能力的能力的学生总结代词的用法。把凌乱的语法归纳起来便于学生使用,由易至难,反复操练。

2. 确立目标性

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篇五

【关键词】听力教学 问题 解决策略

一、听力练习的导入问题及解决策略

英语课堂中,在导入到听力部分的练习时,有些老师会觉得有些困难,觉得课本听力部分的练习与上一部分的内容有些脱节,不好处理。教师可以尝试这样处理。

(一)利用图片直接导入。

有时笔者们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的unit8 sectionA1b中,笔者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就直接让学生看1a中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地点名词,然后告诉学生听录音,圈出你所听到的地点名词。

(二)借助问题导入

有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借此导入。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的unit12 sectionA1b中,可以这样导入:T: Boys and girls, please look at picture a. When does he do his homework, do you know?

Ss: No.

T: OK, now let’s come to 1b, please listen and write the day, morning, afternoon or night below each picture.

(三)设置情景来导入。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的unit10 sectionA1b中。笔者在导入到听力部分的练习时,创设了一个情景:加入你到餐馆用餐,餐馆里有三种特色菜,请看图片,你会选择哪种呢?笔者随机抽取两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想参与回答。笔者又提问了两位学生回答本问题。然后笔者借助这个情景,借助学生们的热情导入听力的学习中。

二、听力练习进行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听力教学进行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有些老师赶时间,减少听力的次数;有些老师忽视学生是否真正听懂材料,只注重核对答案;有些老师省掉了对学生的听前支持与辅导;有些老师完全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不会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教材的整合。针对这些问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的unit7 sectionB1c,1d为例)教师可以尝试这样处理:

(一)在听力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听前辅导。如果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好就稍稍点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学生英语基础不好的话就要加强听前辅导。

假设某班级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好,只有少数同学听起来会有困难。教师可以这样处理的:在导入到听力部分后,就询问学生:How’s it going? How’s the weather? 等问题。让学生熟悉即将听到的英语句子,为听力做好准备。

(二)在第一遍听力时,不要打扰学生,让学生先听出大意,大概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

笔者在处理这部分听力时,在学生听第一遍录音时,不要中断,在学生听完后,询问学生: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引导学生大概说出他们在谈论彼此分别过的怎样,现在正在做什么以及天气如何。

(三)在第二遍听力前,提醒学生他们的听力任务。听力结束后,询问学生能否得出答案。如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听出来,就核对答案。如果只有少数学生能听出答案,就再播放一遍听力内容。

笔者在学生第二遍听录音材料前,先提醒他们记得听出How’s it going?在第二遍听力结束后,询问学生是否能听出答案,如果能听出答案请举手。全班34人,只有3人没有举手。因此,笔者选择马上核对答案。因为答案简单,所以没有再重复听。然后接着进行1d部分的练习。1d部分的练习就稍微难一些,学生在重复听了两遍后,还是有7位学生,听不出What is Mary doing?因此笔者决定边听录音边对答案。在核对到Mary说:I’m visiting my grandmother.时,笔者先让学生听一边录音,然后再核对答案,这时只有2位学生答不上来。笔者在讲出答案后再让学生听录音,那两位听不出答案的学生也点头,表示已经明白了。

(四)在核对完答案后,再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录音,前面没听出来的内容,争取在这一遍中解决掉。。

笔者在学生完成1c,1d部分的练习后,又一次播放了一遍录音,让学生认真听,为后面的提问做好准备。

三、听力练习结束后的问题

初中英语课本中的听力练习结束后,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巩固练习。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的unit7 sectionB1c,1d部分的听力练习结束后,笔者会继续设置一些问题,进行巩固练习。笔者会说,假设你是Mary请回答:How’s it going? 学生回答正确后,继续追问:What are you doing? How’s the weather?等问题。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的unit7 sectionA1b中,在核对答案后,笔者会设计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请听录音补全对话:

A: How much is the____________?

B: It’s six dollars.

A: And ____________are these shorts?

B: Oh, they’re eight dollars.

A: And the sweater? How much is it?

B: Let’s see. It’s __________.

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篇六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又是重中之重。依据学生的个性和意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

一、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纠正学生对创新意识的错误认识,他们往往认为:创新意识是普通人不具备的,只有少数“天才”才拥有;创新意识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因此,要使学生懂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创造性,要学会挖掘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心。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归纳出以下几点:

1.教师积极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教师在完成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并讲解其他知识点,让他们相互提问作答。这种交流互动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由以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这样的课堂是欢快的,学习气氛是高涨的,知识交流是密集的,有利于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3 What color is it?一课时,教师讲解完What color is it? It’s red.这个重点句型后,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气球与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引导学生把握作答时机

解决单项习题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让学生给出答案,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展开讨论,最终选出正确答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知识点。例如,做选择题 does your mother do?She is a doctor. A.Which B.Who C.What D.How。学生做完试题后通过讨论给出答案C。学生讲解:“从‘She is a doctor’可以看出,这是有关职业的问题,因此要用‘What’来提问。”与此同时,教师补充:“这道题是对疑问代词的考查,询问职业常用疑问代词‘What’。”这种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给学生预留思考空间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所有知识都讲解出来,而要给学生预留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理解一些中等难度的知识点,以提高思维能力,满足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形成独特的知识网络。在学习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如了解自己父母或者好友的生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思考的空间扩大了,学习的动态也能被教师及时掌握,避免了不懂装懂的现象出现。

二、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

一个人的创新个性首先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亦是如此。在复习重难点句型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例如,做同义词选择题Did Mary call me last night?A.visit B.consult C.phone D.contact。此题选C。教师可引导学生作答:讲解两个词的汉语意思;列出两个词的同义词组(call up和phone up);用两个同义词组造句,以此加深学生对正确答案的理解。在整个答题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为了扩宽知识面,其他三个选项可由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再做补充讲解。根据学生对词汇的解释和应用,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一道选择题,就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交流讨论、突显个性,促使学生有效实现个性创新,开拓思路,提升成绩。

三、W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提出疑问,转变沉闷的、机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未知,解开思维的束缚,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善于巧妙设疑、激疑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还应向学生多问“为什么”。例如,选择题 does your mother do?She is a doctor. A.Which B.Who C.What D.How。教师可为学生设置疑问,如“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选项?”“选择这个选项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知识点。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全面,教师还可以补充,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发现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勤于探索已知内容、永不知足

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些知识点来挖掘其深层涵义,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养成勤于探索的好习惯。例如,在复习英语句型What... is it? It’s...时,教师可准备不同的卡片、图画,并发给学生,让学生扮演教师或者记者,互相介绍这些卡片。这样,既开拓了学生思维,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死板的教学方式已被淘汰,而结合教学内容所进行的情境式教学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猜一猜”的游戏,即通过对一个人外貌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表达进行听、说、读、猜的练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来描述同学的外貌,让其他同学猜。显然,这种游戏型的教学方式比死板式的教学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应用

教师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应培养其求变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创新要求变、求异、求新,当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要尽其所能来解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寻求不同质疑和解惑的方法。教师对于某一知识点的讲解要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通过同义词转换、一句多译、正例反说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我花了20块钱买了这个书包,可以将其译为以下表述:(1)I paid twenty yuan for the bag.(2)I spent twenty yuan in buying the bag.(3)It took me twenty yuan to buy the bag.(4)The bag cost me twenty yuan.

通过一句多译,使学生掌握一个句子在不同主语、不同短语搭配下的各种表达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和采用求异、求变的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结语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求变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才华的机会,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先国,曾键年,杨堂荣,徐四平。我国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8).

[2]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3]朱亚辉,曾立红。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例[J].海外英语,2015(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6篇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的相关认知。

最新范文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3篇】12-22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7篇)12-22

幼儿园小班《蜗牛》教案【3篇】12-22

《陀螺》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12-22

长亭送别教案【4篇】12-22

主题班会教案:认识自我【优秀10篇】12-22

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中班教案优秀3篇12-22

《我喜欢》教学教案优秀6篇12-22

一年级教案《日月明》设计教学设计精选312-22

《村居》教学教案(精选5篇)12-22

51 5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