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的理解 《卢沟桥烽火》备课(优秀4篇)

时间:2023-09-27 19:33:53

欢迎查阅山草香提供的《《卢沟桥烽火》备课(优秀4篇)》,希望在您写作【同仇敌忾的理解】的相关文案时,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一

教学目的要求

1、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以及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一、检复导入,激发感情。

1、(课前播放斑竹清唱的《卢沟桥之歌》,直到上课铃响后才停止播放)

同学们,苍凉悲壮的歌声戛然而止,然而,我们心中苍凉悲壮的情怀依然激荡,一声炮响,举世皆惊。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昨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当苍凉悲壮的歌声萦绕在教室里时,“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已是“不绝转入此中来”。当歌声戛然而止时,相信同学们心中那苍凉悲壮的情怀依然在激荡。课未始,情已生,此时展开教学,学生不管是情感上还是注意上,都已做好了良好的铺垫与准备。)

2、指名学生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3、出示示意图,分析卢沟桥的战略位置,揭示事变原因。(多媒体显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多媒体显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形象的直观显示 “激活”了文字,促进了学生的正确感知。使学生对卢沟桥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大家请看——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二段。

1、观看录象。(关于卢沟桥事变的一段视频)

(多媒体的运用开放了信息资源,形象的视频展示重演了屈辱的历史,也成功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愤慨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同时被激起的,还有与守城官兵同仇敌忾的心理。可以说视频展示为学习新课扬帆导航。)

过渡:看到大家意犹未尽的表情,我知道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当时的详细情形,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卢沟桥事变的详细经过。

2、浏览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4、品味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里的战事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发下来的表格里。同时,思考并交流你在学习过程中还能体会出什么?

(语文课堂要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安排学生的自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敌军的蓄意挑衅、无理取闹;我军的义正严词、正义凛然。)

5、交流(出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并完善)

要求:找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完成填空。

时 间 敌 军 我 军

1 9 3 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蓄意挑衅 恼羞成怒 喝问 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疯狂吼叫狼狈 哭爹喊娘 同仇敌忾 举 冒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抱头鼠窜 手握 腰佩 悄悄英勇顽强

相机板书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 大举进攻 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主动出击

6、展示读。(相机作好朗读前的指导)

7、有感情地齐读2—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敌军的气势汹汹、无理取闹的可耻下场以及我军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

8、指导复述。(按时间顺序,可以参考刚才填写的一张表格。)

(学生通过浏览读、品味读、展示读、探究读,不难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在这里,我不惜花费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铺开教学活动,可谓是浓妆艳抹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师已无须再多言语,学生已涨溢满腔激qing。)

(二)、学习第三段。

1、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站起来了,发挥了她巨大的作用,请大家轻声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平津危急!……三句话不能颠倒;“!”增强语气;“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齐读6—8小节,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难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三)、学习第四段。

1、范读第9小节。

2、最后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3、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当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内化为表达的需要时,学生的感情便在激荡与碰撞中得到了深化与升华,于是,异彩纷呈的感想让人感觉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确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学生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奋发读书的情怀。中华儿女曾经因为国家落后而饱受凌辱,但是炎黄子孙决不允许历史重演。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不难听出带着童稚的话语中是掷地铿锵的坚定决心。说者动情,听者耸容。语文课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已在不知不觉中了。)

2、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3、同学们,在结束本课之前,我还想告诉大家一点,多行不义必自毙!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头目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多媒体展示补充日军头目的最后下场的信息)

(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则主要体现在对知识、信息的拓展、延伸上。“善恶到头自有报”、“多行不义必自毙”,卢沟桥事变的挑衅者头目到头来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补充这一点除了让学生在愤慨之余大快人心之外,也激发了学生向善除恶的自觉性,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是在潜移默化中的。)

4、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3年了。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多媒体放飞和平鸽,播放蒋雨莲的《和平友爱永在我们心中》)

(曲终谙情情未了。通过一堂课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已进入了高潮,特别是学生对日寇的憎恨之情已然溢于言表,可是如果就这样的在学生的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或是让学生带着仇恨离开语文课堂,那便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背道而弛了。在学生年幼的心里,显然是无法分清正确对待日军的侵略行为与对待现在的日本国的态度应该有什么不同的问题的。所以,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不失时机的诱导学生关注另一个具有时代性、世界性的命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比较起仇恨战争来,维护和平显得更有意义,因为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最强音!我想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必要的情感态度世界观的引领。)

四、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板书:

卢 沟 桥 烽 火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 大举进攻 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主动出击

《卢沟桥烽火》教学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掌握9个一类字,认识3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烽火   妄图   呐喊   歼灭   咽喉要道    猝不及防    震耳欲聋   同仇敌忾

挑衅   魔爪   伪军   凌晨   哭爹喊娘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① 读准字音、记住生字。

②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 完成书后钢笔描红,记住书写要领。

⒉ 组内解决疑难,组长报默生字,轮流批阅。(批阅完及时订正,组长把关。)

3. 全班交流。

①各组书写员将容易写错或读错的生字展示在小黑板上,并用色笔标注。

②抽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用“      ”画出描写时间的词句。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讨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意见不同的要说明理由),组内形成统一。

3. 各组推荐1人讲述本组分段情况。

【检测反馈】

⒈ 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爪(zhuǎ   zhǎo)     咽喉(yān  yàn  yè)    挑衅(tiāo   tiǎo)

⒉ 把词语补充完整。

(     )不及防   如(   )如(     )    成(    )结(    )   同仇(    )(     )全(    )武装   人(    )马(    )  (    )(     )而逃    万籁(    )(     )

5《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活动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感受中国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尽量用上文中的词语。

【活动方案】

活动一: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事变起因。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是什么?

2.组内说说当时的局势和事变的起因,再有感情地齐读第1自然段。

3. 各组推荐代表介绍当时的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活动二:学习2-5自然段,了解事变经过。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

2.合作完成表格 (提示:抓住最能体现日寇本质和我军精神的关键词)

时  间

日   寇

我   军

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 各组就所圈画的具体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并展示朗读。

要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表情丰富,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活动三:讲述事变经过,铭刻历史史实。

1.对照表格,练习讲述事变经过。

2.组内互相练习讲述事变经过。

3.各组推荐代表讲述事变经过。

⒋ 评议,给讲述精彩的小组加分。

【检测反馈】

1. 填空。

年   月   日深夜,一支          的日本军队       摸到卢沟桥,借口                         ,遭到守桥的中国士兵           。           的日军就向中国军队开火,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第二天凌晨,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又遭到中国军队的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又称“               ”。它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2.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      向卢沟桥    来。从所填写的词语可以看出日本军队                                ,带有              的感情色彩。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            向卢沟桥         。所填写的词语表现了我国守军                      ,带有            的感情色彩。

5《卢沟桥烽火》第三课时活动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情怀。

【活动方案】

活动一:学习6-8自然段,感受全国军民的爱国情怀。

1. 默读课文6-8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全国军民爱国热情的语句。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确定小组展示方式。

3. 各组汇报朗读。

活动二: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检测反馈】

1.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在电文中还会说什么?补充下面句子。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

⒉ 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分类摘抄下来,并任选两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描写敌军的:

描写我军的:

其      他:

《卢沟桥烽火》教学案 篇三

把《卢沟桥烽火》安排在五下,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很容易理解的。孩子正处在价值观初步形成期,此时灌输一些史实教育,能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之情,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从这一点来说,《卢沟桥烽火》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历史回溯到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会忘却的日子。这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气势汹汹地寻找借口,首先向中国军队开火。面对敌军无理的挑衅行为,中国士兵严词拒绝,并立即还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只得退守宛平县城。

第二天,同仇敌忾的中国士兵举、冒、冲、砍,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而逃,日军进攻宛平县城的疯狂进攻未能得逞。

当天晚上,我军又悄悄进发,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至九日凌晨,英勇顽强的我军终于夺回了卢沟桥这一战略重地。

回味文本之中,感觉自己敲下了不少描写双方激战的词汇。何不从词入手呢?由词入手,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习复述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由词入手,学习战斗场面的描写。突然想起读到的网友随笔“词语教学也精彩”。对,明天的教学,就从词入手,化难为易处以词为桥。

《卢沟桥烽火》教学案 篇四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执教《卢沟桥烽火》之前,我就先让孩子们自己借助自己所能够运用的外因了解时代背景。课堂上孩子们介绍: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打铁趁热,我接着切入我上课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注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相机板书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在此基础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以致用。当然一开始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十分有利。

《卢沟桥烽火》教后记

《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者的顽强精神。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日寇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我采用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看出这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这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都积极从文中找依据,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让学生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课文中的战斗场面的描写,关键是要抓住双方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写,写出战斗的氛围来。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抓住了敌我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进行描写,而从“人仰马翻”“呀呀吼叫着”“疯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等词体会日军的可耻下场;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体会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感受中国守军不畏、英勇顽强的精神,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再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尽情的激发与释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少不了一个“读”字。

字里行间爱国情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赞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

一、课前预习,了解历史爱国情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本课及整个单元的课文奠定感情基调。

教《卢沟桥烽火》的时候,我就注重了让学生深入地去了解时代背景。在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制造的其他罪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掘语文中丰富的知识,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成功的同时有更多的发现,激发更多的兴趣,创造更多的奇迹。

二、民主学习,以述促读爱憎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课上,我采用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先让学生根据课后作业3(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情感。再次自读课文的时候,力求弄清事件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所在,并着力体会关键词语的意义、作用,不明白的地方可向老师、同学质疑问难。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指名学生练习复述并根据具体情况,相机提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理解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充分,有所感悟,并熟记精要,才能述得顺当。教学时还得按时间和事情得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读书感悟和复述事件经过都能练习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的掌物了。学生掌握了新知识以后,让其充分发挥,自我表现,不要求复述答案的统一。这实际上就是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挥,还包含着审美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自己给予自己评价,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自身提高,不断深化爱国情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知识宝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能源。我个人对于历史知识就十分缺乏,所以在教学这课之前,我也查阅了很多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了更多有关祖国历史的知识,使我对于祖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所以,我决定要和学生们一起行动起来,在课前收集有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能量,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争取在新课程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卢沟桥烽火》这一课学习完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研究,争取更大的更多的进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4篇《卢沟桥烽火》备课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同仇敌忾的理解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新范文

《夏感》教案优秀5篇09-27

小学英语教案(优秀9篇)09-27

剪纸教案(优秀5篇)09-27

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9篇】09-27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4篇】09-27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11篇09-27

《燕子》教案精选12篇09-27

中学生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优秀9篇09-27

八年级的数学教案最新10篇09-27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教案优秀8篇09-27

51 4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