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优秀12篇】

时间:2023-09-14 13:33:48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山草香整理了12篇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钠的化合物。

钠的化合物 篇一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3.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它们的鉴别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认识与解决未知化学问题,使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感悟到科学研究的魅力。

2、通过阅读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Na2O2与CO2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过程 :

[引入]回忆钠的化学性质 → 存在→

[板书]第二节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

[板书] 一、钠的氧化物

1、展示Na2O、 Na2O2 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实验2-5、2-6]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讨论]1.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7.8克的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共转移的电子数是多少mol?

[指出] Na2O2还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

[设问]1、为什么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要用Na2O2。

2、指出上述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又是什么?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的数目。

[设问]根据过氧化钠的这一性质,过氧化钠的重要用途是什么?

[讲述]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师生共同列表比较]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色态

稳定性

氧的化合价

氧化性

与水反应

制备

用途

[设问] 1、过氧化钠如何保存?

2、过氧化钠粉末投入盐酸中将会发生哪些反应?

[补充]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

例: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混和物70 g与98 g水充分反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0%,求原混和物中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板书]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出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样品,请同学们归纳出它们的物理性质。

介绍:在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要大。

[实验2-7]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

请同学们归纳实验结论,板书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 1、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2NaCl +  CO2 ↑ +  H2O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讨论] (1)如何理解碳酸钠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要慢?

(2)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CO2的量有何关系?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有何关系?

[设问]该反应能否用于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呢?(通常不用)

[实验4-6]加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固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有无二氧化碳生成。

[生板]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2、受热分解  (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受热不稳定:)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讨论] 1、如何鉴别Na2CO3  、NaHCO3  、NaCl三种白色粉末?

2、共同完成下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无色晶体

溶解性

热稳定性

对热稳定

受热易分解

与酸反应

能、慢

能、快

与碱反应

不一定

用途

[设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Na2CO3 也具有CaCO3相似的性质:Na2CO3 +CO2+H2O=2NaHCO3

NaHCO3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质: 2NaHCO3 Na2CO3 +CO2↑+H2O

学生阅读“侯氏制碱法”,学习他的钻研精神和爱国精神。

[练习] 1.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A 过氧化钠和碳酸氢钠 B 过氧化钠与碳酸氢铵 C 过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其中它们的物质的量都是1摩,将它们加热至3000C, 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写出各容器内残留的固体名称及其物质的量:A_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和物x g,加热分解后,所得固体的质量是y g,求已分解的碳酸氢钠的质量。

[作业 ]P35三、四题

钠的化合物 篇二

化学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   龄

授课时间

教学

内容

第一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教学设计项目

具     体    内    容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方法。

能力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

3.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1.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

用具

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铁架台等,

Na2O2、Na2CO3、NaHCO3、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

教法

对比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碱金属的代表物质——钠的相关知识,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投影]1.钠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2.钠与水(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3.生活中,发现以下火情,我们应该采取的最佳灭火方式为?

①油锅起火    ②建筑物着火

③电气火灾    ④金属钠着火

[过渡]那么常用来灭火的水和二氧化碳是否可以引起火灾呢?我们来试一试。

[演示实验]在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置于石棉网上,用连有干燥管的导管向脱脂棉吹气,脱脂棉剧烈燃烧。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过氧化钠]

[回答]原来,就是Na2O2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过氧化钠就是其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第二节

[讲述]首先我们学习过氧化钠。

[板书]一、过氧化钠

[提问]由刚才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引导]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是常见化合价吗?有化合价改变的可能吗?可能变为多少价?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Na2O2与H2O反应后的生成物。

[演示实验]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提问]大家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分析产物?

[提问]请大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2Na2O2+2H2O════ 4NaOH+O2↑

[设疑]刚刚变红的溶液现在褪色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回去查阅资料,下一节课我们请同学来告诉大家。

[讲述]另外,Na2O2是强氧化剂,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提问]Na2O2与CO2反应时,棉花燃烧,说明了什么?

[讲述]也生成了O2,同时生成了Na2CO3。

[提问]请大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投影]思考题

1.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Na2O2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过渡] 钠的重要化合物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板书]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展示固体Na2CO3、NaHCO3]

[讲述]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32页,总结出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

[投影]Na2CO3与NaHCO3性质的比较。

[学生完成表1中的①②③④]

[提问]Na2CO3与Na2CO3·10H2O是否为同一物质?

[讲述]Na2CO3与Na2CO3·10H2O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Na2CO3·10H2O在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而渐渐碎裂成粉末。

[讲述]从初中所学知识我们知道,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会有CO2气体产生,那么NaHCO3遇到稀盐酸,现象又如何呢?

[演示实验]气球实验

[提问]你观察到怎样的现象呢?

[追问]为什么NaHCO3的反应更剧烈?

[讲述]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均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但Na2CO3经历了由正盐到酸式盐再到酸的两个过程,而NaHCO3本身是酸式盐,所以只需要一步就直接生成了酸。故NaH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

[完成表中内容⑤](离子方程式)

[过渡]我们曾经学习过碳酸钙的性质,它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怎样呢?

[演示实验]同时加热Na2CO3与NaHCO3(已检验过,装置气密性良好)

[结论]NaHCO3加热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而Na2CO3加热无明显现象。

[与学生一同完成表⑥]

[讲述]碳酸钙加热到900℃以上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碳酸钠加热不易分解,而碳酸氢钠加热到270℃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提问]若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碳酸氢钠固体,应怎样除去杂质呢?

[过渡]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也有所不同,请大家从课本中找出Na2CO3与NaHCO3的用途,并完成表中内容⑦。

[讨论]厨房里,我们不小心将盛有纯碱,小苏打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该怎样区别它们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既要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又要熟记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课本P35页1、2、3

思考

回答

观察

[回答]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是氧元素不常见的化合价;有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变为0价或-2价。

观察

思考,回答

学生板书

回答

学生板书

[回答] 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Na2O2在空气中易和二氧化碳、水反应,所以应密闭保存。

阅读课本

填表

回答

注意观察反应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回答

填表

观察,回答

填表

学生讨论回答

填表

学生讨论回答

记录作业

引发兴趣

引导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渗透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利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一、过氧化钠

2Na2O2+2H2O════ 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Powerpoint]

第二节 

问题:

1.钠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2.钠与水(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3.生活中,发现以下火情,我们应该采取的最佳灭火方式为?

①油锅起火    ②建筑物着火

③电气火灾    ④金属钠着火

思考题:

1.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Na2O2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表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①化学式

Na2CO3

NaHCO3

②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③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的白色晶体

④水溶性

易溶与水

较易溶与水

⑤与酸反应

CO32-+2H+=CO2↑+H2O

剧烈

HCO3-+H+=CO2↑+H2O

更剧烈

⑥热稳定性

稳定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⑦用途

玻璃、制皂、造纸、纺织

发酵粉、胃药

讨论:

厨房里,我们不小心将盛有纯碱,小苏打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怎样区别它们呢?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是(  D  )

A.NaOH    B.Na2O    C. Na2O2     D.NaCl

2.关于Na2CO3与NaHCO3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的强

B. NaHCO3比 Na2CO3更易溶于水

C. Na2CO3和NaHCO3都可以用来治胃病

D. 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NaHCO3比 Na2CO3要快

钠的化合物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 与 反应的实验,把蘸有 的棉团放入盛有 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 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 的强氧化性。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 和 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 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第 1 2 页

钠的化合物 篇四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在组成上两者都属于钠的氧化物,但因含氧量不同,在结构、性质上存在差异,现将两者比较见下表。

氧化钠

过氧化钠

色、态

化学式

电子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

稳定性

与H2O反应的方程式

与CO2反应的方程式

氧化性、漂白性

用途

2.钠的重要化合物

(1)硫酸钠Na2S04

Na2S04·10H20,俗名:芒硝。在玻璃、造纸、纺织、染色、制水玻璃等工业上广泛应用,医药上用作缓泻剂,其在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盐湖及海水中。

(2)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工业制法:

2NaCl+2H20 NaOH+C12↑+H2↑

Na2C03十Ca(OH)2=GaC03↓+2NaOH

(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色、态

水溶性

热稳定性

水解程度

与盐酸反应

与碱反应(Ca(OH)2)

与CaCl2溶液反应

与Al2(SO4)3溶液反应

相互转化

主要用途

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生活中的洗涤剂

发酵粉、医疗上中和胃酸过多

〖小结〗

难点点拨

1.过氧化钠与水、酸反应都是过氧化钠和H+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2O2)和钠离子,H202分解成H20和O2

2.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法

(1)制取NaHC03的方法

①减压低温蒸干NaHC03溶液。NaHC03遇热易分解,其水溶液加热更易分解,所以不可能采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得NaHC03晶体。

②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C02,过滤得到晶体。

Na2C03+C02+H20=2NaHC03

(2)制取N%C03的方法

往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人足量的NH3、C02(氨碱法),利用NaHC03的溶解性小于NH4HG03的溶解性原理,使NaHC03从溶液中析出(依次通人C02、NH3至饱和行吗?):

NH3+H20+C02=NH4HC03

NH4HCO3 +NaCl=NaHC03↓+NH4Cl[(制纯碱的

2NaHC03Na2CO3 +C02↑+H20 (工业方法)

例1 (全国高考题)向碳酸钠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你的选择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标号)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其理由。

[解析]  首先,因为Na2CO3 =2Na++CO32-,CO32-+H+=HCO3-,所以溶液中HCO3-的浓度逐渐增大,而后,因为HCO3-+H+=H2CO3 = CO2↑+H20,所以溶液中HCO3-减小。

[答案]  C

例2 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 、Na202、Na2C03、 NaHC0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粉末中一定有Na20、Na202、NaHC0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03和NaCl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0和NaCl

D.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C03和NaCl

[解析]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02 (生成O2)、Na2C03和NaHC03(生成C02),气体X通过 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02和C02组成,原粉末中Na202、Na2C03和NaHC03至少有一种一定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03,但NaHC03受热分解会使混合粉末质量减少,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Na20+02=2Na202。综上分析,混合物中一定有Na20、Na2O2、NaHC0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03和NaCl。答案为A、D。

钠的化合物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掌握钠的两种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钠的鉴别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1)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盛在试剂瓶中na2o和na2o2样品,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金属钠与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化合生成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的数目。请两位同学板演。

[过渡] na2o和na2o2都是钠的含氧化合物。这节我们学习

[板书]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一、 钠的氧化物

[提问]:通过对钠的氧化物观察,你能认识钠的氧化物的哪些物理性质?请列表加以对比。

[投影]

化学式 na2o na2o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状态   固态 固态

[追问] 对钠的氧化物物理性质,还能了解它们的溶解性,根据你了解的na2o的性质, na2o在水中仅使溶解过程吗?学生思考并回答:na2o在水中不是简单的溶解,而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na2o +h2o=2naoh

[过度] na2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已经属于化学性质。na2o2是否能表现类似的性质?

[演示]把水注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向试管中注入酚酞试剂。

[提问]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推出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问答] 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o2 ,无色溶液变为红色-有碱生成,推知为naoh

[板书] 2na2o2+2h2o =4naoh+o2

[讲解] na2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o2,请同学们分析反应的化学原理。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

[演示] 向品红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

[思考] 这说明na2o2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

[讲解] na2o2中-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品红等有机色质褪色,表现漂白性,可以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

[演示]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实验2-6],以说明na2o2与水反应是一放热反应。

[讲解] 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板书] na2o + co2 = na2co3

[追问] na2o2与co2的反应情况是怎样的呢?

根据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特征及na2o2与h2o反应的反应类型,讲解na2o2与co2的反应。

[过渡] 钠的重要化合物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板书]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物理性质

[展示] 请学生观察试剂瓶中的无水碳酸钠,碳酸钠,十水碳酸钠晶体的颜色,状态。检验它们是否溶于水:取碳酸钠,碳酸氢钠各少量,分别装入试管中,加5-6毫升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 均溶于水。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板书]

二、化学性质

[演示] [实验2-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 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 气球均膨胀起来,盛nahco3的气球膨胀的快,体积大。

[说明]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na2co3与盐酸剧烈得多,并且生成气体多。

[练习]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请两个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表面皿中昨天放置的结晶碳酸钠和试剂瓶里的结晶碳酸钠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现象?若加热十水碳酸钠,有什么现象?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板书】3、受热分解

na2co3·10h2o====na2co3+10h2o

【教师引导】无水碳酸钠能继续分解吗?

【演示】[实验2-8] 把na2co2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现象,换上一支放入同样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na2co3受热没有变化;nahco3受热时,试管口内壁有细小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2nahco3===na2co3 + co2↑+ h2o

结论: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可利用上述的反应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介绍生活常识】发酵粉;面碱、小苏打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阅读] 通过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业和我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励学生为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发愤读书。

钠的化合物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 与 反应的实验,把蘸有 的棉团放入盛有 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 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 的强氧化性。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 和 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 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 、 、 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 、 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 、 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 2-6]用棉花包住约 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 、 与水反应

(放出氧气)

(不放出氧气)

② 、 与 作用

(放出氧气)

(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 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 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 与水作用除生成 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 外也还有氧气,所以 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 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 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 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a. 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 、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 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 也具有和 相似的性质:

碳酸氢钠也具有 相似的性质:

有关离子方程式:

[结论]

既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转化,本质就是酸根离子中“ ”的变化。

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根据 的性质可知 与 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 、 、 ……)与 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 共热时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 和 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掌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 和 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 溶液和 溶液,而决不能用 溶液或 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 溶液中通过量的 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 和 )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 与 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①残留固体质量,②n值,③ 质量

(4)今向100g 8%的 溶液中通入 ,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 ?

(5)200℃时,11.6g 和 的混合气体与足量 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2.教材有关习题

参考答案:

(1)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①溶解度:

②溶质的质量:

③溶剂:反应消耗水,使溶剂减少

(2)

(3)①15.9g     ②      ③

(4)6.6g

(5)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钠的氧化物

(二)钠与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三)[小结]:Na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 篇七

本节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以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采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讨论”及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通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有关知识。

2.通过实验演示验证过氧化钠、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彩色气球、铁架台、镊子、带导管的塞子(双孔和单孔)

Na2O2、NaHCO3、Na2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教学过程

[导入]实验室钠着火时,用泡末灭火器可以灭火吗?

[生]可以。

[师]错!这样不仅会灭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不信?我就用水和CO2来点火给大家看。

[演示实验2—6]用棉花包住约0.2 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

[生]观察记录现象:棉花燃烧起来。

[补充演示]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上部。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现象:脱脂棉剧烈燃烧。并惊讶:水和二氧化碳真能点火!

[师]棉花燃烧果真是水和二氧化碳将其点着的吗?不是,这一切都和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的性质有关,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种钠的重要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师]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也多,用途也广。初中我们已学过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本节课主要学习和讨论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过氧化钠。

[板书]一、过氧化钠(Na2O2)

[实物展示]放在无色试剂瓶中的过氧化钠

[学生活动]观察过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淡黄色的固体粉末。

[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过氧化钠可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

[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管口检验。

[问]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说明有什么生成?

[生]有氧气生成。

[问]反应得到的溶液是什么呢?让我们用酚酞溶液来检验一下。

[补充实验]在上述Na2O2和水反应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学生活动]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

[师]对!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生]练习书写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由一名学生板演于[板书]一的下面:2Na2O2+2H2O====4NaOH+O2↑

[师]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也生成了氧气,从而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碳酸钠。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解释和提示,练习书写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由一名学生板演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之后。

2Na2O2+2CO2====2Na2CO3+O2

[设疑]尽管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均生成了氧气,可我们并没有将其点燃,那么为什么脱脂棉就能燃烧起来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脱脂棉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氧气,这在反应的产物中有氧气生成;二是要达到着火点,这需要较高的温度,实验时并没有进行点燃,那只能说明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师]很好,下面让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补充演示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生]观察现象: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颜色先变红,后褪色。

[问]如何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呢?

[生]思考、分析后回答:生成的无色气体那是氧气,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的氢氧化钠,变红后又褪色,说明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

[师]确实如此,由于过氧化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从而具有一定的漂白性,那么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有何用途呢?

[生]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问]过氧化钠还有什么重要用途?运用了什么原理?

[生]过氧化钠还可以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的供氧剂。因为人进行呼吸时,需要呼出二氧化碳,呼进氧气,而二氧化碳正好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以保证人进行正常呼吸。

[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根据过氧化钠的'性质,说出过氧化钠应该怎样保存?为什么?

[生]因为过氧化钠既能和水反应,又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保存时应隔绝空气和水,即需要密闭保存。

[问题探究](主要由学生讨论分析得出)

[投影显示]问题1:在过氧化钠(Na2O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价?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根据化合价规律,钠元素由于其最外层电子只有1个,故其为+1价,而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应等于零,两个钠离子为+2价,故两个氧离子每一个应该为-1价。

[投影显示]问题2:过氧化钠与水以及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话,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看该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的变化。在过氧化钠和水以及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中的

-1价的氧发生了变价,一部分降低为-2价,另一部分升高为0价,故这两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由于只有过氧化钠中-1价的氧变价,故在这两个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过渡]当我们用小刀切开钠之后,表面很快变暗,失去了金属光泽,这是因为钠和氧气生成了另一种钠的化合物——氧化钠。

[板书]二、氧化钠(Na2O)

[师]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的固体,也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提示书写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并由一名同学将其板演于板书二的下边。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师]请大家根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填写下表。

[投影显示]Na2O与Na2O2性质的比较

[上表画有“▲”者为所要填写内容,此表格也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而直接向学生展示。]

[讨论]Na、NaOH、Na2O、Na2O2在空气中放置,最后产物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均变成Na2CO3。

[师]Na2CO3往往含有结晶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苏打,它还有个弟弟——小苏打,它们的性质既相似又不同,下面我们就学习它们的性质。

[板书]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2CO3、NaHCO3)

[学生活动]观察所展示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状态,并通过自学教材了解二者的俗名、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

[师]请大家完成表中的①②③④项内容。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填写]

[问]碳酸钠与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是否为同一物质?

[生]不是。

[讲解]碳酸钠和碳酸钠晶体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易发生风化而变成粉末。

[问]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检验某一种物质是否含有碳酸根(CO ),用什么试剂?根据什么现象判断?

[生]回忆,并用口诀的形式回答:碳酸根,加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将其通入石灰水,溶液浑浊有沉淀。

[师]如此看来,在碳酸钠中滴加稀盐酸,必定有气体生成,那么,在碳酸氢钠中滴加稀盐酸,现象又如何呢?是否会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一样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2—7]Na2CO3与Na2HCO3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

[师]根据实验现象完成表中内容⑤。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产生气体速度比NaHCO3慢产生气体速度较快

CO+2H-====CO2↑+H2O HCO+H+====CO2↑+H2O

[问]那么,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物质中是否就一定含有碳酸根呢?

[生]不一定,还可能含有碳酸氢根。

[问]怎样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呢?

让我们来做一下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实验。

[补充实验]在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

[师]现在我们根据实验现象来完成表中内容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有白色沉淀生成无现象

Ba2++CO ====BaCO3↓

[讲解]碳酸盐的正盐除钠盐、钾盐、铵盐外,多数是不溶于水的,而碳酸盐中的酸式盐却都溶于水。因此,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时我们常用氯化钡或氯化钙做试剂来进行鉴别。

[过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另一个不同点是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

[演示实验]用下图装置演示Na2CO3与NaHCO3的分解。

[师]碳酸氢钠加热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加热无明显现象,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固体时,我们常用此方法。

[与学生共同完成表中内容⑦]

[板书]稳定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讨论]如何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三种固体物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

方案1:取三种固体少许,分别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者为氯化钠,有气体产生且速度快者为NaHCO3,另一种为Na2CO3。

方案2:取三种物质少许配成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有沉淀者为Na2CO3。在剩下的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者为NaHCO3。

……

[师]在所有的检验方案中,应尽可能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操作要较简单,其次现象要明显,可操作性要强。

[设疑]根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各自不同的性质,二者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并参看图2—10“Na2CO3和NaHCO3的主要用途”总结归纳二者的主要用途,并将其填入表中内容⑧处。

玻璃、制皂、造纸、纺织、发酵粉、药剂

[问题探究]

[投影显示]问题1:将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溶液和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当把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时,CO会和相当多的H+发生如下反应CO+2H+====H2O+CO2,从而很快就有气体生成;而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此时H+浓度低,CO浓度高,首先发生的反应是CO+H+====HCO,因此开始没有气体生成,只有CO全部转化为HCO后,才会因为发生反应HCO+H+====H2O+CO2而产生气体。兼于此,尽管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其加入方式的不同将会有不同的现象。

[投影显示]问题2: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分析: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前边刚学过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当然指的是同温条件下,而且反应中还要用掉一部分水,所以生成的溶解度较低的NaHCO3就会从溶液中析出,因此发生的现象应是有晶体析出,也可以说成是沉淀。

[师](补充说明)实际上引起晶体析出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溶质的质量经过反应后还增多了,即每有106 g Na2CO3反应,将生成168 g NaHCO3。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介绍了过氧化钠、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时应重点放在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上。

[作业]P34一、二、三、四

●板书设计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一、过氧化钠(Na2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二、氧化钠(Na2O)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Na2CO3 NaHCO3)

●教学说明

本节课采取了实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旨在利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自觉参与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并通过思维活动把从实验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过程遵循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层层设疑,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析疑、释疑,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练习

1.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因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钠B. Na2O C. Na2O2 D. NaHCO3

解析:Na2O在空气中吸收H2O和CO2最后变为Na2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而NaHCO3在空气中放置不易变质。

答案:B

2.CO2与O2的混合气体多次通过装有Na2O2的干燥管后,体积减小到原来的(条件相同时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体积比为()

A.4:1 B. 3:2 C. 1:1 D. 2:3

答案:D

3.估计下列溶液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4.6 g Na投入45.5 g水中

B.6.2 g Na2O投入43.8 g水中

C.7.8 g Na2O2投入42.2 g水中

D.D.8 g NaOH投入42 g水中

解析:每组均产生8 g NaOH,而溶液质量的大小各不相同,A产生H2,C产生O2,从溶液中逸出使溶液质量减轻。所以C正确。

答案:C

4.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

B.生成红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无变化

答案:BC

钠的化合物 篇八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其用途。2、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差异,以及它们的用途。3、通过指导学生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利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1、过氧化钠的性质2、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节课中同学们学习了“钠”的性质,为什么金属钠有哪些性质?在不同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否相同?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标出氧元素的化合价。[新课]na2o、na2o2都是钠的含氧的化合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提问]na2o是哪种性质的氧化物?有哪些性质?写出na2o与水、co2反应的方程式。[追问]na2o2是否有相似的性质?[演示实验]“滴水生火”(课本p32实验2-6)[提问]从哪些现象说明na2o2能否与水反应?[学生实验探究]na2o2与水反应(课本实验2-5)[学生讨论]na2o2与水反应的产物有哪些产物?[小结]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断产物;从“酚酞变红后褪色”说明na2o2水溶液有漂白性,能将红色的物质氧化成为无色的物质。[比较]na2o、na2o2分别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产物和反应类型说明。[分析]na2o2与水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产物,进一步说明na2o2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提问]“滴水生火”实验中,除反应放热点燃棉花这个原因外,还有哪些因素引起棉花剧烈燃烧?[过渡]na2o2能与水反应,na2o2能否与co2反应?“滴水生火”实验证明na2o2能与水反应,我们试一试吹气能否生火?[学生实验探究]“吹气生火”[比较]na2o2与水反应、对na2o与co2反应,推断na2o2与co2反应有哪些产物?[学生活动]标出na2o2与co2反应方程式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提问]根据性质决定保存和用途,na2o2如何保存?有哪些用途?[展示]“呼吸面具”的种类[小结]                     表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na2ona2o2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粉末氧元素价态-2-1生成条件常温点燃稳定性不稳定稳定与水反应(方程式)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方程式)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特性—强氧化性、漂白性用途—供氧剂、漂白剂

[巩固练习]见补充练习1、2、3题。[过渡]具我们了解,钠还有哪些化合物?下面我们重点学习na2co3和nahco3的一些性质。[指导阅读]课本p32页na2co3和nahco3的物理性质,部分填写表2。表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与水(250c溶解度为33克)比na2co3小(250c溶解度为9克)与酸反应:(方程式)(反应剧烈程度)na2co3+2hcl=2nacl+h2o+co2↑剧烈nahco3+hcl=nacl+h2o+co2↑更剧烈热稳定性(方程式)稳定,不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用途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发酵粉、胃药

[学生实验]气球实验(实验2-7)。注意观察反应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问]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哪种物质反应更剧烈?写出离子方程式,为什么nahco3的反应更剧烈?[演示实验]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比较。[小结]na2co3和nahco3的相似性质都与酸反应产生co2,不同点是nahco3的反应更剧烈;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和nahco3还有哪些异同,下节课继续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鉴别nacl、na2co3和nahco3?[指导阅读]na2co3和nahco3的用途。[本节小结]见补充练习题。[布置作业]课本p35页2、3、4

钠的化合物 篇九

第二节  课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

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        课时安排:共1课时

●         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过程

[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

[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讲解]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

既是氧化剂有时还原剂。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讲解]上述实验说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投影思考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设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板书]二、氧化钠

[投影比较na2o与na2o2的性质](学生完成)

过氧化钠

氧化钠

色态

化学式

组成及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

类别

生成条件和稳定性

与水反应式

与co2反应式

与盐酸反应

漂白作用

用途

保存

互相转化

[小结]:本节重点是na2o*山草香 www.shancaoxiang.com*2的性质,从化合价来看,既可以做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比如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通过强氧化性进行漂白。

【随堂检测】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淡黄色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

(c)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d)都能与二氧化碳化合

2.在下列变化中,水或二氧化碳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

①2f2+2h2o=4hf+o2↑

②cl2+h2o=hclo+hcl

③2na+2h2o=2naoh+h2↑

④2na2o2+2h2o=4naoh+o2↑

⑥2na2o2+2co2=2na2co3+o2↑

(a)①、②、③(b)②、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⑥

作业:略

板书:[板书设计]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一、过氧化钠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4hcl====4nacl+o2↑+2h2o

二、氧化钠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投影: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过氧化钠

氧化钠

色态

淡黄色固体粉末

白色固体

化学式

na2o2

na2o

组成

na+与02-(2:1)

na+与o22-(1;1)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生成条件和稳定性

na常温与氧气反应

不稳定

na与氧气点燃

较稳定

与水反应式

2na2o2+2h2o====4naoh+o2↑

na2o+h2o====2naoh

与co2反应式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co2====na2co3

与盐酸反应

2na2o2+4hcl====4nacl+o2↑+2h2o

na2o+2 hcl====2 nacl+h2o

漂白作用

---

用途

---

供氧剂,漂白剂

保存

干燥,密封

干燥,密封

互相转化

na2o 加热与o2生成 na2o2

na2o2与 na  加热生成na2o

附有简单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

钠的化合物 篇十

化学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   龄

授课时间

教学

内容

第一册  第二章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教学设计项目

具     体    内    容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方法。

能力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

3.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1.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

用具

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铁架台等,

na2o2、na2co3、nahco3、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

教法

对比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碱金属的代表物质——钠的相关知识,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投影]1.钠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2.钠与水(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3.生活中,发现以下火情,我们应该采取的最佳灭火方式为?

①油锅起火    ②建筑物着火

③电气火灾    ④金属钠着火

[过渡]那么常用来灭火的水和二氧化碳是否可以引起火灾呢?我们来试一试。

[演示实验]在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置于石棉网上,用连有干燥管的导管向脱脂棉吹气,脱脂棉剧烈燃烧。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过氧化钠]

[回答]原来,就是na2o2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过氧化钠就是其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讲述]首先我们学习过氧化钠。

[板书]一、过氧化钠

[提问]由刚才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引导]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是常见化合价吗?有化合价改变的可能吗?可能变为多少价?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na2o2与h2o反应后的生成物。

[演示实验]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提问]大家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分析产物?

[提问]请大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2na2o2+2h2o════ 4naoh+o2↑

[设疑]刚刚变红的溶液现在褪色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回去查阅资料,下一节课我们请同学来告诉大家。

[讲述]另外,na2o2是强氧化剂,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提问]na2o2与co2反应时,棉花燃烧,说明了什么?

[讲述]也生成了o2,同时生成了na2co3。

[提问]请大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投影]思考题

1.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na2o2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过渡] 钠的重要化合物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板书]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展示固体na2co3、nahco3]

[讲述]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32页,总结出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

[投影]na2co3与nahco3性质的比较。

[学生完成表1中的①②③④]

[提问]na2co3与na2co3·10h2o是否为同一物质?

[讲述]na2co3与na2co3·10h2o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na2co3·10h2o在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而渐渐碎裂成粉末。

[讲述]从初中所学知识我们知道,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会有co2气体产生,那么nahco3遇到稀盐酸,现象又如何呢?

[演示实验]气球实验

[提问]你观察到怎样的现象呢?

[追问]为什么nahco3的反应更剧烈?

[讲述]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均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但na2co3经历了由正盐到酸式盐再到酸的两个过程,而nahco3本身是酸式盐,所以只需要一步就直接生成了酸。故nah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

[完成表中内容⑤](离子方程式)

[过渡]我们曾经学习过碳酸钙的性质,它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怎样呢?

[演示实验]同时加热na2co3与nahco3(已检验过,装置气密性良好)

[结论]nahco3加热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而na2co3加热无明显现象。

[与学生一同完成表⑥]

[讲述]碳酸钙加热到900℃以上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碳酸钠加热不易分解,而碳酸氢钠加热到270℃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提问]若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碳酸氢钠固体,应怎样除去杂质呢?

[过渡]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也有所不同,请大家从课本中找出na2co3与nahco3的用途,并完成表中内容⑦。

[讨论]厨房里,我们不小心将盛有纯碱,小苏打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该怎样区别它们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既要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又要熟记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课本p35页1、2、3

思考

回答

观察

[回答]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是氧元素不常见的化合价;有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变为0价或-2价。

观察

思考,回答

学生板书

回答

学生板书

[回答] 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na2o2在空气中易和二氧化碳、水反应,所以应密闭保存。

阅读课本

填表

回答

注意观察反应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回答

填表

观察,回答

填表

学生讨论回答

填表

学生讨论回答

记录作业

引发兴趣

引导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渗透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利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一、过氧化钠

2na2o2+2h2o════ 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powerpoint]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问题:

1.钠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2.钠与水(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3.生活中,发现以下火情,我们应该采取的最佳灭火方式为?

①油锅起火    ②建筑物着火

③电气火灾    ④金属钠着火

思考题:

1.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na2o2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表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①化学式

na2co3

nahco3

②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③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的白色晶体

④水溶性

易溶与水

较易溶与水

⑤与酸反应

co32-+2h+=co2↑+h2o

剧烈

hco3-+h+=co2↑+h2o

更剧烈

⑥热稳定性

稳定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⑦用途

玻璃、制皂、造纸、纺织

发酵粉、胃药

讨论:

厨房里,我们不小心将盛有纯碱,小苏打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怎样区别它们呢?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是(  d  )

a.naoh    b.na2o    c. na2o2     d.nacl

2.关于na2co3与nahco3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的强

b. nahco3比 na2co3更易溶于水

c. na2co3和nahco3都可以用来治胃病

d. 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nahco3比 na2co3要快

中学化学同步辅导

〈候德榜——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第一颗明星〉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 第十一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建立钠原子结构决定金属钠的性质的思想。

4.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魅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路

整合由氯化钠制取氯气、溴和碘的制取线索,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钠,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现象,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介绍钠的用途的基础上,简单介绍钠的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由溴、碘和氯气的制取,推出它们和氯化钠之间的关系,再由电解熔融氯化钠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金属钠。

[板书] 2NaCl 2Na+Cl2↑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对比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推测金属钠可能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煤油大、0.97g/cm3。

二、钠的。化学性质

1.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4Na+O2=2Na2O

白色

[观察与思考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板书]

2Na+O2 Na2O2

过氧化钠,淡黄色

[叙述]同样是钠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观察与思考3] 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向其中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烧杯上,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熔点低,97.8℃。

二、钠的化学性质

2.可与水发生反应

2Na+2H2O=2NaOH+H2↑

[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的讨论,能解决下列问题:

1. 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

2.为何有些保存在煤油中的钠表面不是银白色的?

3.解释产生钠与水反应时现象的具体原因。

4.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取决于什么?

5.在所学知识中搜索有关反应的例子,要求因为反应条件不同而导致产物不同。(学生可能举例炭和氧气的反应等)

[过渡]钠作为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我们在生活中直接使用的机会不大,那这种金属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钠的用途

1.做还原剂:用以将钛、锆、铌、钽等在国防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金属从其熔融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

TiCl4+4Na Ti+4NaCl

四氯化钛 钛

2.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3.制造合金:钠钾合金用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和热交换剂。

4.做化工原料。

[过渡]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钠的一种氧化物――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

四、氧化钠

1.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Na2O+H2O=2NaOH

2.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练习]

1.金属钠应保存在( )

A.空气中 B.水中 C.煤油中 D.密闭容器中

答案:C。

2.钠应用于电光源是因为( )

A.钠很软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C.是一种强还原剂 D.那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答案:B。

3.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沉在水底; ③钠熔化成小球; ④钠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⑤发出嘶嘶的声音; 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D。

4.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考虑水的挥发)( )

A.等于2.3% B.等于4% C.大于2.3% ,小于4% D.不能确定

答案:B。

5.将1克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锌 B.铁 C.铝 D.钠

答案:C。

6.关于Na原子和钠离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相差1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的半径比钠离子大 D.它们核内的质子数相同

答案:B。

7.一块表面已被氧化的钠,质量为10.8g,将其放入100mL水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6%。

钠的化合物 第十二篇

很多高中化学老师都不知道说课稿怎么写?下面以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说课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中的,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及几种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钠的性质,了解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及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虽已具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初步知识,但还有不少内容是他们不熟悉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3)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法及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的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与酸反应速率、热稳定性的比较,使学生掌握这类可溶性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性质区别。通过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氧化还原的概念,巩固了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实验探研法,首先做好一个演示实验和两个补充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然后以化合价入手,分析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我采用对比讨论法。通过演示盐酸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实验及热稳定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说学法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学法。如学习钠的氧化物时,可展示样品,用观察法使学生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知识。在学习化学性质时,首先观察几个演示实验及补充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过氧化钠跟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不同。从而得出结论:过氧化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学习上,通过演示盐酸与它们分别反应的实验,观察这两个反应的速率有明显区别,然后演示热稳定性实验,观察碳酸钠受热时没有变化,而碳酸氢钠受热后发生变化,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从而得出结论。钠另一重要化合物硫酸钠的性质、用途则通过自学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提问】:钠的性质怎样?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

学生回答后,总结,引入新课。

【板书】一。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包括化学式、氧元素价态、电子式、颜色状态,具体略)

【设问】:这两种氧化物是否溶于水?加水后能否反应?

【演示实验】:把水滴入盛少许过氧化钠的试管,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随后滴几滴酚酞试验。

【提问】:通过上述现象得出结论?以Na2O代替Na2O2?

【板书】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②与CO2反应

【设问】:过氧化钠能否与CO2反应?如能,那么产物是什么?

【补充实验】:在一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迅速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后立刻用瓶塞塞住,充分反应后,打开,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提问】:上述实验可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投影-1】小结:

主要表现出强氧化性

【设问】:过氧化钠是否有漂白作用?

【补充实验】:过氧化钠溶于水后;将酚酞试液滴入该试液中,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Na2O2有漂白作用。(注:与HClO、SO2漂白原理是否相同?)

3.用途。学生阅读课文后小结

【板书】二。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式、俗名、颜色状态略)

【设问】: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将有白色晶体析出,此晶体为何物?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溶解性:Na2CO3>NaHCO3

【改进实验】:如图所示,在气球中分别装有等物质的量且足量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分别倒入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什么结论?

【演示实验】:将少量NaHCO3装入试管中加热;并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稳定性Na2CO3>NaHCO3

用途及制法:学生阅读课文,小结。并介绍侯氏制碱法。见【投影-2】。

2.硫酸钠,

俗名:芒硝。化学式:Na2SO4·10H2O。用途自阅。

【投影-2】:侯德榜(1890-1974年),我国现代化学家。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又获该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毅然回国。从此为发展我国的制碱工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33年他将自己摸索的制碱技术毫无保留地公开于众,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39年他克服了苏尔维制碱法不能利用氯离子和产生大量氯化钙废渣等问题,提出了联合制碱的连续过程,1942年该法成熟。即为“侯氏制碱法”,对全世界化肥和纯碱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投影-3】:总结:

【投影-4】:练习:

1.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跟过量盐酸反应,其中____放出CO2快,____放出CO2多,____消耗盐酸多。

2.(1)有一包白色晶体如何鉴别是Na2CO3还是NaHCO3?

(2)如何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NaHCO3?如何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3.在120℃、1.01×105Pa时有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6.2g缓慢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充分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增重6.0g。求:

(1)混合气体中CO2和水气的物质的量?

(2)若将上述6.2g混合气体通入30mL5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求新生成物质的物质的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钠的化合物的相关认知。

最新范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优秀10篇09-14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11篇)09-14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12篇】09-14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优秀8篇)09-14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4篇】09-14

《窃读记》教案(5篇)09-14

幼儿园小班教案(优秀7篇)09-14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09-14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优秀15篇)09-14

安全教育教案(最新10篇)09-14

51 37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