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课文 《梅花魂》|人教版【精选14篇】

时间:2023-03-27 21:54:34

欢迎查阅山草香提供的《《梅花魂》|人教版【精选14篇】》,希望在您写作【梅花魂课文】的相关文案时,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梅花魂》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撩、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2.体会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所寄托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①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②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③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⑤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轻轻、慢慢”。(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5)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6)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7)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附:板书设计

7  梅花魂

《梅花魂》教案二点评: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感情朗读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课堂上根据课后思考题,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在文中批注勾画等方法体会思想感情,并从中领会“梅花魂”的含义。教学中注意抓词句深入体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语。

《梅花魂》|人教版 篇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进行阅读教学是本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特别注意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梅花魂》一课它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根据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尝试。以下就是我对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的收获。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梅花魂》一课学生刚看到课题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教师就顺势以质疑入手,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首先,老师提出“同学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在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出示了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课并要求学生自己读课题质疑。学生普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梅花魂”是什么?为什么用“梅花魂”做课题?这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作者的回忆当中。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对这课我采用了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导语配合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从而对学生们陌生的时代里产生的英雄产生好奇,激发了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二、体味文意抓主旨深入学习

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作者借助于语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来表达一种情感。教学时教师注意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细细体味语段中含着的弦外之音,一旦学生理解这个意思,就能激发情感;例如《梅花魂》中,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出眼泪来,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是通过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在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乎娟给了外孙女。

在导入新课后,我要求学生 “默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哪些内容,能解答刚才的疑问,请把它划下来。划完的同学出声读读你划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出什么了,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学生简单的说出他们的体会理解后,教师结合课件中声情并茂的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图片引导他们感知梅花的特点。在充分体会了梅花 “旁的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的特点后,再读这几句话,想一想这品格,这灵魂,仅仅是梅花的特点吗?由此问题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梅花的的特点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中国人的特点,是有气节人物的特点。通过理解“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更进一步的体会了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爱梅情结。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又结合古代有气节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补充了课外的资料。为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爱国之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想象一下外祖父当时说这段话的心情,你再读读这段话。”这不仅体会了外公的感情,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词语积累练习。把第13自然段的内容理解体会后,对于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进行了略处理,主要体会着老人的心情读一读这样思乡的诗句,然后想象一下,外祖父除了给我讲这些诗句,还会给“我”讲些什么,由此又钩连上第7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是那样的眷恋祖国,“我”提到祖国是那样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爱惜书房里的那幅墨梅图,“我”偶尔摆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小心在墨梅图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阅读体会“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感受对墨梅图的珍爱。“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抓住这句话,问道:到底什么是不能玷污的,再回过头去读一读第13自然段,你对这句话又什么新的理解?实际上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爱国心,正是这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之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是啊,再外祖父心中,这梅花就是民族气节的象征,就是祖国的象征,是圣洁的不能玷污的。他是那么的宝贵这幅图,又为什么将她送给我了呢?”引导学生联想外祖父的对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恋祖国的感情。

“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递给了我”,这一情结是通过学生深情地朗读来再现的。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当学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深情,那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结尾:“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 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间。设计这以环节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同时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见解,同时也在这个问题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了语言。

当然在此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了对《课标》的运用,但几个环节还有问题。如:在整体把握上,文章可略讲的部分用的篇幅太大了,显得“详略”不是很恰当。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的更充分。

总之,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注重对于学习新《课标》的尝试运用,努力营造科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性,重点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议”的方法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个性化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于阅读教学研究和尝试,我还是个初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继续摸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梅花魂》 篇三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重难点: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在学过的古诗中,我们一起领略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墨竹风骨,一起了解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本色,还一起欣赏了“朵朵花开淡墨痕”的墨梅芳姿。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梅花的课文《梅花魂》。

2、提出学习目标

(1)识记生词

(2)读通课文。理清文章顺序,作者围绕梅花魂写了几件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说说从每件事情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会写生字新词。如:缕缕、漂泊、稀罕、欺凌等词语,理解了眷恋、玷污、折节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  愈……愈……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知识拓展延伸

1、复习生字词,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1、我知道课文写了五件事:读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赠送梅图、递梅花巾

2、我知道这篇课文首尾呼应。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从重点词句中体会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 用保险刀片轻轻地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地抹净。 从“轻轻”“慢慢”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爱惜。

(4)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2、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的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

生:体现在回不了祖国而哭。

3、“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生:“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4、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作性展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展示个性谈感受。

3、展示自创性诗歌或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朗诵有关赞美梅花的诗词或诗句。

2、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    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梅花魂》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课前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吗?他上夜校学习时,老师曾教他一句话:──谁还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心里都揣着一颗中国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敏明唱过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梅花魂》。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它也有魂呢?

(二)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自由读文 质疑问难

1.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上批注。

2.标出读不透的地方,作上记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课 交流学习

1.四人小组交流自读自悟的情况。

2.抽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归纳出小标题)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图;

(5)送梅花巾。

上节课我们曾提出:梅花虽然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也有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二)启发点拨 提出问题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1.作者离开外祖父的时候,是多大的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当时她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从图中、叙事中、句子中都可以看出来的。)

2.看来,关于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

(1)外祖父为什么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会落泪?

(2)为什么摆弄古玩,外祖父不在意,弄脏外祖父的墨梅图他就大发脾气?

(3)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4)为什么在她回国时外祖父把最珍惜的墨梅图送给她?

(5)外祖父讲的那段关于梅花的话的真正意思?

(6)外祖父送她们母女时为什么好像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7)外祖父的手绢上怎么也绣着梅花?……

(三)讨论交流 升华感情

1.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眷念祖国的心。回想起记忆中的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那是一颗怎样的心?

2.抽读最后一段。

3.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4.那是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眷念祖国的赤子之心啊!可是从当年这一件件读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呢,读懂后的我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段。

5.那么,请同学们细细读文体会当年的五件事,你们能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吗?我们一会进行交流。

(1)读诗落泪:“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情弦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出示、读文、背诗)

(2)三次落泪: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3)一次生气:从墨梅图这件事中感受到,祖父是怎样的思念祖国,热爱祖国。他的墨梅图,家人碰都碰不得,小孩子不小心弄脏了,不仅拉下脸来,还训斥孩子的妈妈。他轻轻地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不容有一点玷污。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外祖父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跟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呀!

a、 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

c、“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对祖国的眷念。

(4)赠墨梅图:(出示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读一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a、“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是梅花的精神,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是爱梅花的精神。)他认为谁具有这样的精神呢?

b、“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这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借物喻人。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赞梅花,就是赞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c、“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外祖父这段话说了几层意思?(三层意思,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6.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所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唱外祖父的心声:《我的中国心》。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梅花魂》 篇五

一、看拼音写词语。

yōu  fāng   piāo  bó   cí  xiáng   xī  han   líng  hún   qī líng

(       )   (       )  (       )   (      )  (        )  (        )

néng  shū  shàn  huà     fēng  qī  xuě yā     dǐng  tiān  lì dì

(                  )    (                 )    (              )

二、词语搭配。

眷恋(      )     (       )地刮去     (        )的泪珠

漂泊(      )     (       )地抹净     (    )的梅花

三、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有一天,妈妈              地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我                地问。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妈妈              地回答。

我            地问道:“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妈妈              地说。

四、外公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公眼里梅花的秉性可以用三个“最”表示:最有           、最有            、最有            !愈是        ,愈是               ,花开得愈            ,愈            ,就像有气节的人,不管                ,不管                ,从来都是                 ,不肯              。

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                   ”“春草明年绿,

”“自在飞花轻似梦,               ”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那是因为这类句子都表达了                       ,触发了外公                                 。

6  梅花魂  (关于梅花的诗句)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

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花魂》|人教版 篇六

之四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梅花魂》 篇七

请双击页面,看看发生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指导朗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自学并掌握18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一)利用录像,引入新课。

1.大家边看录像,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梅花为君子,人们为什么深深地喜爱这种花呢?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是万花中最有骨气,最有品格,最高贵的花。因此与兰花、竹、莲花并称“四君子”。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凋字di1o,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它的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碉堡的碉与凋是形近字,只是部首不同。

缕l[,韵母不能写成u。

耍字上面是而且的而,与要有区别。

脾气的右旁卑是8画,笔顺是白 卑。

罕字是上下结构“ ”加个干净的“干”。

秉字的部首是禾。

衰字是上中下结构,记字时可想到把衣服的衣字拉开,中间插入一个“ ”,读shu1i。

眷ju4n,查目字底。可与卷相比较。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秉”字为例:“秉”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秉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用换词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读带有“秉性”的这句话,考虑可以用哪一个词替换。用性格可以。进而联系生活实际造句:爸爸的秉性忠烈刚直。换词:爸爸的性格忠烈刚直。句意不变。可见,“秉性”一词指性格。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

飘泊——文中比喻职业生活不稳定,东奔西走。

颇负盛名——颇,很,相当。名气很大。

幽芳——香气清淡而芬芳。

古董——古代传下来的文物,很贵重。

玷污——使之有污点。

希罕——少见的,不常有的。

眷恋——顾念,爱恋。

5.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抵d!  愈y)  欺q9

前两个“愈”应读得慢些,低沉一些,为表现恶劣的自然环境。

后两个“愈”应读得高些,坚定一些,为表现梅花毫不畏惧的精神。

(2)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这一排比短语,要读出气势来,“最”字要重读。

(3)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语速稍慢,应读得深沉、坚定,突出“多少”、“怎样”“顶天立地”“不肯”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 :

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完成书后的作业 。

(二)以自学为主,理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自己悟出梅花的品格,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抒发外祖父爱梅花、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四件事。(  )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2)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3)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起来。

(4)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送给外孙女。

(5)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这时老师可提问:对课文写的这五件事,结合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以此引发学生自学质疑。比如,学生会提出;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他为什么不回到祖国来呢?这五件事情好像都在说一个意思,是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问题,通过谈话,引入下一步骤的学习。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从“一遍又一遍”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外祖父喜欢唐诗宋词。虽身在新加坡,心却惦记着祖国。

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中可以明白,外祖父是借诗来抒发思念祖国的心情。

从“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可以知道外祖父思念自己的家乡,遏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从“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

从“顿时,训斥,有生以来”这些词语也可以体会出外祖父十分爱惜这幅墨梅花图。

从“轻轻、慢慢”这两个形容词也可以体会出,外祖父对这幅图画多么爱惜。梅花在他的心目中应是干净、洁白的。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里梅花仅仅指画上的墨梅吗?

这里的梅花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的,它是最干净的,最纯洁无比的。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外祖父对祖国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热爱祖国)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体会出他因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而呜呜痛哭,这份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感情叫人感动。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真挚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7.抓住重点语句,加深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讨论: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句话中前后共出现4个。“愈”这个词,教师应抓住这个重点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比如:外祖父为什么要这么说?这里“愈”字体现了梅花的一种什么精神。换一种说法行不行。不要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讨论,学生应认识到“愈”字反复用,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加深。条件、环境越恶劣,梅花却越精神。它具有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德。换一种说话没有这句话这么有力量,也表达不出来外祖父深深的敬佩梅花的感情。不要这一句话更不行。因为无法与前文我弄脏这幅图,外祖父小心翼翼地擦拭相照应;因为无法充分表现外祖父敬佩梅花的这种精神。

(2)体会下一句。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通过感叹号表明外祖父高度的敬佩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3)体会下两句的含义。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外祖父在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孕育出的许多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虽然外祖父身在异国他乡,却不怕环境的艰苦,凭着一股梅花的顽强精神,在星岛的文坛上颇负盛名,为祖国争光。

(4)体会下一句的含义。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花,是激励自己保持梅花这种有骨气、有品格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梅花精神告诉了我并且把墨梅花送给我,也要让我保持并继承发扬下去,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5)老师小结:

梅花的这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骨气正是我们民族日益强大的动力,也是支撑我们民族团结进取的灵魂。所以课题叫。

(6)带着感情齐读这一段落。

(7)指名读。

(8)品读重点句。

采用先省略后补充的方式深入理解重点句。让学生从中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旁的花,大抵是________。她却不一样,________寒冷,________风欺雪压,花开得_____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的呢!几千年来,我们________出了许多有________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________、受到怎样的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不肯________。他们就像________。一个中国人,无论在________,总要有________________ 才好!

体会出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感情来。

(三)回到开头,引出结尾,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1.思考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

开头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

2.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前后互相照应,全文结构严谨,表达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齐读开头、结尾自然段。

(四)作业 :

找有关梅花的故事读一读。

张广祥感谢您的登录

《梅花魂》 篇八

请双击页面,看看发生什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为题?

(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4)这段话共有几句,讲了哪几层意思?

(这段话共有八句,讲了四层意思。

第一层(1)讲要外孙女好好保存这幅图。

第二层(2-5)讲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第三层(6—7)讲中华民族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就像梅花一样。

第四层(8)讲无论我们处境如何,总要有梅花的精神。)

张广祥感谢您的登录

《梅花魂》|人教版 篇九

一,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文本,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与教材的基础之上,以朗读为经,品读为纬,通过读课文,品语言,悟内涵的方式展开与文本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以及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梅花魂》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是以"思乡怀乡"为专题,安排有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单元文本的学习,在阅读文本,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感悟到作者以及文本的中人物,对自己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从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入,追忆了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一些往事。通过对外祖父珍爱梅花,在归国之际将墨梅图与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的回忆,体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整篇课文还借物喻人,用梅花来赞誉中华儿女的品格,从中表达了外祖父对中华儿女以及祖国深深的爱意。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选编本文的意图在于: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能够领会到文本中所传达的深深爱国之情,从而激发学生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量语言的积累。他们的形象思维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丰富与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这些使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

虽然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但由于他们的知识还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这对于理解本文中梅花与华儿女之间的联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前,教师应该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多去了解一些有关梅花的古诗词,以利于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深意。

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生接触的还比较的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放低要求,帮助学生逐步地理解,体会与接受,消除他们的畏惧感,使他们在习作过程中能够模仿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以往爱国教育的教授方式,往往是僵化,死板的。教师一味地传道,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真正的爱国教育应该是使学生的文本的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读自悟。

四,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幽芳,葬身异国"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梅花魂的深意,从对外祖父追忆的往事中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意,从对外祖父追忆的往事中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意,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课时分配:2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中国心》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梅花魂的深意,从对外祖父追忆的往事中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意,从对外祖父追忆的往事中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意,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导语: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回忆了她与外祖父之间发生的往事,你们还记得他们之间都发生了事吗 (学生回顾旧知,说出五件事:吟诵诗词,弄脏梅图,不能归国,赠送梅图,临别送巾。教师板书。)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都花了不少时间来复习课文,真不错。那你们还记不记得上一节课,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课文为什么要以"梅花魂"为题呢 我们先不急着来回答。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个问题肯定能够迎刃而解的。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复习的方式导入,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旧知,温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的铺垫工作。

深掘"三哭",品读感悟

布置自学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外祖父总共哭了几次呢,哪一次哭让你的感受特别的深 请划出相关的语句,也可在自己感触特别深的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感受。(学生结合相关的语句回答)

过渡语:俗话说的的好"男儿有泪不轻弹",那外祖父为什么哭呢,而且还哭了三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深入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以下对"三哭"的教学安排,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机动的安排,因为各个环节之间是并联的,哪个先上互不影响。在这里我先列出一种:

⑴研读"一哭"

放手交流:那我们现在先来品味品味外祖父的第一次"哭"吧!同学们先来说一说,你们从中读懂了什么

引导:眼尖的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一段中引用了不少古诗词,那你对这些诗词是怎么理解的呢 外祖父教文中的"我"学这些,用意何在呢

点拨:外祖父为什么在读这些诗词的时候会流泪呢,原因是什么

教师小结:看来,虽然文中的"我"身在异国,但外祖父丝毫不肯放松对我的教导,让我从小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使我不要忘"本",这份心意真是难得啊!

⑵研读"二哭"

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4-11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在头脑中想象: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互动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这段对话的,外祖父为什么要哭呢

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天真与母亲的语重心长。

过渡语:久居异乡的外祖父,因为种种的原因不能回归故里,他只能把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寄托在这小小的梅花之上,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现外祖父对梅花喜爱之情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预设学生会从第3段和第13段中找句子回答)

针对第三段的相关语句,展开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从外祖父训斥母亲的话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从外祖父一系列消除污迹的动作中,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指导学生朗读外祖父的话语。

针对第十三段中的相关语句,展开教学。(因为这一段是一个教学重难点所在,所以会花较多的教学时间)

过渡语: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外祖父珍爱墨梅图之情表露无疑,那外祖父究竟是怎样评价梅花的呢 让我们先一起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吧!

互动交流:从13段中,你读出了什么

进行语言训练:在"旁的花,大抵……"这句话中,重复运用了哪个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愈是……愈是……"造个句子吗

设问: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点拨:"他们"是指谁,为什么要把他们比喻成梅花呢 联系我们的已有知识,你能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气节的人物吗

讨论交流: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如何理解13段中的最后一句话的呢

组合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13段。

⑶研读"三哭"

引导:你是从哪个词中看出外祖父哭了呢 外祖父为什么又哭了

启发思考:外祖父吧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交给了我,是不是意味着他以后不再思念故乡了呢 你是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的

想象说话:如果你的文中的"我",船已经缓缓开动了,你手里紧紧攥着梅花手绢,面对站在岸边的外祖父,你会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过程中,以"三哭"为切入点,将文本中的五件事情有机地串联了起来,引导学生敬爱那个阅读与思考,阅读与质疑,阅读与感悟有机地融合,在教师巧妙的引导,启发之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尽情交流自己阅读感受的平台,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使得教师真正地扮演了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除此之外,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是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文字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语文不是无情物,应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朗读和品味语言文字中,提高语文的素养。

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聚焦课题:现在你们对课题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呢 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交流。

启发思考:同学们,是啊,梅花魂写的不仅仅是梅花,更是外祖父心中的民族魂,中国心。这样的外祖父怎能不使人产生深深的敬意呢 现在据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边读边想:这两段有什么联系呢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是啊,有许多像外祖父这样身处异国的游子,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到故乡,他们虽然说着异地的语言,穿着异地的服装,但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的依然是中国人的血,他们的胸中跳动的依然是一颗中国心。现在就我我们伴随着歌曲《中国心》的优美旋律,来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吧!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课题的解读以及对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把握,引导学生站在全文的角度来整体地审视文本,这样,学生能够看得高,看得远,使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只停留于文本表面,而是深入文本,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深意。而且"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练笔拓展,小试牛刀

当莺儿和母亲回到祖国之后,外祖父一人身处异国他乡,他会做些什么来寄托他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来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全在收尾,因此,在课堂的最后,安排了相应的小练笔,将读写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透过自己灵动的笔流泻出来,内化为真情。

八,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日积月累: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或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拓展阅读:读读阅读链接中的诗歌《故乡》,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彩画笔:拿起你灵动的笔,来画一画自己对家乡的印象。

【设计意图】:

这种差异行的作业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

九,板书设计

6 梅花魂

《梅花魂》 篇十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3)本会外祖父视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情怀,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准备 (1)学习准备:小黑板

(2)预习要求:(1)把课文读道顺;(2)思考课文国况梅花泻了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梅花,自古是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是因为它经霜傲雪,不则严寒,在它身上寄寓了对美好品格的向往,同学们也学过许多有关梅花的时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梅花的课本。(板书课题、释题“魂”本课的品格。

二、明确嘘唏目标:(指名读,其余学生听记)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二、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学指导(一)

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并作好批注,与同桌相互交流,完成后面的内容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天空:课文围绕梅花泻了外祖父1、(读唐诗宋词)2、(珍惜雪梅图)3、(不能回国而难过)4、(送我墨梅图)5、(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课文围绕梅花泻了外祖父的几件事,那么年居国他乡的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体会老人的爱国情怀吧!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反思

反复朗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2、梅花的品格是什么?3、外祖父希望我做什么样的人?

1、自学指导(二)

找出课文中外组度赞美梅花的一段话(是啊莺儿……总要有梅花才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朗读

②汇报自学指导二中的三个问题

四、当堂训练

一、给带点选择正确的读音

漂泊(bo.po )玷污(zhan dian)眷恋(juan teng)衰老(ai shuai)

(二)按要求写句子

(1)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缩句:                                    。

(2)、我想起了外祖父

扩句:                                    。

(3)仿写句子,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

仿写:        愈        愈         愈          。

无、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到的。

梅花: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六、板书:梅花魂:{                                 }爱国

做人: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梅花魂》 第十一篇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

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梅花魂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②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心弦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③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2)对词语的理解。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形容花耐寒而艳丽。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大抵:大多;大都。

愈……愈……:表示程度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加深,相当于“越……越……”。

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屈服。

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

隆冬:冬季最冷的时候;深冬。

眷恋:怀念,留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2.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交流中,既要点拨学生注意到伯父的三次落泪、因为墨梅图发脾气、送“我”墨梅图和梅花图案的手绢等具体的事,也要引导学生留意容易忽视的地方。如,外祖父教“我”读诗,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再如,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且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梅花上面有他无法割舍的情愫。

在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就可以对怎样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

3.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图,为什么送给了“我”?为什么送给我绣梅花的手绢?……解决疑问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过程。

4.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尤其要注意读好外祖父的话。外祖父的话语不多,一次是生气地训斥女儿;一次是跟不谙世事的外孙女赞梅花。读的时候要注意,训斥中表达的是对梅花图的疼惜,赞誉时坦露的是自己的心迹,只有用心感悟,才会读好这些句子。

5.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分外”的“分”读fèn,“抹净”的“抹”读mā,“低头折节”的“折”读zhé。“幽”的笔顺是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甚”的最后一笔是竖折。“衰”字写的时候要与“哀”加以区别。

6.课文中引用的一些唐诗、宋词,有的表现了思乡之情,有的表现了浓重的愁绪。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大体理解即可,不必作过多讲解。如果学生有兴趣,可把原诗词抄录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故乡》可以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案例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离开外祖父的时候,是多大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当时她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我是从图中看出来的。

生:顶多五六岁。因为文中说她五岁时,弄脏了外祖父的画,这之后,才有妈妈对她说要回国的事。

生:我从“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也看出作者当时是个很小的孩子。

师:看来,关于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

生:她不懂,外祖父为什么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会落泪。

生:她不懂,为什么摆弄古玩外祖父不在意,弄脏外祖父的墨梅图他就大发脾气。

生:她不懂,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她不懂,为什么在她回国时外祖父把最珍惜的墨梅图送给她。

生:她不懂,外祖父讲的话的真正意思。

生:她不懂,外祖父送她们母女时为什么好像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生:她应该还不懂,外祖父的手绢上怎么也绣着梅花。

……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得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的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你透过作者深情的回忆,读懂老人的心了吗?

生:作者明白了老人的心,从课文的最后一段能看出来。

师:请你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生:(读最后一段)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这不仅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师:终于读懂了,可是读懂的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段。

师:那么,从当年这一件件读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呢?请你细细读文体会,我们一会儿进行交流。

生:我注意到了外祖父读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作者在外地,九九重阳节时也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自己的兄弟。而外祖父的情况跟王维差不多,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思念的亲人,这个诗句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就落泪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样的诗句,有“归”有“愁”,每句诗同样也会让外祖父想到自己归不了故乡,所以满腔的乡愁使他禁不住就落泪了。

师:诗句里是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读诗的人何尝不是这样!你体会得多深刻!

生:我从外祖父的另外两次哭中也看到了他眷恋祖国的心。当得知可以回祖国,而自己却不能回祖国时,他放声地哭了起来,并且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面前。看来,他是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这正说明他多么想和孩子们一起回到祖国去啊!当送孩子们上船时,他坚持送到船上,并且泪眼矇眬,一方面是舍不得孩子们走,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多想跟着走啊!

生:我从墨梅图这件事中感受到,祖父是怎样的思念祖国,热爱祖国。他的墨梅图,家人碰都碰不得,小孩子不小心弄脏了,不仅拉下脸来,还训斥孩子的妈妈。他轻轻地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不容有一点玷污。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外祖父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跟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呀!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这段话)

生:读“这梅花,是我们……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我们刚才说了,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难道仅仅是对孩子说的吗?请你再读一读,想想外祖父这段话说了几层意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他说了三层意思,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生:我体会到,外祖父对作者这样说,是要她也成为有梅花精神的人。

生:我感觉到,外祖父这段话,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漂泊海外,却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本性,依然那么热爱祖国,其实,他就是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师: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所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歌词,好吗?我想这也是外祖父的心声:

师生共读: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五、相关链接

1.星岛,即新加坡,又称狮城、星洲。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全词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梅花魂》|人教版 第十二篇

抒情的文章。文章讲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本课是阅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段录像和一张图文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相竞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图”的录像突破难点:在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利用“我的中国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当然,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也会起到其他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一位老师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先用录音机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梅花魂》|人教版 第十三篇

之三

广东湛江第二十九小学 吴丽莎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大平台。

【教学方法】 读解析评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要求: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希望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配乐《红梅赞》)。

3、引导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质疑。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题目的深刻含义

1、课文描写了五件事,同学们认为哪些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

⑴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⑵ 朗诵咏梅的诗。

⑶ 教师引导学生解疑。

师小结:是啊,从外公的言语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外公不仅爱梅花,更爱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这一个个不肯低头折节的形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励着外祖父,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不曾忘记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记民族的根,让我们带着对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声齐读外公的话。

四、扩充“思乡”内容

1、从来“故乡”这个字眼就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让人不禁落泪,外公那份无尽的相思,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千百年来,“思乡”也是人们吟诵的最多的主题,谁能给我们背一首?

2、老师推荐一首诗。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作业

《梅花魂》|人教版 第十四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感悟梅花精神老华侨的爱国心。

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法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读、认识生字(正音)。

2、以“梅花”为题,是写梅花吗?

(通过梅花来表明自己的爱国情怀。)

3、默读思考: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二、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事件或哪些语句是你感受最深的,表达外祖父怎样的情怀,把这种感受和情怀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三、汇报反馈。

1、通过质疑和反复读文中引用的诗句,弄清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原因。

2、弄清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联系。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总结全文。

用“魂”点结合课文。

五、拓展。

背诵古诗《咏梅》。

六、作业。

1、练习册。

2、预习下一课。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14篇《梅花魂》|人教版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梅花魂课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最新范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4篇03-27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11篇)03-27

《轮椅上的霍金》教案优秀7篇03-27

消防安全培训教案【优秀6篇】03-27

幼儿园小班预防传染病教案【优秀5篇】03-27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3篇】03-27

《社戏》优秀教案【优秀12篇】03-2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2篇】03-27

学前班教案优秀12篇03-27

《电功率》教案【优秀10篇】03-27

51 1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