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 记事记叙文优秀8篇

时间:2024-03-28 15:33:04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你写这类作文时总是没有思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优秀记叙文600字,方便大家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编的记事记叙文优秀8篇,欢迎参考。

记事记叙文 篇一

《国运》(以下称《国运》)则是一部以更开阔的时空背景、风际云会的历史交响,宏大地演绎了南中国改革开放壮丽历史画卷的诗史。

《国运》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历史的大气象。作品是对一个特别的省份,在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时期,发生的特别重大的社会演进所作的“史记”。“南方”在地缘文化政治视阈中,是一个颇有意味的“意象”。“南方”偏离中心,它常被指称为蛮夷。但“天高皇帝远”,倒也时常可以滋生出许多超逸陈规旧制的新的创造。《国运》叙写的“南方”,特指的是广东。作为“南方”的广东,在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的先导和引领的意义。“南方”探索关系国运,国运鸿福实有“南方”的历史性贡献。

《国运》是一部基于中国改革开放时代风云的具有独特景深的史志性报告文学,“南方”在此成为结构当代中国大叙事的一个别具丰采的视窗。作品全景而立体地叙写了广东改革开放新时期,具有可载入史册意义的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但作品又不拘于直接的核心叙事,而是高开远起,将晚近的存在推置于具有关联性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凸显。《序篇》简写明代以降及至民初在这片热土上书写过历史的人物。南粤自然的灵性养育了广东人立本开新的性格。气势不凡的开局,为全篇的大叙事立定了基点。第一章《血色中的跋涉》到第六章《国运彷徨》,从民主革命时期广东志士的取义抗争,写到开国初年的艰难探索、“”时期的动乱和萧条,沉郁顿挫的叙写,不仅给出了历史曲折逶迤的图景,而且也告示我们改革开放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第七章到第二十五章,作品以19章的篇幅,全面具体地描叙了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其间对广东人的敢于任事、智慧与胆略、沉着与务实等“广东性格”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雕刻。

当然作品更以浓墨重彩记录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84年1月和1992年1月两次南方视察的历史事件及其效应。这里记载着邓小平对“特区”命名的最终敲定;记载着他在特区遭受非议、争议时,在特区处于彷徨迷惘时,以过人的胆识、非凡的智勇与务实的品格,给予特区独特的支持、指导以及对于特区人精神的感染。“小平撬动了中国的历史巨轮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迈进,而广东就是他的支点;当改革开放面临难以跨越的陡坡时,广东更像奋勇向珠穆朗玛峰冲击的登顶突击队;小平指挥了登顶的全过程,而且在每一个节骨眼上都为广东登顶助推了一把”。对这种形象的譬说,作品运用大量珍贵的史料,作了具体生动的注释。

《国运》在记写改革开放历史大事时,注意恪守报告文学真实、信实的文体品格。可以说《国运》是一部关于叙事对象的信史。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艰难的革命性实践,其间充满了曲折矛盾甚至是冲突。作者不回避其中的困难挫折,不粉饰正面的历史进程,以对历史忠诚的叙事态度,以对历史本真非虚构的还原方式,写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本来面目。“杀出一条血路”,表征了除旧开新的不易。新历史起航之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交织,加之特区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掺杂,广东的改革开放一时成为众矢之的。“特区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走私的主要通道,旧中国上海的租界”。广东省委领导先是无奈进京参加“学习班”,而后补课“二进宫”作检讨,特区负责人更是十易其稿写作特区总结,但“来自高层的批示令深圳特区的负责人闷闷不乐”,“身心均受到重大打击的吴南生倒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特区哪怕是一个具体的管理举措,在当时就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一个工地的超产奖,就直接惊动了北京,有关部门一声令下,这种奖金要停”;“深圳人一遇到与现行体制的冲突,自己就如坐针毡,担心一项奖金的事搞不定,就会引发一连串多米诺效应,最终危及特区的生存权”。正是作品介入对象矛盾的这种深度叙事,使其平添了一种吸附读者的阅读魅力。同时,这也使历史叙事在走向远去的历史时,能够真正地回到历史的实然,作品的文献价值也由此得到了提升。

记叙性散文 篇二

二.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见到人物的真性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则要做到洞幽烛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的神韵,必须抓住景物的层次和主要特征有序描写。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要领四。抒写一段动人的情感

记叙文 篇三

一、整体感知,了解“写了什么”

通过分析题目,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从整体着眼,紧扣文体,充分感知材料,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主要思路。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不是在每篇文章中都出现。对前三个要素作者常常根据文章的需要,有的在文章开头点明,有的在文中暗示,有的因读者明白不需要交代而省略,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整体分析,弄清“怎样写”

通过“摸顺序,探思路”,从整体着眼,分析文章的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即布局谋篇。主要方法是理清记叙的线索,抓住记叙的顺序,辨清记叙文的人称,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伏笔、照应、开头和结尾。

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要明确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几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这些问题解决了,这篇文章也就容易弄懂了。

三、整体领悟

通过“抓关键,想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中心句子、重点段落,将文章读透。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为什么而写”。

四、整体鉴赏

通过“细对比,品词句”,将文章的精妙之处读熟;分析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细心品味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即了解“写得怎么样”。

记叙文 篇四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58-01

一、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记叙文是以记述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法的文体,是就时、地、人、事原因和结果而写的文章。它能记叙人物或事物的体态、形状,叙述人物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文体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表现为多样化形式,凡日记、书信、新闻、通讯、报告文学、速写、特写、随笔、游记、回忆录、语言、童话、故事以及叙事诗你、小说、剧本等都是。

二、记叙文教学的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记叙文占得比重最大,他的写作训练开始最早,持续时间也最长。虽然从实际应用情况看,一般写作这种文章的需要并非很多,但从写作训练的过程这一方面看,这种文章的写作是重要的。

1.在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中,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应是出发点,并应该持续始终。要写记叙文,自然需要进行记叙体的写作训练,即使写说明文和议论文,也要以记叙体的写作训练为根底,并且也离不开记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记叙从来都是一项基本的写作训练。它跟其他各种体彩和写作形式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如事物的程序说明、工程设计说明、科学报告、学术论文等。因此,它是提高学生写作基础的必经之路。在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中仍占基础的核心地位。

2.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利于学生的思想成长。这种文体的写作训练要取材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对生活地观察、体验,从而提高对事物地认识,培养正确观察和思考的观点和方法。其中表现个人的记叙文,能使学生善于对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正确教育自己,促使自己向上。

三、记叙文写作训练方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则是写作的前提。因而,在对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中,老师只有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深入地观察生活,才能使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初中学生童趣未泯,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和时候,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很想尽快了解学校的一切,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对观察的要求是:1.观察要全面。对老师的年龄、性别、体型、衣着打扮、表情,以及平时的言行等均要仔细观察。2.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在这些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在作文时表现出人和的独特体貌或个性。3.观察要细致。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观察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作家处处有生活。”我们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主要是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自觉观察生活的习惯,随时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能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从中获取生活的经验和积累作文素材。这项训练如果做得扎实,使学生训练有素,那么不论是对学生现在的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其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二)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界的任何一个领域选取;也可以从做过、见过、听过、感受过、想到的任何事物中选取。

在指导方法上要注意的是,为使学生愿意写,有可写的并写好,开始要引导学生先写自己亲自体验过的、感到亲切的事,同时,要缩小取材的范围,让他们写在短暂的时间内,在狭小的空间发生的事,使学生能够写出特征、写出过程、写出细节看来。如布置学生写一个事例、一个场面、一种景物等。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引导学生写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进而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自己的丰富个性。

(三)认真剪裁,巧妙组合。围绕中心选好了材料,还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认真巧妙地组织。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将其巧妙地组合起来呢?这就启发学生弄清楚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及所选取的材料。如果顺序能将中心表达得好,就不能用倒叙和插叙,如果硬要用倒叙和插叙。很可能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倒叙或插叙,表达效果好,就用倒叙或插叙。最主要是看它的表达效果好不好。确定了文章的结构,那么,如何掌握详略呢?这就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去确定。跟中心联系紧密的内容就详写,反之则略写,如《社戏》,虽然题为"社戏"但看戏的情节略写,和小朋友的交往则详写,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这一中心。另外,还必须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该描写时就描写、该议论时便议论、该抒情时要抒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活泼、真切感人。

(四)拟好作文题目。一般来说鲜明的要求写人的记叙文都已经给出题目,大部分是命题或者半命题,当然也存在让你拟题的可能。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拟一个好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样拟好写人记叙文的题目呢?

1.通常我们以写的人为题,这样可以一目了然让人了解你是在写人,在题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饰语,把这个人的主要特征写入,如《可爱的老爸》;或者把我对一个人的情感写入《难忘的他》,这里面“我”基本上是不对人物进行议论的。

2.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你对这个人的主观感受,可以在题目中表现,用上“我最尊敬的……”,“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等。

3.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一个人的变化过程,你可以写“他变了”,“张小宝新记”、“浪子回头金不换”等。4、 如果你强调两者的关系和交往,可以写“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远难忘的情谊”等。

(五)指导学生自批作文修改文章。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 是个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强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并具体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

参考文献:

记叙文作文 篇五

一、说真话,诉真情,写真人真事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不真实的文章,犹如离了枝的花儿,即使美丽也极其短暂。所谓“真实”就是要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不能凭空捏造。作文,要选取自己最了解最熟悉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来写,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写真话,要充分敞开自己的心扉,实话实说,真话真写。同时,还要努力写得比较生动具体,有味道,能感人。特别要具体生动地写出中心点和动情点。七至九年级写记叙文,应从生活实际出发,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真实地反映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要写自己熟悉的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真人真事,这样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好抒,作文才生动具体,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如七年级上册林莉的散文《小巷深处》真实地记叙了自己因年少不懂事嫌弃盲母,而盲母却对自己关怀备至,最后自己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恨不已的事。文章结尾这样写道:“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彷佛在憧憬,又彷佛在等候。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其实我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这段文字之所以具体感人,令读者为之动容,就是因为这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

二、借助想象和联想

写文章不仅要写真人真事,还要充分展开合理恰当的联想和想象,把内容展开,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更深刻、更感人,避免叙述内容空洞、笼统。当然,联想和想象不是脱离中心,背离主题的凭空乱想,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紧扣文章中心。如九年级上册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草莓》,由第一段面对九月的景物,以为“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联想到已是成年,却“常以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 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由第三段的“草莓的香味形象地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联想到从青年时代的书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进而由第三段的“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联想到“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这样一联想,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多角度刻画人物

真实是写人的前提,生动是写人的关键。唯有真实、生动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才能使人物的个性鲜活地凸现出来。形神兼备的肖像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表现出时代的特点,结合着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命运。在记叙类文章中,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重要方法。在语言描写中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脾性,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中人物的语言。人的行动是受思想与情感支配的,是人的思想、情绪 、品格的外露。因而在记叙文中描写行动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心理描写是用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是反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能直接表现人物在想什么或想做什么,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如九年级上册鲁迅《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段文字作者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一个思想麻木、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备受的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落魄知识分子形象,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四、要用好细节描写

叙多描少是许多学生作文的通病,他们洋洋洒洒写了许多过程,文章却不生动也不具体。要克服这种毛病,就得学会细节描写。与其罗罗嗦嗦写全貌、写过程,还不如就某一点或者一个局部进行精雕细琢,以求生动具体。如同样是写“上课”,一个学生这样写:“铃声响了,同学们鱼贯而入走进教室,教室里安静极了,老师打开课本开始讲课。”而另一个同学则这样写:“教室里静悄悄的,静得连掉一根的声音都能听得见。老师打开课本开始讲述新课文。她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粉笔在黑板上吱吱咕咕地叫着,好像布谷鸟的叫声一样,好听极了。老师的声音很清脆,很柔美,生动地讲述,像一条清清的小溪流进我们的心田里。大家都听得入迷,连下课的钟声也忘记了。”很显然,后者优于前者,写得丰富细腻,生动具体。

记叙文作文 篇六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教学策略

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文体感均至关重要。当下中学生写作文体混乱的现象令人担忧。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明确规定要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可见命题专家对问题的重视。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高中生写作记叙文的数量在减少,水平在降低,主要是因为高考作文命题、作文教学、文体本身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制定和施行科学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应该界定为:就记叙文叙述、描写生活中人、事、景、物等具体现象的文体特点,把充实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能力这些内隐的教学观念外化,将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写充实这一目标系列化,生成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实现教学策略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沟通和转化。教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既授学生以“法”,更引导其“练”,既使学生“知”,更使学生“行”,把传授知识和指导实践连成一线,溶成一体,真正教会学生作文,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人格。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如下:

1.整合教材

语文老师普遍认为写作教学缺乏可操作的教材,人教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依据。人教版写作部分编排分成了三个系统:①写作专题每册4个。共20个专题,每个写作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这样安排,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可以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②与阅读结合,主要是笔记作文。③与梳理探究结合――语文活动。显然,人教版依然按照传统文体训练的模式,但是要在一学年完成那么多的写作活动是勉为其难,有必要对写作专题进行整合。北京教育学院的苏蓉对记叙文的整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她以必修一、必修二中的8个写作专题为依据,对新高一第一学期的写作训练做了重构和整合。第一学段以写人记事为主,第二学段在写人记事的基础上尝试虚构。6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分别为:写事(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记叙要选好角度), 记人(写人要凸显个性),绘景(写景要抓住特征, 学习描写, 学习抒情)构思(记叙文的一种结构模式:类比引申式), 名著读书报告(名著导读)和创编虚构(学习虚构)通过6次作文训练,让学生学习复杂记叙文的写作,巩固、强化已具备的写作技能,尝试、熟悉新的有关记叙文的写作要求,要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2.要加强记叙文写作过程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写作指导就好像黑夜中的“电棒”,教师将写作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揭示一下,学生是会受到启发的,并且以后能举一反三。例如,郑桂华老师“作文构思”课例中,郑老师针对学生思路打不开的普遍现象,进行构思训练,郑桂华老师这节“作文构思”课,将“作文构思”训练这个点分解为三个步骤:“发散开去”――“寻找路径”――“理清层次”,环环相扣三个环节完成作文构思训练。郑老师的高明之处是不笼统地讲写作秘诀,而是运用教学策略,将内隐的思维过程化为有程序的方式方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实现教学策略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自然而然的沟通和转化。

记叙文通过叙述和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的,它要告诉人们人、事、景、物的本来面貌和情态,记叙文的概念就决定了记叙文的叙述性和具象性特点,也决定了记叙文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状物类这几种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可以分成叙事类、写人、写景状物等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记叙文实施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而远离记叙文的本身的特点谈记叙文写作教学,那必然是虚妄之谈。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教学策略如下:

2.1 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教学策略。记事一类的记叙文,要把事情、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教师指导教学生如何把零碎的材料集中起来,或者把哆嗦的材料删去,把事情、情节的阶段性、完整性呈现出来,写成规范的记叙文。

2.2 写人类记叙文要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满性。要使人物能够站起来,具有一定的个性,人物的活动自然是重点。因而,除了作者的叙述交代外,要让人物在自身的活动中展示自己。要从多方面(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进行描述。描写是记叙文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文写作的常用技巧,无论是叙事表情达意还是写景状物抒情,描写都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怎样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呢?

首先要总结描写步骤,使描写具体形象。郑桂华老师认为描写的句子往往有三个步骤:叙述――形容――比喻,通过这三个步骤达到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写形象的目的,这种看法很有道理。“叙述”主要负责介绍人、事、景、物的基本情况,大体经过以及重要背景,让人们认清事情的大体轮廓,它回答的是“有什么”的问题。叙述的写作要求是“写清楚”,“形容”主要描绘人、事、景、物的基本特征,让人们更细致更清晰地了解它,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比喻”负责把描写对象的某一部分特征同常见的某种事物进行比较,让人们更直观更形象地把握它,它回答的是“像什么”的问题。一般说来,有了这三个步骤,对该对象的介绍就比较具体、生动、形象了。当然,具体到不同的描写,却又是千变万化的,不会刻板地遵循上述规则。写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时,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用上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中的两三种,一定要尽可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向读者传达最准确、最翔实的信息,用自己的审美的眼光来裁剪生活中的“美”。要想通过描写这一表达方式,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是为描写而描写,我们需要教学生在描写时注意抓住对象特征,刻画出人物的精神。这不但是教学生观察,更是教学生思考。对象的特点,就是所要写的对象的个性,也就是其本质的属性,即该写作对象区别于其他写作对象的特殊的地方。只有以典型的例子作为教材,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对象特点描述,再进行适当的练习,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2.3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要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景物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在作者特定的感情支配或感受下所形成的特定画面或形象。这一类记叙文,写景状物不是作者的目的,仅仅是抒情的凭借,要引导学生能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在学生作文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的前提下,适当教写记叙文写作技巧,比如,悬念、抑扬、意外巧合、张弛、虚实等手法。

总之,写作指导课教师要重视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把教学策略包含的教学观念外显为实践操作方法。教师通过内化教学观念,形成个体化的观念和体验,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生成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完成从教学观念到行为的转变。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授学生以“法”,更引导其“练”,既使学生“知”,更使学生“行”,把传授知识和指导实践连成一线、溶成一体,真正教会学生作文,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人格。

参考文献

记事记叙文 篇七

[鉴赏导航]

赏读记事类叙事散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分析叙事的六要素、叙事的人称、叙事的顺序、叙事的线索。(1)叙事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叙事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3)叙事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4)叙事的线索。记事类叙事散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为线索。

2.根据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层意。

3.分析叙事的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4.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5.理解分析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叙事散文的表现手法有: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美文一

站牌下的约定

孙道荣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找春天》:“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她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她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她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教室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姓名。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选自《新智慧》2009年第12期)

赏析

这篇叙事散文叙述了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个平凡善良、富有爱心、关爱儿童、乐于助人、默默无闻的“妈妈”形象跃然纸上。“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事情虽小,精神可贵。行文过程中,文章是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写的,既脉络清晰,又富有悬念,使文章曲折起伏,富有吸引力;也让我们深切感到这对“母女”的不寻常、“母亲”的善良无私、“女儿”的勤奋好学。

美文二

家徽

余华

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弟兄几个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了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于是,我们家照祖父的意思,每次盖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24期)

赏析

作者以“家徽”为题,语带双关,既指“我”家门上刻的鱼,也指“我”家乐善好施不求回报的淳朴家风。这样看来文章拟设了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并由此演绎了五件事,即父亲弟兄几个抓贼、祖父放贼、门环上发现鱼、抓住送鱼人、门上刻鱼,启示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美,通向生活之美的门就是用一颗虔诚的心去看待生活,去追逐生活,去面对生活。

典例回放

[答题技巧]

记事类叙事散文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1.重要词句的品析。文章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往往不是简单的表层意思,而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如语境意义、比喻意义、特殊意义、言外之意等等。要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细细揣摩、理解。品析句子一般着眼于用词、修辞、句式、手法等方面。

2.文章结构梳理。(1)记事类叙事散文的叙事线索一般有“事线”“物线”“情线”等,但有些文章更多的时候有两条线索,即明线和暗线。赏读时,我们要积极走进文本,抓住关键性词句,以确定文章的线索。(2)叙事散文的结构一般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

3.感知概括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概括段落要点或写法,关键是要能从全文中抓住要害部分,归纳梳理,要尽量用精练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完整。

4.对写法进行赏析。(1)顺叙,指记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2)倒叙,指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提到前面来写的“后发生的事情”或“事情的结局”往往是最突出、印象最强烈的场景或片段。使用倒叙是为了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3)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的情节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的一种方式。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讫点,对找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5.感受作品内涵。谈自己对作品的阅读感受,一定要结合文义联系实际,可以是生活实际,也可以是自身实际,针对题目要求,把自己的具体感受表达出来,言之成理即可。

真题解析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好望角

连俊超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却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摩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选自《今日教育・读写舫》2010年2月)

1.阅读全文后,围绕“好望角”,在方框中补全对故事内容的概括。

2.理解黑体词在句中的含义。

(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2)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选择一处,根据句后的提示进行赏析。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动作描写)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心理描写)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

5.每个人在追逐“好望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解答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快速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文段内容,总结概括即可。第2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来答。从文中内容可知(1)中“诡秘”在本文中含有深意,用在首段是故弄玄虚,设下了悬念。(2)中“面黄肌瘦”一词用来形容小册子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3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答。A.透过动作看心理。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当提及儿子时,老人做了一系列的动作,其实他在用这种方式掩饰他内心的痛苦,学生可从这个角度作答。B.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心理,故而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语言进行赏析。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句后提示。第4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解答本题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对文章内容的简要概括,二是对老人性格特征的概括。第5题考查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学生可谈自己在追求目标、理想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的态度和做法,但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参考答案:1.梦想被现实逐渐磨碎在家门口找到好望角2.(1)“诡秘”原指(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隐藏着他的人生的秘密,让人不解而好奇。(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本小册子是老人的至爱,在长久的岁月历程中,小册子被老人翻得“满目沧桑”。3.A. 谈起儿子,骄傲的背后是深深的痛,内心深处的疼痛化成外在的“微微颤动”;“深深吸”和“缓缓呼”都是内心极度痛苦的一种掩饰行为,表面的平静折射的是老人内心的不平静。B.比喻句。非常形象生动,这样的比喻既符合老人的身份特点,又写出了老人内心那种空荡荡的失落孤独的感觉。4.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历尽人生沧桑的老人。小时,小学没读完,鬼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跑散了;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没读多少,又遇上了“”;老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了却残生。但苦难没有把老人打倒。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老人靠对梦想――“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5.示例:“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生命的历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每个人应该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在不如意中能够活出如意,方法之一就是自始至终保持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用梦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用坚守梦想来冲过苦难的煎熬。

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爱的纪念

23年前的新年,父亲洗完澡走出浴室,在床边坐下,继母开始给他梳头,父亲突然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如今,除了每年辞旧迎新之际,还有一些奇怪的事情总会让我想起父亲,比如跑表和口哨、车里崭新的装饰发出的味道,甚至是看着浴室镜中的自己。当我吃炸鱼时,我的思绪又会回到幼时那一个个漆黑的夜晚,父亲开车带我去爷爷奶奶家附近的一家炸鱼和炸薯条店。父亲就喜欢吃这家的炸鱼和炸薯条,因为他们用的是猪油而不是植物油,奶奶就是这么做给父亲吃的。

父亲去世时,有爱他的人在他身边照料着他,那一天我对继母所有的敌意消失得无影无踪。去年,母亲也过世了,我才意识到我的继父有多么爱她。因为父亲再婚、母亲改嫁,我有很多年没跟父亲、继母和继父说过话。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他的照片时,惊奇地发现一些我从未见过的他留着胡子的照片。继母说,照片是在“失落的年代”里照的――那些年里,他们的来信我从来没有回过,也从未去看过他们。那段时光,我对他们的记忆是一片空白。

父亲为足球而活。他曾经做过裁判、巡边员、教练,之后又当过俱乐部经理。在他的葬礼上,来了很多年轻体壮的陌生人,他们成队地和我一一握手。我就是这么度过1987年新年的,和所有爱我父亲的人在一起。

当我看见公园里男孩们踢球时,我多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为父亲踢球的男孩之一,像他们一样带球、拼抢、射门。父亲应该得到这样的儿子,虽然他从来没有因为我不爱体育、难以琢磨和对大部分事都不感兴趣而让我感到自己有所欠缺。

当我和我4岁大的儿子玩摔跤或逮人之类的游戏时,我会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嬉戏时,他用强壮的双臂把我紧紧搂住;当我在儿子睡觉前给他讲我儿时做过的事情时,我便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是多么爱听父亲讲他从军的故事;当我带儿子去公园玩,我仿佛看到小时候我和哥哥争抢着从滑梯上滑下来,父亲在风中守候的样子。现在我才明白,那些全是一点一滴爱的行为,就像继母在父亲洗完澡后为他梳头一样。

我20岁时常因小事发火,或者干脆对所有的事情都发火,父亲的爱被我遗忘。那时我总觉得他不是我心目中想要的父亲,所以我要惩罚他。虽然懂事后我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我们从未促膝长谈过。一天清晨,儿子醒来对我撒娇说:“爸爸,我们彼此爱对方,不是吗?让我们来碰头吧。”我想,如果当年父亲亲我,然后对我说“我爱你”,我一定会认为父亲疯了。可眼下面对儿子的请求,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与温柔。

我多希望我能早点明白,父亲对我的爱一直藏在他心底,只是没有说出口。我多希望23年前的那个新年,我感到的只是悲伤,而不是撕心裂肺、痛得钻心的愧疚。

所以,2010年我的愿望是,绝不和爱我的人翻脸。这不仅是我的新年决心,也是我对父亲爱的纪念。

[奇奇/译,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10年第6期]

1.这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记叙顺序?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我”为什么要纪念父亲的“爱”?“纪念”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4.文章结尾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目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孩子在操场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到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孩子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16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我们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21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也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面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心世界和我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的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回到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辆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个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我推着他坐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5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过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是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

1.本文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寥寥数笔,便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人物的心情。请就此选取一例,分析其作用。

2.“目送”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记叙文 篇八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感觉到作文文体规范和考生材料意识的重要性。下面结合考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从文体规范和材料意识两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非叙非议,文章体裁失范

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要求是“文体自定”,这说明对文体还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不限定某一种。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有“符合文体要求”这一项,在“评分说明”中又具体解释了这个标准是“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可见,对目前高考作文中的“文体自定”应作这样的理解:一道题目没有规定写作文体,而是提供给考生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考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自由发挥,展现自己写作的最高水平。

如果对“文体自定”理解出现偏颇,就会信马由缰,缺少约束,导致文章“四不像”。因此,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做到“写什么是什么”,至少能“写什么像什么”。高中生要掌握并写好各种文体是不现实的,应该以一两种文体为主,其它的文体作一般了解即可。教学实践中,一般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规范。

记叙文的目的是要动人以情、示人以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记叙的单纯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语言的形象性;议论文的目的是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观点的鲜明性。有不少考生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基本文体只是有点感觉,却把握不好分寸。在文章构思阶段,把握住这样一点:要写记叙文,就主要以讲故事来表现思想或感情;要写议论文,就要阐述观点,用各种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而从2014年湖北高考阅卷情况看,这方面考生做得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开头引用或概括一下作文材料,提出观点,中间记叙了登山的经过,结尾来了一番议论。从开头结尾看,属于议论文;但从主体看,却又像记叙文。文体不伦不类,最后阅卷老师只能根据其语言功底,给个三类文上下浮动的分数了事。

不详不略,材料意识欠缺

写作就是观点、材料加上表达,也就是前人说的“义理”(观点)、“考据”(材料)和“辞章”(表达)。三者之中何者重要?何者优先?从写作学原理上说似乎应该是观点,因为“意犹帅也”,见识为先,可是从作文教学实践和高考阅卷情况来看,材料处理也很重要。

生动丰富的材料不仅使文章形神兼备,血肉丰满,生动感人,而且推动着作者思考,生发孕育了作者的观点,而思考的结果又推动着他进一步审视材料,使他的认识不断深化。观点和材料纠缠在一起,互相作用,使作者一步步超越事物的表面,去发现事物隐秘的内在联系,最终走向深刻。因此,我们说在作文题目审题立意没有难度的情况下,材料比观点更为重要。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本次高考作文中,考生表现出的材料匮乏令人咋舌。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有些考生有一定的宏观思维能力,总体构思尚可,立意也较新颖,但论述时只是浮光掠影,融靴搔痒,论述不深入,不到位,说理仅停留在表面,文章也就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例如,有考生写“实践出真知”的哲学话题,先化用毛泽东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吃一吃梨子”,再说你要领略“云海茫茫、群山隐约”的壮丽景色,就要亲自登上山顶看一看。这个立意有新意,扣题紧。但是接下来的论证过程只是把“吃梨子”展开叙述,大谈特谈“吃梨子”的体验和感受,缺乏相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议论蜻蜓点水,文体不伦不类。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3分。

2. 粗枝大叶,没有细节。这主要指的是记叙类文章。有些考生的记叙功底尚可,记叙六要素完备,但缺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材料,人物形象不鲜明,语言表达不生动,故事情节一般化,距离一类文的要求甚远。若能适当加以完善,在故事细节上稍加展开,有望进入一类文章。

例如,有考生写记叙文,立意类似于《游褒禅山记》中的“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讲述自己登华山的过程与体验。但是叙述的过程平铺直叙:重点介绍“事”,大量笔墨集中在写什么时候登山,和哪些人登山,缺乏波澜起伏的情节;写登山的体验就是反复强调“累”,缺乏具体的神态、细节和心理描写;写山上的风景重点强调“险”,没有注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6分。

3. 素材贫乏,一事到底。与平时作文中泛泛而谈比较相似的是,不少考生由于缺乏积累或者考场中想不起来,通篇只运用一个材料。有的考生语言功底尚可,分析能力也可以,只进入二三类文,非常可惜。其补救办法是充实文章的材料,丰富文章的内容。

如有考生与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相对接,写“人生的境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是小景――人生的最初境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是中景――人生的第二境界;‘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是大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立意,如果能把几种风景的象征意义说清楚,也还是切题的文章。但是考生在论证过程中用刘翔的材料一事到底:2001年,刘翔获得全运会、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这是“小景”;刘翔集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这是“中景”;刘翔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荣勋、“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这是“大景”。因为观点模糊、材料单薄的原因,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0分。

4. 堆砌材料,不做分析。与素材贫乏相反,不少考生以为,多运用一些材料,文章内容才算充实。于是,他们在作文中堆砌了大量的材料,却不懂得去分析材料与观点存在怎样内在的逻辑联系,结果材料和观点不能融合在一起,材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最新范文

学雷锋的作文【通用6篇】03-28

广告的设计与制作【最新10篇】03-28

大雪吃什么传统美食(最新7篇)03-28

冰箱两侧发热烫手是怎么回事4篇03-28

弘扬雷锋精神作文【通用9篇】03-28

关于科普类的知识【优秀6篇】03-28

医院信息化建设优秀7篇03-28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通用5篇)03-28

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优秀5篇03-28

洪涝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4篇03-28

129 35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