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 记叙文大全范文(精选8篇)

时间:2023-11-01 07:12:06

负尼挈曾说过:“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其实生活与理想都是崇高的,也是并存的。以下这8篇记叙文大全范文是来自于山草香的记叙文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记叙文 篇一

关键词:小学;记叙文;阅读能力

记叙文是一种重要的文本类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尤其在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记叙文的内容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复杂,叙事方法更为多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让学生从事件、叙事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略读与精读结合、思维导图制作、情境表演、细节分析、生活体验等方法,全面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一、提高学生对事件的认识能力

(一)整体浏览,认识事件主体内容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记叙文篇幅较长,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在阅读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思路,不能够对文本内容形成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浏览的意识,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总结事件的主要内容,构建记叙文阅读的宏观框架,初步提高对文本的认识能力。例如,在阅读《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浏览文本,对事件的主体内容进行具体认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每个段落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可以寻找出关键的语句吗?”学生能够逐段落阅读文本,进行归纳分析。例如,在阅读第1到6自然段时,学生能够勾画出“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等文段,认识到本段介绍了秦王想要得到和氏璧的想法;在阅读第7到9自然段时,学生能够勾画出“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等文段,认识到这些段落主要讲述了蔺相如保护和氏璧不落入秦王之手的过程;在阅读第10到13自然段时,学生能够勾画出“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等文段,能够认识到这些段落主要讲述了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维护赵国尊严的故事。同样,在阅读剩下的段落时,学生能够勾画出相应的文段,认识到这些段落主要记叙了廉颇对蔺相如的不满,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段落的哪些内容很相似呢?我们可以对它们来分类吗?”学生能够认识到第1到6段主要介绍了完璧归赵的背景,第7到9自然段具体记叙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因此,可以将1到9自然段归为一部分。同样,学生能够认识到其他的文段分别记叙了渑池之会、廉颇对蔺相如不满、廉颇向蔺相如道歉的故事,因此,可以将这些段落分别归为一部分。由此,学生能够对蔺相如的主要故事进行总体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浏览的方式认识事件的主体内容,构建宏观的记叙文阅读框架。

(二)细致总结,具体认识事件细节

记叙文能够对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全面而具体的描述。学生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了解,才能够提高记叙文阅读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细致总结的意识,让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对事件进行详细的梳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总结文本内容,了解事件的细节。在阅读完壁归赵这一部分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为什么要出使秦国?在到达秦国后遇到了怎样的事情?他是怎样处理这些事情的呢?”学生能够以这些问题为指引,认识到这一部分故事的主要人物为蔺相如、赵王和秦王,并能够表述出“秦王想要用十五座城池得到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在到达秦国后发现秦王不够真诚,于是决心撞坏和氏璧,秦王最终放弃了约定,蔺相如也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等具体情节。在阅读渑池之会这一部分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为什么要让秦王击缶呢?”学生能够勾画出赵王为秦王击鼓的文段,了解事情的缘由。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秦王最后为什么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呢?”学生能够阅读相关文段,认识到蔺相如以死相逼,让秦王感到恐惧。同样,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对其他的内容细节进行提取。例如,学生能够归纳负荆请罪的故事。首先,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段落认识到蔺相如为赵国建立功勋,受到了廉颇的嫉妒,从而总结出负荆请罪的起因;接着能够根据蔺相如的话语认识到蔺相如以大局为重,总是能够宽容廉颇,而廉颇体会到了蔺相如的宽宏大度,背着荆条前来拜见蔺相如,从而认识到负荆请罪的经过。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进行细节性的总结,有效提高记叙文阅读的具体性,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提高学生对叙事手法的认识能力

(一)制作思维导图,分析叙事顺序

记叙文的叙事手法是多样的。很多的事件既有明线也有暗线。学生需要从这些角度进行思考,才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事件的不同线索进行梳理,学习多样的叙事方法。例如,在阅读《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具体分析叙事顺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蔺相如的视角分析事件顺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是怎样提高在赵国的地位的呢?与蔺相如有关的事件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学生可以细致阅读文本,从而发现蔺相如首先在出使秦国时,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受到了赵王的重用。接着在渑池之会上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进一步提高了在赵国的地位。最后,学生能够认识到蔺相如受到了廉颇的不满,但总是宽容地对待廉颇,和廉颇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学生可以将这些事件归纳在思维导图中,从而将文本的叙事顺序确定为建立功勋、受到嫉妒、宽容对待、和睦相处等过程。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廉颇的视角分析事件顺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能够发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些事件让廉颇对蔺相如产生了嫉妒,而蔺相如的宽容大度让廉颇感到羞愧,之后廉颇负荆请罪获得了蔺相如的原谅。由此,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中将事件的顺序梳理为廉颇嫉妒蔺相如、廉颇对蔺相如产生愧疚、廉颇获得蔺相如的原谅等过程。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种叙事方式。学生能够发现通过第一种叙事方式能够对蔺相如进行全面的了解,而通过第二种叙事方式能够对廉颇形成全面的了解。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对记叙文的叙事顺序形成多角度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

(二)组织情境表演,体会事件顺序

高年级阶段的很多记叙文内容十分丰富,学生通过文字阅读往往不能整理出清晰的思路,难以形成深刻的阅读印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情境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事件中的人物、创设事件的环境、表演事件的过程,以此对事件顺序形成具体认识。例如,在阅读《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情境表演活动,具体体会事件顺序。首先,教师可以提出宏观的问题,培养学生情境表演的意识。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蔺相如的这些故事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完整的表述出来吗?”学生能够发现课文的内容十分丰富,不能够全面进行表达。接着,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可以表演每个故事吗?这样看能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呢?”学生能够选择相应的情节展开表演,对于完璧归赵这一部分故事,两名学生首先可以分别扮演赵王和蔺相如。扮演赵王的学生可以表现出忧愁的神态,体现出赵王对于是否要和秦国进行交换的犹豫心理。扮演蔺相如的学生可以表演向赵王提出建议,请求出使秦国的动作和话语。由此,学生能够对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进行明确认识。接着,一名学生可以扮演秦王,表现出骄傲自大的神态,体现秦王想要违背约定,得到和氏璧。一名学生可以扮演蔺相如,表演想要损毁和氏璧的情境,表现蔺相如和秦王针锋相对的过程。最后,一名学生可以扮演蔺相如,一名学生可以扮演蔺相如的随从,表演出蔺相如吩咐下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的过程。由此,学生能够对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认识。同样,对于渑池之会这一部分故事,一名学生先是可以扮演赵王,表演赵王为秦王击鼓的情节;接着,一名学生可以扮演秦王,表演秦王为赵王击缶的情节。由此,学生能够对渑池之会的过程形成具体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情境体会事件的来龙去脉,体会记叙文叙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提高学生对文本思想情感的感悟能力

(一)在视频观赏中获得深刻感悟

记叙文的思想情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不同的事件中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所有的事件在组合后会表达共同的主题。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让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内容,借助具体的画面,从整体与细节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事件,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例如,在阅读《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赏与廉颇和蔺相如有关的影视剧视频,获得深刻感悟。在观赏完璧归赵这一部分视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秦王,蔺相如是怎样的神态?他说话的语气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通过视频内容能够认识到秦王的地位虽然高高在上,但蔺相如始终不卑不亢,能够勇敢和秦王斗争。从而体会到蔺相如具有自信英勇的品质。接着,学生可以观赏蔺相如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的视频,能够认识到蔺相如对和氏璧进行了完好的保存,体会到蔺相如具有细心细致的特点。在观赏负荆请罪这一部分视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观察廉颇和蔺相如的神态特点。学生从视频中能够认识到廉颇十分的羞愧,而蔺相如十分的平和。从而能够以对比的方式认识到廉颇具有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蔺相如具有宽宏大度的品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具体的视频画面,对记叙文的思想情感获得生动的理解,提高阅读深度。

(二)在生活体验中获得深刻感悟

记叙文中的很多事件与日常生活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学生能够以这些事件为镜子反思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做出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体会记叙文的思想情感,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例如,在阅读《将相和》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人物有蔺相如一样的品质呢?我们在什么时候有过廉颇一样的错误心理呢?”学生能够以这些问题为思路,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感悟。一些学生能够回想自己和同学发生矛盾的过程,体会同学所具有的宽容大度的品质。一些学生能够回想自己对他人存在不满,与他人发生争吵的生活经历,从而借鉴廉颇的做法,向他人承认错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蔺相如平易近人,宽容豁达的品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将记叙文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发挥记叙文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事件的认识、叙事手法的分析、思想情感的感悟等方面入手,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具体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流程和方法,提高记叙文的阅读深度。

参考文献:

[1]王胜男。小学记叙文文本解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温燕清。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疑难问题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18(8):136.

[3]贾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有效参与初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记叙文 篇二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就事论事;磨炼语言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42-1虽说议论文是学生高考所能选择的文体中最具实用价值的一种,但在高考中能得好看的分数才是硬道理,它且不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个人用到记叙文的比例高还是议论文比例高。于是,带领学生趋利避害成为每个教师的不二选择。那么,议论文训练究竟是放弃还是坚守?

突围策略之一:就事论事,请你一次析个够

何永康教授在6曰25日《扬子晚报》发文《记叙文少议论,议论文少举例》。针对学生议论文写作拼命举例,以摆事实代替讲道理的弊端,何教授说:“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他最后用了这么一句话结束:再呼吁一声,写议论文,请用一个“例”,狠狠地将它嚼“烂”!对此,我认为:目前值得训练的议论文应该有着具体不抽象、实在不空洞的特点,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就事论事,换言之就是教会他们写评论。

今年高分作文《忧与爱之斗妈大全》就是最好的例证。文章一上来就抛出《斗妈大全》的广告语“这是一本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它为你提供方法来应对老妈……老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接招吧!”既具时效性,又有聚焦感;接下来,作者分析斗妈背后折射出的大人对孩子未来过分的忧和错误的爱,并援引陈丹青、陈省身等正例充分展示忧与爱的完美链接,最后借惠特曼的名言呼吁完美的家庭教育要有恰当的忧和真正的爱,并希望《斗妈大全》之类的书籍淡出人们的生活。全文以斗妈始,以斗妈终,巧妙地借助这本书充分阐释作者对家庭教育中忧与爱关系的理解。

对照曾经训练的大量高考体议论文,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差异:一个是或空说道理或滥举事例,道理和事实常常是两层皮,一个是将道理用新鲜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出来,用何永康教授的话说便是“既透且彻,既清且爽,读来痛快淋漓”。

突围策略之二:找个由头,就此自然说开去

何永康教授在6曰25日的《现代快报》发文《议论文要有好“由头”,记叙文要有好“口子”》。何谓“由头”?何教授解释说“就是由此说开去的一个引子,一个话瓣儿”。以《忧与爱之忧的分寸》为例,我们看看这种议论文的写法。文章以尼采的话“最难体会忧伤的人也最难体会命运的真相”为由头,引出忧是爱的表现形式、无忧者心中少有爱的观点,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尖锐地进一步提出尽管忧以爱为核心,但忧不可过、更不可少、关键是寻得其间分寸的观点,最后,作者借东家之子美在适度,重申自己的观点:在权衡忧的远近中,找到一个表达爱的最佳距离。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虽说以高考阅卷喜好为训练指向有投机之嫌,但为了不使学生成为陪练,甚至成为炮灰,这种研究是必须的。当然,以上两种议论文的确既灵动又严谨,与前些年训练学生通过写议论文拿保险分不可相提并论。所以,本文所谓的“突围”,不外乎是想让一部分选择议论文的且有能力的学生同样在高考中可以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如果想让以上两种策略发挥实效,我认为教师必须引导有选择议论文倾向与能力的学生在以下四方面做长期的切实的努力。

(一)积累素材

不管是就事论事的评论还是借一个由头生发的感想,都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素材,否则无异于纸上谈兵。素材哪里来?一靠观察生活,二靠广泛阅读,尤其是后者。今年6月份《中国青年报》曾有一篇文章题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认为: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没有阅读,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提升的。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的终身。我深以为然,都说写作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那阅读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命!所以,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议论文训练要想突围,必须通过广泛且有一定深度的阅读有意识地去积累时事,积累名言、名家、名事。

(二)砥砺思想

有素材、没思想的学生只能做两脚书橱。不论学生准备高考选择哪种文体,有思想一定是胜出的基本保证,尤其是议论文,雄辩的语言来自伟大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那么,如何让学生具有思想?答案是:砥砺!也就是“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习惯”。教师应意识鲜明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观察、阅读、思考、碰撞、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纵然不会让学生个个成为思想者,但起码会成为一个有思想力的人,不至于成为鲁迅先生在《春末闲谈》里说的“精神的头提前飞去”的可怜人。

(三)学会思维

议论文写作中阐述道理的深透与否,往往取决于作者分析力的高低,而要想提高分析能力,就得让学生学会分析思维的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思维也有方法,比如要想找个好由头,学生就应该掌握形象思维中的各种联想方式,如连锁式、辐射式、相似、相关、相反等等,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材料库中迅速而准确地搜索到适合考试作文要求的由头。至于抽象思维中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更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并训练学生习得。学会思维方法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写作议论文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教师致力于此,可谓功德无量。

(四)磨炼语言

记叙文作文 篇三

600字满分作文记叙文范文一:放弃包袱

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不免要做一些准备,准备的东西就像几个包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辨别出我们不需要的包袱,扔下包袱,轻装上阵。

我在最近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中失利了,这让我十分沮丧,它就像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得我透不过气来,难以专心学习。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十分着急,对我说:“走,妈妈带你到外面去转一转。”

我和妈妈一边聊一边走,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一个寄存物品的地方。妈妈对我说:“孩子,这就是我要带你来的地方。”我大惑不解,问到:“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存包处吗?这有什么好看的?”妈妈对我说:“你不要小看了这个存包处,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能够让人们放下包袱,轻轻松松地开始他们的行程。在你的学习上也要像这样,放下你思想上的包袱,轻装上阵。

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我明白了妈妈的用意,让我不要过分地在意在那次考试中的失利,而要认真地去思考自己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想办法解决,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果然,不仅我在思想上的压力减小了许多,而且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开始向上抬头。这个现象令我感到十分地惊喜。于是我尝试着把自己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和事情从我的生活中完全抛出去,给自己的生活和大脑减轻了许多负担,这让我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又高效,让自己变得更加块乐起来。

春天放弃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进累累硕果的金秋。放弃一些没有用处的包袱才能够让你拥有更多的精力去干一些重要的事情,为快乐多腾出一些空间。

600字满分作文记叙文范文二:春天的故事

冬随着一阵阵的飞走了,而大自然把春天派来接替冬继续四季的循环。春把一场绵绵细雨降临了广袤的大地,正是这场细雨,开启了一个故事:

细雨过后,河边的小草族群们都从土壤中探出头来,探望这这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而土地爷爷就不好受喽。小草们把他的身体啄的痒痒的,让伯伯大笑不止。但他并不生气,相反,他很快乐。因为不用在一个人孤独了,可以和这些可爱的小草们聊天了!所以,春天是一个热闹的季节。

这热闹的声音引来了河流爷爷和鱼儿们,他们也非常得高兴,因为他的身体不再被冰冻了,鱼儿们也可以欢快畅游了!“嗨!老土地!怎么这么热闹啊。”“哈哈,孩子们都出来了,当然热闹了”“河流爷爷,你好啊!”小草们齐声问候。“你们也好!哈哈。”鱼儿们跳跃上了,说:“呀!看,小燕子们也来了!”燕子们向小草们问好,然后又征求土地爷爷的同意,衔着泥土去搭巢穴。

小草们一天天得长大,他们吸吮着营养,不过,灾难来临了……。

河流爷爷的身体变得浑浊,他说是因为一些管道让他的身体变臭。接着,小草族群们也一个个枯黄死去,土地爷爷伤心得哭了,不过没多久,土地爷爷的身体也生病了。燕子们很伤心,昔日热闹的河岸寂静了,死寂一片。动物们调查了一下,发现原来是人类的工厂!其他的一些动物哭泣不断,想要拯救缺毫无头绪。一颗小草奄奄一息得说道:“人类!你们一定会后悔的!”

但在这时,希望来了,一群人们让那些管道不在流臭哄哄的水了,他们又清理了河流爷爷的身体,河流终于重新畅通了,河岸又恢复了以往热闹的景象。

爱护自然,人人有责。难道你像看着大自然被我们人类毁灭吗?

600字满分作文记叙文范文三:美丽的苹果

祖母爱吃苹果,尤其爱吃妈妈削的苹果。

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漂亮。她安详地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着,果皮便宛如一只轻轻点过水面的燕子,时而向下,时而朝上,绕着苹果自由地飞舞。片刻之后,圆圆的苹果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完美得就像一件艺术品。削完后,妈妈总会拿过碟子,将苹果一片片削好,递给祖母。那一瞬间,妈妈那写满微笑的双眼那么美丽。祖母每每递给我几块,而我吃完后总是不懂事地嚷着还要。望着妈妈那似嗔却笑的样子,我是乐滋滋的。不过,心里总想,要是自己能吃上一个完整的苹果该多好啊!

岁月流逝,祖母年纪渐渐大了,但仍然还和以前一样地搂着我看妈妈削苹果,妈妈依旧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沁人心脾的“艺术品”。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她亲手削出的大苹果。品着那甜甜的苹果,我时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够这样为祖母或妈妈削一次苹果,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记叙文 篇四

【关键词】观察生活要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都很生动逼真。

例如:李英同学,在描写数学汤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她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条双曲线,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汤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汤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汤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汤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李英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汤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她的外貌,我发现她的眉毛和眼睛很有特色。她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人和事

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过于平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公务员之家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记叙文 篇五

当然,刚入写作之门的中学生与之无法比拟,但这些名士伟人的个性张扬却值得我们借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①这句话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适合时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现实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之弊端:题材陈旧、结构呆滞、语言贫乏、抒情生硬等,状况令人担忧。记叙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它是学习写作其它文体的基础,写好记叙文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深远。因此,记叙文写作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如何精心雕琢习作园地中的这珍“瑰宝”,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拙见如下:

1、真实是根本。

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要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学生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

学生作文现状却与之背道而驰。《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六十多位同学写亲身经历的寥寥无几,抄袭、编造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现状,本人一方面予以抑制,另一方面极力赞赏写真实之事的小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在学校综合教学大楼后面,有一条小水沟,由于多年无人清理,那里杂草丛生,是螃蟹繁殖、生长的好场所。也不知是谁发现了,开学没几周,每到星期天,我们几个班友便结伴到这里来捉螃蟹……

在作文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写作遵循真实原则,本人极力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先有感性认识,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才让同学们动手去写。如教同学们写《我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我首先要学生根据要求回家选择一部精彩电视剧,在看中知晓剧中情节、内容。通过几天的正面接触,然后再召开一个座谈会,小组分组讨论,各组分别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述说,让学生作文做到看、说、写的统一。通过训练,本次作文同学们都能将情节描绘得如临其境,将作文写得明明白白。

2、“新颖”是关键。

题材是作文中所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如果别人已用过多次的材料,别人一看就知其庐山真面目,如果学生仍套用,即使感情很真挚,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初中课文《驿路犁花》一课,以其新意突破窠臼。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播的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并且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结合课文,讲授作文的选材、构思等,学生便容易接受,学得也就轻松。于是乎《童年忆趣》这篇作文题材新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上树捕鸟雀,下水捣龙虾;野外当家家,户内扮鸡妈……奇景异趣,妙处横生。

为了使学生写出具有立意标新、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文章来,本人不仅将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而且亲自写一些下水文章,让学生去模仿,当然此举不是叫他们去抄袭,不是束缚他们的思维。相反,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去创造,创造出更加别具一格的新作品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吸取间接经验。凡同学间发现有创新的文章,都拿到作文课上来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多方面吸收。

3、描写是技巧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而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主要手段却要数描写,它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把描写对象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作文不生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细腻的描写,叙述的成份占大多数,究其原因缺乏对人、事、景的细心观察,没有抓住其特点,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看上去都是些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的话。要使描写成功,必须抓住特点,围绕中心,贯彻“具体、生动、形象”原则。如有位同学在写《快乐的一天》中,是这样描写景物的:

八月十五,一个让我难以忘却的日子。清晨,在和煦的微风中,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好香啊!一阵浓郁的香味飘来。我循香望去,只见学校跑道两旁十几棵碗口粗的桂花树上绽放着耀眼的小花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挤过了叶子:嫩黄的、雪白的、褐色的布满枝大。

由于小作者表达了母亲因长年在外做生意,今日全家团聚这一中心,因此开头这段描写衬托了人物兴奋的心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把全文的“乐”渲染出来。

为了指导学生提高描写水平,我常利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来共同完成一篇文章。通过学生的口述、补充、筛选而运用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对事物进行准确细腻的描绘,老师同时将学生对事物或过程的描述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体会,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此做法,将过去一人作文转变为全体学生共同作文,寓教于乐,寓描写于讨论,积极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描写技巧。

4、抒情是灵魂

“作文归根到底是抒情”②适当的抒情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其情必须是真情,绝不能牵强附会;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无情之处乱点情。作文教学成功人士任小艾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第一次》时,一段录音录相本人至今记忆犹新,大致内容如下:任老师指导学生作文不是在课堂上纸上谈兵,而是带领全班学生亲临体验。她精心组织了一次登飞机活动。由于是第一次登陆飞机,所以同学们都很紧张。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种,但是同学们个个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当飞机安全着陆时,有一位同学突发感想,以至于他在作文最后写到:“高悬天空不如脚踏实地。”此点睛之笔,可谓水到渠成,是真情的自然吐露。如果没有亲身体验,绝对是点不出这样绝妙的龙睛来。

感情的抒发,必须以真实的事例为基础,如果没有亲身体会,那么情感所发将变为“无源之水、无本这木”。同样写《母亲》这篇文章,境况不同,情感的流露就完全不同。

有母爱的同学们大多写一些顼碎之事,认为母亲是那样的平凡,母爱是那样的普通,然而对失去母爱的人却不是这样的。

我班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女孩子,她在写母爱时是这样来表述的:

当我还是上三年级时,有一天,常不在家的妈妈,突然回到了家。这一天也许就是我们最后一次享受天伦之乐。她把我和弟弟带到了饭店,给我们端来了好菜;带到了服装店,给我们买来了新衣服;跑到了玩具店,给我们买来了布娃娃;带进了公园,与我们一起玩电车,骑木马,看老虎……我们尽兴地玩啊乐啊,盼望着时间慢点跑,当我们游兴未尽时,天已晚了,回到家后,精疲力尽的我俩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中做着甜蜜的梦,梦见她还带着我们去了苏州儿童乐园。然而当我们醒来时,床头上除了妈妈留给我们的礼物外,再也没有妈妈的踪影了。她已经完完全全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爸爸,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我们整天只能以泪洗面。

妈妈呀,妈妈!您回来吧,哪怕您不给我们买东西,不带我们玩,只要能天天看到您,我们就足够了。

此段描写将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盼望妈妈回来的情景写得如临其境,将一对被母爱遗忘的孩子思盼的情景展现得活灵活现。我们似乎看到那对孩子整天倚着门口,盼望妈妈归来的情景,真可谓情深意切,摧人泪下。

综上所述,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如同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真实是其土壤,新颖是其造型,描写是其色泽,抒情是其神韵……只要我们精心设计,真情呵护,定能将习作园地中的这匹“马踏飞燕”雕琢好,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适合时代潮流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记叙文作文 篇六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教学策略

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文体感均至关重要。当下中学生写作文体混乱的现象令人担忧。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明确规定要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可见命题专家对问题的重视。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高中生写作记叙文的数量在减少,水平在降低,主要是因为高考作文命题、作文教学、文体本身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制定和施行科学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应该界定为:就记叙文叙述、描写生活中人、事、景、物等具体现象的文体特点,把充实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能力这些内隐的教学观念外化,将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写充实这一目标系列化,生成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实现教学策略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沟通和转化。教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既授学生以“法”,更引导其“练”,既使学生“知”,更使学生“行”,把传授知识和指导实践连成一线,溶成一体,真正教会学生作文,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人格。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如下:

1.整合教材

语文老师普遍认为写作教学缺乏可操作的教材,人教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依据。人教版写作部分编排分成了三个系统:①写作专题每册4个。共20个专题,每个写作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这样安排,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可以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②与阅读结合,主要是笔记作文。③与梳理探究结合――语文活动。显然,人教版依然按照传统文体训练的模式,但是要在一学年完成那么多的写作活动是勉为其难,有必要对写作专题进行整合。北京教育学院的苏蓉对记叙文的整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她以必修一、必修二中的8个写作专题为依据,对新高一第一学期的写作训练做了重构和整合。第一学段以写人记事为主,第二学段在写人记事的基础上尝试虚构。6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分别为:写事(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记叙要选好角度), 记人(写人要凸显个性),绘景(写景要抓住特征, 学习描写, 学习抒情)构思(记叙文的一种结构模式:类比引申式), 名著读书报告(名著导读)和创编虚构(学习虚构)通过6次作文训练,让学生学习复杂记叙文的写作,巩固、强化已具备的写作技能,尝试、熟悉新的有关记叙文的写作要求,要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2.要加强记叙文写作过程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写作指导就好像黑夜中的“电棒”,教师将写作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揭示一下,学生是会受到启发的,并且以后能举一反三。例如,郑桂华老师“作文构思”课例中,郑老师针对学生思路打不开的普遍现象,进行构思训练,郑桂华老师这节“作文构思”课,将“作文构思”训练这个点分解为三个步骤:“发散开去”――“寻找路径”――“理清层次”,环环相扣三个环节完成作文构思训练。郑老师的高明之处是不笼统地讲写作秘诀,而是运用教学策略,将内隐的思维过程化为有程序的方式方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实现教学策略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自然而然的沟通和转化。

记叙文通过叙述和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的,它要告诉人们人、事、景、物的本来面貌和情态,记叙文的概念就决定了记叙文的叙述性和具象性特点,也决定了记叙文有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状物类这几种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可以分成叙事类、写人、写景状物等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记叙文实施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而远离记叙文的本身的特点谈记叙文写作教学,那必然是虚妄之谈。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教学策略如下:

2.1 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教学策略。记事一类的记叙文,要把事情、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教师指导教学生如何把零碎的材料集中起来,或者把哆嗦的材料删去,把事情、情节的阶段性、完整性呈现出来,写成规范的记叙文。

2.2 写人类记叙文要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满性。要使人物能够站起来,具有一定的个性,人物的活动自然是重点。因而,除了作者的叙述交代外,要让人物在自身的活动中展示自己。要从多方面(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进行描述。描写是记叙文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文写作的常用技巧,无论是叙事表情达意还是写景状物抒情,描写都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怎样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呢?

首先要总结描写步骤,使描写具体形象。郑桂华老师认为描写的句子往往有三个步骤:叙述――形容――比喻,通过这三个步骤达到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写形象的目的,这种看法很有道理。“叙述”主要负责介绍人、事、景、物的基本情况,大体经过以及重要背景,让人们认清事情的大体轮廓,它回答的是“有什么”的问题。叙述的写作要求是“写清楚”,“形容”主要描绘人、事、景、物的基本特征,让人们更细致更清晰地了解它,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比喻”负责把描写对象的某一部分特征同常见的某种事物进行比较,让人们更直观更形象地把握它,它回答的是“像什么”的问题。一般说来,有了这三个步骤,对该对象的介绍就比较具体、生动、形象了。当然,具体到不同的描写,却又是千变万化的,不会刻板地遵循上述规则。写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时,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用上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中的两三种,一定要尽可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向读者传达最准确、最翔实的信息,用自己的审美的眼光来裁剪生活中的“美”。要想通过描写这一表达方式,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是为描写而描写,我们需要教学生在描写时注意抓住对象特征,刻画出人物的精神。这不但是教学生观察,更是教学生思考。对象的特点,就是所要写的对象的个性,也就是其本质的属性,即该写作对象区别于其他写作对象的特殊的地方。只有以典型的例子作为教材,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对象特点描述,再进行适当的练习,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2.3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要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景物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在作者特定的感情支配或感受下所形成的特定画面或形象。这一类记叙文,写景状物不是作者的目的,仅仅是抒情的凭借,要引导学生能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在学生作文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的前提下,适当教写记叙文写作技巧,比如,悬念、抑扬、意外巧合、张弛、虚实等手法。

总之,写作指导课教师要重视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把教学策略包含的教学观念外显为实践操作方法。教师通过内化教学观念,形成个体化的观念和体验,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生成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活动中去,完成从教学观念到行为的转变。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授学生以“法”,更引导其“练”,既使学生“知”,更使学生“行”,把传授知识和指导实践连成一线、溶成一体,真正教会学生作文,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人格。

参考文献

记叙文作文 篇七

一、开篇点题向“明”

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曾经在其高考作文专题讲座中讲过,记叙文写作要像“二锅头”,不要像“碧螺春”。二锅头不算是好酒,但是味道浓烈,一口饮下,酒意翻滚;碧螺春是名茶,但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觉到香醇。记叙文作为叙事性较强的文体,在开篇就应该将文章的题旨揭示出来,而不应该追求所谓的委婉含蓄。记叙文写作开篇点题要直接明了,给读者一个鲜明的指向,让读者明了叙事与题旨的关系。如《感动就在你身边》一文,作者就深谙开篇点题向“明”之道:

正如在水里自由嬉戏的鱼儿常常疏忽了身边的水流、在天空自在飞翔的鸟儿常常忘了周围的空气一样,我们是否也因为忙碌和粗心而淡忘忽视了身边不经意的感动呢?感动就在你身边,需要潜心寻觅和默默珍重。

作者在开头以鱼儿、鸟儿忽视常见的水和空气作类比,揭示了我们也常常忘记品味、珍视身边不经意的感动,点出文章的题旨,开门见山,形象鲜明。

二、叙述描写向“情”

记叙文主要以叙事为主。记叙文的叙述和描写除了要符合客观事实外,特别要融入情感。正如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记叙类文章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在。记叙文切忌就事论事,在叙述中不带任何感情地交代事情经过,而应该借助环境、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熔铸人物情感于细节事件中,才能真正让记叙文耐读、耐品,才能散发出感动的气味。如文中作者这样来叙述:

漆黑的夜色笼罩着整个城市,只有街道旁的路灯散发着圈圈光晕,为这个夜晚添了几许光亮,却依旧掩盖不了那无边的黑暗。凛冽的寒风从身边掠过,消失在前方无边的黑暗中。

这段细节是环境描写,为下文作者的“霉运”铺垫了相衬的环境氛围,下文的叙述就显得非常自然:

我推着破胎的电动车,顶着寒风向前缓慢移动:哎,怎么会这么倒霉!放学被老师留下“喝茶”,原来一起回家的好友有事先走,车骑到半路居然破胎,怎么什么事都赶在了今天?想着想着,一阵凄凉的感觉涌上心头,泪水充满了眼眶。抬起头不想让泪水滑落,却发现朦胧的月光也如此凄冷。不争气的泪水滴在手上,在灯光下闪烁着。

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了,地面上只剩下了我孤单的身影,无休止地变长、变短,踽踽独行。路旁凋零的树枝在风中摇曳着,在地上投下参差婆娑的影子,不停摇晃,仿佛也在讥讽我的霉运……

这段叙述综合了动作、神态、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并没有多用笔墨去写作者遭遇怎样的霉运及遭遇霉运的详细过程,而是通过细节突出对作者情感的描绘、烘托,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自然读起来有滋有味。

三、情节设计向“巧”

记叙文的情节切记不能平铺直叙,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而应该有所设计,设计出波澜起伏的情节,在“巧”字上下功夫。可以通过误会法、巧合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悬念、埋伏笔等,将情节巧合化、曲折化,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如此文,作者紧接上文进行了这样的转折描写:

突然,后背被人轻拍一下。惊讶地转过头,竟然是一起回家的好友,她骑在车上,冲我微笑着。当她看到我满是泪痕的脸时,一丝担心爬上了她的眼睛。她把车架在路边,转过身来轻轻为我拂去脸上的泪珠:“怎么了,放学的时候不还好好的吗?”“没事的!”我想挤出一个笑容,可挤出的却是一滴滴泪。她轻轻拥住我:“不想说就不说了吧,不哭了,我们回家!”于是,我的影子不再孤独,同路朋友相伴,一路笑声一路歌……

她送我到楼下,才匆忙离去。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一阵感动涌上心头。转过头正想上楼时,开门的声音传来,原来母亲一直在等我。

应该说,作者的描写很细腻,情节设计一开始虽然也有转折,但还在正常的理解范围,正当我们以为这就是作者所有的情节设计时,作者突然写到母亲一直在等我,就这么一个情节却独具匠心,原来前文对同学的感动情节的描写是为了衬托母亲。同学等我的感动我已经了然、感受到,那么母亲无数个晚点等待呢?

四、结尾提升向“深”

记叙文的结尾是提升文章思想、深化文章主旨内涵最为重要的地方,可以说一个好的结尾是文章最大的亮点,一个糟糕的结尾则足以毁了整篇文章。记叙文结尾关键在写出深意、写出力度。如文中作者结尾这样写道:

我不是孤独的,因为感动就在身边;我将不再孤独,因为我已学会感动。

记叙文 篇八

1,总结上一作之得失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3,“人生感悟”类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教学设想

三课时

教师讲评与指导一课时;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审题一课时;学生构思、作文一课时;今后的作文也是基本这样安排

教学内容

一,习作讲评

对照老师所讲,思考你的作文为什么得了低分?

A书写太差,或错字连篇B字数不足

C光写“读书”没有写“我”D记叙文平淡如水,无感想

E议论文泛泛而谈,无实例,无层次F文体不明

别人优胜作文摘录

二,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描写的作用在于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受众得到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这里,我们介绍记叙文写作中的三种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有一篇作文,题目是《在阅览室里》。本文记叙人们在阅览室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故事,反映出人们为了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而发愤攻读的社会风气。文章第二段详细描写了阅览室的场面,烘托了人们专心读书的气氛,为后文的主要情节的记叙做了环境铺垫:“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题。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有一篇作文《门》,写的是北方一个学校的一间教室的门。中午,有的同学在教室里睡觉,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了不让夹带沙尘的风吹进教室,不得不把门插上。但是,还有的同学要进教室,敲门声不断,搅的教室里面的同学觉也睡不实、作业也写不好。一来二去班级里就因为门发生了风波,后来,干脆就不插门了,任凭风吹得满屋尘土。第二天,门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有人在门框上钉了一块黑胶皮,它增大了门和门框之间的摩擦力,不用再插门,门也不会轻易地被风吹开了。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道:“一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牢牢地巴在了门框上,它填补了门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好多同学在开门的时候都把惊喜的眼光投向了这黑色的、普普通通的、用三个小钉钉住的胶皮。”这样就更加突出了黑胶皮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和文章里的同学一起,去感谢做这件好事的人。

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二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三要新颖,切忌一般化。三,细节描写可以是对一种特定情节下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其成功之例不胜枚举(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各举一两个例子)。细节描写往往会使记叙文更具有可读性与真实性,会让你的作文别开生面,请大家多品味后面的高考例文,想想高分作文离自已有多远。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下面的文章是介绍细节描写的知识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

作者佚名

语文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很久以前看过的小说中的精彩细节,会时时浮现在眼前,历久而弥新。像祥林嫂手中的空碗,开裂的竹竿,以及她那木刻似的脸;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穷酸气;冯幺爸被曹支书逼得在一处房檐下蹲着,眼睛直愣愣地,抱着双手,耳鬓有一股细细的汗水,顺着又方又宽的脸淌下来的神情。真是历历在目,甚至能由此回忆起整个作品的情节和内容。

基于此在作文时我要求学生从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入手,打开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的缺口。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分析其在丰富文章内容和深化主题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这样学生感觉写作训练变得真实而有的放矢。当然,选择进行细节描写的事物应具备一定条件。

首先,所选事物要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如《药》中有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坟上草根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黄土,煞是难看。“镜头上摇”,在那尖圆的坟顶,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这使人联想到,夏瑜作为一个革命者并不孤寂,他还有生前志同道合的朋友,冒着生命危险,前来为他送花。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革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又如岑参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也是描写景物的一个“特写镜头”。雪地上曲曲折折的马蹄印,使读者想到客人分别时一步三停,左右徘徊,久久不愿离去的凄凉场面。还可以想象到作者因为思念朋友而呆呆地伫立于风雪之中,凝望着雪地上朋友走后留下的串串马蹄印的情形。

其次,所选事物要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因为无声是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到极点的表现,此时的细节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让读者安下心来,沉醉其中,产生共鸣,为想象留下纵横驰骋的广阔时空。《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组细节描写:刘和珍君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张静淑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杨德群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此处,作者只描写了子弹的出入部位和一只手枪,却表现了反动政府的官兵们穷凶极恶,不择手段地枪杀青年学生的场景。这样写,比正面描述喊杀震天的全景更令人回味。还有《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别有忧愁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生动表现,这远比描写一声声地唉声叹气,断肠哭诉更具表达效果。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在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这个细节怎么去设计﹖当然方法很多,但我觉得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因为细节描写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

四,例文

《棋王》中的场面描写

A众人都轰动了,拥着往棋场走去。到了街上,百十人走成一片。行人见了,纷纷问怎么回事,可是知青打架?待明白了,就都跟着走。走过半条街,竟有上千人跟着跑来跑去。商店里的店员和顾客也都站出来张望。长途车路这里开不过,乘客们纷纷探出头来,只见一街人头攒动,尘土飞起多高,轰轰的,乱纸踏得嚓嚓响。一个傻子呆呆地在街中心,咿咿呀呀地唱,有人发了善心,把他拖开,傻子就依了墙根儿唱。四五条狗窜来窜去,觉得是它们在引路打狼,汪汪叫着。

B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又有许多人支了自行车,站在后架上伸脖子看,人群一挤,连着倒,喊成一团。半大的孩子们钻来钻去,被大人们用腿拱出去。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棋王》中的细节描写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网文片断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8篇记叙文大全范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记叙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最新范文

杜牧赤壁范文(通用6篇)11-01

郑板桥的故事最新6篇11-01

绿妈文范文最新4篇11-01

国庆节周记【优秀8篇】11-01

童话故事精选8篇11-01

描写寒露诗句【通用10篇】11-01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3篇11-01

白居易诗句(最新6篇)11-01

王维著名古诗(最新6篇)11-01

王维的著名古诗【精选3篇】11-01

129 22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