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设立各类开放平台的核心目的是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通用5篇)

时间:2024-03-28 15:18:2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篇一

加强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干部教育事业应对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要求:“行政学院应当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高效、流程科学、资源共享。”[3]。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学院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行政学院,根据自身实际,走科技强校的道路将势在必行。广州行政学院作为轮训培训广州市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重要学府,作为培训广州市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广州行政学院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培训手段,改进宣传形式,努力完成广州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

二、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党校工作条例》、《2014~2018年广东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国党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校(院)实际,以建设副省级一流校(院)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化应用为目的,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着力形成建设、应用、管理良性互动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办学现代化水平。课题组结合广州行政学院的实际,提出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的“1354”计划。1就是:围绕“一个目标”———智慧校园;3就是:重点建设“三大平台”———基础设施硬件、应用管理软件、特色资源服务;5就是:组织实施“五大项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和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建设。4就是:提供“四大保障”———强化领导、加强组织、创新管理、保障经费。目的是建成智慧校园,使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全校和全广州市党员干部。

三、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集约,本着实用、管用的原则,用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好的效用。围绕教学、科研、咨询及管理的需求,重点建设先进实用、高效安全的智能化校园应用系统,逐步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智慧校园”综合应用服务体系。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顶层设计、全局考虑。实现三网融合、硬件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全校的网络基础设施系统化部署,规范化管理,互联互通,由信息网络中心的网络控制室统一管理和监控,保证全校的网络和办公设备随时连接互联网,促进全校的办公便捷化,提升全校人员的办公效率。全校的教室、会议室多媒体采集系统从不同的楼宇全部集中送到总控室,教务人员可以实时网上查看教室的实况,有效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全校的网络一体化部署,学员可以一卡实现校内吃、住、考勤、消费、教学、会务信息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好,为有序推进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二)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学院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包括有信息一体化平台、教务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学员综合管理平台等。从基础平台设计到各大应用管理软件系统开发,有效实现“三统一”,即是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信息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有效地整合了办公、教务、科研、学员等多个子系统,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和科研管理的流程,大大减少了教务、科研和学员管理部门等人员的工作量,大幅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教学、科研和学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学员综合管理平台主要是面向学员层面智能推送信息的一个门户,可以从该平台中及时了解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评估、上传学员文章、查看学员成绩、学习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信息等。我们将校园的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员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图书借阅系统、内网身份认证和个性化服务系统等有机结合,实现身份管理一卡通和校园服务、消费一卡通,提高学院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建设

行政学院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没有行政学院教育信息化就谈不上行政学院教育现代化[4]。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信息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供让每一位学习者都具有自主获取信息、分析、加工、处理、更新信息的环境,以至形成这些能力,从而提高大家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为了适应行政学院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们要建设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参训管理子系统:包括网上报名管理和学员自助管理两大模块,采用PC机、移动终端APP和微信平台三种终端接入方式实现全市干部及其所属组织部门和行政学院学员管理处协同操作。2)培训管理子系统:在“校园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功能模块,包括课题管理、案例库管理、知识库管理、考试库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互评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学术论坛管理等。3)平台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户、角色、组织架构管理、权权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资源监控、数据字典管理、各项参数配置管理。

(四)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

2010年8月颁布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中要求:“加快建设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网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干部网络培训管理,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5]。可以看出,信息化也为行政学院的教学提供的新的发展方向,网络培训和在线的自主选学系统进一步拓展的干部培训的渠道,扩大了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覆盖面,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行政学院教学的课程优势。近年来,广州市高度重视干部在线教育工作,开通了广州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我国先进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大连相比,无论是全市性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硬件投入,还是软件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该成立统筹全市干部在线教育的领导小组,设立负责全市干部在线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建设干部在线学习平台,通过组建全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和管理团队,有序地开展干部在线教育工作。我们要建设符合干部在线培训要求的课程资源体系,建立健全干部在线学习考核评价制度等多种渠道,着力打造适合干部特点的“指尖上的课堂”,利用大数据可对干部在线学习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研究把握干部在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等,不断探索简便实用的教育培训新手段,提高我市干部在线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

(五)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建设

数字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没有丰富的教学数字资源,应用工作就无法推进。因此,要做好行政学院系统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网络中心和图书馆的合作,不断加强行政学院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近几年,广州行政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不断进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广州行政学院已建立了党政视频资源库、党史党建特色库、广州市情资料库、广州党建研究基地资料库等,还购买了多个精品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弘博数字图书馆、方正电子图书、国研网研究报告、广东省党校咨询联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人民日报全文等。在现有资源库的基础上,信息网络中心和图书馆要紧密围绕行政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适合党员干部教育需要的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积极采用多种措施,努力推进应用工作。我们要对VPN虚拟专网升级改造,采用VPN虚拟专网技术实现国家、省、市和区行政学院互联互通,可以享有国家行政学院、广东行政学院丰富的视频资源和海量的数字资源,有力地指导了广州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咨询、师资队伍建设,节省了巨额的资源购置费用,确保投入最小获得效益最大,不断推进全国行政学院系统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四、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篇二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24-03

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办学竞争,各大高职院校普遍关注信息化在提升办学质量、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十年,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投入逐年增加,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新挑战,抓住机遇,推动职业教育思想、体制、观念、模式等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

一、近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2002年9月,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校庆上指出:“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2007年5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10年7月,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201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2011年8月,教育部成立了由袁贵仁部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推办的成立,是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重大项目和示范引导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近十年,领导的讲话、国家、教育部和省的文件精神,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何充分理解和有效贯彻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界重点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对高职院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规划

学校整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学校现已建成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教学、财务系统、网站群系统和VPN等应用系统,一卡通系统也正在有序推进中,这些应用系统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等部门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各部门业务需求情况的复杂化,使得现有业务系统无法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已有应用系统对业务发展、新一代IT通信技术的应用上,缺乏应对能力;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阻碍了业务联动、信息共享和服务融合的进程。

面对这种情况,迫切地需要在传统校园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和新途径,坚持以服务为目标,以师生为核心,在“技术”与“用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打造一个既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又贴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新一代教育信息化校园。

三、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队伍建设,统筹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

信息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统一规划。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个部门和每位师生。信息化校园建设必定会引起管理机构的变革和工作流程的重组。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把“信息化”作为学校四大发展战略之一,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支撑。2013年12月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信息化中心。组建由部门信息化主管和部门信息员等组成的“纵向三级”和“横向三维”的信息化队伍。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部署、指导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各部门积极支持,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1.全员重视,进一步明确应用需求是建设工作的动力源头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各级部门要从源头采集信息化建设应用需求;全校师生要及时反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调研论证,进一步细化建设方案是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

精心谋划,拟定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同力协作,制定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案;强化管理,紧跟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

3.服务引导,进一步强化系统应用是建设工作的最终目的

加强宣传,及时推广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加强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化系统应用问题;加强培训,及时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服务,及时处理信息化建设应用盲点。

(二)完善基础设施,细化实施过程,搭建开放融合的基础框架和支撑平台

1.搭建基础网络平台。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信息化应用平台的基石。学校的校园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实现万兆主干,千兆接入,出口带宽为2.6G,基本满足全校师生的网络需求。加强校园网络统一管理、对运营商在校所有网络设备统一配置、对全校网络设备和配置进行清查、对部门楼宇信息点位进行梳理、对网络认证账号进行清查、对弱电间进行巡检整治。建立常规检查制度,梳理网络常规事务的处理流程,规范台账制度。推进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各种终端的上网需求。目前,学校有线信息点达8500个,校园无线网络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学校有线、无线网络已经覆盖整个教学办公及生活区,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搭建了安全稳定的网络基础平台。

2.拓宽信息化合作渠道。学校成立“运营商信息化合作洽谈工作组”,与三家运营商开展信息化建设合作洽谈。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无锡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签署“信息化校园建设合作协议”。探索深度多层次的新型信息化项目的合作,实现合作多赢。

3.建设集成数据中心。建设集中高效的数据中心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重点。为了收集、处理和存储学校各类信息数据,实现存储集中、数据集成,提高数据的统一性、安全性和利用率,为全校提供信息共享服务,学校于2012年实施了数据中心项目改造建设,现已投入使用。

4.整合应用平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用基础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决定着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十二五”期间,学校根据ISO9000的流程化管理理念,在综合分析、调整优化学校核心业务流的基础上,解决“信息孤岛”,实行系统整合,建立统一的校级管理信息系统。按需要建设部分新的应用系统(包括OA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团委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毕业离校系统、校友会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同期对图书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邮件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等原有系统进行整合。通过梳理各部门管理流程和业务数据,统一数据标准,重组业务流程,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为全校师生提供集中化的信息服务。提供应用集成与单点登录,相关应用数据实现一站式访问。

5.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学校现有入网计算机6000多台,学术报告厅、多媒体会议室16个。近几年,大力改善升级教学设施,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创建完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模式提供了良好地信息化环境。现已建成多媒体教室100多间,座位数达到8000多座。

6.增设数字资源制作设备。数字资源制作设备是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学校现建有具备录播功能的教室25间,配备高清摄像机6台,有图形工作站、非编系统14台(套)。通过录播制作设备,实现教学、学习过程同步直播和摄制,为优质资源的智能化制作提供保障。做好录播教室使用规划,按照学院规模进行录播计划分配,做好微课大赛、教师业务能力大赛、市级以上精品资源课程建设的录课工作。

7.构建网络资源平台。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了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资源网、微课竞赛网、视频教学资源平台以及多个教学资源库。数字资源平台的搭建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和学习在学校渐成了主流。这些网络课程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全课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空间。学习平台的使用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互动教学、便利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环境。重点技术支持学校规划建设的百门精品资源课程,给予课程设计、微课录制、交流互动技术指导。

8.做实课程学习平台。教育信息化重点就是教学信息化,学校一直将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作为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8年开始构建基于Moodle的网络学习平台,以Moodle平台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现有网络课程834门,用31209个,日均访问量达2500人次。以Moodle平台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符合商院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Moodle网络课程设计》培训课程,基本满足师生对Moodle平台的基础应用培训。同时开通在线互动,解决师生具体问题。

9.做好信息化保障。保障学校网络、设备等信息化设施的正常运转,配合教务处、招生办等相关部门和院(部)做好考试、录取、比赛等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加强对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细化多媒体教室应用,满足不同专业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需求。加强对学校公共会议室的协调、管理、保障功能。做好各级各类重大活动、会议等公务活动的录像保障工作。

(三)强化建用结合,普及信息化理念,将信息化建设成果普惠于全校师生,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全体人员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程度。因此,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已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经组织申报、专家审核和教育厅批准,学校于2011年成为无锡高职院校首家“江苏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14名教师经考核成为培训讲师。以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为契机,做好学校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作。为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计划开展信息化培训。组织开展“新生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校园信息化设备使用培训专题讲座”、“二级信息员专题培训讲座”、“上门服务月活动”等,有效地引导师生使用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引导师生积极利用校园信息化资源方便快捷地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务,大力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篇三

省厅决定举办两期全省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目的是培训金财工程大平台相关业务知识,进一步推进我省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财政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信息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推行管理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金财工程及大平台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建设和推行财政信息化管理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财政工作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和制度革新;不但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更是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制财政,实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基础保障。

推进金财工程及大平台建设,对于提升财政部门的理财能力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深认识和理解:一方面,财政改革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当前,财政改革正朝着科学化、精细化的纵深方向发展,必须提高财政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近年来,我省实施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缴、工资直发等一系列财政改革,都是依托信息化管理来实施的。离开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这些改革都将无法实现预定目标。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推进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在财政改革大量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信息化技术不仅改变了财政传统手工作业模式,同时还可以将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应用到财政改革的各个方面。比如,目前财政信息化管理正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向财政监督发展,由一般性支出管理向专项支出管理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来,信息化手段开始逐步应用于我省国库资金动态监管、资产清查、债务系统管理、会计行业管理、扶贫资金管理、地方金融管理、农民直补和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监管等,都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为深入推进我省财政改革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各级财政部门务必要提高对财政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财政财政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建设和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当前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省是全国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试点省份之一。近年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为全国提供了重要经验。总的来看,我省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安全系统逐步健全,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成效明显。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财政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我省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一是系统的整合度不高,各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相互独立,数据不共享、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二是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不高,离实现管理方式转变、业务流程再造以及提供辅助决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三是与财政业务管理相比,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比较滞后。这三个问题都是带有普遍性的。此外,还存在个别地方财政部门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基层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维护体系不健全和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各级财政部门务必要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这次省厅组织大平台的培训和实施,是在一个高层次、高水平基础上开展的,与初期信息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区别。

当前,推进全省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全省市县全面推广大平台系统。全面推广实施大平台系统,是今明两年全省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在今年年底前,我们将分两个批次全面完成21个市(州)和部分县(市、区)的大平台上线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成扩权县和重灾县的大平台上线工作,并力争在明年年底前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上大平台的目标。这不仅是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统一要求,也是各地加强自身建设,上水平、上台阶的要求。

二是加快开发建设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省厅按照“个人办公、信息共享、专供数据”的指导思想,正在开发建设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开发测试工作已基本完成,主要功能涵盖了公文处理、政务管理、会议管理、信息处理、数据查询和全省财政系统沟通等,还包括建设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在省厅运行正常的基础上,力争在年底前推广到各市县财政部门。

三是加强全省财政信息网络安全工作。针对目前广泛关注的的信息安全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财政信息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建设全省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系统;完善全省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启动数据级灾难备份设计规划等。

三、对全省推广实施大平台建设的几点要求

金财工程及大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财政工作方方面面,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和技术一体化目标。

一是要强化大平台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我省的大平台系统是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标准来开发的,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控制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现着公开透明、依法理财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因此,在大平台的实施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不能随意改动大平台的基础结构和基本流程。同时,在全省统一的版本、数据库结构的基础上,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增减一些岗位或改变部分流程。但总的原则是,全省大平台必须坚持统一和流程规范。

二是要为大平台上线创造必要条件。大平台上线是一个涉及面广、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综合系统,对人员的素质、基础环境、设施设备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此,希望各级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内部各业务部门在业务流程确认中的协调和配合,并在资金、人员力量上给予充分保障,为大平台上线和运行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是要做好大平台实施的培训工作。这次省厅举办的培训班,重点是对21个市(州)财政部门开展培训,安排了少数几个县(市、区)参加。培训班结束后,大家还要承担两项工作任务:第一,各市、州财政局要在7月底前制定好本级上大平台的实施方案,报经省厅批复后,年底前实现上线。第二,尽快组织开展所属县(市、区)的培训工作,省厅将给予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帮助。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篇四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信息化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网络营销也逐渐被广泛认识和推广。而农村信息化是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是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信息化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解决的“三农”问题的必要途径之一。在我国,信息化程度最低的是农业,制约了农民的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第二,信息不畅引起农产品销售不畅,从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因信息不畅不知道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以什么价格、什么时间、什么地区、销售给谁才能使也生产投入转化为经济收入,即“卖难”问题。

第三,当前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调整势在必行。由于信息不灵,重复建设严重,导致大量的资源闲置。

二、国内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农业网站搜索引擎系统统计,截至2007年6底,国内涉农网站已经增至6395个,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仅次于美国、印度等国家。

从表1数字分析,国内涉农网站总数增长较快,但主要集中在公司企业所建立的自我宣传网站,占国内农业网站的82.56%;农业政府部门对农业网站给予了相当的资源,建立的网站数量也明显的增长,占国内农业网站总数的11%;从2000年底到2007年6月,农业科研机构建立的网站数量几乎没有增长,仅占国内涉农网站总数的2.6%,这与广大用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形成了强烈反差。同时,国内农业网站信息内容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主要方面,涉及13个大类127个子类,有的网站涉及多个类别,截至2007年6月底,农业网站按信息专业内容分类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农业网站提供的分类内容排序前5位是:农村与农业经济、政策法规与管理、种植业、林业和农产品加工,大部分的网站涵盖多类别信息。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一)农村网络建设落后,农业网站地域分布不均

目前国内的农业网站数量比较多,且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但农业生产大户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且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基础比较差,农村网络基础建设落后,绝大多数的农户没有条件上互联网,严重地制约了这些地区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的发展。

(二)信息资源规模小,服务功能弱

现在大多数农业网站缺乏高质量的数字化的农业信息资源,内容泛泛,许多信息浅尝辙止,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特色信息缺乏,无效链接多。现有的农业网站数据库种类数量较多,但大多规模较小,有些数据库只有几十条至几百条信息,数据库的质量及标准较差,不能保证信息的查准率,缺乏利用价值。

(三)缺乏信息的深层次的挖掘和开发

目前网站基本上提供农业相关信息的原始资料,而没有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和深层次的挖掘。随着用户对获取信息内容日益重视,信息消费者更迫切地要求得到高附加值的信息,即经过精心研究和领会之后被深加工的问题解决方案。

(四)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差

网络商务信息的特点是要求及时、准确、经济、适度,农业网站的信息提供也是一样,但国内现有的农业网站大多内容更新不及时,或提供过时的信息,这类信息以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并没有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五)网页制作粗糙,视觉效果差

网页的视觉效果将衡量网页好坏的关键。有些农业网站的页面存在诸如网络各层页面的风格不统一,页面背景各不相同,页面设计重复,图片处理粗糙,影响页面调用速度和文件下载速度,网页的字体的大小、形状可随意改动以及存在错字等问题。

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政府要实行宏观领导,统筹规划。政府要专门设立农业信息化工作部门,全面调查,认真论证,制定科学的规划,要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作为我国一大重要建设项目建设,加强各等级的农业网站建设,力求在数量与质量上上档次,更重要是讲求网站实用性,更要发挥统计部门拥有的信息的优势,大力组织和开发农业信息资源。

(二)加大投入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当前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尤其如此。某些贫困的山村仅有一条简易公路与外界相通,更无从谈起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这些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可分步进行。第一步送电,当时政府可以利用山区的地理优势建设小水电工程,解决本地基本生活用电问题,或者加大国家电网送电范围,解决山区用电问题;第二步通电话,在解决了用电的基础上由电信部门建设通信网络,实现山村与外界的电话通讯;第三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通过捐赠、政府补贴、自购等方式增添网络终端设备,如电脑、交换机等,利用电话网络采用ISDN、ADSL等技术实现上网,最终达到网络资源共享。

(三)加强农业信息网站建设

1、利用多种技术和系统开发工具作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面向农村、农民,而向各级领导和农业科技人员,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各样的有关农作物生产、销售的专家系统和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

2、对网站信息进行整序、组织等深层次开发利用、重新包装提供信息服务。在农产品销售决策时,人们将多种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得到新的信息,新的信息价值往往远大于所依据信息的价值总和。

3、网络应开展农业信箱、专家咨询BBS论坛,根据用户的定制需求而制作的信息套餐等增值服务。如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建立的农民信箱系统,按从事专业、行业、主营品种、职级、职称等列为13大类和280个小类,用户注册时确定相对应的类别,形成分类群发信息的用户群数据库。系统由权威部门公共信息,并根据权限和不同用户的需求分类提供针对性信息。自2005年9月系统启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名制用户数就突破100万。

4、农业网站应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建立规模较大的信息资源库,加强网站数据库的开发,不断扩大现有的数据库容量同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相关的各个领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实现有的数据库内容,逐步建立并不断扩大网络环境的大型综合数据库,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

(四)促进网络运营商充分竞争,降低网络资费

世界银行2007年5月的《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报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和宽带市场,但目前使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比重仍然偏高。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我国的比例超过10%,也高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约8%的平均水平。由于国内互联网资费居高不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互联网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的绊脚石,严重地阻碍了农民上网的积极性,对互联网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五)加快培养农业网络营销人才

要推广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人才是关键因素,需要一大批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又善于经营的现代信息产业的专业人才,并要在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在大专院校设立农业信息化专业,加强该类人才的教育,以农科院为带头,推动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教育,逐步培养一支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专业队伍,保障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总之,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要面向未来,顺应时展的潮流,坚持改革和不断创新,突破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为农村发展提供手段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蒲海珍。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6(3).

2、张军培。农业信息化在农民增收中的探索[J].河南农业,2006(4).

3、世界银行组织。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Z].2007.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篇五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形成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典范,有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性发展。这一举动可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极大帮助。并研究了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策略,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

1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要性

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讲述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制定了有关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因此,加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充分满足国家及教育部的相应需求[1]。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只有加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才能实现公平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从而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2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框架

对于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框架而言,从技术方面入手,利用云计算模式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节约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避免产生浪费现象。公共服务平台的框架由以下部分组成:(1)云基础设施。作为云服务平台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云基础设施通过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为其提供了计算、安全、网络以及存储等方面的计算资源,在加强业务管理水平,增强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形成了节能减排、绿色数据中心,为公共服务平台增添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系统、安全系统、主机系统、机房以及数据安全系统等;(2)用户认证管理系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要面对大量的用户,其使用频率较高,对象复杂,为了保证在大环境、大规模下实现良好应用,一定要建立基于云服务的用户统一认证管理系统。这样不仅能够为云应用提供相应环境,还能实现整个平台的数据处理和整合,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统一认证和管理,合理分配角色,并在虚拟的社区中实现用户互动,在云平台的监控下确保资源的有效应用;(3)云服务应用门户。所谓云服务应用门户,主要是指教育信息化面对不同用户而提供的服务窗口,真正实现了一站式的单点登录。大众可以应用门户对教育信息进行充分掌握,实时浏览一些优质资源,分享教育活动的有关资讯以及一些成功案例,并引导用户通过注册参与到平台体系中。在用户注册登录之后会拥有一定的权限,在系统中会显示出相应的业务系统,用户可按照自身需求设定个性化的桌面[2]。

3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3.1构建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

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在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时,一定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发展程度的基础上获得政府、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高度支持。此外,教育部门应该将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作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个人分担的原则,形成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并将市场机制作为基础,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的探索。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重视,做好统筹规划,明确相应标准,促进教育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平台以及信息资源的建设,从而制定出促进电信运营商发展、符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3]。

3.2促进远程教育的有效发展

因此,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各学校之间应该加大视频会议的召开力度,充分发挥视频会议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首先,通过视频会议进行远程教育工作,能够在网络视频系统的基础上,倾听专业教师、专家等对教育、教学的认知和感受。尤其是在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远程视频会将城市中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等传输到农村,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体改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的平衡发展。其次,在视频会议中广泛应用网络在线课堂,开展一些在线评比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3.3整合优质化教学资源

注重平台、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和统一性,对教育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在提倡自主研发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合作研发、购买、合理引进的方式,实现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不断丰富教育信息化资源科的内容,有效提高教育水平[4]。

3.4打造教育云平台

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时,要深化平台功能,构建教育数据中心,形成覆盖范围广、即时跟踪、资源共享、功能强大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型教育云平台。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云计算、云储存、云服务,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学习者要想进入平台学习,可以凭借自己的教育卡卡号,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登录到智慧型教育云平台中,从而获取大量的教育资源,按照自己需求进行学习。另外,云平台的入口、身份认证以及管理模式等要完全统一,这样才能确保云平台的安全运行,而且还能为学习者带来更加多样化、更加自由的体验。同时,平台管理人员还能按照相关信息对用户群进行分类,跟踪其学习情况,评估资源使用效益等,实现教育平台资源库的优化和完善,真正提升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水平,实现其有效建设。

3.5不断完善功能模块系统

(1)学生学籍管理及查询系统。不断完善学生学籍网络管理和查询系统,其中学生上网报名系统,能够将全市学生的学籍以及其他信息录入其中,形成独立的学生档案,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教育局、学校可以登录办公网,查询每名学生的信息、成绩等其他情况,方便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查询管理。此外,学生及家长可以在该系统中完成小升初、初升高的报名,优化了报名流程。(2)学生考试查询系统。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研发考试信息及成绩查询系统,在其中录入中小学的每次重大考试的信息、学校录取分数线以及考生成绩等,学生、家长可直接进入到系统中进行有关信息的查询。(3)学校师资力量擦查询系统。该系统的研发是为了构建信息化档案,确保教学质量,其中主要包括学校硬件设施、升学率、在校学生数以及教师队伍等信息。教育管理部门可登录该系统查询相应学校的信息,并做出管理决定,进而提升教育系统整体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4)教育信息查询系统。在目前的教育信息化网络中,已经建设了教育信息及政策文件查询系统,不仅为市民了解教育情况提供便利,也加强了对学生、教师的普法教育。同时,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为了实现其教育的信息化,不断完善教育信息查询系统,做好信息分类录入工作,扩大各类信息的录入量和形式,丰富教育网络系统中的相关内容,真正实现查询方便,建设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5]。

4结语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应该以自身的教育现状为基础,加大精力投入力度,顺应时代的发展,形成高效的服务平台,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夏骄雄。“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的解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6):4-8.

[2]殷峭峰,尤学贵。基于云计算理念下的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8):92-94.

[3]李建芬。新公共服务理念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05):3-4.

[4]李建芬。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之行动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0):67-70.

最新范文

医院信息化建设优秀7篇03-28

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优秀5篇03-28

洪涝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4篇03-28

养殖业行业特点优秀8篇03-28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优秀8篇03-28

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最新3篇03-28

保尔柯察金优秀6篇03-28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措施【通用3篇】03-28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措施(最新9篇)03-28

元曲四大家优秀4篇03-28

129 35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