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3000字精选9篇

时间:2023-11-25 17:39:57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这里的9篇企业文化论文范文3000字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企业文化论文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字 篇一

一、企业文化的界定

这个时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阶段,就如同一个儿童开始接受各种观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这个关键阶段能够灌输优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将来成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企业也是这样,比如索尼的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战败后的废墟中创立索尼时,做出了一件罕见的事情:为这个新创的公司确定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确的价值观、企业目标和管理方针,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重新阐述公司的理念时,称之为索尼的先驱精神。这种精神起源于公司创立之初,近半个世纪基本不变,成为了公司重要的指导力量。索尼的井深大,在创业之初就为公司确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谓高瞻远瞩。

二、创业文化的界定

通常对于创业文化的理解,按照硅谷模式,主要指的是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创业文化。从构造来看,如果说企业文化的构造有三个层次,即内层文化、幔层文化与表层文化。那么,创业文化的构造也可以看成是由价值观、组织制度与标志品牌三个部分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价值观部分是内隐的、处于深层状态的文化,是创业文化中的内核。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创业文化的群体拥有共同的创业导向,才能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体,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组织制度部分,处于创业文化的第二层次,即幔层文化。它发端于创业文化的深层。这一层次的文化,起着教化人的作用,它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从而使创业文化的价值观部分得以贯彻和实现;标志品牌部分,处于创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是表露在创业者及其创业产品等相关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属于外显文化。这个层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创业者的行为举止上,尤其是经营管理者的言行举止上,也可以表露在产品的货真价实、创业行为的诚实守信上,表露在创业环境的可持续性的文明创业上,表露在渗透于创业者身上的求实、冒险、团结、拼搏等创业精神上。可以说,这个层次的文化实现了创业文化由内到外、由虚及实、虚实结合的形态更迭。

那么一种积极的创业文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第一鼓励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第二开拓进取,包括对于商业冒险的勇气;第三容许失败;第四团队精神;第五学习精神;第六开放与融合,在全球参与竞争与整合,使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商业精神相融合,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相融合,从而通过知识价值的发掘实现商业梦想。

三、初创企业的文化环境的构建

我们知道,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来自其背后具有辐射性的企业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劳斯莱斯的贵族文化、万宝路的牛仔文化、白兰地的田园文化等等。因此,创企业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创文化,企业是否能够真正创立和发展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强势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作为根基,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基业长青。这里有个观点要确立:企业文化是可操作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对创业者尤为重要。创业者要避开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以后才考虑的事。相反,初创企业必须找准核心理念,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统一的思想基础。对于初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重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

虽然初创企业的企业文化还在摸索和形成过程中,但是企业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核心理念。这点至关重要。没有核心理念的企业,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从而使企业发展变得盲目。而且企业要常常和员工沟通愿景。愿景是:我们企业将成为什么。而战略目标是:明确什么时间能达成什么具体目标。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好的愿景,很容易在股东、员工及相关利益者之间达成共鸣。如果没有规划共同愿景,战略管理就很容易在一大堆项目的混乱选择中消失,而各部门的变革,会因为没有人知道变革将带领企业走向何方而变得毫无意义。给员工一个兴奋的蓝图,用愿景激发员工变革的欲望,使员工愿意提供帮助,这是战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初创企业创立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创业团队要充分沟通,取得利益共同点和价值观导向的一致性

创建企业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不仅可以统一思想,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而且有利于整个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使团队成员的利益共同点和企业的价值观导向达成一致,这对于初创企业的健康发展将会非常有利。

(三)创业者要合理发挥企业文化缔造者的功能

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就是创业者个人能力的文化,这个时期的企业创业者在企业的决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他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奠定了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模式,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创始人的人格化。

(四)注重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经过共同愿景的规划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种支持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就初步建立起来了,但这仅仅是开始。企业成员要从了解价值观阶段,到高度认同企业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也就是说,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执行力,有几个要素要注意:

1.领导团队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企业文化。这需要高层们以身作则,真正成为执行企业文化的先行者,并且具有对于企业文化的变革的勇气和决心。

2.绩效管理与薪酬文化要服务于企业所要确立的理念,使员工的业绩与激励的方向一致。所以企业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向员工表明,新的战略是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工作绩效的,让他们自然地体会到这与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联系,从而愿意坚持这种企业文化价值观。

3.创立团队的良好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职业境界。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还主动协助他人和组织,实现整体工作目标,使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对于初创企业,创立团队精神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企业在初创期,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职责不太清晰,很容易导致相互推脱责任,丧失团队合作精神。针对这种状况,初创企业在进行员工考核时,要注重团队激励,加大对于团队精神的考核,并把其作为奖励和晋升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使管理制度的硬性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软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充分体现良好团队精神的企业更能够基业常青。

4.注重创新学习。初创企业需要把创新学习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企业文化绝不是短期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是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这样,将会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这种良性循环将给初创企业发展的厚积薄发带来巨大的能量和动力。

企业文化毕业论文 篇二

关键词:光电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94-02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从2005年起我国开始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组织开展相关专业领域的认证工作,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7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毕业论文是高等工科院校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完成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保证措施,也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最能反映出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1],近年来,由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不够,毕业论文整体呈现出质量不高、脱离实际的趋势,特别是工科毕业论文未能体现出工科特色,有的毕业论文理论性太强,未能抓住工科毕业论文要结合工程实际和工程应用背景的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决定毕业论文好坏的关键,毕业论文的选题要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工程性、可行性等方面特点。本文结合江苏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从毕业论文的课题来源谈谈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改革途径,以期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一步推进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一、结合导师科研项目选题,增强毕业论文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2],科研项目一般包含许多子课题,子课题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它们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可以让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子课题,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系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学历,大多为硕士生导师,科研项目来源丰富,有省部级、部级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与企业进行的合作研究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飞秒激光诱导超快超高压冲击加载下金属箔材塑性成形机理及方法”、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飞秒激光加工制备光子晶体光伏电池及其抗反性能研究”和企业进行的合作研究项目“用于电力光纤到户的新型弯曲不敏感光纤研究”等项目,这些项目大多面向工程应用和基础研究。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自身的科研课题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相结合,表一为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近三年毕业论文课题来源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每年大约有29%左右毕业论文课题来自导师自己的科研项目,导师通过毕业论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为圆满完成毕业论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研究生的传帮带,学生从查阅资料到拟定方案,从选择设备、器件到问题的发现及解决这一系列的研究过程,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与硕士生协同研究,他们学到了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和团队协作精神,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结合企业生产工程实践选题,毕业论文内容面向工程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科类毕业论文内容要想面向工程应用,最好的措施是结合企业工程生产实践选题,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模式[3]。表一所示,近三年来本专业来自企业生产实践的毕业论文选题有增大的趋势,从2013届的20.7%提高到2015届的36.1%,这主要归功于学生充分利用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通过自己与企业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积极落实学生到有关企业去完成毕业论文。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企业导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论文题目的拟定,这样拟定的毕业论文题目都能与企业的工程应用相结合。通过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期间直接参与了具体产品的设计、性能分析、优化到产品试样制作一个系列实践活动,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得到充分锻炼。

结合企业生产工程实践选题也是当前现实的需要。一方面,现在学生就业观也有很大改变,不再都是把国企、外企作为首要就业去向,许多学生也愿意到私营企业去。他们认为到国企、外企很可能不会到研发部门,而到私营企业可以到研发部门从事研发工作,学到很多技术和能力。私营企业很希望学生能到单位去做毕业论文,同时学生也愿意到单位完成毕业论文。通常用人单位会给予学生一定的实习费、生活费,以本专业学生去长三角和珠三角实习为例,用人单位一般会给学生每月2500元左右的实习费,基本解决了学生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用人单位会安排有经验的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这样毕业论文完成后,学生和企业之间能进一步地相互了解。学生基本能胜任企业的工作,企业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以后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校内毕业论文题目陈旧的难题。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扩大,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数量较多,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面向工程类毕业论文题目难度较大,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使这一方矛盾得以缓解。今年来我校光电类本科毕业论文从企业选题,从激光加工、镜片检测到照明设计和通信光纤结构设计等,丰富了学生的选题范围。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完成工程类毕业论文课题,高校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得到提高,学校聘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特聘教授,他们定期到学校做学术报告,结合自己成长经验将企业的经营发展、先进管理经验传授给学生,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借助专业软件,使设计类毕业论文内容面向工程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涉及的专业软件有CODE V、Rsoft、LightTools、Optiwave、TracePro、Matlab、Labview等。这些专业软件有效地衔接了本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通过专业软件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相比于需要借助于一些大型实验设备来完成的毕业论文,软件设计类起点低,时间上灵活自动,不受场地等物理条件的限制,使学生能更快地完成课题目标。近年来,本专业借助专业设计软件完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主要有LED照明灯具的设计,光伏电池表面减发结构设计,光波导结构设计,光子晶体光纤结构设计,相机、手机以及显微镜的镜头设计等。本专业教师在专业软件的使用上经验丰富[4],设计内容有着自己的特色,面向于工程实际应用,因此,也受到本专业学生的青睐。表一中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借助于专业软件完成的设计类的毕业论文平均选题率大概在30%左右。

四、结束语

本专业近年来结合导师科研项目、企业生产工程实践和专业设计软件进行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总体而言,毕业论文能体现出科学性、创新性、工程性、可行性,但也存在近10%的毕业论文未能体现工科毕业论文要结合工程实际和工程应用背景的基本要求,这也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毕业论文课题确定上要克服困难,推进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参考文献:

[1]吕秋丰,李湘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10):241-242.

[2]吴功德,王晓丽,郭瑞雪。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2,(26):253-254.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 篇三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以及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微观组织文化。当前,企业文化已如楔子一般牢牢契入到企业管理中心和企业腹地。要让企业文化触角真正触动企业的精髓和血脉,有必要探寻或洞悉企业文化的企业主体风貌。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培育 管理

国际经济学家预言过,世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中心主题,不是别的理论,一定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并不陌生的管理科学,这是继泰罗的科学管理、梅奥的行为科学、西蒙的决策理论之后,一种新的管理学说,目前已经在我国各类企业得到广泛认可并被深入采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以及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微观组织文化。当前,企业文化已如楔子一般牢牢契入到管理中心和企业腹地。要让企业文化触角真正触动企业的精髓和血脉,有必要探寻或洞悉企业文化的企业主体风貌。

那么,谁是企业的主体?无论在社会主义企业的国企央企,还是在合资或民企,企业的职工就是企业的主体。本人拟从企业家、企业文化者、企业职工三个层次的培育,来浅谈企业文化主体的塑造。

一、企业家的培育

在企业文化术语中,“管理”是常用术语。企业家,同时也是企业管理者,检验一个管理者是否具备一流智慧,主要看他是否拥有几种迥然不同的观点和思路,而同时又能在正确时间,实施最正确的行动力。企业家可以拥有不同观点,但一定要有统帅本领和卓越决策力和行动力。

企业文化在培育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对企业家的培育。本文所指的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者、决策者、法人代表。企业家的决策和指挥就像箭靶中的箭心,必须招招命中,不偏离航向和轨道,这就需要对企业家的精心培育和塑造。企业家的培育至关重要,它是使企业从传统管理跃升到具有现念和战略思维的文化型管理家的重要标志,更是制导着企业兴衰存亡的精髓和要诀。在企业文化实践中,企业家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加强自己内功修养的磨练,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找着手塑造。

科学家的头脑风暴。企业家要培育自己的文化体系,首先要导入理念文化,而理念文化可以从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格言等形式方面去拓展。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家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就会把企业精神引导到那个方向和途径。企业家要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把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融汇到自己的管理风格中,对企业职工实施管理风暴,让企业文化步入良性轨道。随着管理体系日趋科学化,管理现实要求企业家要具备的科学头脑不仅是作为一种处世哲学和工作思路,更是一种思维视角和竞争武器。

战略家的决策眼光。有人对我国当代企业家做过问卷调查,在喜爱阅读的书一栏中,普遍填写的是《资治通鉴》《孙子兵法》《登峰造极》。我们知道,国际管理思潮已经过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决策理论”到“企业文化”阶段。战略这个字眼,指的是对重大事件,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这个概念最早运用于军事活动之中,现在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企业家在激烈的商场管理中,要具有战略眼光,组织的决策机制就是战略思维的组合。

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国际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都普遍认为:现代企业的决策不仅仅是经济决策,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决策。文化是一种认同,良好的风气,和谐的氛围,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一旦有员工行为和企业文化不相吻合,就会有无形的氛围力量和监督目光在提醒他应该如何做。企业家自身具备艺术家的学识和修养,就能从文化参透,培育员工的价值理念。企业家只有体察民族和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才能制定出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效益的科学决策。

二、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培育

现代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得到全体职工认同并遵守的一些理念,这些理念包括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还有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中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内涵具有两层涵义:一是它的理论层面,它涵盖的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管理制度、职工素质;另外所指是它的操作层面,就是企业文化展示出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形式的宣传、产品的广告行为等运作方式。这是一种观念、制度和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运作过程。在这个运作过程中,企业文化工作者是这个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一架过渡“桥梁”。培育企业文化,忽略了这座“桥”,就会使企业文化的连续性出现隔阂,企业文化的层次面出现断层。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工作者肩负着双重使命:对内,他们要与企业家、企业职工一起共同培养和造就企业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动力;对外,他们要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在企业家指挥下,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为企业效应树品牌闯新路。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培育合格高素质的企业文化工作者,不妨从以下三种意识的树立来找准着力点。

树立市场意识:企业经营策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对市场的审时度势和企业文化工作者信息捕捉。树立竞争意识:企业文化建设的许多任务,将由一群有强烈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工作者来担纲领衔。树立使命意识:具有一种企业主人、时代主人的角色意识和勇挑重担、敢担风险的自觉意识,对企业拥有忠诚度、使命感和责任感。

企业文化是一种理论,一种理论若要为一个民族所接受,必然也会为这个民族所改造和内化。这里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交融、互不替代的辩证关系。企I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虽有区别,但不能等同,在对人的管理这一大前提下,二者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在内容上是参透的,在管理过程上具有相融性。

三、企业职工的培育

企业职工是企业文化宣传的对象、企业文化实施中的承载者、企业文化培育发展的动力源。现代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的入耳入眼入脑过程,将穿越三大阶段。

服从阶段(入耳阶段):职工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肇始于两个方面:一是出自于自愿,二是出自于一定压力的服从。在这个阶段,企业家要进行果敢的企业决策,以舆论导向、制度规范、情感投资多管齐下,让企业文化观念被职工自觉接受。

同化阶段(入眼阶段):让企业职工对所在的企业有一种亲近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注情结,让企业文化成为家文化的外延。

内化阶段(入脑阶段):企业职工已把自己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命运共同体共识,企业文化内涵已投影并积淀在职工心中。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有了全新认识之后,可以助推企业文化对职工的渗透力。

启动激励功能:被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就是让他们有归属感,成为员工成长的激励因素。企业文化以尊重人为中心,由全体职工共同创立的企业精抻,对职工产生着持久的强烈的激励作用。职工会从中会受到鼓舞,并汲取力量,进而自觉地把个体精神与企业精神融合在一起。要让员工有归属感,首先就要启动激励机制,发挥他们的优势,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启动教化功能:企业员工素质有优劣之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从整体上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起到教育和培养员工的作用。在教化功能上,企业一线班组长是最为重要的骨干群体,起到纽带和链接作用,是落实企业管理者各项任务的执行层,要教化员工执行管理者的意图,上层决策层的所有意图和纲领,都要由一线员工执行层来具体实施,而一线班组长,是强化执行力的骨干力量。

启动凝聚功能:通过理念、制度宣传在员工中形成一种无形的纽带,“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让员工们团结一致,与企业共生共荣。启动凝聚员工意志的功能,企业职工要学会欣赏别人和让别人欣赏,凝心聚力共创佳绩。

要从企业精神入手来培育企业职工凝聚力。企业职工凝聚力培育举足轻重,企业精神是连接职工与企业的粘合剂,确立了企业精神,职工就有了统一的思想意志和行为准则,从而就能上下同欲去抵御各种物质困扰和精神侵蚀。

要从企业个性入手培育职工自豪感。企业的个性是一个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显示,它一般体现在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等方式和企业形象等方方面,企业在培育自身个性中,要注重企业价值观塑造和培育。

要从企业形象入手培育职工归属感。企业形象由主体形象、辅助形象和统一的视觉形象等多部分组成,企业职工通过对形象展示、形象认知到对形象一种自觉依附,他们会认为自己就是企业形象的代言者或缩影,这是职工对企业一种由衷皈依和信赖。归属,是理想的寄寓和身心的依托,它是梦境,也是家园。

综上所述,我国当代企业文化建设,好似高山上一支跋涉的劲旅,一个又一个缺氧区和断层带将会给跋涉者制造风险和挑战,但是,攀登的进程让他们心向往之。可以说,我国企业文化的崛起进程,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孕育、成熟过程。当下,在“中国梦”蓝图下,在中国经济全球崛起的背景下,我们分明听见了企业家、企业文化工作者、企业职工稳步挺进的脚步声!

参考文献:

[1] 王雨彬。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融合[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 篇四

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来已久。管理文化是人类在组织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从来都是在集体基础上进行的,这就需要管理,因而,管理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当人类学会群体劳动时,便开始为人们所注意。到现代社会,管理几乎渗透到社会各种组织机构的每一个部门,管理活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处处可见的一种活动,而其中对人的管理又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在这些理论中渗透着文化的观念。同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得益于企业文化理论的指导。

“企业文化”的概念由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thomasj .peters)和沃特曼( roberth. waterman)在合著的《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一书中系统提出。两位管理专家根据对美国最成功企业所做的调查研究分析指出,在经营的最成功的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利润指标,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甚至也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判断准则、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道德观念和生活信念等。“企业文化”将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方向,进而激发员工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

根据彼得斯和沃特曼的总结,美国总成功公司的“企业文化”原则为:①乐于采取行动;②接近顾客;③自主和企业家精神;④通过发挥人的因素来提高生产率;⑤领导自身力行,以价值准则为动力;⑥发挥优势,扬长避短;⑦组织结构简单,公司总部精干;⑧宽严相济,张弛结合。

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管理学院教授舒适特,通过对美国大量企业的调查研究并结合现代行为科学理论,提出了通过改造“企业文化”进而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即“a战略”。舒适特认为: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主要影响,只有对人力资源实施有效管理的企业,才能获得稳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他在“a战略”理论中提出:①员工的工资和其它报酬应同其对企业的贡献直接挂钩;②员工所受的奖酬应与其劳动生产率挂钩;③强调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④对企业的经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把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考核经理人员的标准;⑤定期向员工介绍有关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设想和实施方案,并使员工参与制定更进一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该理论强调:关心员工的需要是获得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任何企业内,对人的管理都应重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管理,应当得到极大的首要的关注。

在美国,“企业文化”理论和“a战略”理论倡导的关于“企业文化”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了美国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日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各个企业对各自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愈来愈多的大公司日益重视建设符合企业经营哲学和经营战略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加强和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例如,创立于1911年的电脑信息业顶级公司ibm公司,以“尊重人、信任人,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及追求卓越的工作”为企业经营宗旨,这一经营宗旨就是ibm公司企业文化内核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提炼和总结的。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出来,其目的是要有意识地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以此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人认为,企业领导者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企业文化的能力和创造企业文化能力。

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团体改善它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气氛,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环境,形成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企业文化在一定的企业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它是影响自己的成员思考、体验和行为的主要方式。现代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我国海尔集团的迅猛崛起并能在激烈的国际家电市场竞争中抢滩凭借的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海尔文化。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 篇五

关键词:先进文化理念 企业管理 创新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企业已经彻底走出传统的“大锅饭”老路,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步迈进。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站稳脚跟,长远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的硬实力,即生产设备或者是生产原料,也要依靠企业本身的软实力,也就是员工的思想境界以及先进文化理念。两者缺一不可。那么,如何对企业进行管理方面的优化,就是我们现在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1.通过观念的创新来实现管理上的创新

如果想要在管理上找到创新突破口,就要首先使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使得管理的水准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在进行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的同时,对其进行强化,使得这种观念的持久性得到大大加强。针对现代的企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对于企业本身的认知要十分明确,同时在确立制度的时候要做好统筹规划以及安排。在迎接崭新管理观念和方式的时候,要把旧的、不合时宜的管理方式大胆抛弃掉。

2.通过理念上的创新落实细节

管理理念虽然只和管理观念相差一个字,但是理念相对于观念来说更加强调的是微观的部分,以及对细节的把控。因此,管理理念相对于管理观念来说在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更加实际以及形象。企业的管理理念可以说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具象化的精神追求。这种管理理念如果能够让员工真心接受,成为员工行动的准则以及指导,就可以成为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有力工具,也能使企业不断获得发展以及壮大的源泉。因此,对于企业管理理念的接受程度以及鉴定程度,将能够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

3.以人为本,树立思想

无论是怎样的企业、经营的内容有什么样的变化,人力资源始终是企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也是企业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资源。企业如果想要基于先进文化理念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就无可避免的要把人放在这种管理制度的首位,把以人为本的这种观点彻底融入到当前的创新管理机制当中。在对待人才的方面一定要勇于破除陈规陋习,对人才的引进不拘泥于传统,“不拘一格降人才”。同时,在引进了人才之后,企业就要充分激发他们的潜力,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说,人才是决定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根本,是企业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市场下的最重要的竞争依靠。甚至可以这么说,在当前的社会下,谁能抓住人才这个关键点,谁就能在当前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管理创新中最重要的一条。

同时,在大规模招揽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以人为本和所谓的“人治”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概念。所谓的人治,就是以人情代替法律,凭借好恶对企业的制度进行篡改。在这种制度下,个人的权力已经完全凌驾于企业的规章制度之上,企业由法制变成了随意管制,这样的话企业根本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因此,一个基于先进文化理念的企业管理创新措施就应该是对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统筹以及规范,按章办事、依法办事,在奖惩分明的基础上实行层级管理制度。这样的话,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的加强,在工作上的潜力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4.创新合作是企业间的最佳手段

企业创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仅仅凭借这单一的企业或者组织进行闭门造车式的创新活动是很难以实现企业整体的创新的。因此,只有构建合适的创新互助网络,开展企业间的创新合作,才能使得企业的创新意识得到大幅度加强,这也是企业未来进行创新的主流模式。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下,企业之间的战略同盟以及纽带关系变得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要强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已经摆脱了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敌对关系,转而成为了“竞争对手+商业伙伴”的复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新技术、新科技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扩散开来,使得世界性质的知识技术革命变得更加可能。因此,把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着一对矛盾体进行统一,就成了当前基于先进文化理念的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

5.总结: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形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企业不能够仅仅依靠硬件的优势以及落后的管理观念来对抗全球经济的动荡。只有在全新的思想观念引导下,企业的管理才能走向更高一级的台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基于先进文化理念的企业管理创新措施必然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唯一的出路。

参考资料:

[1]卢朝丽。小议勘测设计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J]. 现代营销,2010(11).

[2]宋芳。地勘单位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2011(2).

[3]凌玉军。浅析地勘单位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策略[J].山东国土资源,2004,20(2).

[4]胡笑花。地勘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J].管理观察,2010(24).

[5]张启胜。员工行为修养与企业价值观培育[J].中外企业文化,2008(3).

企业文化毕业论文 篇六

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汇报

主席、副主席,各位常委: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县政协七届十九次常委会议汇报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县中小企业现状

(一)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总量。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从业单位达4258个(包括个体从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0家,规模以下从业单位4098个,占总数的96.24%。除青龙山水泥、杜山水泥、绿得农化、001电子、天听亚伦纸业、塔恩纸业、腾龙竹木、光华器材和十里坪羊毛衫厂等9家为中型企业外,其它从业单位均为小型企业和微小型企业。

2、区域分布。我县中小型企业遍布全县各乡镇,涉及绝多数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并由此形成了一批资源加工或来料加工专业村。呈广泛性分布的中小型企业,对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产业分类。我县中小企业涉及产业广泛,涵盖了工业经济25个产业类,其中竹制品加工、食品加工、服装加工、金属制品加工等占较比重,具备较强的为型企业配套能力,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业是工业发展主要的增长点。2005年,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30.4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9.52%,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27.5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为23.88%;完成销售收入30.69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40.43%;本篇文章*网址为站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占全部工业利税总额的38.23%,其中利润5482万元,占全部工业利润的44.56%;一批规模以下小型企业逐步发展为规模企业,2001—2005年,新增规模企业67家,占目前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41.9%,平均每年增加13.4家。

2、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力量。2005年末,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20886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54.59%,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8957元。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县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全县中小企业就业人员中下岗职工占26.7%(全县78.8%的下岗职工在工业企业重新就业),失地农民占15.2%,,农村劳动力占45.8%。而且通过中小企业的带动,全县间接从事工业产品加工人数超过2万人,累计全县工业领域就业人口占全县劳动力总数30%以上。

二、近年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构建发展空间平台,引导集聚发展

一是启动“一区三块”建设,鼓励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目前全县一区三块已有规模企业93家,占全县规模工业总数的58.12%,其中由本县人士创办或由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后入园集聚的企业约有50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31%。二是中小企业发展集聚点,先后选择了多处地块进行实地踏勘,目前初步形成了模环中小企业集聚点,下步将结合全县工业园区(工业区)二期空间拓展,继续选址踏勘,确定全县中小企业发展集聚点。

(二)构建服务企业平台,营造发展环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建设,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动员全县力量,致力服务于工业企业,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建设。通过工业服务月活动,完善政策导向,解决突出问题,理顺体制障碍,健全责任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促进行政审批提速提效,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营造工业发展环境新优势,全县一切为了工业、一切服从工业、一切服务工业的氛围不断浓厚。

(三)构建项目服务平台,加快项目建设

制订出台了《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明确项目管理主体、项目审批的相关要求以及审批时限要求,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审批效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全县30万元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全部列入决策咨询范围。建立县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加强项目服务力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加强项目管理,深化项目服务,加快了项目推进速度,确保了入地项目质量,项目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四)构建信息化平台,提高竞争能力

紧紧抓住省中小企业局、省电信公司在全省选择11个县作为重点联系县的有利时机,主动与省市中小企业局沟通,通过努力,我县被省中小企业局列为全省11个企业信息化服务重点联系县之一,同时推荐30家企业,由省中小企业局和省电信公司免费提供建设服务,为企业建立个性化的展示产品、供求信息及发展状况等信息平台,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网上交易会,提高市场拓展能力,降低营销成本。

(五)构建素质培训平台,提升创业水平

近几年来,累计推荐55名企业经营者参加浙、清华、复旦等高校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组织72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全市企业创业素质工程培训。邀请省经贸委、浙江学、省委党校的专家、教授到龙游进行专题讲座6期,聘请两位省创业指导师到龙游免费为100多名企业经营者进行《企业经营与合同风险防范》、《企业人才战略》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多途径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创业者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懂经营、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经营者队伍。

(六)构建融资平台,增进银企沟通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切实缓解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在全县规模以下企业开展调查摸底,对市场前景好、产品效益优、信用良好的优质小企业,积极向县工商、农业两家试点银行推荐,根据《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确定为小企业新增贷款计划1亿元,并承诺最高出资50万元用于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的配套资金。

(七)构建科工会平台,促进科企合作

高度重视衢州工业科企合作洽谈会组织工作,按照“有序组织、重点突出”的原则,积极组织我县中小企业参会。2003年以来共组织895家企业1682人参会。在三届洽谈会期间共组织了286人参加各种专题报告会和最新成果会。在历次洽谈会中,我县合作效果十分明显。2003年三家企业分别与浙江学、复旦学正式签订项目协议,12家企业与中科院、浙、浙工等签订了15项合作项目意向;2004年有28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为2847.5万元,40家企业与中科院、浙、上海交等70多家科研院校洽谈,有70多个项目洽谈有合作意向;2005年有34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为799.1万元,42家企业与杭州电子工学院、浙等60多家科研院校洽谈,有70多个项目洽谈有合作意向。通过企业与科研院校专家、教授面对面的洽谈交流,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合作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县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三、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政策难以惠及。政策环境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颁布实施两年多,但相关配套政策还未跟上。对小企业关心、关注程度不够,在政策上难以享受到与企业相同的待遇。我县财力有限,在政策导向上,以规模较的企业为主要扶持对象,集中财力培育重点,难以惠及小型企业。在向上争取政策方面,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投资规模、较高的技术含量项目,对这类项目进行包装,争取政策的把握性更。而小型企业在投资规模、技术含量等方面都达不到要求,项目难以包装,即使申报,也很难争取到政策、资金支持。

2、贷款难以企及。一是供应不足。我县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上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二是保证缺乏。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难。三是辅导薄弱。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与其资信等级不够有关。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也影响了融资能力。

3、发展空间难以拓展。我县小企业分布全县各乡镇、街道,以在工业园区(工业区)之外自主发展为主。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土地政策刚性化,企业发展用地瓶颈制约十分明显。一是就地扩张难。近几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用地需求量,工业用地指标偏紧,主要以满足各工业园区(工业区)开发为主。区外企业用地很多涉及农保田、公用设施等,在政策处理和报批上难度较。二是用地成本高。区外小企业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用地面积一般不,但政策处理、相关手续办理及收费与规模连片开发基本相同,基础设施需要自行配套,土地使用成本高。三是入园发展难。园区有选择地引进项目入园,既是产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发挥配套设施功能作用的需要,也是提高园区产出能力、树立园区形象的需要。多数小企业受投资规模、生产产品等因素影响,难以入园发展。

4、创新能力欠缺。创新是企业的活力所在,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我县中小企业多数处于维持生存状态,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受自身实力限制,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培养人才,但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实力不够,很难对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报酬,因此自已培养的人才也往往难以留住。

5、管理模式落后。我县中小企业多数是家族制或家庭式的企业,在企业创业之初家族式的管理往往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许多企业并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在内部滋生问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由于中小企业实力不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型企业,许多型企业都已经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管理手段,而我县多数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用上财务软件。

6、物流支撑不足。我县新型物流业态现代化程度低,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缺乏,仓储、交通工具、交通方式等设施不配套,与现代物流要求还有很差距。市场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工业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要素市场,对产业培育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市场规模偏小,设施配套不足,难以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优势,总体竞争力不强。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

1、多措并举破解空间瓶颈。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在龙游工业园区二期开发建设上,设想划出专门区块,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选择与园区产业有一定关联度、基本具备升格为规模企业条件的小型企业入园集聚发展;二是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各工业园区(工业区)建设标准产房,以出租形式吸纳企业入园,为中小企业创业和成长提供空间平台;三是统筹安排用地指标。在用地指标以保证各工业园区(开发区)开发需要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区外中小企业发展要求,为发展质量较好、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四是盘活存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乡镇区划调整、学校扩并后的闲置资产等,要进行认真排队分析,能整体出让的就出让,能出租的就出租,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五是科学谋划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尽早谋划,选择合适的区域和地块,建立中小企业集聚点,为不具备入园条件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创造出条件。

2、多方合力拓展融资渠道。一要增进银企信息沟通。商业银行的价值取向已发生变化,规模、效益好的企业是商业银行放贷的主要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关注不够,银企信息互通不对称。但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要扩银企对接范围,把小企业也列入银企对接的对象,增进银企沟通,拓宽银企合作渠道。商业银行也要对金融产品进行组合、打包,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信息。二是要用足用活融资政策。省财政厅和省中小企业局已出台《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由财政出资,对银行业金融系统当年新增小企业贷款而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要用好政策,由县财政划出专项资金,对银行小企业贷款产生的风险给予必要保障。对我县已列入省小企业培育对象的10家小型企业,要及时推荐给商业银行,邀请创业指导师给予创业诊断、管理咨询、机制创新等创业指导服务。三是要鼓励企业多方式融资。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设备租赁、厂房租赁、扩股份等方式融资,以减轻投资和经营资金不足的压力。四是适时考虑安排财政资助。要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项用于中小企业产业扶持、担保贷款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部门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将着重做好沟通协调服务工作,为中小企业贷款营造良好环境。

3、多管齐下弥补政策缺陷。近几年来,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受益主体看,规模以上企业享受多,规模以下小企业享受很少,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享受要扩面。在规模以下企业中,要有重点地选择一批相对较、有希望上规模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必要支持,以扶持进一步做。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项目,都要引入园区集聚发展。对技术含量较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企业、外贸出口型小企业,要在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二是注重小企业投资项目包装。小企业虽然规模不,但众多小企业投资的项目中,也有一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要进行排队分析,加强包装,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4、鼓励创新合作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一是搭建合作平台。运用“山海协作”平台加强政府导向性产业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特色发展的协作氛围。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科企合作洽谈会,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沟通交流,引进技术,推进合作。二是引导加投入。要鼓励中小企业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开展技术改造,敢于投入、善于投入。通过技术改造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扩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做企业规模。三是鼓励产业配套协作。引导企业抛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要主动依托企业、集团,为其配套加工、贴牌生产。力发展来单、来样、来料加工,在运动中壮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四是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速培养一批技术开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要重视技术蓝领的培养和引进,为企业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力量。

企业文化毕业论文 篇七

【关键词】专业实习;实习基地;实习生;管理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专业实习越来越被认为是把握就业机会的重要一环,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和学生自身积极努力,使大学生作为“实习生”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多,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学生不断增强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实习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新的难点,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并加以解决。

一、新形势下高校实习管理重点

实习生的管理一直是高校学生管理中令人头疼的一环,在新形势下它的重点是:建设、教育、制度、总结。

1.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是实习生走向社会的练兵场,只有通过实习生的实习,实习基地才能有了新的生命力,新的血液,也为学校了解社会需求,为制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可行依据来源。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了解并熟悉各行业的运行情况和管理模式,找准本专业与实习单位、实习内容的结合点或切入点;在实践岗位上对书本知识加以实践和运用,以检验自身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专业能力在实践中的实际的业务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团队精神。以利于实现学生与社会零距离就业与接轨,且要与国家发展规划息息相关,所以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实习基地的建立模式:企业是主体,市场是导向,实习基地投入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社会参与和学校配套投入的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校校合作的模式。

寻求当地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学校配套投入的模式: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经济发展,因而学校培养要有当地特色,为当地大发展服务。如三峡大学以“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大力实施特色发展、改革创新、开放办学、文化引领四大战略”为宜昌建设发展输入新的血液,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校主办和承办多层次年会、学术研讨会扩展影响及知名度,并成立了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香港方树福堂基金会、湖北宜化集团、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等130多家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等组成的合作与发展理事会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合作。这些活动成功的举办为学生提供了磨炼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大的实习炼兵场,提供了学习及展示的平台,也就成为了活生生的实习基地,也为学生无形中提供锻炼及就业的机会。经问卷调查:75%的同学认为最理想状态是由当地政府出资(或批地),利用学校的优资人才资源办学校工厂。既解决了实习基地问题,又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

校企合作的模式:科学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学校的科研成果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服务于企业并转换成财富,这样就为学校和企业联合研发提供了机源,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专家展开合作[共同申报国家、省级(部、厅)及市级科研项目],那么自然而然的学校进入企业,校企合作成为必然,学生也就自然参与其中的项目,大学生的创新团队也就有用武之地。在创新的同时,我们的学生也了解知识转换的重要性,学为所用,再服务于教学的道理。这样学校提供人员,企业提供资金,共同研发,构建实习基地,达到双赢的目的。

校校合作模式: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重点学科,有针对性地派遣教师进修(或调研)或参加各领域国际会议进行多层次交流研讨,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对于国家重点院校,如有可能在相同学科,能否采取部分课程学生参与其他重点院校课程选课(可采取远程授课),并取得学分予以认可,同他们已建的的实习基地也可签订合约,促进校校之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达到优资资源的共享,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2.有效开展实习教育

由于实习生即将踏入工作岗位,对于角色新的转换,既兴奋又感迷惘;既憧景又感害怕。由于产生了对实习单位的环境与人员的不熟悉等方面的压力,如何面对压力,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实习前主要是做好如下方面的教育。

① 引导学生要有良好的实习心态。首先学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了解并熟悉企业的每个环节及工艺流程,脚踏实地的认真完成实习单位交给的每项任务。同时学校组织往届实习生进行实习经验交流(谈实习心得、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不足,实习过程中需注意的和要准备的事宜,且要尽可能详细的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权力和义务,解答实习生的疑问、明确实习的目的及考核标准),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实习联络教师带队进行实习指导及心理辅导,让学生有家的温暖感觉。

② 处理好人际关系。实习生大多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缺乏经验。要想实现自我,先当好被管理者,要学会忍耐,学习别人之长,改正自己不足,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多干活、少说话,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3.建立有效的实习制度

实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要将企业文化所包含的精神与实质灌注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中去。因此,我们应将实习生作为整个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通过我们企业的指导与管理,企业将与实习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互赢关系,并因这种关系的建立,使得实习生获得一个可以增进实践能力的机会和有所收获,而企业也可以从实习工作中挖掘出实习生的更多潜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和创造丰富的价值。

①修订完善实纲。实纲制订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总方针,以实习生为核心、兼顾实习单位的特点。合理的修订实纲,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可较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②落实考核评定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适用于高校实习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缺乏法律上的确定性,而实习生的行为却越来越市场化,这样就造成实习生作为身在校外的在校生,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但由于实习生身在实习单位,参与实习单位的工作,高校的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实习单位也无可置疑地负有管理责任,因而需要理顺和明确高校和实习单位在管理上的权责,规范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关系,加强实习生进行协作管理,依据实习目标,制订个性化的考核项目,实施实习达标管理,明确实习目的,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认真总结实习经验,开创就业之路

总结首先是反思、沉淀、行动,同时更是为了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及时总结实习工作,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经验材料,也为制订有效、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奠定了基础。通过实习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存在的问题,沉淀得到的启迪,需要改进的地方,找准自已的位置,通过实习,实习单位和实习生互为了解,互为赏识,互难舍,构建和谐的氛围,从而变实习基地为就业基地,学生为以后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在新的形势下,为实习单位做一个好的调研报告,一个好的企划案才是实习的目的所在,也就打开创造美好的就业之门。

二、高校实习管理的难点

①学校与实习单位没有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学校与实习单位长期合作的较少,因而没有合适实习生稳定的工作可做,导致部分实习生自已找单位或实习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时有发生。

②有效的安全保障。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法规,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和违法事件对学生本人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影响,对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危害。

③心理压力。由于实习生身在实习单位,一方面遇到新困难和新问题时,学校不能及时疏导,会有挫败感和无助感;另一方面经验不足,技能不够,导致怀疑自已的能力。

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难点,需要加强实习中的过程管理,强化实习教学及实习效果。

1.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实习教学模式

选好实习基地,从实习基地中认真筛选能承担实习任务的实习单位,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实习学生的责、权、利,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商定实习计划,把校企合作,学工结合落实到实处。实习前在校期间,多安排学生进行寒、暑期的社会实践环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所谓请进来,就是开展实习基地研讨会和讲座,请实习基地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使学生尽早了解他们要实习的单位发展和未来,以及目前的企业研发的项目成果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所谓走出去,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基地的参观考查,和实习基地的人员近距离的接触,如有可能也让学生参与研发工作,和企业融入,让学生真正喜欢并热爱,有兴趣和向住实习,同时也为就业打下了基础。

2.参与实习基地的研发,实习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

在学生进行实习前,通过多形式的了解(如讲座、参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及见习等)进行论文抛题选择:(1)由学校论文指导老师给出与学科发展或科研课题;(2)实习基地的研发人员提供课题;(3)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可由学校和实习基地的研发人员共同担任。那么学生的实习结束也同时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从而避免了无题材可写、没有生活素材及大而空及抄袭的可能。从而使毕业论文的内涵有血、有肉,有成果,注入了灵魂及生命力且能创造价值。

总之,让学生尽可能早的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养成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前景,学会发现问题、优化方案的思维模式及提出可行性的企划方案;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起来,在学生实习前,要求学生选论文课题与专业相符,带着课题去实习,明确实习目的,在实习单位中边学边做,边学边想所做课题的答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参与探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所做课题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效果,以不断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实习后写出的毕业论文质量才会明显提高,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和学生融合在一起,荣辱与共,学生也就不会感觉得弧单无助了,学生同时也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那么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顺利的得以完成。我们的实习工作才有了生命,有了灵魂。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 篇八

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新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丛林中分化出的一门新学科。企业文化的实践出自日本,而理论的提出却源于美国的管理学家和企业界。企业文化不同于企业的文化或文化活动,也不能同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划等号。现实中企业的文化或文化活动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现象。

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以人为中心”的企管科学,引进探讨于80年代中期,兴起于90年代初期。具有多层次、多内容、多方位综合文化体的特征。企业文化的结构可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其表层为物质文化层,包括厂容厂貌、科教设备设施、企业文体活动、企业劳保福利、企业的地理环境;中层为行为文化层,包括方针目标、厂风厂规、职工教育机制、政治思想工作、外界文化影响等,这属于企业文化的精神“软件”;深层为观念文化层,是企业精神和职工群体意识。

它包括企业的最高利益、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奋斗目标等。这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整个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在这三层之外是社会环境,它是企业所处的外部文化环境,它包括与企业关系不直接、不紧密的“一般性环境”和与企业关系密切的“企业交往环境”。企业交往环境包括企业的同行厂家、竞争对手、用户、协作单位、与企业有联系的农村、商业、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主管部门等,它们与企业文化结构是处于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关系。

伴随企业经济行为而生的企业的文化行为,当它还没有被人们自觉地意识到、人还没有成为管理的中心的时候,只能说它是企业的文化现象。这种企业文化现象可以说是行为文化,处于企业文化的中层,或许是引发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重要契机之一。

企业文化现象是大量而普遍存在的。例如,在我国高度集中的旧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文化表现为大工厂文化。它是以工作中的“等”、“靠”、“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为其鲜明特征的,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企业只是国家机关的附属物,全国于是成了一个大工厂,各企业只是工厂的车间,其文化现象因而毫无个性,毫无特色。改革开放以来,虽不少企业逐步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企业的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的色彩,但由于产权关系没有明晰,人力、智力这个最宝贵的资源财富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个时期,自觉的认识和利用文化力量来增强其竞争能力的厂长经理为数极少。

党的十四大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列入了政治报告,标志着企业文化的春天已经到来。这说明我国的企业文化已从大量的现象上升到理论并发展成为执政党的意志,从民间进入政界,从自发传播发展为自觉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1.企业家要肩负起文化使命。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企业家文化。美国管理学家戴维斯说:“确立并在必须时重建信念的总是身居组织最上层的个人”。美国管理学家沙因说:“企业文化是由领导者创造的,领导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创造、管理和必要时改变企业文化。……文化与领导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领导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所以,企业家在企业中,不但要承担开发经济资源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开发文化资源的任务。

企业家的文化使命包括培育心理环境、建构观念体系、改进思维方式、引导企业行为、塑造文化形象等五个方面。企业家通过开发这些文化资源,促使企业在物质文化上形成:美丽干净整洁厂貌、完善文体设施、合理劳保福利、先进技术设备、系统教育设施;行为文化上形成:优良传统厂风厂规、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行为规范、职工素质高、党团员模范行为发挥、群众关系密切、领导班子团结;观念文化上培育企业精神和职工群体意识。

2.培育和塑造企业新价值观。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它对一切企业活动发挥着导向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从观念入手去解决问题。企业的新价值观念包括开拓观念、市场观念、用户观念、效益观念、时间信息、企业重要资源观念、竞争观念、人才第一观念等等。观念转变是有层次的,要区别对待,分层引导。对企业,要着重引导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对企业家,要着重引导树立开拓观和竞争观;对企业群体,要着重引导树立自立自强的自主意识;对职工个体,要着重引导树立当家做主的主体意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待工作态度上,要转变中国工人把高薪、高奖金列为头等需要的观念,学习日本职工对企业的兴衰表现出强烈的关心,长年保持不懈的工作积极性;在对待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上,改变长期以来把集体主义当作“大锅饭”的观念,吸收日本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有效成份,完善我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为达到“两个转变”,应在企业内部形成超越学历的职工之间竞争,形成广泛的技术培训机制和长期的竞争机制。

总之,观念变,一切皆变。当企业树立新的价值观以后,就会从守业转向创业;从重视产量、产值转向重视质量、品种、效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既重视物更重视人的管理;从重视企业的有形资源转向既重视企业的有形资源更重视企业的无形资源。

3.创造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其基本点是“以人为本”。人才的成长既要靠外部的社会环境,也要靠企业内部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企业文化氛围,首先要各级领导、全体职工群众都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难得”、“要珍惜人才、爱护人才”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化为自觉行动;其次,根据岗位责任标准,给每个职工安排相应岗位,使每个愿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职工都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特别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大胆启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第三,要努力造成一种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激励机制。包括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培养使用制度。要积极开展评选企业优秀科技人员、优秀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企业家和专家的活动,评选各类人员中青年应占一定的比例。同时,要大力宣传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予以破格奖励,包括授予荣誉称号、破格晋升职务、优先分配房子、破格晋升工资等;第四,领导者首先要树立起人才第一观念。作为领导,要有爱才之心,懂用才之道,有识才之眼,荐才之德,容才之量,护才之魄。

4.围绕培育和塑造企业新价值观,积极开展各项“工程”建设,建立强有力的新文化。一是制度工程。即建立适应并保护新文化成长的各种规章制度,使之成为新价值观念的基石。企业决策程序是制度工程建设的最重要部分。在中国企业,现有决策基本步骤是:由总经理(或厂长)发起和提议;最高管理层具体讨论研究;若是重要的决策,上报政府批准实施。这种决策程序说明,企业在行政上仍从属于政府,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子母关系,企业厂长、经理长期以来仍习惯于依赖政府,独立决策特别是独立做出完好的决策的能力很弱。这种决策程序应当改变,建议学习日本决策程序:由中层管理者提议;研究和横向征询意见;纵向征询意见和批准后付诸实施。这是建立在民众基础上的决策,它吸收了众多无权决策者的合理意见。这种决策程序是为远期目标而产生的,意见一旦达成一致,计划的贯彻执行相当迅速。

二是心理工程。即培养职工积极向上的心理、顽强进取的心理、锐意改革的心理。使广大职工具备改革和发展的心理环境。对于企业家来说,观念与制度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再正确的观念与制度,如果没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那也是一事无成的。因此,必须重视心理环境建设;抓企业精神,使员工在精神上保持一种亢奋状态,从而形成群体活力;改善物质条件和企业形象,努力把个人、企业和团体的命运同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联系一起,搞“命运共同体”、“企业一家”,以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三是舆论工程。即利用各种工具,宣传企业的新文化、新观念,尤其是宣传企业英雄人物的价值观。企业模范是企业群体中的一面旗帜,他的言行是一本活的教材,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必须充分挖掘企业模范人物的文化力量,对企业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薰陶,以培养一代新风,造就一代新人。同时,要抓系统灌输、舆论引导,灌输落后的危机感,奋斗的自强精神,振兴民族的使命意识,从而培育起现代企业意识。

四是教育培训工程。即向职工灌输企业的新价值观,全面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使职工成为新文化的认同者,成为一个企业化的人。

五是福利工程。即在劳保、住房、幼托、食堂、医院、疗养、购物等方面为职工谋福利,使职工安居乐业,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神,从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理念论文 篇九

【关键词】企业文化 管理特质 人本管理 能本管理 创新

一、企业文化是一种成功的企业管理方法

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是管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管理学出现众多理论学派,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等,这些学派从不同的视角解决了某些管理中的难题。虽然美国管理学理论较为开放和前卫,但仍然不能解决美国企业发展的新问题,经济持续下降,而同时代远在亚洲的日本经济则呈现与美国相反的格局。为探究日本经济成功之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日裔教授威廉・大内远赴自己的祖国,通过调查上百家日本企业,找出了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及对美国企业提出的挑战,写出了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Z理论》。威廉・大内教授第一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从此,企业文化成为一个新的管理名词,企业文化的研究亦成为当今近三十年来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

建立企业文化,创造与其他企业不同内容、形式、特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当今管理界的共识。因而,企业文化被认为是企业走出困境的一剂良方。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有无及优劣,已成为评价一个企业好坏的标准。同时,客观上也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之所以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方法,是因为它吸收管理学优秀的成果,并把它们集大成。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如霍夫施泰德的“洋葱皮理论”、埃德加・沙因的“三层次结构理论”和我国张德教授提出的“三层结构”、复旦大学博士杨懿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提出的“四个层次结构”等,都有不同的观点。

从他们各自不同的认识中,可以提炼出企业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虽然营销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制度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企业管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人们习惯上认为他们是一个互有特点和效用的独立的理论,都是有效的,但不能兼容。而企业文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理论,它能兼容并蓄,取众家之长,融百家之精华,效力大于任何一个独立的理论。

企业文化不仅吸收了管理学理论的精华,同时也将其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以管理学对人的认识为例,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工业时代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其企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管理者主要凭经验进行管理,对人的认识只是机器的附属物。因此,经验管理方法是把企业员工看作“机器人”作为假设前提的。19世纪20年代,随着以电力为动力的工业出现,虽然企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提高,但激烈的社会矛盾也随之出现。对工人技术要求的提高使工人的期望报酬不断提高,而资本家贪得无厌,相对降低工人劳动报酬,使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关系十分紧张,冲突不断出现。以泰勒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从科学主义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研究,泰勒改变了传统观念,并提出人不只是会说话的机器,而是追求物质利益的人,即“经济人”。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在“经济人”基础之上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一些现实性问题已无法解释,行为科学随之产生,其代表人物有美国哈弗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美国学者马斯洛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行为科学学派将企业员工设想为有各种需求的“社会人”,企业管理者应该努力满足员工不同的社会需求,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劳动效率,并且要认识到“情感的力量”是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二战之后,行为科学管理受到了多方面的置疑,这一时期形成了众多管理理论,被称为“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其主要管理流派有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和以伯法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这些理论都比较重视科学决策和预测,主张运用数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理性因素,这一时期,不论是哪种流派都假设人是理性的。因此,对人的认识称为“理性人”或“复杂理性人”。管理学将人定义为“理性人”,充分肯定了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及能动性。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人们的目标已不再是追逐单纯利益,转而对事业、人文、精神、价值、生命等更加重视,而“理性人”恰恰在这些方面没有过多估计,一个提倡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已经来临。人文时代的到来,是管理学的一个新的高度,而人文管理的核心是发现并开发人文能量,将个人作为整体(团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追求共同价值观,以塑造优秀的群体意识,人文管理是管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重视人,将人作为管理的主题,它倡导的是为每个人提供必要的内外环境,发挥人的创造和发展空间,将管理提升到新的高度。

从“机器人”到“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理性人”,企业管理从“人本管理”,最后落脚到现代企业文化所提倡的“能本管理”,这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每次对人的认识更迭都闪烁着人类的大智慧。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产生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管理学“进化”的结果。它浸透了管理哲学思想,通过不断地“扬弃”,使管理学与社会、企业、团队、个人诸方面高度统一。企业文化既是管理方法的创新,同时也标志着管理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二、企业文化管理的全员性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个企业必须有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使企业发展源泉与全体员工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了共同的信念,最终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规范,由此形成一个企业的文化。

不同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过程和历史文化背景。一个企业文化的提出与其初创者的特性是分不开的。如松下公司是在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倡导下,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企业文化。戴尔公司企业文化带有美国文化的特色,同时体现初创者戴尔的奋斗历程。台塑集团企业文化精髓“勤劳朴实”是其初创人王永庆先生年轻时创业生活经历的写照。

可以说,成功企业经营,往往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且都有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成功企业家与优秀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成功企业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疏导者、引导者,对形成一个企业文化特色起着巨大作用。但我们不能将企业文化简单地称为企业家文化或老板文化,企业家提出的经营理念、文化理念、价值理念如果得不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并形成一种工作作风和习惯,就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也只能称之为一种先进的口号而已。优秀的企业家往往会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将自己总结的经营思想、文化理念、价值观念演绎为企业制度和工作程序,并以此对企业经营发挥巨大作用。

在这方面,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是一个能把自己思想贯彻到全体员工并获得成功的典范。他为了让全体员工与企业共命运,要求公司所有的人员朗诵本公司的“纲领、信条、七大精神”,并在一起唱公司歌曲,每年年终,公司至上而下动员员工提出下一年的行动口号,然后进行总结,形成下年度公司总口号。全公司在统一口号下行动,形成公司上下一致的奋斗目标、行为方式和道德观。松下幸之助作为公司总裁并不是将个人信仰强加于公司全体员工,而是在总经营理念之下,调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文化建设,最终形成鲜明的松下文化。

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是群体意识的体现。企业文化需全体员工不断传承,当企业初创者离开企业或死亡,这种体现企业个性的文化还将延续,还需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一代又一代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使企业文化永远辉煌。

从长远历史观点而言,企业家文化或老板文化只是企业文化过程中的一种短暂现象,不能代表企业文化的全部,企业文化的全员性是企业文化持续发展的载体和源泉,也是本质特征。忽视这一点,将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也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能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以“社会人”作为前提而提出的,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根本,把人作为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能本管理”是建立在“人本管理”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将人的能力作为企业最大、最宝贵的一种资本,实行能力本位,并以人的能力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充分依靠人的能力和有能力的人,创造优良环境使有能力的员工实现其个人价值,并在员工能力充分体现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基于能本管理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改变用人的传统观念,努力营造“能力至上、能力为王”的氛围。“能者有其位”,最终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建立与能本价值观念相适应的制度和方法,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和观念,改变一切与能本价值观相冲突的所有制度与观念,充分体现能本价值观第一的理念,保证能本作用的发挥。

第三,知识经济时代,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员工的落后自然会影响企业的进步。能本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纲领,在强调能力价值观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员工努力学习,使所有员工重视能力的提高,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员工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四、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市场变化多端,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残酷,创新是企业面对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最有效的方法,企业文化建立应将企业创新作为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企业应重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鼓励员工创新,并给予激励,还要给员工创新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冒险。创新往往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可能寻找到巨大的商机,创新可能会暂时遇到风险和失败,但同时会给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在此,企业文化也要提倡创新,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使企业时时创新、事事创新、人人创新,这样的企业才是活力四射的企业,才是不败的企业,也最终会成为成功的企业。

对企业文化主要管理特质的研究,将有利于引导企业端正认识,积极提高探索适合自己企业的文化,不断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 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懿:转型期中的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研究[D]. 复旦大学,2005.

[3] 威廉・大内:Z理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上面这9篇企业文化论文范文3000字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企业文化论文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企业文化规划【优秀7篇】11-25

公司企业文化标语(优秀6篇)11-25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8篇11-22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最新9篇)11-22

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心得优秀5篇11-18

企业文化理念标语(优秀3篇)11-17

海尔企业文化建设【优秀5篇】11-15

企业文化培训方案优秀5篇11-13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优秀8篇)11-12

企业文化通用9篇11-10

87 7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