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24-01-15 12:09:48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三个科学发现的故事,以及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b,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能力目标:

a,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b,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情感目标:

体会科学家的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幻灯片制作,学生收集"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本课作者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是用哪些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二,细读故事,找出规律(学习3——5自然段)

1,仔细读读三个故事,根据表格提示,在书上圈画,批注后并交流。(出示表格)

2,四人小组思考讨论找出规律:这三个故事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3,指导朗读"不断发问和反复研究实验句子",并交流体会。

三,围绕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第2,6,7,8自然段)

1,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理解" ", "!"的含义,以及这样表述的好处。)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a,句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能够调换顺序吗 为什么

b,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www.shancaoxiang.com一个吗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a,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b,句中的关联词是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c,拓展:朗诵格言

4,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有准备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读课题,谈谈课题的含义。

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

3,总结

五,作业:

1,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小练笔,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板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追究根源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锲而不舍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精神的魅力。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5、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交流相关资料;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理解事例,从事例中初步感受中心。

学习3-5自然段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个具

体的事例。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弄清楚三个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3、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课件展示。)

问号 真理 过程

洗澡水漩涡为什么 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敏锐地注意到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紧紧抓住问号

反复的实验研究

溅上盐酸的花瓣 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 敏感地意识到为什么会变红 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许多实验制成石蕊试纸。

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 睡觉者眼珠转动是在做梦 百思不得其解

反复的观察实、4、看着大屏幕上的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5、我们来看这些描述发现真理过程的句子,你觉得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关注,

关注这些词语,你都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教授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6、将自己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三、在理解事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科学精神。

1、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什么样的

事情,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板书:平常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

这些人怎么就能由此发现“真理”呢?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

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1)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2)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3) 再读这段话。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中,需要有不断发问、追根求源的人,需要有这样探索不息的精神。正像作者所说的――

4、(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5、联系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再读这句话。

7、(给句子中的词语加点)看到这些加点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8、齐读。

四、小结:

三个具体的事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真理的发现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需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学习拓展,加深体会。

1、文中列举了三个事例,其实,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真理的发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的例子。(课件展示科学史上的相关事例)

3、了解了这些事例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4、是的,只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可是,这种发现的灵感和能力是凭空产生的吗?为什么牛顿能因苹果砸头而发现万有引力,瓦特能因看到茶壶盖被蒸汽顶起而发明蒸汽机,我们却不能?

5、请大家欣赏一篇短文(教师口述《上帝的苹果》,提示学生认真倾听。)

6、欣赏了这则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短文,再联系课文内容,你明白了什么?

7、齐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六、总结

1、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2、我们来回顾课文。首先,作者提出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

观点,又用具体的事例对观点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再次重申观点,让我们深刻地领会了作者的意图,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魅力。

七、作业

请大家看课后的“小练笔”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精神的魅力。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5.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交流相关资料;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理解事例,从事例中初步感受中心。

学习3-5自然段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个具体的事例。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弄清楚三个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3.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课件展示。)

问号真理过程

洗澡水漩涡为什么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敏锐地注意到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紧紧抓住问号

反复的实验研究

溅上盐酸的花瓣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敏感地意识到

为什么会变红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许多实验

制成石蕊试纸。

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睡觉者眼珠转动是在做梦百思不得其解

反复的观察实。

4.看着大屏幕上的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5.我们来看这些描述发现真理过程的句子,你觉得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关注,

关注这些词语,你都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教授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6.将自己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三。在理解事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科学精神。

1.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什么样的事情,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板书:平常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

这些人怎么就能由此发现“真理”呢?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1)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2)“发现”、“发明”、“创造”、“成就”,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3)再读这段话。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中,需要有不断发问、追根求源的人,需要有这样探索不息的精神。正像作者所说的――

4.(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5.联系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再读这句话。

7.(给句子中的词语加点)看到这些加点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优秀教案 篇四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熟读课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 篇五

一、复习回顾。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2、作者例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二、研读课文,交流感悟。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用着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要求: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书上做好批注,想好后在小组的同学里交流交流。)

【学法提示】想一想、划一划、圈一圈、写一写。如:每个事例里“司空见惯”的现象是什么?(用——划,再想想)“?”是什么?(用~~~~划,读一读、感悟到了什么?),“!”是什么?(用双~ ~~~划,读一读)科学家是怎样把“?”拉直变成“!”的?(用……划,读一读、品一品,想一 想)

2、谁能大胆地说说自己的想法?(课堂交流,师生点评)

“洗澡水的漩涡”的事例:却  敏锐地注意到  紧紧抓住  反复实验和研究

“紫罗兰的变色”的事例:立即  敏感地意识到  许多实验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的事例:感到很奇怪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反复的观察实验

3、比一比、读一读: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放,进行了反复实验和研究。”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从这三个事例中你们发现了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终于发现了真理。)

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而科学家们把“?”拉直变成了“!”,都发现了真理。因此,科学的发现需要的是——“见微知著+追根求源+锲而不舍”,有利地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后提问: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你们还能再举例子吗?(自由发言,适机点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鲁班发明锯子、瓦特发明蒸汽机、魏格纳蚯蚓发现欧美洲板块学说、阿基米  德发现浮力定律……】

读到这里你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品读课文,学习升华。

1、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想法?

2、课文中哪些句子对你深受启发,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3、这两段对课文有什么作用呢?

四、总结全文。

1、现在你对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2、课文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吗?(学生质疑,教师视时释疑)

五、作业。

1、摘抄课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并读一读、想一想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打上“△”)

(1)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2)找出写具体事例的段落,大声地自由地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试着用

【板书设计】: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司空见惯              “?” ———————— “!”真理     提出问题

洗澡水的漩涡           为什么         与地球自转有关                       |

紫罗兰的变色           是什么          制成石蕊试纸            事例证明

睡觉时眼珠转动       有什么关系      测量做梦次数、长短                |

(见微知著)   +   (追根求源)   +  (锲而不舍)          总结全文

最新范文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优秀7篇01-15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7篇)01-15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优秀8篇01-15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01-15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5篇】01-15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捐赠天堂》教学设计01-15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10篇】01-15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优秀4篇01-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优01-15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教学设计最新5篇01-15

52 5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