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人鸥情——《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优秀4篇)

时间:2023-03-08 20:03:41

欢迎查阅山草香提供的《人鸥情——《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在您写作【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的相关文案时,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人鸥情——《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一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

广东省深圳市南油小学六年级⑶班 李燕宁

现代人因忙碌于社会的竞争与个人的生存,常常匮乏于与自然的和睦与亲近。当你偶尔发现那些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好故事时,或许能够使你暂时忘却那人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今天在小学六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堂上,我便深深地沉浸在那美好故事的陶醉之中,心灵如被清泉涤荡过一般舒爽润泽。

在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徘徊着一个孤独的老人。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像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

这位老人便是吴庆恒,人称“海鸥老人”。

文章讲述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这故事是多么感人,而我们在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善待动物。

海鸥的栖息地是滇池,而滇池污染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为了净化这五百里滇池的浑浊波涛,“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经费突破了40亿元。花了这么多钱,却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会被污染有几大原因,而这些原因,几乎都是人为造成的,他们乱丢垃圾,乱排放工业污水,滥砍滥伐滇池旁的树木。现在的滇池,就像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海鸥们在那里已无法生存……人们应向文中的老人学习,把动物视为自己的亲人,照顾它们,爱护他们!

是爱让两个原本不相连的心紧紧地相连在一起;是爱让他们变得亲密无间;是爱让大自然变的平等、友爱、和平起来。老人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照亮了海鸥的心灵;老人的爱像柔和的小雨,滋润着海鸥的翅膀。即使老人已经不存在了,但他的微笑也会变成温暖的阳光,沐浴在海鸥柔软的翅膀上!

【指导教师:张小红】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广东省深圳市南油小学六年级⑶班 陈紫君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这是我读《老人与海鸥》的感想。

这篇文章讲述了老人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表现了海鸥与老人的深厚情谊。

对于这篇文章,我是深有感触的,因为我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中午,我放学回家,在路上看见了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它可爱极了,圆圆的脑袋,一双大大的眼睛,和四只嫩嫩的小爪子,它没有长牙,也没有长指甲,我想它一定是出生不久的小猫宝宝。它的眼睛转来转去的,像是在找什么东西,我想它一定是找不到它的主人了。我刚想走过去喂它点吃的,可没想到,我刚迈出去第一步时就有看见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青年走了过来,他看见这只小猫后非常生气的说:“你这只野猫,别拦我的路,快滚开”小猫像是被青年的话吓着了,连动都不敢动,只见那个青年用脚毫不留情的把小猫踹到一边,然后大摇大摆的走了过去。我心疼的看着小猫,快步走到小猫面前,把我手中的一块饼干递到它嘴边,它看着我,闻了闻嘴边的饼干,又舔了舔,慢慢的吃起来,吃完后还舔了舔我的手指,并且扬起它那可爱的小爪子,好像在对我说,“谢谢你!”,我想抱它回家,又怕主人来找它找不到,就对他挥挥手告别了。

既然人与动物之间能建立起深情厚谊,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爱了。

记得有一次,上美术课时,陈丽丽不借我剪刀,我气得火冒三丈,一下课,我就和她闹翻了天,最后我和陈丽丽就绝交了,事后我经常忍不住想跟她说话,可又不敢,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写了一张纸条塞进陈丽丽的书桌里,纸条上定写着:“陈丽丽,那天是我不对,我们还是和好吧”,她看到后,也同意和好,最后,我们俩人决定清除隔阂,相信我们的友谊会与日俱增!

充满友爱的社会是美好的。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对别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互相关爱,那么我们的社会不就成了美好的和谐社会吗?

【指导教师:张小红】

人鸥情——《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二

一、出示老人雕像图片,揭题

1、师介绍:在昆明翠湖有这样一尊老人的雕像,这位老人叫吴庆恒,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但昆明市民都叫他“海鸥老人”。这是昆明市第一座由市民自发捐钱为一个通人塑的雕像----一个曾被历史压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雕像。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是啊,昆明市民为什么会自发捐钱为一名普通的老人塑雕像呢?这其中还有个动人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揭题生读题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翻开书114页,请同学自由读读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词语会了吗?自己先读一读

谁来读读第一列

2、 出示词语

送餐 抑扬顿挫 亲昵呼唤 啧啧赞叹

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1)指名读分别读两列词语

(2)读着这两列词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指名讲

师:同学们,读词语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课文内容呢。

2、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以选其中几个词,不一定全用上,同桌可先相互说说 指名讲

3、是的,课文就是先写老人为海鸥做的事,再写海鸥在老人遗像前送别老人。

4、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着课文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老人与海鸥的关系呢?(指名讲,讲了请生板书)

(2)指名讲,师选择性板书,

师:哪里感受到他们的关系像亲人、朋友、呢?

这节课我们先重点走进老人,从老人对海鸥的深情中去感受他们的这种关系、(师板书?)

三、研读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1、请你快速阅读1——13段,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可以做做批注。

交流:预设:

(一)学习“唤海鸥”

△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⑴师:这位同学找的是写老人在干什么啊?(板书:唤海鸥)

⑵自己先学着老人的样子来呼唤呼唤它们的名字吧

a师:谁来学着老人的样子呼唤呼唤?

b师:谁来评评他呼唤的怎么样?

(3)理解抑扬顿挫 师范读

师:听了老师的呼唤,你琢磨出抑扬顿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指名讲

师:好的很那。声音有高有低,有轻有重,这就叫做抑扬顿挫。

师:从老人抑扬顿挫的亲昵的变了调的呼唤声中你听出什么来了?

(熟悉 得意)

师:同学们,你还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老人像对亲人般对待海鸥

(二)学习“喂海鸥”

△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⑴感受老人喂海鸥的精心喂养

师:这位同学刚才读的片段是写老人喂海鸥的片断。(板贴:喂海鸥)

师:还有谁也想来读读这部分? 指名读

师:你读得不仅流利也很用心

师:同学们自己也用心地来读读这个片段, 自由读

师:你从这片段哪些词感受到他们像朋友像亲人呢? 指名讲

师:你从哪个词感受到?(退开一步、很小心地放、饼干丁)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举动呢?

师:雨果说,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我们要透过语言文字读懂它背后所包含的意思。你是怎样理解?

(退开一步、很小心地放、饼干丁)

师: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

师:请你读出老人的细心体贴

指名一生讲完就让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该句, 齐读该句

(2)感受老人与海鸥的熟悉默契

a.师:同学们,你还从这段话哪里里感受到他们像亲人像朋友关系密切?

(彼此很熟悉很有默契)

b.师:正是这份熟悉默契才形成了翠湖边上这道独特的风景。红色出示第三段后几句话

指名生讲

师生合作读:

c.(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d.师:是啊,海鸥随着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那在海鸥起起落落的过程中你觉得老人喂海鸥的节奏是怎么样的呢?(时快时慢)

师: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

e.是啊,海鸥需要的时候老人就放的快,海鸥不需要的时候老人就喂的慢,

师:这不正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吗?来让我们一起来演奏这首乐谱,注意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哦

师生创设情境合作读:

海鸥来的多了,吃得快了,师快节奏读,生快节奏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他的脚步, 师慢节奏读,生慢节奏读

(3)投影再次出示第三段,齐读整段

师:从表面上看是海鸥随着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实际上是老人依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老人是多么精心地去喂养海鸥啊

请同学们拿好书,我们好好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真是字字入心啊!

(4)从喂养海鸥的路程和时间上去感受

师:那么我们的老人如此精心喂养海鸥仅仅是一天两天吗?哪里知道的?

出示: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a. 师:自己来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哪里感受到精心?(20里,每天、只)

b. 1里500米,步行20余里相当于每天在操场不停歇地走50圈,每天都需要赶6、7个小时却一心只为了——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

c. 师:这份情,这份意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讲 指名读 齐读

b.师: 他这样步行是一天两天吗?是一年两年吗?

(还从课文哪里看出他不是一天两天这样精心喂养海鸥呢?)

不用出示:“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生说感受)(老人每天必来是怎么做的呢?导到第一句)

c. 十多年啊,十多个冬季,多少个日子啊……

引导生想象在冬天怎样的情况老人都是风雨无阻的来喂海鸥

师引读:无论刮风下雨——生读

无论老人身体多么虚弱——生读

师:十多年这位老人不顾路程的遥远、艰辛,一到冬天,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生接读) 仅仅只为了(生接读)

d: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的路程啊,老人对待海鸥就像亲人像朋友,那么用心那么、那么他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呢?到课文中找找相关句子

(5)学习老人的外貌

出示: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⑴自己来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个怎样的老人?(勤俭、贫穷)(抓三个“褪色”。)

⑵你真会读书,同学们,褪色的背后还有个小故事呢?自己静下心来看看这份资料

⑶投影出示,补充资料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买饼干、面粉和鸡蛋给海鸥吃的,而自己一天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往往要到中午12点多才能赶到翠湖,喂一阵海鸥,老人又得赶在3点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厂,他背上那个破破烂烂的布包里,装着他沿途捡的、带回家当燃料的煤渣和树枝,还有一瓶用旧饮料瓶装着的茶水。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连穿得衣服都是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

⑷读了这两段文字,你看到的一位怎样的的老人吗?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好这句话(读出褪色背后的东西来) 指名读 齐读

师:这位爱海鸥胜过自己的老人,读

师:这位待海鸥如儿女的老人 读

(三)学习“谈海鸥”

师:同学们,那还从哪里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师:同学们,老人不仅精心喂养海鸥,亲切的呼唤海鸥的名字,他还喜欢跟别人谈海鸥呢 板书谈海鸥

△ 出示11段

1、师:同学们,让我们关注老人谈海鸥的这段话,请班级的朗读高手来,其他同学认真听,听着听着,你从老人的谈话内容或是语气中听出什么来了? (是否也可请生如果你是身边的一只小海鸥你听了老人的话有什么感觉?)

(师:我请同学谈一谈,作为老人身边的海鸥你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2、从老人与别人的谈话中你感受到什么?(自豪 喜欢)

师:是啊,老人谈起海鸥就是这样喜欢,这样自豪。

怪不得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3.课文学到这里你知道了昆明市民为什么会自发给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塑雕像了吗?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老人精心地喂海鸥、得意地唤海鸥、自豪地谈海鸥这三件事中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 ,彼此间 、 、 、下节课我们从海鸥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这种关系、

人鸥情——《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三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老人与海鸥》。

【教材分析】

单元地位:《老人与海鸥》是安排在“人与动物和谐篇章”的第一课。学习这篇课文为学习其他课文打下学法基础和情感基础!

主要内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的和谐。

文本结构:课文条理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两大部分之间呈因果关系。

【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继续围绕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提高阅读速度。本课时学生已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准文章。

能力水平: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捕捉关键词句体味情感的能力,继续巩固这一学法。

情感态度:抓住兴趣点——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每个人与动物之间都可能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呵护动物!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段,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突破目标,本课教师教法先扶后放,以读为本,创设情境。学生学法自读悟情、激情美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入情入境地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感悟和谐之美。

【教学统览】1.入境,再现感人故事;(预设5分钟)

2.入景,欣赏和谐画面;(预设18分钟)

3.入情,体会灵魂震撼;(预设15分钟)

4.入心,化作实际行动。(预设2分钟)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入境,再现感人故事。

1.美读词语。(撮嘴呼唤应声而来、亲昵说话抑扬顿挫啧啧称赞翻飞盘旋瞻仰遗容肃立不动)

2.画面呈现。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脑海里浮现的四幅画面。老师板书:喂养、呼唤、交谈、送别。

3.串讲故事。老师请个别学生串讲画面,再现一个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给学生回顾故事提供有效的帮助。旨在让学生在直奔重点段落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一个整体感知。

二、入景,欣赏和谐画面。(课文的第一部分)

画面一:老人喂海鸥。

1、范读,谈感受。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好“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呼唤”这几个词。

2、朗读指导。课件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引读:(引语中要定准节奏,读出味道!)

海鸥来的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

3、想象画面。“海鸥飞成的乐谱能唱出一支怎样的歌?”(课件出示填空:_____之歌)学生可能会说“快乐之歌”、“飞翔之歌”等等。

4、配乐齐读。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和谐乐谱,让画面和音乐融为一体,让灵动的画面唱起美妙的歌。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采用体味关键词句,读中感悟,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画面二:老人呼唤海鸥的名字。

1.感同身受。让学生抓住爸妈给孩子取名来理解老人为海鸥取名。拉近生本距离。

2.语言文字训练。(“抑扬顿挫”.)先与形近字区别,再解释词语的意思,最后造句。

3.师引读,生接读。师生一起用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呼唤海鸥的名字。

4.教师总结过渡到画面三。

画面三:老人谈论海鸥。

1、学生同桌对读:练习老人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2、指导朗读。(以读代讲,师及时指导朗读)汇报时,引导学生留意文中描写的老人“生动”的眼神,“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营造出和谐之声,感受浓浓的爱。

3、小结板书:十多年的来,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是——生:亲人。(板书:亲人)

[设计意图]这里有含义深刻的文句,教学时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字里行间寻觅老人对海鸥的爱。为此,通过教师范读、创设情境引读等,学生悟读、练读、男女生对读、美读,入情入境读。在读中体会情感,抓住“起起落落”引导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同时抓住“抑扬顿挫”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画面一详细指导,学法总结,为后文学习做了学法指导和打下情感基础。

三、入情,体会灵魂震撼(课文的第二部分)

1、结合老人感人的报道创设导语:(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教师引读13、14、15自然段,出示四个场景的句子)。

场景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场景2——海鸥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

场景3——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场景4——我们收遗像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1、结合平时积累。谈谈海鸥心情: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

2、结合插图理解想象。师:这一幕就像发生在亲人生死离别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指导读出个性化体会和感受)

3、句子对比,体会用词准确。首先师问:这里用了“扑”这个字,为什么不用“飞”呢?(换词对比谈感受,相机指导读)

4、小练笔“如果你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海鸥,你会鸣叫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和自己的感受说进去)”。

5、写法习得。请你仔细研读这几个场面,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场面写具体的呢?☆动静结合☆细致描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抓住描写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挖掘“扑”字的运用之巧妙,旨在体会作者如何准确用词来表达情感,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领学生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推敲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想象海鸥的鸣叫,设身处地的想像海鸥在倾诉些什么。写话的过程,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和升华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延伸情感

1、师指着板书小结:因为老人与海鸥的情谊,所以才有了这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感人场面,虽然老人走了,但是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由我们传承!

2、布置作业。学生所感悟到的这种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不应该随课的结束而结束,应及时的进行拓展。所以我还布置了课后练笔内容:写一写生活中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至情至美的课文,我们希望这节课能结束在感情的至高点,所以我们在学生激情满怀的美读之后,用一段真情告白来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句点,当然,课是结束了,这种情感我们却希望它延续下去,所以,我们在作业中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这是学生学文后情感的梳理,借作者的情思与心声来传学生学文之后的感受,融情感升华与文字训练于一体,这是小练笔应承载的一项功能,在本处,我想这种功能是必要的。

人鸥情——《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

2、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对老人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大家都知道海鸥一般生活在海边,可有这么一群鸥鸟,却留恋云南昆明的翠湖公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大家来看(课件出示)

2、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幅照片的情景(翻飞盘旋 眼花缭乱)

3、鸥鸟为什么这样留恋昆明的翠湖公园,这和老人有关,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一起学习的课文《老人与海鸥》板书课题

4、在你的头脑中,“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慈祥头发苍白驼背)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和海鸥一起相伴了十多年。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度课文,想一想作者在描写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时,都描写了哪些画面。

2、交流,教师板书(喂 唤谈送)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理清了课文的顺序,这样读书叫“推敲”)

3、结合黑板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一个老人和海鸥相伴十几年,当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 鸣叫、 送行)

4、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阅读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重要信息,这样就可以把长课文读短)根据大家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老人喂、换、谈海鸥,第二部分就写海鸥送老人。

三、品读感悟

1、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象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请大家画出有关的句子,仔细读读,并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小组同学交流。

(1)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海鸥们急速的扇动着翅膀……

(3)它们肃立不动……

(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两个“扑”的理解,换成“扇”对比读。

多么意想不到的四幅画面,可是今天代替老人的只有这幅照片。(配乐朗读四句话)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我们就应该走进老人的生前,交流词语,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的关爱。

3、讲述故事,加深体会

老人是昆明化工厂的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真名叫吴庆恒,1995元每月才只有308元的退休工资,一个馒头一碗稀饭 一点咸菜就是他的一顿美餐,他从来不舍得做5毛钱的公交车走到哪里都坚持走路,他只抽出2毛钱买金沙江香烟。据说老人去世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发现他最值钱的家当也只是6个鸡蛋,而那也是他准备给海鸥的饼干丁配料)

5、老人与海鸥相处十多年,一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发生,你能想象一下吗?把它写下来。

四、感情升华

同学们,每一种生命都是美丽的,而更美丽的事生命之间的互相关爱。在海鸥的心里一定永远记住这位普通的老人,在我们也永远记住这位平凡的老人和这群懂得感恩的海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4篇人鸥情——《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最新范文

高中体育课说课稿【优秀5篇】03-08

花的勇气(精选13篇)03-08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优秀15篇03-08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优秀11篇03-08

《刷子李》教案优秀8篇03-08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优秀6篇03-08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3篇03-08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最新7篇】03-08

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3篇)03-08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8篇03-08

51 8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