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精选8篇

时间:2023-07-06 06:14:22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8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的写作思路。

人鸥情——《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一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

广东省深圳市南油小学六年级⑶班 李燕宁

现代人因忙碌于社会的竞争与个人的生存,常常匮乏于与自然的和睦与亲近。当你偶尔发现那些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好故事时,或许能够使你暂时忘却那人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今天在小学六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堂上,我便深深地沉浸在那美好故事的陶醉之中,心灵如被清泉涤荡过一般舒爽润泽。

在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徘徊着一个孤独的老人。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像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

这位老人便是吴庆恒,人称“海鸥老人”。

文章讲述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这故事是多么感人,而我们在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善待动物。

海鸥的栖息地是滇池,而滇池污染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为了净化这五百里滇池的浑浊波涛,“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经费突破了40亿元。花了这么多钱,却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会被污染有几大原因,而这些原因,几乎都是人为造成的,他们乱丢垃圾,乱排放工业污水,滥砍滥伐滇池旁的树木。现在的滇池,就像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海鸥们在那里已无法生存……人们应向文中的老人学习,把动物视为自己的亲人,照顾它们,爱护他们!

是爱让两个原本不相连的心紧紧地相连在一起;是爱让他们变得亲密无间;是爱让大自然变的平等、友爱、和平起来。老人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照亮了海鸥的心灵;老人的爱像柔和的小雨,滋润着海鸥的翅膀。即使老人已经不存在了,但他的微笑也会变成温暖的阳光,沐浴在海鸥柔软的翅膀上!

【指导教师:张小红】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广东省深圳市南油小学六年级⑶班 陈紫君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这是我读《老人与海鸥》的感想。

这篇文章讲述了老人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表现了海鸥与老人的深厚情谊。

对于这篇文章,我是深有感触的,因为我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中午,我放学回家,在路上看见了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它可爱极了,圆圆的脑袋,一双大大的眼睛,和四只嫩嫩的小爪子,它没有长牙,也没有长指甲,我想它一定是出生不久的小猫宝宝。它的眼睛转来转去的,像是在找什么东西,我想它一定是找不到它的主人了。我刚想走过去喂它点吃的,可没想到,我刚迈出去第一步时就有看见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青年走了过来,他看见这只小猫后非常生气的说:“你这只野猫,别拦我的路,快滚开”小猫像是被青年的话吓着了,连动都不敢动,只见那个青年用脚毫不留情的把小猫踹到一边,然后大摇大摆的走了过去。我心疼的看着小猫,快步走到小猫面前,把我手中的一块饼干递到它嘴边,它看着我,闻了闻嘴边的饼干,又舔了舔,慢慢的吃起来,吃完后还舔了舔我的手指,并且扬起它那可爱的小爪子,好像在对我说,“谢谢你!”,我想抱它回家,又怕主人来找它找不到,就对他挥挥手告别了。

既然人与动物之间能建立起深情厚谊,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爱了。

记得有一次,上美术课时,陈丽丽不借我剪刀,我气得火冒三丈,一下课,我就和她闹翻了天,最后我和陈丽丽就绝交了,事后我经常忍不住想跟她说话,可又不敢,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写了一张纸条塞进陈丽丽的书桌里,纸条上定写着:“陈丽丽,那天是我不对,我们还是和好吧”,她看到后,也同意和好,最后,我们俩人决定清除隔阂,相信我们的友谊会与日俱增!

充满友爱的社会是美好的。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对别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互相关爱,那么我们的社会不就成了美好的和谐社会吗?

【指导教师:张小红】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偶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感悟课文内容,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你喜欢海鸥吗?您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

2.请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引导质疑,指导自学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个小组问的好,答的好。(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效果,整体感知

1.刚才大家认真阅读了课文,并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设想问题为: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老人在哪里?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样的深厚情谊?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老人和海鸥的深厚情谊的?读一读您最感动的段落?)

2.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3.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

(总结板书: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

4.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好,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精读重点段落。)

5.把您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或段落划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五、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

3.老人从城郊来到翠湖是为了什么?

4.你觉得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点?

5.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老人是如何喂海鸥的?

6.说一说你对“老人撮起嘴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这句话的理解,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关系或感情。

7.细细地品味一下“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句话,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一说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答案:写出了海鸥的动态美、色彩美。)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2、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而导入,温故而知新

1.复习生字词语。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3.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二、研读谈鸟段,感悟人鸟情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老人为什么要给海鸥起名字?

②海鸥为什么能听懂老人的呼唤?

③独脚海鸥为什么能在老人手上吃食?

④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为什么立刻动起来?

⑤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最讲情谊?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⑥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你是如何理解“白鸥飞处带诗来”这句话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个问题。可以研讨一两个问题,也可以研讨全部问题。

3.集体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鸥的情谊。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亲情来。

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过渡:海鸥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好朋友。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探讨海鸥送别老人的内容。)

2.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么表现?仔细读一读课文,读出海鸥的感情来。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①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预设答案:海鸥通人性,可能是悲哀,也可能会感到吃惊,会有很多问题,会……)

②海鸥为什么会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站成两排?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直海鸥,你想对老人说一句什么话?(预设答案:海鸥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是告别,是守灵,是悲哀……可能会说:……)

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如果你变成了一直海鸥,此时你会怎么讲?(预设答案:依依不舍,不忍离开、恋恋不舍、怀念老人……可能会讲……)

5.指导学生反复地、深情地地朗读这段话。

四、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写一句自己心理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预设答案: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五、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鸥间真挚的情感。

2、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间的深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认识老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老人(出示图片)

2、书中是怎样描述老人?

3、出示描述老人的句子: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4、这段话中注重了强调了哪个词?从三个“褪了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是啊,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俭朴的老人,天天都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来喂海鸥,几十年如一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人,走近海鸥,去感受这个鸥间的真挚情感。

二、与文本对话,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1、快速读课文1-13自然段,边读边想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老人干什么的画面?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交流学习: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

喂海鸥小心

(1)课文哪儿写了老人喂海鸥呢?(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怎样喂的?(很小心)

(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抓住重点词谈体会)

(4)品读老人喂海鸥这段话。

唤海鸥亲昵

(1)老人怎样唤海鸥的?(亲昵、抑扬顿挫)

(2)让我们学学老人亲昵地抑扬顿挫地唤海鸥。(学生唤海鸥)

(3)海鸥们听得懂吗?从哪儿知道?

(4)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这海鸥还真能听懂老人的话呀。独脚还落在老人的手上吃食呢?

(5)面对只有一只脚的独脚,老人正亲昵地对它说些什么呢?

(6)多感人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对海鸥的爱,他视海鸥为自己的儿女)

谈海鸥生动

(1)是啊,这如同儿女的海鸥,成了老人的至爱,因而每每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就……(生动起来)

(2)如果你就是老人,你会怎样生动地谈海鸥呢?

(3)指名读谈海鸥这段。

(4)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老人说这名话时心情是怎样的?应怎样谈?(略带伤感)

(5)对了,老人就是这样,为海鸥忧,为海鸥喜。

(6)太阳偏西、海鸥要回滇池,老人要回家了,可望着远去的海鸥,老人的眼中却充满着企盼。谁知道他企盼什么?(与海鸥朝夕相处,与海鸥永远相伴……)

(7)老人能与海鸥永远相依相随吗?(不可能)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5-17自然段,找出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大声鸣叫,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只海鸥,你会怎么想?

(2)海鸥们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肃立不动,它们这是在干什么?想想如果你是只海鸥,会说些什么?老人看着这如同儿女的海鸥们又会说些什么?

2、而当我们不得不收遗像时,海鸥们有什么表现?(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1)像了营似的,是怎样一幅情景?

(2)这白色旋涡指的什么?

(3)如果你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海鸥太怀念老人了,海鸥对老人的情太深了)

3、反复、深情地读15-17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多么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再回顾这一幕。(放喂海鸥……送老人的画面)

2、学到这,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老人?

3、从老人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总结

人鸥间的真情打动了所有的人,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海鸥喂食。老人虽已故,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褪色”、“亲昵”、“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细读品味、想象画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老人用心照料海鸥的句子,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

3.初步领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写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立足起点,聚焦亲情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的人与动物的世界。(齐读课题)这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两组词语: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扇动翅膀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1)读词;(2)看着这两组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两幅画面?(板书:喂――送)

二、紧扣细节,感受亲情

那么,在这一“喂”一“送”之间,能够传达出老人与海鸥之间怎样的深厚感情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扫读课文1――13自然段,从文中找出老人喂海鸥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读1――13自然段,划出老人喂海鸥与众不同的地方的句子。

(二)交流:老人喂海鸥与众不同的地方

出示: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1.抓住“很小心”、“退开一步”、“撮嘴呼唤”、“应声而来”、“立刻”体会关爱、默契、信任、娴熟、熟悉等。

2.联系下文体味呼唤: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老人的呼唤与一般人还有什么不同?

(2)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怎样抑扬顿挫地呼唤这些海鸥的名字呢?(从学生的朗读评价中体会“抑扬顿挫”的意思。)

(3)句式:这一声声撮嘴呼唤,这一个个亲昵的名字,分明就是一首歌,在这首歌中,我听出了)

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抓住“起起落落”,品味节奏的快慢,体会默契。

2.抓住“有声有色”想象: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这丰富多彩的声音和画面组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如果我们要给这乐谱取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些词?

三、拓展资料,升华亲情

老人与海鸥怎么能这么亲密无间这么其乐融融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出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理解三个褪色:理解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十多年,每天必来

2.出示课外资料;照片;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10多年来,他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

3.串读,回味细节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

(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⑴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⑵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炸了营似(shì)的

⑶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

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⑴喂海鸥:

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⑵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⑶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人鸥情——《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六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老人与海鸥》。

【教材分析】

单元地位:《老人与海鸥》是安排在“人与动物和谐篇章”的第一课。学习这篇课文为学习其他课文打下学法基础和情感基础!

主要内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的和谐。

文本结构:课文条理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两大部分之间呈因果关系。

【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继续围绕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提高阅读速度。本课时学生已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准文章。

能力水平: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捕捉关键词句体味情感的能力,继续巩固这一学法。

情感态度:抓住兴趣点——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每个人与动物之间都可能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呵护动物!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段,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突破目标,本课教师教法先扶后放,以读为本,创设情境。学生学法自读悟情、激情美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入情入境地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感悟和谐之美。

【教学统览】1.入境,再现感人故事;(预设5分钟)

2.入景,欣赏和谐画面;(预设18分钟)

3.入情,体会灵魂震撼;(预设15分钟)

4.入心,化作实际行动。(预设2分钟)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入境,再现感人故事。

1.美读词语。(撮嘴呼唤应声而来、亲昵说话抑扬顿挫啧啧称赞翻飞盘旋瞻仰遗容肃立不动)

2.画面呈现。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脑海里浮现的四幅画面。老师板书:喂养、呼唤、交谈、送别。

3.串讲故事。老师请个别学生串讲画面,再现一个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给学生回顾故事提供有效的帮助。旨在让学生在直奔重点段落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一个整体感知。

二、入景,欣赏和谐画面。(课文的第一部分)

画面一:老人喂海鸥。

1、范读,谈感受。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好“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呼唤”这几个词。

2、朗读指导。课件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引读:(引语中要定准节奏,读出味道!)

海鸥来的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

3、想象画面。“海鸥飞成的乐谱能唱出一支怎样的歌?”(课件出示填空:_____之歌)学生可能会说“快乐之歌”、“飞翔之歌”等等。

4、配乐齐读。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和谐乐谱,让画面和音乐融为一体,让灵动的画面唱起美妙的歌。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采用体味关键词句,读中感悟,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画面二:老人呼唤海鸥的名字。

1.感同身受。让学生抓住爸妈给孩子取名来理解老人为海鸥取名。拉近生本距离。

2.语言文字训练。(“抑扬顿挫”.)先与形近字区别,再解释词语的意思,最后造句。

3.师引读,生接读。师生一起用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呼唤海鸥的名字。

4.教师总结过渡到画面三。

画面三:老人谈论海鸥。

1、学生同桌对读:练习老人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2、指导朗读。(以读代讲,师及时指导朗读)汇报时,引导学生留意文中描写的老人“生动”的眼神,“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营造出和谐之声,感受浓浓的爱。

3、小结板书:十多年的来,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是——生:亲人。(板书:亲人)

[设计意图]这里有含义深刻的文句,教学时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字里行间寻觅老人对海鸥的爱。为此,通过教师范读、创设情境引读等,学生悟读、练读、男女生对读、美读,入情入境读。在读中体会情感,抓住“起起落落”引导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同时抓住“抑扬顿挫”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画面一详细指导,学法总结,为后文学习做了学法指导和打下情感基础。

三、入情,体会灵魂震撼(课文的第二部分)

1、结合老人感人的报道创设导语:(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教师引读13、14、15自然段,出示四个场景的句子)。

场景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场景2——海鸥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

场景3——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场景4——我们收遗像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1、结合平时积累。谈谈海鸥心情: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

2、结合插图理解想象。师:这一幕就像发生在亲人生死离别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指导读出个性化体会和感受)

3、句子对比,体会用词准确。首先师问:这里用了“扑”这个字,为什么不用“飞”呢?(换词对比谈感受,相机指导读)

4、小练笔“如果你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海鸥,你会鸣叫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和自己的感受说进去)”。

5、写法习得。请你仔细研读这几个场面,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场面写具体的呢?☆动静结合☆细致描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抓住描写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挖掘“扑”字的运用之巧妙,旨在体会作者如何准确用词来表达情感,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领学生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推敲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想象海鸥的鸣叫,设身处地的想像海鸥在倾诉些什么。写话的过程,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和升华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延伸情感

1、师指着板书小结:因为老人与海鸥的情谊,所以才有了这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感人场面,虽然老人走了,但是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由我们传承!

2、布置作业。学生所感悟到的这种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不应该随课的结束而结束,应及时的进行拓展。所以我还布置了课后练笔内容:写一写生活中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至情至美的课文,我们希望这节课能结束在感情的至高点,所以我们在学生激情满怀的美读之后,用一段真情告白来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句点,当然,课是结束了,这种情感我们却希望它延续下去,所以,我们在作业中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这是学生学文后情感的梳理,借作者的情思与心声来传学生学文之后的感受,融情感升华与文字训练于一体,这是小练笔应承载的一项功能,在本处,我想这种功能是必要的。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昆明翠湖,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

二、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一)初识文本,感悟“词”境。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组,反复品味。

撮起嘴 炸了营

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连声鸣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涡

3.读了这两组词,说一说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这两个画面中哪个画面最令你“意想不到”?

(二)再识文本,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提出问题。

再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问题预设归纳:老人究竟对海鸥做了什么?海鸥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寻常的举动?)

2.初识海鸥行为的“意想不到”。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想不到”

默读勾画出老人爱海鸥的句子并尝试批注概括,围绕“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展开品悟交流。

(一)预设一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1.抓住“褪色”品读一个勤俭的、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2.理解“十多年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的“意想不到”。

(二)预设二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你认为哪个词写得生动、传神?可以看出什么?

2.创设情境朗读。

3.理解海鸥居然和老人配合得如此默契,令人“意想不到”。

(三)预设三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情境朗读,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就像“亲人”一样。

2.理解在成千上万只海鸥中,老人居然能准确地“认出它们”,令人“意想不到”。

(四)预设四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你看他那小模样!啧啧……”

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老人对海鸥的 。(理解老人在谈海鸥时的幸福,对海鸥的牵挂。)

2.指导读好拟声词“啧啧”。

四、总结梳理,书写情感

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就是这样与海鸥相依相伴。他时常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里充满无限的企盼,海鸥也望着这位慈祥的“亲人”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

(依据学情确定写话内容)

1.学生自由写话。

2.交流。

五、入情入境,铺垫后文

当我们彼此怀揣着美好祝愿的时候,老人却静静地、永远地离开了翠湖,离开了海鸥……(音乐响起)

1.师生合作朗读画面二。

2.再识“意想不到”。

六、抛出议题,提升文本

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老人的一生应该是 的一生。

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话题,下课。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篇八

【设计理念】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随文理解“亲昵、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标注法,抓住老人的言行、神态以及海鸥的动作,品味语句,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并进行语言运用。

4、在读中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明白只有人类付出爱,才能赢得动物的信任。

【教学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由动物图片入手,启发学生谈感受。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梳理结构

1、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2、理清文章大意,梳理结构。

三、抓住“意想不到”,感受震撼

1、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人意想不到?

2、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

四、品读句子,感悟“情理之中”

1、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老人给了海鸥亲人般的关爱?

2、交流、品读。

3、写话练习:

假如你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说什么?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五、深化感情,拓展延伸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8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最新范文

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7-06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优秀6篇】07-06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7篇07-05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优秀11篇)07-05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优秀11篇)07-05

比尾巴教学设计(优秀15篇)07-05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最新11篇)07-05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14篇)07-05

《画杨桃》教学设计【最新6篇】07-05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07-05

52 2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