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3篇)

时间:2024-03-04 10:21:35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该页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顺应学生的天性,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入手,通过与常见动植物“面对面”地接触,开始正式地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丰富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认识动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感受动植物世界的纷繁多样,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关于生命世界,儿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与动植物交朋友,喜欢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对有趣的动物、奇特的植物充满了好奇。学习本课时,就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搜集资料,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经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见的花带到学校里研究。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目的:

1、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2、情感目标: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四、重点、难点:

1、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2、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准备:自己喜爱小动物、经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见的花。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课前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出小猫的外形特点,有的介绍电视上《动物世界》中狮子的食性,有的发现麻雀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树枝上站着,还能在地上跳着走,但对麻雀有几个脚趾说不清楚)。

2、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但课前观察还不够仔细,大家想不想直接与周围常见动物面对面,研究动物的秘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板书课题)

(二)进行探究活动

一: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观察动物

(1)教师谈话: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我们观察动物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并进行观察学生带的动物(此处板书我们周围的动物)

(3)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真了不起,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动物?下面让我们交流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观察记录吧!(课件出示)

(4)继续交流:通过看这些资料你们了解了什么?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总结了很多研究动物的好方法。如看看外形、摸摸皮毛、量量长短高矮、喂喂食物等。观察动物要按一定顺序观察,要注意安全,要多做比较。因为我们周围常见的动物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

2、观察植物

(1)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我们带来的植物,而观察植物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板书:我们周围的植物)

(2)学生讨论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3)交流发现

(4)教师谈话:同学们发现的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再来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5)继续交流:通过看这些资料你们了解了什么?学生回答。

(6)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很多研究植物的好方法。如看看外形和高度、摸摸树皮的粗糙程度和叶片的绒毛细刺、闻闻花的气味、尝尝果实的味道等。但记住不要伤害这些植物,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设计意图:此环节我采用动植物分开观察,分开研究,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使课堂条理清晰。]

活动二、提出我们感兴趣的问题n1、教师谈话:每个动植物的身上都有许多秘密,比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蚂蚁是怎样认路的?一棵大树的根究竟有多长?你想知道有关动植物的哪些秘密呢?看谁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来,并进行大胆猜想。

2、学生提问:

3、学生猜想: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大胆猜想。如一生答:我想可能是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条深沟,那是它的吸盘,能吸住墙,所以能在墙上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选择部分问题进行猜想,不要面面俱到,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反对意见,鼓励学生在争论中探求真知。

4、教师小结:有位科学家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研究动物,多提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能解决更好,现在解决不了,可以放到课下甚至将来解决。[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上一环节研究的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深入研究

1、教师谈话:要想对动植物进行深入地认识,就要与动植物交朋友,进行长期细致地观察与研究。下面谁能说说动植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2、学生发言:学生可能会说,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给人类提供了肉、蛋、奶、毛皮等,植物给人类提供粮食等。

3、教师出示课件:出示人类保护动物和伤害动植物的画面,让学生谈看法。

4、小组讨论:你是怎样保护动植物的?遇到动植物受到伤害,你怎么办?我们应怎样保护动植物?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回答,如不伤害小动物、不乱捕动物、不掏鸟蛋、看到受伤的小动物要给它治伤,并放归大自然等。

5、汇报交流: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保护动物方面的设想及做法。如有的学生画动物宣传画,呼唤人类保护动物,有的学生写保护动物决心书,写出了自己的誓言,有的学生制作保护动物知识卡片等,教师指4—5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6、教师小结:大家交流的很成功,我发现大家特别关爱动植物的生命、关心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关注与保护动植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希望大家从自我做起,做一个动植物伙伴的宣传者和保护者。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谈论动植物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爱护动植物;再通过讨论对动植物的保护来达到学本课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课外拓展

这节课,我们研究动植物的兴趣很浓,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并与动植物交上了朋友,课下你们可以种植一株植物或饲养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长期观察研究,它们在四季中的变化,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设计意图:把本课的学习延伸到课下,让学生的研究兴趣延续下去。]

“五官兄弟”游乐场 篇二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体验五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到人体五种感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

2、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仔细体验、观察及积极提问的习惯。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3~4种常见水果各2~3个、玩具2~3个。大自然中的声音磁带,录音机。蒙眼罩,调味品若干。视觉区活动中的物体要尽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声、色、形、味俱全,以便学生描述和反思眼睛的作用和局限。

布置活动场所:布置五个活动区,各活动区之间位置适宜,避免干扰,又要便于管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课的盲人火车游戏,大家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来观察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同样非常有趣的游戏,进一步体验一下我们五种感官的作用。

二、分组选出组长。在活动中小组要发扬集体的作用,集体行动,互相协作。

三、游戏规则。

1、视觉区活动:仔细观察桌上的物品,把眼睛能够看到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地记录下来,同时讨论并思考物体还有哪些属性是眼睛不能观察到的。

2、听觉区活动:播放录音,所有成员倾听并记录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闭上眼睛会增加活动的乐趣)。思考:我们的耳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哪些属性?

3、触觉区活动:蒙上眼睛,用手触摸袋中的物品,取出并猜出它们的名字。思考:通过手的触摸可以了解物体的哪些属性?

4、嗅觉区和味觉区活动:轮流蒙眼,在小组同学帮助下用鼻子嗅,以辨别出常见食物、调味品的气味,并说出该物品的名称。猜不对时,协助的同学帮着取一点让他尝一尝在猜。思考:人体的嗅觉和味觉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哪些属性

四、分小组开始活动。

官在观察活动中各自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2.2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最新范文

高三上册语文第六课《逍遥游》课文原文、03-04

初一语文教案(优秀8篇)03-04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5篇03-04

幼儿园学前班教案优秀6篇03-04

公开课《猴王出世》教案【优秀3篇】03-04

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9篇】03-04

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活动教案优秀4篇03-04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击鼓传花》(最新8篇)03-04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教案优秀6篇03-04

中班教案《留住小鸟》优秀8篇03-04

51 6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