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教案【优秀9篇】

时间:2023-08-02 06:54:38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9篇数学教学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数学教学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课程名称

《销售中的盈亏》

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七科目数学

课时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我们身边的生活问题。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进价、原价、售价、利润、打折、利润率这些基本量之间关系。

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握盈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背景,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相等关系,正确的列方程。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利用多媒体设计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解决出问题,给学生留下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三、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商场商品的售价、进价、获利的一些情况

2、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例题解析

1、某商品的进价是200元,售价是260元。求商品的利润、利润率。

2、某商品的进价是200元,若售价是160元,则结果如何?

3、某商品的售价是60元,利润率为20%。求商品的进价。讨论交流对“盈利”、“亏损”含义的理解。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课堂总结:你能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吗?

1、某商场为减少库存积压,以每件120元的价格出售两件夹克上衣,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20%,在这次买卖中商场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2、课本106页第1题。

3、练习册66页观看销售现场的一些图片,了解商品销售的一些知识,对售价、进价、利润有一定的理解。学生交流后,老师提出问题:某件商品的进价是60元,卖出后盈利20%,那么利润是多少?如果卖出后亏损20%,利润又是多少?(利润是负数,是什么意思?)盈利: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0亏损: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01、某商场为减少库存积压,以每件120元的价格出售两件夹克上衣,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20%,在这次买卖中商场是()

A、盈利

B、亏损

C、不盈不亏

2、某商品现售价为80元,比原来售价降低了20%,原价是()

A、64元

B、96元

C、100元

3、一件衣服标价120元,八折优惠价卖出,仍获利20元,则这衣服的进价为多少元?

4、一件衣服标价120元,八折优惠价卖出,仍获利20%,则这衣服的进价为多少元?由学生概括本课中学到的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性。这些概念既可以让学生知道销售中的一些常用语,又可以为新课的展开作好理论上的准备。这些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交流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问题层层递进,强化了本节的重点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它的变形公式。销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解决盈亏问题找相等关系的依据,要明确的提出来,并板书,有利于指导后面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进价、原价、售价、利润、打折、利润率这些基本量之间关系,巩固了本节的基础知识,也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商品销售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商品销售的利润率问题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弄清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售价、标价,打折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中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能表示题目全部意义的相等关系,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教学设计的流程合理。

七、课后反思

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入新课,在新授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点拔、启迪。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弄清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进一步对“进价”“标价”“售价”及“利润”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学生通过对新授问题的估算,最后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数学学科教学方法 篇二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以下三点:第一,尽可能减少教师课堂叙述式讲述的时间;第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三,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开展合作、主动探究、积极创新。由此,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发现学习规律,主动拓展个性化探究思路,最终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与其他教学模式的结合应用,将新的活力注入到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使学生在问题中自主分析、在观察中比较探究、在困难中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成分析

1、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研究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情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问题情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的态度转换为主动学习的态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了解数学历史、感受数学魅力。

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的提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决定教学质量好坏的直接因素。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要科学合理,同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问题的本身也要以理论研究为依据,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问题。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时要尽量选取代表性强的问题,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全班学生的认知差异、兴趣差异等,最终把握好探究问题提出的时间。

3、学生发散思维探究

学生发散思维进行问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拓展多种渠道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个人独立思考,同时不能忽略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身体会,达到认知目的,由此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4、组织开展总结评价

从教学评价主体层面上来说,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又包括了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评价。从评价对象方面来开,既包括了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也包括了对学生探究结果的评价。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探究式数学命题发现教学策略的实施

数学命题教学指的是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数学公式、定理是数学推理的基础,更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数学思维的保障,学生利用数学公式、定理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因此,想要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深入研究,发掘其与其他学科和证明、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和使用方法,加强学生对其本质的理解。案例: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性质”课堂教学。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在等差数列{an}中,an=a1+(n-1)d作为通项公式,怎样可以用其他的形式表达?问题2:已知数列通项公式为an=pn+q,p,q均为常数,p≠0,请问该数列是否属于等差数列?如果是等差数列,请给出其首项和公差;如果不是等差数列,请说明理由。问题3:如果在a与b之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之间构成等差数列,请问A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相反,A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使a、A、b之间构成等差数列?教师追问:等差数列{an}中,an、an+1、an+2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同学们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否属于等差数列?大家都有哪些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师悉心引导下,学生开始深入思考,积极开展合作讨论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讨论问题,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构成了适合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但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高中数学学科中的应用时间不长,但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实施、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学教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序数,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1、10种动物图片,火车图片一幅,有10层的楼房图片一幅。

2、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若干,火车头头饰。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动物排队

出示动物图片,小动物排成一横队,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1)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动物排在第几?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大家有不同的结论?

(4)教师小结: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不同。

2、小动物乘火车

(1)数车厢(让幼儿知道数车厢时要从车头开始数 )

出示火车图片,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节车厢?你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

(2)帮小动物乘火车:请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乘车,并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里”

(3)教师说某一动物的名称,让幼儿说出它的位置。

三、引导幼儿感知安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数楼房(让幼儿知道数楼房是要从下往上数)

出示楼房图片,请幼儿数一数,说出新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第二层… …第十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

2、小动物搬新家

幼儿操作学具,以帮助小动物搬新家的形式帮小动物住进新房子里。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住进第几层楼房里”。

3、教师说某一动物让大家用序数词表示小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四、游戏“换房子”

请幼儿记住每只动物家的位置,教师待幼儿闭上眼睛后迅速调换动物的位置,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说说哪两只小动物换房子了?说说××小动物原来住在哪里,现在住在哪里?

五、结束:游戏“乘火车”

请五名幼儿戴上火车头头饰,其他幼儿自选一种圆形颜色卡片,根据所选卡片的颜色乘坐相应颜色的火车,并说出自己所在位置。

数学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第一层:认识并会看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班上有待提高型(约占总数的15% )的学生能达到。

第二层: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并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较强的解读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发展型60%的学生能达成。

第三层:对扇形统计图的绘法有所了解。不仅只关注统计结果,更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超前型25%的学生能达成。

第四层:德育教育:通过调查学生体重,教育学生要养成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

比较发现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肥胖在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突出的流行病,而且在青少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明明对五年级一班学生的体重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表:

体重类型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人数5,7,13,3,4占总人数的百分比15.6%,21.9%,40.6%,9.4%,12.5%,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从中明白什么?

二、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认识扇形统计图

1、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全员参与)

师:不同体重类型的人数情况怎样呢?怎样能看得更清楚呢?

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那就自行操作完成吧。

生:操作。

师:谁上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这样整理有哪些优点?

生:很清楚直观表示出每种体重类型各有多少人。

师:怎样能表示出每种体重类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这需要用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绘法。(超前型学生简要了解)

师:扇形统计图的绘法虽然不需要大家掌握,但最起码要知道是怎么回事。绘制扇形统计图时,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各扇形大小的确定是根据圆心角的度数。

3、引导学生从扇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全员参与)

师: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呢?

生:回答。

4、对比发现。(发展型学生)

师:比较两种统计图,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生2: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师:那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吗?

生:能清楚表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师:在具体情况中应该怎样选择用哪种统计图呢?

生:要表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扇形统计图。

师:实际应用时看来要根据需要灵活合理选择统计图。

(德育教育):通过列表法整理数据,学生了解到有一大半学生身体不够健康,从而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告诉学生现在初中考高中,无论是超出或低于正常体重,差1斤减1分。

三、自主练习,巩固内化。

1、全员参与:书105页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教育学生:我国有56个民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加强民族团结尤为重要(第一个扇形图)。

通过观察扇形图,教育学生我们现在所处的年龄段占我国人口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肩负重任,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2、独立解决第2 、 3题。

3、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百分比分别进行比较,明确百分比大的其含量就高。

4、第5题分层练习:出示扇形统计图后,问题分三个层次出现:

一层:如果五年级共有400名学生,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二层:如果喜欢排球运动的有30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三层:如果喜欢篮球和足球的共有120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你自行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目进行解答。

小结:无论选择哪层题,从计算结果上看,你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哪种球类比赛?理由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分层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发现?课后请同学们找找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有能力的同学找找三种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其理由。

设计:xx

执教:xx

五、教学后记:

多数同学对扇形统计图不是很陌生,基本达成了预定目标。班上有待提高型15%的学生能认识并会看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发展型60%的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并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较强的解读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超前型25%的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绘法有所了解。不仅只关注统计结果,而且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除个别学生的表述不够流利完整,对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更为重要的是我充分利用书中教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

从统计中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决策,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今天我们上课和平时不太一样,坐成了六个小组,老师这有一张评价表,如果哪个组里的同学表现好,我就给他们组贴上一颗星,这时老师就来看看哪个组坐得最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体育比赛吗?在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进行体育训练,为比赛做准备。他们在进行什么训练呢?

生:跳绳、踢毽、套圈、踢球。

师: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项比赛,(揭题)在这些活动中你认为组织什么比赛好呢?

生:

师:咦,这下有问题了,大家参加的活动不一致,可是我们班又只能组织一项比赛,大家说说看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同学们最想参加的比赛来确定我们班组织什么比赛。

三、体验统计过程。

1、复习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它吗?

生:统计图

师: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最下面是比赛的项目,

生:每一格就表示一个。

2、分小组进行统计

师:今天我们就要利用统计图来统计我们最想参加的活动。有谁知道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不漏掉,不重复)接下来,我们就分小组来进行统计同学们最想参加的比赛,在分小组活动时要注意:第一,在组长带领下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比赛,第二,每个人只能说一项,第三,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余人要认真听,组长在相应的项目上涂上一格。大家明白了吗?比一比哪组的同学调查的又快又准确。开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组织比赛》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组织比赛》教学设计师:这时老师将每个组的统计图贴在黑板上了,比一比,你想把星星送给哪个组?说说你的理由。老师觉得刚才每个组的表现都不错。所以给每个组都贴上一颗星星。

3、完成统计表。

师: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下一项活动,你们想不想参加?

同学们请看,你看到了什么?对这是一张统计表,我们要把刚才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填到这张表里。

谁能通过第一小组填的这张统计图看出。

第一小组共有 人,想参加跳绳比赛的有 人,想参加踢毽比赛的有人,想参加套圈比赛的有人,想参加拍球比赛的有人。

最下面一行应该怎么填呢?谁来说一说?

将每一列的数据加起来就行了。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班想参加跳绳比赛的一共有 人,想参加踢毽比赛的一共有人,想参加套圈比赛的一共有人,想参加拍球比赛的一共有人。

同学们能根据最后一行的数据完成这一张统计图吗?

这时分小组合作完成这一张统计图。

四、观察发现

1、第 组最先完成,老师把他们组制作的统计图展示到黑板上。

2、这时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一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现在你们认为,我们班应该组织哪一项比赛呢?

3、你能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吗?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六、拓展

老师也进行了一个调查,统计了我们班同学最爱喝的饮料。通过这幅统计图,你知道老师一共调查了多少人吗?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果在比赛的那天,我们班要买一种饮料的话,应该买哪种?

七、备用

结束: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进行统计,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利用统计的知识调查身边的事情。比如,你家里一天用了多少只塑料袋,全班同学每人每周用几枝铅笔。只要我们用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用智慧的大脑认真思考就会发现统计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在今天的学习中哪个小组的表现最好。

数学教学教案 篇六

课题:生活中的小数

内容:小数的意义

课时: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了某些商品的标价用到小数外,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说说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书上也有一些同学们经常接触的小数,看一看,说一说。

二、小数的意义

1、一盒火柴的价格是0.1元,也就是多少钱?一本本子的价格是3角,也就是多少元?

2、一个盒子的宽是0.1米,谁知道这也就是多长?猜一猜。

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不猜“1厘米”?

这个盒子的长是3分米,想一想,也就是多少米?

3、出示一条线段,如果这条线段的长是“1”,请你想办法得到0.1,标出来。你是怎么做的?好象还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标出0.4吗?

4、你能解释为什么1分米可以表示成0.1米,3角可以表示成0.3元?

5、1分也就是多少元?0.02米,也就是多长?猜一猜。能说一说想法吗?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是受什么启发吗?

6、板书:0.1=1/10 0.3=3/10 你发现了什么?

0.01=1/100 0.04=4/100

教学反思: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材中采用树形结合的形式把小数和十进分数联系起来,认识小数的意义。但学生在做作业时,4.8中的4在()位上,表示()个();8在()上,表示()个()。有个别学生出错,还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三、运用拓展

1、说一说

你觉得小数和什么数联系特别紧密?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几个等式吗?你觉得小数是什么样的数?

2、一个正方形是1,平均分成100份,2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吗?20份?

3、0.03米就是多长?为什么?0.12米呢?

4、这个正方形表示1,如果要表示0.001呢?0.013、0.216?写几个上面那样的等式。

5、0.001米也就是多长?为什么?5毫米也就是多少米?30毫米?

四、练习提高

1、第5页第1题。

2、第5页第2、3题。

五、总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0.1元是怎么回事?

(3)0.1米呢?1里有多少个0.1?1里有多少个0.01?

2、(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

(3)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125份是多少?

教学反思:个别学生对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表示多少,掌握得不是太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小数部分的读法和整数部分的读法混淆,还要加强练习。

(4)6个0.1是多少?6个0.01?13个0.01?18个0.001?

二、探索小数的数位

1、出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很难测量准确,现在还准备重新测量,到目前,一般都沿用1975年我国测量的数字——8848.13米。我们来看这个数,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小数?

2、板书:8848.13

3、从左边看,第一个8表示多少?依次。边说边板书数位和计数单位。

4、“1”表示多少?“3”呢?那数位应该叫什么?计数单位?

5、练习。第4页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6、第5页第4题。

三、总结。

数学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想象、和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通过迁移比较,促进学生掌握易混淆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火柴盒、直尺、数学书(师:大鞋盒、包装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已经拿到了一个。

生:小火柴盒

1、师:观察火柴盒,从数学的角度,你认识它吗?

这是个长方体,既然是长方体它应该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面、棱的特征、生指出它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道具引入,激发学生对以往经验的回忆。】

2、知道了长、宽、高,你能联想到哪些数学知识或者立刻想到可以求什么问题吗?(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公式、体积容积进率。)

3、生根据测量的、长、宽、高求出盒子的棱长和、表面积(可简算。到了高年级,碰到了长长的式子,不要傻算,先分析分析式子,如果可以用简算的话,要采取采取策略!)、体积。由于火柴盒比较小,选择毫米作单位。(板书棱长和、表面积、体积算式))

【设计意图:创设现实情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又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师抽出内壳,(生继续观察)认识外壳、求出外壳的表面积(减去左右两个面)。

5、师:如果壳纸是2毫米,一盒火柴盒的容积是多少?(生试算,只列式)

强调:长减2个2毫米,宽减2个2毫米,高减1个2毫米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尽情发挥想象、观察,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加深理解,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

6、师:好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我们发现了这么多问题值得研究,如果不结合实际考虑,只求出它的表面积、体积就太简单了。实际生活中,不只是我们在课堂上学的那个数学的基本公式。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我还有个问题,如果用四个火柴盒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请每个同学先想一想,想好后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自己的想法可行吗?有几种拼法?(生四人小组试拼)

从节省包装纸的角度,你会选择哪一种?(学生讨论7种拼法对使用材料多少的影响,一般是让它消失最大的面)

【设计意图: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替想了数学的优化思想。】

8、(师展示包装好的鞋盒)如果你们把四本数学书也像老师这样包装,接头处留20厘米,需要多少带子?小组合作算一算。注意:这是求棱长和,2条长、2条宽、4条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包装中的数学)板书

二、作业:每个同学用一张长方形纸,不许裁但可以粘贴使它变成一个长方体盒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观的去理解长方体展开图的感念】

数学教学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几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

学具准备:

每人20根小棒、算式卡片、数字牌。

设计思路: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的编写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进行安排,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充分注意并恰当把握教材的这些特点,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为此,本设计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设计力求改变以单纯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

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看!谁来啦?齐天大圣孙悟空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呢!

指定学生戴上孙悟空头饰:孙悟空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

( 策略建议:游戏活动,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这可难倒了她。聪明的小朋友们能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一共有14瓶牛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一瓶一瓶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3)师小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的同学一瓶一瓶地数;也有的同学用接数的方法,从9瓶接着数;还有的同学更聪明,从右边拿1瓶放到左边箱子里,使左边箱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右边剩下的4瓶,就是14瓶。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策略建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几,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觉到在多种算法中,凑十法最简便。)

2、探究算法。

(1)小芳送完牛奶回到家,妈妈给她买来了9个苹果,5个梨,一共有几个水果?应该怎样列式?(生:9+5=?)

(2)师:怎样计算9+5=?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

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然后,把右边的1根移到左边,使左边的小棒凑成10根,左边的10根与右边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

生汇报9+5得几的计算方法。

师板书:9+5=14

(3)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成十吗?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5+5=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9=5=14

(4)动手操作

试一试: 9+3= 7+9=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策略建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教师先做示范,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反馈。

2、比比谁算得快。

9+5 9+6 9+9 9+8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3、“小猫数鱼”

指导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4、数学游戏。

乘车到兰溪公园去游玩:(1)师介绍兰溪公园。(2)4名学生当小导游,手中分别举着写有13、15、18、19的数字牌。 (3)学生每人一张“9加几”的算式卡片。(4)请对号上车。(得数分别是上面几个数字的卡片就是车票。)

(策略建议: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生动活泼,充满乐趣,有利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

教材43-4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世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

二、新授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2)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

(2)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xxxx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9篇数学教学教案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新范文

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滑滑梯教案11篇08-02

幼儿园上下学交通安全教案精选11篇08-02

高中美术教案【最新7篇】08-02

圆的面积教案优秀15篇08-02

母亲的恩情(优秀12篇)08-0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优08-02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优秀5篇08-02

《检阅》教案优秀14篇08-01

幼儿园绘本《我是一只小虫子》教案(优秀908-01

孔明借箭【优秀5篇】08-01

51 3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