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师的评价 对老师的评价【精选9篇】

时间:2024-01-05 09:15:46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学校通常都会要求给予自己的任课老师评价,该怎么评价和建议呢?这里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对老师的评价【精选9篇】,欢迎借鉴。

对教师的评价 篇一

关键词:美国区分性教师评价 幼儿园教师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区分性评价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教育改革是其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反思传统评价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新的教师评价理念:把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与教师专业发展整合起来的发展性评价理念。[1]它关注着教师责任、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的提升,认为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服务,保证教师和学生达到高标准。[2]区分性教师评价已经在美国国家、州、区、学校等各层次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这种评价超越了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根本在于针对不同的教师,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提供最适当的方式,使教师在最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本文将在介绍美国区分性教师评价的概念、维度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师评价的实际,阐述其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

一、美国区分性教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区分性教师评价的涵义

区分性教师评价是一种针对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明确的教学标准、差异的评价程序以及专业的评价者来保证教师素质和工作绩效的监督模式。[3]对教师进行“区分”,因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区分”可以是对教师进行分等排序、甄别,然后据此给予奖惩。而这里所讲的“区分”有“差异”的意思,“区分”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而区分,不是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着眼于教师更好的发展和在学校中建立一个互相关心和合作的氛围,让教师不再厌倦评价,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成功。区分评价也不是简单地为了取悦教师而使评价易于操作,而是要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真实、全面和复杂性,要使评价真正照顾和服务于每一位教师。

(二)美国区分性教师评价的维度

1、教师评价对象的区分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生命周期,教师评价应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及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将学校中的教师区分为新教师(试用期内的教师)、经验教师(在任期内且有较多经验,并能保证较高教学质量的教师)、问题教师(在任期内但在教学能力方面出现问题的教师)。

一般新教师在开始教学生涯的时候,都有满腔的热情、冲天的干劲,而在教学业务上还相当生疏。特别是在对待学生上还束手无策,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自己还无法解决。这时就需得到大量的和高质量的反馈。然而,针对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活动则完全不同于那些新教师。他们也同样需要进行持续的正式评价,其关键在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就应该将精力和重点转向提高和强化这些经验和技能上。以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准,以及扩充他们对自我、教师角色、教学背景和职业的理解,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另外,学校对于处于困境中的教师尤其应该重视,领导和同事不能轻视和排挤,给他们施加压力,而是要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建立支持团队,让他们找到自信和一种真正的归属感。

2、教师评价标准的区分

教师评价标准的区分就是评价标准时常为不同群体的教师而改变。例如,在第一年正式评价新教师时,选择教学中的10个最至关重要的部分,在第二年时就可以再加6个部分,第三年时再加6个部分。[4]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以教师投入为基础,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与学生学习紧密结合,评价活动紧紧围绕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来开展,同时体现了“增值(value-added)”理念,不以结果评价教师,而是要以教师、学生的原有基础为依据,以“进步幅度”来进行评价。并且这种评价标准设定不是为了控制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是为了引导教师明确并促进自身的教学实践。

3、评价者的区分

评价者区分的核心在于其职责的区分。在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中,评价者可以包括管理者、教师、同事、学生家长和教育理论专家等。但他们的职责却有所区分,管理者是评价的协调者,教师是实施评价的主体和核心,同事是评价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家长及教育理论专家是

评价的合作者。评价者区分的关键在于所有评价者必须接受专门的岗前培训,学习评价体系的结构,认识评价的目的,掌握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等。

4、评价方式的区分

在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中,评价方式的区分是和评价对象联系在一起的,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针对新教师,通过与管理者及教师指导的合作、辅导计划、频繁的观察、分析、会谈以及对新教师进行支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对教学行为四个领域专业性的评价用来作出聘任决定;针对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可以选择一种得到教师与管理者一致认同的评价方式来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些选择包括同行培训、行动研究、交互日志、师徒式指导、教学档案袋、同事合作等。针对有困难的教师,评价方式更倾向于支持和帮助,重点在于关注该教师群体,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二)区分性评价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优越性

区分性评价充分认识到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对教师进行鉴别和筛选,更重要的是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在研究之中我们发现,除了甄别的功能外,它能让教师的优点在同事、学校和更大范围内得到张扬;也能得到尽可能多的支持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它注重一种成功的标准,但更关注教师的进步程度和个性差异;它能使教师获得一种正式的、结构化的交流与监督,从而使自己的发展更为稳定、持续和有效;它能促进教师之间广泛的交流互动,从而形成更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在最大程度上整合教师的优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从而使学校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

(一)评价应以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为核心

教师评价是幼儿园科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提高评价的实效,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以促进所有幼儿教师的发展为核心。以往的评价往往是以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奖惩来评价教师。其实这样的评价是不合理的,因为幼儿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它与教师的工作和教育质量不完全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而为奖惩来评价教师,而又往往会导致把奖惩作为评价目的,使评价失去应有的功能。

区分性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使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手段。所以将促进教师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的教师评价,则有利于突出评价的功能,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并通过主动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承认幼儿教师差异、放弃传统的“一刀切”模式

教师作为发展着的个体,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5]但现行的幼儿园教师评价对教师采用的评价制度、评价方法、评价目的、评价标准都是统一的。[6]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忽视了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那么,如何在评价中关注和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美国的区分性教师评价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在美国,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所采取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实际情况而言,可以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需求,在评价时选择不同的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层次上都得到适宜的发展。比如,对新上岗教师的评价的指标应以工作表现和教学的技能技巧为主;对骨干教师评价的指标应以综合教育能力、创新意识和自我更新能力为主;对于困难的教师的评价应以帮助支持为主。

(三)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积极性

在以往的评价中,教师是一个被动的被评价者,毫无主动性可言。评价时间、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结果都掌握在园长手里,教师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方式无法调动教师参与评价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对评价的态度是消极的。

而在区分性评价中,教师的主体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关键在于使教师意识到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促进自身发展,并且评价充分照顾到不同教师的特点,在全面考核和评估时,强调要看到教师的长处和成绩,也要找出教师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这种评价方式必然使得教师认识到自己是评价的主人而非评价的对象。

为此,我们不妨借鉴区分性评价中所倡导的尊重个性和差异的评价理念,在营造一个宽松、多元和尊重差异的评价环境时,以评价为手段,通过评价来激发和保持教师良好的工作热情和最佳的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梁红梅。当前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特点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2,(9)。

[2]项聪。美国教师评价的发展历程与最新改革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6,(9)。

[3]danielson,c.(2001).new trends in teacher evaluation.eductional leadership.vol.58,no5,p.13。

[4]charltte danielson: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educational testing senice(2000)。

[5]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发展与教师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对教师的评价 篇二

关键词: 教师评价 教育评价 教育科研 教育管理

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教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很多学校都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学校内部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和工资总额包干制。再加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已制度化,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促使了教师评价的工作必须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如果没有对教师比较客观、比较科学的评价,那么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及对教师的奖惩就会成为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必须科学化。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能够科学地、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实现对教师管理科学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随着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就愈加感到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要。

一、教师评价的概念

我们认为,教师的评价应是在正确的教育价值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的判断,从而为教师改进工作,为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及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基于上述的认识,实施对教师的评价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

2.对于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教委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3.教师的工作具有与其他行业的工作不同的复杂性。如教师工作对象的复杂多变性;教育教学过程的多因素、多变化,可比因素不易确定;教育周期长,教育效果滞后;教育成果的集体性等等。

二、教师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即指对于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端正办学方向,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

2.客观性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就是在教师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获取真实信息,抓住本质的东西进行分析。

3.全面性原则。即指在确定和运用评价标准时要全面,不可片面。贯彻全面性原则,一方面要抓住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还要抓住评价过程,广泛全面地收集评价信息。

4.主体性原则。即指明确被评价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这样才能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使教师的评价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5.可行性原则。指评价的指标、标准可行;评价的方法及运用的技术手段可行;工作安排可行。指标和标准要切实注意从实际出发,防止要求过高或过低。方法和技术手段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注意简便易行。工作安排要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不要增加很多额外负担。

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时,这条原则尤为重要。有些评价要素的标准可以量化,就可采用定量分析。这种分析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防止主观性。但是,在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时,采用定量的方法就很困难了,特别是关系到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都具有模糊性。若这时强求用精确的数字去表示本身是模糊性质的事物,这不仅不客观,而且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必须遵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这也正是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切不可片面认为只有定量评价才是科学的,在实际工作中也应防止这种工作倾向。

三、评价的功能

1.导向功能。对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因而对教师的评价过程自然会具有导向的功能。

2.激励功能。评价可以使被评价者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不足,能够激起教师发扬优点,促进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励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学习。这是评价的一种心理功能,驱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活力。

3.反馈矫正功能。通过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时获得教育过程、教育效果的信息,我们可以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校工作或教师工作的状况,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工作或教师工作中的长处与短处。这样便于学校和教师经常调节工作的目标与进程,及时调节、及时强化、及时矫正,使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不断地得到完善,得到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目的。

4.鉴定功能。对一所学校、一位教师进行评价,必然会有评价的结果,评价的结果会对学校、教师具有鉴定的功能。只要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办法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那么评价的结论也必然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因此,通过评价来对学校、教师的工作进行鉴定也必然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

四、教育评价与学校的科学管理

学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对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因为对教师的管理无疑是学校诸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对于教师的评价就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是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的正确途径。因此,教师的评价是实现学校管理化科学化的有效措施。

1.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为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客观的标准。

对老师的评价 篇三

1、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为人和蔼,课堂能与同学们互动,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

2、老师年轻漂亮,善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授课认真仔细,声音甜美,和蔼可亲。态度认真负责,极有耐心,是我们心中可亲的老师。

3、老师授课认真,细致,能充分利用时间,形象条理,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十分清晰易懂,使同学们对知识易与理解,老师讲课时的激情会感染我们,课堂气氛很好。

4、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半数认真工整,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

(来源:文章屋网 )

对教师的评价 篇四

[关键词]新课改 管理 评价

新课改要求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机制去管理教学、组织教学,而教学又是师生互动的结合,教学相长就是对教学最为科学的注解、诠释,故而对教学的主体――学生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管理、去教学、去评价。唯有如此,新课改才能落到实处,教师方能发挥出教育指引者的作用。教师才能找到完全能施展自我的教育平台,实践教育者的人生价值,进而创建校园的和谐,使得教师甘为人梯,积极进取,为新课改的教学努力拼搏,为学生的成才注入助推剂,为新时代的教学增砖添瓦。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在此谈几点拙见,以和广大的教育管理者共勉!

一、了解全面,人尽其才

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了解教师的具体信息,诸如年龄、专业、学历、历任学科、特长、毕业时间、从教时间等,方能做到对教师的了然于胸,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和管理工作,人尽其才也不会落到空处。在教学的管理安排上,必须要减少甚至杜绝专业不对口,进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教学积极性,应付了事,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上课的现象。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种种由于教师所学专业和任教学科不相对应的现象,大大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的在其位不谋其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使出浑身解数而不见理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下降,对学校、教师、学生都造成了负面效应。凡是具有眼光的领导、教师都对此现象持否定态度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应该尽量使得教师们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中教学,尽量作到专业对口。不合专业学科的任教要在双方共同愿意的基础上进行,以便最大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兴趣,最大可能地利用好人力资源。

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教师有利于教学和学校发展的意见,应该平等地对待教师,做出每一个决定以前,多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决定是针对于自己,自己有何感受?故为决策者应具有高屋建瓴的大局意识,对教师要做到点滴了解,甚而至于了如指掌,方可作到用人得心应手,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错误;方可在工作中充当“伯乐”。如果学校管理者充当了伯乐的角色,那么,教师就极有可能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一匹匹“千里马”,为教学的提高,为学校的发展而驰骋。学校的管理者要力争改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教学现象中的尴尬。故学校的领导很有必要走进教师家中,走进教师的生活当中,多沟通、多交流,广纳善言,力争可能地满足教师在教学中的合理、科学的要求,为教师搭建发挥才能的平台。实践证明能采取教师建议的为教师着想的校领导,在教师心目中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当然在这样的集体领导下,学校的一切也在和谐奋进之中,教师的努力拼搏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做好记录,促其上进

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我们在评价教师时也不妨建立教师成绩记录袋,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做一个科学有效地依据。教师成绩记录袋由学校指定专人进行记录、管理,以减少记录中的纰漏。

记录袋应分门别类地把教师在学期中的工作表现、教学管理、教学经验(论文的发表)、学生反馈、家长反馈、教学考试成绩等划分不同的等级或分数,逐一进行记录,逐一整理归档。在每一学期终了时,由学校领导组织会议,把每个教师在学期中的各个方面的评价和综合评价告知教师。当然,这种告知最好是学校领导层和单个教师知情,减少当事人之外的教师知晓。从而以保护教师的隐私,构建校园的和谐氛围。

教师的成绩记录袋可以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的总体水平,可以作为教师评优晋职的第一手材料,也可以在无形中增加教师工作的动力,努力提高教师在各个方面的进步。所有教师都产生了在工作中的动力,形成在教学工作中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也就不用发愁学校中的团队精神了。

成绩记录袋的建立可以使教师明白自己在教学中的成绩,明白在学校中的表现,明白和其他教师的差距。在自我和领导的知情中,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促使教师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成绩记录袋是在有形的管理中产生了无形的作用,这种方法远甚于无休止的批评、教育,对领导、教师都是有益的举措,可以把学校的管理从众多的会议中解放出来,给领导和教师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三、双向评价,管评结合

记录袋式的评价还不能全面地做到对教师的科学评价,因为在记录中,存在着人为的因素。所以,我们还很有必要引进另外一种评价即教师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要借鉴成绩记录袋评价的方式,即参与者要同成绩记录袋评价的人员等同,以减少评价尺度的差异性和对教师隐私的保密性。教师的自我评价宜应在每学期终了时进行,要求教师单个向学校评价的管理者进行陈述。

在自我评价时,主要听取教师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和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看法、见解以及对自我成绩记录袋评价的异议,管理者应该认真听取教师对学校的意见,科学分析,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到利则用之、不利则改之。教学管理者应该深知失败的教训有时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用,更有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学管理着应该具有远见的卓识和未雨绸缪的眼光,因而,在听取教师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把教师在今后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加以重视,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表现的平台,甚而把绝好的方法可以在学校内宣传推广。当然,对于这种教师的自我评价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也要视做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广开言路,教师才能献言献策,学校才会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我评价是教师对自己的科学解剖,是以后工作中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对自己的种种表现和工作中的得失说出来了,就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诸实施,这在无形中起到了对教师的管理监督。如此一来,在教师自我评价的刺激和激励中,在领导的表扬中,教师的教学工作又多了主动性,多了压力,也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教学工作岂能不走上新的台阶?教学工作势必会减少领导们苦口婆心的说教!

对教师的评价 篇五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课堂教 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王蕾(1963- ),女,山东济南人,大连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辽宁 大连 11603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85-0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施行,随着《纲要》的颁布实施,我国也掀起了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潮。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新课改目标下也不断进行着调整。与此同时,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等也都要求必须重新适应《纲要》的精神要求。随之而来的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其改变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各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效果反应与改进的指标参照,要求也必须按照《纲要》的精神进行变革。

一、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诊断”,通过评价结果所提供的信息,引导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督促学生不断进取,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全面发展。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科学管理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对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科学的评价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20世纪末,我国对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有很大进步,也有许多积极的变化,如更新评价理念、多元化的指标内容、互动的师生主体、动态的评价方式等。但在教学实践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制定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为了反映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实际,我们认为,评价体系标准的制定,必须在遵循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满足教育目标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要对师生双边活动进行判断,以客观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成效或存在的问题。为了使评价尽可能具有现实意义,应以“全面评价”的观点和原则作为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充分考虑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制定“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课程建设进行全方位评价。具体原则有以下几点:

1.方向性原则。评价指标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锻炼习惯、顽强拼搏、团结合作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2.全面性原则。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即对其总体效益进行评价。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实施和取得的效益,以及所取得的总体效果。

3.主体性原则。改变过去单纯评价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要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也就是说,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以学论教”,不仅重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整个教与学的过程。

三、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有相同之处,但因为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重要教学内容,因而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所不同。举例来说,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如图所示),过分注重显性效果,忽视了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学习情绪、练习积极性、优良道德品质和进步幅度等隐性效果。依照《纲要》的精神: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打破传统以技评和达标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以学生为本,在提高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动机,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以及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等”。同时,要注意到个体差异,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受益。课堂教学评价由很多要素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说对师生双方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和“学”两大方面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期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所突破。

首先是“教”的评价。教师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导,如果对其教学工作的质量给予宏观评价,内容可大致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微观而言,评价应该更加具体详细,要反映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科学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能力,依据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过程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成效,处理师生间互动关系的结果。其次是“学”的评价。学生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宏观地对其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内容大致包括学生在获得知识、传递知识和运用知识,以及发展个性、增进体力、促进健康、提高主体意识、道德水平等方面的收获和全面发展状况。就微观而论,评价应具体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技术技能掌握和运用等方面,以及包括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与行为准则,看到学生内在的进步与发展。

根据上述思想原则,我们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现状调查与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这种心理反应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交往、接触和联系而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上和行为,它是保证课堂教学的重要心理因素。具体内容如下:教学态度认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包括研究《大纲》、分析教材和学生情况、撰写教案、场地器材的安排以及安全措施的检查等。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上课前,必须认真检查场地器材设置,彻底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具体内容如下:课前准备充分,教案撰写认真、设计合理;能及早做好场地器材的安排和安全措施的检查。

3.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师规范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具体内容如下:遵守课堂常规,讲课用普通话,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有热情,有感染力,吸引学生注意力。

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启迪学生思想、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总和。在这方面内容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需要,重视体育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具体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充实,与教案相符;不仅教给学生运动技术技能,还要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和经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人文精神。

5.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大部分课都是在室外进行,所以受自然条件因素影响较大。具体内容如下:课的结构合理,即课程各部分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都必须是合理的,场地、器材等资源也能充分被利用。

6.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如下: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讲解简练准确,重点突出;示范动作规范,示范位置和示范面合理;教学技能突出,教学有创新。

7.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保证,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具体内容如下: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学习情绪和积极性,练习认真刻苦。具体内容如下:能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等。

8.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强调要遵循体育教学原则;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给学生思考、创新的空间;能及时正确处理突发事等。具体内容如下: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体育教学原则;课堂中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能给予学生思考、创新的启迪;能做到因材施教;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具体内容如下: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体育教学原则;课堂中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能给予学生思考、创新的启迪;能做到因材施教;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

9.运动负荷和练习强度。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练习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变化和适应规律安排运动负荷。具体内容如下:运动负荷和练习强度安排合理,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符合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

10.课堂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对象,强调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上,我们强调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具体内容如下: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有80%以上的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品质养成等方面达到预期结果;学生进步明显。

另外,我们还设计了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满意度评价内容,供学生评价教师时使用,主要分为五个方面:(1)教学态度:教学态度认真、语言表达清楚、指导及时、注重区别对待、师生关系融洽。(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丰富、运动量合理,提倡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3)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丰富、技术技能纯熟、示范准确、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4)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练习自觉性不断提高;不怕辛苦、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逐渐养成;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技能水平不断提高。(5)成绩评定:教师评分公正、考试内容合理、考试形式合适、评分标准合理。

四、改革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评价指标要多元化,在实践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对普通高校延续多年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我校制定了相对比较完整,适合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在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同一名教师用了修改前、后两个测评表进行评价,结果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修改后的评价表更能直接反映教师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虽然表面看起来评价的内容较以前多了,但在测评时更加容易操作,也能更客观地反映教学实际情况。另外,学校把学生对教师的考评表修改为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测评表,可以更方便学生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设计的评价表,最终的结果都是只给教师打出相应的分数。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如果我们不看整个评价内容而只看分数的话,根本无法知道相同分数的老师上课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他们的教学特色。因此,如果不是为了特殊的需要,我们可以将测评表中的各项分值和系数去掉,多去发现问题,以求不断改进。

第二,评价既然是为了检查和修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那么,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使它不形同虚设,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就应该经常性地得到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的反馈信息。在调查和征求意见时,我们发现以前的课程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导致教师上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建议,课后,师生之间要及时面对面地(或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互相交换意见,多交流沟通,以达到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三,目前,学生在评价体育教师时,会出现态度不认真的情况,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觉得老师们上课很辛苦,不忍心给老师打低分。另一个原因是原来的评价表中的部分内容与体育教学情况有差异,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将“百分测评”改为“满意度测评”,内容应该与体育教学更贴切,也更能反映教育实际。

[参考文献]

[1]郭泽成,周岳峰。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Z].2002-08-06.

[3]蓝锐彬,戴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探索[J].广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12).

对教师的评价 篇六

一、当众评价频率偏高

每位教师都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教师当众评价的效果越差。究其原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首次表扬或批评对学生的刺激是最大的,随着表扬或批评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逐渐降低,其价值就会越来越低,尤其是当众评价,其程度更甚。第一次当众表扬学生,虽可使该生兴奋不已,却可能使其他学生在无形对比中受伤害,而多次当众表扬也会使学生麻木,表扬不成为表扬;同样,首次当众批评学生,可能使该生情绪低落,一蹶不振,若多次当众批评,更会使学生麻木,批评不成为批评。因此,我认为教师应适当减少当众评价使用的次数,寻找其他合适的评价方法,例如:

1.纸上评语。教师可把一些不宜当众评价的语言写成纸条,“送”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写成纸条夹在作业本中,与教师交流。由于纸条不面对全体学生,而且其内容是贬是褒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谜,这就避免了当众评价可能会引起的某些消极影响。此举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师生间纸条的交流会逐步进化为心灵的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成长记录。新课标中提及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意在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成长记录”应有以下内容: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等,它注重的是学生自己的纵向评价。

用书面语言评价代替口头语言评价的好处在于给了学生一种“神秘”感,激发了学生阅读评语的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修饰评价时常出现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评价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应出现经过修饰的虚假词语。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首先自己应做“真人”,评价应以不伤害学生为底线,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教学中应做到:

1.真爱学生。教师要用满腔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对待每一位学生,评价每一位学生,这样的评价才会真正感动学生。教师缺乏真心的表扬会让人有“皮笑肉不笑”的感觉,而缺乏真心的批评只会给学生造成“电闪雷鸣”式的打击。

2.真评学生。教师不要言行不一致,不要给学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要让学生产生对教师怀疑的态度,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危机。例如课上教师既然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就应该真正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权利,不应过多地限制学生,即使出现一些意外的甚至是“荒唐”的回答或做法也应宽容学生。教师应重视发现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和表现出的闪光点及参与探究的过程,重视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另外,教师和学生万万不能把上课当成虚假的“演戏”,而应把上课看作是真实的“生活”。

三、评价冲击知识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静态的、功利性的评价观,树立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观,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目标上要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多方面,在评价方法上要把师评生、生自评、生互评、生评师等结合起来,新课程理念对评价的重视刺激了一些教师过分重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出现一些为评价而评价的功利性的做法,问题主要反映如下:

1.评价时间过多。有的教师在每节课中除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外,还特意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环节让学生进行专门的评价活动,片面追求评价参与的面广,评价方式的齐全,从而导致教学环节过渡得不自然,给学生一种突兀感,甚至还会导致因评价时间过多而冲击知识教学的情况,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认为应积极寻找知识与评价的切合点,把评价渗透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例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教师课堂上可以先分组评比,让学生结合本课知识互相赞美评价,评比谁说得最好。这种评价方法既达到了评价的目的,又服务于所学知识,自然而且实用。

对老师的评价 篇七

要想改变此现状,老师们不妨从改变课堂评价入手,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课堂发言的愉悦,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一、改变传统评价模式,尝试多元评价

传统的评价模式是非常单一的,往往是老师一人说了算。说得好还是不好,常常是以老师心中的答案为标准。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只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望而却步。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评价上进行大胆地尝试。

(一)改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因此老师们应该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将多元评价引入我们的课堂。

1.引导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

自我评价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老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积极性,用赞赏的目光,充满激励性的话语,甚至必要的奖赏,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动力。其次要鼓励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能大胆地说出内心的想法,不要畏惧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老师要用目光与学生进行交流,坚定他们自我评价的信念,并且要动员所有的同学认真倾听,并对他们的评价给予表扬。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先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再勇敢地分析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2.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不仅能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仔细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时,老师首先要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即进行互评就是为了让我们大家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是专门挑别人的刺。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同桌互评,小组互评,还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互评时,同样让学生做到“先褒后贬”的方法。如我在教学《开天地》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倒下后,他的身体还会有哪些变化?一学生站起来说:“的头发变成了无数柳枝,在微风中摇摆。”听了学生的发言,我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一学生站起来说:“他的想象很丰富,把的头发想象成柳枝很合适,值得我学习。如果把‘摆动’改成‘舞蹈’那就更生动了。”看,学生的评价多么准确,不仅肯定了发言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样的互评的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

3.师生互相评价,共同和谐发展

老师评价学生是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在此基础上,不妨让学生来评价一下老师,让学生大胆地对老师提出要求,做出评价。如:在教学生字时,让学生对老师的范写做个评价;在老师示范朗读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对老师的朗读也进行评价;在进行习作指导时,让学生对老师的下水一个评价等。让学生评价老师,老师就必须放下架子,既能听得进好话,也能听得进孩子幼稚、不加约束的丑话。放下架子,倾听学生的评价,能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能够激活师生的互动关系,为语文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只要我们坚持这样的评价方式,就能让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让欢乐、友情徜徉其间。

(二)改狭隘的评价角度为多元的评价角度

过去因为教学目标的单一就决定了评价角度的狭隘。新课程实施之后,目标的三维构定就要求老师们的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在智育方面的发展,评价知识的学习、方法的获得等,还要关注学生情商方面的发掘,针对学生发言的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态度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中尤其要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综合素质。

二、丰富课堂评价语言,提升课堂魅力

(一)注意评价语言的合理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是良莠不齐,层次多样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只有合理地使用评价语言,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对优生,往往既要肯定,还要提出新的希望,如:“你的回答精彩极了,这充分说明你是个善于开动脑筋、会学习的好孩子,不过老师还希望你还能多多帮助小组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把你思考问题的方法告诉他们,让他们和你一起进步,好吗?”对学习感到比较困难的学生就要使用鼓励性的评价,尽量发掘其闪光点,鼓励其不断努力,取得进步。如:“虽然你的回答不够准确,但你能大胆举手发言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注意听听别人的发言,你一定会进步的。”

对老师的评价 篇八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互动模式为: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回应。教师提问可以提前预设,而孩子回答之后的教师回应,却往往让许多老师不知所措,该如何回应?本文从“通过教学研讨,探寻教学过程中教师回应评价的策略”、“通过教学观摩,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的回应评价语言”、“通过案例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回应评价语言”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做出具有明确指向性和描述性的回应评价语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1]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向性、描述性明确的回应评价激励语言能激活幼儿思维、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和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有效途径,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教学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基于这样一个“小现象、小问题”,我们开始了实践。

一、通过教学研讨,探寻教学过程中教师回应评价的策略

我们采取快乐教研的方式,开始了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评价语言的探究”园本教学研讨活动。老师们按报数的形式随机分成了六组,每组取了一个小组名,每个成员分别承担着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计时员等不同角色,发挥小团队的智慧,共同探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回应语言的策略。各小组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樱花飞舞”组老师说:回应评价语言要使用积极评价,尽量少用消极评价;“雨丝飘落”组老师说:教师要用易于幼儿理解的语言给予回应,尽量避免专业术语;“菠萝”组老师说:回应评价语言要提供具体的评价信息……老师们在谈论的过程中挖掘教师回应评价语言的“学问”。谈论的过程引起了老师们思考,是老师思考的过程,更是老师们成长的过程。紧接着,我们向老师们推荐了一些专家的回应评价策略,帮助老师们扩展经验。研讨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师们,让老师们认识到教师回应评价语言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努力探寻具体的教师回应评价的语言。

二、通过教学观摩,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的回应评价语言

在教学研讨之后,我们进行了教学观摩,设计了“研究性教学观摩反思表”,授课教师和听课的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回应评价语言上。通过自荐和推荐,我们发现了许多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回应评价案例。这些具体的回应评价案例就像一股“清泉”流过沙漠,沙漠开始有了绿洲;就像一线“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了黎明的信息。

学习、实践是智慧之源,我们发现并记录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同“清泉”、如同“晨光”的回应评价语言。例如:教师说:“将鬼鬼藏在哪儿的好?”幼儿:“藏在窗帘下面。”教师:“这个藏得真隐蔽!”这些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回应评价语言在为孩子们营造宽松、温馨的心理环境的同时,激发了孩子的思维,给了孩子一种安全感和成就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着快乐和自信。

三、通过案例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回应评价语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3]如何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需要我们将理论和实践融贯相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语言,才能真正体现其中的内涵。

对教师的评价 篇九

1学习性评价的定义

学习性评价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国际许多学者给出了学习性评价的定义,虽各自定义的内容不同,但其内涵基本相同,认同度较高的主要是两个人给出的定义: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学习性评价的权威专家布莱克(Paul Black)教授认为:“学习性评价指任何其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澳大利亚评价专家提出:“学习性评价承认评价应当发生于正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评价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可以用于促进教学过程。”

2学习性评价的核心内容

学习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传统的评价多关注的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采用笔试的形式,评价的对象主要是行政领导、其他教师、教研人员,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真正感受。而学习性评价这种新型的评价方式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让教师与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由“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者”。发掘学生的内部动机,使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它是鼓励性的。

学习性评价的对象是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实施学习性评价的立足点不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残酷的竞争,而是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长期的发展,不仅仅是注重对学生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是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了解学生的要求和需要,使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与学同时进行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它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发展的过程,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反馈,不断改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增加学习效果。

学习性评价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习性评价的宗旨是为了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者,而独立自主的学习者要求具备:能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来提高学习能力。然而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与其他人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同时注重同伴的评价,同伴作为旁观者能看到自己看不到的环节,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更好促进学习。

二学习性评价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1备课的“预设”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评价和教学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结合体,高校教师在走入课堂之前精心的备课是教学成功进行的一个好开端。教师在承接教学任务时,首先明确5个“W”———What?(讲什么)Whom?(为谁讲)Why?(为什么讲)Who?(谁来讲)How?(如何讲)。并在这个主要规则的基础上精心选定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备课中要求高校教师通读教材理清结构、参阅相关专业的专著、关注最新研究动态等,除此之外,学习性评价要求高校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的预设,故意设置“漏洞”,设想课堂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况、学生如何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怎样进行学习反馈等情境,“预设”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侧重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知道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与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预设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开展合适的活动。

2教学观察能力

教学观察是高校教师进行学习性评价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运用观察可以看一看学生在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听一听学生在讨论时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到了哪种程度,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么说,同时对其引导性的提问,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呆板的提问形式,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观察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高校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观察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不同于以往只是给个分数了事,作业也是教学效果的一种反应形式,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不应只给个分数,改成评语的形式,针对每个学生有个性化的意见,对其进行鼓励,积极反馈其学习表现,更利于学生的学习;高校教师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良好的内部动机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手段,学习目标也是学生学习表现的重要开端,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激发引导学生向积极的学习动机靠近以及确立适合进步的目标。高校教师根据观察中收集的资料可以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3探究记录能力

探究记录也是高校教师进行学习性评价的另一种方法,学习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及课后表现,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进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所以这个评价的“度”就由高校教师来掌握,无疑对高校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对高校教师在实施学习性评价的过程中有很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记录收集资料的能力就尤为重要。因为学习性评价除了课堂上的评价,还有课堂外的评价,甚至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求教师从备课到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动态的评价,通过评价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其改进学习,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改进,调整教学,以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记录信息也应是动态全面细致的,包含学生表现的很多方面,高校教师可以根据收集的记录信息形成“记录档案袋”,包括他们学习的表现、学习作品以及教师、同学、自我的评价等,这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成长,而这种记录也是一种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就注定了高校教师要有高水平的探究记录能力。

三针对学习性评价中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建议

1高校教师实现评价观念的转变

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其教学生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习性评价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进行自我批判,不断进行创新和进步。因为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学习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不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在评价策略上不再是注重外部评价,而是注重教师的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与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不再是通过笔与纸的考试来测试结果,而是贯穿于教学活动的过程,根据不同情境灵活评价;在评价目的导向上不再是注重结果导向的评价,以成绩的优劣决定对教师的奖励和惩罚,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评价。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传道、授业、解惑”仍是教师的天职,但不是高校教师的唯一与常规角色,高校教师由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助者和促进者,师生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实践着“教学相长”。高校教师应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学习性评价理念下,转变评价观念。

2高校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高校教师主要传授科学知识,教学有“法”可依,教有常规,按照制定好的方法步骤按部就班的机械填充相关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时候高校教师是个“主角”,而学习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室就是一个舞台,上课就是在进行艺术表演。教师对学生是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良好的课堂驾驭,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特意“干预”,给学生及时的发现解决问题并给与及时的评价。创设互动的课堂增加有效的教学,巧设情景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恰用资源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联系生活促进学生运用新知识,化易为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进行教学反思,不但关注专业知识的增长还应关注实践知识的增长,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针对课堂提问环节,不应只期待学生给出标准的答案。同时在提问后等待回答的过程中,要增加时间,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按空隙来思考,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3高校教师实现评价方式的转变

学习性评价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不仅关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运用,也关心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的形成与发展,既关心学生学习结果,更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变化与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以及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虽然学习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但具体的评价操作需要教师来完成,而学习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顺利实施取决于教师,所以高校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结合,例如:观察法、测验法、问卷法、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真实性评价。实现全方位多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自我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对自身的态度、意识、情感、动机等评价,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的结果及表现过程进行评价,再一方面通过自我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自我完善与激励,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同时进行同伴互评,引导同学之间发掘他人优势,进行合作交流,相互之间有效的评价,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还有教师的评价,包括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评价、之前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评价、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情况的评价以及随机生成的内容评价。最后是家长等相关人员参与评价,对学习性评价的实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靳孝琴。学习性评价的核心理念与激趣价值[J].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4):7-8.

[2]张文慧。学习性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14-15.

[3]陈微云。学习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2,(10):57-58.

[4]丁邦平。以学习性评价促进探究式教学[J].科学课, 2007,(5):4-6.

[5]董轩。学习性评价在作业批改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 2008,(34):29-30.

[6]尹小云。学习性评价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43-48.

[7]王巧云。发展性教师评价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0(32):212.

[8]周贤鑫。创设互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2(10):52.

[9]丁邦平。学习性评价与课堂教学改革———以《科学》课评价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41-43.

最新范文

教师培训(精选5篇)01-05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及答案01-05

掣肘难书古诗阅读答案【精选4篇】01-05

我的体育老师作文(优秀9篇)01-05

我的老师三年级作文(优秀6篇)01-05

我们的体育老师作文(优秀6篇)01-05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00字优秀7篇01-05

幼儿园大班教师随笔【优秀10篇】01-05

教师座右铭简短(优秀4篇)01-05

教师年度考核表范文【精选8篇】01-05

61 5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