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优秀8篇】

时间:2024-01-07 19:14:18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里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编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优秀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一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所给的定义是:即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卡明斯(Cummins,1997)也对双语教学进行了描述:“双语教学一词通常是指在学生教育的某一阶段使用两种(或者更多)教学媒体语。这两种语言被用来教授科目内容而不单纯是语言课程本身”。

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方式,也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评价等内容。双语教学模式可分为:

沉浸式、维持型、过度型、多维互动型及双语互动模式。在实践中考虑到不同院校师资状况硬件设施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可以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半外型,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板书,中文讲授;二是混合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教师运用英文和中文交错讲授;三是全外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根据黄淮学院国际学院对外合作项目下的专科学生英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大二时开设微观经济学双语课程,因此时学生基本上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可采用混合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在讲课时,教师应尽量突出英文名词术语和重要理论,注意现实性和由浅人深,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最早于1870年在美国哈佛法学院创立,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工商管理等学科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我国的案例教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对我国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领域,早已开始提倡并使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学生在这其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

双语教学的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从小学就开展了英语的学习,对于经过了小学到大学二年级的数年的英语学习,以及全社会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都使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英语的学习的重要性及应用能力的提高。不但如此,微观经济学课程还有大量的案例资源,通过案例的讲授能够使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又能够将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枯燥内容以实例的形式予以整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鉴于以上的分析,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实践结合是可行的。

三、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模式

洌举案例法。列举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一经济理论、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示例性解说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解释理论。对于说明型案例,一般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外专门花时间研究。将此类案例运用在课堂中,可采用两种基本方法:陈叙式,教师先告诉学生基本原理,然后用简单英语讲解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原理;启发式,教师先把案例以及与原理有关的问题告诉学生,并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请若干学生用英文将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在学生的相互补充和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从问题的答案中发现和掌握经济基本原理。

.评析案例法。评析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让学生了解发现与处理问题的全过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讨论案例法。讨论案例法是指对某一主要章节进行全面讲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有一定针对性和难度有不同意见和结论的案例。

无论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堂外进行认真的准备,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有足够丰富或精彩思想参与交流。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四、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制定严密的案例教学计划。案例教学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教学,可控性较差,消耗时间较长,如果没有周全的教学计划作为指导,很容易使教学偏离学习主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采用英语进行案例教学,问题会更加突出。教师应针对外语教学的特点在课前制定一个详细、具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计划,内容包括: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确定学生的讨论时间、制定详细的案例讨论组织步骤、充分估计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合理安排案例讨论的地点及人数等。

.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的英语情境。在案例教学中,针对英文案例中词汇量较多,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专业内容和语言理解两个方面的困难,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主要定义原理术语,用中英文双语表示,这样有助于学生克服深入理解案例的语言障碍。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二

基于电子书包小学低年段英语听说教学PIE模式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Prevision流程

Step 1 :动画自学,划障碍词

Step 2:做预学案,预测难点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1.“看动画”功能 、“画笔功能 ”;2.“组卷系统”。

原则: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学生自主预学,教师即时统计,修改设计,对症下药。

过程:

(1)利用“看动画”功能理解故事大意,并用“画笔功能”划出障碍词

(2)学生登陆账号完成预学案,教师查看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设计。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动画,理解大意”,并划出不懂的词;教师抽查记录总结难点词为 “where”“hat”。 其次,教师登录查看学生预学案完成情况,发现难点为“magic”的意思和方位介词的区分。于是教师调整教案,热身时加入魔术表演,并增加方位介词输入的次数和操练活动。

二、iEnglish流程

Step 1:激活旧知,做好铺垫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视具体教学设计需要而用。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书包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只择其合适的功能促进高效的听说教学,并非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使用。

原则:激活旧知,或解决部分障碍,为听说教学的展开做好铺垫。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教师通过变魔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magic”,为主情景的呈现做铺垫;再通过课本第一部分的导入对话,对难点方位介词“in”“on”进行初步的输入。

Step 2:巧用动画,整体呈现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看动画”功能。

原则: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整体呈现,整体输入。

形式:教师多以提问的形式,巧设问题,引起学生注意,边看动画边整体理解故事。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教师利用放大功能特写魔术师Panpan,设置问题: Panpan is playing magic. How many times? 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看动画”功能整体呈现故事。

Step 3:细读文本,解决障碍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视具体的教学设计而定。

原则:在学生整体理解故事后,教授目标语言,解决听说障碍。

形式:教师多以提问的形式,学生通过看动画找答案或检验预测结果,关注目标知识点或者预学难点。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1,教师首先利用电子书包画笔功能涂层,遮盖三次小鸟的位置。教师设置问题:Panpan is playing magic. Oh!where is the bird? 引导学生细读故事,找出答案,教授方位介词,并解决预学案反馈的语言障碍。

Step 4:巧用跟读,上口正音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跟读”功能,“对话”功能(人机互动),“看动画”静音功能(配音)。

原则:利用语音评测系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正音,提升语音语调。

整合使用的电子书包功能皆带有语音评测系统,可即时从“准确度、流利、韵律、速度、重读”对学生的语音进行评价,标红薄弱词。学生根据提示自主正音。

过程:

(1)Listen and follow

学生利用“跟读”系统跟读,获得评价。

(2)Read again the sentences with a crying face

重读带“哭脸”的句子,突破标红词,模仿重读拿到全部“笑脸”。

(3)Dubbing time

人机对话,选择角色配音,根据语音评测系统提示正音,模仿拿到全部“笑脸”。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在解决目标知识和难点后,教师布置学生跟读,“跟读功能”的评测系统对学生的语音做出即时的评价,标出语音薄弱点。学生自主正音,尝试拿到全部“笑脸”;在学生充分练习以后,教师利用“看动画”静音功能,邀请学生配音。

Step 5:巧用画笔,随堂检测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画笔”功能。

原则:利用“画笔功能”,当堂检测。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教师巧用画笔,设置两个检测活动:①炸弹游戏;②听音圈图。(如图所示)

Step 6:综合实践,拓展运用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视教学设计需要而定。

原则: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学以致用。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教师延续情景: Panpan和小朋友们互动玩 “藏东西”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输出语言,学以致用。

三、Evaluation流程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跟读”功能,“对话”功能,“自读”功能。

原则:借此三个功能实现分层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可利用电子书包功能进行补救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可利用电子书包功能提升水平。

过程:

(1)Listen and follow

学生可通过“跟读”功能,补救不懂的单词或句子;较为优异的学生可充分模仿纯正、自然的语音语调,提升语音语调。

(2)Dubbing time

学生丢掉“跟读”的拐杖,尝试在没有原音的环境下,检测发音是否准确。

(3)Read by yourself

学生完全丢掉原音的环境,自行朗读,在语音评测下自主正音,巩固提升。

实例说明:

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一课中,教师以此流程布置作业,学生在第二天的小组PK赛中发音有所突破。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三

一、成立学科教研组,同抓共管:

1、语文组:

组长:    联系行政领导:

成员:

2、数学组:

组长: 副组长: 联系行政领导:

成员:

3、综合组:(含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生命生态安全、信息技术)

组长:   联系行政领导:

成员:

4、艺体组:(含体育、音乐、美术、卫生)

组长:  联系行政领导:

成员:

二、教研主题(思路):

聚焦常态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学习行为

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继续实施“青蓝工程”:

近几年来,我校不断补充了许多新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呈现两极分化,同时成长较快的教师又陆续调离。为了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拟开展“青蓝工程”互帮、互助、互学。在不断深化课堂革命和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大背景下,提倡在日常教学中一起修改导学案,由“师傅”提出建议,“徒弟”完成电子文档的编辑和上传。师傅要坚持推门听课,多帮助青年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培养一批强大的后继人才。徒弟要自觉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迅速成熟起来。在教研中师傅负责导课、评课,徒弟负责上课、说课,由学科组长考核和收集资料,整理组档。

师傅

徒弟

所在年级

任教学科

互帮互学情况

语文

语文

数学

语文

英语

数学

数学

数学

导学案二备任务,语文由万云平负责安排实施,数学由王金科、彭金玉负责安排实施。

四、具体措施

课改,从备课改起:

教学研究应常规化、常态化,各年级组各学科坚持集体备课就是最好的教研。研究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我们应将教材处理、学案设计、练习设计、作业批改与评讲、培优转困等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作针对性研究,达到优化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全县导学案使用大背景下,要将集体备课变成教学、教研常规。完成集体备课记录,将作为“六认真”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

听课、上课共促成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主动听课是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的有效方法。每人每月相互听课(同年级同科)应不少于4节,主要记录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其他内容可以少记或略记。听课后应进行适当的交流、总结,提出中肯的建议,没有教学建议的听课视为无效听课。听课一节记灵活学时1学时。

优质课和教学展示活动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详见学校教研工作行事历。在各种展示活动中,老师们应自觉录制《课堂教学实录》,积极上传一师一优课。主动了解每年教学资源网站上传课例要求,围绕网站规定课例有选择地进行课例研讨、磨课和赛课活动。其他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安排并收集整理资料存档。教研组长收集的主讲教师授课资料、参加人员签到册、听课教师发言材料(必须设立中心发言人)、评课议课记录等,交教导处后,为小组成员登记灵活学时。

五、积极参加继教培训与公需科目学习,撰写教研论文,完成每年不少于43学时的继教规范学时要求。

六、继续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撰写小微课题,主动申报校级课题,条件成熟的上升为校级课题,学校推荐到县教研室,一经认定,给予奖励。

七、原则上数学组活动时间为每周二下午、语文组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综合、艺体组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

教导处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则走向国际市场,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大量掌握国际营销和管理知识的人才。目前,国内很多市场营销从业人员英语普遍欠佳,而英语专业的从业者又不太了解市场营销。因此,既掌握营销知识又熟悉一门外语的国际市场营销人才顺应市场的需求,凭借良好的发展机遇和自身优势获得较大的发展潜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重点大学,拥有一批部级特色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鲜明的特色和准确的定位为教学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就体现了这种国际化特色和定位。

一、双语教学简介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 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欧盟采用的英文表述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学科内容与语言整合), 则较好地反映了双语教学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外语作为学校非语言学科教学媒介的双语教学。换句话说,双语教学的本质是学科内容与语言技能的整合,这种整合中既有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又有除母语以外的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教学。如果要将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与外语的重要性做个比较,对于非语言类的学科来讲,笔者以为专业知识的掌握更重要,而外语只是一门将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的工具。当然,这个工具也很重要,没有它我们将很难吸收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

为什么不是全英教学而是双语教学呢?一是因为全英教学对教师的英语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口语要非常流畅。二是在母语环境下,学生英语的思维时常存在障碍,不能够像汉语讲解时吸收得那么快。因此,双语教学毫无疑问是目前比较合适的教学方式。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意义与挑战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把握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了解全球营销环境的现状,掌握国际市场营销调研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辨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此,学生最好要熟悉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双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国际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为国际商业沟通做好准备。对于将来要出国深造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更能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个挑战:

第一,对教师的英语功底要求较高。我校不光提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更鼓励全英语教学。全英语教学要求教师的讲课课件、教材、考试要全部使用英语,课堂授课要求70%以上内容全英语授课。这一比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而做调整。对于母语非英语的教师来说,英语授课是个门槛,主要体现在口语上。除非任课教师在某个学习阶段学的是英语专业,或者有很强的英语能力,否则需强化英语训练,提升英语水平。对于专业好、英文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学校可以派到国外学习,了解多元文化,提高英文水平,因为双语教师必须是一个双语者和双元文化者。“广外”近年来每年都给校内教师举办出国留学英语培训班,通过考试者学校将遴选送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进行为期三个月至一年的访学进修。母语是英语的环境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和开阔视野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教师回国后将开设全英(双语)课程,并受到教务处的督导和考核。当然,平时还需继续巩固和强化英语练习。

第二,双语教学对学生的生源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但英语要好,还要养成看英文教材的习惯,并且要能用英文进行思考。“广外”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可以,经过选拔进入全英班的学生英语水平高,对双语授课的接受能力较强。但专业课不同于英语课,相对于中文,用英文学专业课其吸收能力和效率毕竟没有中文那么得心应手。

第三,改革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克服一些困难,例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性设计。此外,学生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书籍形成观点。我们期待着“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的教学方法

1.一组一案例教学法

一组一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将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案例,小组成员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将案例展示出来,并根据案例问题做出分析的教学方式。一组一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程如果只是单一的讲授理论,学生也许会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在英语环境下,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兴趣不大。如果课堂适当地引入一些生动的例子或者案例,课堂气氛很快就能调动和活跃起来。可以根据国际市场营销学每章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至两个案例。例如,课程有十章通常就需要有10个案例,这些案例由教师提供主题,让学生自主寻找内容,这是团队作业。班里的学生可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案例,根据教学进度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要用英文展示PPT,展示的内容包括案例背景介绍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最后一起总结出案例的讨论结果。

在这种一组一案例的教学方式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要事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的教学案例材料是全英文的,为避免学生的畏惧和抵触心理,案例的题材最好能够突出“新”、“奇”和“趣”,最好选择学生熟悉的品牌或公司做案例。例如,在讲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可以选用欧洲迪士尼乐园的最新案例;在讲国际市场细分时,可选用“smart轿车”的案例;在讲国际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时,选择宜家家居的案例。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一个关于 ZARA的综合案例,比较ZARA、H&M和GAP的国际营销策略,学生很感兴趣。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有出口、许可、合资与独资等多种模,可以据此精心设计,让学生选择模式并分析理由。有些案例并未给出材料,而只是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案例。例如,原产地效应的案例分析和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等,由学生自己找案例,深入分析,并最后展示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几乎每隔一个星期就会有一场学生的案例展示,活跃了课堂,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给“广外”冠以“CPU”(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的美誉,就是因为“广外”的课堂展示如此之多,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2.学术研讨教学法

一般来说,国际市场营销学的选修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延伸。然而,不难发现,这两门课程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框架十分相似,不少理论是相通的。如果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没有特色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门课程除了双语授课外,教学方式也要有所创新。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专业课,通常安排在高年级授课。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了,他们需要更多的阅读和思考。本人认为,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国际一流的期刊文献,例如 Journal of Market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等,了解国际市场营销学最新的科研成果,做到学研结合。刚开始,教师可以自己提供期刊论文讲解给学生听,渐渐地培养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英文期刊文献的能力。对于原产地效应、国际营销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等问题,可以用案例和学术期刊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思考和不同角度的提升。如果时机成熟,再组织个小型的seminar,让学生将一流期刊中他们感兴趣的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分享出来。学术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值得尝试。

3.现场教学法

国际市场营销学现场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到与之相关的场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在实地更深刻、更直观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产品线及国际产品组合时,可将学生们带到校园附近的超市,了解宝洁公司的多元化产品在超市上架的实况,现场实地讲解什么是产品线、产品组合以及该超市的产品组合优化的宽度、深度和关联性等。在讲市场定位时,以依云纯净水为例,让学生了解到一小瓶水的售价高达10元以上何以吸引目标顾客。在讲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可以让学生在大型综合超市,根据产品的品牌、包装和标签判断是以出口模式、许可模式、合资模式还是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现场教学法让学生摆脱沉闷乏味的理论灌输,在现场直观主动学习,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

四、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展望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应只关注教学环节,更应扩展到备、导、教、改、考、评等教学全程。还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网络加强师生沟通,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本人在英国访学期间发现,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教师的课件、案例资料、阅读资料和通知会挂到平台上,学生凭账号和密码登录下载。事实上国内有些老师已经开始运用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信息网络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五

【关键词】商务英语 互动式 案例教学

商务日语教学条件

一 教学软件条件

1.日语教学大纲建设

高等院校对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在新修订教学大纲时,应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增强日语能力考级通过率。

2.日语课程及教材建设

一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商务日语学习时要进行语音方面的专门训练,外教口语教材『みんなの日本1,精读教材《基础日语初级版上》,听力《日本语听力》第一版,另外附加了日语四级和三级听力。二年级学生的课程及教材『みんなの日本2,精读教材《基础日语初级版下》,听力《日本语听力》第二版,日语语法《基础日语语法》,日语写作《日语初级写作》,日语阅读《日语初级阅读》附带了三级和二级阅读。三年级学生的课程及教材,为《挑战日本语听力》,精读教材《基础日语中级版》,日语听力《日本语听力》第二版,商务日语,国际商务实用函电,日本概况,其中几本教材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试题库、试卷库建设

高等院校应完善日语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快速提升教学水平,全面推广电子课件教学,每学期要考试卷两套,要有日语能力考试仿真及真题试卷库的储存,也应该收藏日本国内小学日语教学教材、日语教学法入门等新教师上岗培训教材,科学合理的摸清学生真实水平,因材施教。

二 教学条件硬件条件

高等院校商务日语教学的教室应全部为多媒体教室,要有功能先进的日语语音室、现代化的计算机机房、大型免费网络学习室、高级演讲厅等。

1.互动式教学,打破传统,突破“哑巴日语”

高等院校商务日语教学应采取动态式教学,它汲取现代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生理学及教学法的研究成果,联系中国日语教学的实际,完整关注需求分析 、课程设置、课程实施 、课程监控、以及课程评估等环节,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日语语言知识和日语交际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趣味性

高等院校商务日语教学应通过多媒体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图片、动画等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采用图表的方式给出文章的大体脉络,并介绍一些专业背景知识。尤其是在模拟各种日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商务交际、生活交流等方面,多媒体教学有着绝对的优越性,将枯燥的45分钟变为充满浓厚外语味道的课堂。

3.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日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堂提问能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和语言思维的机会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教师备课的重点之一。

4.采用案例分析教学,理论结合实际

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所选案例均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和实际工作。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案例的模拟环境之中,通过形象的角色表演、对话、演讲、游戏等,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以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具有较强的实战性。此外,学校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日本のコナ,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

5.不断更新教材和阅读材料,选取社会前沿话题,拓宽学生视野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21世纪,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也对日语课程的教材提出了内容更新和形式转变的要求,不仅要适合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要兼顾不断变化的社会人才要求,保证培养出来的专业日语人才在最大程度上适应社会的要求,并且具备相当的优势。

6.中外结合,营造全日语学习氛围

在教学师资方面采用中籍教师和外籍教师共同执教的方式,每个级别均配备外籍专家教师,根据课程级别适应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打造全日文教学氛围,时刻锻炼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7.重点强化专业课提高口语、听力,尤其是专业方向的能力

在外贸工作中熟悉工作流程很重要,也许我们大一大二的学生还不能找到对口的日语商务工作,但是可以利用暑期的时间去实践商务方向的工作,哪怕不能用日语,只用中文的的工作,也要鼓励学生去实践,至少知道了工作的流程,增长了专业的实际运用能力。

8.除了掌握专业课外,还应提高英语水平并加强训练

口语水平必须强化。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对就业的良好心态和计算机水平,或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之上掌握一门技术。针对这个,高等院校应制定日语系毕业生必备证书制度,计算机等级和英语等级都有强制性的要求,学小语种的同学虽说专业很重要,但是对基础的课业也不能忽视,所以对于新生而言,从入学起就要已经有学习的初步规划,什么时候某项能力要达到何种程度并取得相关证书,这样一来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避免工作的盲点。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六

(一)课程引进后水土不服引进之初,此课程表现出一定的“水土不服”的现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使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难度较大,因此老师必须在上课时将教材内容翻译讲解给学生听,学生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使得课程的较多时间花在教材内容的翻译和解释上,对课程设置的整体把握有了方向性的偏差。二是美国服装市场与中国服装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品牌所面对的消费者不同,所运用的品牌战略也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完全地“拿来”,生搬硬套,不能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并且,从美国市场拿来的品牌案例对中国学生来说,品牌形象与认识比较模糊,没有亲眼所见总是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不利于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未能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由于有着上述问题存在,导致教学时照本宣科,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实际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即使有案例分析,也显得内容缺乏新意、资料缺乏时效性、和数据缺乏真实性,因此授课内容呈现空洞、实践性不强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无法了解到最新的时装界案例,更无法教会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服装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学生从高中起主修艺术类课程,他们在文化课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兴趣也不浓。有些在大学一二年级,未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这群学生在用双语授课的专业课程中,学习难度较大,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近年来,有许多学生有意向要出国进修硕士,因此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很高,不少学生还在校外的培训机构学习雅思、托福,也有些进行了专门的口语培训。这群学生在双语课程班里表现为程度较好。由于不存在语言的难度,因此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更为旺盛,接收能力颇强。正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对双语授课的要求也不一而同,教师很难在课堂上满足不同需求,从而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师针对双语教学的授课方法尚未走上正轨在双语课程开设初期,教师授课通常是用英语制作课件、书写板书,用中文进行授课,辅以介绍些专业词汇。这样的授课方法,就相当于把专业课程当作专业英语课来上,并非真正的双语授课。因此,如何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便成为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些,必须建设完善的双语教学大纲、教材及有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有效的双语案例资料库;建设学生及教师的实践平台;建设与企业在本课程中的实际互动关系。

二、服装营销专业课程双语授课的思考——提出的对策

针对双语课程开设几年来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双语课程改革的课题,对课程内容设置与调整、教学材料的选取与编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采用合适的教材,编辑与市场接轨的教案根据双语课程内容的设置,选择合适的全英文教材作为参考书,同时编辑适合本土市场的教案,结合市场营销原理,案例分析方法,全球市场环境,融入本土市场特征,品牌案例和消费者特征等方面内容,采用双语编写教案,采用中英文新闻报道、寻找品牌案例和消费者分析资料等作为辅助教学材料,充实双语教学内容,丰富专业资料,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采用多样化、分层级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加互动环节。基于双语教学的特性,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例如采用分层次、分小组、分专题讲述和讨论等方法进行市场案例分析。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级别,在讨论和分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分阶段,由易而难,深入浅出,从定义、解释,到市场案例、营销分析,逐渐由浅及深的增加英语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对语言适应,并对专业知识有所掌握。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中,可以由一开始允许事先准备,过度到即兴的陈述和讨论,逐渐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专业英语使用率,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创建多维立体的多样化教学平台,如结合课堂教学,构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双语或全英文课程网络学习的平台,采用课堂授课与课后网上自学及网络习题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还可以选择播放优质的全英文影像资料。选取优质的全英文影像资料,例如最新流行资讯、品牌动向、案例故事、专家分析等,让学生了解国际服装市场动态,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

三、服装营销专业学生对双语授课的反馈

在经过多年双语教学的实践后,课题组对接受了双语授课的几个班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学生们反映在课程开设之初对语言有一定的缓慢适应阶段,大约在两三次授课之后就会适应语言关,从而进入了专业知识的双语学习期。而在这两三次的课程前后,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对教师所授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这样才能更快适应双语授课。同时,由于服装是人们常用产品,学生对服装的普通知识比较熟悉,对服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了解,对服装品牌也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因此,学生们认为服装营销专业课程比较适合使用双语授课。在运用英语对本土服装消费者和市场案例的分析时,学生们比较能理解专业用语和专业知识,在运用外文资料对国外案例进行分析时,能够加强语言的应用,同时也延展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大多数学生在经过了双语课程的授课后,反映良好,认为双语授课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专业英语的进步,对双语授课持赞成态度。也有个别学生,由于语言基础薄弱,对专业性强的知识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习压力倍增,觉得跟不上学习进度。但是主观上,他们仍然支持双语授课,认为是有必要的。

四、总结

笔者通过双语课程研究课题平台,除了对课程内容设置与调整、教学材料的选取与编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进行了研究之外,还针对选修双语课程的学生进行了观察与访谈调研。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与实践,发现学生对双语课的认知和认可度都越来越高,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高涨,学习效果也逐渐体现。随着学校对双语课程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双语师资力量的加强与改善,授课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实践付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与提高,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双语课程的实施效果显示了积极的成效。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七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3-04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求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而其中导学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进一步反馈有关信息,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一、调查目的、意义及方法

为了了解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在一线的15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反馈及建议等。该问卷的统计和调查结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依据。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15份,收回有效问卷13份,问卷回收率87%。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从表1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不论教龄的长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上都在使用导学案。导学案使用年限最长达5年以上,最少则1年以上。这说明广大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是持认可态度的。表2中对于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有帮助方面,38%的教师认为有很大帮助,54%的教师认为有较大帮助,8%的教师认为有一点帮助,认为完全没有帮助的0人。从中可看出,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是有帮助的,也说明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二)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设计。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来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3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参考资料,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网上下载加以修改(77%)、集体备课的结晶(62%)、完全自己原创设计(31%)、编辑成书的“导学案(15%)。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编写导学案能根据学情特点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但原创和编辑成书的导学案所占比例较少。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二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表4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关注的内容,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呈现(85%),构建知识网络(62%),问题探究(54%),课外知识拓展(31%),情景创设(23%),需要重点记忆、背诵的知识(23%),检测或练习(15%),小结、总结(0)。表5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核心,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问题设计(69%)、学法指导(54%)、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计(46%)、活动设计(23%)、巩固练习设计(23%)、情景设计(15%)。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都能围绕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拓展训练、情景创设、达标训练等环节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让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三)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表6是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使用频率的调查情况,结果显示,“经常”占54%,位居第一位;“偶尔(主要看是否需要)”占38%,位居第二位;“每节课都使用”占8%,在第三位;“没偶尔(主要看有没有现成的或可以借用的学案)”、“几乎不用”所占比例都为0。这说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和重视。

表7中调查显示“对导学案内容是否根据班级特点进行删减或增加?”这一问题回答,46%的教师“偶尔会,根据学生的需要”,31%的教师“经常会,我的不同班的学生水平差距非常大,导学案只照顾到了中等学生的需要”,23%的教师“会,我会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不会,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我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有任何增减”所占比例为0。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能够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导学案,并对导学案内容进行取舍。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充分彰显教学的个性,依据学情对导学案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表8对导学案发放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课前发放,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占92%;刚上课还未讲内容之前和不定期发放分别占8%;上课过程中发放和本节课结束后马上发放下一节课的学案所占比例都为0。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教师非常注重学生预习自学,课前发放导学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这样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二是导学案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操作平台;三是促进教师的二次备课。

从表9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以学案为依据,教师引导,学生自学”高达54%;“自由开放式课堂:围绕学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讨论,类似‘研讨会’的形式”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解答学生的疑问”,所占比例都是23%;“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案只是教师讲课借助的工具之一”,所占比例为0。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一是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新型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二是教师除了依托导学案外,还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是课堂形式更开放,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表10调查结果来看,对“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提倡采用的学习方式”这个问题上,回答“合作学习”占54%,“探究式学习”占38%,“自主学习”所占比例是15%,“研究性学习”所占比例为0。这表明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结构。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

表11是关于导学案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所占比例是92%;排在第二位的是“与学生口头交流”,所占比例是8%;排在最后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所占比例都是0。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检测方式中,教师采用“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居多。这样的检测方式,教师一方面要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教师不再给予指导,以此培养学生有效、快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重反馈。

(四)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反馈。从表12调查数据来看,对“你认为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4%的教师认为是“30分钟”、38%的教师认为是“20分钟”、8%的教师认为是“10分钟”、认为是“60分钟”所占比例为0。总体而言,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最佳时间是20-30分钟。

表13关于对导学案编制存在不足的调查中,54%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占用时间较多”,31%的教师认为“导学案与一般辅导书课前指导类似,重复作业缺乏新意”,23%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内容枯燥,结构死板,缺乏吸引力”。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备课组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要分工合作,编写中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性。

表14可看出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对备课投入精力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的情况,回答“备课量明显加大”的占85%、“备课量减少”的占15%、“备课量几乎不变”所占比例为0。导学案使用对备课投入的精力产生很大影响。

表15是关于“导学案对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较大”,所占比例是62%;排在第二位的是“很大”,所占比例是23%;排在第三位的是“一般”,所占比例是15%。可见,教师认为使用导学案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是较大的。

从表16调查数据来看,对“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回答“编写导学案工作量大”和“导学案的编写缺乏指导”各占54%、回答“学生不感兴趣”和“使用导学案影响教学进度”各占23%、回答“课堂不好组织”所占比例为8%。从中可知,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导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及缺乏相关的指导。

三、建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较好地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导学案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具有全程性、全时性、全员性特点。导学案只有合理设计和高效使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针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提升业务水平。导学案的编写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教材和对学情熟知的能力,也需要教师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牵引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对待和正确使用导学案,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导学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1.教师要做好角色的定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案导学模式,教师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各班学生实际,把握课堂进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索交流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授予学习和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在良好、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2.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和自我反思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操作培训。教师在培训中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充实自我,让自己成为新理念的倡导者,以便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经常化、系统性地反思,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编写设计导学案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编写设计的导学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教材编排原则和单元教学要求,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导学案在学生讨论环节应该简化问题,力争设计一两个能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和研讨。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搜集的资料独立完成导学案初稿,进行导学案的创新设计,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或网上搜集到的导学案。二是备课组长合理分配教师编写导学案课时内容及课时数,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定稿。三是导学案编写的容量要适宜,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四是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确目标,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既让学生得到基本能力训练,又得到深层赏析或个性阅读的探究,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的课堂模式中,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欣赏者。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导学案使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课前由学科组长反馈预习情况,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导学案。

2.课上导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差异,吃透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案。其次,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思维来获取知识。

3.导学反馈及课后梳理。首先,导学案中的反馈检测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批改,从批改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地进行辅导。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把使用过的导学案装订成复习资料。最后,教师要适时将学生的导学案收起,了解自己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进行自我反思,及时修改导学案和预案,总结教学方法、思路。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导学案时,应从学生如何学会和如何会学的角度去考虑。教师可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地学习,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品质的提高、阅读思维的训练搭建平台。同时,学案导学法也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合理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使其真正起到导学作用,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八

关键词:阅读文本 教学策略 CAI课件 提高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水平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41-02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案例谈一下自己的三步阅读教学法。

1 阅读前(Pre-reading)

在这一环节我常用leading in,free talk,discussion,pictures等设计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话题来热身。既可以为阅读做好铺垫,可以使学生明确基本的阅读方向,又可以在热身这一环节巧学一些障碍性词汇。为学生排除一些必要的阅读困难。

案例一:

人教版九年级Unit7的阅读前我利用CAI课件是这样导入的:

Everyone has hobbies.What’s your hobby?Are you allowed to practice your hobby as much as you would like to?Why or why not?Do you agree with your parents?在free talk中,会用到我备课时预测的词,如e true此时我会把它的替换词汇(新单词,短语)展示出来:get in the way of,achieve诸如这样的词汇学习,学生在心理上是轻松的,自然的,也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学生们在以上问题的引导下,老师预测的这样一段话生成了(出示课件):My hobby is playing basketball.(singing\...).I want to be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singer\...).But I am not allowed to practice playing basketball(singing…)every day. They think my dream is hard to achieve.They think my hobby can get in the way of my school work. But I think I should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这样的导入对本课的阅读起到了过渡作用,排除了阅读中障碍性词汇,也明确了阅读方向。感觉是很成功的,适时我还会把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之中。Though our parents don’t allow us to do that,we should know they are caring about us.此时顺势以下面的过渡语Now I know your hobbies and your parents’ideas. How about Liu Yu? Is he allowed to practice his hobby as much as he wants?What’s his idea?进入了阅读的第二环节while―― reading阅读中教学。

案例二:

在九年级英语Unit 7 Section A 3a 阅读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以CAI课件出示一些世界名胜进行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Why?的情景会话。在最后有目的的出示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两个法国名胜,跟学生愉快地进行了下面交流:

T:Do you know them?

SS: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

T:Yes,they are Eiffel Tower and Notre Dame Cathedral.Do you know where they are?

SS:They are in France.

T: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France?

学生们此时的思维相当活跃,他们的参与性、主动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常常是站起来抢着表达。

S1―― Paris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

S2―― France is in Europe.

S3―― 香水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S4―― …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学生们渐渐提高了听说能力,也在交流中铺垫了阅读教学。顺势我抛给学生一个不用回答的过渡问题: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Paris?Now let’s go to the world famous travel spotlight―― Paris.把学生带入阅读中。同时在此环节自然巧妙地利用课件学习了阅读中障碍性词汇Eiffel Tower,Notre Dame Cathedral,church.

2 阅读中(while-reading)

在此环节我常利用scanning和 skimming两种阅读方法。根据这两个方法所培养的能力我会设计不同的练习题,主要以Questions,Judgement,Choice,Match,Fill in the chart等不同任务形式。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案例。

九年级英语Unit7 SectionA 3a,Task for Scanning:课件出示下面任务: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is passage.Please read fast and match each part with its main idea.

Part 1 people and language

Part 2 geography position and sights

Part 3 traffic

这个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很轻松的就能连线搭配。学生们带着成功的心理,在skimming任务的引领下进入下一个阅读环节,用课件出示下面任务:There are some other new words in the passage.Can you find them out to match the following?

Task 1 for skimming:

(1)think about doing――

(2)put a kind of langua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3)便利的,方便的――

(4)一般而言,大体上说――

此任务引领学生细读课文,猜测词义。培养学生推测词义的能力及在语境中学习生词的科学方法。

Task 2 for skimming:

What kinds of things do you like about Paris?

What kinds of things do you dislike about Paris?

学生细读课文分别找出了这样的语句:

Likes:(1)Paris is one of the liveliest cities in Europe.(2)There are some fantastic sights ,including the Eiffel Tower and Notre Dame Cathedral.(3)It’s very convenient to take the underground train to most places in Paris.(4)Wine isn’t expensive.

Dislikes:(1)It doesn’t have beaches or mountains in Paris.(2)Traveling around Paris by taxi can cost a lot of money.(3)In general ,France is quite an expensive place.(4)Unless you speak French yourself,it’s best to take someone who can translate things for you.

以上任务的完成,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学习需要掌握的生词短语,也没有必要用传统的翻译来讲解课文,学生感到乏味。

坚持不懈的以scanning和skimming,

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导读任务,学生的阅读水平会逐步提高的。至于文中的语言点、语法结构,可以在读后活动中加以强化训练,没必要在阅读中肢解文章。

3 阅读后(Post-reading)

在scanning,skimming的阅读理解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我常以有意义的课文讨论代替背诵(案例一),以提供关键词帮学生复述的形式或挖去重点词汇和短语来填空的形式(案例二),或是限定使用阅读中出现的好词好句等仿写来巩固(案例三)。下面是我阅读后的三则任务活动案例。

案例一:

九年级教材Unit7在处理Scanning,skimming的任务后,我以下面的几个讨论题帮学生进行了语言输出。

(1)T:If you go to visit Paris,what will you take?And why?

S1:I’ll take enough money because Paris is quite an expensive place.

S2:I’ll take a camera because there are many fantastic sights there.

S3:I’ll take a translator with me because I can’t speak French.

(2)T:When you are in Paris,how will you travel around?

(3)T:What will you buy for your friendsor family members before yoy leave?

此环节这些问题的提出又把学生的热情点燃。他们积极踊跃,把课文内容运用的恰到好处,这样的处理远远优于被动地背诵课文,我们都知道: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语言的运用。

案例二:

阅读理解完成后,我安排了挖空关键词语让学生复述的形式进行语言输出:(课件)

Martin used to be a problem child after his father’s__.He used to__a lot of trouble for___and his family .He didn’t use to be interested in his study and he often__ __ __ __the police.__ __ he was such a bad boy, his mother was__and never __ __ trying to help him.Instead,she__ __ __to taking care of her son. A conversation with his mother changed his life.__ __ __,he became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__ __ __.He __ __causes problems for his mother and his mother __ __ __ her son now.

案例三:

在处理完九年级unit8 3a的Scanning,skimming后,我安排的仿写练习。

Here are three of the students who want to join the school volunteer.

根据表格内容仿写,要求用到put this love to good use,not only…but also…,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出示课件)

Writing:

Many students want to join the school volunteer project.Xu Hui lov

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f everyon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helping others,our society will become more beautiful.

4 结语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只有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以先进的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科学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俊敏。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7):36-39.

[2]冒晓飞。激活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策略与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0):14-19.

最新范文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精选5篇】01-07

生物学科教学案例(优秀9篇)01-06

体育教学案例范文优秀9篇01-05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优秀2篇01-04

优秀的教学案例优秀4篇01-04

化学教学案例【精选8篇】01-02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精选4篇12-31

七年级英语教学案例范文(精选4篇)12-31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优秀10篇】12-29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精选4篇)12-28

56 57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