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最新6篇

时间:2024-03-28 16:25:18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最新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5000字 篇一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作为一门通识课,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与整个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关系。然而现阶段该课程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教材更新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试着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阐述《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的实践和改革措施,并对改革作了展望。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删除部分与中学生物重复的知识、增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时尚新内容以及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等改革措施;教学方法上采用专题式授课模式、热点新闻导课、探究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演讲、实验、多媒体教学和MOOC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授课模式。经过几个学年的实行,得到学生一致的好评。

关键词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是将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前沿进展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高等学校非生物专业类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1-2]。它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素质课,其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培养学生精深的专业技能。近年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这门公共选修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革,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课程的教学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教材更新滞后、部分同学选课态度不端正、混学分的普遍现象,及旷课现象严重、上课不听讲、讨论不积极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并阐述了在此过程中进行的一些重要改革措施,最终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教学内容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理论概貌,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思维模式以及新动态、热点问题。同时,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了解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同其他自然学科交叉渗透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课程内容上,我们要重视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实用性,精选内容并优化知识结构[3]。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以及科普化、生活化和多样化。需要通过科学性、趣味性和贴近生活性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我们对教学内容这一部分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具体如下:

(1)删减部分与中学生物课本重复的内容传统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中部分内容与高中生物知识交叉,因此教师应该要适当参考中学生物课本,对学生已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删减部分高中生物知识内容,在深度、广度等维度上对原有知识进行拔高。如“生命的物质基础”这一讲中,我们简要的概述了组成生命基本物质的蛋白质、核酸的结构部分,而重点介绍这些物质是如何在我们人体内起作用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得到这些物质,从而避免上课内容与中学生物相关内容重复,消除学生“重复学习中学生物知识”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加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时尚新内容近年来生命科学发展迅猛,新成果层出不穷,现有教学内容以经典生命科学知识为主,对前沿知识涉及不多。因此,教师应该引入一些最新的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动态充实到“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了“基因诊断与治疗”、“器官移植”、“医用生物传感器”、“基因沉默技术”和“干细胞治疗术”等时尚新内容。如在讲到医用生物传感器,我们把自己研究领域里的一些最新成果展示给大家(基于量子点-DNA纳米结构电化学体系的肿瘤标志物单细胞水平检测方法研究)。针对天津师范大学一名女生因携带乙肝自杀身亡的事件,我们向学生介绍了乙肝治疗研究中的一些最新进展。通过对这些前沿知识的介绍和探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相结合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其他高校所遇问题类同),它作为一所特色型的工科院校,学生大多为工科专业,如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科专业,其所要求的知识点也有所不同。如通讯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核酸、蛋白质等相关知识对于他们今后在生物芯片和智能计算机的设计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机械专业类学生学习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对于其今后在仿生学上的造诣有着潜在的影响;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学习基于酶生物反应的生物传感器、基因探针等知识对于他们今后研究智能医疗设备具有重大的意义;仪器仪表类专业学生学习酶标仪、PCR仪对于其今后从事各类仪器仪表的研发工作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所学专业,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科专业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此外,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所需要的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为了培养学生所需要的逆向思维,我们将“基因扩增分析”和“显微放大分析”知识点进行融合讲解,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很好的运用这一思维方式。

二、教学方法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通识课,其内容非常丰富。传统的讲授法常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也是大多数教师所采取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可谓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旨在对传统的教学法进行补充。

(1)专题式授课模式实现模块化学习我们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这一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将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概括,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前沿研究成果展示给学生。每个专题都用一根线索贯穿,创造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集体探讨,在讨论中掌握相对应的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我们在讲授《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这一课程时引入了“基因沉默技术”专题,向学生讲解了基因沉默技术这一高效的基因敲除技术在今后基因时代的各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4]。我们引入产前诊断这一专题,向学生介绍产前诊断的历史、目的、常用方法及范围,重点提出了近亲结婚的危害,引起同学们对产前诊断的重视

(2)以热点新闻为切入点引出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从当前的一些热点新闻入手,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如在讲解“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这一知识点时,我们首先从社会名人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高调宣布切除乳腺和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利用基因试图治疗癌症这两起事件入手,向学生讲授个人患病几率与其自身所携带的基因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引出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概念,使学生对基因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知识点有所了解。我们又由近段时间蔓延的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非洲“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恐慌出发,引入对“未来的灾难:瘟疫与传染病”这一知识点的讲解。通过对常见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过程、基本特征及预防的讲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也让学生能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有很好的应对措施。我们还通过揭秘“全球首例人类头颅移植手术,换个头重新来过”这一事件出发,向学生介绍器官移植的分类、历史等相关知识点,引起学生对“器官移植”这一知识点的兴趣。

(3)提出问题实现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在进行课堂讲授时,教师通过提问事先设计好的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引出相关知识点。如讲授生命的物质基础这一内容时提出:胶原蛋白能美容吗?根据你平时的观察,你认为血糖低会出现何种身体不适状况?我们可采取何种措施?有人说,剧烈运动或洗浴后吃糖可防止虚脱,为什么?多吃糖为何会蛀牙?为何人们认为多吃鱼虾等食物能补脑?女性减肥成风,拒绝脂肪的做法是否正确?通过这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辩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新鲜的东西,但同时它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利的因素[5]。如转基因食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的人对转基因食品抱有积极的态度,有的人对转基因食品抱有消极的态度,那么我们到底对转基因食品应该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这些问题需要大家好好思考,针对不同的观点让学生进行辩论,陈述各自的理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7]。

(5)学生课堂演讲实现自主学习当今社会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认知癌症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首先通过培训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上查阅国内外的相关知识,在学校图书馆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然后指导他们进行文献综述,由他们来讲解癌症这一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最后教师做相应的点评。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6)寓实验于教学之中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加设实验课对学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我们可以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测定这一关乎每个人身体健康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的`兴趣。通过制作植物微型标本和动物人工琥珀标本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标本的制作方法,而且还能对这门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7)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在现代课堂中最常用的是幻灯片和视频。这两种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我们在讲到人类的起源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个视频-baby从受精卵到出生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人类究竟是如何来的。

(8)尝试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依靠互联网而进行的网络教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MOOC翻转作为网络教育最新诞生的主角依靠互联网的便利迅速席卷全球,国内外顶尖大学纷纷推出了自己的MOOC课堂[8-9]。它的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课前完成知识传授,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学习者在课前基于视频等教育资源完成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课堂则通过师生互动答疑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利用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作用。例如基于MOOC视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利用在线写作批改系统可以即时批改,促进学习动机;为方便学生移动学习,平台支持学生利用手机扫描APP二维码,通过手机移动学习完成相关课程内容。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我们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一些改变,将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进来,搭建长效激励平台,引导高校积极参与,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三、总结

本文针对《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教材不协调和学生上课态度不端正等问题,针对性地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删减部分与中学生物课本重复的内容、增添时尚新内容、以热点新闻为切入点引出知识点、基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改进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甚至有部分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今后我们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引入新的内容、新的技术、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新的考核机制,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富创造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霁,吴敏,曾冬云,等。“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的实践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6):204-207.

[2]徐丹。《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程的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96-198.

[3]李娜,毛永强。“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0-121.

[4]麻鹏达,刘晶莹,梁宗锁。生命科学导论教材中补充基因沉默技术相关内容的建议[J].生物学杂志,2009(6):100-102.

[5]唐建军。“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探索与体会[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2(2):12-18.

[6]周亚平,金卫根,陈传红,等。《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66-168.

[7]唐建军,吴敏,陈欣,等。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通识课程开设讨论课的探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4(3):12-16.

[8]陈柳。MOOC兴起对高等教育的影响[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9]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40-45.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篇二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程;生命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47-02

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本质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既可以是组成生命现象的生物大分子,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本身,甚至可以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建设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目前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人口膨胀、食物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疾病危害,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因此生命科学被誉为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2]。生命科学素养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为全校的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生物类的课程,包括世界一流的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就将生物导论等生物学基础课程开放给全校[2]。通过在大学课程中普及生命科学知识,增强生命科学素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生命科学导论》是高等院校面向全校各类专业,尤其是非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由于生命科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而且发展十分迅速,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同时学生的专业差异均进一步加大了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难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热点[4]。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PowerPoint、动画、视频等多种多媒体形式和生命科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将原先大量复杂的知识更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具有图文并茂,便于讲解和记忆的优点,可以更大程度地的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发展。

一、多媒体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涉及了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及现代、生物技术等众多的学科和内容,涵盖的信息容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综合性强[3]。作为一门全校通识类的选修课程,《生命科学导论》所面向的是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对生物学的知识具有不同的实际需求,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性,因此在授课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深度的教学内容。目前的多媒体教学的最主要方式体现在PPT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PPT具有图文并茂,便于讲解和记忆的优点,对于生物专业知识接触较少的工科和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非专业知识时也可以节省很多精力[5]。采用PPT进行授课,可以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听课而非记笔记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方便学生在后期随时进行查阅和回忆之前的课程内容。对于有一定生物基础知识的农科和理科学生,具有一定生命科学相关基础的学生,应当适当地增加一些知识的深度,需要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和研究,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科学领域进一步进行探索和了解的欲望。然而,PPT的平面图像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技术原理无法很好的进行展现,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丧失学习兴趣。教学动画在国外生物方面的课程中已有不错的发展,许多优秀的教材中附带有大量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同时一些研究者也渐渐开始在论文中利用动画或者影像来更为直观地表述自己的结论,或是将制作的动画或影像连接到自身的主页上,帮助其他研究者进行了解[4]。在常规的平面图像中,筛选、引用和制作生命科学导论相关的教学动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吸纳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目前国内外媒体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纪录片,比如中央电视台制作发行的《森林之歌》系列、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生命》系列、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制作的《自然》系列等,这些纪录片或介绍了自然生态的伟大,或展现了生命的神奇,或介绍了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均可以与专题内容相结合。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去了解新的研究进展,提升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多媒体的应用在《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堂脱离了原先的板书模式,授课模式逐渐由文字化走向图像化,而图像化也开始脱离原先静态的模式,走向动态。例如,在进行动物免疫系统的介绍时,仅用文字配合图片的讲解的时候,对于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学生来说或许较易于接受,但是对于一些文科类的学生,较多专业信息的涌入和单一的过程示意图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果将各类免疫细胞,如T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用卡通的形象描述出来,表述成为人体内的士兵,将免疫细胞对病原体进行防御的过程用动画表述出来。短短的几分钟的动画就可以将原先枯燥乏味的原理化虚为实,帮助学生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鲁迅先生曾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在《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中,纪录片的应用也是如此,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介绍中,由于课堂的局限性,许多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接触仅仅限制在了书本上的介绍,在对“生命多样性”一章进行讲解之时,文字和数据大段地标示出了目前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很难感受到这些数据的冲击性。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许多国家都制作了精美的纪录片向公众展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适当地引入这些纪录片比单纯的罗列数字更能够让他们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例如《最孤独的动物》这部纪录片,表述了包括孤独乔治在内的若干种已灭绝或濒临灭绝的生物的困境,这些生物的日常生活、生存环境以及那些为保护他们而努力的生物学家的工作都通过摄像机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此外,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的领军学科之一,其发展日新月异,通过书本进行知识传播的更新频率有限,学生无法通过书本的学习了解到新兴研究的发展。多媒体则不同,新的信息影响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视平台进行传播,将其适当地引入到课堂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扩展了教学内容。

三、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弊端

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明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幻灯片、动画等影像的使用,其原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听课而非记笔记上面,但是也会导致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在课堂上不去记录笔记和听课,下课后直接拷贝课件,这反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过多地引入动画和视频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相较于文字,影像固然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学生会存在抓不住重点,难以对影片中的专业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状况。导致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质量反而下降的情况[4]。同时,引入影像进行教学有可能会使学生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6]。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吸纳新的知识信息,多媒体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应该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并不应该取代教师的作用。若是教师过于依赖于多媒体的帮助,反而会丧失了其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导致无法正常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致使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多媒体形式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生命科学知识以及熟悉生命科学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板书模式,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需接受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凡事有利则有弊,过多地引入多媒体动画、影像等资源则容易使学生失掉重点,在学习理解上存在偏差。而教师如果过度地依赖于多媒体,则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丧失其在课堂上原有的主导地位,多媒体的应用反而会带来负面的效果。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适度原则,教师应当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娜,毛永强。“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120-1.

[2]李遂焰,吴坚,李萍。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94-5.

[3]陈阿琴,陶贤继,刘其根,等。关于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42-3.

[4]厉建中,胡振林,邱磊,等。多媒体在专业课《基因工程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333.

[5]高勇,陈建民,王汉林。多媒体动画在基因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5,25(2).

[6]穆灵敏,武俊芳,王文锋,等。基因工程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12):971-2.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篇三

1.1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引出知识点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及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先从当前社会热点入手,更会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例如讲解蛋白质的元素构成这一章节,从之前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入手,因为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有大量氮元素的化工原料,被一些不良厂家添加在食品中提高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检测数值。这样学生对蛋白质中含有氮元素并且可以通过检测氮元素含量来确定蛋白质含量这一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近段时间的H7N9禽流感病毒让人们谈鸡色变,借用这一事件,引入对病毒特征的讲解。

1.2以著名实验为例子加深印象

《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选修课,没有开设实验课,这就导致学生只能单一的接受课本和老师讲授的知识,如果适当的介绍一些著名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激发兴趣。例如介绍胃液的分泌时,介绍了一个“假饲”实验,这是巴普诺夫用于验证胃液的头期分泌的实验,学生们记住了那只“吃不饱”的可怜狗。在讲到条件反射的建立时,当提到了巴普诺夫,学生们立刻反应:“那只可怜狗这次又为科学做出怎样的牺牲呢?”这时见学生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兴趣一下被激发了。

1.3变知识为常识

常识是日常的见识或普通的见识,它是日常生活(日常思维和日常行动)赖以进行的知识源泉。[2]它是最普遍的知识。有时候被记住的常识性的东西往往比被动接受的知识要更深刻。在讲解了蛋白质变性这一特点后,我告诉学生们:沾有血渍或者牛奶的衣服不易用热水洗净,这是因为蛋白质遇热会发生变性。学生们这时频频点头,看得出他们接受了这一信息。我相信同学们以后在清洗沾有血渍或者牛奶的衣服的时候,会记住我所讲的这句话的。

2素质教育贯穿教学之中

2.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作为一门对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的公选课,其目标并不在于培养学生精深的专业技能,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质,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课。而作为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公选课,能够把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更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程里经常会讲到各种疾病以及疾病的治疗方法,借此激发学生的关爱之心,对患者不能歧视和嘲笑,要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在能力范围内伸出援手,人们的理解和帮助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2.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除了关爱他人,也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了如何自我保护,才能去保护他人,这一点我时常在授课过程中提到。例如讲解艾滋病时,除了病因我还侧重预防方面的讲解,目的在于提醒学生珍视生命。讲到遗传病方面的知识,我也重点提出了近亲结婚的危害,引起学生的重视。

2.3提升社会责任感

当今社会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淡化,有重才轻德的倾向,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势在必行。基于这种现状,我会不定期开展课堂讨论,比如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克隆人等问题。学生们开始觉得事不关己的问题,在查阅文献资料,并在课堂上发言倾听之后,觉得其实只要自己认识上和行动上的一点点改变对社会都是有帮助的。

3考评方法的改革

多种形式的考评方法代替传统的期末一次书面考试。课堂讨论、作业、课程论文和考勤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法更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重视程度。[3]为了杜绝作业和课程论文相互抄袭的现象,采取同班同学之间作业和论文查重的办法,重复率高的便相应扣除一定分数。这种方法有效的杜绝了抄袭现象,让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4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及思考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改革初显成效。《生命科学导论》不再是学生们思想里可有可无或者为了凑足学分才选的选修课,而成为他们每星期都期待上的一门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课程。学生们的热情也成为推动改革前行动力,这门课程涉及到生命科学的方方面面,仅凭一位老师无法做到课程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能深入的讲授,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个问题还需加强探讨。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 篇四

关键词:农业;网络信息;网站

中图法分类号:G250

农业信息资源指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技术资源的信息化。农业信息来源除了网络电子期刊、文献数据库系统、专业搜索引擎等资源外,农业学术信息资源还存在于以下五方面的网络环境中。

1 学科信息门户网站

学科信息门户(Subject InformationGateway,简称SIG)致力于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

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门户网站PINAKES,是链接各类门户网站的门户,通过它的门户列表可以找到国外一些比较常用的学科门户网站。

国内代表性的学科信息门户:a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 Fs)的“重点学科导航库”中的农学类;b 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中有关农业类有生命科学学科信息门户、资源环境学科信门户等。

2 图书馆的网络导航体系

国内外著名大学图书馆是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研究的前沿,是十分可靠的参考信息的发源与集散地。

清华大学图书馆。它有数据库导航和电子期刊导航,以及学术信息资源门户。各种导航系统可以进行单独检索。也可以进行整合跨库检索,即用同一检索式在多库中同时检索。目前最多允许同时选择20个库进行整合检索。

北京大学图书馆,它的学科导航有中文数据库和西文数据库,农业学科包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大类,能检索到中西文农业资料。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它的网络资源导航包括免费学术资源、免费获取期刊、中国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和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等,大都是农业类的相关资源。

3 农业类学术机构网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包括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蜜蜂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等。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它由CALIS农学中心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承建、二十余所高校图书馆参与的共建共享项目,收录了参建单位的学位论文文摘数据。是全国农业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4 农业学科专业论坛

中国农业论坛,分为网站事务、农业商务、我要秀秀、行业社区、休闲区和友情论坛几大版块。主要针对中国农业。包括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还有纺织用纤维等。

中国农资人论坛,分为农药论坛、植保论坛、化肥论坛、种子论坛,还有病虫草图、农药登记与管理、农资外贸、农资市场与信息、农资展会等内容。

此外,各重点农业大学的论坛。如中国农业大学论坛、华南农业大学论坛、华中农业大学论坛、东北农业大学论坛、四川农业大学论坛、南京农业大学论坛等。

5 农业专家个人主页或博客

中国农业专家――金农网,它的农业专家系统可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如作物栽培、植物保护、配方施肥、农业经济效益分析、市场销售管理等方面。

PAIDE系列经济型农业专家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专家系统,它包括蔬菜生产、果树管理、花卉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27种不同类型的实用经济型农业专家系统。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有农作物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三个专家咨询系统。农作物栽培专家咨询系统又包括棉花、花生、大豆等;畜禽养殖专家咨询系统又包括猪、羊、牛、鸡等;水产养殖专家咨询系统又包括甲鱼、鲤鱼、鲫鱼等。

生命科学导论 篇五

关键词:生命科学导论;贵州大学;教学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29-02

一、引言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生命特征和发展规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命科学知识涉及农业、食品、健康、工程等各个方面,与人们的日常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因此了解生命现象,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普及生命科学的相关知识和发展前沿,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是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也是高校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就相继把生物类课程列为全校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进入90年代以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也陆续把生命科学导论程列为非生物学专业的选修或必修课程。贵州大学自2006年开始开设生命科学导论通识课,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也逐年增长。该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了生命科学知识的魅力,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将我校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进行如下总结和探讨。

二、科研教学相结合,以科研指导支持教学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中心。长期的教学及科研实践表明,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有助于推动科研工作更深入地进行,同时,对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科研工作中,教师科研形成的成果,可结合所授课程相关的内容和重点问题运用于课堂授课,从而使教学内容翔实、有广度、有深度、有说服力和吸引力,进而提高教学水平。而反之,通过教学中的思考、总结和归纳过程,对教师的科研工作也会有所促进。例如,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第十三章“生命科学前沿”的教学中,第一节的内容“基因工程”涉及到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转基因的应用及转基因安全性探讨等知识点。我们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就会结合科研实践,在知识点中穿插“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植物的转基因方法”、“生物反应器表达药用蛋白”、“外源基因清除技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栽培和应用情况”以及我国对转基因的规范和管理条例等内容,使学生对这节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具体。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第八章“生命的调控系统”,第二节“激素调控”的教学中,也将科研实践中的“IPT基因功能研究”与细胞分裂素的教学内容结合,将“IaaM转基因无籽西瓜”的科研内容与“生长素的”生物功能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上述2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并能够结合实践进行思考。

三、以课程小组的形式,定期开展教学研讨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涵盖、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其包含“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内容。因此我校针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专门成立教学研讨小组,由各个研究方向的教师提出各自研究方向前沿,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并针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通过安排定期或不定期的相互听课,可发现其他教师上课中的亮点,从而能够对照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四、多媒体的运用

目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主要体现在采用PPT教学上,PPT教学具有图文并茂,便于讲解和记忆的特点,对于生物学知识接触较少的工科和文科专业的同学,可以更加形象地进行学习。同时,采用PPT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听课而不是记笔记上,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效果,方便后期查阅具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在课程第八章“生命的调控系统”,第一节“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调控”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可以将其中的难点“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动态过程,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更好地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此外,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目前,国外媒体制作了许多生命科学方面,具有较强知识性的纪录片,比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植物私生活》、《种出一个地球》、《基因治疗》系列等,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制作的《自然》系列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播放纪录片的,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兴趣,拓展视野。

五、根据学生专业进行施教

贵州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农学、文学等,学生背景差异较大,因此针对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非常必要。我们在“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中,第一章“绪论”的“生命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部分,各学科教学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其中,理科主要侧重于遗传学如何从化学中分离出来;数学、物理学对DNA双螺旋发现的贡献等;工科组要侧重于显微镜、电镜等仪器的发明对生物学发展的促进,工业染色技术对细胞学的贡献等;同位素示踪技术、X-光射线衍射技术对遗传学的贡献等。农科主要侧重数学统计思想、生物遗传学在农业育种学上的应用等;植物生理生态学对农业栽培的指导作用等。而文科主要侧重孟德尔、达尔文的不同家庭出身对其生物学研究的影响,对其成就被认可的影响等。这样各专业学生就能在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并能很好地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媒体形式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生命科学知识、熟悉生命科学技术。多媒体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板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所需接受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凡事有利则有弊,过多地引入多媒体动画、影像等资源则容易使学生失掉重点,在学习理解上存在偏差。而教师如果过度地依赖于多媒体,则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丧失其本来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多媒体的应用就反而会带来了负面的效果。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适度,教师应当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白璐,田晓柱,冯虎元。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3):31-33.

[2]田振杰。科研与教学要紧密结合[J].教学与研究,1992,(1).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篇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新境界;信仰

同志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实事求是地说,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做的还远远不够。即便在不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也是苍白无力,效果较差。许多党员包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还远没有牢固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信仰危机,拜金主义、腐败现象蔓延。有些人甚至无知加武断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没有存在的价值;或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有被淡化、边缘化的危险。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有必要从思想上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功用,真正从信念上坚定对科学理论的信仰。

“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的伟大在于尊重人性和人权,要解放全人类,使每个人都能全面自由地发展。他发现了制约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经济根源,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只有马克思主义同时具备理论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极具强大理论魅力和逻辑征服力,它不但给人类提供了未来美好的社会图景,而且它把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与关怀,同它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委实使人心服口服。同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彰显出其巨大的实践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胜利,使人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这是其独有的、其它理论所不具备的无与伦比的一种品格。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一百多年来,虽然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几度处于低潮,但是,整个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研究不乏高潮,马克思在资本主义世界亦仍然有着崇高的威名和声誉。1999年7月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评选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名列榜首;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在互联网举行选举千年风云人物活动,马克思名列第一,被评为过去千年风云人物和最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第二,牛顿第三);1999年12月法国路透社组织科学界、政界和学术界选举千年伟人,爱因斯坦第一,马克思第二(仅差一票),甘地第三;2005年2月14日,英国又组织评选过去一千年来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再次荣登榜首。西方媒体广泛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没有什么可以教中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社会主义是前程无量的事业,没有哪一种资产阶级理论和资产阶级学派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历经一百五六十年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和历史理论等各个领域都站在时代的高峰,就在于它的科学性。”真理总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靠真理的魅力光照人间一百六十多年,极大地影响了全人类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球,人们又重新回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寻求答案,再一次证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深刻性和预见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代表了社会的公正和良心。

“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因为我们认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站在了社会科学高峰的制高点上,虽然这个制高点并非不可逾越,但是迄今为止它依然是社会科学的高峰;同时,马克思主义也站在人类社会道义高峰的制高点上。当今世界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理论却依然没有过时。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还因为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探索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灭亡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如何实现自身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规律的科学。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还存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会过时。” 我国今天之所以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因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学说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还因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本质的揭露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的土壤条件依然存在。而资本主义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所谓制度创新,譬如增加工人福利、劳动立法、最低工资立法、福利救济、公共住房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补贴;高额累进所得税、遗产税、赠予税等,都是《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相类似的为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改革措施。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当代马克思主义,从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新水平。

但现实中出现的反差却是民众的信仰问题。多年来,出现的不信仰和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比较普遍的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同志认为,搞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各种专门的科学技术,搞市场经济需要能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才行,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带来实际价值,因而无用。我们说,这首先要看对“没有实际价值”和“无用”怎么理解。如果理解为不经转化而直接带来实际价值,那么它确实是无用的。人们不会相信一个没有掌握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技术的人单凭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开数控机床。一个CEO如果不懂得领导艺术、管理方法和业务知识,单凭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会管好一家公司。但是,如果看问题不是如此偏狭和浅近,把眼界开阔一点,看看现实,回顾历史,那还得老老实实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价值的,而且它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倒是最大的。试问,如果没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否将会是另一番情景;如果没有思想,没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中国还不知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再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看,遵义会议以前,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一而再地遭受挫折,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是那时党的主要负责人坚持的是一条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如果不提高全党同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从思想上解决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矛盾,就不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遵义会议确立了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之后,他花了极大的精力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和革命形势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重要哲学著作和军事著作,成功地领导了运动,大大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很好地解决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关键问题,走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实际价值还不大吗?

同志们都清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阶级斗争扩大化,直至酿成十年内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破坏了,而这一点又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推向极端。、“”先后,“两个凡是”又象镣铐一样锁住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手脚,很难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如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基本原则不重新确定,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重新确立,就不能打破“两个凡是”精神枷锁的严重束缚,就不能那些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就不能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价值是够大的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解决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历史作用看,它是我党在基本理论建设上经过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的两大成果之一。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主要创立者是,凝结为“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由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完成,凝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两大升华和结晶。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作用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夺取胜利的基本保证。伟大时代的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科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伟大的实践。列宁也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实践充分证明,科学理论是实践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产生又反复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现在到下世纪中叶,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神圣历史使命。在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分析形势,解决新问题和新矛盾,都离不开这一理论的指导。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就一定能够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无往而不胜。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体系看,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溢着强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彩,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光芒,创造性地提出一整套带有根本性的新的理论观点,并据此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坚持了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和根本制度,摒弃了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种种错误认识,为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调整和完善符合实际的工作指导方针与政策,激发和引导好干部至群众的积极性,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了思想理论和政治条件等方面的可靠保证。

所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为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巨大价值、功用和效益世人瞩目。

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能带来实际价值,是因为许多同志没有正确理解科学理论的价值和功用,他们没有把它作为世界观看待,也没有把它作为方法论看待,而是从狭隘实用、急功近利的观点出发,认为它似乎应该是包容天下一切科学知识的总库,应该是辞海或日用大全之类的工具书,要求它超前提供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一切大大小小问题的现成答案。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后,发现内中既无现代化的具体方法,又无改革的现成方案,也无解决当今现实问题的立竿见影的实际价值,所以便认为无用,没有必要学习。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端正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从而以其具体的无用成其根本的大用。凡属一种深刻的哲学,深邃的理论,对人们的主要功用是启迪智慧,焕发生机,使人们获得若干根本性的思想原则、观点和方法,通过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成果。

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锐利武器。通过认真学习,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使我们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明确的目标,从而以高昂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之奋斗;能够使我们用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而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克服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弊病;能够使我们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从而少走弯路,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自觉地学习、掌握、运用这个科学理论武器,能给我们带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莫大效益。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被每日每时无限发展变化着的事实不断证明着的常新的结论。

同志2010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这一倡导对于提高全党同志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些错误思潮和歪理邪说,之所以能迷惑那么多人,造成那么多人上当受骗;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信佛、信大师巫婆、风水先生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那些同志忽视了对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失去了正确的信仰和信念所致。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科学理论素养,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奎元。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EB/ OL].http:// 2012-11-30.

最新范文

大学生本科论文(精选9篇)03-28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优秀6篇】03-28

三年级数学下册论文【优秀5篇】03-28

影视文化论文(最新5篇)03-28

地基处理论文精选2篇03-28

税收毕业论文精选6篇03-28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精选4篇】03-28

暑假实践论文优秀8篇03-28

医患关系论文(精选9篇)03-27

策论文(最新3篇)03-27

122 35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