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经典【精选4篇】

时间:2024-01-24 12:36:39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传统文化思想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三家传统文化之思想,在中国合称为“三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传统文化的经典【精选4篇】,仅供参考。

我国传统文化 篇一

关键词:传统政治文化;政治现代化;变革途径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137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内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国所独有的,产生于传统的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化过程,现如今仍存在政治生活中,并且已经较稳定地积淀在普通民众的心理层面上,形成特定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取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加快了步伐,迅速走上现代化道路。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选择,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势在必行。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变革,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必须进行转型。政治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一定时期的政治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的集中反映。在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传统的政治文化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传统的政治文化经历了整个封建社会,经久不衰。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了以往的私有制,经济基础的改变,使作为上层建筑的传统政治文化缺乏其生存的土壤。第二,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的不合理因素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文化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进步的政治文化对民主化进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落后的政治文化则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阻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主义作为传统政治文化建立的基础,决定了其必然包含人治、权力本位、臣属、贱民心理等思想观念。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自由、民主、法治、公正,尤其是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传统政治文化的局限性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传统政治文化的不合理因素转化为积极动力,则必须要进行现代变革。第三,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缺乏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是建立在“天人合一”思想之上的,是以自然主义为主导,以感性经验主义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形式,这种文化类型具有自在、自发、自然、懒惰的农民文化精神的特点,缺乏自我超越和自我否定的优势。而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所代表的理性精神,表现出对感性经验主义政治文化结构的高度认同与肯定,在根本上遏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在动力机制的形成,这就决定了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转型路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首先,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的方式制约着全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封建政治制度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其自身的分散、保守、封闭的特点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生存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经过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传统的政治文化具有的滞后性使其仍没有实现完美转变。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丰富物质文化生活,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培养公民意识。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以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为依托,要建立这种新型的政治文化只能是进行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在完成政治社会化之后,普通成员才会具备独立的政治观念,清楚自己的政治定位,顺利实现从“社会人”到“政治人”的转变。考虑到政治社会化对政治文化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着力完善政治社会化的渠道迫在眉睫。再次,建立现代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密切联系表现在:政治文化维系着国家的政治制度,并以政治制度作为保障;民主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制度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其产生之初就受到封建制度的规范与引导,这就决定了传统政治文化为专制制度服务的使命。民主制度为民主文化的实现创造理想的环境,民众将更容易在思想和心理层面接受民主文化,认同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要求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必须同时并举。最后。融合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存在有两千年之久,虽然其中的落后成分已不适合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但传统政治文化中包含的有价值的内容不能一概摒弃,这些优秀的内容将有利于如今的政治文化创新。将传统文化中“和”、“同”、“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加以现代化的梳理运用,再将其思想的精华运用到处理社会以及人际关系中,便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吸收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将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积淀融入到现代的政治文化中,是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的一股新的力量。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篇二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一、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现状

(一)我国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个性鲜明

我国大多数传统村落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追溯到南宋时期。这些传统村落不仅具有浓郁的历史传统风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布局的人文景观,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今日中国乡村社会特殊的聚落群体,并具备当今世界独有的和谐乡村历史风范和诸多自然村落管理与繁衍发展的宝贵经验。

(二)我国传统村落消失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快,然而,传统的村落有这几百上千年历史文化的村落,被拆除,开发,人为的恶意破坏。这些传统村落已经渐渐的淡出了人们视线和脑海,甚至有的村落虽然没有拆除,但由于很是落后,修建后,也已经没有以前的文化色彩。这些已经成为我国的普遍现象。

未来十年,我国传统村落将面临新一轮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乡村旅游开发的多重挑战,如不及时加强保护,分散在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及乡土建筑,将随时面临着被拆、迁、整、改、并等种种危险。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的消失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切实加强我国传统村落乡土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保护,迫在眉睫,意蕴深远。

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责任制”,人大、政协加强检查督察

1.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是各级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考评要素,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开发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能够将文化是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将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化观念的渗透。二是这样做可以弥补政绩考核的弊端,将考核形式多样化、体系化,使得政府工作内容有所增加,更好得为人民服务。三是这样做能够落实保护责任追究制,哪儿出现了问题就在相应的部位采取措施,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是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是一种创新发展,创新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都要抓,而且必须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以损害传统村落为代价进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要保护传统村落,在古镇上建大厦的做法不可取。

2.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要采取具体有力的措施,地方政府应该成立小组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具体划分小组成员的责任,责任落实到人,各司其职。首先要制定成立小组的策划,具体包括小组涉及部门、组成人员、工作职责;其次要进行详细的分工协调,不断探索保护方式,对文化古迹、自然风貌、古建筑遗产等都要进行保护,确定哪些部门哪些人管理传统村落的建设改造活动,那些部门哪些人对传统村落的开发旅游工作进行监管,这些工作都要进行详细的划分,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都要全力配合,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再次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管理、利用工作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完全承担的,合作是必要的,如何将合作进行的恰到好处,还要看党政领导的牵头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因此党政领导必须做好领导工作。

(二)加大传统村落保护财政投入,多种方式筹集保护管理资金

1.资金支持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政府在财政支持方面必须到位。一是省、市级政府要从城市的维护费用中拿出适合比例作为保护资金,并逐步增加投入。二是县级政府也应该效仿此种划拨资金的方式,其投入多少应该与本地收入情况相适应,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必须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到传统村落的保护项目中来,如果地方政府经费不足,上级也应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用来保护好现有的传统村落,确保它们的完好。

2.作为地方的政府要积极探索更多的方式与渠道去筹集传统村落的保护资金。首先,可以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政府主要起带头作用,将其中各个环节关系处理清晰,可以通过房屋或者土地的租赁方式筹集一部分资金加以使用,充实村落保护基金。第二,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专门奖励那些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形成榜样的力量,引导周围的人学习,从而形成好的风气。三是吸引捐款和投资,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公益组织,吸引社会和企业进行捐款、赞助等,或者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吸引社会投资;也可以辅以比较合理的收入分配方案,刺激传统村落的开发以及保护工作的开展与发展。第四,将部分税收收入作为保护经费的组成部分。作为旅游企业的地税收入可以按照相应的比例作为保护经费,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成长起来的旅游业成为村落良性运转的一个推动力;建议对传统村镇范围内景点的旅游收入实行属地分成,分成收入用于传统村镇的整治管理。

(三)传统村落有效保护利用要与“整治、开发、发展旅游”相结合

1.要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首先要将比较贫困落后的村落状况进行改善,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与提高,村落保护要与这些工作相结合进行。传统村落大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和现代生活不协调。要改变这些贫困落后面貌,就必须加强传统村落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处理好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关系,要关注乡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要注重对人们群众的生活进行关心,不能让保护工作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在保护村落的天然格局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改善村落的基础设施,将当地从贫穷落后的状态中解救出来,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中享受到成果,这样他们就能够自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有了村民的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就有了最为得力的助手,这项工作的成败关键还取决于当地村民的接纳和支持程度。

2.传统村落有效保护要与发掘研究、整治开发相结合。通过保护工作推动村落的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实现良性循环。实现对现有村落传统遗传的保护首要知悉其可发掘的内容以及要整治的问题,要将村落的历史价值以及自然景观遗产进行首要的保护与维护,继而才能够加以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利用,能够保护遗传的同时保证其价值能够得到实现与使用,使文化历史价值与自然景观价值都能够得到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传统村落代表我国文明的发展,也是中华精神的重要源泉,它蕴含着多彩的文化以及自然生态资源。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将出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我国传统文化 篇三

摘 要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传统武术现今的发展状况,指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提出了传统武术要实现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传承 发展 策略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传承与发展已有千年的历史,但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详细而又理智的思考当前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对此进行研究和分析,深入地理解当今武术的发展。

一、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受自身因素制约

传统武术产生发展于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之中,这种自然经济形态阻碍了人们的交流,人们的思想状况趋于保守,所以不同地区的拳种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很少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的宗法制度和家庭本位主义,注重血缘关系,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是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更加封闭,缺少外来的营养,极大地影响着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传统武术发展的不均衡现象

传统武术发展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农村与城市的武术发展不均衡。每当谈到农村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问题,然而在传统武术发展方面也同样存在不均衡问题。可悲的是,在经济方面城市优于农村,但是对传统武术保护方面,由于农村受到外来体育文化冲击相对较少而要优于城市。其次是国内外武术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少林寺等电影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国外掀起了武术热。众多资料与媒体调查显示,近年来,学习我国传统武术的外国人络绎不绝,其目的在于学习正宗的传统武术,渴望通过外部形体的学习、锻炼,逐渐领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圈。而我们自己却丢下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仿效别人的竞技体育模式,这是需要认真反思的问题。

(三)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受历史因素制约

武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武术主要表现了军事价值,原始战争推动了军事战斗技能的产生随后武艺有些内容散入民间,具有了竞技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功能,日常武艺不断丰富和日益壮大,历代国家统治者都把“崇尚武德,招揽武术人才、营造习武之风”成为治理国家重要任务在明清时期古代武术走向了鼎盛,之后随着火器的出现,武术的军事价值和技击性不断被弱化,军队进行传统武术训练技能的训练意识也不断被弱化,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转向了民间武术的个人行为。

二、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协调发展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是源与流的关系,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是武术整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有区别,又相互融合。传统武术是经历几千年文化熏陶而形成的,而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文化基础下创造发展的,是国内外不同文化融合的产物。然而,在当代武术发展中,传统与竞技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发展不融洽的状况。竞技武术在发展过程中过多地参照西方的文化模式进行发展,对于本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处于忽略状态,从而导致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变得不伦不类。而传统武术过于保守,传承过于狭窄,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导致其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衰退现象。因此,传统武术要向现代武术靠拢,巩固竞技武术开拓的阵地;现代武术要向传统回归,从传统武术中吸取营养,走融合发展之路,走大武术发展之路。

(二)集思广益,传承发展

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模式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变化,而现代化的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模式应该趋于多元化,因为多元化模式更适何全民健身,更顺应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的趋势,更是建立我国武术后奥运整体传承与发展模式的基础自我认为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大众化。传统武术发展的稳固根基与有力跳板。传统武术的大众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对原有武术的保护,更是保持风格,与时俱进的创新式的自我发展。2.国际化。传统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最高巅峰。传统武术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我国的传统武术,毋庸置疑,传统武术对国外其他一些国家的武术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中国传统武术能在世界更多的国家发扬与创新,这对于中国及其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无上骄傲与自豪。3.教育化。传统武术发展的精神支撑与鲜活力量。传统武术的教育化发展主要是指其在各大学校的发展和普及,体育院系应对传统武术习练考生敞开胸怀,并且为从小习练传统武术的考生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进而使传统武术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

(三)突出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

现在传统武术基本是以套路演练为主,只是在演练中包含攻防意识而已,几乎很难达到技击实战作用。如果传统武术不能很好地突出技击实战价值,就失去了它最原始的意义。因此,在以后的传播过程中,传统武术的传承者应多注重武术技击价值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 篇四

何为文化?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曾经这样界定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制度规范、生产方式等,经过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形成了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而复杂。其丰富在于经过代代相传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积累了很多重要思想和精神,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一批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思想体系,注重仁义礼智信。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复杂表现在传统文化既包含有积极正面的思想,它们促使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规范,又包含一些旧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如明清鼓励失节妇女自杀,理论上的根据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教条,还有封建社会的皇权专治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有消极的思想,更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积极思想,这些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易传·象上》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天道刚健,君子应该效法天道,以顽强的奋斗精神来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历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也体现在孟子的思想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几千年来,中华儿女践行着这种精神,发奋图强、奋斗不息,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了真正的经济大国。(二)信以待人的处事原则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指做人如果不讲信用的话不知道这怎么可以呢?犹如牛车没有套牛的器具,马车没有套马的器具,这怎么能行走呢?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言而有信,诚信待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全球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诚信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三)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易传·象上》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地势柔软,君子应该效法地势,以宽厚之德待人接物。正如《说文》云:“仁,亲也。从人二。”这表明,“仁”的本意就是把人当作人。所以,樊迟问仁时,孔子答曰:“爱人。”仁爱的思想要求我们具有宽广的胸怀对待我们的社会,对待我们的自然也应该如此。(四)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忠恕”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仁爱”的基本要求。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而言之,“忠恕”就是换位思考,就是把别人的鞋穿在自己的脚上,就是设身处地得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正如孟子多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五)天人合一的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是世界各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自然灾难的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空气污染的日渐严重都在促使人们不得不解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正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所在。(六)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集体主义,以大局为重,牺牲个人利益保全集体利益的模范数不胜数,如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都是集体主义的典型。关于爱国主义,《大学》讲道“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八条目的顺序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重要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条件,而修身是为了齐家,齐家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可见,我国自古以来都重视爱国主义精神。

三、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挑战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文化开始向我国不断渗透和扩张,这些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思想带来了以下挑战:(一)西方语言文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国际贸易来往的日益密切促使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从儿童到成年,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要学习英语,英语成了我们通往成功之路必须迈过的坎儿。为了扩大国际交往,提高国民素质,这样做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当我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超过了限度,就会出现负面的效果。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很多的中小学生包括大学生,他们的英语很棒,但是他们的语文却不尽如人意。这种尴尬的情况持续下去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将丢失自己的祖宗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二)欧美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西方国家对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垂涎已久,将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快餐店开在中国各个城市的中心,用高科技拍摄制作的电影却是以中国的花木兰为原型,西方人如此行为都是为了开拓他们在中国的市场,同时也细雨无声地将西方的思想渗透到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孩子对中国神话故事一无所知,却对美国的蜘蛛侠了如指掌;我们的孩子认识的汉字很少,却仍然可以精通网络。当欧美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达到一定程度,出现这些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三)西方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取向的冲突全球化使欧美文化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思想层面,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个好、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例如青年人恋爱往往把对方的金钱、物质条件好坏做为首选,其次才会看人品;社会交往中,看重物欲而忽视友情。原来传统文化中良好的伦理原则和友善的社会风气已被丢失的太多,比如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公而忘私等等,已经被许多人所遗忘,而代之的是唯利是图、争强好胜、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等等。凡此种种,人们在惊叹之余,不得不呼唤传统文化、传统伦理的回归。(四)西方现代民主对中国集体主义传统的挑战西方国家大多崇尚个人主义和民主主义,而我们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从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到现代社会的集体主义这种与西方截然相反的价值观。集体主义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强调大局利益至上,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而西方国家则注重个人利益,以个人为中心。这样两种价值取向相遇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冲突。

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应对策略

最新范文

亲切(优秀4篇)01-24

土木工程的优势(精选4篇)01-2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最新4篇01-24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优秀4篇】01-24

大学生心理健康01-24

故事书(精选5篇)01-24

公开市场业务(优秀3篇)01-24

创意海报设计通用9篇01-24

宋词【精选3篇】01-24

2023兔年祝福语文案(通用10篇)01-24

129 30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