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最新4篇

时间:2023-12-29 12:41:49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建设美丽中国相关内容,山草香精心整理了4篇建设美丽中国,欢迎查阅与参考。

建设美丽中国范文 篇一

11月8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总书记所作的十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连日来,代表、委员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积极建言献策。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坚决对高耗能高污染说不”

“经济不发达地区求‘资’若渴,但不能‘饮鸩止渴’,尤其不能成为污染企业的转移目的地和落后工艺的新家园。”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八组组长周宝生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河源市市长彭建文则认为,当前的生态保护区、生态发展区,往往都是欠发达地区,要切实推行生态补偿机制,保护、鼓励、调动欠发达地区的环保积极性。

“工业‘下乡’不能再走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旧路。”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长韩永东认为,必须提高环保门槛,所有项目严把环保关,坚决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说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工业和生活排污治污等设施要配套。

“环境问题绝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输入性污染不解决,任何一个地方都难独善其身。”全国人大代表、海南三亚市市长王勇表示,应该在全国范围统一提高环保标准,施行统一的环保政策,让解决不了污染问题的项目,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生存空间。

关键词 转变方式

“生态环境也是核心竞争力”

“挖煤挖铁总有挖完的一天,单靠资源往下走,只会污染越来越重,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也是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实现永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邢台县副县长史书娥认为,要加大资源集约利用的力度,实行最严格用地、用水制度等。

“现在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只有1/3,剩下的或者留在了土地里,或者被雨水冲进河沟,形成污染。”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说,资源集约利用特别重要,尤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让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也减少污染。

“炼化企业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户,应该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环保。”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总经理朱建民建议,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突出特色产业,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端、绿色环保产品。

关键词 全民行动

“每个人都不应缺席”

“‘美丽中国’,万众期待、人人向往,但绘就美丽画卷却非易事。”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南宁树木园副主任覃建宁表示,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不应缺席。全国人大代表、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坤认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关乎美丽中国,只有把低碳生活、节约能源资源内化为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建设美丽中国 篇二

关键词:生态 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

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既然赋予生态文明如此重要的历史使命,那么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就势在必行。要全面解读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搞清楚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这几个基本概念。

一、生态文明的涵义

(一)生态

生态是地球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生态这个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文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简言之,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①生态展现的是一种关系,它的开始是伴随着地球生命的起源而出现的,因此生态是自然现象的一种,它的发展变化必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可调节控制的范围之内与生物、环境共同产生一系列复杂繁琐的演变过程。

(二)文明

文明的涵义具有很多的阐释,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见龙在田,天下文明。”②见龙在田是反映人们日常劳作的场景,天下文明描绘的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和谐淳朴的自然状态。进而唐朝著名经学家孔颖达就提出:“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这里的文明指的是文采光明,然而文明在古代的解释中还有文教昌明、合于人道等众多含义。

(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不是简单机械的生态与文明两个词语的叠加,它恰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总结了十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阐释和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③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状态。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色彩

2012年11月,党的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④的战略决策,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浓重的时代色彩。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宏观总体的框架,在搭建框架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各个部分的密切配合,只有各个部分都协调运作好,才能发挥出优于整体的巨大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要把资源环境承载力掌握在可操控范围内,通过技术手段以及转变经济发展观念,降低能源需求,减少对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确保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的环节

1、转变观念

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对于建构和谐平等的人与自然关系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对应着唯物辩证法的关系,一方面,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资源,是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另一方面,没有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界就无法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

人类有权利去改造自然,但并不代表着可以肆无忌惮的乱改造,生活在固有的环境之中,就会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在客观规律支配的领域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生态环境。

2、转变方式

过去对待环境污染问题都是先污染后治理,这样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虽然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治理方法并不是最优的、利益最大化的双赢措施。怎样既可以保证经济稳步上升,又不损害环境呢?这需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治理模式。

十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⑤从报告中不难发现,在坚持基本国策的前提下,更要从源头上和治理过程中注重方法,让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凝结着科学绿色的环保思想。

3、监管体制

加大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属于谁应当担当的责任就全权由谁承担;建立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给予奖励,对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经济利益的给予严惩。但是只靠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全方位的监管体系。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暂过程,山清水秀的宜居环境是几辈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在实现长远目标之前,要把每一步走好,这样才能为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铺平道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个人的关系

人类只有一个生存的家园,那就是承载着60多亿人口的地球母亲,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为让地球变得更加富饶美丽,都孜孜不倦的不断探索不断追寻,先辈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现在只需探访着已有的足迹去创造新的生态文明。

个人只是浩瀚宇宙的一份子,但作为生活在生态环境中的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去凭借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去改变周围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反恶劣的生态环境就影响阻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只成为大自然的开采者不成为保护者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三、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奠定基础

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建成美丽中国而奠定基础,究竟美丽中国的蓝图该怎样描绘呢?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是这样说的“我眼中的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诚然,每个人心中对美丽中国的定义都是大致相同的,在期待美丽中国的到来之际,首要任务还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它不是喊口号、唱高调,也不是虚无飘渺实际不能操作的,事实证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它的成败更关乎着美丽中国的华彩落幕。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早日实现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奋斗!(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辞海》2009年版

[2]有易书房主人。乾卦的智慧[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196.

[3]周生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1):1~3.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012年11月

建设美丽中国范文 篇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美丽中国

马克思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中包含众多的内容,而生态思想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我国建设的过程中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保障。所谓的“美丽中国”是指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的目的是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进行中国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同时对于我国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思想中,人属于自然,人类来源于自然,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类的发展必然要依赖于自然;一方面,人类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和自然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自然作为支撑,人类是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的。因为,人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自然;另一方面,自然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之间所有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的。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对自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人和自然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对立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重新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生产实践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剖析,认为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力正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正面的分析,高度肯定了自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鉴于此,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在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开展生产活动,这样才能推动人类生产持续发展。在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中也提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在进行物质交换,而这也正是人类劳动和生产的本质。人类通过劳动对自然进行开发,获取自身所需的物质,这其实也是一种物质交换的过程;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主义是直接关注剩余劳动价值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中,人类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时就不会关心自然规律,对自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鉴于此,要想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首先要改变社会形态,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人类的生产活动才能真正遵循自然规律,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生态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美丽中国的特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加强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发展的同时,切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促进五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在十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关注生态文明现状,从实际生产和实际问题出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现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比较严重,还存在较多的生态问题。第一,现有的自然资源比较紧缺;第二,整个生态系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自身恢复功能逐渐弱化;第三,生态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具有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充分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还应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其它建设之中,采取五位一体的建设模式,真正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因此,为了能够通过合理的政策促进社会发展,建设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加强自然环境建设

根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谐生产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肯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全面建设的要求。这些原则和要求表明我们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所谓的“美丽中国”是指在建设中国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要认识到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以及自然对促进中华民族健康长远发展的作用。我们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山清水秀、天蓝、水清的美好家园,要通过人类的共同努力做好家园建设;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具有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还应采用科学的建设手段和方法,重新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此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改变我国传统的产业结构,这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二)加强人民生活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是对未来生活的计划和要求,不仅是指山清水秀、碧海蓝天;而且更是要在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就是说,“美丽中国”这一概念的提出其终极目标是要提高我国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通过“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中国建设美在生活,美在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艺术和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和设计,美丽生活是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步骤,也是基础要求。人类的历史是所有人的智慧结晶,所有的人在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中都竭尽全力的做好,加强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赋予美的感受,因此,全国人们必须要努力生活、努力工作,将实现“美丽中国”视为奋斗的目标。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的定义不仅是局限于物质追求和物质享受,更加重要的是在追求生态环境美好发展的同时要追求以后精神层面的共鸣;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天蓝”、“水绿”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实是指我们要有美丽的生态环境。但这还不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了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我们还应大力发展经济。但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个体的努力,也就是说个体的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美丽中国”的建设程度。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物质方面的追求,同时还应具有精神方面的追求,这样才可以支撑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公民个人的素养水平是影响其发展结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软文化实力的一种体现方式。根据十相关报告,促进公民道德素养是保障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所有国民的高素质要求,公民的文化素养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是促进我国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下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分析

“美丽中国”是加强我国生态和生产协调发展的重要建设框架,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新的诠释,也是一种新的梦想和希望,从中国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出发,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我国提出了众多的发展要求。但是如何更好的发展,怎样的发展更加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十的报告可以得出,我们国家要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是要把生态建设融合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推进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发展的同时,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要遵循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二)拓宽了社会和谐理论视野

和谐社会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目标,也是马克思继承者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从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先民就在人与自然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马克思生态思想观点认为人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奋斗的结果,不是历史作用,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创造历史和改变环境;历史是人类追求过程的总和,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必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社会和谐的重视程度。因为,只有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人类的利益才能达到最大。但需要注意一点,即自然资源在破坏之后会反作用于人类,因此,加强社会和谐理论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三)加强生态制度建设

“美丽中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目标,这不是个体可以完成的,是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积极引导和治理。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一个比较关键的内容就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从制度保障上规范社会行为,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根据党的相关制度报告和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制度,这样才可以为文明建设提供标准、行为准则和监督制度。在制定生态文明制度时应遵守一定的原则,要确保制度的全面性,其中应包括生态补偿制度、评价制度等等。在这些合理、严格、科学的制度规范下,才能够积极引导、规范相关的行业促进生产合理化,推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四、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指导,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并不是独立的生态文明建设,而是融入到其它各个方面之中的。但美丽中国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生态问题,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程度,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所以,在进行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经济模式转型和路径创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两型社会。

(一)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机制

“美丽中国”是我国的战略性目标之一,这并不是短期就可以实现的,这个建设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党和社会的积极引导,同时还需要有效的约束机制,即需要有完善的社会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融入其它方面的内容,例如经济、政治等等,这就需要制定更加完整的社会制度体系,把加强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重点关注的层面,特别是对于水资源、林木资源、耕地资源等;与此同时,还应从立法角度对美丽中国建设过程进行分析,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这样不仅有助于落实相关的政策,同时还可以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约束。

(二)构建生态型政府,突进生态民主建设

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全体成员息息相关。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要从社会成员出发,同时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政府要改变传统的执政理念,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此外,政府还应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够从社会和自然资源的角度出发,做好资源和社会的管理工作,实现政府生态功能和社会行政的协调治理。与此同时,还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开性,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实现全民推进生态资源的建设要求;完善行政考核制度,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能够保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企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在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马克思对于自然和人之前关系的深刻探索,我国加强美丽中国建设,要积极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作用,从政府和社会成员出发,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刘金蕊 单位: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雷云.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重大论断及其当代价值———读《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札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32(1):52-59.

建设美丽中国范文 篇四

一、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落实环保优先为导向的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南京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生态优先方针,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重点表现在“五个有力”:一是规划支撑有力,编制《南京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并围绕这个主规划编制了众多专项专题规划;二是法规保障有力,南京市相继颁布实施了与生态建设相关的11部法规和规章,为深化生态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三是政策配套有力,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加强生态市建设、推进科学发展的一系列生态建设指导性文件;四是资金投入有力,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2004年至2011年,环保投入平均增幅达21.2%;五是考核落实有力,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指标体系,成为评价发展政绩时优先考核的指标之一。

以山水城林为特色的生态框架基本形成。2002年至今,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全市累计造林122万亩,95%以上荒山完成植被恢复,新增绿地面积6000多万平方米,完成聚宝山、七桥瓮等8座郊野公园建设。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得到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达到105个,受保护地区面积达到1520.58平方公里。南京已建立以生态源区为核心,生态廊道为骨架,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主体的绿色生态框架,“显山、露水、见城、滨江”的城市生态环境特色得到充分彰显,紫金山、秦淮河等生态产品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以创新驱动为重点的生态经济日益繁荣。南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53.4%,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0.8%。

以提升品质为核心的环境建设成效凸显。通过生态市建设,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好的人居环境。2012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7天;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保持100%,全市主要水体功能区达标率65.2%,其中Ⅲ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达到50%,为近五年最好;声环境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平稳,继续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以惠及民生为宗旨的细胞创建有声有色。南京生态建设工作以让全体市民真实感受创建成效、享受环境幸福为宗旨,各项群众性细胞创建活动深入社区和乡村,生态建设工作得到市民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目前,江宁区、高淳县已经获得国家生态区县的正式命名,浦口区已经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溧水县通过了国家技术评估,六合区通过省级技术考核。南京已经达到80%的县区获得省级生态县命名的考核要求。

以传承文明为根本的生态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南京在继承历史遗产的同时,深入发掘绿色内涵,并不断丰富和拓展,让历史遗珍绽放时代的光彩。一是古城特质得到延续拓展。保护古都整体格局,彰显南京古都风貌。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培育生态文化产业。二是生态品牌得到日益彰显。创办了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等一大批品牌生态旅游,建设了高淳桠溪国际慢城等生态休闲度假区域。三是生态理念得到宣传普及。建设了全国首家生态文明教育馆,全面展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世界环境日”等多种宣传载体,开展特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市民环境意识。

二、南京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压力和挑战

当前南京正处在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关键转型期,随着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现状不容乐观,推进生态文明还将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南京资源环境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境容量极为有限,单位国土面积的化学需氧量负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受限于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南京城市大气污染的复合型、区域性特征日益突出,灰霾与酸雨依然较重,扬尘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城区河道黑臭现象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产业结构重型化给环境质量带来压力。由于特殊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南京工业污染呈现出排放量大、排放强度高、区域集中的特点,产业结构重型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高碳化,成为可持续发展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产业结构偏重,也加大了环境风险防范的压力。

城市化发展导致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预计到2015年南京总人口将达到9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3%左右。城市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将大幅增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广大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普遍诉求与提高环境质量的长期性、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适合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亟待健全。建立适合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多方面力量合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考评体系、法规保障体系、联动管理体制、政策激励机制、目标倒逼机制还有待建立健全。

三、大力推进南京生态文明建设

今后,南京要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为全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环境支撑与保障,努力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和“美丽中国”的标志性城市。

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是提高准入门槛。按照国际最先进的环境准入标准,把好新引进企业和新上项目的准入关。二是严格界定化工发展空间。全市不得再新建化工产业园区,除化学工业园和金陵石化外严禁新上任何化工项目。三是实行区域行业限批措施。对不符合规划定位、达不到环保标准、达不到总量控制要求、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园区和企业,一律“禁批”。

落实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实施雨污分流和管网改造,进一步合理布局污水管网,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建设。二是加快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推广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建成较完整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和综合利用系统。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提高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能力,不断提高集中处置率。

采取最严格的环境整治措施,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一是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建立完善扬尘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施扬尘控制负责人制度。坚持推行“绿色施工”标准,建立分级评分和末位淘汰制度。二是狠下功夫治理机动车污染。提前实行机动车国Ⅴ标准。限行时段从“分时限行”扩大到“全时限行”。限期淘汰所有国Ⅰ标准以下的黄标车。三是加快重点河湖综合整治。坚持以流域为单位进行整体治理,通过采取截污清淤,活水引流、生态修复等方式,让更多的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四是确保饮用水安全万无一失。重点保护长江南京段、固城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大力实施区域供水计划,尽快实现乡镇区域供水全覆盖。

按照最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一是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倒逼机制,对“三高两低”企业,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每年列出一批污染企业,坚决限期整治和关停并转。二是突出环保执法的强制性,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区域限批、金融限贷、限期治理等综合手段,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实行最严格的环保考核机制,完善环保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就是政绩的观念。二是不断深化环保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界定部门职责、明确分工、细化标准,形成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合力。三是建立更加完善的考核机制,把空气、水环境质量、污染减排、群众环境满意率等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纳入区域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增加考核比重,强化考核刚性。

建立最完善的环境保障体系,提升环保能力水平。加大对环保的投入,财政对环保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结合“智慧南京”建设,以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方向,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全国一流的环境监测、监控、预警、应急保障体系,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体系,优化调整监测布点,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网格化、多类型的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网络,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面的4篇建设美丽中国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建设美丽中国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新范文

河道管理条例优秀3篇12-29

主观幸福感最新8篇12-29

土地复垦条例【精选10篇】12-29

森林防火条例精选3篇12-29

践行核心价值观【优秀7篇】12-29

劳动教育内容简述(8篇)12-29

作业成本法6篇12-29

测控技术与仪器【通用7篇】12-29

提纲挈领(通用10篇)12-29

文化软实力【最新4篇】12-29

129 27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