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最新6篇

时间:2024-01-20 11:41:44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漂亮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企业安全文化最新6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安全文化范文 篇一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扩展到企业的安全实践,就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今后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从2003年到200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第二阶段: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第三阶段:到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93年末,时任劳动部部长的李伯勇在《安全生产报》试刊上发表了“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高度来认识”的指导性文章,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到了战略高度,倡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所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安全素质,必须加快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安全文化包括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和企业安全精神文化,这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企业安全的物质文化、企业安全的制度文化、企业安全的观念文化和企业安全的行为文化。即:1、建设稳定可靠、标准规范的安全物质文化。2、建设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文化。3、建设预防为主、我要安全的安全观念文化。4、建设规范有序、遵章守纪的安全行为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创建不同的富有企业自己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安全文化含有社会文化(包括政府机构及政令)及企业文化的内容。形成安全文化需要一个社会环境,安全文化是与经济相互作用,当安全文化社会环境活跃时,安全状况好转。当安全状况不好时,它又要求社会给予支持。要建立一个安全文化,需在各个文化圈内完善,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安全文化。但是,由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差别较大,因而存在一些问题。

1、安全投入尚显不足,国有企业灾害预防的措施从技术装备、理论上还没有突破,如煤矿的矿震防治、水采工作面老塘发火等;地方乡镇煤矿的投入更显不足,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供电系统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2、“三违”现象还比较普遍。企业的责任事故,大多是由于违章作业造成的。

3、相关规定尚须协调与完善。如事故责任者被行政处理后,没执行;处罚依据不完善;《行政处罚法》的处罚标准过低;又如地方乡镇企业的工人多是农民协议工或临时工,有关事故责任者除追究刑事责任外,行政处罚就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4、事故调查组的责任、权力、义务没有明确的定义,有关部门参加后,各按照各自的要求进行处理。

现有的安全监督监察体制刚刚建立不久,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基础,配套的法律法规,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的安全文化理论。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途径

(一)安全文化的模式×

安全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实践活动中由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中产生和发展的。但是每个具体企业、行业不同,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安全文化的构筑又分为宏观和微观。宏观是包括政策法律、行政管理、监督监察;微观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及具体内容。概括起来有安全制度文化的、安全物质文化的、安全精神文化的、其它形式的文化载体。

安全文化的构成要具体体现组织落实、思想落实、工作落实的具体要求,这也是安全文化模式的基本要求。

(二)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1决策层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决定因素。

企业的风格反映企业文化的个性,而企业决策者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起着倡导和强化作用。从企业整体而言,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在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指挥下进行的,并在安全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决策者的风格会给企业行为提供示范和榜样。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环境,要求决策层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安全文化素质。其中包括安全思想道德素质、安全知识技能素质和安全心理行为素质三部分,其中,起首要作用的是安全思想道德素质。真正的优秀领导层,首先懂得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生命,一切以企业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为重。防止重生产、重经营、重效益而轻安全的思想发生,才能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价值取向。

2、企业管理层的素质是企业安全 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企业管理层一般指企业中层和基层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干部,他们既要服从决策层的管理,又要管理基层的生产和安全,在企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企业管理层应具备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企业的综合管理绩效,应做到以下几点:

(1)真正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从严遵守法令法规,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以及厂纪、厂规,并认真贯彻和落实。

(2)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安全管理技能,懂企业管理,不断更新观念,应用现代化管理的新技术、新办法,使企业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3)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对日常安全工作认真负责,踏实深入,不要做表面工作。

(4)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改造,安全管理干部要不断地补充完善安全规章制度,使其更加切合实际,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5)不断探索安全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及效果。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要从实际出发,从提高教育效果人手,不断探索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新模式,彻底改变形式单一,枯燥无味,教育效果差的老办法,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全员。

3、安全文化建设应提高操作层的素质。

(1)形成企业操作层安全文化场

根据操作层的文化水平和安全素质,只有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展览等,加以提高,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氛围和环境,建立起无时不在的、切实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场。用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精神文化来不断规范操作层的行为,实现安全意识、认知的飞跃。

(2)加强操作层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进程中,注重安全文化的功能、安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开拓操作层的内心文化世界。去挖掘操作层的安全精神文化世界,用正确的安全价值引导,以安全的道德、伦理、行为为标准,激励操作层形成科学的安全科学理念,用科学的思维文化方法去完善作业程序,提高操作技能,用崇高的安全精神文化充实安全生产。

(3)通过制度化建设来提高操作层的制度文化素质。

安全制度是人创造出来的,但制度常常也能反过来塑造人,使员工不知不觉地适应于制度,从而达到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对企业操作层安全文化建设来说,从制度入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企业安全文化 篇二

基于对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的分析和总结,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一级指标,十三个二级指标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全面有效的进行了安全文化测评。同时,依据评价体系,对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安全管理;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指标体系

自安全文化产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许多企业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从摸索到成熟,怎样的安全文化才更有助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对于现有的安全文化该如何改进,都是人们需要迫切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调研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构建,量化分析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对其做出更加直观的评价,对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找出企业安全文化架构不合理或有漏洞的部分,加以完善,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下一步的改进提供了参考建议。

1安全文化的发展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一共分为4大发展阶段。最初人类对于安全观念是宿命论,行为方式属于被动承受。到17世纪末期,人们开始总结以往的经验,进行事后的补救,安全观念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的。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安全观念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以人、机、环境全面安全管理为特征的安全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全文化进入发展的第四阶段。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垂涎,人类对安全观念的认识进入了本质论阶段。人们开始主动的预测,防范安全事故,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1]。

1.1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8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1986年切尔若贝利事故的报告》中。1991年,INSAG在报告中给出如下的安全文化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HSCASNI认为INSAG给出的安全文化的概念,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在定义中没有强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的成分。于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促使效能的信任等[2]。”我国对于安全文化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国家安监总局等都对安全文化给出了定义,包括:《“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中国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资料,以及曹琦、方东平、俞峰、罗云和傅贵等学者都曾给出过安全文化的定义,但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分析大部分的定义得出,安全文化大都具有以下部分或全部元素:“关于安全的价值观、判断标准、能力、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人知、道德、制度、安全体系、精神、观念、物态、理念、思维程度等”。且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安全素养,实现人本安全。

1.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与制度、硬件等具体措施不同,作为一种软科学,安全文化在预防安全事故等安全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3]。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创造企业安全文化形象和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安全意识和切实的安全行为准则,正确的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使企业安全文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安全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企业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通过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完善和传播,为员工日常生活及生产经营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从而影响决策者和管理者,影响企业员工对安全的态度和观念。2)安全文化的激励作用。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个员工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于安全的重视作用,同时激励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3)安全文化的控制、约束作用。安全文化的控制、约束作用,体现在可见的规章制度约束以及不可见的意识约束两个方面,而后者更为主要。安全文化通过塑造企业员工正确的安全认知、深刻的安全意识、以及对安全重视程度、思维深度的加强,在企业员工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产生一种持续性的无形约束力。4)企业安全文化的凝聚作用。这有助于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以及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使得整个企业的运营更加高效,为企业和员工带来更大的意义。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生产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能源供给问题。因此,做好煤炭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煤矿员工的人身健康、保证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等,推动了煤炭企业的重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但煤矿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14年1—9月底,平均每月发生较大安全事故3.2起,共发生重大安全事故4起。因此,煤炭安全问题仍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各种煤炭事故中,安全责任事故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也反应了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素质不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够的现状。因此,塑造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生产中的安全行为,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可以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养成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安全文化的测评

安全文化的测评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具有两大重要意义。其一,安全文化测评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安全文化的测评,可以系统的分析和了解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其次,安全文化测评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通过安全文化的测评可以找到企业安全文化的优势和短板,以及企业安全文化的明确发展方向,从而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改进指明方向[4]。

2.1测评方法的选择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不能简单的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而应该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的分析,然后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最终能够全面、准确的对安全文化做出评价。本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计算,并分别计算出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和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2.2评价原则

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和组织普遍遵循的评价指标准则为SMART准则。SMART的解释为Spe⁃cific(特定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ttain⁃able(可得到的)、Relevant(相关的)和Trackable(可跟踪的)。Specific(特定的):指标体系是指对所要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组成结构、构成要素进行客观性的描述。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针对评价的目的设定。Measurable(可测量的):指评价指标体系中所有的评价指标,应该以相同的标准作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被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定性的指标,也可以是定义明晰、详细的定性指标。Attainable(可得到的):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保证指标体系的现实可操作性。对于无法获取或者获取需要付出无法承受代价的指标,应该选取近似的指标进行替代。Relevant(相关的):指标体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指标之间应具有其相关的逻辑关系。一方面指标体系是针对评价对象建立的,具有其本质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指标是对评价对象的详细描述,应该做到全面、准确、相互补充。Trackable(可跟踪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企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阶段。且无论什么评价,都需要对评价的效果进行跟踪和再评价,因此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其可跟踪性。本文根据这5项指标,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评价,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和可信度。

2.3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和建立

本文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煤炭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安全文化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划分为4大范畴: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5]。基于此,本文建立4个一级指标: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图1)。并基于SMART原则,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出13个二级指标,从而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且具有相当可信度的评价体系[6]。

2.3.1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内全部成员高度认同的安全方针、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承诺、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认知等精神和意识层面的总和,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当前安全观念文化主要包括:科学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超前预防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安全观念文化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考虑。1)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态度。员工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安全文化的深入程度、在企业内部的认可程度,进而反映安全文化的合理性。优秀的安全文化会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可和重视。主要可以通过:员工在生产活动中是否主动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员工对于不安全生产行为是否会予以指出并纠正;员工是否积极主动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会议和座谈;员工对煤炭企业发生的事故原因的看法及态度等方面表现。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落实情况。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安全文化的产生是为了保障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因此,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只有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时时刻刻将企业员工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接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程度、企业管理层在做出决定时,是否切实考虑了广大员工的利益以及企业目前的安全文化是否符合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3)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形象。安全文化形象指的是企业安全观念文化的一系列外在体现形式。这些外在的形象能够提醒员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能向员工灌输相应的安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可以从企业是否具有明确的安全目标和安全观念、企业对于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企业是否定期举办安全会议和活动等方面考虑。

2.3.2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安全责任落实状况。安全责任制是最根本的煤炭企业安全制度,也是其他各项安全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保障。可以通过每项生产活动的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到具体的负责员工、是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安全责任检查,是否能够落实等方面进行考虑。2)安全执行情况。煤炭企业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从普通员工的角度,考虑员工是否严格执行安全规范,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从企业领导层的角度,领导者是否进行了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并做出合理的安全决策。3)安全培训和指导。安全培训和指导虽然不能直观的对安全生产起到作用,但它通过丰富员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认知,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主要体现为:员工是否熟练掌握应急自救技能、是否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安全技能培训、是否定期举办安全会议和座谈。

2.3.3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指煤炭企业遵循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条例、操作规程等。安全制度文化能对煤炭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包括以下3方面[7]。1)安全法律法规。考虑企业安全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体现:在法制法规健全程度、煤炭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法制法规、员工法制态度是否端正。2)安全规章制度。其是企业制定的,为保证生产安全和员工人身安全而形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现在:煤炭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熟悉情况及规章制度在生产中的执行情况。3)安全操作流程。主要考虑煤炭企业安全操作流程是否合理、完善,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对操作流程是否熟练掌握及其执行程度。4)安全管理机制。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监察评比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主要考虑安全机制的健全程度和落实状况。

2.3.4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物态文化是煤炭企业安全活动的条件、安全信息环境、安全标识、安全警示等安全文化物态载体的总和,是安全文化的具体的外在体现。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包含以下3点。1)安全生产设备。安全生产设备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必备工具。包括安全生产的工具、仪器等。具体细化为:安全设施的配备是否完善、安全设施的实用性、以及是否有人定期维护。2)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检测装备、消防及应急装备等。主要考察:安全防护设备的配备是否完善、安全防护设备的实用性、以及是否有人定期维护。3)煤炭企业安全氛围。企业有形的安全文化氛围,包括煤炭企业的安全警示和安全文化传播。包括标志牌、警示、声光环境等。衡量标准是:企业安全标语、警示标语的宣传是否到位、生产现场是否匹配了足够的照明设备、是否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3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综合评价模型

3.1判断矩阵构造

AHP作为一个系统评价方法,根据某一确定的比较基准进行要素间的比较,采用9级比例标尺,具体标准见表1[8]。从评价模型的第二层开始,对于能够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9级比例标尺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元素aij表示的是第i和第j因素的重要性之比。判断矩阵中aii=1,aij=1aji。

3.2重要度计算

本文使用方根法进行重要度的计算。一级判断指标: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j=1naij,3.3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即C.R.<0.1,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检验通过。同理,可以得出所有二级指标对相应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并采用逐层相乘的方法得到综合权重。具体结果见表3。

4结论

本文结合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出了一个含有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分别计算出了不同指标的权重值,为企业文化的综合评定提供了基础。指标中,综合权重占比最大的是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态度。在企业的生产生活中,许多安全问题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端正企业员工的安全态度,使得员工从根本上重视安全生产问题,是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重要方面。其次是安全执行情况。说明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要注重实践性。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于实践,只有严格执行安全规范,落实安全理念,才能更为有效的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排在第三位的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落实情况。体现了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切实的以企业员工为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作用。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构建时,除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还应该依据测评模型对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有重点的进行构建和调整。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需要反复的进行评价和修正。通过评价体系的测评,对企业安全文化做出评判并对比查找出其薄弱之处。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正和完善,是完善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重要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志扬。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2).

[2]国家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安全文化知识读本[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3]熊家发,张乃平,侯振堂。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煤矿安全文化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4(8).

[4]徐磊,田水承。当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煤矿安全,2009(3).

[5]裴文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河北:红旗出版社,2014.

[6]刘超,罗云。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权重赋值研究[J].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7]俞峰,杨成梧。煤矿安全文化的AHP—Fuzzy综合评价[J].中国煤炭,2005(11).

[8]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企业安全文化 篇三

企业文化,通常指得是企业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共同理想与作风、生活习惯及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文艺、管理、文化、教育、经济、法制和宣传等方面的组织与建设措施。而企业安全文化则指得是企业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企业安全文化是当前安全科学领域所提出的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对策,也是现代企业预防事故的基础工程。企业安全文化是祖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与社会进步、民族繁荣及国家兴盛息息相关。由于企业安全文化着重强调人的价值,彰显人本主义,弘扬人文思想,因而企业建设安全文化,能够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企业若要提升其经济效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走向国际化舞台,就必须持续改进自身的安全生产机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二、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原则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新的物质财富,而在另一方面也为人民带来了重大的伤亡事故,而企业安全文化主张保护企业员工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因此,企业建立安全文化势在必行。但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工作极为重视,因而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方针,并将其作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指导思想。其次,企业在建立安全文化时,必须立足于现实应用。企业之所以建设安全文化,是因为安全生产的需要,因而其安全文化必须在形式上与内容上体现针对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可发挥规范、教育企业员工的作用。最后,企业建设安全文化,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在组织形式、就业岗位、经济利益及经济成分上体现出多样化,同时需结合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进行改进,在创新中稳定发展。

三、企业建设安全文化、促使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与其他文化相同,安全文化同样具有“有形”与“无形”这两个层面,其中,有形的安全文化包括技术、制度和设施等;无形的安全文化包括观念、意识和理论等。然而,不论是有形的安全文化或者是无形的安全文化,都是围绕“人”这一主体而展开的,因此,企业建立安全文化,首先要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通过以往的安全生产实践可知,企业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并非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安全行为,具备个性化与复杂化特点,主要受情感与思维等支配,并由其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态度等决定其安全文化水平,因此,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做好企业安全教育工作,将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结合起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可通过普及安全生产方针、法律、事故案例等,定期组织安全技术的学习与考核,引导员工主动遵循安全生产要求,并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其次,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要求企业员工无条件执行。企业应该在不同时期,结合不同的安全生产形势,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同时要摒弃与生产实际不相符合的规章条款,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满足企业的安全生产需求。企业可通过将各种安全指标及规章制度纳入员工业绩考核与资产经营责任制等考核体系中,将员工收入与企业安全生产挂钩,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创造性与责任感。最后,企业要做好安全科技推广工作。科学探索与研究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才能够形成企业特色安全文化,并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其作用。企业可通过加大对安全生产与安全科研的投入,及时提高其安全生产的装备水平与技术水平,改善员工的作业条件与工作环境,比如增加安全防爆设备、防护设备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需要。因此企业要通过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体系,遵循安全文化建设原则,并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及法律责任,最终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文化 篇四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生物节律,激励,心理特性,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081―02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工伤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要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就必须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构建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也就是企业要有自己的安全文化。只有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才能做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预防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一个和谐平安的生产环境。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企业安全文化

2.1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的、遵循的,具有企业 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

2.2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从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确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总体来说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企业领导和员工不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没有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到思想层面上,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为了最大限度的扩大竞争优势,不惜减少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合理的安排安全文化建设投入,能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上升,达到企业的发展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双赢。

2.3 “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

2.3.1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企业责任

在现代市场经济秩序中,企业和个人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传统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将企业视为追求最大利益的理性主体。然而在现代经济学中,市场自动实现利益均衡和最优配置的结论需要一系列严格理论条件而在真实的经济运行中无法达到。

企业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必须在宏观的社会环境中遵循必要的社会道德规范,甚至必须担当相应的社会责任,才不致使它的活动与社会利益相冲突,不能以牺牲职工的安全为代价去发展生产,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是企业的命脉,决定了企业的前途。要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就必须将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经济行为之中。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通过“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落实“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需要和利益为本。这里的“人”既是单个的“个人”更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这里的“需要和利益”,既包含人的物质生活、生存环境的需要和利益,即自然属性的需要,也包含政治、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要和利益,即人的社会属性的需要。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理想状态。不能无视工人的合法权益、基本民权和生命安全,形成所谓的“血汗工厂”。

2.3.2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设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只有持之以恒,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生产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下。制定企业安全的总目标,按照整分合原理,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明确的分工。具体来说在企业的总的安全目标制定以后,从上而下按照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安全目标的分解,使企业每个领导和职工都有确定的目标和责任。在目标分解过程中,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部门和科室。使企业安全工作形成一个连锁的体系,进一步实现安全文化的建设。

2.3.3 安全教育的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媒体和社会资源,经常性地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以生产中实际发生的事故为案例。组织事故安全展览。进行案例教育。并就事故原因展开讨论,从中找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二是充分利用悬挂横幅、宣传画,张贴标语、公益广告等形式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唤醒他们对生命安全的渴望,从而提高领导与职工的安全意识;三是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道德,开展主题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围绕着企业安全文化的各个层次,在广大职工中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应急安全保护意识、间接安全保护意识和超前安全保护意识。

2.3.4 重视人体生物节律的应用

在安全工作中,对于某些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岗位。为了防止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导致事故,可以采用人体生物节律控制方法。对于每个职工。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其生物节律值,确定其每天处于生物节律的哪个时期,生产调度指挥者可以根据人员情况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难度,尽量避免在低潮期进行危险性大的作业,向每个职工每月发放生物节律卡片,提醒安全生产,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物节律高潮期,是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好时期,企业各级安全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期。

2.3.5 重视激励的作用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它是整个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组织的生命力来自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热忱,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企业领导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去解决人们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和管理难题。为此,可以建立奖励机制。采用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结合的方式,去调动职工生产的积极性。在奖励体系中,应以物质奖励为主,荣誉奖励为辅。比如,可以在职工间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操作技能比赛、评出“安全生产之星”,按照安全生产水平等级递增分为三星、四星、五星。结合企业的年度、季度目标,定期对职工实施考核,给予优秀职工以物质和荣誉的双重奖励,让他们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起安全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组织其他成员的行为。

2.3.6 分析职工心理特性,做好思想工作

职工的心理特性与安全生产关系重大,健康的心理促进安全生产,消极的心理影响职工的情绪、工作态度,从而

影响人其认知水平和效果,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职工的家庭、经济地位、嗜好、习惯、性格特征等情况掌握其心理变化规律,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为职工排忧解难,消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把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在萌芽中。

3 企业安全文化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安全科学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样,科学发展观就把发展的目标与发展的目的对接起来,把发展的动力与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把为谁发展与靠谁发展连接起来。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系着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对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安全文化所强调的企业社会责任、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生物节律、激励、心理特性,无一不是在人、机、环境系统中重点突出人的作用,在制定措施的过程中。处处以人为着眼点,维护人的根本利益,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升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安全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4 结论

企业安全文化 篇五

1引言

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工伤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要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就必须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构建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也就是企业要有自己的安全文化。只有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才能做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预防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一个和谐平安的生产环境。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企业安全文化

2.1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的、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

2.2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从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确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总体来说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企业领导和员工不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没有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到思想层面上,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为了最大限度的扩大竞争优势,不惜减少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合理的安排安全文化建设投入,能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上升,达到企业的发展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双赢。

2.3“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

2.3.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企业责任

在现代市场经济秩序中,企业和个人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传统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将企业视为追求最大利益的理性主体。然而在现代经济学中,市场自动实现利益均衡和最优配置的结论需要一系列严格理论条件而在真实的经济运行中无法达到。

企业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必须在宏观的社会环境中遵循必要的社会道德规范,甚至必须担当相应的社会责任,才不致使它的活动与社会利益相冲突,不能以牺牲职工的安全为代价去发展生产,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是企业的命脉,决定了企业的前途。要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就必须将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经济行为之中。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通过“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落实“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需要和利益为本。这里的“人”既是单个的“个人”更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这里的“需要和利益”,既包含人的物质生活、生存环境的需要和利益,即自然属性的需要,也包含政治、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要和利益,即人的社会属性的需要。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理想状态。不能无视工人的合法权益、基本民权和生命安全,形成所谓的“血汗工厂”。

2.3.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设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只有持之以恒,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生产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下。制定企业安全的总目标,按照整分合原理,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明确的分工。具体来说在企业的总的安全目标制定以后,从上而下按照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安全目标的分解,使企业每个领导和职工都有确定的目标和责任。在目标分解过程中,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部门和科室。使企业安全工作形成一个连锁的体系,进一步实现安全文化的建设。

2.3.3安全教育的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媒体和社会资源,经常性地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以生产中实际发生的事故为案例。组织事故安全展览。进行案例教育。并就事故原因展开讨论,从中找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二是充分利用悬挂横幅、宣传画,张贴标语、公益广告等形式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唤醒他们对生命安全的渴望,从而提高领导与职工的安全意识;三是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道德,开展主题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围绕着企业安全文化的各个层次,在广大职工中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应急安全保护意识、间接安全保护意识和超前安全保护意识。

2.3.4重视人体生物节律的应用

在安全工作中,对于某些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岗位。为了防止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导致事故,可以采用人体生物节律控制方法。对于每个职工。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其生物节律值,确定其每天处于生物节律的哪个时期,生产调度指挥者可以根据人员情况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难度,尽量避免在低潮期进行危险性大的作业,向每个职工每月发放生物节律卡片,提醒安全生产,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物节律高潮期,是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好时期,企业各级安全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期。

2.3.5重视激励的作用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它是整个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组织的生命力来自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热忱,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企业领导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去解决人们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和管理难题。为此,可以建立奖励机制。采用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结合的方式,去调动职工生产的积极性。在奖励体系中,应以物质奖励为主,荣誉奖励为辅。比如,可以在职工间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操作技能比赛、评出“安全生产之星”,按照安全生产水平等级递增分为三星、四星、五星。结合企业的年度、季度目标,定期对职工实施考核,给予优秀职工以物质和荣誉的双重奖励,让他们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起安全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组织其他成员的行为。

2.3.6分析职工心理特性,做好思想工作

职工的心理特性与安全生产关系重大,健康的心理促进安全生产,消极的心理影响职工的情绪、工作态度,从而影响人其认知水平和效果,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职工的家庭、经济地位、嗜好、习惯、性格特征等情况掌握其心理变化规律,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为职工排忧解难,消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把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在萌芽中。

3企业安全文化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安全科学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样,科学发展观就把发展的目标与发展的目的对接起来,把发展的动力与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把为谁发展与靠谁发展连接起来。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系着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对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安全文化所强调的企业社会责任、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生物节律、激励、心理特性,无一不是在人、机、环境系统中重点突出人的作用,在制定措施的过程中。处处以人为着眼点,维护人的根本利益,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升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安全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4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加深对安全的理解,减少事故发生频率。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去解决安全建设中的问题,对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范文 篇六

关键词安全文化探索创新

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安全文化的作用是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安全文化?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

本文开头已经点出,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换而言之,只要有人或者有人类活动就有安全文化。这样讲读者可能不理解:远古的蛮荒时代,人类有安全文化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无论是现代工业生产还是远古狩猎,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简单讲就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也就是更好地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就要劳动,就要工作,就要与非人类的一切物质或精神以及人类之间进行接触、融合。例如,机器、矿山、巷道、瓦斯、自救器或者森林、河流、野兽、天气、地震,或者战争、冲突、矛盾等等,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生命安全问题。工作、劳动效率提高越快,安全保障系数就越低,,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如何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并形成一种既约定俗成,又不断创新完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就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所在。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潜意识或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探索和掌握安全文化。概而言之,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自身或他身安全在由感性向理性认识、把握和实践过程中,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要求、意愿和氛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的生命健康角度、突出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保证安全的安全文化观,是包括所有企业在内,全社会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

第二,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刚才已经指出,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它的目的,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劳动)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的政策、制度、机制、措施和方式方法,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和作用发挥的落脚点。基于此种认识,要发挥好安全文化的作用,就要首先了解事故发生的根源。一般而言,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为原因(非物原因),另一种是纯物的原因,人为原因大家比较好理解,对于纯物原因(即纯粹由于非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因,例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可能比较陌生。为什么讲是纯物原因呢?因为在企业生产中,事故大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一般概念的物的原因也大多与人的行为有直接或间接联系,而纯物的原因在企业事故中的比例相当少,除了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外几乎没有(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也逐渐被人所预见,只是由于科技水平或资金投入等问题而导致预见的准确度高低不同罢了)。例如在煤矿生产中,有人说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巷道变形等自然状态是非人为原因,但事实上这也属于人为原因,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误区,刚才提到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能够准确预见这些非正常现象的能力,或者由于资金、人才等原因而无力去预见,而这些正是由于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而造成或影响的。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明确了事故根源和解决这个根源的途径,也就明确了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就必须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笔者认为,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

1、完善安全战略指导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方向性。对于所有行业、企业来讲,安全的本质、目的都是不变的,但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由于所经营的产业不同,员工所从事的岗位不同,在大的安全战略指导方针基本不变(例如我国的安全生产指导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必须要有符合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例如龙矿集团的安全方针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齐抓共管、长治久安,同时根据不同时期有相应安全指导机制。洼里煤矿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范行为,注重基础”的安全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三原则”(即:达不到安全状态、优良的工程质量和“精品工程”标准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不准生产)和“六个确保”的安全保证机制,明确了安全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方针,做到了安全工作有的放矢,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2、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思想状态。例如煤炭行业根据行业规律、特点,都要制定一个年度或更长时期的安全考核目标。同样,每个企业都根据自身情况都要制定一个安全目标和考核措施,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在目前国有体制下经营的企业来讲,对于干部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左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完善安全理念渗透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层次。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员工认可认同,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在这方面,洼里煤矿建立了完善的渗透保证体系,在将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的基础上,要求每天班前班后会进行学习讲解,自觉指导并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通过制度约束和柔性引导,使广大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企业安全文化层次得到极大提高。

最新范文

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大全01-20

公司文化宣传(精选3篇)01-20

海尔企业文化优秀6篇01-20

最新华为企业文化口号标语(优秀5篇)01-18

新时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01-18

如何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9篇】01-17

谈企业文化的作用01-17

最新企业文化建设案例素材(优秀6篇)01-16

论述企业文化的意义论文(通用3篇)01-14

最新公司会议精神传达(优质【通用10篇】01-13

87 8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