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时间:2023-03-23 11:17:01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装满昆虫的衣袋,山草香整理分享了13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一件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迟回家,引发了父母的一场虚惊;一件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时机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父母却不能理解他。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因此,在学习这样有情有趣的文章时,教者应该引领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基本格调和根本思想。一是需要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空间,并期待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眼中的伟大科学家法布尔;二是需要营造师生与语言文字本身对话的氛围,做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既要和法布尔一同体验捉虫的快乐与兴奋,又要从法布尔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关于成长的启示;三是需要形成有效、实在的师生对话的场景,需要师生在这些特定的、未知的场景中碰撞、交锋、展示。

[教学目标、教、学法]“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复述、背诵。”事实上,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已经能够借助阅读搜集处理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课程标准》语)再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本课在教学时拟以朗读为突破口,在朗读中识字写字(读正确),在朗读中感受、理解(读流利),在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读出感情)。

为此,可以将教学目标简化为: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的引导,无论是学生的探究,都应该依据文本的语言材料,都应该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全课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形式丰富、个性纷呈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教学,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

(1)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2)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3)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整篇课文的教学可分成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第二课时,读流利——走进法布尔,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教学流程]: 一、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交流识字情况,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3、展示读书情况,组织读书交流、比赛。[如果说,文本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字符号构成,那么,实施正确地朗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口,运用准确的语音、停顿和语调,把这些鲜活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现实的有声语言,从而完成书面符号的“语言化”。通过朗读,一方面,需要朗读者具有相当的识字量并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和语言环境主动识字,快速扫除生字障碍,同时养成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朗读者需要快速进行意义组合,需要了解每个字的意思,并在最快时间内,将线形排列的单个文字,按照词、词组、意群等语义单元进行意义组合,直至将文字符号组合成语句。这既是对文字符号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又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实际操作;这既是学生接触语言本身很重要的心智活动过程,又是在语言实践中进行扎扎实实的字、词、句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1、静读文本,引导质疑。重点讨论两个问题。①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②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

2、浏览文本,组织交流。①着迷————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②迷恋————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③痴迷————这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3、精读文本,揭开“迷”底。重要语句提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三天前————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4、延伸文本,拓展阅读。①关于法布尔;②关于《昆虫记》。[小语专家高万同老师说:“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内隐的、润物细无声的语言习得过程,又是学生吸钠与发展语言,并形成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我以为,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理解为三重境界:一是要借助流利地朗读使自我成为作者的代言人为作者代言,做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二是要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三是要充分感受文本的语言信息,做到口诵心维,一面是文本的丰富内涵对自身的熏陶感染,一面是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独特的多元的反映。就《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而言,我们期望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和痴迷,又让学生与小法布尔一起沉浸在昆虫的世界,沉浸在美好的童年之中;既要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智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又要使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有所感悟思考,得到思想启迪。而这既是对学生理解文本难点、重点的合理分散,又是借助阅读实践,对文本重难点的突破。]

三、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1、品读,(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段);

2、赏读,(法布尔坚强、勇敢的语段);

3、创造读,(在文本的诵读中,读出属于自己的影子,即对科学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感情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得到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借助品读、赏读、创造性的朗读,试图为学生建构一个使心灵共鸣的感情场,并期望在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语言材料进行艺术性地再创造。实践证明,当文本的语言材料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真正与自己的已知经验相融合,就可以达到心领神会的境地。而自己朗读出的语句也就能真正打动自己,感染他人,在自然与不自然间,学生的情感世界就会升华,就会在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创造的激情与冲动,就会从自己的角度将文本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韵美给表现出来。语文教学的真谛应该如此,我以为。]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二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俗易懂,富有童趣,。通过学习,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片断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大家掏掏你的口袋,看看自己的口袋里装了些什么?生:悠悠球生:卡片生:零食生:玩具生:皮筋……师:大家口袋里为什么装这些东西呢?生:喜欢师:装着这些东西,说明大家都非常喜欢玩这些东西,到了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地步了。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装的可不是这些好吃的,好玩的玩具,他的口袋里装满了昆虫,这说明了什么呢?生:说明他很喜欢这些昆虫。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中的主人公法布尔。他喜欢昆虫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了。他活了92岁,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他根据自己近40年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所得,又花了30年的功夫写成了《昆虫记》,这本书已经成为传世佳作,也是一部著名的世界名著,法布尔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片断二:理清脉络师:法布尔喜欢小昆虫,你是从什么地方上看出来的呢?生:捉纺织娘生:法布尔八九岁的时候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机会去捉小昆虫。生:法布尔的口袋里总是装的鼓鼓囊囊的。生:法布尔的父母不让他捉小昆虫,他就偷偷地玩。师:法布尔对小昆虫的迷恋,课文写了几件事?生:两件生:捉纺织娘和捉小甲虫。师:具体写了哪件事呢?生:捉小甲虫师:我们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片断三: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师:文中写法布尔喜欢小昆虫,用了三个词语,哪三个?生:着迷生:迷恋生:痴迷师:说说这三个词语,那一个喜爱的程度最深,哪一个一般?生:痴迷就是深深地迷恋,完全沉醉其中;着迷就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迷恋就是深深地着迷。所以,痴迷最深,着迷一般。师:如果对一件事物喜爱到痴迷的程度,又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就一定能有收获。法布尔正是对昆虫的痴迷,用他毕生的精力去研究,才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的。片断四:深化主题小昆虫的什么让法布尔非常入迷?生:叫声好听,在法布尔看来,小虫子的叫声非常让他着迷,纺织娘就是“歌唱家”了。所以,花三天时间才捉到了纺织娘。生:颜色漂亮。金属光泽,比蓝天还要蓝。 师:法布尔是怎么对待这些小虫子的?生: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好好欣赏师:从这些词语中你能看出什么?生:法布尔非常喜爱这些小昆虫,所以他的口袋里总是装得鼓鼓囊囊的。师: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退怯了吗?生:没有,还是偷偷地玩。师:为什么?生:他太迷恋这些小昆虫了。师:如果让你去给法布尔塑一个雕像,你怎样设计才能表现法布对小昆虫尔迷恋、珍爱呢?生:我会把他的口袋弄得鼓鼓的生:我会在他的身上多设计些口袋,都弄得鼓鼓的。生:我会在他的衣服上做些昆虫的图案。生:我会在他的手里做一个昆虫的模型生:我会把他的衣服设计成昆虫的形状……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三

抓住“真实”,捕捉“真实”——《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片断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高子阳    邮政编码:215300   e-mail:

《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中有这么一些内容: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同学们在学习这一内容上与老师有了下面的对话:

生:法布尔的父母不好。

师:为什么?

生:法布尔有种爱好,父母应该支持才是。

师:是的,现在好多父母都特别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我们班好多学生不喜欢乐器,父母还想尽一切办法让女子去学。法布尔的父母真的不可思议。我也这样想。

生:看来法布尔的父母所做的真的不对。

师:真的不对吗?

生:(挠挠头)小昆虫有的很脏,有的有毒,看来他的父母是爱孩子的。

师:是的,法布尔其实是爱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你们的父母也不会让你们随便玩这些小昆虫的。

生:法布尔的父母难道不能想一些办法让孩子爱昆虫吗?

师:我想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1823年12月20日,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生1:我明白了,他生在农村,父母肯定认识的字少,不懂得这是孩子的兴趣。

生2:法布尔的父母让他放鸭子,其实是想让家庭富有,只顾玩丢了鸭子也不好。

生3:他父母责骂他,其实是骂他只顾玩,忘记做真正的事。他们不可能知道法布尔玩小虫子也能玩出名堂。

师:我想应该是这样。其实你们可以买买《昆虫记》来看,读一读他的书,在书中你也会发现法布尔的家并不富有,从课文中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初中就没有读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父母怎么可能帮助他呢?

师:我是这样猜想的,法布尔在这里写上的父母,其实也是告诉天下有文化的父母一定要重视着孩子的兴趣。你们认为我的这一猜想合理吗?

(学生点着头齐答合理)

生:高老师,你说法布尔恨不恨他的父母?

师:我想先问一问同学们,你们的父母对你们严厉的请举手。

(全班同学都举起了小手。因为我说的是严厉,不是打骂,同学们思考来思考去,感觉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都很严厉)

师:那你们恨不恨自己的父母?

(同学们齐声说“不恨!”事实上,每个同学在父母严厉训斥的那一刻都有着恨的心理,也许说不服的心理更明白一些,当然除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肯定不会把恨久地留在心里,但被训斥的事应该说在孩子的头脑中还会留有一定的印象。所以,我认为法布尔写着自己童年的事,写上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严厉训斥,不是对父母的恨,而是一种真实记录。在学生回答到这里,我应该把他们引到真实上来)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看得出同学们非常理解法布尔的父母,当然由此也会理解你的父母的严厉。我读这篇文章,其实也反复思考着法布尔的父母,最终我认为这是法布尔的“真实写法”,这样我们读起来,才能感觉到法布尔的成功是真实的,不是欺骗你们的。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的习作。有好多同学说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学习这篇文章中的这一点,我想大家一定会有着自己的思考。

生1:我要真实记录着我父母对我的每一次严厉。

生2:我爸爸打过我,但我并没有改,还是犯,结果还是打我,把这些事真实记录下来是不是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师:肯定是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生3:我们每天发生的事都是真实的,把我们真实记下来,就不怕老师布置的日记了。

师:日记其实就是这样写的。我们的每一篇文章也都是这样写的。其实你们看到的世界名著也都是这样写的。

…………

[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重点肯定不在这里,但笔者认为,这决不是节外生枝,决不是无意义的生成,更不是为了生成而生成。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东西是十分清楚的,那是让学生认识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认识他那种痴迷的精神,具体学习作者介绍那法布尔痴迷的场景,还有一些美丽的词与句子,这一切我也做了。我为什么在课堂上还要与学生进行着这般对话?这与我的思考有关。因为这一阶段我的头脑中时刻想着父母教育问题,但对课文中的这件事有着不理解的地方,我与身边的老师探讨这件事,慢慢地才理清思路。当然,我也有一种预感,学生在课堂上肯定不会放过这一点,所以就有了上面的对话。也许我的理解有偏差,也许我们之间的对话不是特别的自然,特别的精彩,也许把学生引到用“真实”来习作有些牵强,但从学生的反映看,他们是有一些理解,从每位学生的对话投入来看,这种理解显得尤为珍贵,这就是我与学生应该共同感谢这篇文章给予的另外一种收获。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四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非常美丽。      (         )     2、装满了东西回来。                    (         )     3、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         )     4、动作迅速而灵敏。                    (         )     5、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         )二、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   )鸭子          (   )甲虫          (   )鞭子      (   )贝壳          (   )田螺          (   )蝴蝶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法布尔上(   )国著名(         )学家,他从小就对 昆虫非常入迷。课文写了两件事,一件是                                                                         ,一件是                                                               。     2、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是因为:                                                                          。   告诉人们:                                                                                            ,激励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括号里填叠词。        例:心里(甜滋滋 )            庄稼(       )      梅子(       )       大雾(       )            货物(       )      稻谷(       )       天空(       )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          (2)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     3、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           亡(  )补牢        杀(  )吓(  )   (  )到成功           (  )假(  )威    (  )头(  )尾    (  )仗人势          (  )立(  )群    (  )腾(  )跃    (  )肠小道          (  )飞蛋打        (  )歌(  )舞    (  )毛蒜皮五、成语宝库。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包含人体部位的词。    千钧一( )       掩( )盗铃         出人( )地         焦( )烂( )另( )相看       嗤之以( )        ( )( )相依        劈( )盖( ) 了如指( )       一( )遮天         一( )了然        ( )蜜( )剑画龙点( )       扬( )吐气         鹦鹉学( )         三( )六( )  感人( )腑       瞠( )结( )      铁石( )肠        ( )( )相照摩( )接( )    虎( )熊( )      语重( )长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五

课题就是课文的眼睛,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文本信息。由课题设计问题,切入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统领全文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匠心独运的课题,是提示法布尔性格特点和成功奥秘的点睛之笔,是后人设计法布尔塑像的创意之举,也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本、走近人物、品味语言的切入点与突破口。紧扣这一课题设计教学,不仅能有效突出课文的核心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还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题,品读课文,从典型事例中读懂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

1.出示法布尔塑像,引导学生观察:这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塑像。看了这尊塑像,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抓住“高高鼓起的衣袋”,揭示并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3.质疑:你觉得法布尔的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里面还“装”着什么?(在课题的“装”字上加引号。)

设计意图:“装满昆虫的衣袋”既是这篇课文的课题,也是课文的一则妙语,它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法布尔痴迷昆虫与对自己梦想的执著追求。然而让学生理解这样深刻隽永的表达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导入,设计“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着什么”这一贯穿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减少教学中的枝蔓,直奔教学的核心内容,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二、扣“题”品文

1.师: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你能找出来吗?

(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师:正如课题所写的一样,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小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热爱。自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些事例中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请在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生自学,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捉纺织娘”“放鸭时捉甲虫”两个典型事例进行理解。)

3.品读“捉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纺织娘?

(抓住“全身翠绿、触角细长”和“动听的声音、歌唱家”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漂亮,以及法布尔对纺织娘的喜爱;抓住

“天黑未归”和“三天前”“终于”等词语,体会法布尔捉纺织娘的不易和捉到纺织娘后的喜悦。)

4.品读“放鸭时捉甲虫”。师:他是怎么捉到这只甲虫的?

(抓住“扑过去、捉住、包上”等

动词,体会法布尔捉虫子时动作的熟练,感受他对昆虫的喜爱。)

师: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甲虫?出示“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体会。)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

语、句子进行品析,是阅读的基本技能。对于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品词析句不能只停留在“读懂了什么”上,要能够围绕阅读的主旨,联系全文以及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读出“为什么要这么写”。

5.体会“典型事例”的作用。

师:那么作者是怎么让我们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与痴迷的呢?快速浏览第2-10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说。)

师:是的,要突出人物特点,就得通过具体而又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正因如此,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出示并朗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三、由“题”知人

1.师:只有着迷、热爱,就能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吗?他的衣袋里除了“热爱”,你觉得还有什么?默读体会,再讲一讲。

(课件出示: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父亲是怎么责骂他的?

(指名读父亲的话: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师:可是父亲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课件出示: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师:母亲又是怎么批评他的呢?(指名读母亲的话: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2.生齐读: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你从这一句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对梦想执著追求,坚持到底。师板书:执著追求。)

3.师:是的,法布尔凭着自己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研究和创作,终于完成了一部科学性、文学性兼备的十卷巨著——《昆虫记》。此时,法布尔的故事一定让你想起一些成语、名言、警句,谁来说一说?(生说。)

设计意图:“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语文知识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效果自然不好。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语言情境,提供运用机会,提高语言积累的效果。

四、解“题”之妙

再次出示法布尔塑像: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来,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现在你读懂了这位雕塑家的意图了吗?(生说。)

设计意图:课题的妙处与雕塑家设计的妙处是一致的。很显然,如果一下子让学生回答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课题好在哪里时,学生不一定能说清楚。而让学生先猜猜雕塑家这一创新设计的意图,学生不仅参与性高,而且比较容易读懂其中的原因。这样,整个教学紧紧围绕课题展开,浑然一体,层层深入,实现了从理解含义到领悟写法的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六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背者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紧扣“装满昆虫的衣袋”引入课文。

1导入: a猜谜语。b师:看来同学们对昆虫都有着一定的了解。(出示课件3虫鸣)是不是觉得今天的教室有点特别?谁注意到了?(生答:是虫子的叫声。)

师:虫子们怎么会拥到我们的教室里?是什么人或什么吸引了这些小精灵?(生答)

上一堂课我们认识了法布尔,他是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那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第一小节。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子?(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圈划重点词语。

朗读体会这段话体会环境的优美。

过渡:是呀!法布尔从小生活的环境是那么优美,让我们用朗读来体会那里环境的优美。

师(设疑:作者为什么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法布尔从小生活的环境这么美丽。(我认为:生活环境对他将来能够成为昆虫学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你还从这段文字中读懂了什么?(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师:是的,正因为他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所以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昆虫学家。后人是怎么样来纪念他的呢?

读读课文第十一节。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建造的雕塑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2为什么人们要强调法布尔的衣袋?

(因为法布尔爱昆虫,衣袋中经常装满昆虫。)

二、 抓住“迷”,理清课文。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三、学习第2—10节。

过渡:法布尔是一个昆虫迷,那课文到底写了法布尔的一些什么事呢?默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是个昆虫迷?

a、  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b、  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1、大家讲得真好,那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呢?首先我们读一读2、3自然段,用笔划出能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

2、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学生自由练读)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边呼喊儿子“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接着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怎样的一只纺织娘?

想不想看看法布尔抓到的纺织娘?(出示课件)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他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他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他这么高兴呢!

师:谁能把法布尔的话读好,最好还能加上点动作。(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过渡:我们再来看看法布尔放鸭子的事。

1、读课文4-10自然段

师:读了第4小节,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交流:

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法布尔喜爱大自然,

法布尔观察细心(追问:你是从哪感受到的?“静静地、蹲下来”)

师:是呀,法布尔总是利用放鸭子的时间蹲下来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想象一下,他除了看到螺壳、游鱼、蠕虫,还会看到些什么呢?(交流)

说的真好,让我们拿起书,来读好这一节。把体会到的读出来。(齐读)

过渡:是啊,法布尔对大自然是那么的热爱,因此,在他的童年生活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事。下面法布尔抓小甲虫的事情相信会让大家更深的了解法布尔,了解他对昆虫的着迷。

师:那么捉甲虫这件事又从哪里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呢?

2、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句子,并想想是从哪感受到的,然后进行组内交流。

师:(同学边读边出示课件甲虫)

△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好好欣赏。

师: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着迷:圈词:小宝贝、放进、包上、装进、欣赏

师:从这些词还能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什么?(对小甲虫的珍爱)

师:你能把这种意思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齐读)

△ 他边叫边用小手……捉住了它。(扑、敏捷)从这两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看见甲虫时的兴奋,非常紧张这只甲虫)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甲虫?

△这只甲虫……还要蓝。

练读,读出小甲虫的漂亮,指名读。齐读。

转折:法布尔对昆虫如此喜爱,这仅仅是“着迷”吗?(是“迷恋”)

1、  什么叫“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2、  读句子可是父母的责骂……迷恋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可见小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行为受到了父母的阻挠;法布尔始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很执着,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3、  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了小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并且坚持不懈地研究?

4、  自由读课文的6、7、8、9、10自然段

师:这时候法布尔的心情不同的,请你来划一划,找一找。请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同呢?

心情的变化: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5、   △ 夕阳西下……甜滋滋  (出示)

找出描写法布尔心情的词  甜滋滋(出示)换近义词。

为什么甜滋滋?结合理解满载而归(出示):装得满满的回来,比喻收获很大,联系上文,装了哪些东西?(小甲虫、贝壳、石子)

指导朗读:(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看,法布尔的两个衣袋塞得满满的,满载而归,心里是多么高兴啊!谁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练读,指名读

6、过渡:可是当法布尔甜滋滋地回家时,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7、8节。

交流:等待他的是父亲怒气冲冲地责骂、母亲厉声地责备。

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呢?(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责骂过,你还记得你父母是怎么责骂你的吗?你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口气来读一读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指明学生读。男女声来读一读。

7、 过渡:听出来了,父母可真生气了。可父母又何曾知道,在他们看来没有用的玩意儿在法布尔眼里却是心爱的小宝贝,当听到父母恼火又严厉地责骂时,他难过极了……(出示)

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心情难受,对昆虫的热爱。

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8、  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

接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师板书: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

9、  你能把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读出来吗?练读第10节(指名读、评读)

齐读6到10自然段。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过渡: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板书: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①、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动形象的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表现人们对他在科学上那种执着精神的肯定和敬仰)

5、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好好看看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把他的身影牢记在心里。(出示课件)

五、总结全文

根据板书总结:本文通过写法布尔热爱观察自然,特别是喜欢捕捉昆虫的故事,说明一个科学家的成长,总是与他对某项事业的兴趣和着迷有紧密联系,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 一起美美的把课文读一遍。

课堂练习:

1、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你翩翩飞舞着,美丽了人们的视线……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老师这还有很多的昆虫,你们想看吗?(出示课件)

2、课外,我们也观察观察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3、交流。

课外作业:

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找纺织娘           着迷

观察昆虫           迷恋     (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捉小甲虫           痴迷      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七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第九册的课文,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探寻法布尔成功的秘密这一过程,感受他对昆虫世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明白这才是他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二是在品味语言文字时,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受到法布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感染;三是深入体会他成功的秘密——他对昆虫世界、对科学执着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法布尔的崇敬之情。

教学流程

一、概括文意,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被文中主人公痴迷于昆虫研究的精神吸引了,那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将长课文读短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点评: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概括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引导学生概括文意,学生能根据文章重点段落或各段要点进行概括,并在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二、指导品读,体悟情味

1.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把握了,谁能快速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提出自读要求:(1)认真默读课文,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2)用心读一读画出的语句,仔细体会体会。

[点评:品读是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体悟情蕴的最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找中心句,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既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处理,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品读第三节。

(1)同学们,你们读懂了法布尔的心了吗?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出示填空:在法布尔的心中,这是一只     的纺织娘。

(2)朗读课文,体悟喜爱之情。(突出“全身翠绿,触角细长”、“那只”、“会唱歌的虫子”等词语,并想象三天以来法布尔日思夜想、寻寻觅觅寻找这位歌唱家的情景。)

[点评:“要读懂人物,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美。”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

4.品读第4节。

(1)体味文字:在法布尔的心中,这是一个     的池塘。

(2)读第四小节,注意加横线的词语或标点: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点评:写文章,“用好动词和形容词能使所写的人物和事物活起来”,读文章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精心选用的这些动词和形容词,就能深切地体会人物心声,领略作者情感,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5.品读5~10节。

(1)学生重点汇报5、9、10三小节,具体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情景。请学生把下面三句话连起来,想想括号里的词语从不同的角度读可以换成哪些?细细体会。

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2)小结:会读书的同学一定会发现,第一句讲装小昆虫,第二句讲扔小昆虫,第三句讲又装小昆虫,我们体会到,法布尔不仅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而且还十分迷恋。(板书:迷恋。)那些小虫子好像一个个精灵,仿佛有一股巨大的魔力使法布尔陶醉在昆虫的世界里,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状态。

[点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换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蕴,同时也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个性,让学生步入法布尔痴迷于昆虫、潜心于科学研究的天地,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萌发爱科学的思想。]

三、适度拓展,加深体悟

1.出示资料。法布尔对昆虫已非常痴迷,你们通过查阅的资料知道了法布尔痴迷地研究昆虫的情景吗?资料那么多,如何为我们所用?老师以此作为例子。下面来交流有关资料。

法布尔刻苦地研究昆虫,几十年如一日。他无论在花园里散步,还是走访亲友,总要东顾西盼,注意昆虫的活动,并把他见到的情形记下来,他往往一观察就是几小 www.shancaoxiang.com 时,甚至一整天,对有的昆虫,他前前后后要观察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这里举一个他观察昆虫蜣螂的例子。他从第一次观察蜣螂,到最后作结论,经过了三十年之久。他对蜣螂的研究,破除了几千年来的迷信。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法布尔跟昆虫打了一生的交道,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他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向人们介绍了四百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了一部《昆虫记》,共二百多万字。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2.品评词语。(1)法布尔的一生是对虫子的痴迷的一生、精心研究的一生。再次回到课文,找出三个有“迷”字词语的句子。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2)理解词义。迷、着迷、迷恋、痴迷。

3.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为人类打开了通往昆虫世界的大门。最初的想法是喜爱,最好的老师是兴趣。不竭的动力是执着,成功的秘密是坚持。你看,他写成了一本书——《昆虫记》。请想一想:在人们眼中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人们又是怎样评价这本书的呢?

(出示书影及介绍)这是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人们说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在人们心中,他还是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人们还这样评价它: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它还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这本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这些都是奇迹,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

[点评:从拓展到文本,再拓展,紧扣“揭全文之旨”的三个词语,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一次一次地把体会到的意思送进去,读出来。一次一次地读,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过来,由感性到理性,有效地内化了文本语言,树立起法布尔的高大形象,使其具有立体美感,占据学生的心灵世界。]

四、训练表达,升华体悟

后人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出示雕像),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看着法布尔的雕像,学习了课文,请你练习表达。出示:

法布尔                      。

我                        。

(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达:1.同样是衣袋,贪吃的孩子会在衣袋里装满各式各样的零食,富人会在衣袋里塞满金币,然而对于科学执着追求的人,他会在衣袋里装满知识、装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像法布尔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因为他们留给人类的是精神的财富,他们衣袋里装的实际上是开启人类进步之门的金钥匙。2.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研究昆虫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昆虫学家。3.懂得一个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激励自己在学习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探索和钻研。)

[点评:练习表达,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一个小结,是帮助学生回顾梳理内容,整体感悟,使人物精神品质更加丰满凸现起来,以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升华体悟,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融美于心。]

五、丰富积累,推进发展

1.阅读《昆虫记》,补充《神秘的池塘》节选内容,听录音,教师点评:小心翼翼的田螺、得意洋洋的水蛭、一扭一曲的孑孓,他观察得多仔细啊!在法布尔眼里,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世界啊!他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深深地沉浸在这奇妙的世界了。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或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总评:本教学设计有如下特色:一是既开放又扎实。整个教学设计注意激发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咂摸文本语言,体悟人物情操,使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态生成的开放态势。而在实施过程中,又注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把学文和立人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教育。二是既本真又智慧。设计注意立足文本,把握文本,凸现语文的本真,既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又通过工具性彰显了语文的人文性。能够非常智慧地发掘文本,处理教材,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的广阔天地,放飞思想,张扬个性,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读书、感悟、体验、内化等学习语文的过程,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八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  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九

15、(教学设计)

武进区庙桥小学  王晓娟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设计理念: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设计理念: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设计理念:通过《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当学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后,对法布尔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设计理念:本环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设计理念: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设计理念: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设计理念:采用变序设计,立体解读文本,第一段并不需过多地讲解,只是当学生通过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印象进行了归纳,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设计理念: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这部分语言比较简洁概括,为学生自己创生语言提供了较大空间。教学中,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迷恋”这个词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理念:在音乐声中,教师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这一环节,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设计理念: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齐读

(设计理念: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六、作业:

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在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十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9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今天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上一节研讨课,现在的感觉一阵轻松,轻松当然不是来自于自我感觉的良好,而是自己从紧张到平常的一个转变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让我对这些孩子看到了希望吧?!

今天的学生应该说是给足了我面子,课后统计了发言的人数,占班级的一半,这是前所未有的。看来我一开始对他们提的要求开始有效用了:不管是对是错,一节课至少要发言一次,让大家知道你在思考。从这一点来说我感觉到:孩子其实是很听话的,因为这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他们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而我也在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和他们贴近,让他们觉得上语文课很有趣。今天因为有听课的老师,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自己的准备充分了,所以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情绪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跟着我走,进入了文本的世界中去。备课是花了心思了,找出了以前的听课记录,汲取别人之精华,搜索了网络上的有关教案,进行参考,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估计精心设计。

今天的课堂没有用多媒体(呵呵,也就是说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但是我从来就不认为没有电化教育的课堂就不是一堂现代化的好课(是不是有些张狂?当然我不是说我的课好),但是我觉得一堂课要体现一个理念,要有老师自己的理解和特色,在课堂上要认准一个目标,有重点地训练。

我不记得是哪个特级老师说过的(好象是殷特):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在一节课上给学生一个知识点,那么这个老师就很了不起(大意好象是这样的)。你想啊,一个学期有多少的语文课?我们小学六年要上多少的语文课?而我们要让孩子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说学习的方法有多少呢?这样一比,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平时的课堂其实很多时候缺少了一种思考,缺少的是一个目标。课文读过去就算了,字会写就行了,那么除了这些,语文还能给孩子一些什么呢?一种思想、一个习惯、一种能力……或许还有更多,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潜移默化地训练的,或者说是熏陶更恰当一些吧?

所以,今天我这堂课,我要让学生学会感悟,要会钻进文本,要会咬文嚼字,那么我把重点放在了感悟上面,通过字、词来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所以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默读体会、写批注、同桌讨论,然后交流,内化、朗读、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当然我还用了自己夸张的表现,用了我自己设计的一些小小的圈套,挖掘课文的空白让学生进行想象——比如“法布尔听见父母的喊了吗?为什么?”孩子说没有听见,因为他研究昆虫聚精会神呢!正确,你很聪明!孩子说听见了,继续追问“那为什么不回答呢”?学生一想,因为他怕把虫子吓跑了!哎呀,你也很聪明,会想啊!孩子别提有多得意了!(其实,自己看见他们这么投入地钻我的圈套,我更得意啊!)越是聪明的孩子越会往里面跳,而他们越跳进去越会觉得“哎,语文真有趣,怎么怎么说都对啊,怎么说都可以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他们学会说自己的理解而且自圆其说,这也是一种本领。

我觉得语文课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要让学生自己乐于说自己的感受。有文学评论家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是一个评论家,我们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和理解,那么我们就更能够引导他们走进语文的世界。让他们感觉到语文其实很简单,语文其实很有趣。那么这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让他们少写一些作业也没有关系了,他们喜欢语文、会用语文就可以了,你上课也会觉得轻松了,如果有一天他们说的滔滔不绝,你只有点头的份了,那就是你省心了,你成功了。那这样的课堂是我向往的,也是我所追求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如果说第一堂课是在教给他们方法,那么第二课时我是准备实施演练了,同一课内容,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多说一点,让自己轻松一点。但在备课的时候我做到一点:如果学生说不上来我怎么说?

我一直都很崇拜于永正老师的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走遍天下。所以我也学着这样(当然我没有这样的功力啊!)。还记得以前上课师傅郭小磊常常批评我的:“备课从来只备条条框框,上课学生答不上来你怎么办?”所以,现在备课我的大体思路先确定,然后我要准备我的“救场”——如果学生不能反应过来我怎么引导。

所以,随着自己对教材把握是深入,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课堂情况的预先估计,冷场的情况逐渐好转了。但是,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就希望学生能掌握的全面,以至于最后有一个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仓促了。

当然,凤凰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全体老师都对我的课进行了研讨,大家给予了肯定,对我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在磨练中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成熟!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装满昆虫)

此文转载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十一篇

姜平

装满昆虫的衣袋

海门市四甲中心小学    姜平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  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 迷恋  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作者邮箱: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十二篇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提高性目标: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词3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3、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四、交流自学情况。

1、 检查生字词的朗读与书写。

法布尔 圣·莱昂

小溪纵横 花草众生 鸟栖虫居

纺织娘 蠕虫 蜗牛

鼓鼓囊囊 满载而归 甜滋滋

着急 厉声 怒气冲冲

着迷 迷恋 痴迷

2、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3、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4、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要求:

1、再次朗读课文。读后思考: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你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衣袋里装满昆虫吗?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吗?

2、 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六、反馈交流:

1、 出示重点句子:

法布尔从小就对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引导学生抓住“着迷”、“迷恋”、“痴迷”,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你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中能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学生默读课文)

3、讨论:文中通过哪两件事来具体介绍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的?

▲ 抓纺织娘

▲ 抓小甲虫。

4、理清课文条理: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一(1)二(2-10)三(11)

七、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作业设计:

a类:

1、 朗读课文3遍。

2、抄写文中优美词语3遍,注意积累。

b类:

1、 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法布尔、《昆虫记》等)。

2、 阅读《昆虫记》摘抄优美段落。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13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装满昆虫的衣袋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新范文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精选11篇)03-24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循环小数》教03-23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15篇】03-23

《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9篇)03-23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23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5篇】03-23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14篇)03-2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03-22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3优秀5篇03-22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秀12篇】03-21

52 1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