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优秀4篇

时间:2024-01-15 09:29:08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编的二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萨沙的心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学生质疑。

1.欣赏儿歌《妈妈你别说我小》。谈话:同学们,这位小朋友会做的事情你都会做吗?(会就大声说出来)可是在爸爸妈妈眼里呀,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板书:最弱小的)

2.随文写字:会写这个“弱”吗?

先让学生说怎么写,师再在田字格中范写。(要注意两个“点、提”的写法)

学生书空,临写两个。(注意提醒提醒写字姿势,评价书写能力。)

3.你们说自己是不是最弱小的?

师:是呀,一个叫萨沙的小男孩,他也跟你们一样,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我不是)。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有什么疑问,说出来。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己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自悟,交流自学成果。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3.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现在解决了哪个问题?

三、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一)对比阅读,体会雨后野蔷薇的弱小。

1.这是一个夏天的周末,萨莎一家快乐地走在树林里,突然传来了萨沙的叫声。

课件出示:“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指名读。

这个句子有两个感叹号,我们应该怎么读?(读出惊喜)齐读。

2.文中有两处写野蔷薇的句子,请你找出来在小组内读一读,并分别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1)小组合作学习。

(2)班内交流

a.雨前:读出喜爱之情(颜色,形态,香味)。

b.雨后:看到这情景,你心里怎么想?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3.萨沙是怎么做的?指名读。

课件出示: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

“轻轻地”说明了什么?(写出了萨沙关爱蔷薇花,深怕自己不小心弄坏了蔷薇花的怜爱之情。)

让我们带着这种怜爱之情齐读这句话。

(二)朗读对话,感悟萨沙的心理。

过渡:萨沙是一开始就知道要给蔷薇遮上雨衣的吗?那他是怎么知道的?自己读读课文第3-9自然段。

1.师:大雨来了,妈妈把雨衣递给了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为什么大家最后把雨衣传给了萨沙?(因为他最小,大家都关心他,怕他淋雨。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大家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件雨衣,更是一份关爱。)

2.对呀,大家就是这么想的'。可是萨沙心里却有疑问,有想法,让我们一起读读他跟妈妈的对话。

(1)读萨沙的第一问。

课件出示

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妈妈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a.指名读,评价。

b.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萨沙的疑问?(不解、为什么)

你能不能读出这种疑问的语气?指名读。

c.妈妈是怎样回答的?(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2)读萨沙的第二问。

课件出示

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妈妈说着摸了摸萨沙的脑袋。

a.指名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萨沙不服气,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朗读时语调要先降后升。

b.指名读,生齐读。

师接读: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3)读萨沙的第三问。

a.妈妈的话引起了萨沙的思考,他会想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合作学习。

b.全班交流:萨沙会想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妈妈笑着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指名读萨沙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

师小结:是的,此时的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相机板书:不甘弱小,保护弱小)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

谁能带着这种骄傲、自豪的语气来读?(指名读)

c.从妈妈的话里,你听出了什么?(夸奖、欣喜)

听到妈妈的夸奖,萨沙该是多么自豪。让我们代表萨沙肯定、自信地告诉大家——我不是最弱小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9自然段。

四、课堂延伸。

1.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生命吗?你帮助过需要帮助的人和物吗?

2.小结: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五、作业。

1.课后将这个故事讲给邻居的小弟弟、小妹妹听,让爱传天下。

2.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六、播放歌曲,课堂总结。

同学们,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暖暖的爱意温暖他们的心,让爱鼓舞他们战胜风雨,让爱洒满天下。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妈妈——托利亚——萨沙——野蔷薇

不甘弱小 保护弱小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和哥哥的影响下,把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这篇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强化初读,使学生有所知:

感知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实践、自觉朗读来完成的。完成这一过程教师应有意引导,让学生对课文的含蕴有所感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弄明白文章所写的事情。在学生了解本文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精读揣摩,使学生有所悟:

在初读的基础上,精读的重点首先应放在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第二句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是在激励孩子。可变换形式反复朗读,然后进行句式练习:“妈妈”说的第二句话还可以怎样说?(⑴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⑵ 要是你能保护别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让学生理解“妈妈”对萨沙的良苦用心。同时,联系前文一家人递让雨衣的情景,让学生对“妈妈”的话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点读好萨沙说的三次问话:第一句“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指导学生体会萨沙不懂他们为何这样做的心理,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第二句“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这一句要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这样,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3.赏读激情。使学生有所得:

这一环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萨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萨沙家庭中的一员,在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的同时,赏读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萨沙一家人行为的描写,让人物的言行有一个无比美好的背景:广大的森林中间,宽阔的旷地边缘,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披盖着梅红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谈笑风生、情深意浓……伴着优美的音乐,在人情人境的朗读中感情得到升华,人物的品质行为得到内化。

总之,“语文”是“情感认知”的广阔舞台,需要老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一个老师的教学情感定会绽放语文素养的美丽花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案 篇三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看,他们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打个招呼吧!(出示词语)

生齐读:粉红粉红 鲜艳夺目 娇嫩纤弱

雷声大作 倾盆而下 滂沱大雨

掀 盖 低垂

师:细心的你发现每一行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第一行词语是描写蔷薇花的,第二行词语是描写雨的,第三行是描写动作的词语。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谁喜欢描写花的词语读一读。

生1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让大家从你的朗读声中看到这样的蔷薇花。

生2读。(较生1有进步)

师领读。(感情充沛)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雨的词语?

生1读。

师:祖国语言文字很神奇,有时一个词语就能表现一幅画面,一个景色。当你读“倾盆大雨”时你想到什么画面?

生2:我想到雨很大。

师:雨怎么大?(示意倾盆)

生2:雨大得像盆里的水一直往下倒。

师:那你再读一读这个词语,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看到这个画面。

生2读。(气势宏大)

师:最后一行是描写动作的词语,谁来边做动作边读?

生1读。

师:祖国的语言多有趣呀!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大家可以边读边想像,还可以带上动作。

生齐读。

师:分类积累词语不仅便于记忆,还能帮助大家正确使用,今后大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积累词语。现在,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朋友送回课文,再一次走进那感人的故事!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课文中有两处描写蔷薇花的句子,请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

师:谁愿意读一读课文第一处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其他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眼前出现了粉红粉红的蔷薇花。

师:粉红粉红的蔷薇花在浓绿的映衬下,光彩耀眼。用哪一个词形容恰当?

生齐说:鲜艳夺目。

师:想不想看看鲜艳夺目的蔷薇花?(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读出蔷薇花的鲜艳夺目?

生1读。(读得很美)

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眼前的蔷薇花?

生2:漂亮。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蔷薇花的漂亮!

生齐读。

师:正当大家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中,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而下,谁来读一读雨中蔷薇花的句子?

生1读。

师:你感觉此时的蔷薇花怎么样?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2: 此时的蔷薇花很可怜,我是从“娇嫩纤弱”感受到的。

师:什么是娇嫩纤弱的?

生3:春天刚发芽的小草。

生4:刚出生婴儿的皮肤。

师:对!此时的蔷薇花就像刚出生婴儿一样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谁再来读一读。

生4读。

师:(出示课件)雨水打在花瓣上,多像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啊!你感觉此时蔷薇花怎么样?

生5:难过、无助、弱小。

师:你再来读一读,让大家从你的读中听出这些感受。

生6读。(语调低沉)

师:你看到被雨打的蔷薇花,会怎么想?

生:我会帮助它。

师:刚才还鲜艳夺目、惹人喜爱的蔷薇花转眼间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机,是多么惹人怜爱啊!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男女赛读两处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来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蔷薇花难以抵挡,它太需要有人帮助它啦!

师:.倾盆大雨中不仅有娇嫩、纤弱的蔷薇花,还有萨沙的家人。他们只有一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生1读课文相关段落。

师:读着这一段,你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生2:爸爸把雨衣给妈妈,妈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给妹妹萨沙,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师:萨沙也有和大家一样的疑问,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3-6小节,答案就在那里。

生自由读。

师:爸爸把雨衣给妈妈,妈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给妹妹萨沙,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生1:因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那么萨沙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心里是怎么想的?让我现场采访一下。萨沙的爸爸,我是中央少儿频道的主持人,您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

生2: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我应该保护比我弱小的妈妈。

师:谢谢。萨沙的妈妈,您为什么把雨衣给托利亚?

生3:托利亚是我的孩子,我比他强大,我应该保护他。

师:托利亚,你为什么把雨衣给萨沙?

生4:我是哥哥,我要保护比我弱小的萨沙。

师:看来萨沙的家人都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

生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向萨沙传递着一个信念,那就是——

生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一家人表面传递雨衣实际是在传递着——

生齐说:关爱。

师:雨衣传到萨沙的手中,萨沙甘心做最弱小的吗?读课文5-6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萨沙说的话?

生1读。

师:你从萨沙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生1:不甘弱小。

师:你再来读一读,读出萨沙不愿做最弱小的心情。

生1读 。

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她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1:妈妈的话的意思是如果萨莎谁也保护不了,她就是最弱小的。

师:妈妈希望萨沙做最弱小的吗?再读一读妈妈的话。

生2:不希望,希望萨沙做一个勇敢、有爱心的好孩子。(有感情地朗读)

师:萨沙天真可爱,妈妈慈爱可亲,请同桌分角色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指名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

师:家人传递雨衣的行动感染着萨沙,妈妈的话语鼓励着萨沙,那么萨沙是怎么做的?

生1读。

师:萨沙做这件事的时候一定会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可惜作者却没有详细地写下来,你能在这些空白的地方加上合适的词语吗?(出示“萨莎_________ 朝着蔷薇丛走去。她________掀起雨衣,_________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生1:萨莎立刻朝着蔷薇丛走去。他猛地掀起雨衣,轻轻地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生2:萨莎很快朝着蔷薇丛走去。他使劲掀起雨衣,小心翼翼地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师:你们可真优秀!文章有了你的修改更加形象生动了,把萨沙保护弱小的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你们也是一个勇敢、有爱心的好孩子!

师:萨沙最终保护了弱小蔷薇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生齐读题目: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你们在生活中愿意做最弱小的吗?你是怎样帮助弱小的事物?

生1:我有一个小妹妹,不小心手划破了,我帮她包扎。

生2:有一次刮大风,小区里的树苗被吹得东倒西歪,我帮小树苗扶正。

生3:妈妈有一次生病了,我帮妈妈倒水吃药。

师:其实大家都曾经帮助过弱小的事物。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许多人顷刻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当这个消息传到我们金华小学时,大家是怎么做的?

生齐说:捐钱!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都是有爱心、不甘弱小、保护弱小的好孩子,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篇四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虽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可老师今天却提前给你们带来了夏天的问候,想听吗?好,那就让我们到夏天的一个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放音乐)

师:伴着音乐,我们美美地读读这样几句话,看看夏天的森林带给我们怎样的享受。

师: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语言,你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师:是呀,就在这美好的森林里,就在这甜蜜的一家人当中,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题目叫《我不是最弱小的》,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   注意“弱”的写法。

二、       释题问难,感知内容。

1、            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师小结每个人的看法、理解不一样)

2、            那究竟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咱们还得好好读读课文。

3、            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            读准词语:闷热    掀起    滂沱大雨   娇嫩纤弱

5、   那通过初读课文,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吗?

那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还是先看看事情的起因。

三、       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   指读第二自然段。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嗯,一场雨破坏了先前森林里那美好的画面。

你从哪儿知道这场雨很大呢?

指导朗读。

在来得这样快,下得这样急的大雨面前,什么显得尤其重要。

板书:雨衣

可一家四口仅有一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到这一段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板书:爸爸——妈妈——萨沙

2、  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板书:让

读到这儿,你们有什么疑问?(爸爸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而不直接给萨沙;妈妈为什么把雨衣给萨沙,而不给托利亚……)

3、            萨沙跟你们一样也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你们和萨沙的疑惑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件雨衣究竟应该给谁?不妨读读3——6自然段。

4、   出示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齐读。

5、   再看他们让雨衣的行为,那你对刚才的疑问怎么看?生交流。

6、   师小结:看来爸爸认为妈妈比自己弱小,妈妈和托利亚认为萨沙比自己弱小,萨沙成了大家眼中最弱小的人。

7、  到底什么样的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人,再读对话部分(分角色读)

8、  萨沙在妈妈的眼里谁也保护不了,是最弱小的人,那他为什么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谁能找到课文有关段落读一读。

9、  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指名回答。

板书:蔷薇花

你怎么看出来蔷薇花比萨沙更弱小?

现在妈妈眼中最弱小的萨沙也能保护蔷薇花了,难怪他会对妈妈说—(指导朗读萨沙的话)]

10、见到这雨中感人的一幕,你们最想为他们当中哪个人的行为而鼓掌,你们的掌声最想送给谁?(生交流)他们让雨衣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递。老师的掌声想送给他们这一家可爱的人。同时,这掌声也应该送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因为你们也明白了——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       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            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你又是如何保护弱小者的。

2、            那你又有没有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保护?

3、            师总结:所以,没有绝对最弱小的人,当你竭尽所能去帮助比你更弱小的人,你就已经骄傲地证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再一次齐读课题)

教学反思:

从文本内容上看,课文似乎太简单,学生一读就懂,但通过与文本多次对话,发现这一课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好上,文章虽记述的是一件生活小事,但蕴涵深刻做人的道理:不甘于做一个弱小的人,应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抓萨沙同妈妈的对话展开教学,重点读懂妈妈的两句话很关键,这两句话实际上帮学生弄清什么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人是最弱小的人。

从教学方法上看,一开始不知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试教时总觉得把课文嚼得太碎,形散、神也散,通过反复琢磨教材,认为可先提出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丢下去,再层层深入推进,由表及里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逐一解决那三个问题,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1、“掌声献给谁”设计虽好,但落实得不太到位,掌声鼓得要明白、真挚、发自内心。2、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应感到愉悦,评价时尽量不重复学生的话。

最新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01-15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9篇)01-15

初一上册语文《我的早年生活》教案(最新901-15

高一语文《书愤》优秀教案(优秀7篇)01-15

《师说》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01-15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01-1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设计【精01-15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优秀3篇】01-15

科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01-15

四年级下册教案数学(优秀10篇)01-15

51 5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