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时间:2023-12-13 02:46:56

教案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为了让您对于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8篇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流派——朦胧派。

2、理解诗歌借用意象抒情来揭示主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悟,认识历史、现在、未来的祖国特征,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以及以建设祖国为己任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通过诗歌所借助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脉络。教学难点:疑难诗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提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今天我们就随着舒婷一起走进我们亲爱的祖国?看一看什么样的祖国竟让他如此深情。

二、初读诗歌,整体体会。

1、学生掌握

隧洞 蜗行 淤滩 泊船

簇新 笑涡 喷薄 伤痕累累

2、走进作者

学生展示自己了解到的舒婷

3、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全诗,提醒注意节奏、语气等,其余同学侧耳倾听,尝试记住他们的朗读情况,根据老师提示加以对比。

爱则气徐声柔,恨则气足声硬,

悲则气沉声缓,喜则气满声高,

怒则气粗声重,急则气短声促,

疑则气细声黏,冷则气少声平,

惧则气提声凝,欲则气多声放。

三、再读诗歌,借助意象把握诗歌情感脉络,品味情感美。

提问:

1、诗中“我”是谁,“你”是谁,“我”与“你”是什么关系?

2、诗中反映了哪几个时期的祖国?

3、分析祖国在那个时期的特征并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请用“我从‘’这些意象中看出的祖国是(特征)的,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明确:

1、“我”是诗人,是千千万万对祖国有着深厚情感中国人;“你”是指祖国;“我”与“你”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为你牺牲一切亦在所不惜。

2、反映了历史的祖国、当今的祖国、未来的祖国。

3、“我从‘数百年纺着疲惫的歌的河边上的破旧的老水车、在历史的隧洞中蜗行摸索的熏黑的矿灯,’这些意象中看出历史的祖国是贫穷、落后、发展缓慢艰难(特征)的,抒发了诗人悲哀叹息的情感。”(第一节,百年贫穷——-悲哀;第二节,有希望从未实现——无奈;第三节,重获希望————激动兴奋;第四节,甘愿现身——坚定慷慨。)

(此处让同学在理解诗人情感后再读,分析前后读的变化,理解诗的朗读应带上感情。)

教师小结:不论是历史中贫穷落后的祖国,还是现时期崭新而充满希望的祖国,还是未来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不论是诗人的悲哀、无奈,还是兴奋激动、坚定要为祖国献身的意志,都包含了诗人对祖国无比深沉炽热的热爱之情,情感由低回叹息到激昂热烈,富有变化美,而诗人对祖国生死相依,甘愿现身的赤诚的情感更美。可在整首诗中,诗人并未出现一个“爱”字,这浓厚的情感又是如何传达出来的呢?(介绍朦胧诗)学生尝试分析。

四、赏析诗句

1、品诗句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2、补充诗句

我是干瘪的稻穗,

是失修的路基,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板书设计

第一节,百年贫穷——悲哀;

第二节,有希望从未实现——无奈

第三节,重获希望——激动兴奋 深沉诚挚的爱国情

第四节,甘愿现身——坚定慷慨

语文上册《雪》初三语文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 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 生答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以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地球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的颜色来源及其作用,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神奇、美丽和可爱。文章内容新颖、别致;全文笔调流畅,通俗易懂,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人读后深受启发。

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并列式的结构,运用“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8个生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探索地球不同颜色的衣服对气候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四、设计理念:

结合课文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及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依据课标“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的精神,采用“读——思——悟——议——说——写”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理解语言;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言,做到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学习等学习实践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居住在神奇美丽的地球上,每天看到日出东升,夕阳西沉,春之绿草,夏之红荷,秋之黄穗,冬之白梅。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一看人类居住的这个美丽的地球吧。

2、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相关地球的风光课件,指导学生观赏后思考: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感受?

3、老师激情过渡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吧。

二、板书读题。

三、依题读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四、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五、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自学课文生字词。

yán mò zào tiáo xī zhí shàn kuò

颜漠燥调稀植善扩

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覆盖阻挡调节干燥改善控制

3、边读边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地球哪几种颜色的衣服?这些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对气候和人类都有些什么影响及作用?(要求在书上批划圈点,找出相关重点词句)。

七、多向互动,师生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初读自己明白了那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确的地方?

4、师生共同小结。

八,指导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第1——2自然段,找出课文的总起句,中心词:“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2、探究句子的表达特点: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地球与人穿衣作比较,准确贴切,生动逼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3、细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填空:地球的衣服指的是什么对气候的影响与人类的关系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调节温度冬暖夏凉

4、学生独立填表,老师作巡视指导。

5、师生交流,共同梳理课文内容,订正填表情况。

九、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神奇美丽的外表,她把自己打扮得多么漂亮呀。还记得她有哪几种颜色的衣服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探讨,去了解地球其他颜色的衣服指的是什么,对气候和人类又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二、学法迁移,指导学生自学课文4——10自然段:

1、回顾学习第三自然段的过程,迁移学习方法。

2、运用第三自然段的方法独立做填表练习,表格见第一课时。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成四个自学小组,互相交流,研讨,分享自学成果。

三、读议课文重点,师生、生生互动,评议自学效果: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后评议:这一段介绍了地球的什么衣服?这些黄色的衣服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学生齐读这一句,拓展思维:你还知道地球上哪些地方有这种类似的气候?这种气候对人类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2、指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5、6自然段,读后评议:为什么说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外衣?这件外衣起了什么作用?(阻挡、吸收、调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没有大气,地球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学生评议后老师小结,并且齐读第5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7——9自然段,读后由学生自己评一评,议一议:这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地球什么颜色的衣服?(白色)这种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的气候及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你喜欢白茫茫的大雪吗,为什么?学生答后梳理、小结。

4、学生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读后讨论:这一段写了地球什么颜色的衣服?它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及作用?(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展开思路,畅所欲言,把绿色的作用谈深谈透)。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品读领悟,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爱护地球,保护自然环境,让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练习深化: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谈谈自己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体会。。

2、拓展练习:为了让地球的气候变得更好,更适合人类居住,你还有那些好的方法和建议?(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六、课外延伸:搜集有关资料或上网查阅,了解有关地球质量、环境变坏的情况,写一篇环保日记。

板书设计:

19、变幻多彩的地球

衣服颜色形成原因影响及作用

蓝色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沙漠、半沙漠更热更冷

最重要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冰雪覆盖降低温度

绿色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马说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篇四

《马说(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涵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3、指导背诵

教学过程

一、由“马”字成语导入(老马识途、驷马难追、马到成功、悬崖勒马、马革裹尸、指鹿为马、快马加鞭、车水马龙、害群之马、一马平川、千军万马、万马奔腾、厉兵秣马、马失前蹄、蛛丝马迹、鞍前马后、走马观花、兵荒马乱、马首是瞻、心猿意马、走马上任、五马分尸、塞翁失马,青梅竹马等)

二、检查预习作业、存疑问讨论

(一)又说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夸文风,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唐宋八大家之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祖籍昌黎、人称昌黎先生。幼年早孤、由嫂抚养,二十五岁中进士,仕途坎坷,有才不受重用,痛感明主难遇,在这种心情下写下这篇《马说》。晚年曾任京兆尹。

(二)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注音

一食(shí)   食(sì)马  槽枥(cáo lì)   骈(pián)死    外见(xiàn)o(zhǐ)

(三)根据也学知识和注释思考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

(四)用注释理解实词、虚词

(1)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比喻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的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辱(辱没)骈(一同)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食---通饲,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马鞭子)  道(规律,方法,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竭尽,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其真不知马也(识别)

(2)虚词:而伯乐(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虽(即使)   之手(助词,的)  或(有时)

安求其能(代词,千里马)     是马也(这种)

其能(能够)   千里之能(能力)  安(怎么)

(五)读顺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试读、多读,尽可能流畅,说句读,至少读三遍

2、边读课文、边结合生活、用自己的话,说句子意思

3、再读课文,利用课堂主作业,说感受

(1)第一段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第一句话强调伯乐能识马。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

(2)第二段说明了(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食不饱,力不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是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3)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不是天下无马,而是不识马。表现统治者浅薄愚妄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以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E天下无马”。点明中心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

4、拓展提高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明确: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明确: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即人才。

(4)在韩愈年代,有千里马难遇伯乐,我们生活中有没有此现象?如果你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自己该怎么办?

预设:要展示自己,创造机会;要心态平和,不管什么工作都要尽职尽责,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E (决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5,讲述“拍马屁”的由来,“露马脚”的起源,“马虎”的来历。

6,背诵课文

(六)板书:

马说

韩愈

伯乐决定千里马命运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怀才不遇

人才常有识才者不常有

食马者不知马马被埋没

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满腔悲愤          对统治者的控诉

意在谴责食马者无知                           怀才不遇的愤慨

食马者不懂怎样用马

残酷方式对待马              卒章显志

痛斥统治者摧残人才

教学反思

邹爱洪

最新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导读

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

(诚心诚意)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

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

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交叉点,而学生在展开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又是多向、_的,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认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及其特点。

6.小组交流。

经过刚才充分的默读思考,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交流_,此时的小组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点:

(1)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要围绕某个小问题争论不休;

(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从同学的嘴里获取信息。

这是课堂立体结构的进一步拓展,也是由个体学习过渡到小集体学习,个体智慧在谋求集体智慧的主体发展。小组学习,可以达到求同的目的,但是,小组学习绝不是为求同而合作学习,而恰恰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成果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促进个体发展。

7.全班交流。

经过独立思考和(www.shancaoxiang.com)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引导学生把自己表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词语,并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板书出来,做到说要到点;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原句,有感情的朗读好,做到读要到味。

8.引导学生整理板书。

集体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加以整理,自然形成立体的认识结果。

刘备的诚心:

(1)轻叩柴门——真心;

(2)巧妙利用天气——用心;

(3)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

(4)斥责张飞——齐心;

(5)下拜谒见——尊心。

诸葛亮的妙计:

(1)利用书童作耳目——观察;

(2)故意回避——试探;

(3)聊天——面试。

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打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计考察了刘备的诚心。

9.学了三顾茅庐,将来你做了老总,去招聘人才,对你会有何帮助?

跳出语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活用。真正实践了把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和发展之路上。

四、结课出示教师的对联。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以文学的熏陶,知道一种新的读后感的写作形式。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

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超市

1、搜集有关地球质量与环境恶化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试着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3、初反复朗诵,感知清新明朗,节奏欢快的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联想想像法。

3、评析欣赏法。

4、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五、作业布置

模仿本文,以“的述说”为题,写一首诗歌。

语文版九年级下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散文诗的诵读训练。

2、学习本文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3、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感受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朗读的训练:

以读入境,读中悟情,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读出诗歌优美的意境和美妙的情感。

2、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以古诗词中的含“雨”的诗句导入

1、同学们,古往今来,雨都是自然的精灵,文人诗人们用最细腻的感情感受雨,用无数美妙的诗句描绘雨。比如:

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⑶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2、简介郑愁予:

郑愁予,1933年生人,原名邹文滔,河北人,中国台湾当代诗人。其父为国民党军官,诗人随父亲奔走于战场中,在炮火声中度过青少年时期。1949年诗人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商学院,在基隆港务局任职。诗人从15岁就开始发表诗歌,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任《现代派》刊物编辑。1968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学习,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后任耶鲁大学教授。1965年,诗人停止写作,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操诗笔。有诗集《梦土上》、《衣钵》、《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诗人有“中国的中国诗人”称号,其诗风深受宋词风格的影响。

二、诵读入境

1、自由诵读:

自由诵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体会感情基调。

2、选择的朗诵背景音乐:

教师给出几段音乐,有豪放的,有激烈的,有忧郁的,有舒缓的,有明快的……请学生选择并且谈谈理由。

明确:这首诗歌活泼欢快,充满情趣,比较适宜明快的背景音乐。

3、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组合诵读。

4、全班分角色配合诵读。

三、理解诗情

1、“雨”说了什么?

请用一组比较整齐的句子概括一下 “雨说”的内容,比如:

雨说了它来的目的

雨说了它来的心情

雨说了它来的希望

雨说了它来的地方

雨说了它来的任务

……

2、你认为“雨”说得如何?

引导学生找出最有创意和特色的句子进行咀嚼和评价:

雨说得很艺术,比如“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写出了冬天枯水季节的河流特点。

雨说得很生动,比如“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写出了春雨的轻柔。

雨说得很亲切,比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写出了春雨的温柔。

雨说得很热情, 比如“柳条儿见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写出了春雨的活泼。

雨说得很甜蜜,比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写出了春雨的诚挚。

雨说得很中肯,比如“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写出了春雨的殷切。

……

引导学生概括和再次朗读:

⑴这首诗赋予了雨以灵气和爱心,拟人手法的巧妙应用,联想想象的诗意表达,让整首诗灵慧活泼深情。

⑵春雨的形象是春天使者的形象,是天使的形象,是母亲的形象,是老师的形象,是伙伴的形象,是爱的形象,是生命的形象,是幸福的形象……

⑶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3、以“我对雨说……”的句式完成下面两个练习:

⑴你听懂了雨对你说的话吗?把全诗中的“我”改成“你”,“你”改成“我”,改变部分内容,变换人称,自由朗读,体会诗意。然后同桌配合,就原诗和改后的诗对应着读。比如:

你来了,你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你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你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你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谈一谈这样改变方式的朗读体会:人称改变之后的呼应朗读,形成了一唱一和的态势,让人和雨形成了交流。

⑵你选择其中的某一小节写几句“我说”,作为对“雨说”的回答,要求飞扬想象力,巧妙应用拟人手法,并选择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作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创作并朗读。

教师示范:

我说,雨来了,你来了就不要再回去了

你就是我们辫梢上的珍珠啊

你就是我们嘴里的糖啊

有一天,我们寻找春天的影子

原来它被你带到我们的心里了

四、总结全诗,配乐诗歌朗诵

这首诗歌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在海外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这首诗,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这是生命的颂歌,生活的颂歌。

在配乐诗歌朗诵中结束学习。

五、作业

网上查找郑愁予的资料,诵读他的代表作《错误》等诗歌,写《郑愁予诗歌短评》一则。

语文版九年级下教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8篇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4篇】12-13

《郑和远航》案例优秀10篇12-13

大气压强(优秀8篇)12-13

生活中的图形优秀7篇12-13

读《小鹰学飞》【优秀3篇】12-13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3篇】12-13

《识字8 》教案优秀3篇12-13

《巨人的花园》教学实录 及反思(3篇)12-13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3篇】12-13

日记两则优秀3篇12-13

51 5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