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3-11-15 09:26:59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7篇九年级上册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的写作思路。

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篇一

教学思路:

利用故事、图形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紧扣“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的重点,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观点。

教学目标:

1、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构想:情境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学的苏轼《题西林壁》。让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呀。

(生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3、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二、初读课文。(找出观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结性的语句。(学生默读)

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三、研读课文(理清关系)

1、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投影)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

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2、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

3、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4、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生答)

5、师:同学们找得很好。对照这两个因素,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我先不解释,而是设了一个具体情境,让大家共同参与。

请看:(投影)

某“奇思妙想”栏目正在做一期节目,主持人问了嘉宾这样一个题目:

一个图形,你会把它想像成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参与者将如何应对?(要求:回答和点评相间。)

6、师:在这里,我想请一位同学扮演主持人,其他同学充当嘉宾。

(讨论、扮演)

7、师: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同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能力,给出了最精彩纷呈的答案,这就能证明一点,大家都拥有创造力。那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

8、师:读完之后,我想同学们一定会信心大增。我们只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坚持下去,自己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9、师:小结(略)

四、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想请大以《关于“0”的断想》说话,请同学们尽量打开思路,看谁想得越快、越合理。大家先讨论,互相发言,然后写下来,准备发言。

(生1答)

师:他讲得很好!就像这样扩散自己的思维,来一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谁接着说。

……

师:大家很不简单,各抒已见。天上、人间、地上、过去、现在、将来,都在你们的思维之中,思维互相磨砺、碰撞,闪射出创造的火花。

五、结语:

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我们要坚持不懈留心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认识生活,这样我们就会捕捉到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六、布置作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篇二

课题课时

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2、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3、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情感态度

方面1、肯定学生不同答案,教学中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

2、培养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

能力方面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如何及时处理文中传递出的现有信息。

重点难点分析

自读程序分三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划分本文结构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战演习”。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课后练习一、二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文中找答案,应鼓励学生多开辟回答途径。迁移训练旨在让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苏轼《题西林壁》)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也可由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断皇帝为一歌*打死地痞一案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观点)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含义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一事无成持之以恒推敲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

2、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括性的语句。(学生默读)

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段落和一道习题: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习题二。)

三、研读课文

1、.关于本文结构:

(一)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二)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9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10~13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三)解决问题。(14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应注意下面的三点: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2、.关于本文的开头:

可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为后面“放矢”“树的”;与《谈骨气》开头的开门见山作比较。

3.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4、.关于课后习题:

(1)习题一:

第一问答案见第4自然段中的有关文字。

第二问答案见6、7、14自然段中的有关文字,可归纳为三点:其一,积累知识;其二,活用知识;其三,发展知识。

第三问答案见第13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投影)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

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

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

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2.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

3.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4.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最后一段3点。)

五、结语: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学完课文之后,我想同学们一定会信心大增。我们只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坚持下去,自己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课练。

2、以《关于“○”的断想》为题,写一小论文。(200字左右)。

[补充]1.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案 篇三

学习目的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ji):吸取。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入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zi1):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qi4):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二、技能训练

阅读全文,思考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1、有人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提问:不看课文,“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

3.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5、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6.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汉例。

7.提问: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8.“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9.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10.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的?

11.本文论证了怎样的论点?

三、自我测评

1.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

真实,他a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b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他c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一特征。

段中有两个语句应对调位置,行文才连贯,这两个需要调换的语句是和(只填写字母即可)

2.“①大公无私、②博爱、③人饥己饥”,是从下文中抽出的词语,请

根据文意判断,应分别填入下文段中哪一个括号内?

答:第二,是的实践者。他,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实切实地有着,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 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3.请仿照“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的

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括号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词语要和空

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答:①他是,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②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③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

参考答案:1.ab2.②①③3.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案 篇四

教案

备课组 初三 学科 语文 执笔

课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方面 1.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2.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3.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情感

态度

方面 1.     肯定学生不同答案,教学中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

2.     培养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

能力

方面 1.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如何及时处理文中传递出的现有信息。

重点难点分析

自读程序分三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划分本文结构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战演习”。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课后练习一、二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文中找答案,应鼓励学生多开辟回答途径。迁移训练旨在让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苏轼《题西林壁》)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也可由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断乾隆皇帝为一歌*打死地痞一案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观点)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含义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2.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括性的语句。(学生默读)

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段落和一道习题: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习题二。)

三、研读课文

1..关于本文结构:

(一)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二)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9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10~13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三)解决问题。(14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应注意下面的三点: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2..关于本文的开头:

可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为后面“放矢” “树的”;与《谈骨气》开头的开门见山作比较。

3.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4..关于课后习题:

(1)习题一:

第一问答案见第4自然段中的有关文字。

第二问答案见6、7、14自然段中的有关文字,可归纳为三点:其一,积累知识;其二,活用知识;其三,发展知识。

第三问答案见第13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投影)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

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

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

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2.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

3.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4.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最后一段3点。)

五、结语: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学完课文之后,我想同学们一定会信心大增。我们只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坚持下去,自己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课练。

2.       以《关于“○”的断想》为题,写一小论文。(200字左右)。

[补充] 1.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后心得: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篇五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苏教版初中语文(洪编)教材 多媒体教学 执教者:常州市花园中学 季蕾

学习目标:1、通过对文章的自主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2、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

教学设想:本文属于“关注科学”单元,这一单元就是要求我们带领学生去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科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课堂设计的主导思想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一种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师:大家先来看一段小品,不过出题的不是我,而是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答题的是他的老搭档范伟。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

【多媒体课件播放小品《卖车》片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 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师(微笑):你们说,范伟答错了吗?

生(齐声):没答错。

师: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

生1: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生2:因为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

生3:因为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

师: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师:快速浏览课文,我们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一档cctv10 “人物”节目。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出示“知识链接”的活动要求:浏览课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一档cctv10

“人物”节目。(提示:1、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充当以下角色:罗迦•费•因格、主持人。sp; 2、主持人:串联整台节目,既能与作者交流,又能与班级同学互动;串联词既与课文内容有关,又能引人思考。 罗迦·费·因格:反应灵活,语言流畅,符合人物身份。 3、各组同学要帮助本组推选的代表准备发言提纲,把握人物观点,设计人物语言,整个活动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生:(讨论,填写《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卡》)

师:哪一组先来表演?

师:好,让我们掌声有请赵航一组!其余同学准备好两样东西:第一是你们的眼球,齐刷刷地射过来;第二是你们的点评,我们将评出最佳主持人和最佳的罗迦·费·因格的扮演者。 【多媒体课件打出cctv10“人物”节目的主题背景;在教室前方放置两张椅子】

主持人甲:《人物》栏目,天天新面孔,期期都精彩!大家跟我一起喊:“ 《人物》栏目,number one !” 生(齐声):《人物》栏目,number one ! 主持人甲:欢迎大家来到《人物》栏目现场。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象什么?(用两支笔交*成十字)

观众1:象数学中的加号和乘号。

观众2:象红十字。

观众3:象十字路口。

主持人甲:显而易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请来了这篇文章的作者罗迦·费·因格先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本期嘉宾罗迦·费·因格先生!

生(热烈鼓掌)

罗迦甲(挥手微笑着上台,并幽默地向大家作揖。)

主持人甲(两人互相拥抱):nice to meet you.sit down please. 罗迦甲(就坐):nice to meet you too.thank you very much.

主持人甲:罗迦·费·因格先生,您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怎么样?与美国的区别在于何处?

罗迦甲:中国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直截了当地把答案告诉给学生,不给学生留一点想象、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我们美国的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而且有不同意见可以随时提出,不论对错都予以嘉奖,给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其实中国的孩子很聪明,很富有创造力,只是还没有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打个比方,就象每个人都有一个金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金子变成money.

主持人甲:非常幽默。您刚才所提到的教育问题虽然存在,但是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我们之所以施行素质教育,就是为了让这种教育理念融入教与学。罗迦·费·因格先生,近期您有什么既定目标呢?

罗迦甲:目前我有两个目标:第一,我想在中国投资办实业。把我在美国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创意带到中国来,培养一批富有创造力的企业管理人才;第二, 我想和中国教育界合作,架起中美教育之间友谊的桥梁,让两国的孩子可以互通有无,互相交流。我想对中国所有的孩子说:“我们每个人的潜能就象是地下的岩浆,如果不释放出来,谁也不会知道它的能量有多大。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创造力,关键是你是否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一闪之念”,善于捕捉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概念,我建议大家为自己准备一本奇思妙想记录本,把它们定期整理。持之以恒的话,你肯定会受益匪浅的。

主持人甲您所说的对我们太有启发了,我想大家一定会这样去做的。现场的观众都等不及了吧。那就把提问的机会留给他们吧。

观众1:我周围有很多同学害怕写作文,罗迦·费·因格先生,您认为怎样才能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写作中去呢?

罗迦甲:许多同学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无法引起阅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多元思维,写出题材新,构思新,角度新,立意新,写法新的好作文。这样的写作创造的是思想,收获的是快乐。这样的作文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的。

师:感谢他们精彩的表演。还有哪一组愿意上台表演?

师:杜晓冬一组。掌声欢迎他们!

主持人乙: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人物”节目。今天我们有幸请到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先生做我们的嘉宾,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

生(热烈鼓掌)

罗迦乙(健步走上讲台,挥手向所有观众致意)

主持人乙(与嘉宾亲切握手,用笔记本卷成话筒):请坐。您是第几次来中国?您对中国的总体印象怎样?

罗迦乙:(翘起拇指):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很文明、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国家。另外,我觉得中国的朋友们真是太热情了,美味的食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乙:罗迦·费·因格先生,您认为创造力和知识哪个更重要?

罗迦乙:那当然是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过他之所以能取得那么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在我看来,这个巨人就是伟大创造力的化身。当然,创造力也要由牢固的知识打下基础的,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的灵感,一点点的奇思妙想,这样把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伟大的创造力。

主持人乙:那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力呢?

罗迦乙:sure。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非凡的创造力。我们不可以把创造力仅仅视为发明大王爱迪生,音乐家贝多芬那些名人的专利,我们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我们去发现,我们去探索,我们去思考,我们去体验,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收获的。

主持人乙:您讲得太精彩了!罗迦·费·因格先生,我们把热心观众提的问题放在了三个气球中,请您选中一个气球,并当众踩破它,ok?请工作人员上场!

【三个工作人员各持一个气球上台,罗迦·费·因格先生略加思索后选中一个气球,当众踩破了它,取出一张写有问题的纸条,交给主持人。】

主持人乙(接过纸条,当众展开):您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中提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之一是精通各种知识,”而我们中国古代有个叫黄道婆的农村妇女,她发明了纺织术,显然她不可能精通各种知识,您是不是把话说得太绝对了呢?

罗迦乙:这个问题真是very good!我们不禁要问,知识从何而来?知识就是从实践中来。我们只有精通各种知识才能把事物融会贯通在一起。当然,中国的黄道婆发明的纺织术是中国响当当的一块牌子。我们不能排除这个特殊的例子。

主持人乙:thank you very much.下面一个板块是观众自由提问。谁先来跟我们的嘉宾零距离交流一下?

观众1:您是美国知名的实业家,怎么会想起来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呢?

罗迦乙:众所周知,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我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读者,任何人都

不能没有创造力,任何行业都不能没有创造力,当然也包括我们搞实业的,任何人经过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观众2:在您成功的时候,您最想感谢谁? 罗迦乙:我

font-family: 隶书;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gb\\\'>您最想感谢我的母亲。是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思想,给了我创造的智慧。

主持人乙(起身):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节目已经接近尾声了,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对罗迦·费·因格先生表示感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人物资讯,那就下周同一时间锁定我们cctv10 “人物”节目。不见不散!(挥手告别)

师:欣赏了两组同学的表演,你手中的遥控器会锁定哪一组呢?大家一起来评一评谁是最佳主持人,谁是最佳的罗迦·费·因格的扮演者。

生1:我们小组认为赵航是最佳主持人。他语言流畅幽默,举手投足很有风度,很得体,而且设计的问题很有深度,能引人思考。

生2: 我们觉得杜晓冬是最佳主持人。她的主持风格很活泼,能够调动起场上场下观众的热情,能够很好地控制现场的节奏和气氛。

生3: 我们认为魏子涵是最佳罗迦·费·因格的扮演者。他语言幽默,表情很丰富,思维敏捷,富有感染力。

生4: 我们小组认为鲁威是最佳罗迦·费·因格的扮演者。他自然大方,对答自如,能够和场上的观众打成一片,能够掀起场上的几次高潮,让每个人都很兴奋。 生5: 我觉得赵航、鲁威好。

生6: 杜晓冬比赵航好。另外,我们认为魏子涵应该是最佳罗迦·费·因格的扮演者。

师: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你们都忘了,今天我们学的是哪一课呀?

生(齐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师:对啦。我建议为所有上台表演的同学鼓掌,为他们的勇气,为他们的才华,为他们精彩的表演!

生(热烈鼓掌)

师:好!让我们聪明的大脑动起来;让我们灵巧的双手动起来,一起来做一做“思维体操”,判断一下,你是不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多媒体课件出示“思维体操”中的题目:1、以“生活”为本体,仿照“生活是一 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的句式造几个比喻句。 2、let me try:24点(用5 6 3 3这四张牌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24这个结果,每张牌只能用一次)3、动起你的巧手来:剪纸。(剪出你心中的图案,给它取名,并把你的剪纸作品介绍给大家)】

生:(讨论,填写《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卡》)

师(击掌):现在我们开始全班交流。先做仿句练习。谁先来?

生1: 生活是一份试卷,写满了人生的功过是非。

生2: 生活是一把伞,承受着人生的风风雨雨。

生3: 生活是一支笔,描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生4: 生活是一团线,编织着人生的纵横交错。 生5: 生活是一条路,布满了人生的荆棘坎坷。

生6: 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

生7: 生活是一场戏,上演着人生的喜怒哀惧。

生8: 生活是一张照片,记录着真实的市井百态。

生9: 生活是一个调色板,调试出人生的多姿多彩。

生10:生活是一首歌,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生11:生活是一支梭,穿透了人生的层层壁垒。

生12:生活是一棵树,结满了人生的累累硕果。

生13:生活是一场梦,模拟着人生的虚虚实实。

生14:生活是一幅画,临摹出人生的曲折漫长。

生15:生活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间的善恶美丑。

师:你们说,我们同学回答得精彩不精彩?

生(齐声):精彩!

师:其实,生活就是一本书、一幅画,我们每个人既是读者又是主角,它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填补,去创造,去品味。好,24点,怎么算?

生1: 5×6-(3+3)=24

生2:(5+3)×(6-3)=24

生3: 3×5+6+3=24

生4:(5-3÷3)×6=24

生5:(5-3+6)×3=24

师:大家真聪明。下面让老师看看你们的小手巧不巧,心思细不细?拿出你们的剪纸作品

上台来。

【切换成实物投影仪。学生上台将剪纸作品放置在实物投影仪上】

生1:我们小组剪的是《全世界人民手拉手》。这5个小人代表着五大洲,他们手拉着手,心连着心,代表世界呼唤和平,人类需要团结。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处处充满爱!

生2:这是我们的作品,一个圆。你们说它象什么?给它取名。【下面的同学给出了多种答案:旭日、月饼、硬币、月球、圆桌、粉笔的横截面、圆形按钮、间隔号……】

生3: 我们小组剪的是《星光灿烂》。我特意选择了蓝色的蜡光纸,代表浩瀚的星空,这幅作品中一共有22个星星,当中的一颗星最大。有一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星光灿烂》,你们知道是谁唱的吗?

生(齐声):罗中旭!唱几句! 生3:那我就唱大家熟悉的几句吧。【全班同学用掌声为他打节拍】

师(鼓掌):刚才我们放飞想象,多元思维,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了创造的火花,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创造成果。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的确……

生(齐声):不止一个。

师:只要我们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执着追求,我们就能把创造之梦变成现实。

师:(展示实物:充电热水袋)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生:充电热水袋。只要插上电源,将冷水加热成热水,就能保温6-10小时。

师:这样的创意你想到过吗?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后作业”:1、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来一个创造发明。2、根据对“生活”理解,改写《苦乐年华》的歌词。(对课上的仿句练习的延伸与深化)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是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苦交加的苦乐年华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篇六

学情分析:

学生是首次接触议论文,应当较详细的讲解一下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简析教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同时,这个单元又是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学习本篇课文,既可以学习分析议论文的一般方法与技巧,又可以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题,进而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以及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加强对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以及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入课题。

2.苏轼的《题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谁来谈谈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业家罗迦。费。恩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今天学习课文,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揭示课题并板书。)

3.教师板书:1+1=?(可以是一个王字,一滴水加一滴水还是一滴水,一支笔加一张纸,可能是一首瑰丽的诗等,板书课题。)

二、简单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仅供参考或者本部分内容可利用自习课完成。)

1.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论点是论据的基础,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

在议论文正文中,作者提出论点,常见的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开头提出论点,一种是结尾提出论点。一种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作为事实论据的史实、事例必须真实、确凿,有典型的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旧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2)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革命导师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思维,激发想像力,崇尚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的《题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谁来谈谈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业家罗迦、费、恩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请大家阅读,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具体实施

1、分组自学

要求:

A、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依据,归纳一下,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B、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2、辨析什么是论点、论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A、明确论点的定义——写出本文的论点

B、明确论据的定义——归纳本文的论据

C、将有关系的论点和论据用线连接起来

3、创造性地设计图表展示作者的思维顺序,文章的结构脉络。

4、动笔练习

A、请把"创造力不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为一个观点,再举例证明这个观点。(如太空笔的事例等)

B、评议,重点在于事例是否支撑观点,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

三、探讨延伸

1、讨论学生发现的问题。(机智应变)

2、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放赤壁风光画面——请同学说说感受——同一个"赤壁",为什么苏轼就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开去。

四、小结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着于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五、网络论坛(课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势,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7篇九年级上册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最新范文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优秀4篇11-15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最11-15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优11-15

《赵州桥》教案(优秀9篇)11-15

怀念母亲教案【最新6篇】11-15

《三打白骨精》教案(优秀4篇)11-15

幼儿园大班教案《连连看》(优秀7篇)11-15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11-15

《花的学校》教案优秀3篇11-15

桥之美教案(优秀10篇)11-15

51 48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