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最新12篇

时间:2023-09-19 02:58:38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北大荒的秋天教案,山草香整理分享了12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一

之一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

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对课文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荒: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的“北大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北大荒的秋天)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2.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板书:原野、天空、小河)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一)原野之美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2)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

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

4.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看到那么美的榛树,人们的心情怎样?

(2)(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

5.真不愧是“北大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天空之美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

(1)“一碧如洗”——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银灰、橘黄、血红”——流云的颜色 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一样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

(三)小河之美

1.静之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动之美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

五.拓展延伸

1、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

2、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

3、让我们的用自己双眼发现了美,用我们的自己双手创造美。

板书设计: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景美

原野 热闹非凡

大豆摇铃千里金 物丰

刚上过的《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三

一节课教学过程设计的前提是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预期的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有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依据课程标准对本年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教材所呈现的课程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水平来设定,因学定教。荆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时,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荆老师的课堂主要由四大环节组成: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感悟景美;练习巩固,拓展延伸。其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实际。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秋天的样子,引出课题《北大荒的秋天》,紧接着由“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字词到课文的朗读,最后是感知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生词的认识到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分层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字词认读、课文朗读的教学目标,并初步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 精读课文,感悟景美

这是突破本课教学重点“感受北大荒的美丽富饶,学会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并会运用。”的主要教学过程。教师以“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北大荒的天空美?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词语来感悟景美,学会积累词语,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和学生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小河的美景这一方法。接着在感悟田野的美景时,重点学习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通过课堂小练笔,渗透了习作的指导。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中,通过指导朗读,感悟北大荒的富饶,发出赞叹,实现感情的升华。

在这一环节中,荆老师的设计层层推进,把课文的重点一步步呈现出来,感觉很自然,比较遵循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

(四) 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荆老师推荐学生读《可爱的草塘》,将设计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完成了开放式语文课堂的建构。

总的说来,整堂课的教学流程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从学生的有效学习出发,设计精心,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刚上过的《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四

片断1:“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师:作者写了这些颜色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示是哪个词?

生:五彩斑斓。

师:你能换一个词吗?

生1:色彩斑斓。生2:五彩缤纷。生3:五光十色。生4:五颜六色。

师: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些颜色?

生:色色俱全。

文中颜色描写非常美,老师没有放过“五彩斑斓”这个词,而是紧盯不放,通过近义词的替换让学生知道同义不同词的语言美,感受祖国文字的丰富多彩。

片断2:五彩斑斓的锦缎和蓝绸子

作者用“五彩斑斓的锦缎”来描写傍晚的流云,用蓝绸子来描写小河清澈见底。锦缎和绸子都是丝织物,性质相同,但是作者却用不同的颜色来描绘。丁老师在教学时没有忽视这个细节。教学蓝绸子再让学生联系“锦缎”。

师:作者描写锦缎是用什么颜色?生:五彩斑斓。

师:作者描写绸子是用什么颜色?生:蓝色。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通过比较知道作者用蓝绸子来比喻小河的清澈进一步感受北大荒的美。丁老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这样一些词语,让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五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教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来感受这片景,体会这份情,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两点尝试。

一、    以画促读

课文第三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可是,我一连请了几位学生,发现他们不是读得生硬就是太快太平,毫无美感。这时,我想起某一专家说过的话:“能根据句意就能绘出画面的句子,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于是,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学生作画的兴趣很浓。当我再次请他们朗读的时候,我感觉到同学们已来到了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美景呢?

二、    以演促读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这份热闹,我事先采用了表演这一形式。我请两组学生表演“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和“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等动作,另两组学生表演“榛树叶子全都红了……”。学生们发挥想象,做出了合理的动作,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咱们的教室,使我们的课堂也热闹非凡。之后的分角色朗读同学们热情高涨,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看来,在朗读之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感知教材,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与情感,这无疑是为有感情朗读添加了几滴“润滑油”。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解读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美景,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的秋景图。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之难点。

设计理念

1.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以“疑”为主线,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生疑”开始,让学生的“释疑”过程在阅读中进行,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存疑”中延伸。

2.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中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与课题对话,激趣挟疑入文

1.(教师板书:秋天)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哪些诗句?(师生交流)

2.(教师板书:北大荒)这是一个地名。看到这个地名,你猜想它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师生交流)

3.今天的北大荒并不荒芜。它位于什么地方呢?(出示中国地图,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在的省份,在此基础上指明北大荒的相对位置)

4.补充文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阅读课堂不仅仅呼唤琅琅的书声,更呼唤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与思辨。让学生首先与文题中的“秋天”一词对话,不仅仅是温故知新的过程,更是为学生与“北大荒的秋天”进行对话做“言语铺垫”;让学生再与文题中的“北大荒”一词对话,而且让这一对话首先从“望文生义”开始,这既是一个激趣的过程,更是为学生与作者展开对话做“思维铺垫”。阅读需要期待,置身于这样的“对话场”中的学生,他们的阅读期待必然强烈。

二、初读:与词句对话,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把生词以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组出示词语,在学生读准词语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揣摩每组词语之间的联系。

【分组出示】

第一组:一碧如洗  五彩斑斓  几缕流云

第二组:哗啦啦   乐呵呵   沉甸甸

第三组:银灰    橘黄    血红    金黄

3.把词语带入文章再读课文。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读后师生交流,交流中理清文章条理。)

【设计意图】教材是阅读的范本,师生的一切阅读对话活动都需要在品文析句中进行。但是,精彩的阅读对话却又不能囿于教材这一范本。因此,教师智慧地利用教材是让课堂对话提速,进而让阅读对话高效的关键。本文语言生动,词汇丰富。鉴于此,教者将文中的优美词句打乱重组,并以“组”为单位逐条出示,让学生进行“只要意会,未必言传”的组块式词语学习,既让学生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发展了言语思维,培植了言语智慧,同时也为学生即将与文本展开的对话活动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三、精读:与文本对话,感受景美物丰

品读二、三自然段,感受“景美”。

1.默读。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能感受到这些特点?

2.读后交流。

【预设语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 怎样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 傍晚时分天空会出现怎样的美景呢?(通过“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颜色词语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斓”的意思)

【预设语段二: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这句话中,哪些词句用得精彩?

(通过引导体会“蓝绸子”、“躺”等词语,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3.此时,北大荒的秋天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这幅画中天空是怎样的?天底下又是怎样的?用自己的彩笔简单地画一画“北大荒的天空”与“北大荒的天空下”。

4.北大荒的秋天美,作者描写秋天的语句也同样美。试着用自己优美的朗读表现这份美。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品读四、五自然段,感受“物丰”。

1.北大荒的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此时北大荒的原野却“热闹非凡”。

(理解“热闹非凡”的意思。)

2.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原野热闹非凡”呢?用心听老师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交流】大豆  哗啦啦的笑声

高粱  乐呵呵地演唱

榛树叶子 像一团团火

3.重点体会:“大豆摇铃千里金”。

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什么喜欢说此时的北大荒是“大豆摇铃千里金”呢?哪些词句能告诉我们此时的北大荒的确是“千里金”?

((1)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2)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4.这里的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此时的北大荒,现在你想怎么赞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班级交流,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这份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课堂中的对话过程是生成智慧,演绎精彩的过程。但是,阅读课堂中的对话活动应竭力摒弃游离于文本之外的天马行空式的“闲聊”与漫无目的的“唠嗑”,努力让对话活动回归“文本”这一精神家园。此案例“精读”环节设计所努力追求与落实的是,让对话根植于文本之中,让学生在潜心会文的阅读过程中读有所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设计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北大荒的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等特点,而且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些特点”;不仅让学生了解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热闹非凡”的特点,而且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热闹非凡’”。这些问题的预设,看似为简单的追问,其实旨在让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既不受文本的羁绊与束缚,但又能始终在文本中舞动与飞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蓝绸子”、“躺”、“千里金”等词语使用的精妙,让学生在品文析句的过程中积累、内化文章的语言。这样的设计是充满浓浓语文味道的设计,这样的课堂也定然是充满浓浓语文味道的课堂。

四、涵咏:与作者对话,留白存疑延伸

1.北大荒的秋天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点儿也不荒芜。可是它为什么叫“北大荒”呢?

【师生交流,补充介绍】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地区。建国前,这儿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的盛产基地。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

2.作者笔下的“北大仓”是令人心醉的。把文章中你喜欢的语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班级赏读,读中积累内化。)

3.可是,2003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却有这样一篇文章——《“北大仓”可能成为“北大荒”》。

【出示】

“北大仓”可能成为“北大荒”

……因土质肥沃盛产粮食而闻名世界的“北大仓”,如今正因水土的大量流失而变得沟壑纵横。有关专家称,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北大仓”有可能退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荒”,并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朗读后存疑: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北大荒的秋天又将是什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阅读需要与文本对话,阅读更需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旨在读懂文本内容,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咀嚼玩味语言,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感受汉语言的无限魅力。与作者对话,旨在领会文章主旨,走出“文本”本身识别“文本真面目”;旨在让课堂链接生活,让学生在学文后感受生活的真谛。让学生品味“北大荒→北大仓”的称呼演变,利于学生的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赞美北大荒,歌颂北大荒的开拓者;再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北大仓→北大荒”的演变可能,利于拨动学生的生活情愫,唤醒学生的生活思考,让学生“课已毕而思未止”。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七

《北大荒的秋天》第一课时

设计概说:《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又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感受景美来体验情美。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能给“荒”组个词吗?(荒凉 荒芜 荒无人烟……)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的秋天)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意图:“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荒”的意思,再来想象北大荒原来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自由读,指名读。

正音,释义后齐读。

2.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交流后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快速浏览,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指名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预设一:感受原野之美

1.课文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预设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里的“铃”指的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什么?(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

(2)预设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我们书上的插图就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

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5.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师生合作按总分结构读。

6.真不愧是东北的大粮仓啊!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一般地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觉得大地上的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与欢乐相连的。”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

预设二:发现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1)“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流云有哪些颜色?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个句子挺长的,谁能读好?课件帮助断句出示,指导朗读。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师范读

指名读,指导读好这个句子,注意顿号的停顿和“转眼间”这个词语的指导。

(二)北大荒的小河

1.静之美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美妙,而那儿的小河又别有一翻情趣。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理解“如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静的美,指名读、指导朗读。

2.动之乐

(1)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

出示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点击变红:顶  漾)漾在这里指什么?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此时随着水波荡漾的还有我们的心情,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波一圈一圈漾出去。

(2)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3.动静相宜

(1)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2)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板书:动静相宜)我们一起来读。

(3)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从而来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五。拓展延伸

小结板书: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锦、小河动静相宜、原野热闹非凡,其实美还不仅仅局限于此,

出示句子: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理解“草甸子”读好“沉甸甸”

那么多的美景,你能不能用总分结构的方式,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为总起句来写一写。(可以是书上提到的,也可以是你想到的。)

总结: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八

下午我上《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要求孩子感情读文。当课进行到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同学们被这一段迷住了。

师:请自由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这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你们读的有没有感情,全写在你们的小脸上,我通过看你们的表情就知道你脑子里想了些什么了。

生:自由读文。

师:本段写了北大荒原野美在哪?(板书“热闹非凡”)

生:“原野热闹非凡”(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板书)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的?

生:通过对大豆、高粱和榛树的描写可以看出原野的热闹非凡。

生:大豆笑声清脆,高粱脸庞很美,榛树叶红遍村子,到处都显得热闹。

生:人们看到这些景象,感受到丰收在望的喜悦,心里升起了希望,也为原野的热闹增添和气氛。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怎样才能把这种热闹的气氛读出来呢?请自由读文,我看谁读得看上去、听起来最热闹。

生:自由读文,个个是全神贯注。

师:现在你们能否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让老师也来展示一下自己呢?

生:好!

师:我有个小小的要求:老师读时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看通过老师的声音,你们能否感受到原野的热闹。

师读文,生闭着眼睛听。

师:谁来帮老师当当小评委?

生:我听出老师的声音在笑,感觉到好热闹。

生:我听出老师读的时侯很声音听上去非常开心、高兴的样子……

师:读书,不仅表情上让人感觉如临其境,声音上一样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如何做到这一步呢?那就要真正地理解课文意思,象个演员似的,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中去,这样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心灵才会真正与文本融合在一起,就真正能读懂文意,能把课文读好了。想不想再试试?

同学们一下子热情高涨了起来,个个读得更卖劲了,当学习到第四、五自然段时,他们动作也配上了。下课铃响时他们还在认真地读着,可我的嗓子已累得不行了,我硬撑着,尽量让自己显得满怀,连上了两节课的讲读课实在受不了。课堂上,老师的有才能带动孩子们的,我们时刻都应该以自己的感染孩子们的,才会让我们的课堂焕发。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教材p29~p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

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可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较长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查阅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北大荒在哪里,北大荒是个怎样的地方。

2、教师准备有关地图和北大荒秋天的图片。

3、课前调查,选3名语文程度不一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作好摘记,以备教学中有的放矢,重点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与课题对话,激趣挟疑入文。

1、(教师出示:荒)

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师生交流)

2、(教师板书:北大荒)

这是一个地名。看到这个地名,你猜想它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师生交流:荒芜的地方······ )

3、揭示课题,读题审题:图片展示,让学生说说北大荒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地方。(多媒体课件补充文题: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地区。建国前,这儿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盛产基地。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今天,我们就到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到底怎么样呢?)然后教师介绍北大荒;再读题,说说“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4、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与词句对话,扫清阅读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词语带入文章再读读课文。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

2、交流。

四、书写生字,巩固提高。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再读课文,可让全班学生齐读,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读流利,有没有难读的词句;读后思考讨论: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为什么说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学习字词,读通长句:

1.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银灰 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几缕 漾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读音上重点注意:紫、烧、澈、纹、岭。

词义的理解上重点注意:绛紫、一碧如洗。

2.读长句,注意合理的停顿。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3.讨论解答学生尚不理解的词、句。

逐段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可以先指名读,再齐读各自然段,讨论问题: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北大荒的秋天来得比较早?还可补充词语“一叶知秋”。哪几个自然段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物产丰富?最后一段只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复习生字,指导书写:让学生自行识记生字字形,重点指导写好“碧、紫、燃”3个字。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质疑引入

1、上一节课,北大荒的秋天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课文中作者用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呢?依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词语来谈一谈。

2、交流小结出示: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

二、精读:与文本对话,感受景美物丰。

课件出示(过渡:你最喜欢哪里的美,就请大声地朗读吧。然后再告诉我们你为什么喜欢。)

1、读后交流。依回答课件出示相应语句。

(课件出示: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引导理解:

怎样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傍晚时分天空会出现怎样的美景呢?(通过“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颜色词语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斓”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写法,再展开想象这美丽的流云还会像什么,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这句话中,哪些词句用得精彩?

(通过引导体会“蓝绸子”、“躺”等词语,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课件出示: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理解“热闹非凡”的意思。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原野热闹非凡”呢?划出相关语句。从中体会拟人句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交流】大豆       哗啦啦的笑声

高粱       乐呵呵地演唱

榛树叶子   像一团团火

2、重点体会:“大豆摇铃千里金”

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什么喜欢说此时的北大荒是“大豆摇铃千里金”呢?哪些词句能告诉我们此时的北大荒的确是“千里金”?

(出示:①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②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3、这里的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此时的北大荒,现在你想怎么赞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班级交流,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这份赞美之情。)

三、思维拓展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把北大荒的天空净、小河清、原野闹之美在自己的眼前重现。

七、涵咏:与作者对话。

1、作者笔下的北大荒确实是“北大仓”啊,美得让人令人心醉!把文章中你喜欢的语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吧。

(班级赏读,读中积累内化)

四、课外延伸:美文欣赏

【课件出示】

北大荒的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水稻,黄澄澄的谷子,红彤彤的高梁,淡褐色的大豆,袅袅的炊烟,一幅“喜看稻蔌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秋收美景。农田里,鲜红鲜红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宛如舰艇,驰骋在金黄色的海洋里,劈开麦浪、滚滚前进。它们走过一线,便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而金字塔似的草垛,疏疏朗朗地一堆堆排列在土地之上,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金

五、拓展延伸,与文本对话。

1、画一画。请大家动手画一画北大荒的秋天,愿意画什么地方就画什么地方。可以画清澈见底的小河,可以画原野上的热闹非凡,可以画可爱的豆荚,可以画火红火红的榛树,也可以画流云的色彩斑斓……

2、写一写。读了《北大荒的秋天》,你是不是也动心了?大家也去观察一下家乡的秋天,把你的收获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

天 空    一碧如洗     景美物丰

小 河    清澈见底

原 野    热闹非凡     令人陶醉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背“秋”,谈“秋”,揭题质疑

1、上课前,老师想同学背诵《古诗两首》。(齐备)这两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

2、你们喜欢秋天吗?秋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凉爽、舒适、丰收的季节)

3、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北大荒”,一起去看看那里的秋天。(板书:北大荒的秋天,提醒“荒”是生字,请同学们拿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不能多一点)

4.师:北大荒在哪?有同学知道吗?ppt呈现地图,介绍北大荒:在地图上,北大荒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以及三江平原内的广大地区。从前的北大荒一片荒芜,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人们称为“北大仓”。

5、昨天在预习的时候,“荒”组的什么词?(荒凉、荒芜、荒岛)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感觉?那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6、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些问题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读课文前,老师有2个要求:ppt呈现①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②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热闹非凡

银灰     橘黄    血红   绛紫  五彩斑斓

大豆     豆荚    挺拔   脸庞   燃烧

抖动     波纹    摇铃   山岭   茫茫

转眼间   锦缎    明镜   顿时   演唱

师:这课的词语比较多且难读,请同学们自己先大声读一读。

2、谁来读?指名分别读每行词语。请你读第一行……

3、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容易读错?请你带着大家读一遍。(提醒:铃 岭 茫都是后鼻音,要读准。还有一个多音字“转”,强调两种读音,分别组词,旋转、转动)

4、去掉拼音你能读准吗?(开火车读)

5、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6、指导长句朗读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指明答)(银灰、橘黄、血红 、绛紫、五彩斑斓)你知道他们分别表示什么颜色吗?每读一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

(“银灰”联想到银子,“血红”表示红色,联想到鲜血;“橘黄”表示黄色,联想到橘子;“金黄”表示黄色,联想到金子。,ppt呈现图片,理解绛紫是暗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课文中有一段也出现了这些词语?(第2段)谁来读这句话?

2、ppt呈现: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再读。

7、读了这句话,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在落日映照下的流云吗?(五彩斑斓)

8、这些长句同学们能读通顺了,相信同学们课文一定能读正确,流利。请同学们挑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桌听。

9、检查课文朗读

你喜欢第几节?还有同学喜欢这一节吗?(请你们站起来齐读这一节)

三、初步感知课文  理清文脉

1、 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美)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吗?(ppt呈现: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 师: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呢?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北大荒的景色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文中画一画。(指明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4、 作者是怎样描写天空、小河、原野的景色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请同学看本课的生字词。

四、指导书写 生字描红

1、ppt出示生字,齐读。(荒  茫 灰  豆 抖  纹  燃  烧  铃  岭  )

(按结构把生字分为上下、独体、左右三类,便于学生掌握每种结构字的书写特点。)

2、 我们今天学得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请你观察一下这些字,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这节课,老师想指导大家写两个字,分别是“燃”“烧”。

3.师范写“燃”,生书空,提醒最后一点不能少。生描红,师巡视,提醒坐姿。

“烧”,生书空,提醒“烧”最后不能多一点。生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布置

1、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

2、课后朗读课文。

刚上过的《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第十一篇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7

金魁  .9

最近听了王硕的研究课《北大荒的秋天》,不由再次联想到如何阅读教材和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的问题。课中有几处教学点的处理我觉得还可以再斟酌一下,使这些教学点更加有效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

第二自然段的“一碧如洗”这个词是写天空的,这样湛蓝的天空是北大荒秋天最美丽的背景,所以这个词的教学是要花点气力的。教师在教学时一带而过,我觉得可以再慢一点,要不不训练,要训练就要训练扎实一些。“一碧如洗”这个词的大致意思比较好理解,但是要想让学生感受到北大荒的秋天天空的那种不同于南京的蓝色背景,是要停下来琢磨一下的。如果我教,我会引导学生弄清每个字的意思,将字和文意结合起来理解

“一”是整个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整个什么呢?【天空】“碧”在这里是不是碧绿呢?【不是,而是指碧蓝,是一种蓝色,蓝色中又透着玉一样的绿色,这种美丽的颜色,南京的天空中是不会出现的。】“如”自然是好像的意思,有很多成语都是这样的结构,比如:日月如   、身轻如  、心急如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我觉得依然可以进行这样的积累,达到感知的程度即可,时间长了,学生的积累会在不知不觉中丰富起来。“洗”是什么意思呢?从这个字看出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怎么样?【很干净】

在理解了这个词后,用天空的美作为引导,过渡到空中云彩美的教学,在后文小河的美景阅读中可以将小河作为背景将蓝天彩云倒映在河面的情景描述一下。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云彩的美)时,王老师是先让学生看图片,然后读书,说云彩有哪些颜色,自己还知道有哪些颜色,然后读出美感。这种教学思路并非不可,但有些地方的处理不够深入,学生对于云彩美的感受和技能(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运用类似于排比的写法、适当运用联想。)训练的强度还显得不够,比如学生中有的把五彩斑斓和前面的单一颜色放在一起说,说五彩斑斓是一种颜色显然是不对的。教学时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弄清五彩斑斓这个词和前面的词是不一样的,它是对前面那么多种颜色出现在天空时的总结。

从本节的教材分析角度谈,我觉得可以这样教:

1先读文章,弄清北大荒秋天的云美在哪里?【颜色】

2 有哪些颜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比如服装的颜色来认识这些颜色,让学生感受到北大荒云彩到底有哪些颜色】

3 你还知道哪些颜色?

4同学们说的这些颜色,有哪些是不能用来形容云彩的?【进行词的分类,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用词要符合实际】

5 这些颜色是同时出现在天空吗?【不是,重点理解“转眼间”这个词,这个词说明云彩的变化是很快的。因为这个词承上启下,上文的流云和下文像仙女在天空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都是有密切联系的。】

6 将这美丽的流云和一碧如洗的天空联系在一起比上眼睛想象,然后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表达自己刚才想象后的感受。

此课的这个段落的教学,让我想到在备课时,吃透教材是何等重要的一步。解读教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潜得深,才能明其宗。虽然谁也不可能说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透彻的,但是总有一个比较接近作者写作思路和情感的阶梯,只要我们去找,总是能找到的。在我们的家常课中,有些课例中会出现一些不太容易理解,但往往容易让教师和学生在理解上打马虎眼的地方,比如第十册第二课《三亚落日》中的这段话: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这段话围绕第一句“浓浓的热带风情”来写,选择了海天一色、白鸥、椰子树、海滩上的细沙几个具体的景象来展现段落主题。前几个点写得很美,比较容易体会海南岛的热带风情,但最后一句中“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却不太好理解。以往教学中,会把这句话与前面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理解,我和学生都处于一种朦胧境界:似乎理解了,但总是觉得有些说不通。把沙子比作面好吗?在这学期的备课中,我注意到了这个以往我不太注意的地方,想通过反复的阅读弄清楚作者的用意。我咨询了同年级的几位教师,大家似乎都没有重视这句话,觉得作者就是想表达海滩上的沙子也很美,学生能体会到美感就可以了,借助朗读就可以把这段文字教好。有的老师认为这里的处理朦胧一些反而好,没有必要把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弄得太清楚,语文,有些时候朦胧点反而更有诗意。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也准备采取整体入手,以读为主,通过整体情境感受作者笔下美丽的海滩。但二次备课的时候,这个问题又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我觉得即使学生不能理解的朦胧,我们作为教师——教学的主导人是不能含糊的。作者前面写的都很大气,文字很美,怎么到了写沙子的时候来这么一个比喻?把沙子比作面似乎没有多少美感,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教材这么些年也没有对这句话进行修改,这其中一定是有道理的,我必须把它弄明白,否则上课的时候我心里一定会像眼睛里掺了一粒沙子般的难受。

带着这样的心理,我反复读这段话,随着作者的文字置身于海南的沙滩,努力寻找贴近作者的那种感觉。这里的沙子哪一点让作者想去“捏一捏、团一团”?以至于想“揉成韧韧的面”呢?是洁白的颜色吗?显然不是,因为上文用了“金灿灿”这个词;比作面粉有什么好的呢?想着想着,我联想到了家里包饺子,每次都是我揉面,当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啊?不如,找点面粉来感觉一下。

端来了一盆面粉,我用手反复地感觉、体会,不知不觉中,我贴近了作者,我的手在反复的摩挲中体会到了从未细心体会过的舒服,那细细的面粉在手中柔柔的,滑滑的,给我一种惬意。作者在这片沙子上走过,用脚感受到的可能就是这种惬意,这种柔滑,海岛的沙滩可能就是这样的美妙吧。正是因为海南岛海滩的沙子非常的细小,细的像面粉一般,所以才引发了作者的联想。我越想越觉得我的解读是正确的,我感觉到了作者这样写的妙处,这沙真好。

课堂上,我在教学这句话的时候向我的学生们提出了我一开始遇到的疑惑:为什么把沙子比作面?学生们的种种猜测都被他们自己否定了,在大家百思不解的时候,我端出了备课时我抓了半天的那盆面粉,让孩子们用手抓一抓,再来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抓摩之中,很多孩子恍然大悟:啊,原来海南的沙子是这样的细腻、柔滑,作者的比喻真是精妙,原来生活中不起眼细节写入文章中是这样的奥妙无穷!

这个细节教学的成功有多大的价值,我说不清楚,但我很清楚地意识到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的学生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他们和作者写作思绪的贴近,对作者表达形式的揣摩都让我感到教学的愉悦。我想,当初如果我放弃对这个细节的钻研,可能我的学生一辈子都感觉不到作者当时感受到的海南细腻得令人神往的沙滩。细节是多么有趣!教师用心揣摩细节后的教学是多么令人感到充实!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基础目标:

1、正确读写一类二类生字,理解五彩斑斓、脸庞、草甸子的意思,结合画面想象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意思。

2、了解“银灰 血红橘黄 金黄”这些词语的特点,能再说几个。

3、认识总分结构,了解全文按这样的结构介绍了天空、小河、原野的景色,并能熟练背诵全文。

提高性目标:

4、以第四自然段为例,认识总分结构,指导作者怎样围绕中心句写具体,并试着仿写。

5、认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这样修辞的好处。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正确读写一类二类生字,理解五彩斑斓、脸庞、草甸子的意思,结合画面想象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意思。

2、认识总分结构,了解全文按这样的结构介绍了天空、小河、原野的景色。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提高性目标:

4、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句子特点,仿写“从———— 开始,————就来了。”

二、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

三、教学过程

(一)完成目标1、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导入课题

2、出示生词,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北大荒 银灰 抖动 波纹 大豆 燃烧 摇铃  山岭 茫茫 映照 顿时 脸庞 一碧如洗 赞美 挺拔 热闹非凡 锦缎 镜子 哗啦啦演唱 几缕 五彩斑斓 橘黄 绛紫 草甸子

(1)五彩斑斓什么意思?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联系第二自然段想想,怎样就是五彩斑斓?生活中你见过五彩斑斓的景色吗?

(2)草甸子是什么?(草地)脸庞(脸蛋)

(3)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大豆摇铃千里金”,大豆怎么会摇铃?铃铛设什么?(豆子)

看图,谁来说说“大豆摇铃千里金”是番什么景象?

3、大声读课文,至少三遍,读通读正确。

4、指名朗读,正音。

5、齐读2、4、5自然段。

(二)完成目标2:认识总分结构,了解全文按这样的结构介绍了天空、小河、原野的景色。

1、课文最后一段说——生齐读

读了这句你有什么疑问?(北大荒的秋天为什么美?美在哪里?)

2、学生默读课文,想想全文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每个景物什么特点?选出一个最能概括他特点的词语,圈出来。

交流

3、教师板书:天空-  ---小河—   —原野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热闹非凡

4、看着老师的板书,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北大荒的秋天为什么美?

(1)北大荒的秋天真美,————————。

(2)————————北大荒的秋天真美!

5、总结:像这样,围绕一句话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描写,就是总分结构。这句话是中心句,其他的就是分述。

(三)完成目标4: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句子特点,仿写“从———— 开始,————就来了。”

1、北大荒的秋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齐读第一段

2、树叶落地是秋天的特征,所以作者说,引读第一段。

3、秋天还有什么特征?(枫叶变红草儿变黄 风儿变凉  )

那你能换上一个,把这句改改吗?

学生练说,指名说。

4、现在老师要提高要求了,不说秋天,别的季节呢?

六月,从 ————开始,——的夏天也就来了。

12月,从 ————开始,——的冬天也就来了。

3月,从 ————开始,——的春天也就来了。

选择一个练着说说。

指名说

(四)完成目标1:正确读写一类二类生字

指导书写“荒 燃烧 茫”

师范写

学生描红 完成硬笔习字册。

(五)作业

a:抄写生词2遍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句,并读读记记。

b:选择2个写话

六月,从 ————开始,——的夏天也就来了。

十二月,从 ————开始,——的冬天也就来了。

三月,从 ————开始,——的春天也就来了。

九月,从————开始,——的秋天也就来了。

教学反思:今天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注意了当堂的反馈。先是读书,请同桌互相检查,四人小组组长记录成绩,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偷懒,今后要坚持。在学习生字词时,让学生快速记忆,当堂默写。结果在批改时,发现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坚持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基础目标

1、了解“银灰 血红橘黄 金黄”这些词语的特点,能再说几个。

2、以第四自然段为例,认识总分结构。

3、熟练背诵全文。

提高性目标

4、认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这样修辞的好处。

二、教学过程

(一)完成目标1:了解“银灰 血红 橘黄金黄”这些词语的特点,能再说几个。

1、北大荒的秋天真美,作者从那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2、天空什么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想想这些词各表示什么颜色?每读完一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

3、交流

(1)一碧如洗的天空什么样?你能描述一下吗?

看图:天空碧蓝碧蓝的,一点杂质也没有,蓝得透明、纯净。这样的天空看着心情怎样?(舒服 畅快)带着这种感觉谁来读读第一句?

指名读(读好“一碧如洗”拉长)

(2)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像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把天空比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联系上文具体说说。

(3)银灰 血红 橘黄 金黄每读完一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这样描写颜色多形象生动啊!)把这些词送到句子中去,把颜色的美丽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

指名读(颜色的变化 重音)

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雪白 葱绿 乌黑 茄子紫 橘子黄 )

颜色这样鲜艳、美丽,难怪作者说——“就像——”

(4)这些颜色交织在一起,是番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说话。

多美啊!带着你的陶醉读读这段。

学生朗读

(二)完成目标4:认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这样修辞的好处。

:1、课文第二自然段用了一个比喻句,就把天空的美丽写生动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这样的比喻句,想一想把什么比成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2、交流:

将小河比成了蓝绸子、明镜。(表现了小河的清澈、宁静)

3、感受着小河的特点,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完成目标2:以第四自然段为例,认识总分结构。

1、相对小河、天空的宁静,原野就热闹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围绕那句说的,用——画出,围绕这句讲了哪些景物?用圈圈出。然后再读读,想想这样围绕一句话选择景物描写好在哪里?

2、交流

小结:像这样全段都围绕这一句展开描述的句子叫——中心句,这样围绕一句话展开描述的段落结构叫——总分,这样描写能够把一个特点表述的具体生动。

3、学生朗读体会这种结构特点(男生读中心句,一生读大豆,一生读高粱,一生读榛树叶子)

4、这段中哪些地方能够反映“热闹非凡”?在这些语句的下边画上浪线。

学生自学

交流讨论

“哗啦啦的笑声 乐呵呵的演唱  榛树叶子把人们的心都燃烧起来了。”

大豆高粱真的会唱歌、欢笑吗?这是把大豆、高粱当做人来写啦,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

再读读这几个句子,比较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5、试着背背这段。

指名读  齐读

(四)不仅是原野,在这里的——引读第五自然段

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板书:天空  一碧如洗    比喻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拟人

喜爱秋天

作业:

a类:背诵全文

完成补充习题

b类:仿造总分语段写一段话

1、大街上真热闹

2、上课同学们真认真

教学反思:

本文的二、三、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这节课重点结合这三段进行教学,力争让学生有所得。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时天空,我紧紧抓住描写颜色的词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的特点,让他们自己也来说一说类似的词,学生说了很多,然后让他们记在书上,同桌再来互相说一说,最少说四个。这样做想力争让孩子记住这些表示颜色的词。最后点拨,写作文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颜色。

第四自然段,是总分的段落。从课堂上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尽管分句朗读了,理解了,告知了,但是学生在做补充习题时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错误。抽象的东西还是要根据实际的语境进行强调。

每节课争取让学生有所得,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面的12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北大荒的秋天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新范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优秀14篇】09-19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教案设计精选15篇09-19

《孔子拜师》教案【优秀7篇】09-19

《庄子》故事两则【精选12篇】09-19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最新6篇)09-19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优秀709-18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5篇09-18

《孟子二章》教案(精选12篇)09-18

《鸟的天堂》教案优秀5篇09-18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优秀14篇)09-18

51 3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