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6篇】

时间:2023-07-18 19:55:39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篇一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 guǒ( )被子 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 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

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 短而硬胡子 穿着描写 又肥又长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眼睛深陷里 裹在被单里

蓬乱的头发 趿着拖鞋

(穿着上很不讲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体会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习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5、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默写词语。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火被单里 脚下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脚下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怎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写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的相识、相处,到最后成为了朋友的这一过程,从而展现了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研究、富有童心并且乐于与孩子交往的这样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通过初读课文,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简介爱因斯坦。

2、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却与一个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

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

裹:形声字,“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

3、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第一次:第1—3段;第二次:第4、5段;第三次:第6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训练

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不注重个人仪表,不拘生活小节)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外貌了解人物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1、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可是无巧不成书,第二天,她又见到了爱因斯坦。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

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不拘生活小节

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3)、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逊,诚恳,有一颗爱心、童心。小姑娘天真、直率)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2、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乱

3、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4、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互教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

用“只好”说句话

三、通读课文

1、自读课文,质疑

2、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四、总结全文

五、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的人 天真、率直

请教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读好人物对话,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品格。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介绍爱因斯坦的资料,了解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5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2、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自读课文,找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以此研读文本,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课伊始揭示研究主题,能使学生目标明确,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文本研读。]

(二)一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句子。

3、交流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4、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师生交流利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来说明。

5、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

[课前收集资料是这一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师生资料的交流,能很好地补充文本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这方面介绍的不足,使学生对爱因斯坦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三)二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读句子,理解句意,从文中找写爱因斯坦衣衫不整的句子。

4、议议:“衣衫不整”说明什么?爱因斯坦注意的是什么?

5、读句子: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6、补充介绍相关小故事,感受爱因斯坦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

[小女孩看的是表面,学生对小女孩同龄,也许会赞同小女孩的看法。因此,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去感悟爱因斯坦不注意生活小节背后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的精神品质。]

(四)三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3、读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爱因斯坦很谦逊)

4、分角色朗读小女孩与父亲、爱因斯坦的话。

[读议感悟了爱因斯坦的品质,让学生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对文本语言的反刍和又一次的解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更深刻了。]

(五)四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发表看法,不同看法辩论。

3、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神情、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特点,感受其人格的伟大。

4、小结: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忽略生活小节,是为了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科学研究上。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却很谦逊,关爱孩子,乐于与小孩交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补充介绍有关资料)所有这些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尊敬。爱因斯坦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与敬仰。

[前“三议”是理解文中人物对“最伟大的人”的看法。这第四议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受文中人物的影响,学生对“最伟大的人”的看法会有些分歧,通过辩一辩的形式,让学生思想碰撞,在辩的过程中交流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在进一步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布置作业,主题延伸

1、课外借阅介绍中外伟大科学家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伟人。

2、收集爱因斯坦的名言,把最受启发的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古今中外,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伟人有许多,通过阅读有关书籍,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精神品质,使其思想与灵魂受到洗礼。爱因斯坦在治学、做人方面有许多名言,让学生收集有关名言,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第一学时预设:

第一教时

重点:

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爱因斯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说说你心目中的爱因斯坦。(板书:爱因斯坦)

2、师述: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人却当了他这位大学教授的老师,是谁?(板书:小女孩)(小女孩叫苏菲)

老师在这儿要说的是,苏菲就是一位上帝,至少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们会这么认为。请看例子: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下滑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大学生们的希望,小女孩却做到了。(也可联系书上句子,句子见下:

①“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②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3、师:所以老师说小女孩是上帝!你们同意吗?

4、过渡: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从中又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找找答案吧!(板书:与)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读通读顺课文。

二、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读文(按上面要求)

A老师在读的时候,都不自觉地要读错,大家读这些时要注意:

善意的提醒:

撮zǔo冲chòng女孩一笑趿tā拉撞着zháo

踱duó步教jiāo我谈些啥shá你得dě学会

B检查读文,评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当评委。)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三、初步理清条理

提示:按时间来划分。(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四、作业

1、抄词(学生之间善意提醒怎样写对写美)。

2、朗读课文。

第二学时预设(为第二稿):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建立起丰满而又立体的爱因斯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认识爱因斯坦的平凡)。(虽然放入教学重点,但未想出好的方法。)

教学措施:紧扣课文,自读探究,适当拓展,角色体验,经过五种渠道来建立:

1、学生(作为读者)读文时初步建立的印象;

2、小女孩父亲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3、小女孩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4、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评价;

5、小女孩母亲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由到,再到,最后。这其中文章着重写了他们之间的三次交往。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学习课文,去走进爱因斯坦,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过渡:先请大家读课文,读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段落,请你边读边思考,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些体会。

二、全方位、立体式地走进爱因斯坦,建立其形象

(一)作为读者,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读文(三次交往中的一次),写体会;

2、对话交流,相机感情朗读

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吧!

①第一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人物特点:宽容、坦荡的情怀,有礼貌、不拘小节等)

注意点: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②第二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欣慰、天真、平易近人、幽默、有礼貌、谦虚、不耻下问、诚实等)

注意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但愿你肯教我。”

A、你认为爱因斯坦他会对付的是什么?

他怎么对付的?能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B、你还能找出有关事例来说明吗?

(出示材料: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有一次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C、师: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所以他有这么一句名言(出示):

D、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幸运。——爱因斯坦

③第三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人物特点:知错就改、虚心、热情、忘我工作、平易近人、不耻下问等)

④小结:爱因斯坦这一人物特点。

⑤课文写到了哪几种人物?

下面我们随着他们的目光,去认识他们心中的爱因斯坦。

(二)作为小女孩的爸爸,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出示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2、指读,读出父亲的兴奋。

3、齐读。(板书:最伟大)

4、议议: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兴奋?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三)作为小女孩,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出示句子: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板书:有趣,童话中的人物)

2、出示句子: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a、读句b、换个说法c、读好反问语气(板书:不可能伟大)

3、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a、读句b、换个说法c、读好反问语气(板书:谈不上伟大)

4、小女孩心目中的“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

她能这么说,又反映她是个怎样的人?

她能这么做,又能说明什么?(板书:天真直率乐于助人)

(四)作为爱因斯坦,感受他自己心中的形象

1、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板书:并不伟大)

1、引用拓展材料(爱因斯坦自评):

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的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爱因斯坦

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

——爱因斯坦

讨论:在爱因斯坦心目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3、师: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五)作为小女孩的母亲,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出示句子: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

(板书:令人尊敬)

三、齐读全文

四、小结本课

这节课,通过当五种角色,我们认识感受了爱因斯坦,他……

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5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难点:

⒈朗读课文。

⒉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质和关爱孩子。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

拟定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课文、分段、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⒈、板书:爱因斯坦。

⒉、认识这个人物吗?对其有何了解?

⒊、板书:与小女孩

⒋、针对课题质疑。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读通课文。

3、再读,力争读得正确、流利。

三、交流信息并分段。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质疑(初步对文章内容)。

3、分段。(根据提示: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学习生字。

⒈识记生字。

⒉学写:“裹”。示范、书空、描红。

⒊临写其余生字。

六、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⒈结合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的平和、谦逊、诚恳、富有童心等特点。

⒉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小女孩的印象中,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

过渡:伟大的科学家只是这样的人吗?他被世人称为“伟大的科学家”肯定有其原因,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学习第一段:第一次相遇。

⒈自由读第一段,留心有关的句子,看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

⒉讨论交流。方法学生说,老师引导。

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句子:

⑴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让学生通过演示,明白这是被撞者向撞人者道歉,从而体会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指导朗读。

⑵描写爱因斯坦外貌、动作的句子。

引导思考:爱因斯坦把穿着打扮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低着头”在干什么?

体会这位科学家只知“思考”科学问题,不拘生活小节,不修边幅的性格。

指导朗读。

⑶自由读第3节。

①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兴奋)说说你的理解。

②练习朗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段(4-5节):第二次相遇。

⒈自学。提示:

⑴注意描写爱因斯坦的句子。

⑵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⑶画出有关的句子。

⒉小组交流。

⒊全班讨论。

⒋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6节):第三次相遇。

⒈自学。

⒉交流。

五、学习第四段(7-8节)

过渡:后来,爱因斯坦和小姑娘成了忘年交,但一个大科学家与一个尚未开蒙的小女孩能有多少共同的话题呢?因而另人非常好奇。

1、自读。

2、指名读。

3、小结。

六、积累内化。

⒈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⒉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⒈练习朗读课文。

⒉听写生词。

⒊造句。

⒋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词。

蓬乱 蓄胡子 裹着 纳闷 踱步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冷不丁

衣衫不整 一塌糊涂

二、指导朗读课文。

⒈指名读。

⒉评议。

⒊练读。

⒋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造句。

⒈自由读课后题4的句子。

⒉板书:一面……一面……

只好……

⑴指导用“一面……一面……”造句。

仔细观察,爱因斯坦踱步和埋头沉思有什么关系?(同时进行)

对,同时进行两件事就可以用“一面……一面……”连接。

有哪些事可以同时进行?

书面写句子。

⑵指导用“只好”造句。

指名读例句。

爱因斯坦此时做的事有几件?(一件)还有别的帮助法?这种情况就说“只好”

造句。

出示:下雨,我没带伞,只好 。

妈妈不在家,中午,我只好 。

我只好独自回家。

只好 。

自由说。

书面写句子。

四、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你是否喜欢他?说说理由。

⒈自由说。

⒉用几句话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板书设计:

⒌爱因斯坦→不拘小节

与 谦逊s

小女孩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教案 篇六

课题17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授课人李敏惠学校合肥瑶海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13866749115教材分析:本文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第17课。本课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撞到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细读此文,既可以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大科学家的普通之处,又可以真切体味到爱因斯坦为了潜心研究科学事业而不拘小节的伟大一面学情分析:爱因斯坦其科学成就之巨,学生知之甚少,对理解伟人潜心科学研究而不拘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文本中表现人物情感和品质的对话,一定要引导学生扣住提示语和对话的内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演示、体验,从而感受并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情感也易被激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型阅读的教学理念,在发扬个性,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设计理念:苏教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练、以演促读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创设情景表演,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描写和对话进行“自读体会,写下感悟”,让学生充分的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知识,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用“一面……一面……”“只好”练习说话。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品词品句,通过多种合作阅读方式,读读划划写写,自主个性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生活细节、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精神品质。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情感与态度:1、通过合作阅读学习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教学难点:理解爱因斯坦平凡而伟大的品格。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的爱因斯坦的故事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设计步骤学生活动教学策略一、抓段首句,理清思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12岁的小女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每一段的第一句,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相机归纳小标题:相撞——相遇——相邀——相处(板书:撞—遇—邀—处)研读段首句,思考概括小标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概括小标题,理清思路,整体感知。二、提示学法、自读领会一)提示学法:爱因斯坦究竟是怎样的人呢?抓住文中典型的生活细节,关注人物的动作表现和对话具体内容去感受并领悟吧。(板书:抓住细节 关注对话)或一个字或一句话,会读书的同学总能从一字一句的细节之处发现些什么,同学们,拿起笔,,划一划,写一写,读一读,把你从字字句句中读出的感悟写在书上空白处。出示学习方法:1、划一划:用“——”划出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用“~~~~”划出爱因斯坦自己眼中的爱因斯坦,用“……”划出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2、写一写:写出你从句中读懂的爱因斯坦。3、读一读:读读人物的对话,感受其中的情感。二)个人自学——小组交流自读感悟,在细节处写下自己的感受提示学法,教师引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感悟,渗透学法。三、交流反馈、细读感悟一)全班交流:学生反馈划出的句子,并自由述说从句子中获得的感悟。▲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1、  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2、  连衣服也穿不整齐。3、  工作室乱的一塌糊涂。(从外貌及动作及室内凌乱中体会爱因斯坦专注于思考问题,不拘于生活小节。)▲     爱因斯坦自己眼中的爱因斯坦。“是爱因斯坦,并不伟大”(谦逊诚恳)▲     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为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     还读懂了哪些?被撞还道歉(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第二次对话(对孩子的爱心和自己的一颗童心、又友善又调皮又很乖的老顽童)第三次对话(谦逊、平易、童心)最后一句话(互教互学乐在其中,一对忘年交)(相机请学生上黑板板书:平易、专注、谦逊、有爱心、有童心等)▲     适时予以朗读指导。二)抓住生活细节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充分把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说出来,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适时引导,形散而神聚。四、引导质疑、议论升华1、“纳闷”是什么意思?小女孩纳闷什么?2、质疑: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组内讨论并写几句话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小结:本文通过典型的事例,抓住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让我们深深感悟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细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这种表现人物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讨论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巧妙质疑,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加深体会。五、朗读表演、积累内化一)让我们再次通过我们的朗读和表演来表达我们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科学家的敬意。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方式:1、分角色朗读课文。2、情境表演课文(也可以是部分内容)。二)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分角色朗读或情境表演。通过朗读表演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语言材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六、拓展延伸、迁移巩固爱因斯坦故事交流,如《仅仅是一把糖果》体会爱因斯坦的平凡而伟大。读故事,体会平凡而伟大。借助课外阅读巩固中心。七、板书设计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撞      平易、专注、谦逊       处有爱心、有童心 遇          邀 平凡而伟大  教后反思:   备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一、启发谈话,初识爱因斯坦。二、初读课文1、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二读课文,正音、随文解词。3、  三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主要内容第一段(1-3)写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街上偶然撞上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第二段(4-5)写小女孩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教爱因斯坦衣服鞋子的穿戴要领。第三段(6)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东西、布置房间。第四段(7-8)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亲密相处,使小女孩的母亲感到好奇。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落,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作业1、     用钢笔描红、临写。2、     完成课后作业题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的6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新范文

《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07-18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优07-18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优07-18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评析【精选8篇】07-18

《长城》教学案例(优秀8篇)07-18

李吉林教学设计——《小音乐家扬科》【优07-18

小班美术教案找找颜色【优秀10篇】07-18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篇】07-18

幼儿园科学的教案【最新6篇】07-18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07-18

51 2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