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最新9篇)

时间:2024-04-26 16:05:39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回顾过去的教学,我们的收获和感动是弥足珍贵的,不妨把这些记录下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但是教学总结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本文是爱岗的小编小月月为家人们找到的9篇体育教学,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体育教学 篇一

关键词:当代体育;高校公共体育;体育思想;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的内涵,健身业也蒸蒸日上。我国采取了大力发扬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号召各大高校对提升体育涵养的素质,使之满足现在的国际水准和人民的需求。而高校公共体育是大众教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大学生身体安康,为国家奉献的重任。

1现代体育思想的内涵

古代还没有出现“体育”二字,他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融合外国元素而形成的一种新理论。体,即是要做耗费体力的一件事,育,便是传授他人的意思。现代体育的思想是要将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积极向上传授给大家,让大家有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功效。而体育也是一种为他人的教育精神,随时间发展,传统的体育思想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我们要从体育的本质出发,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从而将体育所带来的乐趣分享出去,同时改进体育运动中的不安全地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让和谐气氛传播到大学每个角落。

2我国高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存在的弊端

旧中国时期,我国处于大量吸收国外思想的饥渴状态,大量新课程由此传入中国。后改革开放时期,又将教育等方面加以讨论,在1990年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给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之后的体育改革便将素质提上了线。在综合了国内外体育的教育路线,我国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被大众所普遍认同。而为了不断满足我国对体育认知的需求,又必须将创新理念不断融入现代体育思想,把以人为本、体育强国的思想顺理成章的展开,将提高学校学生身体素质放在中间,逐步形成了当前社会的体育理念。可如今在各大院校中,公共体育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普遍已经认识到体育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可是在众多高校中学习体育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采取过去的老方法,没有将当代体育理念与实际高校体育教学很好地进行结合,同时学校中的老师们也没有经过新的培训,将最终的成绩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没有将创新融入,只是按照以往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造成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低下,没有将培养自己把体育作为终生事业的意识。同时,有些高校还存在体育设备老旧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现代体育思想还无法真正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原因。

3体育思想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关系

当代体育观念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其树立了明确的方向,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方向和思路,从而满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大高校在建立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当将当代体育思想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调整适合的教学内容,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形成全新的且具有现代化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此外,各大高校要实现高效公共教学的多元化,必须深入贯彻改革的要领,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促进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科学健康发展,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创造优质的条件。调整好当代体育观念和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样一来能够给学生们更多选择的机会,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各大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在现代体育思想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4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

4.1学生健康为主要保障,终身体育观念为目标,实现体育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在现代体育思想下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要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也要照顾到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平衡关系,达到整体的和谐发展。各大高校应要认真研究改革内容,积极落实体育运动的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提高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完善充实体育课程内容,降低学生对体育的依赖程度,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技巧,让体育运动成为生活学习的一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念为教学目标,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高效和谐发展提供重要支柱。4.2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不断更新充实体育教学的样式及内容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条件资源,以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来设置课程,不断充实、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平台。学校也要适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来划分出合适的体育课程,而相应的课程内容在分类和考核等方面都应该有所不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设计上,积极推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通过了解学生各式各样的需求,改变老师为主体的上课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良好的体育学习气氛,以此来培养浓厚的体育情感。4.3构建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促进了体育信息传播的同步化。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主导着体育教学思路的走向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标准。各大高校应运用互联网等平台,将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整合,构建成一个专业化的平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对体育学习中的课程进行一系列的评价。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管理,高校体育教学平台将更加注重对各个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和和身体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将各个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纳入考核范围,以更加完善的数据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更好地去学习体育基本技能以及知识。

5结语

在现代体育思想的狂潮下,树立学生终生学习体育的理念变得更加重要,为了加强每个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各大高校就应该在符合新课改的标准下,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位置,来有效实施全新改革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面对于即将走向各个岗位和社会的大学生,各大高校应该持续加大改革的力度,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明确当代体育发展的目标,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明确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立起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和谐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高校体育教学平台以及评价体系,教育引导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尽快使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作者:盘华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等。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1):112-114.

[2]莫伟彬,李国峰,邓启烈等。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分析与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6):129-131.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育;问题;方法

素质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视角,从素质教育视角来看,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还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比如教学思想比较落后、教育主体不明确、教学目标缺失、教学方法陈旧等。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要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体育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能力素养的重要过程,而且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体育教育问题的解决,加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使得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进步与成功。

1、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了全民体育形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训练,体育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在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还采用常规模式进行体育教育。以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对小学生的主题地位的考虑不多。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水平的要求较高,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学会如何使用利用体育课程来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不是简单地掌握各种体育动作。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现实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出现出较多的问题,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体育课也丧失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

第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还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填鸭式教育,将大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小学生才是主体,使得学生接触的体育学习素材的范围比较狭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对体育知识以外的东西进行考虑,而且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新媒体的应用不足,没有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以及背景,使得体育学习成为一种机械化的过程,因此使得小学生的积极性被磨灭。

第三,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当前我国很多小学的体育教育实效性较差,可以说整个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体育教育与体育精神的结合,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简单的说教,在这种形式化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当做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看待,使得现实的体育教育远离了生命的本质,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磨灭。

2、小学体育教育的方法

2.1、明确体育教育的主体

小学体育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要过程,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的体育教学理念陈旧,因此教育中各种理论性内容依旧是主要教材,因此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传统理念的改革,加强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要意识到小学生才是体育教育的主体,要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原则和目标,以保证和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形成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小学生模仿练习的状态进行改变,使得小学生可以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以小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新的学习环境,小学要确立以“健康第一”为先导的终身体育教育方向,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积极发挥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小学生能够真正爱上体育课程,能够从体育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能够加深对体育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当然,教师也应该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能够实现与小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给小学生更多的关注,对小学生的状态进行了解,掌握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2.2、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

当前小学教育一直在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是对小学学生的身体能力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育过程中老旧的观念还比较严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高,体育教育应该要根据当前信息时代背景的特征,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首先应该要加强对新媒体教育的认识,体育教师应该要对小学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尤其是当前新媒体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制定新媒体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等,从而提高学校小学教学效率。其次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小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借助新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一些有趣的体育视频,让小学生在观看这些体育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体育运动。除开传统的体育运动之外,还应该要加强对其他运动的介绍,比如轮滑就是很多小学生喜欢的一项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这些运动的介绍,利用新媒体资源丰富小学生对这项运动的认识,从而使得小学生可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喜欢上体育,从而将对体育的热爱转变为学习的动力,能够逐渐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提高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2.3、加强课外活动教学的力度

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很难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应用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后,使得小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进行学习,不断加深锻炼。在课后实践过程中应该要注重两个方面,第一,加强合作,在课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很多小学生自己一个人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进行体育训练,但是一旦有其他小学生一起,则小学生的兴趣度会高很多。因此在课后,可以进行合作练习。合作学习指的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的过程。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在加强小学生的体育合作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也能促进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预留出准备的时间,比如在课后举行一些比赛,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讨论,商量战术,让小学生能够在与其他小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的思考,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第二,组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在课后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小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融入一些体育运动,可以使得小学生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指的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把握正确的教育目标,实现高效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进,新媒体平台和资源的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成安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09.

[2]葛冬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0.

[3]殷国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0.

体育教学 篇三

高校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

第一,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体育课程的设置不能过于追求数量上的增加,项目细化需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同一项目的课程设置整体能够涵盖这一项目的大体内容。

第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体育课程设置以后,体育教学内容如何取舍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最好能和学生的课外锻炼相结合,体现在教学内容不能太满也不能偏少。

第三,体育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增加,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班级,教师必须精通该项目的知识技术技能等,这给体育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课堂教学必须增加学生的自由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二、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后的体育教学改革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给体育领域带来了好消息,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持续下降二十多年的状况得到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2]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依然是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说,能够在短期内收获这样的结果实属不易,这与中国中央国务院2007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提出的:“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等一系列措施”密切相关。这种硬性要求体现着体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第一,体育教学内容增加身体素质练习。在不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进程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个项目的课程,都要增加专项身体素质的内容,每次课的运动量必须达到目标。第二,课内课外相结合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还要适当的扩展一些课外内容,使学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再通过课内检查的方式使循环继续下去。第三,体育教师介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运动,都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可谓锻炼身体无处不在。体育教师要将运动时间、运动次数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讲解清楚,什么样的运动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三、高校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后的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遵循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只是在定量与定性的权重系数方面有所区别,总的来说,还是一种偏向结果的评价。而当今世界课程评价的趋势呈现出:“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3]课程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对学生体验的评价,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前后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

第一,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过程性特征。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在制定时,必须以人文精神为导向,着眼于终身体育教育,立足于知识经济,实现评价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样的体育教学不再是对某一个点的评价,而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第二,体育教学相关内容的渗透性特征。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教学,可以将很多相关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丰富原本单一的教学,避免“考啥练啥”的功利性心理的出现,即学生最后只学会考试内容,其他的一概不知。

第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性特征。无论是体育教师教的方法,还是学生学的方法,都要体现发展性特征。体育教学进程始终保持一个动态的情境,体育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后的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人文环境两个方面。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设备目录》的通知,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学校体育人文环境是随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逐步升温而得以改善的。高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改进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而学校体育人文环境的改进则延续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

第一,体育教学环境改进的长期性特征。体育场地设施很快能够建设起来,但形成运动氛围则需要一个过程。这种长期性特征的实现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似乎永远没有终点,只是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体育教学内容得到拓宽。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使很多教学内容得以开展,增加体育课程设置的同时,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可选择性。新型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还可以促进体育人文环境的发展。

第三,体育教学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的完善对于整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系统论观点,要求协调好体育教学环境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上述变化对体育教学有正方向的促进,也有负方向的阻碍,如何趋利避害需要深入讨论与分析。

首先,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着体育功能的扩大化,但这里不希望出现体育功能的泛化。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需要增加专项身体素质内容;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需要拓宽横向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需要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增减都要结合多方实际,也要适时作出调整,教学内容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专项性兼备。基础性,反映着学生参与所有体育课程需要具备的基本身体素质;专项性,反映着学生参与某一项目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内容要能在积累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升专项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更多地希望体育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无论是健康的哪个维度都有所提升。

其次,体育教学评价的制定要以学生体验锻炼为出发点。学生体验锻炼意味着运动参与的实现,但这里不希望仅仅是基于考核内容而参与的锻炼体验。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需要安排详细的教学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需要增加运动量的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需要注重过程的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需要增加学生的自主评价。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劣影响着学生运动参与的态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永远不会过时,只是质与量在不同时期的比例需要作出调整。学生体验锻炼要求体育教学评价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肯定,直观简便易行;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肯定,麻烦不易操作。我们现在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进步幅度的反映,只有部分地区的学校在实行。单一内容向多元内容评价的转变。体育教学评价的制定要以学生体验锻炼为出发点,更多地希望体育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体验运动带来的各种感受,并继续参与下去。

再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出发点。学生主动参与意味着运动感受的延续,但这里不希望仅仅是短暂的尝试。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需要设施配备齐全的教学环境;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需要逐步建立教学人文环境;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需要创设动态发展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需要充分利用和维护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硬环境与软环境相结合才能使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得以延续,不过硬环境往往要优先于软环境的建设。学生主动参与要求体育教学环境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要求随时作出调整。体育场地设施要根据国家对学校的要求逐步配套,为学生参与锻炼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人文教学环境也需要慢慢培养,为学生形成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出发点,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体育教学外部条件的改善,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育教学 篇四

1.缺少真正的体育教学机制和没有完整的体育场地。教育界的不断改革,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中体育教学的每项工作也多伴随着新的改革进行变化,可是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并不重视,或者很多初中体育都是比较简单的模式,还有的学校为了学生能够在数学语文等重要学科有突出的成绩,将体育课变成重要科目。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让学校缺少对体育的重视和认识,所以导致体育的教学有一定的欠缺,同时学校并没有将体育设施进行完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无法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提升。学校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一般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技能方面是否及格,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是什么教师也不知道,这种情况就会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上课时无法对体育项目感兴趣。同时初中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阶段,所以教师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很多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体育课上更加注重课堂教育,使用填鸭式的方法帮助学生灌输一些体育理论知识,从而忽略学生自己的发展需求[1]。2.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不浓厚。相关研究人员对我国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在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学校的监督领导方面不够全面,教师和研究组织的管理方面也不合理,同时还缺乏体育方面的健全体系,让整个教学氛围死气沉沉。体育的整体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可是在改变的过程上要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创新。3.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和师资力量。我国初中学生很多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因为隔代的存在,让其对锻炼的认识不够科学,比如,该种学生的思想认为运动就是多走路、多干活。而部分初中学生因为有体育教学评价的约束,很多学生想要通过锻炼达到一定效果,却迟迟不能实现,让学生对体育教学开始不再感兴趣,学校也因此不重视体育课堂。这些问题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体现的更为严峻,由于当地的资源不够丰富,教师都是身兼数职,所以,体育教师并不是专业的教师,没有经过真正的训练,所有对体育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有错误的认识。

二、提高阳光体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1.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课堂。教师利用阳光背景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创新,首先要让学生离开教师,让学生对体育有所了解。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在结合学校的资源培养学生对其的兴趣,要制定科学的课程,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所以兴趣也都千变万化,想要对所有学生的兴趣进行开展非常困难,所以要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就可以让其发挥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也可以把课程变成选修课和必修课,必修课是学习体育的每项技能,而选修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这样就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都有所进步[2]。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古语说过:兴趣是更好的老师,所以所有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上,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先和学生进行沟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时,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让学生能够更努力从而取得更多进步。教师应该对每位同学的心理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这样能够让学生发挥个性发展,首先要帮助学生搭建一个环境良好气氛温馨的体育平台,根据课程的一些特点对教学进行开展。其次还需要将学校的艺术特色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体育训练场地,同时还要按照课程进行开展,让学生对体育有不同的了解。教师要让学生对体育有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3]。3.促进学校增加师资力量。教师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和指引,学校里面只有拥有非常专业的教师团队才能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这样才能发挥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在选择体育教师时,要确定教师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并且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这样学生才能学习到全面的体育知识。在帮助学生配备教师时,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要对教师讲解的课程进行相关规定,让每位学生的自身都能够学习到最少两项体育项目,根据国家的最新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检测。

根据上述内容,学校应该多加推广阳光体育,这样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让学生在综合方面有效提升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傲蕾多银.阳光体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考试周刊,2017,(63):130.

[2]赵齐.阳光体育下邯郸市属中学太极拳进校园现状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体育教学 篇五

(一)教学观念陈旧。目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过于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和眼前的体质指标,缩小了体育教学的时间空间,从而忽视了学生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健康第一”思想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面临许多新的困惑。(二)教材内容的问题。现阶段中学体育教材的编创内容单一,趣味性、娱乐性较差,有很多内容与小学重复,不少教材实用价值不高。再者,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强调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等,未把支撑体育教学学科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知识、保健学知识、人体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这将导致体育教育地位的日益下降。(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中学体育实践课的教法常常满足于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重复练习法、游戏和比赛法等系统的教学方法,一些新型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等很少使用。(四)场地、器材的匮乏。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内教学相互割裂,往往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或老化而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锻炼的需求;因场地器材的局限,体育教师即使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更无从谈起。

二、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改革的思考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许多体育教师目前还在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而不注重学生兴趣个性的发展。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两个方面为体育教学提出的很多新的任务与要求,作为学校教育和我国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必须更新观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教学,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主动适应我国教育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努力探求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服务。(二)体育教材的改革是核心。中学体育教材内容的编订要打破单一的运动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建立、健全教材一体化的新体系,避免教材的低级重复,加强对传统教材的更新和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改造器材等),要以育人为中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给每位体育教师选择的空间和余地,选择学生需要和喜爱的、有实用价值的体育项目,如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使学习内容体现时代特点,贴近生活实际。体育教材内容将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关键。现代中学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广泛采用问题法、发现法等以启发式为主的现代教学式方法,简化教学步骤。突出关键技术环节教学。加强引导。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将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中,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问难,求新求异,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技术动作,达到教学要求,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建立自信心,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培养中学生现代所需要的多种素质和能力。(四)场地器材的满足是基础。学校体育工作对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的依赖性很大,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国家已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各地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价值。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要求和学校体育的各种规章制度,在“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的进程中,将中学生体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国伟,张艳萍。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

[2]郝敬森。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

体育教学 篇六

1.1关于课程的观点

国外最常见的课程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我国的教学论认为“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自学内容的综合”,也就是说,课程是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各种活动的综合,课程的本质是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我国的教育学家胡德海认为:“课程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教学内容具体化”,该文比较倾向胡德海的观点。现代课程论的观点认为,课程的概念在教学概念的上位,课程的概念在学校教育的下位。课程应该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规定的时间以一定的方式达到一定的程度。一门课程,应该有成熟的知识体系,经过规范后形成课程。

1.2什么是体育课程

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是根据社会的要求给学生规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体育学科课程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体育课程应该是在不同的学段对体育标准和能力的设计。一门体育课程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生活的目的。

1.3什么是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按照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以体育课程作为媒介,师生双方互动、教与学相互结合的过程,体育教学是对体育课程的实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领会了体育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锻炼身体,促进学生的健康,培养意志和品质。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方法,体育教学是具体的实践,方法自主灵活。

2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2.1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在性质上的关系

体育课程设计和体育教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由国家的行政部门来决定体育课程的设计,体育课程的设计反映了国家的政策和要求,是学校体育的任务。我国的体育课程要体现出国家对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并根据这样的要求来制定课程、编写教课书,体育课程具有指导性。体育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要求,由教师设计具体的方案,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体育教学的活动实现体育课程中的要求和体育的价值。体育教学的设计是一种很灵活的操作,带有教师自身的风格和主观性。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程在设计的性质上是有区别的。

2.2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在功能上的关系

体育课程设计的内容不仅有体育教学,还有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程设计是体育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中介,我国学校的体育课程要体现体育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的要求,体育课程从宏观上提出规划,对体育教学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标准,要对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和课外活动起到指导的作用,体育课程的规定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美国学者塞勒认为:课程仿佛是设计好的图纸,体育教学是照着施工。课程是编好的曲谱,教学是照着曲谱去演奏。体育教学的设计是如何把课程的内容具体落实。同样的一门体育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效果可能不一样。有的教师很有创造性,教学方法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教学效果很好;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古板,教学效果不好。

2.3体育课程和教学的本质关系

体育课程的本质是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体育课程的实施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体育教学的本质是体育教学的内容经过重新组合,遵循教学规律,通过师生双方教与学的过程,学生获得了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了体育的思想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健康,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课程的本质是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总体作用,体育教学是指微观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体育课程是通过设计达到想要的效果,而体育教学是通过主观努力,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2.4体育潜在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体育潜在课程是教学过程中的班级关系、校园文化、社会价值、家庭教育等。这些课题也是体育教学研究中的新的方向和新的课题。体育潜在课程在正式的课程内容编制中并没有提出,只是在课程的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比如,不只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另外还有思想品德的要求。课程和潜在课程是互补的,相互结合,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影响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潜在课程和课程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发挥潜在课程的正向作用,排除负面影响是教师面临的新的任务。教师根据特定的教材和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潜在课程的正向功能,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提高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认识、对不同课程的兴趣、对体育的投入和体验,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面对成功和失败的心态,认识到自身健康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教学,使潜在课程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当潜在课程和教学目标不一致的时候,学生会感到不满。教师要教育学生,消除心理的障碍。当潜在课程和教学目标相一致时,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很高,师生关系良好,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下,潜在课程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在现代的体育教学中,规划运用好潜在的课程因素,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教育功能,更好地做好创新教育。

2.5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工作的关系

体育课程是总体的方案,体育教学是在体育课程的范围内进行教学,教师确定每一堂课的内容、教学进度。教师不能自行设计课程标准,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时、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时,一定要按照课程的计划和标准进行,不能超越教科书的范围。在评价教学效果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育教学工作是实施体育课程的设计方案,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结论

(1)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讨论,我们了解了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对两者都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我们要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把学校体育课程教育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努力建设符合素质教育优质的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确立创新意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如果体育课程决策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高,体育课程的设计就很好。体育教学是对体育目标的落实。体育课程设计得好,体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素质和创造力。(3)通过认真研究,我们认识到,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提供具体的方案,体育教学是实施的过程。这两者并不是同一个问题,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要把体育课程设计好,然后有计划地完成教学过程,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相互联系和相互对立。研究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该文的研究只是初级的探索,以后还会从其他的方面,比如哲学、教学论等观点综合论证,科学地构建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理论。

作者:刘易华 单位:湖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亮。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J].赤子,2013(15):86.[2]唐岳年,黄辉。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J].体育时空,2013(15).

[3]辛利。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273-276.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七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育;体验式教学;方法

1体验式教学的相关概述

1.1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体验式教学就是将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学生综合能力、职业素养作为核心目标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吸收,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搭建起健全完善的多元化教学目标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以此实现有效体验,充分展示出体验式教学法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活动开展的过程、学生潜力的体现、个性化特征养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感受等等都是教学的重点和教学活动的主要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必须时刻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其自主思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进行引导,加强其对知识内涵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

1.2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1.2.1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应当是目前素质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在体验式教学中,其注重的是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对知识框架、重难点知识技能的体验和认知,是属于学生个人的生命体验之一。基于此,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应当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充分体现出其自我特征个独特性,而这一特征也是学生未来三观形成的关键,会对学生的情感认知、个性价值取向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等方面造成极大的影响。

1.2.2注重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最终成绩的体现,而体验式教学则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强化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142 《湖北农机化》2020年第6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体验。只有学生转变角色,从真正意义上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式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体育活动不再是一项教学任务,而是学生发自肺腑感到趣味性的一项活动,并且学生会在活动中有效地融入思维和情感。

1.2.3将学习知识的内化作为主要特征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体验式教学本质上应当是一种个体化的情感反应,具有深层次性,不同的学生在这一阶段会有独特的体验。同时,体验式教学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其后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树立起可塑性的体验。具体而言,一系列教学活动、外部环境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会逐渐向学生的心灵内涵延伸拓展,找到学习与自身日常经验经历的切入点,从而准确发现体验式教学的价值意义。

2体验式教学中的要素分析

2.1主体体验

主体体验应当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体现,注重的是学生个性特征的展示,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的整体比例。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征在脑海中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情景,此时学生才会自主积极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内化吸收,转变为自身的技能技巧。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学生应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项目,教师应当对体验式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找到科学合理的体验方式。

2.2教学情境设置

体验式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造出良好的情景教学氛围,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是通过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首先应当对教材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系统地梳理,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体验学习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体验式教学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而这一系列的指导教学活动必须在情境中进行开展和完善。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层次、多元化地选择情景创设模式和方式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塑造出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提高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探究

3.1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验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是要求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即可,而体验式教学则是要求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引导,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和问题,逐渐实现课堂内外关系的和谐良好,同时,借助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技能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内容,使其更为直观,更易于探究。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当积极创设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出体验式教学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师应当深刻理解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体验意识和合作意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对教学情景进行创立完善,通过学生的体验反馈,得出一定的体验结论,并且将其吸收内化为体育教学的素养。

3.2体验式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及职业发展相结合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的开设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充分凸显出教学的实用性,缩小学习与后期工作之间的差距,为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在办学宗旨上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其更注重学生后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体验式教学开展过程中,对所有的环节和步骤都进行精心地准备设计,同时结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及人才的发展规律,以其职业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分层次地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另外,在进行体验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征和未来的职业要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重新考核,灵活设计教学活动项目,凸显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能力和专业特征相符合,以此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3拉近师生关系,加强情感交流

众所周知,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情感态度发生变化,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此,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时引导,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充分发挥出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学生是教学主体,但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动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体验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八

一、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对教材的科学分析,改革和提升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应对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一些标准和要求:

1.教师的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别特点进行改革;

2.学生的学习形式应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趣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应提高学生学习的健康性和科学性、普及性的特征;

4.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体质;

5.教师应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不断提出高的要求,同时也要具有灵活的空间,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的学习场地,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观念和策略指导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样性的教学原则,摆脱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在课程教学项目的更新中,教师应重视教学项目的选择,改变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充分发展学习的时空进行教学。

开发和运用新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应该得到更新,教师应不断优化初中体育教学形式,逐渐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丰富初中体育文化内涵,使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将秋千、太极拳等传统体育形式引入初中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加大对民间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1.明确学习动机,实现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需要教师培养,教师应重视教育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应该明确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并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同时教育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不断优化初中生的体育教学过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初中体育学习的效果。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长久保持,教师应重视教育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手段维持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成学习成果。另外也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育学生运用体力和技巧去实现目标,学生享受进步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讲解,重视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现在体育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相结合,实现教学的互动,相互促进和提高。

1.教师应该重视改进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拓展教学途径,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运用讲解法、示范法、竞赛法等方法,也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方法等,教育学生学会练习、学会体会,教育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玩耍,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安全地完成教学目标,避免运动事故的发生。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九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

“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最新范文

有文采的家长会开场白最新13篇04-26

漫画老师五年级作文【精选10篇】04-26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最新11篇)04-26

老师评价学生评语(优秀12篇)04-26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活动方案【精选5篇】04-26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优秀15篇】04-26

经典的班主任寄语【优秀15篇】04-26

老师爱运动作文1000字【最新8篇】04-26

幼儿园老师祝福语【13篇】04-25

教育教学随笔【最新10篇】04-25

61 7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