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优秀4篇

时间:2024-02-26 14:50:36

由于学生从未学过有关红军长征的相关课文,我就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红军长征的资料,课前正好赶上军博举办红军长征胜利周年大型展览,我就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日到军博参观,对红军长征有一个系统地了解。这样,对于理解这首诗奠定了基础。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篇一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活动板块:

1、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2、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3、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4、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我这样设计并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课始到课终,我始终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出层次、读出韵味。

2、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行为。我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倡导个性化阅读,如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多读多悟、心灵交融、读入文本、读出个性。

3、正确对待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现在有的课堂教学为了突显人文性,一味强调让学生感悟,而丢弃了作为第一性的工具性,这是极为片面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既注重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如:对“寒”字的生成、理解。

4、创设了师与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本节课中我没有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感悟中解决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

5、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播放影像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坡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像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问题,真诚地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篇二

今天是一个紧张又收获满满的日子。我开始上公开课《七律长征》。

上课伊始,我采用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为下面朗读做铺垫。新授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读准确,读流利。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我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交流每联的解释。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自己所交内容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够准确,也正是因为此,课堂的时间没把握好。

课后,李校长和其他老师对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也让我从本次公开课中成长许多。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谢谢!以下是我根据各位老师的意见所整理,与大家共勉。

首先,朗读不充分。不管是老师带读,还是学生读,都缺乏目的性。朗读的时间虽有,但仍缺少时间。众位老师都指出,在充分朗读后,可以以读代讲,结合图文,理解诗意。这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达到。在读的方式上,可以先听老师范读或听录音读,再让学生分组读。

课堂气氛也不够热烈。李校长指出,学生是被动参与,老师讲为主,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精心备课,深入反思,成长自我。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篇三

期盼

我校20xx年全员性一轮听课评课活动已接近尾声,我被安排在12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课上公开课。在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里,我选取了《七律·长征》这一课,因为我觉得毛主席写的这首诗实在是太有气势了,我很喜欢。但全诗仅有五十六个字,这么短短的一首诗,如何才能教好来?我有些许担忧。为此,我查阅了超多的资料,设计出了近五千字的详细教案,还精心制作了,期盼着这次教学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感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昨日上课时,我看到了令我激动不已的一幕幕:课堂上,全班学生都深深地沉浸在文本里,他们发言是那么富有激情,他们朗读是那么充满感情,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情到深处,我还看到了许多双噙着泪光的眼睛,听到了他们哽咽的声音

虽然我上课节奏很紧凑,很想一节课上完全诗,但因为我准备的资料太多,的确是需要两课时才能上完的,所以,随着下课铃响,只能无奈地结束在铁索寒那句。当我请孩子们起立离开多媒体教室时,我看到了我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一幕,他们居然久久地坐在位子上,不肯离去他们很投入,还没有回过神来呢。他们围到了我身边,激动地谈(www.shancaoxiang.com)着自我的感受,最后竟不约而同地恳求我再带他们来多媒体教室上完这首诗。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第四节课时,我又把他们带到了多媒体教室上完了这首诗。看到他们全体起立背诵全诗时激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样貌听到有的孩子稚气地说:长大了我也去参军我知道长征精神已经深深震撼着他们幼小的心灵,《长征》这一课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心里,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回味

看着教案,回想这节课,我觉得能取得如此教学效果的缘由主要是:

1、整合创设情境

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剧《长征》的片头给他们看,片中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立刻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明白铁索寒那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发言谈感受时都还在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还有那配合诗资料,随着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乐展示的一张张图片:金沙江、终年积雪的岷山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

开课不久,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全诗,用激情感染学生,博得了他们热烈的掌声指导他们读诗时,我引导他们发现七律的押韵规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带他们读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进行了引读、分男女读、齐读等,快结束本课的学习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齐起立背诵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3、利用资料巧解难点

我通过资料袋,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七律的特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状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明白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

回味着这节课,欣慰之余也生几许遗憾,我想假如以后有机会再上这课,我必须会修改一些环节,发奋压缩,让精华凝缩在四十分钟里,仅用一课时,使这首诗的教学一气呵成,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篇四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并具体阐述了红军征途中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的五个典型画面,即:“翻越五岭”、“横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过岷山”。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贫乏,紧靠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更无法去体会语言的准确凝练。为了让学生们感同身受,我们磨课小组的老师一致认为,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关于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的预习环节很重要,于是给了学生两个晚上的时间多方面地去了解长征,然后让他们熟读成诵,就这样,在做好了充分地准备之后才上课。

一、牵主线,品诗情。

在整体感知环节中先让学生找出概括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的一句诗,即:“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朗读感悟后理解了“只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万水千山”是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同时也懂得了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从而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接下来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诗句中具体描述红军的五副“征难图”——腾越五岭,横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反复地品读学生感受到红军那种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多方法,悟诗境。

抓重点词,品长征。如:教学中抓住“逶迤”和“磅礴”去感受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和高大险峻的乌蒙山从而品读到红军征途中的重重困难;抓住“腾细浪”和“走泥丸”去感受红军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联系历史,忆长征。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数不胜数,诗中所提到的只是代表性的几个,所以先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对长征的了解,之后,出示长征路线图教师加以讲解。学生就这样一边回忆着历史,一边震撼着中国革命历程中的这一壮举。

想象画面,悟长征。先让学生回忆读过的一些长征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当我们读着“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你能想到当年红军是怎样翻越的吗?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有的说出:“山高大险峻,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有的说出:“山路很难走,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脚都磨破了。”学生想象着画面,对诗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了。

走进作者,诵长征。学生通过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知道了就是因为有如此乐观豪迈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以才有了一支乐观豪迈的红军队伍,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学生对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油然而生发一种敬意。

三、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因为《长征》是五年级上册第八训练组的一篇文章,这个训练组就是围绕“走进毛泽东”展开的教学活动。所以,学完课文总结时要求学生继续收集关于长征和毛泽东的诗词,为下一步《走近毛泽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不足之处:

1、感觉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没能真正走进诗中去品长征。看来,课前只查资料是不够的,应该教师先播放一些长征的画面让学生看,比如:爬雪山,过草地等长征故事,那样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真切切地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胜艰难的无谓精神。

2、教学节奏没把握好,使得教学内容前松后紧,在课末感受长征精神时,没能让学生尽情地发表心中所感,教师的主导因素太多。

3、忽视了当堂达标,无法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如何。

最新范文

《桂花雨》教学反思(优秀7篇)02-26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优秀8篇】02-26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优秀10篇】02-26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最新8篇)02-26

《落花生》教学反思优秀8篇02-26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优秀5篇02-26

大班教学反思优秀7篇02-25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优秀7篇)02-25

初中的数学教学反思(优秀6篇)02-25

《春酒》教学反思优秀5篇02-25

53 6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