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事迹 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最新9篇】

时间:2024-03-22 23:37:06

乡村医生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最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医生事迹 篇一

马志芳同志工作认真、严谨。在平时工作中,她坚持做到病史书写规范,仔细检查,诊断明确,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常规,杜绝差错事故发生。为了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从不开大处方,甚至免费为一些经济困难的群众自掏腰包解决医药费,还提供一些诸如拔罐、针灸等中医服务。当地农户有在家里办酒席的习俗,于是她经常深入百姓家中,及时了解办酒户的信息。对每家办酒户都进行上门指导,避免家庭办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小区里,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家属排忧解难,做好医疗保障工作。2013年5月,小区内发生一年轻居民突发心梗死亡后,家属情绪激动,难以接受,她得知消息后,半夜及时赶到,给家属做好安抚工作,顺利地处理好后事,家属没有发生过激行为。像这种情况,小区内时有发生,她总是主动出现在第一现场,做好配合工作。无论严寒酷暑,都矢志不渝,急病人所急,遇到病人要求出诊时,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田埂村头,她都做到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马志芳同志服务热情、贴心。合众村有几位行动不便的晚期肿瘤患者,她定期去看望他们,风雨无阻,给他们送医送药、和他们谈心,开导他们,使他们得到临终的安慰和关怀,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一致的好评。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许多年轻人到市区去工作生活了,村里有许多留守老人,对于这些老人,她始终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亲人,对他们免费上门服务,为本村的弱势群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做到了更人性化的服务。随着合众村部分小队的拆迁,留守老人逐渐搬迁到了其他边远村庄,老人们换了新环境,子女又不在身边,当地村卫生室对他们的病情也不了解。

得知这个情况,马志芳同志利用休息时间仍定期给他们提供上门服务,给他们联系电话,方便他们能及时联系到她。当得知区里有免费为困难老人做白内障手术时,她挨家挨户地为老人们检查视力,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三医院等四处奔走,为他们联系手术,用双手托起了希望的曙光,搭起了健康的桥梁。随着小区进沪人员的增加,外来孕妇也多了起来,作为过来人,她深知一名健康新生儿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于是主动带领团队对这些本不属于工作范畴的孕妇进行特殊照顾,上门指导,当遇到需要保胎患者时,更是风雨无阻,及时进行一日二次上门注射黄体酮服务,得到了这些新上海人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马志芳同志工作二十三年中,见证并参与了农村社区卫生的改革。2005年罗泾镇率先开始了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建设,村卫生室也从以前的医疗和防保为主转向了“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卫生服务,承担的任务更多更重了,马志芳同志深刻理解功能定位的变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为了给群众更好地服务,她深知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思想、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本领,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与技术水平。

面对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的压力,外来流动儿童的免疫预防查漏工作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每月走访各个村落进行排摸,起初许多外来人员不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耐心解释说服,连续5年她所在卫生室的辖区内没有漏掉一个该接种的孩子。在卫生室的管理和服务内容上她也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组织全村高血压患者开展自我健康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互动的、自助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了村民的防病意识和本领。连续多年她负责的合众村卫生室在镇卫生室评比中名列前茅。

2010年4月,经中心院部领导决定,马志芳同志被安排到宝悦卫生服务站工作,这是一个服务于宝悦家苑、宝通家园、宝平苑的站点,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她勇敢面对,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休息时间,走家串户,深入了解三个小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马志芳同志的行医生涯中,她亲历了许多大事件。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她深主动请缨,参加抗非工作。到上海市罗泾镇洋桥检查站路口参加体检、消毒轮流值班工作,在值班之余还要到其卫生室所属的几个生产队做抗非宣传、防疫工作。2009年甲型H1N1流行期间,她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休息时间投身于中心预防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炎炎的夏日,穿着层层的隔离衣,在发热门诊中挥洒汗水,但她仍无怨无悔。

2010年世博会,为了让这个世界盛会顺利进行,社会更加稳定,马志芳同志天天走访村里的几名精神病患者,同监护人密切联系沟通,在做好患者情况调查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烦躁情绪,认真做好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工作。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马志芳同志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执著追求、刻苦钻研、开拓进取,以良好的医德医风,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用无悔的汗水灌溉了百姓的健康之树!

乡村医生的事迹 篇二

小曹,放射科主治医师,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学历,医学学士。毕业后分配至我院放射科工作至今。2014前往在上海复旦大学眼放射科医院进修1年。

放射科在许多人眼中是个“小科室”,而在他心里,是一份崇高的事业,对待每一个患者认认真真,对待科室同事,如同家人,在科室人员一直紧缺的情况下,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年的。`门诊量、出院患者、手术患者都在科室位列第一,多次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并先后荣获“医德医风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2篇;参与完成科研5项、新业务3项。经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及历练,现已成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业务骨干,能够独立完成咽喉、鼻科内镜微创手术,多次参与处理科室急、危重症的抢救及救治,参与危重患者MDT多学科会诊、讨论及救治,受到医院同仁的认可,并多次收到患者锦旗、表扬信、网络表扬等。

2021年6月—2022年5月参加甘肃省百万医师支农,在阿克塞县人民医院下乡帮扶1年,期间任酒泉市医疗队队长,带领十余名队员们,克服环境、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适,帮助当地医院开展新业务,填补专科空白,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讲座,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为当地百姓进行常见病的健康宣教,同时,对疑难危重患者,积极联系我院专家、科室,尽快将患者转入我院进行治疗,帮扶一年中,转入我院的`阿克塞患者就有数十位,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在我院与阿克塞县医院的医联体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在医者的道路上,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乡村医生事迹 篇三

今年29岁的张冰是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庞杜村的一名90后乡村医生,家住尧都区县底镇许村,家庭以务农为主,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家里穷,农村里缺医少药,父亲在他9岁那年偏瘫卧床,那时候他还不太懂事,只想着有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能把父亲的病治好,多好啊!当年农村交通不便,父亲硬是在村里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完全康复,恢复了生活劳作能力。从此,在幼小心灵深处,他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争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2008年高考时,他就直接填报山西省晋中卫生学校卫生保健专业。2010年,他大学毕业后,面临实习的时候,很多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同学已经参加工作赚钱了,但是他知道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下要苦学本领。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顺利考取了医师资格证(助理),求职于县底镇卫生院,在临床中实践,在临床中学习,再投身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不断培养自己的临床科学思维、观点与方法,医疗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

2013年,在县底镇卫生院推荐下,他毅然决然放弃镇卫生院优越待遇和医疗环境,选择到离家较远的庞杜村卫生室,为全村近300户1000多人的健康服务。

他深知,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最基层组织,是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和基本医疗的首诊场所,承担着为农村群众提供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多发病、一般常见病初级诊治的职责,在农村卫生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他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胜任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

他知道,要扎根基层,干好工作,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卫生室仅有空空的房间和交接下来的观察床,诊断床,无菌柜,输液架等,诊疗用的听诊器,血压表已经损坏,这才体会到做好村卫生室工作是多么困难。他毫不退缩,克服重重困难,暗下决心:我一定行,一定要把卫生室工作干好。为此,他自筹资金购置配备了诊疗中常用的器械设备,还有药品,同时开通网线,方便群众就医报销。

从走上工作岗位,他就入门串户了解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基本状况,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孩子该接种何种疫苗,他都记在笔记本里。近1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庞杜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街道。10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黑夜,时时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对待每一位病人,视如亲人,服务热情,认真细致,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他最挂心的就是村民的病痛,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只要患者来不了卫生室,他就拿上药物,立即上门诊治,如遇到危重病人,他也会帮忙患者转到镇卫生院。就这样十年来,上门出诊服务,从未收取出诊费用,而且还用便宜的药物为村民治病,减轻了村民的负担,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曾有人问他,你这么干,图啥呢?既没高收入,也没地位,他回答道,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就这样,靠着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解除村民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我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除了诊治村民的多发病、常见病,他还要完成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刚来庞杜村,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健康意识淡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但他知难而进,逐门逐户调研,搞宣传工作,改变他们的淡薄观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村民也愿积极配合他搞好工作,他为全村建立了990人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妇幼保健、老年病、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开展孕产妇登记,服用叶酸,并对0-7岁儿童摸底,造册。每年为65岁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每年对23名糖尿病人、94名高血压患者、7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都进行至少4次的随访,35岁以上人口实现首诊测量血压,全面掌握农民健康基本情况。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卫生知识宣传单1000余份。对本村的传染病进行了及时的上报,登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这些做法也促进了村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群众感到满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镇村卫生室工作排名中,名列前茅。

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他放弃全家人的团聚,迅速返回工作岗位,同庞杜村村委会成员一道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封村设卡,每天逐户逐人排查监测体温,负责全村的消杀工作,登记管理好外省返乡人员,同时又要做好宣传,就这样一连20多天,他都没回过家,吃住在简陋的卫生室里,人也消瘦了,但他无怨无悔。他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受到村领导和村民的高度赞扬,村党支部书记说:“他在疫情防控期间尽职尽责,测体温、消毒、宣传、重点人员监测等等,全部都是他管,这娃表现得很好。”

时至今日,他为了做好村卫生室工作,为了解除村民的疾病痛苦,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也耽误了他的婚姻大事,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为他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他父母也多次劝他,推掉这份工作,还不如到城里打工呢。他却说,等我把咋村卫生室工作搞好,步入正轨,再谈也不迟。

这就是他努力践行着一个医生的职责,在这个再也不能平凡的岗位上,他严守职业道德,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卫生事业中。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十年来扎根基层,立足农村,心系村民,踏实苦干,用爱心传递着真情,用关爱奉献着青春,用自己的行动,保障着一方群众的健康,书写着医者仁心的梦想。

乡村医生的事迹 篇四

我是医院放射科医生小娜,即便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我用自身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朴实;即便没有华丽的承诺,但我一直用一份责任兑现着医者的执着。自年毕业分配到医院放射科走上了医生工作岗位开始,我将奉献二字珍藏在了心底,用自己真实行动默默履行着医者的铮铮誓言,用满腔的工作热情在医患之间架起一道人间最为珍贵的沟通金桥。

视患者如亲人

一直以来,不论患者是男女老幼,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名词——医疗对象,我对所有患者都一视同仁,将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在每一次接诊时,我除了认真询问患者病史、耐心回答患者各方面的疑问、并进行细致地诊断外,还将平时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食疗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耐心细致地告诉给患者。无论是工作再忙,我也会耐心地将就诊程序等相关事项细致地告知患者,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更是无微不至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厌其烦地叮嘱应注意的各种医疗事项。尤其对于性格怪癖、脾气暴躁的患者,我一向保持谦让忍耐、周到细心的服务态度,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病痛者的`思维角度考虑,从来没有和患者发生过冲突。几年来如一日,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高度敬业的良好习惯,也因此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赞同。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医院通过电话回访患者的调查活动中,我两次获得了“服务之星”的称号。

把责任做动力

责任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的眼中,责任就是医者的`灵魂,同时也是促使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我将这种责任不断放大升华,在尽心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力协助积极配合科室主任处理各项门诊事务。在医院创建三甲工作中,我担任科室的质量控制医生,凭借我自身的政治觉悟,认真地履行科室质控医生的职责。并切实以身作则,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种条例和制度,及时督促科室医生医院感染的'上报及各种病原学检查。在组织科室人员积极贯彻落实医院下发的各类文件的同时,认真把好科室质控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确保“零失误、零差错”。即使在我怀孕期间,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一直每天坚持着照常上班,从来不曾迟到或早退,也从未向医院申请过一天事假或病假。就是这种高度的责任心促使我在专业领域里不断创新追求,一有空闲时间,我总是卷不离手,反复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和新的医疗方法,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也正是这种责任的驱使,令我和同事们在互帮互学中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因此在同事中间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进取而不张扬,付出不求回报,我就是凭借这种责任心和亲和力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用自已默默奉献的真实行动温暖着患者无助的心灵,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同志。

乡村医生事迹 篇五

我叫赵亮,男,1951年4月出生,汉族,常住焦作市孟州市会昌办事处中曹村,中专文化,于1973年3月从事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43年的乡村医生,现任孟州市会昌办中曹村卫生所乡医,40年如一日,走乡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受到了村民的好评。1996年11月16日孟州报报道了《一个乡村医生的无悔追求》,讲诉了我在农村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事迹。

从上个世纪 70年代至今,40几年来,自己凭借着为村民服务的一腔浓浓热情,顽强而又执着地践行当初的诺言——作一名好村医,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奉献自己的心血。一路风雨,一路坎坷,尽管如今的我已是满鬓白发,年已花甲,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年轻时无悔的选择。

1972年,我高中毕业,带着美好的梦想回到家乡,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体会到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情况,看到了许多百姓生活困难,就医不便,本来想和同学们一道参加高考去追逐大都市的繁华和幸福,可是,在农村生活的一年里,让我彻底改变了向往置身大都市的念头,放弃了梦幻般的憧憬和渴望。面对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简陋,父老乡亲看病难,就医难,乡村医生极度短缺的状况和那一双双孤苦无助的眼神,我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不行,我要扎根农村,苦学医疗知识,做一名家乡百姓信得过的好乡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乡亲减轻疼痛。”云飞月走天不动,浪打船摇道不移,我毅然作出了令同学们和家里人甚为不解的选择,正是这个选择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1973年,如愿以偿的参加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乡医。

转眼间,几年时间一晃而过,在担任中曹村乡医的几年里,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请教,白天在诊所里忙里忙外,夜间回去后加班钻研医学书籍,学习为村民防病治病的医学知识。

为了积极响应上级“除四害”的号召,搞好全村的卫生环境,我和同事一起走门串户,翻盆倒罐,阻止蚊蝇滋生,不论风雨,道路泥泞,每天不间断的给外来人员送预防疟疾药,从源头上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的降低传染病的流行,保障村民的身体健康。在我们乡医和村民的努力下,全村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特别是疟疾,已多年未发生。河南省、焦作市及孟州市防疫站联合莅临中曹村走门串户调查,访问落实情况,未发现一例疟疾病人,并授予孟州市“无疟疾县”光荣称号,中曹卫生所受到了孟州市卫生局的表彰,并授予“先进单位”及“先进卫生工作者”。

“作为一名乡医,就该在农村这片天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这句话成了我几十年来不变的追求和座右铭。

1976年3月,我被选派到孟州卫生学校学习,白天在课堂认真听老师讲课,晚上再把学到的医疗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多少个夜深人静时,同学们都已睡下,可是自己舍不得休息,如饥似渴的咀嚼着知识的食量。

2003年春天,就在人们正要尽情的享受春暖花开的惬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了人们宁静的生活——“非典”如同白色瘟疫一般给人们带来了恐惧。“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响,作为村里唯一的乡医,经过上级卫生部门防非典培训学习,迎着 可怕的病魔冲锋陷阵,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空宣传教育,又要将外地归来人员测量体温,隔离观察,还要对疫情地点每天2次消毒,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腿跑胀了,人瘦了好几斤,不顾自己的一切,直到把“非典”消灭。

那是198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由于连夜的劳累,自己患了感冒,高烧39.0℃,服了药已经休息,深夜2点多被“啪、啪、啪”的敲门声惊醒,不顾自己的病情,穿好衣服出诊,屋外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到病人家给病人看病,经诊断后,患儿得了感冒,给予肌注退热药后,等患儿体温渐渐消退后,才离开病人家中。独自走到空旷的雪地,一丝寒意袭来,冻得直打哆嗦,感觉头晕晕的,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一直在雪地里徘徊,几十分钟后,家人才把自己领回家中。为了病患,不顾自己患病的身体。

关于自己左手无名指的肌腱断裂,至今还是轻微弯曲,凡是见过的人都会注意这个细节,但却很少人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件往事使自己刻骨铭心,至今恍若眼前。那是2005年2月的事了,康某的75岁老岳父下肢瘫痪,被女儿接到自己养猪场生活,不幸被轮椅凸露出的螺丝钉划破了手指,伤口有六七公分长,鲜血直流,康某速叫去诊治,听说病情后,立即带上缝合器械,到他住处清创、缝合。看到老人家行动不便,家人又忙于工作,就“毛遂自荐”每天来为老人家换药。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无论刮风下雪,天天如此,准时给老人更换药布。一次在给老人换药的路途中,由于前天刚下雪,路面结冰,一不留神连人带车滚下了大坡底下,裤子破了,腿蹭烂了,左手无名指被车把手砸断了肌腱,造成了永久性损伤。

在日常工作中,为病人所想,为病人所痛,一心一意为病人,对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弱、残疾,无论是严寒、酷暑,一如既往上门为病人医疗服务。我们村的一位李大娘,行走不便,双眼失明,只要家属来叫,立即上门诊治,定期为老人测量血压,观察病情,多次为老人做随访服务。

每年在各项卫生工作中,总是积极带头,名列前茅,被上级卫生部门评选为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

闻讯善医行是培养基层医生的好团队,2013年就加入了这个团队,并在善医行网站上交流经验,学到了许多医疗知识。2014年我参加善医行在上海,北京,举办的易像针灸培训班、郑卫东教授面对面的为我们传授针灸技术,学到了真实的医疗技术,为村民解除了病痛。

感恩善医行,感谢梅姐,感谢郑教授及各位老师。感谢各位与善医行共同成长的同学们。

乡村医生事迹 篇六

程耀文,1959年出生,河北省临漳县临漳镇岗陵城村人。1976年成为一名赤脚医生,1979年8月顺利通过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1986年1月取得了邯郸地区乡村医生证。因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1997年4月被评为先进乡医,并由临漳县卫生局颁发荣誉证书。程医生近40年来用真情服务百姓,用行动报答村民,始终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而无怨无悔。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得镇卫生院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积极防治寄生虫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差,蛔虫、蛲虫普遍。程耀文医生在时任临漳县防疫站站长郭育祥的帮助下借到一部显微镜,免费为村民检验大便,查找虫卵。经检查蛔虫、蛲虫患病率达到35%,并查出四例绦虫病例。为村民免费投放驱虫药,尤其四例绦虫病人,通过土方南瓜子、槟榔水等使四例病人的绦虫全部驱除,绦虫最长两米六。虫体标本完整交给防疫站。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郭育祥站长将此事迹进行了报道和表彰。

有力推进农村防疫工作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程耀文医生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程耀文医生知难而进,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动员他们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村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另外,程医生还不断开拓创新,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把乡村医生推到了“保障群众健康安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防治非典的工作中,程耀文医生负责疫情排查和宣传工作,配合村干部走村入户,跟群众沟通了解,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在防治非典的数十个日日夜夜,没睡过安稳觉,不知疲惫地奋斗在第一线。

医治病人心理疾病

2018年,河北省成安县郑家庄的吴陈怀身体不适在多家医院反复检查治疗效果不佳,怀疑自己身患重病、无法治愈,整日愁眉苦脸,并在治病过程中与家人发生争执,产生自杀念头。程耀文医生根据与病人的交流,结合查体确诊为焦虑症伴抑郁,程医生给病人进行心理疏导、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使病人病情减轻直至痊愈。病人万分感激,并赠予锦旗。

行医路上品行兼备

程耀文医生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从医三十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必须要是通过了药检部门检验的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地、市级卫生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程耀文医生虽年近花甲,但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不止。他的长远打算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群众的需求,更新医疗设备,创造更优良的医疗环境,并着手培养新人,为岗陵城村医卫事业的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为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一轮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 篇七

小廖,男,48岁,中专文化,中共党员,于1982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农村医疗卫生防保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的老乡村医生,现任安昌镇纳溪村卫生站站长。三十多年来,我个人抱着为民服务的精神,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间于1985年10月从安县人民政府应征入伍到部队服现役。在部队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师部医院),同时1987年11月参加老山自卫还击战,在部队多次受到师、团部嘉奖和优秀党员称号,特别是参战期间成绩突出,荣立三等战功一次,被军区卫生部授予老山战区战地模范卫生工作先进者称号。1990年复员回家继续从事乡村医生和村卫生站工作至今。多年来,由于本人也热爱这项工作,跟随父亲跟师学习,由于自己努力和刻苦学习,加之父亲的严格要求,使我在很快的几年里对中医的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科目的业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为更多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同时也得到了病人和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热爱的事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严守职业道德,思想积极进步,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精益求精,深得同行和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的好评。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自己以严格、重严要求自己,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体现了一个平凡的村医不平凡的高尚情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立足农村,为一方村民保护健康是我的最大心愿。为了更好的为村民服务和业务的开展,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也慕名而来。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自己主动积极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当时工作十分难做,为了把这项工作开展好,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工作,改变了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农村有些困难户,每次都要多做一些解释工作,记得有一次镇医院防保科通知打接种疫苗,我们去通知了一次又一次,最终还是有一些人不愿意去打接种疫苗。一家家户主拒绝,说什么又来要钱,骗人的,把我们推出门外,并且说我们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打什么预防针。经过耐心劝导和解释预防接种的益处,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健康,让村民自己懂得了接种预防知识,最终接受了预防接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村计划免疫有了明显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对本村的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就在我们日夜为百姓求医问药解除病痛时,正在为慢病管理登记时,高血压复查时,健康教育宣传时,一场罕见的2008年5.12地震发生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离开了他们的亲人,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精心组织下,预防疫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县卫生战线的卫生工作者,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投入到了抗震工作救援的第一线,负责群众转移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对全村居民居多的地方,公路原线,村小学,镇中学喷药消毒,免费熬大锅药发放给大家,预防重大疫情疾病发生。在5.12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每天如此这样工作。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当时村小学没有防保医生,学生晚上生病无法救治,我就主动担起了这份责任,有时晚上深夜学生来敲门治病,有时甚至刚睡下,学生又来敲门,就这样不知疲倦的奋斗在一线。自己感觉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我也无怨无悔,我们经常在工作休息时,与当地群众谈心,对他们进行各种卫生知识宣讲,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目前全村

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在筛查上报疑似结核病的病人,对检查为结核病的病人积极上报,全程督导结核病人,在督导病人过程中,真正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我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三、勤奋学习,精益求精

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参加各种培训40余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不放过。我坚持向自己的同行,乡镇医院、县医院、中医院的知名医生虚心请教,在业务方面和实践技能方面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于2009年6月取得了四川中医药大学中专学业证书,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和进步,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能正确处理和诊断,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自己能够处理救治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和医院联系,同时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村医。

四、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按照中央各市、县相关政策要求,我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拓展,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我自己也思想活跃,有一股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要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

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献计献策,自己和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同时有力的推动了农村卫生管理和发展。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我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我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乡村医生的事迹 篇八

小刘,女,1979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2002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卫生院第一家庭医生团队全科医生。

为了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转变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网络功能,我院根据卫生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小刘同志积极加入到家庭签约服务工作中,为第一家庭医生团队的全科医生。自从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小刘医生做了大量工作,她的手机为签约居民24小时开机服务,经常利用自己下夜班时间、中午居民吃饭时间,上门为慢性病患者做随访服务,为居民免费检测血糖、监测血压,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卫生院—村委会—居民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许许多多的居民和刘医生签署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认可了刘医生的工作和付出。

在签约服务的居民中,包括慢性病患者管理、贫困人口管理、健康教育等,我院的家庭医生团队,经常开车开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居民家中,免费出诊,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指导相关用药,并做好心里疏导工作。对于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小刘医生亲自测量血压,测量血糖,作心电,指导家属翻身和拍背,进行扣背和下肢按摩,预防肺炎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受到了患者家属的好评。

为了使广大农民朋友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政策和相关知识,小刘医生利用医院的LED电子显示屏,定时更换内容,不停的滚动,红色的大字在夜晚的卫生院显得格外夺目。不光照亮了方向,也指导了内容。农村集市人流量很大,小刘医生带领家医团队,走街串巷,发放资料,详细讲解。和广大农民拉进了距离,同时也收到了更好的宣传效果。

从事医疗工作以来,她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微笑的服务让乡里许多居民记住了她的名字。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以心换心,只要我们真心付出,换位思考,真心实意为百姓服务,我相信,我们握着的手会越来越多,力量会越来越大,心会越来越近,在今后的工作中,小刘医生会更好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

乡村医生的事迹 篇九

小李同志从事临床一线心血管疾病救治工作二十五年以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扎根边疆、乐于奉献、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临床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他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以患者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最高人生目标,多年来已使近百位濒临死亡的心血管患者重获新生,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

在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小李同志已不记得多少次于半夜被叫至科室或导管室处理危重患者、行急诊手术。小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患者,当时已77岁的高龄的杨大爷2005年因脑梗塞在神经内科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任心内科主任的小李同志刚刚出差到家,晚间12点接到值班医生报告后不顾劳累迅速赶至导管室进行急诊手术,术中患者因年龄大、病情复杂多次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小李主任冷静沉着、镇定指挥抢救,最终成功完成手术,当走出导管室时,已经是凌晨3点多钟了。次日他又最早赶至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向主管医生交代注意事项。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也因此受到了无数患者的好评及肯定。

2003年夏天,一位名叫李兰英的老人被120送至我院急诊科,经诊断是“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正在家吃午饭的小李同志立即于急诊科参加抢救,患者病情危重,出现呕吐、大小便失禁,他不怕脏乱认真查体、积极抢救,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经长达1月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出院了,此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老人每年都会来到军区总医院看望小李主任,只要感到身体不适就一定会到军区总院治疗,她说“军区总院就是我第二个家”,她还把周围的许多老朋友介绍到军区总院看病,在她心目中,人民军医才是最可信的人。

小乐老人家住军区总院对面的地矿局家属院,今年已有80高龄了,从1998年开始他就和我院心内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起搏器、植入冠脉内支架到反复心衰的治疗,老人一次次在心内科住院,每次都能转危为安,在10余年的看病过程中,他也和小李主任成为了忘年之交,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更有着诚挚的信任和深厚的友谊,老人说“我的孩子都在国外,李主任就是我的亲人”。小李主任就是这样,把每一个病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热情、认真、负责的对待着,不仅看好了身体的疾病,也让他们的精神有了更大的安慰。这么多年来,小李主任以他卓越的人格魅力和高超医术,使无数患者成为了心内科最忠实的宣传者。

在担任心内科主任期间,小李同志注重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人才培养,将科室人员分批送至国内各大知名医院进行学习,不断引进先进治疗方法,短短几年内使心内科的冠脉介入、电生理及先心病的介入技术均领先于国内及全军水平。心内科的临床工作中又许多疾病需要接触放射线进行治疗,而放射线对人体是有一定损伤,小李同志在工作中对年轻医生手把手传帮带的同时,不忘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将科室各级医生的工作与休息妥善安排,而自己长时间接触放射线却不顾休息。就是这样的无私奉献,造就了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专业实力强大的心内科,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科室先后多次被医院和联勤部表彰为先进科室和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而小李主任也成为了科里各级医生学习与敬佩的榜样。

小李主任注重医德修养,从医多年,从未收过患者一分钱红包,多次用真诚化解医患矛盾,为科室年轻医生作出了表率。

25年以来,小李同志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迅速成长为科主任、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在心血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于2004年被医院任命为医院副院长。曾任医院危重病救治专家组组长、副院长等。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四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三等功3次,其中战功1次,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军队和自治区的表彰。

最新范文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先进事迹【7篇】03-23

十大先进人物事迹优秀5篇03-2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优秀6篇)03-22

好人好事的事迹【通用3篇】03-22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介最新5篇03-22

优秀毕业生个人主要事迹怎么写【精选10篇03-22

时代楷模黄大发事迹概述5则【通用4篇】03-22

医院服务之星事迹材料4篇03-22

优秀少先队员主要事迹简介最新4篇03-22

优秀员工事迹材料(优秀6篇)03-22

125 35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