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8篇)

时间:2023-01-04 04:54:28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8篇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行政管理专业论文的写作思路。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篇一

一;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内容体系

(1) 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涵

(2) 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基本

(3) 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辩证关系

二;珠海市行政决策的现状分析

(1) 决策观念有了转变

(2) 决策制度逐步完善

(3) 决策辅助机构开始建立

(4)决策手段走向现代化

三;珠海市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决策主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决策民主化的扩展

(2)决策的程序环节不够严谨,决策缺乏可行性论证

(3)决策易受某些利益集团影响而损伤了群众的利益

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必要性

(1)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 行政决策内容上的特性,决定必须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3) 是继续推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4)行政决策所代表的利益上的特征,决定必须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五;完善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建议与对策。

(1) 健全行政决策体制

(2) 提高行政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3) 不断创新现代化的决策方式,完善我国的行政决策程序

(4)建立健全民主,开发。有效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

行政管理论文 篇二

当前,安全工作是新时期消防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是部队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级领导实施管理的关键,也是每年部队考评的重要内容,安全工作甚至在每年年终评比中占有“一票否决”的地位。因此,抓好消防部队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部队; 行政管理; 认识; 安全教育; 重要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xx . 11. 040

[中图分类号]E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xx)11- 0061- 02

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针对队伍管理松懈、车辆事故频发、官兵思想波动大等问题,及时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百日安全竞赛”、“百日双防一保”、“安全双百日竞赛”、“安全日”等),在减少行政责任事故,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方面取得很大成果,对部队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从近期部局通报中看到,一些单位的安全教育活动流于形式,领导干部重业务轻管理、重使用轻安全,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现象仍然存在。要深入持久地把部队行政管理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4个方面做起。

1统一思想,提高官兵认识

在部队行政管理工作中,各级党委、支部应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部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切实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1) 从树立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和消防事业的长足发展的高度出发。当前,全国消防部队正深入学习贯彻“三项建设”和“三年规划”,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执勤岗位练兵活动,如果部队行政管理工作不抓实,导致事故案件频频发生,不但影响部队的稳定,干扰正常的学习、训练和生活秩序,阻碍部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消防部队的声誉,严重损害部队的形象。所以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整顿工作是关系到消防部队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

(2) “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官兵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高度出发。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作斗争,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的一支光荣的队伍。不少梦想报效祖国的有志青年也就是为了这个光荣的使命,为了这支光荣的队伍才投身到警营中。在火场上,在抢险救援的第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惜流血牺牲,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上。作为部队的管理者,不但应为他们自豪,同时更应清楚地认识到生命是世上最为宝贵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官兵没有在战场上流血牺牲,而是因管理者对管理工作的松懈和怠慢,导致他们致残、致死,那么我们如何向这些怀着满腔热血的官兵们交代,如何向他们白发苍苍的父母交代?想一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想一想一个活泼、机灵、年轻的生命突然间消失的残酷现实,部队的管理者的确应把“以人为本”的涵义再次仔细地体会。

(3) 没有稳定就不会有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概括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0xx年,云南省消防部队在总队、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三年规划”等各项工作已处于全国消防部队的前列。“队兴我荣,队衰我耻”,作为云南消防队伍中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维护云南消防的荣誉,保护经过我们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得到的成果。

2严格管理,狠抓制度落实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民军队是以严明的纪律和扎实的作风来提高队伍战斗力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消防部队靠的是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具有约束力的,很多事故就是因为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执行导致的。为此,要贯彻从严治警方针,必须严肃纪律,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正人先正己”,要严格安全管理,落实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如果领导干部把教育整顿工作当作走过场,流于形式,那久而久之,官兵也习惯了安全教育活动其实就是学学文件,抄抄笔记,然后再轻描淡写地找几个缺点。如果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违反,那下级部门违反了,领导干部也就底气不足,所有的教育、批评也就不具备多少说服力了。“坚决纠正严下不严上、严兵不严官、严基层不严机关的倾向,真正做到赏当其功,罚当其过”,才能使教育整顿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

3强化教育,增强防范能力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确找出了很多事故苗头,在官兵中产生了很大的警示作用,也遏制了不少事故的发生。但在一些单位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现象,把安全教育活动当作一阵风,学也学了,分析也分析了,检查也搞了,但活动开展以后,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毛病、老问题还是依旧存在。其实,安全教育活动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是一项经常性管理工作,应把此项活动依据条令条例,结合一日生活制度,随时开展,随地进行,并针对官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随时随地的开展教育,化解种种矛盾,稳定出现突发情况和重大变更时产生的思想波动,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防范不良倾向的产生。之所以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限于某段时期,是针对队伍出现的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利用安全教育来警示和告诫广大官兵应加强防事故意识,做到“人人防事故,事事讲安全”。

4丰富内容,营造安全氛围

常规的安全教育活动一般分为教育动员、全面实施、检查评比3个阶段。应在上级部门方案的基础上,不断衍生,丰富内容,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来全方位地开展部队行政管理工作。

(1) 加强法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在部队行政管理工作中,消防官兵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部队的条令条例,依法办事。要履行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历史责任,就要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每位官兵必须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法律武器,做到“知法、懂法、用法”。也只有让广大官兵切实掌握了法律法规,法律对人的制约性和强迫性才能体现出来,才能有效地警示一些违法违纪事件的苗头。

(2) “请进来,走出去”,营造良好氛围。如从交警部门请来专家,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并分析讲解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等。这种“请进来”的教育方法值得推行和借鉴。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好的氛围和环境,人不能改变环境,但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请进来”,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知识。“走出去”,学习兄弟部队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改进工作方法。在营区张贴宣传口号和警示标语,时时提醒官兵安全工作一刻不能懈怠。所有的这些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其实就已经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踊跃参与的氛围。

(3) 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单位人多车多,有的单位虽然人和车都少,但可能驻地环境较为复杂。部队行政管理工作也要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多车多的单位可以把此项工作的重点放在掌握了解官兵的思想动态,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上。同时,安全教育活动应根据季节的变换、不同时期官兵思想动态的变化、部队任务的变化等实际开展。复退工作快要开始了,重点就是复退对象的思想工作;新兵下队了,端正新战士的服役态度,培养新战士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活动的重点;雨季来临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又是必不可少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才能找准切入点,准确地找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切实将部队行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部队行政管理工作是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部队战斗力,关系到每一位官兵的成长和进步,关系到消防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安全教育,把安全工作抓好、抓到实处,是预防和减少部队行政责任事故,开创消防部队工作新局面,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

行政管理论文 篇三

摘要:我国经历了众多时期的变革,在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无论在社会、经济或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任何事物在发展中都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与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政管理;模式;职能

一、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中心建设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建设转变为以经济为中心的建设,此后,我国在经济领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或是生产力都开始突飞猛进,国民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我国政府在进入新时期的发展中后,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以下就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二、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职能模糊

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行政职能时经常出现职能模糊化的情况,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均采取同一模式进行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市场本身的调节性能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1]。

2.现代理性精神不强

行政管理最大的特征就是法制性,以理性为指导,不因情感因素发生转变。但在我国,现代理性精神处于普遍缺乏状态,行政组织中弥漫的是一种为世俗承认的理性主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个人的道德体系与信仰建立并对人们间的关系进行维系。由此种理性精神带来的后果是,行政官员的忠诚往往放在与自己生活、事业等息息相关的人身上,并不是对制度产生敬畏之心。与西方发达国家崇尚理性的行政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理性权威仍处于萌芽状态,权力等级高于理性思维,严重影响了我国行政组织的现代化与法制化。

3.人治色彩浓厚

步入现代社会后,我国国民在法制方面的意识逐渐觉醒,虽然我国在行政管理上进行了诸多改革,但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主义统治时期,人治思想几乎是根深蒂固。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依然无法摆脱人治的影响。所谓人治,即个人的治理权力凌驾于法律的治理之上。人治的管理模式会受到领导、他人及个人主观思想的影响,出现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再加上我国的权力运行属于单向性,即上级的命令下级必须服从,中央领导地方,人民的权力无法约束统治阶层等等,无强有力的监督部门与制衡机制。

4.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模式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与我国现行制定的要求还有一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弊端是我国行政管理中一直都存在的,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①管理权力集中,即将管理权限赋予某个人或几个人,导致管理方面产生狭隘性;②干部人数众多杂乱,即行政干部队伍冗杂,出现办事效率低,责任承担不明确的情况;③管理与监督制度有待完善,即缺乏相关的管理与监督条例,无法对人事进行有效管理[2]。

三、行政管理模式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坚持推行依法行政,用法律和理性对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约束和规范。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行为时,也需要对自身进行规范,任何事情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严格遵照规定,不可做出与法律相悖的行为,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理性态度对待被管理者,维护他人的正当权益[3]。

2.转变行政管理部门职能

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权力时要分清经济职能、行政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区别,要认真贯彻并落实其职能。对于政事分开与政企分开必须要加大执行力度,综合行使宏观调控手段与微观调控手段,让市场自行进行资源配置调整。行政管理部门可运用法律与经济手段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为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体系。

3.健全行政管理监督系统,加强人员管理

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机制,将规范性文件与规章制度进行报送备案,同时对报送备案的制度文件都要进行依法审查,增强司法的执行与审查力度,在法律的规范下坚持行政监管工作的法制性与规范性。除此之外,还必须建设并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不仅要增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监督力度,在同级行政部门间也要实施监督机制,督促各部门认真执行行政工作。对于人事干部亦需要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出现办事拖拉、责任众人推的现象,坚决严格执行干部的录取标准,严禁通过各种渠道破坏规章制度。

4.增强行政的法制性与民主性

行政管理部门在执行行政职能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严谨以个人意识办事,阻挠法制的推行,坚持一切事物均以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规范,法治凌驾于人治之上。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时,必须尊重并维护当事人应有的权利。针对与民众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事件,应积极展开民主讨论,学会听取民众的心声,增强行政管理的民主建设[4]。

4.结语

我国的行政管理模式经过不断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难以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因素是我国因历史、民情、观念等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对症下药,积极寻求解决对策与措施。

[1]田海军。公共管理的市场模式[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04):88-89.

[2]张康之。行政改革中的制度安排[J].宁夏社会科学。20xx(03):176-177.

[3]张尚仁。当代行政改革趋势析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05):63-64.

[4]王运生。公共行政的责任与民主[J].中州学刊。20xx(03):28-29.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才能够有效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的质量的效率,如何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已经成为当前企业高管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问题、思路、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思路;对策

一、办公室行政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较低

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精细化管理意识,这是确保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基本条件。只有管理者具备了这种意识,才能够更加细致、客观地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便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一来,制定的制度才会更加科学。但是,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很多办公室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精细化管理意识,致使管理工作产生很多问题,管理水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管理项目的问题

(1)传统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办法中,有些管理内容已经不能包含全部的工作,存在很多的管理盲点,所以就算是付出了努力去开展管理工作,但是其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增添新管理项目,进而促进量化管理的实现;

(2)一旦在办公室行政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就会很难考虑的各个方面,因此,应当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促进业务、行政管理两者间的有机结合,重新划分监督、考勤、作风以及纪律等工作,并明确这些工作的管理标准。3.管理制度的问题管理制度既是公司对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职责。提高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才能够促进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然而,我国当前的公司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1)管理制度不够精细:没有根据办公室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就使得不同办公部门的管理、工作内容极其相似,进而影响了工作的效果;(2)很多公司企业并没有将办公室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所以很难落实责任,很难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奖惩制度得不到落实:管理上的模式使得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无序混乱,尽管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并没有贯彻落实奖罚制度。为了促进工作更加条理有序、责任分工更加清晰,实行精细化行政管理是必须的[1]。

二、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

1.提高经济化、协同化意识在很多企业中,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需要很多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合、协调才能完成。比如签收文件,从接手、办理到最后的存档,每一环节均需要经过相关部门、人员的配合协调才能完成。因此,在企业中应当树立良好的协同化意识。此外,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还应当具备经济化意识,以便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在我国当前的办公室行政管理中,流程化管理模式已经被普遍应用,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相关实践表明,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实行流程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办公管理的效益。实行流程化管理,首先应当分解办公室工作的任务,然后参照实际完成状况将相关工作内容衔接起来。在基础上,还应当将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科学、合理地安排办公室工作的内容。此外,还应当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根据工作人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考核,为提高办公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

3.对管理科目进行量化、细化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比较模糊,通常是根据以往经验与管理人员自己的发挥开展管理工作,保障不了管理的实效性与延续性。要想提高办公室管理的有效性,应当对这种模糊管理进行改进,对管理科目进行量化、细化,促进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细化指的是根据某种逻辑将某项任务或工作细分为若干部分,便于领导从整体上考虑工作,还能够更全面地把握各个细节与局部。量化指的是通过测量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量,将分配工作的方式从任务安排改为量化安排,进而提高工作效率[2]。

三、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对策

1.深化精细化管理

创新的关键在于细节,细节的价值体现在精细管理的实施中,同时也要具备将创新性、规范性意识。规范是不能缺少的要求与条件,而创新是在规范性基础上的要求。规范是精细化管理的外在表现,进行创新的动力来自于精细。精细化管理能够将规范性、创新性结合在一起,促进企业的成功发展。很多公司企业领导在寻求管理、技术等的创新时,总是贪大求全,缺乏耐心与细心。成功企业家张瑞敏曾说过“创新存在于企业发展中的每个细节中”。

2.以制度化推进精细化

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建立精细化文化时,怎样将精细化这一理念融入到员工的思想上,以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行为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办公室管理来说,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应当具备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以便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所以,企业要想建立精细化管理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行管理制度上着手,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促进办公室工作人员办公精细化能力的提高。

3.提升员工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水平

在企业内部建设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员工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融入实际工作中。所以,要想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应到高度重视高专业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促进行政工作质量、效率的提高。就企业而言,应当做好细节管理工作,并将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合理评估员工业绩,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员工身上。所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十分重要[3]。

四、结语

办公室工作不仅种类繁多,工作量也非常大,如果日常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导致工作量增大,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产生一定的影响。实现管理的精细化能够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企业要想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应当对办公室行政管理实施精细化。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J].价值工程,20xx,(34):128-129.

[2]韦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分析[J].大学教育,20xx,(6):185-186.

[3]袁昌莉。试论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xx,(9):228-229.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篇五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论文教学改革

摘要: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质量而言是不可缺失的一环。但在当前的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影响着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一是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写作基础缺乏深入研究,二是远程在线方式不利于论文指导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高效交流,三是时间安排不足和学习资源缺乏影响论文教学质量。我们要积极采取教学改革举措,把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切实提升上去。

关键词: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导师制

开放教育是教育部1999年批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2012年转型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举办的一个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类型,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程。行政管理目前是开放教育招生的第一大专业,也是国家开放大学确定的十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专业培养质量,而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个短板和弱项,而毕业论文环节又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的核心内容。因而,在明晰现有毕业论文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通过教学改革提升毕业论文环节教学质量,十分有必要。

一、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及教学框架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基本上是在职学习,毕业论文写作是专业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处于“出口”位置,对于提升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关于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环节是否一定要让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在教学改革中一直有讨论。有观点认为开放教育主要面向厂矿企业和城乡的基层劳动者,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毕业论文较偏学术性,所以主张用其他形式代替毕业论文写作。然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1]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运用等也是一次全面的检验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质量而言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安排包含课程性质、指导教师、教学方式、论文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系列规定。应该说,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框架总体上要素齐备,保证了行政管理每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两万多名毕业生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对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毕业论文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毕业论文环节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2]因此,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之道,对于提升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质量很有益处。

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实际写作基础缺乏深入研究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平时接触学术论文的机会比较少,对论文的基本规范、基本写作模式缺乏认知,同时学生基本上是成人,时间精力有限。这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时,大多有进行课程论文写作的经历,并且普遍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接触过学术期刊杂志,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学术基础。这个学术基础恰恰是开放教育学生所欠缺的。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当前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未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一旦论文写作教学工作未能基于学生的实际,不仅教师的论文教学与学生脱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相互都会产生抱怨情绪,教师认为学生很难指导,学生认为教师未能有效指导,这无疑对论文环节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2.远程在线方式不利于论文指导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高效交流尽管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安排中,对远程论文指导过程进行了时间、次数、指导记录等方面的规范,但这仍然没有较好地克服远程在线指导在毕业论文教学中的不足,远程在线指导“很难及时地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解决对策”。[3]论文指导是一个交互性要求特别高的教学环节,师生面对面指摘论文文本,讨论论文得失,形成修改意见,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现场随时交流,教师即时回答,这种现场指导即时交流方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远程论文指导通过电子信箱、QQ等方式,首先存在时间差,学生给教师寄发论文文档,教师未必恰好在电脑前,立即可以处理回复,时间差本身就可能消磨学生的论文写作热情。其次,远程论文批改需要教师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批注,文字描述往往远复杂于现场语言交流的形式,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一线论文指导教师指出,对于学生论文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问题,教师给学生标出“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要统一”,但不少学生常常改上三四稿还是改不好。3.时间安排不足和学习资源缺乏影响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性质重要,定位突出,但具体的教学安排上存在着不足,不能充分支撑毕业论文教学效果。这突出表现在教学时间安排和学习资源提供两方面。从教学时间安排上看,一般一门课程都是安排一学期的教学时间,但毕业论文环节却时间紧张,每学期从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第一次沟通,正式启动论文写作,到论文定稿提交,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这两个月还要同时完成社会实践及实践报告的撰写。当然,这样的安排与开放教育分四级办学,需要给论文管理留出时间有关,但论文写作时间压缩之后,对于质量确实是有负面影响的。而从学习资源提供上看,其他课程通常都提供文字、音像等三种以上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而毕业论文环节作为一门必修课,却恰恰缺乏学生可资凭借的学习资源,这既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也常常使得指导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论文写作的琐碎问题上,但仍然效果不佳。

三、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举措

1.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宽进严出”和“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开放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宽进严出”,具有中等学历者,即可报名入学,但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方能获得毕业资格,这是开放教育保证其质量的底线。“宽进严出”不仅是教学和教学管理者要树立的开放教育思想,而且要把这一原则准确告知每一位学生。严字当头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对于毕业论文环节而言,从论文工作启动之始,指导教师就要给学生提醒这一点,从而在主观上树立严格指导、认真写作的意识。当然,强调“宽进严出”并不是简单地严格考核学生,教育本质上还是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因而,为了使学生达到培养规格,我们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助力学生学业发展,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基于学生学术基础薄弱、写作时间紧张的实际,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环节的难点问题,围绕毕业论文“什么样”“怎么写”,积极改进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质量。2.推行导师制,拓长论文写作时间针对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际水平缺乏了解,以及学生学术基础薄弱短时间内很难写出较高质量毕业论文的现实,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应通过教学制度改革,来予以应对。通过推行导师制可以一体解决上述问题,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改革思路。导师制具有以下含义:一是导师制下,指导教师不再是在学生学业最后一学期,通过短短两个月,完成毕业论文指导;而是在学生学业最后一学年开始,就建立师生之间的指导关系,在学生和教师双向自愿选择前提下,师生指导关系甚至可以在学生入学后更早地建立起来,同时也就拓长了学生的论文写作时间。二是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导师可以吸收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基础能力的培育。3.主要采取面授课堂指导方式,辅之以远程在线指导鉴于远程在线论文指导方式的固有缺陷,有必要探索形成“面授课堂指导为主、远程在线答疑为辅”的论文环节教学方式。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生学业的最后一学期,要把现行论文写作的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将其视同一门必修课程,安排面授课时,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写作面授课,并且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师生互动、答疑解惑,学生撰写论文则在面授课堂之外进行,而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远程在线沟通方式向指导教师寻求解答。而对于导师制下,将学生的论文写作提前的情况,则提倡导师与学生进行每月会见或随机约定会见。通过较多面对面的沟通,做到即时交流、精准交流和反馈交流,就能克服通过远程在线方式进行论文指导的弊端。4.开发毕业论文写作电子辅助资料包,提升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开发适用的论文写作辅助资料,使学生写作过程中有所遵循。首要的一个辅助资料是统一的论文写作电子模板。因为很多学生对论文格式规范不了解,导致论文格式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例如很多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常常存在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问题,指导教师有时给学生批注四五次,但有的学生仍然达不到要求。为了减少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论文具体琐碎格式规范上耗费过多精力,由开放教育教务部门统一制定论文格式电子模板,直接发给每一位毕业生套用,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事实上有不少普通高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就有学位论文格式模板供学生使用。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如能使用统一的论文写作模板,对于统一论文格式规范很有益处。此外,历年来毕业论文存在的诸多共性的问题可以梳理出来,形成文字或视频讲解,使学生在写作中自动规避易犯的错误。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优秀范文和反面例文,学生可以从中吸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上述这些论文写作辅助资料可以打包处理,形成毕业论文电子辅助资料包,一起发给学生,以资提升学生自主写作能力,这将对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工作水平和论文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朝娟.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支持服务调查与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15-19.

[2]王莉.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2015(12):149-150.

行政管理论文 篇六

论文题目: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发展

[摘要]

究性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以扬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通过阐述专业层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目前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推进机制、支撑保障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赖于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研究性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卓有成效。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1]研究性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质疑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与问题求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技能,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与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创新的意识”。[2]因此,研究性教学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20xx年以来,扬州大学持续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三维式”研究性教学体系,包括纵向维度上的“三层面”(理念引领、制度构建和部署实施)和横向维度上的“三环节”(以学科思维训练为指向的研究性课堂教学、以能力拓展为指向的研究性实践教学和以自主学习为指向的研究性网络教学)。20xx年以来,扬州大学将研究性教学引向深入,在全校遴选了包括行政管理在内的18个专业,在专业整体层面上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扬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设立于1999年,近年来在学校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些课程也陆续开展了研究性教学探索,但这些课程往往只做两三节课时的改革。这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20xx年行政管理专业被列入学校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试点,这标志着研究性教学改革不再是小打小敲,而是全面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有机的系统工程。改革需要认真进行顶层设计并协同推进。但目前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一、行政管理专业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一)意义

推进研究性教学不只是某一个教学环节、某一些课程的要求,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教学改革举措”。[3]通过行政管理专业层面开展“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有助于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同时,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成果也可推广到其他专业,具有借鉴意义。

(二)作用

1.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契合了公共管理实践需求,有利于达成专业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型专业。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担负着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时代使命,既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要应对风险社会来临的挑战。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有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应当知道行政管理专业是什么,熟悉掌握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能力要求。这是知其然。第二层次: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方法,提升专业能力,又要了解这些理论知识背后的社会背景及相关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这是知其所以然。第三个层次:通过研究性学习与思考,提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行政管理应当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应当如此的理由。这是在对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综合集成基础上的创新,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这是学以致用。

2.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公共管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课外创新活动不够等问题,使学生普遍以接受式学习为主。”[4]而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学习革命”,它是以教会学生“会学”为己任的。研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

3.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有利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性教学过程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彼此之间在尊重独特性、欣赏差异性的过程中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5]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通过参与、合作、交流、互动,不断激发思维火花,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平等,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二、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专业层面上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涉及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绝大多数通修课和所有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按照学校有关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制度文件,行政管理专业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要求每个教师撰写课程研究性教学计划,并在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专业层面上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从20xx级行政管理专业新生进校后开始实施,至今已近3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持续宣传发动,建立组织机构,出台激励措施,但教师对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思想认识仍有待提高。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是全新的探索,涉及面广,因而学院成立了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由专业负责人、学工等相关人员组成。该小组负责拟订与实施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方案,落实具体的教学任务,制定课时计算办法并分配相关经费。组织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认真学习学校的相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开展广泛讨论,增强对教学改革难度和复杂性的思想准备,并以实施方案达成共识。但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力仍存在较大差异,对研究性教学的具体模式和操作方式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否需要统一开展研究性教学,存在不同的看法。

2.在全面推进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中,精力与时间耗费较多,教师积极性受到影响,学生负担重。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几乎涉及所有的课程,每门课程至少要有70%的课时开展研究性教学。行政管理专业组织任课教师制定课程教学标准,撰写研究性教学大纲和教案,遴选或编撰案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学备课量大,事先要撰写实施计划,准备案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师生还要有教学互动。课后往往还要布置作业、阅读和实践训练项目。与传统讲授法相比,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更多,但教学效果不一定更好。学生课前要预习,准备案例,阅读指定书目,课中要参与讨论,课后要完成小论文等作业。因为每门课程都开展研究性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往往感到学习负担重,时间不够用,甚至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

3.以“四年一贯制”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但设计的系统性和推进的有序性欠缺。行政管理专业自20xx级新生起,实施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并贯穿整个大学四年,涉及行政管理专业所有通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虽以单门课程研究性教学为基点,但必须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定位的角度系统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来实现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通修课如公共政治课、高等数学、英语等与学科基础课如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等开展研究性教学,其要求和目标都不一样;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行政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社会学等在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上也不相同。每一个课程类别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目前专业层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时,对各类别的课程特点和作用并未进行细分区分,缺乏对研究性教学的系统设计和有序推进。因此,虽然形式上是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但实际上仍是一门一门的单一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的拼凑。

4.将个性化教学提到重要位置,但对学生认知规律研究不够。研究性教学改革强调因材施教,学校相关文件也规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任务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也能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释疑解惑。但目前对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研究仍然不够,对大学四年每一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专业标准仍然理解不深。因此,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可能会通用一个模板,不能体现不同年级学生所对应的能力标准。

5.研究性教学改革全过程实施,但协调组织乏力,联动性不强。研究性改革涉及教学全过程,但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教学方法创新,而应把它看作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几年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改革做到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研究性教学改革发挥了综合效应,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由于涉及主体众多,未能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因此,联动性仍有待提高。如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申报大学生科学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往往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与研究性教学的联动性不够,形成了“两张皮”,研究性教学的成果向科研的拓展延伸不够。

6.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尝试,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教学形式雷同化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目前,大多数课程采用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目标趋同,手段兼容。[6]研究性教学可以基于案例驱动来开展,但不应仅限于案例教学,还应包括其他多种方法。对于行管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如果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发教学形式雷同进而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教学效果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如何维持学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并提高他们在研究性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单门课程层面上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各门课程都编写了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但教学设计针对性不强。按要求,教师每学期初都要提交该学期所开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大纲和教案,但大多数大纲和教案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匹配、与社会需求不符合、与本门课程特点结合不充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个性特征了解不透,因而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不强。在研究性教学方案中应确立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即课程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与研究目标、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6]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之具体化、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但目前大多数研究性教学方案中都没有明确这些要求,目标模糊。

2.案例教学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教学过程单调、程序化和走过场的现象。行政管理专业自开展研究性教学以来,一开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与高中阶段完全不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养成。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发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上课好像在“走程序”,布置案例、分组讨论、课堂交流、小结点评等依次进行。一些教师为了完成研究性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进行各个步骤,给学生一种“走过场”的感觉。

3.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研究性教学,但少数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不够。研究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求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虽然要转换角色,但仍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并对课堂节奏加以控制的主体。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都非常丰富,但缺乏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在讨论中针对学生的质疑、思考和反馈意见,教师也不一定都能及时调整内容和方法。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对于案例与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的关联度、案例的大小与复杂程度、与学生知识背景的匹配度等往往考虑不周全。另外,由于课程总课时是固定的,因此,需要把握好研讨、交流、分析的时间。但由于一些教师估计不充分,往往没有预案,现场掌控力弱,拖堂现象屡见不鲜。

4.研究性教学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受时空限制较多。研究性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的。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要设置一定的管理情境,以营造一种“在场感”。如果进行角色扮演,可能还需要一些道具。这对教室桌椅布局等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时讨论耗时较长,不一定能完全按照目前节次时间要求准时准点下课。这些时空条件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实施也生了一定的影响。

5.考核方式不断改革,但教师和学生尚不能完全适应。考核方式改革是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规定,开展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要探索新的过程性考核方式。行政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由原来的平时成绩占30%,期终考试成绩占70%,变为平时成绩占70%,期终考试成绩占30%。而且期终考试的形式也不一定是闭卷,可以是开卷、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本门课程教学中,要全过程作好记录,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但一些教师记录不全,考核标准不明确,导致成绩考核的随意性。学生面对这种新的考核方式也不太适应,尚未从传统的考试习惯中转变过来。

三、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传统,努力将行政管理专业建成具有特色、富有改革成效的专业。

(一)重视顶层设计,强化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不能仅仅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单纯复制,它应该以系统的观点和战略的思维进行顶层设计,这样才能避免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碎片化、单一化。行管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目标要符合社会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要着眼于从整体上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二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策略要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知识的逻辑顺序设计的,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过程有序、分层、组织化。教师也需要实施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三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评估遵循学习成效导向原则。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成效的显现有一个过程,最终要以四年整体学习成效检验改革成果。这种评估重视学生学习成效,重视毕业生的能力标准。这就需要基于培养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目标实现。因此,必须制定详细的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这个方案要坚持“三个符合”,即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行政管理职业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该方案要贯通四年学习周期,协同教学各环节,覆盖全部课程,达成“四合”,即知识系统的有序整合、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与学的调适契合。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过程的精细化和组织化

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涉及多元主体,贯穿大学四年,涵盖所有课程,面广量大。要实现研究性教学的整体联动,就必须首先建立研究性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统筹谋划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重点难点。其次要制定相关制度,强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制度是各方主体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涵盖了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将各行动主体联结成一个互动整体,将研究性教学的先进理念转化为与教育相关者的自觉行动,从而确保研究性教学活动有序、高效、科学展开。这些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课程设计规范、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办法、行政管理专业任课教师研究性教学评价标准、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等。

(三)完善推进机制,实现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活动的有序化和常态化

有效的机制能够保障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按既定方案向前推进和深入。一是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导机制,坚持研究性教学改革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二是要建立任课教师协作机制,坚持集体备课、全员教研、公开课教学等,促进教师之间互通共研机制的形成,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成为专业整体研究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要建立课程内容整合机制,坚持统一的教学核心内容,明晰各课程的重点。四是要建立工作动力机制,坚持教学成果导向,强化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五是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坚持规范教学过程,强化对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及时跟踪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动态,及时调整产生的偏差,确保教学质量。

(四)做好支撑保障工作,确保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推进工作专业化和高效化

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除了思想认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以外,人、财、物的投入也很重要。一是要保证充足的教师及辅助人员数量。研究性教学耗时费力,应给教师配备一定数量的教辅人员,如聘请研究生担任助教等。要对教师开展经常性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以此确保研究性教学改革的专业化。二是要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网络平台、课程资源建设、校外参观实践、教师激励等都需要不少的经费,而且需要持续投入。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来说,图书资料也非常重要。要加大投入,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相关图书资料建设工作,包括网络资源库,并做好相应的服务。三是需要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保障。在线教育课程建设、微课制作、师生网上互动等都依赖于一定的技术平台,需要专人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研究性教学活动的高效率。第四,学校还应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保障。要有一定数量的适合研究性教学特点的教室、讨论室,学生也应有自主学习的场所,图书馆可设置阅读室和小型讨论室。以上措施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各自的内在驱动力,形成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5]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xx(12):25-28.

[2]高辉,郭文善,严长杰,刘巧泉,苏玉宁.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讯,20xx(22):141-143.

[3]别敦荣。研究性教学及其实施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xx(8):10-12.

[4]杨运姣,罗超群.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498-503.

[6]王海兵.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的耦合及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xx(10):117-121.

[7]梁林梅,刘永贵,桑新民.大学研究性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xx(8):15-17.

行政管理论文 篇七

【标题】《试论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深化,经济政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家对于我国的经济政策有了更多的关注。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引导国家的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也实施了相关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方针策略,也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

本文主要是通过借鉴相关文献和资料来具体分析我国经济政策的含义、特点、重要性、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及作用等,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经济政策; 国民经济; 宏观调控; 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经济政策,其对于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如今,经济政策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通过对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对于我国未来的国家建设也至关重要。经济政策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策实施中,其优势有很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开始对经济政策在实施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

1 经济政策的概述。

1. 1 经济政策的含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形成了全新的经济体制,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将市场作为无形的手,放置于主导地位,同时政府也通过一些经济政策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需要通过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的经济政策等来达到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要求。我国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有效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等。

1. 2 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

经济政策是国家和政府为了确保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收支平衡的一种措施,其实施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弹性。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会常常出现变动,而相应的经济政策也要做出调整,国家和政府所指定的经济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此,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时,还需根据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来严格规划产业布局,制定出适合的经济政策[1].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与信贷综合平衡政策等。各种不同的经济政策可以有效控制货币的发行、通货膨胀及防止通货膨胀的产生。

2 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及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2. 1 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我国主要是实行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家的经济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确定好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做好宏观调控目标和国土整治,将重点放在长期的计划上,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有利于企业发挥出市场机制,达到自主经营的目的。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总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追求微观经济目标,还能实现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经济政策是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对策之一,为了能实现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将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当所有商品的价格有了普遍的增加时,这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也无法了解到金融资产的实际价格,这时候需就要采取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对于社会的供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 2 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开始转向了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由国家来调控市场,市场来引导企业。通过这种形式的调控与管理能有效保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引导国家经济健康的发展。

经济政策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也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促使整个市场经济的过程得以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加强对经济政策是非要有必要且非常重要。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前提是了解和懂得经济政策的重要性,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经济也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全面建设的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2].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中能有效提升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经济政策在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3. 1 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已初见成效,有了一定的发展。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方针,是经济政策中较为重要的一大政策。一般来说,财政政策能够体现出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结构、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

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需求中,所需采用的财政政策也不一样。当市场的需求不足时,则需要应用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调节。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有效扩大财政支出、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生产过剩时,可以通过高赤字等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内的总需求。对于社会的总供给不足时,可以减少财政赤字,增加税收、提高税率等途径来降低社会的总需求。比如,我国在 80、90 年代时,一度的物价上涨使得我国国内的经济过热,于是我国颁布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对于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减少国券发行和扩大税收、提高税率的方式来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松紧政策共同结合使用的方式来让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达到均衡的效果,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朝向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方向发展。

在我国,财政政策能很好的体现出其对于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的重要调节作用,通过各个环节的分配后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国民收入分配的枢纽,对于社会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财政政策确实会对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有效实现财政政策的目标,政府也需根据社会经济的运作情况采取适合的财政政策,从而促使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的目的。

3. 2 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国家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宏观经济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相关渠道来控制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量。当社会的总需求过大或者过小时,需要国家减少货币或者增加货币的方式来确保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可以说,货币政策对于国家的总供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是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增长。如果国家的总需求过高,则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方式进行调节,反之,则相反。

货币政策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价格的变动可以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效果总效益的提升。由于价格会随着产品的供求而出现变动,价格的上升利润也自然上升,企业可以从银行确定相应的资金,进而有利于实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的体制下,价格是对商品价值的评价,价格出现变动可以将社会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但是,当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时,这就说明出现了通贷膨胀,这时候反通贷膨胀就成为了主要政策。

与财政政策相同的是,货币政策也是为了达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作用于货币和物价的稳定上。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会通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政策工具来实现目标。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目前,在我国也已看到了初步的成效。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有着较好的发展,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经济政策展现出了它的优势和成效,它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对于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有了更高的重视。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政策的研究和管理,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及时解决,未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以上就是笔者对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的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关于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xx(5).

[2]成晓光。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行政管理的思考[J].经济教育学报,20xx(5).

[3]张荃香。试析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机制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xx(11).

行政管理论文 篇八

摘要:

在新时期发展下,要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不仅要在高校中建立相关机制,还要遵循学校的党风建设有效管理。以下根据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要遵循的相关原则进行分析,并在以下五方面对其解决,以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执行期间,能够按照这几个方面严格执行,促进其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

党十八大报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因为高等学校能为国家、社会提供各种高素质人才,无论是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还是自身发展都更为重要,所以,为了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就要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并使高校工作在执行期间能够更标准,以获得高校的长期发展。

1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

1.1科学性。科学性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按照高校的管理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实施的;两一方面是将先进的理论作为主要依据,并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并且,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不仅要建立在管理统计上,还要保证教师、学生的承受能力符合思想政治水平。

1.2激励性。高校中制定的相关制度都不能在根本上制约教师与学生,所以,要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并能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就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其积极引导。

1.3民主性。在高等学校中,民主管理是一项根本性的管理制。要实现行政管理规范化,一般要实现分级管理方式,并利用民主的方式来确定、来执行。而且,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还要建立、修正相关学生会议等,保证在分级管理工作中能够让所有人遵守行政管理格局[1]。

1.4超前性。超前性是高校管理工作规范化执行的主要特点,因为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着自身的规律。并且,管理工作又是一项科学、技术的生产过程。所以,高校管理工作要促进创新发展,不仅要使其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要努力创造自己的管理优势。

2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的实施

2.1加强高校制度管理。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能够制约学校的积极建设,并在期间发挥其一定的指导作用。制度的建立是高校中的最高规定,不仅包括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还包括人力资源、大学实践、财务、后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完整的高校制度的制定从而为学校各个活动发展提供稳定、长期的执行条件。其中,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发挥首要地位,它是根据高校各个部门领导的基本要求制定的,并具有相关的准则与制度[2]。在制度建设的同时,不仅要对其积极完善,还要保证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要求,从而保证制度的使用改进高校管理发展、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维护教师与学生的自身利益。

2.2构建目标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度的建立是各个部门、各个政府的目标管理制度,它能对高校中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因为高校中的各个工作都掌握着自身的规律以及不同的管理方法,因此,根据工作性质、工作责任制度进行分类,能够形成不同的目标责任制。如:教学目标责任制、科研合同责任制、后勤服务目标责任制等,各个部门都能根据目标责任制将工作进行分解,并根据工作的目标、工作内容等实施分解管理,以保证在各个阶层都有人员对其负责。

2.3岗位责任制与学分制。对于岗位责任制,要将目标分为具体化。工作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任职的资格、工资、岗位规范、考核方式以及奖惩制度等,不仅是高校管理、实施的目标责任制,还能为各个任务的有效完成提供一定保证。并且,根据学校内部人员的组成情况,还可以将岗位进行划分,并在每个岗位上确立合适的岗位要求,再以考核作为管理中的主要依据[3]。对于学分制,它在高校改革发展后,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因为在目前发展道路上,大学生面临着专业定向问题,一些学生面对着专业不想选择、不想学习的现象,所以,学分制正解决了该问题。为了培养复合型大学生人才,为大学生的以后发展提供广阔前景,学分制的产生还能为高校教学目标的提出作为保证,根据高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达到新时期的教育目的。

2.4津贴制与奖学金制。对于校内的津贴制,是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以及高校内部的人员类型制定的一种工资制。校内津贴是工资的主要部分,津贴的执行能够体现职工的工作职责、工作能力以及实际完成的任务量[4]。因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要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在工资与津贴上有效改进。在高校中制定的津贴要与各个部门的管理目标相符合,并将每个职工的个人岗位与职责相互结合起来。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单位、个人等,要给予一定奖励,可以在校内将科研工作、学术研究等方面作为奖励手段。而且,工作质量还要与劳动报酬联系起来,并对其严格考核,以保证能够对高校中的职工进行合理评定,促进其稳定、公平的发展。对于奖学金制,奖学金涉及到大学生的自身利益,利用奖学金能使一些学习优秀、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经济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引导学生能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奖学金制也是一种奖励方式,在对分配制度以及相关方案进行设计期间,要遵循一定的导向原则,并将德育教育放在工作执行的首要地位,以保证德育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2.5学校的四风建设。高校的四风建设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以及作风四个方面。校风是教师、学生以及各个职工在管理、教学等一些实践活动中长期努力形成的,并具有高校自身的特色发展,也是高校的集中体现[5]。高校教师、学生的精神风采彰显了校园在各个方面的质量标准,也是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所以说,良好的党风建设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不仅能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还能维护高校的各项秩序,对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风是大学生的主体,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主要体现。教风是高校教师在教学期间,行为规范与自身的价值标准,因为教师影响着学生各个方面,只有良好的教风才能实现高尚的道德标准。作风是高校管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循的行为,因为高校是大学生认识的主要场合,所以对于高校的管理干部来说,就要具备良好的作风,并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仅要在高校中做到一定的表率作用,还要对基层情况进行积极调查,以促进服务的全面化。只有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才能使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适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总体的实施质量。因此,在管理工作执行期间,不仅要实现高质量服务,重视人才培养,还要将文化研究、文化服务、文化创新等方面积极贯彻到工作中去,以保证高校管理能够更高效、更规范。

参考文献

[1]符瑾。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探讨[J].教育探索,20xx(12):94-95.

[2]朱媛。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xx(9):157.

[3]吴铁坚。新时期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xx(11):146-147,152.

[4]孙华乐。新时期环境下的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研究[J].华章,20xx(16):137.

[5]廖雪。浅谈行政管理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xx(26):18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8篇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最新范文

学术论文致谢【优秀8篇】01-04

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优秀12篇01-04

服务营销方面的论文【通用5篇】01-04

劳动教育论文(优秀5篇)01-04

大学管理学论文【最新11篇】01-04

毕业论文心得体会【优秀12篇】01-04

大学物理的论文4篇01-04

建筑材料论文【优秀7篇】01-04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精选6篇01-04

以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使命为主题的论文(优01-03

122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