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际大专辩论赛 大专辩论范文(优秀7篇)

时间:2023-11-25 07:43:42

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7篇大专辩论范文,希望在2011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国际大专辩论会范文 篇一

【关键词】: 辩论赛 大学生 综合素质

【分类号】H15

引言:

有“汉语奥运会”之称的华语国际大专辩论赛正式启动以来,几经发展变化,不仅大力弘扬和传播了汉语言文化,且已经逐渐演变为集思想、文化、语言的综合盛宴,展示着一代代大学辩手的缜密思维和滔滔辩才。在辩论赛的参与以及筹备过程中,从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到习惯的养成,每个人的综合素质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可以成为高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工具之一。

一、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其次,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此外,还应对一些亘古不变的价值问题给予正确的辩证理解,以便于更好的生活,例如: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顺境和逆境对人的成长都不可缺少等问题。

最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还应具备一些基本的精神素质。例如强烈的责任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这些最根本的素质的确不容忽视。

2、专业素质

大学生专业素质是指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课堂教学之外延伸实践的能力和素养。信息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和形象思维,有助于一个人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更有助于科学研究过程的逻辑思考和办事社交过程中的稳妥恰当。首先,市场经济社会要大学生学会自我推销,起码的要求就是把话讲明白,其次是要求准确,更高一点的就是要精练、雅致;另外,人文素养还要求大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具有的健康心理状态,如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

5、 综合能力

首先是缜密的思维能力。包括价值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大学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价值片段和逻辑推理。其次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当然,还要有是敏锐的感知能力。生活在现代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信息就是机遇。因此大学生必须能够及时准确地感觉到身边的信息。较强的社交能力也是比不可少。目前社会成员之间因其承担的社会角色不断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逐渐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大学生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离不开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成为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性能力。

最后,还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不仅能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得心应手,更会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辩论赛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过:“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也就是说,辩论的作用就在于划清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区别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害得失,解决存在的疑惑。墨子的话,对辩论的作用作了一个粗略的概括,同时也说明,在我国,辩论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其实,不仅是在中国,在远古时代的古希腊政治文明中,同样闪耀着辩论的光芒。古希腊作家留下众多有关公民大会开会情况的记录,其中洋溢着热烈、公开、有序、文明的辩论和表决气息。雄辩的演说有赖于丰厚的学养,因此激烈的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高与演说术的发展,雅典成为语惊四座的大演说家辈出的古代国家。

几千年来,随着辩沦广泛进入各个领域,其对于人类的认识和政治、文化、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所具有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也愈加清楚地显现出来。以美国大选为典型代表的国家元首选举方式就是以候选人辩论的方式进行,在这里,辩论对于候选人而言是展现个人才华以及政治理想和治国措施的机会和舞台,是将自己推荐给国民,进而赢取国民支持的的有效途径;对于国民而言,听取候选人的竞选演讲是他们了解候选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有时候甚至决定了他们的投票取向,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时和麦凯恩仅在大选前的11月就进行了3场辩论。在过去的美国竞选活动中,总统候选人辩论通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辩论赛本身而言,大专辩论会最早于1986年在新加坡首创,因为参赛者都是大学和专科院校的学生,所以称为“亚洲大专辩论会”,两年举办一次。1993年中央电视台正式成为辩论会的主办方之一,辩论会也更名为“国际大专辩论会”,仍两年一次,双方轮流承办。2007年,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国际大专辩论会。由于“大专”一词在中国有特殊含义,故2007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更名为“2007年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加上“群英”二字,是为了凸显大学的高层次高水平。

现在,官方媒体组织的比赛已经慢慢演变成为每年多层次、大面积覆盖、多主题、多组织单位的民间组织赛事,规模较大的比如南京审计学院主办的“捭阖杯”全国二人制辩论赛,以探讨社会热点话题为主、覆盖全国;最近的有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的“网络文明、你我同行”高校主题辩论赛,参与高校达32所,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省市自治区。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和氛围下,全各省市、各大高校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辩论体系和比赛制度。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大学为例,湖大每年秋季都会举行规模浩大、时间持续一个多月的校级辩论赛――湖南大学大学生辩论赛,每年春季还会针对文科院系举行湖南大学财经辩论赛,以及各种学生社团内部的交流比赛,一名大学生辩手每年深度参与辩论赛的时长短则一周两周,长达三四个月。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和了解,不管是近看湖南省还是放眼全国的高等院校,拥有湖大这样的辩论体系的大学不是仅此一家。正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辩论的爱好和各高校对于辩论赛的重视,使我国高校逐渐形成一个由国际大专辩论会和全国大学生群英辩论赛为主线,贯穿以各高校以及各院系组织的辩论赛的体系。目前这一体系正在逐渐的稳固中。

三、辩论赛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辩论的载体是辩题,而辩题或为时代热点的集中关注,例如:“网络水军应该严打还是宽容”,或是人类普遍原则的终极追问,例如:“人性本善/人性本恶”,都是将真理本身一分为二并拉到理性的极限,站在针锋相对的立场说服对方或证明自己。辩论是在捍卫一部分真理,又存在着从局部借助经验感知和形式逻辑推论出真理的可能,也可以说是在朝着真理本身努力,在思维中前进,一步步的逼迫真理。俗说,“真理是越辩越明”,在科学领域,在人民内部,不同学说、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论,尽管双方观点不一,看法相异,但并不会排斥双方采用平心静气、毫无敌意的方式来进行辩论。因为在辩论中,胜者与败者同样受益,真理以及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辩论双方共同的战利品。

那么,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辩论赛又是怎样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呢?

1、 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发面的提升

首先,辩论赛有助于大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和时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例如:学生辩手在筹备“网络安全比网络自由更重要”这一辩题中,我们充分了解到国家进入互联网元年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严峻现状和重要性,同时,对网络自由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深刻理解:同时我们也确立,网络自由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而实现这种动态平衡的基础条件就是网络安全。在准备辩题“保障食品安全主要依靠政府\企业”这一辩题中,虽然我们持“主要靠政府”一方,我们却真正了解,“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先”, 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企业实现“自我管制”,加大技术部门科研投入,规范媒体宣传监督,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等各方面形成合力,万众一心,才是保障食品安全更本质、更持久、更有效的途径。

其次,参加辩论赛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例如,通过对辩题“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的深入探讨,我们逐渐认识到,真正的强者,是外界环境的掌舵者,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以自身坚强的意志和理性的选择将其变为最佳的前进环境,正所谓“顺境中全力释放,逆境中绝不气馁”。而在辩题“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的辩论中,我们认识到,通过被爱感到快乐时,人类尝到幸福;因为爱感到满足时,人类读懂了幸福。只有既懂得爱还有被爱,才是完整的幸福。

最后,参与辩论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队员的责任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虽说一场辩论赛场上只有短短的半小时,但是在筹备的过程中工作量却相当大,大家会为一个基本定义进行长久争论,会为几个立论稿框架难以取舍,更会为准备一场关键性比赛彻夜通宵。在大家共同奋战的日子里,在深度辅导员中、潜移默化中,提高各种素质。

1、 对大学生知识积淀方面的提升

这主要体现在筹赛过程中对知识的大量摄取和消化上。

首先,参加辩论赛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一场辩论赛的成功要求队员大量阅读相关书目,主动查找相关信息和资料,结合现实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这无疑是一个获取知识,拓展视野,锻炼口才和胆识的有效过程;辩论所需要的总结能力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理清学习知识的思路,整理论证要点,归纳结论,积累经验。由于辩论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会让知识量大量增加,对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尤为重要。

其次,在专业素质方面。通过辩题的形式可以用一种崭新的方式加深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组织学生参加财经知识辩论赛,设置诸如“黄金周热门景区应该/不应该涨价”、“电子商务会/不会改变传统营销模式”、“提倡买国货有利于/不利于经济发展”等辩题,既提高学生口才,更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2、 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辩论活动中,锻炼思维是第一位的,因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是辩论取得成功的“基石”。

辩论锻炼思维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锻炼思维的辩证性。筹赛过程中,为了知己知彼,不仅需要掌握己方观点更要掌握对方材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二是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精辟地指出:“思想准确是表达准确的先决条件。”辩论就是要求双方在乎时就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比较深人的思考,这种思考越是能接近于问题比本质,就越是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辩论时才能以你的“棋高一着”而克敌制胜。三是锻炼思维的条理性。想得不清楚的东西也就说得不清楚,言词的不准确和混乱只能证明思想的混乱。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是以思路清晰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的。四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凡擅长辩论者,都与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思维敏捷有关,惟有如此才能在辩论时面对咄咄逼人的进攻和一连串的提问,成竹在胸,反应敏捷,迅速调动日常的知识积累,―一予以回答和辩驳。

其次,辩论还能提高队员在短时间内高效的理解能力,

第三,准确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

第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辩论是辨手智慧火花的惊叹,对辩论本身美感的折服。辩论可以扫除以往的众多偏见,可以增强青年学生对不同观点包容的力度和广度。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辩手在“一对一”的短平快的交锋中,充分锻炼出在极短的时间内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又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出应答方式,并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也恰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大专辩论 篇二

关键词:话轮;重叠;自由辩论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10-02

会话分析研究的创始人Harvey Sacks认为,口语交谈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大多数情况下在一段时间里只有一人说话。①在一段时间里,不止一人说话的情况也时有出现,但这是短暂的。他将这种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说话的现象称为重叠现象。Sacks所说的重叠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场合,在同一个交谈中,在同一段时间里几个人同时说话的现象。②笔者从1999—2011年举办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中选取了二十场辩论赛作为语料,着重探讨在同一场辩论赛中,同一个自由辩论环节里,围绕着相同的辩题,几个人同时说话而产生的话语重叠现象。

一、“自由辩论”话语重叠的类型

根据对话轮转换规则的不同运用,笔者把自由辩论环节的话语重叠分为四种类型:

(一)自选的说话者同时抢先说话引起的重叠

自由辩论环节要求双方交替发言,一方在结束话轮时一般不会指定下一个说话者,此时另一方的几位选手有可能同时起立,竞相抢先说话。这种情况是同一方辩手的话语重叠。

例如:20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好马要吃回头草

反方一辩:……,您到底在论证您方观点还是再论证双方观点啊!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

正方四辩://既然回头草/给你了一个机会……

(注: //表示重叠在此开始,/表示重叠在此结束。……表示声调提高。下同。 )

反方一辩结束自己的话轮后,并没有指定下一说话者,自选的说话者正方一辩和四辩同时开始说话,这时话语重叠。

(二)误判当前说话者话轮结束引起的重叠

辩论赛中,一方误以为另一方的发言已经结束,然后开始阐述自己观点。但是另一方此时还不愿交出话语权,便与其争夺,话语出现了重叠。

例如:2005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善有善报

正方四辩:……你为什么都看不到呢?(停顿)//再请问您了/再请问您了,您放所论证的必然究竟使得是一种必然关系,还是豁然关系呢?

反方://但是/

正方四辩提出了一个反问,反方误以为正方话轮已经结束,便开始发言。实际上,正方话语并未结束,于是提高声调加重语气与反方展开争夺,此时话语重叠。

(三)正确判断话轮即将结束而有意抢先说话引起的重叠

辩论赛明确规定,双方必须交替方言。然而,由于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各有时间限制,为了争分夺秒阐述自己观点,在一方队员在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对方即将结束话轮,有意抢先说话。

例如:2004国际大专辩论赛——内在美能够代替外在美

反方一辩:……在法律上蓄意毁容和恶意杀人,都是会被判死刑,请问为什//么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今天说来说去还说能够代替必须要让被代替物离开现实……

反方一辩抛了一个问题给对方,想以此来结束话轮。正方二辩准确地判断了反方在问完“为什么”后即将结束话轮,而在反方话语没有完全结束时抢先开始说话。此时,双方话语产生了短暂的重叠。

(四)明确话轮未结束而打断介入引起的重叠

听话者明明知道当前说话者的话没有说完,但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不得不打断介入当前说话者的话语。在辩论赛中,这种重叠一般发生在主持人与辩论队员之间。

例如:20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好马要吃回头草

正方二辩:……我们说生病了要吃药也不是减肥药都要吃吧,这样吃没病都//有病。/

主持人://好,/ 时间到。

正方辩论时间已到,主持人在正方二辩话轮尚未结束之处,便打断其发言,这时主持人的打断话语与辩手的话语重叠。

二、“自由辩论”话语重叠类型的分布特点及解释

笔者从1997—2011年举办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中选取了二十场辩论赛的自由辩论环节,经统计,共出现92次话语重叠。上述四种类型的话语重叠分别出现50次,4次,16次,22次,所占比例图示如下:

由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选的说话者同时抢先说话引起的重叠所占比例最大,超过了总数的一半,其次是明确话轮未结束而打断介入引起的重叠数量,所占比例最小的是误判当前说话者话轮结束引起的重叠。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特点呢?

自选的说话者同时抢先说话引起的重叠,是由话轮转换规则造成的。辩论赛中,一方发言过后,并没有指定对方的下一个说话人,加上每队辩论时间有限,几位辩手生怕己方无人发言,浪费时间,所以竞相抢夺话轮。另外,正反双方面对面各坐一边,同方队员肩并肩并排而坐的,辩论过程中,同方队员很少能注意到身边队友的体态。因此,经常会出现两人同时起立、同时抢先发言的现象。

明确话轮未结束而打断介入引起的重叠,是由辩论赛本身的规则决定的。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发言分开计时。为了比赛公平,一方时间耗尽时,即使当前说话者的话语未结束,主持人也不得不打断介入。这种类型重叠几乎每场辩论赛都会出现。

正确判断话轮即将结束而有意抢先说话引起的重叠,是因为在辩论过程中,一方队员的某些话语标记可以预示自己的话轮可能在此结束。而另一方的队员较为准确地判断了当前发言人的话轮可能结束之处,为了争取时间,还没等对方的话语完全结束,抢先一步说了话,形成了短暂的话语重叠。但是,这一行为违反了辩论赛的规则和礼貌原则,所以只是个别少数现象,所占比例较小。

误判当前说话者话轮结束引起的重叠现象出现最少,是因为每一方队员在即将结束自己的话轮时,都会留下较为明显的话语结束标记。另一方队员可以通过这些标记对话轮的可能结束之处作出判断。

三、常见的“自由辩论”话语结束标记

(一)句法特征

1、祈使句

经统计,出现频率较高的祈使句有“请您论述一下”“请比较一下”“正面请教对方辩友”“请对方辩友告诉大家”等。如:

有朋友为您两肋插刀,可谓是顺境吧。但有朋友插您两刀,可谓是逆境吧。请比较一下。

当正在发言的一方希望对方对某一观点进一步论述时,一般不会采取强硬的语气,为了表现出礼貌色彩,辩手往往采用祈使句更加委婉地向对方提出要求。一方辩手在获得了对方辩手提出的要求后,便可得知对方的话轮即将结束。

2、疑问句

常用的的标记有“……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我想请问您……”“是不是呢”“要不要呢”“一定会……吗”等。

(1)请问一个好汉三个帮,和众叛亲离哪个更有利于成长呢?

(2)请问, 人们去救济战乱饥荒地区的孩子,是不是让他们摆脱逆境更好地成长呢?

(3)对方辩友,饥民快饿到了生死关头了,你对他表示羡慕,这是不对的。我们去拯救他们去帮助他们,是去怜悯。对方辩友怎么可能相提并论呢?

例(1)是选择问,例(2)是正反问,例(3)是一个反问句。无论是哪一种,当一方辩手提出问题后,都期望得到对方的回答,从而向对方表明自己的话轮即将结束。

(二)语音特征

语音方面特征表现为,最后几个字语速放慢、语调加重。

那么孟母第一次发现自己搬错房的时候就应该很后悔,原来是个逆境我们应该搬回去让孟子在里面好好成长,那不成了千—王—之—王—了—吗?

辩手在最后几个字上不但把语速放慢了,而且还每个字都加重了读音,以此来提示对方自己这一轮的话语即将结束。

(三)伴随语言特征

1、局部的手势动作

辩手在发言过程中,通常都会伴随着手部动作,如手在胸前来回晃动。但是,当他要结束一轮话语时,他的手往往会摊向对方,并固定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这种手势就是提醒对方自己的话轮即将结束,准备把话语权移交给对方。

2、整个躯体的方向

辩论赛的规则要求双方交替发言,发言时需要起立,发言结束后立即坐下。且正反双方是面对面各坐一边,因此,辩论双方能够清楚地注意到彼此的动作。一方发言结束后身体向下的趋势也可以提醒对方自己的话轮已经结束,成为话语结束的标记之一。

四、对“自由辩论”话语重叠的处理

辩论赛中,重叠者在重叠出现后会有不同的反应,其共同点是总有一方会让出话轮,不跟对方争夺。这是因为,主动让出话轮是礼貌的一种行为。另外,只有自己让出话轮,才能所有人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才能让辩论赛顺利地进行下去。

如果几个人同时说话,话语重叠在一起,就会产生种种问题。辩论赛中话语受损会影响自己观点的论述。所以,在重叠消除后,重叠者通常要对受损的话语进行修复。辩论赛里,受损话语的修复一般是重叠者主动作出的。重叠者意识到自己原来话语受损,可能会影响对方、观众的理解,就在自己后来的话轮中准确地重复一遍原先被重叠的部分。

例如:20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第一组——善有善报

正方四辩:……你为什么都看不到呢?// 再请问您了/ 再请问您了,您放所论证的必然究竟使得是一种必然关系,还是豁然关系呢?

反方: // 但是 /

上例中,正反双方的话语重叠,反方主动让出了话语权。正方四辩意识到重叠的话语可能受损,于是在反方退出后,再次重复了一遍自己原先被重叠的部分。

本文先总结了“自由辩论”话语重叠的四种类型,然后从辩论赛规则、话轮转换规则等多方面解释了四种类型的话语重叠出现频率不同的原因。除此之外,笔者还探究了辩论赛中几种常见的话语结束标记,包括句法、语音、伴随语言特征等方面。最后,又进一步阐述了重叠者在重叠出现后的反应。

注释:

①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国际大专辩论会范文 篇三

国际经济法是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该课程的地位尤为突出。分析和研究该学科的特点,进而探讨适应其特点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说,国际经济法具有以下特点:(1)学科交叉性。国际经济法是随着近现代国际经济交往日趋密切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各国国内涉外经济法等多个法律部门并涉及经济学相关知识的边缘性法学学科。(2)内容庞杂性。由于国际经济关系错综复杂,国际经济法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体系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经济争端处理法等;其范围涵盖调整私人国际经济交往的民商法规范、国家政府管理对外经济交往的法律规范、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等。(3)经济活动跨国性。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个人、法人、国家与国际组织由于从事跨国境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经济关系。因此,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一词具有“跨越国境”的含义。(4)政策倾向性。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包括国际经济条约、国际商业惯例、联合国相关规范性决议和各国国内的涉外经济法等。其中国际经济条约是各国经济利益协调的国家意志体现,受各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各国国内的涉外经济法往往直接是政策性制度的体现与反映。(5)发展变化快。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快,各种国际经济利益集团势力此消彼长,国际经济法调整的各种经济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较之民商法、刑法、诉讼法等传统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变化要快得多。(6)既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又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国际经济法中众多的国际商业惯例是在长期大量的商贸活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量的国际经济条约是应各国经济交往的需求而缔结的,庞大的涉外经济法体系是各国在管理涉外经济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然而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在日常的生活或者工作中不容易碰到,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环境,很难形成感性认识。

二、国际经济法教学的基本要求

受上述特点的影响和制约,开展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应当符合下述基本要求:(1)把握国际经济法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由于国际经济法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善于把握国际经济法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能够对国际经济法在各个法律部门中的地位有明确的了解。(2)把握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框架。国际经济法内容庞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把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框架,即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以及内部各分支系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国际经济法。(3)培养全球化视野与思维方式。国际经济法具有跨国性的特点,这个特点要求学生在运用国际经济法知识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事件时,不能局仅限于国内情境,应从全球化角度,洞察各国乃至世界总体经济的基本势态,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4)关注相关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国际经济法具有很强的政策倾向性,易受各国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因此,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贸易交往时,一定要密切关注相关国家,特别是主要经贸关系对象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以便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5)关注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运行趋势。国际经济法较之传统的法律部门发展变化要快得多,因此,要密切关注和认真分析研究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运行趋体,探索其发展规律。(6)注重案例教学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国际经济法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必须注重案例教学。然而,由于这些实践活动往往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不易为他们所感受。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善于精选案例,还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多要素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

三、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的运用

为探讨适应国际经济法特点和符合国际经济法基本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文章首先对目前我国在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中普遍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进而探讨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最后就笔者自己在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国际经济法主要教学方法简析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按教学活动领域划分,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理论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还可按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细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和介绍该学科发展动态。前者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保证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后者包括国际、国内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最新动态及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追踪学科的发展方向。(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是近年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特别强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该教学方法包括专题讨论、演讲和辩论等多种方式。

2.实践教学方法。该类教学方法还可分为:(1)社会实践。这是一种学生亲临真实社会环境的教学活动,如到法院进行审判观摩,或到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法律实习等。在进行审判观摩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观摩,活动结束后,要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在让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时,要注意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提出基本的要求教学,并保持与学生实践单位的联系与沟通,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予以引导、辅导,或对实习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2)模拟实践。这是一种在模拟法律行为实验室(如模拟法庭、模拟非诉讼法律行为实验室和学生法律服务实验室等)开展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虽然不如社会实践活动真实,但学生通过扮演和体验角色,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各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均比较成熟和模式化,所以本文重点探讨理论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国际经济法主要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上述各种教学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当根据国际经济法的特点、基本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对象等,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在阐述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和介绍该学科发展动态时,应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国际经济法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内容庞杂性的特点,学生初次接触时很难把握,需要老师予以引导。老师可以通过对国际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内部各分支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该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来讲解,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由于基本理论较为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善于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特别是最新和最典型的案例,以诠释相关理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2)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及其他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图表等有机结合,立体化地、生动地将相关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现出来,能抓住学生注意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把艰涩的理论变成易学、易懂、形象、实用的法律常识。(3)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以教师为中心是指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并不是由教师一个人从头至尾“包场”,而应适当通过适当的方式促进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例如,可以通过提问、即兴讨论,甚至引发争论等方式来启发和调动学生。在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应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一定要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即整个活动要由学生来组织和参与,并且要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即确定主题,提出基本的教学要求,并在最后进行总体评价。以下就以学生为中心的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专题讨论。专题讨论不同于即兴讨论,前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由学生来组织和参与,教师仅作引导;后者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临时穿插于教师讲授课程过程中的短时间小规模的课堂讨论。采用专题讨论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内容选择。讨论的内容必须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讨论的内容应尽量接近生活,或与当前形势密切联系。其二,题目确定、讨论的题目要明确、简练、与授课内容有直接联系。其三,时机把握。专题讨论一般应是在教师讲授了某一教学内容的要点之后,为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或澄清某些事实而开展起来的,这样学生才清楚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其四,人员安排。首先要确定活动的组织者。由组织活动的同学根据老师的基本要求组织安排整个活动,包括拟定活动程序、规则,确定主持人,分组并在各组中选出主要发言人,会场布置等。筹备过程中组织者要随时向老师汇报准备情况,老师要根据了解的情况作出指示或调整。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活动进行总结。

2.专题演讲。这种方式是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就事先确定的主题,综合运用各种技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是一种让学生全方位展示和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除了在内容和题目的选择上与专题讨论的要求基本相同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时机把握。一般应是在教师讲授了某一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之后进行,这时学生已对该教学单元的基本框架有一定程度了解,能够综合运用该教学单元各方面的知识探讨该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二,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要有2~3周的准备时间。其三,人员安排。除了要确定组织者、主持人、分组并从各组中挑选演讲者外,还要选出评委和点评嘉宾、统分员和计时员。其四,演讲基本要求。每位选手演讲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必须制作PPT课件,演讲内容要完整,有自己独立的分析,要语句通顺、逻辑严谨、表达清楚。其五,要制定评分标准。其六,为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加强演讲者与观众的互动,还可在程序的设置上,要求每位选手演讲完毕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要向演讲者就演讲内容提出1~2个问题,演讲者必须作出回答。其七,选手演讲完毕后,请嘉宾逐一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其八,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现场录像,以帮助同学们事后进行分析和作为教学资料保存。

3.专题辩论。专题辩论具有很强的对抗性,不仅要求学生对所涉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还要求学生思维严谨、反应敏捷、表达清晰,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由于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每方4人,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在辩论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展示和锻炼,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组织辩论的基本要求在许多方面的与演讲相似,但要特别注意辩题的选择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还要密切联系国际经济活动的实践,并且还要具有可辩性(即不能明显有利或不利于某一方)。

(三)国际经济法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些体会

笔者曾于2009年分别以“中俄灰色清关事件和中美轮胎特保案事件比较分析”和“超世界货币是不是未来必然发展趋势”为题,在贵州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中组织过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前者所涉事件是当时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经济事件,是最新和最典型的现实案例,并且是在讲授完国际贸易法教学单元后组织的。选题紧扣教学内容,又紧密联系当时的重大国际经济事件,融合了包括案例教学法在内的各种教学方法,因此,通过演讲比赛,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当前重大经济事件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后者是在讲授完国际货币金融法教学单元后组织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经济秩序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对现存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产生质疑并引发激烈争论,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就是否需要建立超世界货币体系爆发了激烈的辩论。该辩论对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该问题的国际辩论绵延至今,没有任何一方明显占优,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辩性。为办好辩论赛,学生做了精心准备,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归纳、分析和研究,多次进行演练,甚至每一方内部又分为正反两方模拟辩论。在辩论中,双方唇枪舌剑,激情高昂,精彩纷呈。辩论全过程进行了录像并经过精心编辑后刻制成光碟,部分发给每位直接参与活动的学生留念,其余作为教学资料保存。这次辩论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表示通过本次辩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国际大专辩论会范文 篇四

关键词:国际金融;辩论式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23-02

国际金融在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中属于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该课程涵盖的内容知识点较为复杂,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较强,不同知识点之间可以通过某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掌握情况,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辩论式教学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不仅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了班级气氛,同时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一、辩论式教学方法的概述

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水平的关注度逐渐增加。高校的教学质量也被逐渐提上日程。加强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也是提高教学的重要手段。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纵观现如今的教学来看,辩论式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围绕教学要求和指标,设置合理的辩题,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分析、沟通、交流,深入探讨辩题隐含的深层含义。如此一来,通过展开相关的辩论,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辩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胆量,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为了更好地在辩论中崭露头角,观点鲜明,学生也会提前准备好辩题,充分搜集各方面资料,从而为自己的辩论做好准备。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现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更好的氛围。课前学生会主动搜集各方面资料,也相当于是课前预习,主动摘抄一些有用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会主动参与辩论,积极思考,应答对方问题和提出问题,为自己所在一方赢得胜利而付出努力;课后,针对课堂上的辩论,学生可以从中总结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和观点,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二、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分析

(一)实时性强,内容更新较快

国际金融这门课程讲解的知识点与国际金融市场息息相关。国际金融市场处在现如今的状况中,跌宕起伏,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最近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问题,美国政府因为债务超限,政府停摆,令政府的颜面大失。面对这种现状,人们不禁会疑问,美元是否应该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人民币是否可以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的进程,充当世界储备货币?这些问题都是在发展的浪潮中逐渐引发的[1]。随着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国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问题也会逐渐引发出来。加强对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融入对国际金融的新变化、新动向,理解、借鉴、吸收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不断深化知识点的讲解。例如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由此形成了蝴蝶效应,以希腊、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陷入了沉重的债务危机。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对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所弥补。这些问题的引发和对策的提出,都可以作为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国际金融的时时动态。

(二)实践性较强,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国际金融涵盖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综合性较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深入掌握和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更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点应用到日常的案例中[2]。例如外汇交易的实践操作、外汇汇率的计算、两地套汇、间接套汇、金融期货、期权计算等等,这些都是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在管理风险方面,外汇风险进出口商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编制和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资本流动的具体方向。通过亲自动手计算,掌握汇率的变换,从而更好地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满足具体需求。国际金融课程的知识点与国际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学生要想到金融市场发展,必须充分掌握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的内容。

三、辩论式教学在《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在教学思路设计方面的应用

辩论式教学法的整体思路是:教师设置辩题―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辩论―点评总结。整个辩论的过程大概都是按照这个流程来进行的,虽然流程比较简单,但是整个流程下来,耗费的时间较长,通过参与整个辩论,学生获益匪浅。为了更好地推广辩论式教学,让学生深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的辩题。辩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汇率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设计辩题――“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人民币升值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辩论课开始之前,学生会通过图书、网络、向人请教等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辩论的过程中采取分组辩论的形式,其他学生和教师作为观众,在辩论结束之后,教师及时地给予相应的点评[3]。学生可以通过辩论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辩论结束之后的点评和总结也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客观公正的总结,学生才能进一步了解他人的看法,从而与自己的看法相结合,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

(二)在教学安排中的应用分析

国际金融作为一门必修课,教学课时相对来说比较多。为了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课堂辩题,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虽然辩论赛有很多的规则,辩论赛的进行也完全是参照整个流程来进行的。但是在课堂上采取辩论赛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规则当然也可以随机修改[4]。一般的辩论赛都是正反双方组成,双方各四人。但是在班级中开展辩论,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双方的参与人数。例如在50人的班级中,可以选择10个人为一组,共同组成一个辩论队伍。5人为正方,5人为反方。1人是一辩,负责陈述观点,1人是四辩,主要的职责是总结陈词,攻辩阶段和自由辩阶段分为二合一,统称为自由辩。在自由辩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事先将辩题告诉参与辩题的学生,学生大概会有几天的准备时间。教学过程中的辩论式教学是部分参照正式的辩论赛的规则,但是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既不失辩论的主体,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进来。

例如在学习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时候,重点讨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优劣。在不同的背景下,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各有优势,但是要根据现如今的发展状况,综合评价这两种汇率制度。这个辩题可以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例如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内经济状况与国际经济状况的联系、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等等知识点。首先,在正式开展辩论之前,教师遵从学生自愿的原则,自由选择辩题的正方和反方。然后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两组,人数分配不均的再进行适当的调整[5]。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分工,确定搜集的具体资料的方向。明确辩论的方向,是围绕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这个辩题进行说明。在固定汇率这个组中,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的调节方面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演变方面的资料,通过这种合理分工,多方面收集资料,并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层层递进,从而更好地深入到课题中。在浮动汇率制度的组别中,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国际收支的调节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与资本流动、金融危机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的发展资料。每个组中分配好整理资料的人,将搜集的资料按照有序的规则进行整理,这样在辩论的时候就可以有序的进行。虽然辩论的过程往往都是很激烈的,而且对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要求比较强,面对对方提出的问题,需要随机应变,即刻想出应对的方案。通过开展这样的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的机会,不仅可以加深课堂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发散其思维,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越发引人关注。辩论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沟通、思辨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课程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仍需要加强辩论式教学方法的引用,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国际金融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赵虎林。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

[2]张建波,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及改进[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3]涂亦楠。论国际金融软法及其硬化――以国际信贷法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国际大专辩论会范文 篇五

关键词:话轮;重叠;自由辩论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10-02

会话分析研究的创始人Harvey Sacks认为,口语交谈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大多数情况下在一段时间里只有一人说话。①在一段时间里,不止一人说话的情况也时有出现,但这是短暂的。他将这种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说话的现象称为重叠现象。Sacks所说的重叠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场合,在同一个交谈中,在同一段时间里几个人同时说话的现象。②笔者从1999—2011年举办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中选取了二十场辩论赛作为语料,着重探讨在同一场辩论赛中,同一个自由辩论环节里,围绕着相同的辩题,几个人同时说话而产生的话语重叠现象。

一、“自由辩论”话语重叠的类型

根据对话轮转换规则的不同运用,笔者把自由辩论环节的话语重叠分为四种类型:

(一)自选的说话者同时抢先说话引起的重叠

自由辩论环节要求双方交替发言,一方在结束话轮时一般不会指定下一个说话者,此时另一方的几位选手有可能同时起立,竞相抢先说话。这种情况是同一方辩手的话语重叠。

例如:20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好马要吃回头草

反方一辩:……,您到底在论证您方观点还是再论证双方观点啊!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

正方四辩://既然回头草/给你了一个机会……

(注: //表示重叠在此开始,/表示重叠在此结束。……表示声调提高。下同。 )

反方一辩结束自己的话轮后,并没有指定下一说话者,自选的说话者正方一辩和四辩同时开始说话,这时话语重叠。

(二)误判当前说话者话轮结束引起的重叠

辩论赛中,一方误以为另一方的发言已经结束,然后开始阐述自己观点。但是另一方此时还不愿交出话语权,便与其争夺,话语出现了重叠。

例如:2005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善有善报

正方四辩:……你为什么都看不到呢?(停顿)//再请问您了/再请问您了,您放所论证的必然究竟使得是一种必然关系,还是豁然关系呢?

反方://但是/

正方四辩提出了一个反问,反方误以为正方话轮已经结束,便开始发言。实际上,正方话语并未结束,于是提高声调加重语气与反方展开争夺,此时话语重叠。

(三)正确判断话轮即将结束而有意抢先说话引起的重叠

辩论赛明确规定,双方必须交替方言。然而,由于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各有时间限制,为了争分夺秒阐述自己观点,在一方队员在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对方即将结束话轮,有意抢先说话。

例如:2004国际大专辩论赛——内在美能够代替外在美

反方一辩:……在法律上蓄意毁容和恶意杀人,都是会被判死刑,请问为什//么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今天说来说去还说能够代替必须要让被代替物离开现实……

反方一辩抛了一个问题给对方,想以此来结束话轮。正方二辩准确地判断了反方在问完“为什么”后即将结束话轮,而在反方话语没有完全结束时抢先开始说话。此时,双方话语产生了短暂的重叠。

(四)明确话轮未结束而打断介入引起的重叠

听话者明明知道当前说话者的话没有说完,但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不得不打断介入当前说话者的话语。在辩论赛中,这种重叠一般发生在主持人与辩论队员之间。

例如:20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好马要吃回头草

正方二辩:……我们说生病了要吃药也不是减肥药都要吃吧,这样吃没病都//有病。/

主持人://好,/ 时间到。

正方辩论时间已到,主持人在正方二辩话轮尚未结束之处,便打断其发言,这时主持人的打断话语与辩手的话语重叠。

二、“自由辩论”话语重叠类型的分布特点及解释

笔者从1997—2011年举办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中选取了二十场辩论赛的自由辩论环节,经统计,共出现92次话语重叠。上述四种类型的话语重叠分别出现50次,4次,16次,22次,所占比例图示如下:

由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选的说话者同时抢先说话引起的重叠所占比例最大,超过了总数的一半,其次是明确话轮未结束而打断介入引起的重叠数量,所占比例最小的是误判当前说话者话轮结束引起的重叠。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特点呢?

自选的说话者同时抢先说话引起的重叠,是由话轮转换规则造成的。辩论赛中,一方发言过后,并没有指定对方的下一个说话人,加上每队辩论时间有限,几位辩手生怕己方无人发言,浪费时间,所以竞相抢夺话轮。另外,正反双方面对面各坐一边,同方队员肩并肩并排而坐的,辩论过程中,同方队员很少能注意到身边队友的体态。因此,经常会出现两人同时起立、同时抢先发言的现象。

明确话轮未结束而打断介入引起的重叠,是由辩论赛本身的规则决定的。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发言分开计时。为了比赛公平,一方时间耗尽时,即使当前说话者的话语未结束,主持人也不得不打断介入。这种类型重叠几乎每场辩论赛都会出现。

正确判断话轮即将结束而有意抢先说话引起的重叠,是因为在辩论过程中,一方队员的某些话语标记可以预示自己的话轮可能在此结束。而另一方的队员较为准确地判断了当前发言人的话轮可能结束之处,为了争取时间,还没等对方的话语完全结束,抢先一步说了话,形成了短暂的话语重叠。但是,这一行为违反了辩论赛的规则和礼貌原则,所以只是个别少数现象,所占比例较小。

误判当前说话者话轮结束引起的重叠现象出现最少,是因为每一方队员在即将结束自己的话轮时,都会留下较为明显的话语结束标记。另一方队员可以通过这些标记对话轮的可能结束之处作出判断。

三、常见的“自由辩论”话语结束标记

(一)句法特征

1、祈使句

经统计,出现频率较高的祈使句有“请您论述一下”“请比较一下”“正面请教对方辩友”“请对方辩友告诉大家”等。如:

有朋友为您两肋插刀,可谓是顺境吧。但有朋友插您两刀,可谓是逆境吧。请比较一下。

当正在发言的一方希望对方对某一观点进一步论述时,一般不会采取强硬的语气,为了表现出礼貌色彩,辩手往往采用祈使句更加委婉地向对方提出要求。一方辩手在获得了对方辩手提出的要求后,便可得知对方的话轮即将结束。

2、疑问句

常用的的标记有“……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我想请问您……”“是不是呢”“要不要呢”“一定会……吗”等。

(1)请问一个好汉三个帮,和众叛亲离哪个更有利于成长呢?

(2)请问, 人们去救济战乱饥荒地区的孩子,是不是让他们摆脱逆境更好地成长呢?

(3)对方辩友,饥民快饿到了生死关头了,你对他表示羡慕,这是不对的。我们去拯救他们去帮助他们,是去怜悯。对方辩友怎么可能相提并论呢?

例(1)是选择问,例(2)是正反问,例(3)是一个反问句。无论是哪一种,当一方辩手提出问题后,都期望得到对方的回答,从而向对方表明自己的话轮即将结束。

(二)语音特征

语音方面特征表现为,最后几个字语速放慢、语调加重。

那么孟母第一次发现自己搬错房的时候就应该很后悔,原来是个逆境我们应该搬回去让孟子在里面好好成长,那不成了千—王—之—王—了—吗?

辩手在最后几个字上不但把语速放慢了,而且还每个字都加重了读音,以此来提示对方自己这一轮的话语即将结束。

(三)伴随语言特征

1、局部的手势动作

辩手在发言过程中,通常都会伴随着手部动作,如手在胸前来回晃动。但是,当他要结束一轮话语时,他的手往往会摊向对方,并固定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这种手势就是提醒对方自己的话轮即将结束,准备把话语权移交给对方。

2、整个躯体的方向

辩论赛的规则要求双方交替发言,发言时需要起立,发言结束后立即坐下。且正反双方是面对面各坐一边,因此,辩论双方能够清楚地注意到彼此的动作。一方发言结束后身体向下的趋势也可以提醒对方自己的话轮已经结束,成为话语结束的标记之一。

四、对“自由辩论”话语重叠的处理

辩论赛中,重叠者在重叠出现后会有不同的反应,其共同点是总有一方会让出话轮,不跟对方争夺。这是因为,主动让出话轮是礼貌的一种行为。另外,只有自己让出话轮,才能所有人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才能让辩论赛顺利地进行下去。

如果几个人同时说话,话语重叠在一起,就会产生种种问题。辩论赛中话语受损会影响自己观点的论述。所以,在重叠消除后,重叠者通常要对受损的话语进行修复。辩论赛里,受损话语的修复一般是重叠者主动作出的。重叠者意识到自己原来话语受损,可能会影响对方、观众的理解,就在自己后来的话轮中准确地重复一遍原先被重叠的部分。

例如:20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第一组——善有善报

正方四辩:……你为什么都看不到呢?// 再请问您了/ 再请问您了,您放所论证的必然究竟使得是一种必然关系,还是豁然关系呢?

反方: // 但是 /

上例中,正反双方的话语重叠,反方主动让出了话语权。正方四辩意识到重叠的话语可能受损,于是在反方退出后,再次重复了一遍自己原先被重叠的部分。

本文先总结了“自由辩论”话语重叠的四种类型,然后从辩论赛规则、话轮转换规则等多方面解释了四种类型的话语重叠出现频率不同的原因。除此之外,笔者还探究了辩论赛中几种常见的话语结束标记,包括句法、语音、伴随语言特征等方面。最后,又进一步阐述了重叠者在重叠出现后的反应。

注释:

大专辩论 篇六

初赛一: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剑桥大学)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复旦大学)

半决赛一:

爱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悉尼大学)

爱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复旦大学)

大决赛:

人性本善(台湾大学)

人性本恶(复旦大学)

(其它场次辩题资料缺)

l ’95国际大专辩论会(第二届)

初赛一:

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波恩大学)

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辅仁大学)

初赛二:

治愚比治贫更重要(新加坡国立大学)

治贫比治愚更重要(新南威尔士大学)

初赛三:

愚公应该移山(韩国外国语大学)

愚公应该搬家(南京大学)

初赛四:

信息高速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南加州大学)

信息高速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香港中文大学)

半决赛一:

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可以统一(辅仁大学)

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新南威尔士大学)

半决赛二: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法律(南京大学)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道德(香港中文大学)

大决赛:

知难行易(南京大学)

知易行难(辅仁大学)

l ’97国际大专辩论会(第三届)

初赛一:

各国政府应该全面禁烟(首都师范大学)

各国政府不应该全面禁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初赛二:

复制人类,利多于弊(韩国外国语大学)

复制人类,弊多于利(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

初赛三:

IQ诚可贵,EQ价更高(韩国外国语大学)

EQ诚可贵,IQ价更高(马来亚大学)

初赛四:

艺术商品化利大于弊(香港大学)

艺术商品化弊大于利(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半决赛一:

国际网络应该受管制(首都师范大学)

国际网络不应该受管制(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

半决赛二:

先天遗传比后天环境重要(马来亚大学)

后天环境先天遗传比重要(香港大学)

大决赛:

真理越辩越明(首都师范大学)

真理不会越辩越明(马来亚大学)

l ’99国际大专辩论会(第四届)

A组:

初赛一:

网络使人们更亲近(马来亚大学)

网络使人们更疏远(澳门大学)

初赛二:

成功的作品应该拍续集(耶鲁大学)

成功的作品不应该拍续集(台湾大学)

初赛三:

电脑必将取代书本(香港大学)

电脑不会取代书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初赛四:

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利大于弊(西安交通大学)

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弊大于利(新南威尔士大学)

半决赛一:

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马来亚大学)

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耶鲁大学)

半决赛二:

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更重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西安交通大学)

总决赛:

美是客观存在(马来亚大学)

美是主观感受(西安交通大学)

B组:

初赛一:

青春偶像崇拜利大于弊(那不勒斯大学)

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艾因夏母斯大学)

初赛二:

应先成家后立业(京都外国语大学)

应先立业后成家(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决赛:

爱情是自私的(京都外国语大学)

爱情是无私的(艾因夏母斯大学)

l ’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第五届)

半决赛一:

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武汉大学)

大决赛:

钱是万恶之源(武汉大学)

钱不是万恶之源(马来亚大学)

2、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不可以两全 (温莎大学Vs马来亚大学)

3、全球化有利于/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温莎大学Vs东吴大学)

4、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不可以并行 (香港大学Vs武汉大学)

大专辩论 篇七

有关语言的美丽童话

什么是语言?让我们首先参考《辞海》对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把语言定义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是无可厚非的。同样道理,语言也是辩论、甚至赢得辩论比赛的工具。可是,一旦语言被定义成人类的文明或文化水平的标志,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结论,即语言是中性的、客观的、自然的、不含任何偏向性的。无独有偶的是,《现代汉语词典》注明语言"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

按照以上定义,语言对人类具有两种不可或缺的作用:1)语言作为思想载体的工具性作用;2)语言作为文明标志的中立性客观标志性作用。从这两个作用可以推论出两个引伸意义,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以及谁的语言说得更好谁就更文明更高级更伟大。在历届国际汉语大专辩论赛上,汉语做为攻城拔寨、克敌致胜的刀枪,其工具作用自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汉语作为思想水平和文化文明水平的标志也得到无微不至的彰显。

随着国际汉语大专辩论赛历史的延伸,语言的引伸意义,即作为思想文化水平的标志,远远超越其工具性作用。而且,语言本身越来越异化成艺术,而不是思想表达、沟通和交锋的工具。资深辩论教练和评委张霭珠女士曾撰文指出,汉语已"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汉语不仅有丰富的词汇、灵活多变的语法结构;历代积累的典故成语、诗词、警句、谚语、箴言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使汉语在世界各种语言之中出类拔萃、魅力无穷"。语言的艺术化,表现在汉语大专辩论赛上的结果是,辩论不再是思想观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交锋,而是语言艺术的展览。据张霭珠女士称,"华语既是辩论的工具,对华语掌握运用的水平又是评判的标准……"。汉语大专辩论赛展示的可能就是上面罗列的种种语言美妙之处吧。

对语言有什么样的定义,对辩论就会设制什么样的标准,最终必然会造就什么样的辩论风格和辩手。由于我们把语言理解成思想、艺术和美的结晶,导致辩论成为语言秀,导致辩手成为语言的表演者或者--说得难听点--成为语言的卖弄者。我们反省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历届汉语大专辩论赛确实是一出不断自我重复的语言秀。虽然每位辩手的发言时间通常只有3分钟,但他们通常都会表现出如下的几种语言秀色。

首先,历届辩手大都喜欢使用散文诗歌型语言表达方式,陈词中既少不了比喻、成语和排比式修辞,也不缺易于煽情的诗词或哲理,但缺乏朴实的语言和朴实的道理,没有自己的鲜明的观点,根本就不象是青年人在讲话。正如李霞所说的,"辩论稿的语言有越来越华丽的倾向,(因为大家以为)华丽的语言气势如虹、富有感染力"。1995和1999汉语大专辩论赛的总导演潘跃(1998)也曾抱怨,如今的辩论过分依靠积累堆砌华丽的名词和煽情性的形容词。

其次,辩论稿里古文和旧体诗词,特别是带有某些肤浅哲理的警句或语录泛滥成灾。据刘春观察,"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历届辩手百用不厌的诗句。除此之外,屡被引用的诗词多的是,包括一、两百年前西方古典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词、中国古代诗词和现代主义朦胧诗。1999年西安交大队的四位辩手就在决赛中反反覆覆地朗诵毛泽东诗词。1997年加拿大队的四辩在初赛的结辩时曾引用一段古文,连在座的主办人员都听得"一头雾水,幸亏他背诵完之后解释一句:''''''''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拔苗助长'''''''',(主办人员)才明白其意"。

再其次,很多辩手尤其热衷于引用伟人圣贤的语录为自己撑腰壮胆,最经常被抬出来示众的包括中国的孔子、孟子、鲁迅、金庸和西方的布拉图、培根等人。1995大赛的台湾辅仁大学代表队一辩在半决赛陈词时,3分钟之内先后引用了孔子四段话,王阳明、亚里士多德、马克斯韦伯和邓小平各一段话。除此之外,他还提到马克思伦理学,并引述了一段当代中国流行的一段顺口溜。别人的话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远远比他自己的话要多。更有甚者,有时候,一方刚朗诵出某位古今中外圣贤的一句话说明己方的观点,另一方马上背出同一位圣贤的另一句话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其实,早几年老边(1995)等人就批评了言必孔子老子的辩风,可时至今日,辩论一如既往仍然是名副其实的比赛背诵语录哲理和诗词警句。

另一种语言秀是李霞所抨击的"妙语翻版"现象。即对某些家喻户晓的语录哲理诗词警句格言稍加处理,加减或替换一两个词以后再洋洋自得地抛出来博取掌声。比如:把屡屡被人引用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稍加改动变成"梅花香自温饱来"。这种耍小聪明的伎俩,可能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也可能是为了避免过多旁征博引暴露出自己缺乏思考力、想象力不足、应变能力差,反正许多辩手乐此不疲,蔚然成风,使"妙语翻版"成为汉语大专辩论赛的唯一御用出彩手段。我注意到,俞吾金(1993)在总结如何用幽默感人的语言取代贫乏枯燥的陈述时,举的三个例子都属于"妙语翻版"的范畴,其中包括对裴多菲和柳宗元的诗的翻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7篇大专辩论范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2011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最新范文

小班教育随笔(优秀9篇)11-25

九头蛇许德拉范文优秀4篇11-25

有钱就是任性范文(最新5篇)11-25

吃一堑长一智的故事范文精选5篇11-25

挡土墙设计范文(优秀7篇)11-25

关于端午节的文字内容范文【精选5篇】11-25

法治档案范文(精选7篇)11-25

母子情范文【最新3篇】11-25

设备润滑管理范文优秀8篇11-25

踏浪歌词范文优秀7篇11-25

129 24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