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通用9篇

时间:2023-11-10 12:31:55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9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 篇一

关键词:高校校园广播;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1高校校园广播的意义

(1)传播校园文化。随着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文化是学校在社会中的重要标志。要理解一所学校首先要从一个小的角度开始,然后逐步了解整个学校,校园广播对学校发展自己的校园文化有很大帮助,通过校园广播电台,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2)提供锻炼的机会。学校广播站,就像城市里一个小电台,校园广播站是由学生组成的学校组织,高度自治的方针,我们通过适当的选择,对喜欢广播的同学加以考察,就可以进入成为广播电台的一员,他的成员分为,后期编辑,摄影师,音响师,化妆师,编辑等。广播电台传播的信息和价值观下意识地影响着每个人。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传播将为校园生活注入乐观活泼的活力,盲目追赶流行的传播模式必然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注重从事广播事业人员的素质选择和传播质量是校园广播有待提高的地方。

2高校校园广播的特点

广播站是学校进行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好的校园广播站就是一座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也是一条团结全体同学感情的纽带。同时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方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广播站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校园广播受益人大多数都是住校的学生,丰富和良好的校园文化特别重要,校园文化的提现也在学生的身上。通过活动实践和新闻采编,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部分大学生提高了识别新闻和实践活动的能力,逐步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和人格素质,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学生承担校园广播的责任,主动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现在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层出不穷,促进校园文化的途径也是有着各种方式,如校园报纸、电台、校园网络、微博、微信官方账号、今天的校园,随着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校园广播一直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传统媒体的标杆,他的特点是:(1)经济廉价,传播范围覆盖大。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校园广播不需要限制听众的收听场所。只要是在整个校园里,就可以收听广播,这就要求低成本、高方便和自由度高。(2)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如果校园内有人故意制造恐慌和纠纷,校园广播就可以监督信息,并及时清理无中生有的垃圾邮件,引导校园舆论和价值观的方向。

3为什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今天的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有许多消极的因素和不良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从青少年做起,学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学校也是培养学生思想的重要场所,它负责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智力、身体和审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优势优化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抵御负面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且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校,心理,生理不成熟的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这些学生们的可塑性比较大,分析能力较差,有较强的模仿性,而外部环境十分危险,没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很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学校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自从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政策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很大差距。

4校园广播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广播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我们对它的总结。校园广播可以反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展和效果,起到激励和凝聚的作用,以积极健康的态度迎接生活,热爱生活,为大学生在各个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高校广播传播的信息大多在学校,通过专访、典型、辩论、讨论等形式,全面形象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校园广播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电台记者团是一支高素质,充满活力的学生团队,他们的做法,通过校园广播的工作,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其他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广播舆论监督从未中断。正是由于校园广播的存在,一个不同于社会环境的小社会才得以培育。我们在其中学习知识和思想,为将来进入校外社会铺平道路,并让我们的大学生得到锻炼,避免思想不成熟的阶段,受到不良文化的社会影响,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损失。

5结束语

校园广播是学校的宣传窗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促进校园学生电台节目的个性发展,以促进学校形成特色,使在日常校园广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或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让更多的不是书本上面的知识得到学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校园广播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这并不是因为校园广播不好,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而是因为各种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改革,而校园广播始终没有改变。以前的校园广播节目形式和现在的没有什么不同。校园广播对我们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永不改变的节目形态将被淘汰。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校园广播。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 篇二

廉政文化是一种文化,是人们对廉洁从政的信念、思考、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高校廉政文化,是高校廉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廉政理论学习和实践建设中所形成的特有文化。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近年来,高校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和约束,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高校招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现的贪腐现象屡禁不止,反腐倡廉成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到高校的软硬件管理中,通过基础建设、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全过程监督完善,从源头抓起,制度保障,规范治理,完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机制,还高校一块净土。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性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要素,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反映课堂以外的文化活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具有导向、激励作用,能够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现了高校的管理理念和办学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作为高校制度建设的基本规范,引导、促进高校发挥管理育人的职能,统一师生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归属感,调高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涉及到在高校生活的社会群体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对高校的办学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高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师生员注重遵守行为规范,不断改革创新,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高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联系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文化建设工程,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主导的公开、公正、公平的价值导向贯穿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并且在高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积累、提炼,从而形成校园熏陶下的大学人所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并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受社会最新文化观念的影响,给高校带来新鲜知识的同时也会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带入校园,高校廉政文化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廉政文化建设,既不能盲目的排外,也不能一味的接受,要对外部文化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而服务。

四、校园文化建设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途径

1.精神引领,构建和谐校园廉政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精神文化建设。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把握着教职员工赋予的权力,干部的廉政信念直接影响到能否廉洁用权,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教师具有多重身份,既要接受廉政教育,又要教育学生,教师在加强自身师德师风的同时要通过课堂的主阵地教育学生廉政文化的基本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腐败形式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学生廉政修养的形成,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学生作为进入社会的主力后备队伍,是否知晓廉政知识、具备廉政意识,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廉洁自律至关重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从精神层面抓起,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败文化,坚持以廉政意识指导个人行为,真正做到廉洁律己。2.制度保障,优化校园廉政文化机制。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容。高校党委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监督协调,各部门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监督运行机制很有必要。高校的制度建设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方向、管理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到高校廉政制度建设中,可以起到规范、引导、促进的作用,从而形成和谐正气的校园文化氛围。3.行为倡导,拓宽校园廉政宣传形式。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高校只有将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品牌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中,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成为大学生自觉奉行廉政自律的信念理念和行动指南,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在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处处都能看到廉政教育的身影,例如廉政书画展、廉政教育的征文比赛、廉政主题团课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廉政教育运用到校园网络,通过校园广播廉政歌曲、播放廉政警示片、借阅廉政书籍等,增加廉政宣传的视角,拓宽廉政宣传的形式,从而使廉政文化得到更多更广的宣传。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校,在营造改革创新的高校廉政精神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廉政制度的建设和保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人格品德的大学生,也有利于高校教职员工恪守廉洁的文化观的形成,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促进高校和谐健康氛围的形成。

作者:张敏 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齐丽丽。我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3月。

[2]杨艺。校园文化建设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西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6月。

[3]李义良。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G],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丛彩娥、杨世谷。高校和谐校园构建中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G],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7期。

校园文化建设 篇三

一、校园语言的变异类型

(一)语音变异。在校园交际中,大学生常利用数字或字母谐音、叠音词等,创造性地传递特定信息,巧妙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如用数字“1314”替代“一生一世”,用“美眉”代表“漂亮姑娘”。这些用法形式简单、容易记忆,正好迎合大学生追求时尚、喜欢创新的心理,因此备受欢迎。

(二)词汇变异。在校园流行语中,大学生大量使用新创词、缩略词和旧词新意等,反映大学生特定的社会文化心态。如将“偶像”赋予“呕吐对象”的意思,将“天才”赋予“天生的蠢材”意思等。此外,“泄题门”、“李跑跑”、“打酱油”、“俯卧撑”等网络及热点新闻词汇成为校园语言的热门。

(三)句法变异。在校园流行语中,汉语词汇和英语单词的混合形式及汉语词语与英语语法形式的混用构成了校园语言的另一种变异形式。如“你Out了”表示“某人落伍了”、“今天办事不顺,郁闷ing”表示“今天办事不顺,正在郁闷”。这种表达方式缩短了同学间的距离,使交际活动变得生动轻松。但是这样的搭配又有些不伦不类,影响汉语的规范表达。

二、校园语言变异原因

(一)多语言环境因素。当今大学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语言使用习惯的群体交流,渐渐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语言,而这种语言多数情况下是语言变异后的产物。当前现实的语言环境、网络语言环境、媒体语言环境及政治语言环境不同碰撞,促成校园语言的变异,大学生通过使用这些变异的语言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语言环境的切换及交流。如“有木有”,也就是“有没有”,来自于地方方言;“屌丝、逆袭”来自于网络语言,等等。

(二)大学生心态因素不同于其他群体,大学生群体的经历相同点比较多,对学习、生活、就业及社会期盼等各种压力有共同感受,由此形成共同的心理状态,使用校园流行语是他们宣泄心情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讲,大学生心理状态可分为“从众心理”、“仿效心理”、“防御心理”、“求异心理”。“从众心理”是过集体生活的首要心理,是大学生祛除孤独感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校园流行语的传播。“仿效心理”来源于各种媒体的影响,如电影中的台词、明星说过的话等。“仿效心理”可以使这些语言或加工过的这些语言迅速成为校园流行语。“防御心理”则是体现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宣泄,因此,像“伤不起”、“吐槽”等词汇能成为校园流行语。最后来说“求异心理”,这是大学生自我个性展示需求形成的,目的是体现自我价值和个人魅力,如常见于微博的“任性”、“nozuo,nodie”等。

(三)社会心态因素。校园语言的变异是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折射,是某些社会情绪的反映。当前,“90”后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独立的个性与传统价值观相冲突。他们渴望自我展现,成为流行语的创作者和传播者的主力军。“卖萌”、坑爹”、“吃货”这些词就是很好的印证,这些校园流行语的传播为他们宣泄情绪提供了一个平台。

(四)政治环境因素。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宽松的政治环境允许多样化多层面语言环境共存,为校园流行语的存在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各种“体”的流行语才层出不穷。除此,流行语与政治还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很多校园流行语来自于政治事件,如“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高频使用语句,用于讽刺目的。还有“我爸是李刚”等,这些词的流行扩大了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起到监督作用。

三、语言变异背景下的高校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策略

针对校园流行语已融入校园文化中,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校园流行语的使用发挥积极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校园语言建设尤其重要。根据校园语言变异原因分析及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校园语言建设策略。

(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塑造优秀的人物性格。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可塑性比较大。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从塑造人物性格做起。首先要营造好的校园文化,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培育人、塑造人,使他们真正懂得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人生坐标,积极奋进地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中。

(二)加强现代汉语建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多语言环境。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同时,更要突出现代汉语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学校和各种社团要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与传承现代汉语。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媒体语言、官方语言、方言等多语言环境,使校园语言建设在变异的前提下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规范语言,促进现代汉语在校园中的体现。学校要制定统一的语言使用标准,规范教师授课、学校标语、校园媒体及各种社团公共场合使用的语言,并把语言使用纳入考核指标,促进现代汉语在校园语言中的体现。同时不限制积极校园流行语在校园中的使用,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补充。

(四)开展心理疏导,使学生正确对待负面情绪。学校应提供优质的心理疏导服务,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校园流行语中体现的负面情绪及影响及时疏导,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使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学会在顺境与逆境中调整自我、激发自我。

四、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 篇四

关键词:学校管理;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28-01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一些学校管理者,却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这除了有些学校受历史发展因素制约,学校硬件建设发展滞后,学校规模较小,地理环境限制外,更多的是学校管理者没有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它是软工作,隐蔽工作,投入大、时间长、效果慢,没有抓教学质量这种短平快的效果明显。这种认识应该说在我们身边还有不乏实例。这种认识的结果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形象,管理者的治校水平就只能在低端运行。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体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它还担负着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而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品德、行为、身心的成长,是需要综合因素的影响,是靠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的。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适应学生身理心理发展需要。青少年学生身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小学生的“三观”还未形成,社会的负面东西也在不断影响学生,加上现在留守儿童、离异家庭、违法家庭、流动家庭的家庭孩子多,他们的成长本身都有许多缺陷,如果没有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学生的身心发展就会受到不良因素影响,从而走向歧途。校园文化建设就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的需求,弥补那些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缺位。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经费的投入加大,各级各类学校的硬件建设越来越好,教学楼、办公楼、校园道路,绿化园地、综合用房、运动场地、食堂厕所得到大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能否与物质文化同步发展,只有从一开始就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同步考虑,一同发展,才不会出现学校硬件建设过硬而软件建设虚空的现象。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这里只谈校园硬件建设、制度建设、活动载体建设、内外宣传建设、特色文化打造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校园硬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硬件建设,是校园显性的文化因素,很有视觉的直观性,包括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绿化园林、环境卫生等,其中校门、教学楼、综合大楼、运动场、食堂、宿舍最为显眼。要求校园尽量做到教学、生活、运动、休息各区相对分散,各有功能,布局合理科学。在旧校园改造时要有长远眼光。校园硬化和绿化要一并考虑,以创建优美而富有特色校园为目标。

2、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强化管理科学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成单位,所谓小学校大社会,自然不能忙中无序,必要的管理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分,它一方面可以保障学校一切工作的有序依法进行,又是对学生进行依规依法行事的良好教材。学校制度不管是针对教职工的,还是针对学生的,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班级层面,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后勤管理工作,在制定前都要广泛收集老师、同学的意见,反复酝酿完善,要做到科学、实用、可持续。制度建设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对象主体,做到繁简适度,适应实施主体的认知水平。

3、校园活动载体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许多育人构思,都是在活动中来完成的。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学习、体验、感悟、提升、成长。学校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应有活动方案,计划,注重活动全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率,讲求活动效果。有些活动是属于传统的,比如学雷锋、环保教育、法制教育,成人礼教育、新生入学教育,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讲故事、演讲、诵读、体育竞赛、艺术节、科技节等。形式上如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社团等,当然这些工作安排的密度也要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过多或过少都不行。特别是一些重大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学生真正受教益为目的。

4、校园内外宣传文化建设,营造学校发展空间。校园文化建设中,容易被忽略的是对内对外的宣传。如果我们的一些办学理念、校风校规、教风学风、班规校矩、名人名言、英雄字画,校歌班歌只流传于领导之间,只停留在文件之中,教师不知晓、学生不践行,那就失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对外宣传也很重要,包括学生家长、周边社区,当地政府、相关单位,我们的学校领导、教师都要向他们宣讲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办学成果,为学校的发展造就良好的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 篇五

(一)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上不到位

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等方面的理解比较肤浅、不全面,甚至错误地把学生的文体活动当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不准确,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等选择不当。一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定位不当。管理上不是由学校高层领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指导,而是把全校性的文化建设的重任下放给了校团委或学生处,这必然使得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片面性、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二是校园文化“沦落”为学生的社团活动,以为每年组织一些校园文艺、体育活动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显然这无法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功能。三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效用缺乏客观科学评价机制,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如何、效果如何、优劣性如何没有人去总结、评价,这将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校园文化的不断优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全面的系统规划

现在,一般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教育管理,在教学改革方面和硬件设施方面都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一些建造新校区的院校硬件建设的起点都比较高,校园规划也比较漂亮,但是往往没有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比如,校风、校训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建设是否体现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校舍设计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学生活动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学校的标识设计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管理制度和领导作风是否与校训一致,学校标识的运用有没有统一的规划,等等。

(三)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没有挖掘出职业院校的职教元素,从而失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个性。比如在社团文化建设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照搬本科院校的社团协会的文化活动模式,都有计算机协会、各类体育协会、文学社、书法协会、集邮协会、英语角,等等,鲜有能体现职业院校和自己学校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

(四)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层面

一些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归口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方面,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还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等同于学生的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以校园人(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为主体不断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它包括学校的传统习惯、校园风貌和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精神境界、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内容。企业界流传一句话:“三流企业竞争靠产品,二流企业竞争靠服务,一流企业竞争靠文化。”企业的经验表明,21世纪的企业竞争,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竞争。同样,在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如果没有一流的校园文化,就不会有一流的高职教育,就不会成为一流的高职院校。

(一)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领导的作用

领导是领路人,领导的理念和思路决定学校的走向,领导的风格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领导的主张引导校园文化的方向,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因此,学校领导一是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要从学校校风的形成、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方面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二是学校领导要亲自抓校园文化建设,要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统一规划与建设有自己特色且能够促动学校快速发展的校园文化,要规划与建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的校园文化。

(二)要科学、系统地规划校园文化建设

一定要处理好校园文化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校园文化构成要素包括校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理清校园文化各要素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文化氛围、校训、校风、学风、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将校园文化建设要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一是要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基础建设、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学科建设等统筹规划,形成软体和硬体合理结合的学校发展规划;二是要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相配合,通过采取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三是必须把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纳入到学生的培养计划之中,使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要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一是积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扩大学生知识面,展示大学生风采,促进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二是开展一些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应结合开设专业,开展诸如专业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学术讲座、科普宣传、辩论赛等活动,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三是开展以科技文化服务和社会调研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以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增强他们的组织、交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四)要积极培育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所学校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等方面的结合和结晶,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要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一是要制定符合自己的、有特色的、能引人向上的校训,充分发挥校训的凝聚和激励作用。校训是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一经被师生员工接受就会被大家自觉发扬,就会形成学校整体价值追求的学校精神,形成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成为校园文化的特色和核心。二是培育优良的校风。校风包括教风、学风、考风及领导和教职工的工作作风。校风是校园精神的重要体现,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创建以关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优良教风,以勤奋上进、求疑好学、尊师求实为核心内容的优质学风,以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公正公平为核心内容的优良考风,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为核心的良好工作作风,努力创设优质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三是积极传播和弘扬校园精神。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激发广大师生的美感、理智感、道德感、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积极培育学校意识和校园精神。同时要通过讲学校的光荣传统、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校友会等活动来教育和影响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增强师生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不断弘扬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

(五)充分利用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 篇六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文化;聚焦机制;资源共享

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把握好两者的内在联系,建立互动机制,对于高职院校开展优秀文化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高职校园文化缺少根基。高职校园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高职院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活和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完成培养高技术人才目标的需要[1]。从农业高职院院校的校园文化内涵看,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如学院的校容与校貌、文化景观、文化设施等,强调校园环境,强调与培养农业人才的一致性;二是学院的制度文化,如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制度、责任制度、以及其他特殊制度等,三是学院的行为文化,如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学术活动、文化艺术节等,四是学院的精神文化,如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学校传统、学校道德、教育思想、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学院的文化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培养学生对学校良好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渗透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培养学生的技术伦理等。多年来的实践中很多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校园趋向城市化,校园建筑趋向一体化,校园功能趋于综合化,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标语化、口号化,缺少魂、缺少根的弊端,探究其原因在于丢失了中华优秀文化。(二)优秀文化教育在大学阶段缺乏有效途径。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中在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2]。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除了经济、军事的强大,另一个内核是精神力量的强大,是精神家园的强大。伟大民族一定有独特的精神家园、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灵世界。一个民族终极的衰落是心灵家园的衰落。作为农业院校的优秀文化教育是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职业院校的优秀文化包括不仅包括民族传统文化、优秀外来文化,更包括学校文化,特别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的历史积淀、学校校训、学校的教育特色等等校园精神是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优秀教育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互动,才可以更好传承优秀文化。

二互动机制

(一)目标聚焦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文化教育的起始点和落脚点都是教育人、培养人,两者理念是一致的,都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关系。一是加强校园建筑,建设有教育意义的文化设施,真正做到环境育人。通过校园规划和建设,让学校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通过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建筑文化格调体现培养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和学校的办学特色,要做到人文色彩与自然色彩相协调,学院建筑风格和办学定位、办学宗旨相一致等,用良好的环境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将优秀文化的精神逐渐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理深处,从而唤醒并且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学校园及其建筑的品质,不仅要体现出特定的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等氛围,而且它还要体现出人才培养的优化环境。二是借助于学院的精神和规章制度建设塑造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技术伦理道德,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以“立德、修业、求知、笃行”为校训,该校训内涵丰富,把握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立德”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德者,事业之基。”学生的思想取向、道德水平,永远都是影响未来社会、影响学院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以修身立德作为教育的中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职业教育需要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道德教育,儒家四维中的“礼”、“义”、“廉”、“耻”和八德中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应作为道德教育的主线和核心内容,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文化教育的丰富宝贵资源和内容取向。“修业、求知”是学生的本分,唐朝皇甫湜《上江西李大夫书》:“居蓬衣白之士,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辝其亲,甘穷饥而乐别离者,岂有二事哉!笃守道而求知也”。而“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礼记•儒行》中说“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校训言简意赅,成为学院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三是借助于特色活动使校园文化得以提升,优秀文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学院可以通过开展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立体化、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以及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学校的特定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影响、规范和感染学生的知、情、信、意、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优秀文化教育。四是利用校园人文环境教育学生。学院建设校史陈列室,用更生动形象的历史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通过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的解读和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通过挖掘发挥优秀校友的资源,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加自信等。可以在校园内完善宣传优秀毕业、在校优秀学生事迹,建立方便学生信息交流的读报栏、漂流站、信息栏,充分利用学院信息化资源,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等。(二)全员参与机制。正确处理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文化教育的主体和载体的关系,做好全员参与,需要做到几点:一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重视学生的参与。不仅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中需要学生参与,更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以及参与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校园雕塑建设甚至是校园的一些标语、文化橱窗等的设计工作,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二是学院的教师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也是对优秀文化教育的实施主体,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向学生开展职业文化、校园精神、学校历史、农耕文化等的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其他相关的课程中融入优秀文化教育,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农耕文化教育理念,倡导天人合一、倡导中国传统道德和职业伦理道德教育。三是学院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行为同样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要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也要用自己的行为规范,言传身教,做到文化育人,用优秀传统文化感染影响学生。不断完善图书馆、阅览室的功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食堂、宿舍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丰富校园的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环境熏陶等功能,营造“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三)资源共享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文化教育需要资源共享,相互促进,优秀文化教育的成果及时吸纳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更多运用到优秀文化教育的内容中。一是做好学生的入学教学,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凝集力,发挥优秀文化教育的导向约束作用。在入学教育中,让学生清晰学院的院训、办学理念、办学历史等,这是学院的办学的灵魂和文化底蕴,让学生开始就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二是通过建设文化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专业文化。通过校园人文环境、文化设施、校园景观等开展优秀文化教育,通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优秀文化教育创造条件。通过完善教学场所、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通过建设完善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为优秀文化教育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校内建设了茶文化基地、兰花建设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彩林基地、农业观光文化基地等,成为优秀文化教育的内容和载体[3]。三是在优秀文化教育凝聚的成果进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如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中,不少的成果是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凝聚而成,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投身三农,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农林高等院校“百名博士老区行”、兰州大学的“用绿色的行动创造绿色的生活——兰州大学依托环保社团打造特色校园文化”。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的“校园芍药文化节”获得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该学院自2009年开办校园芍药文化节,经过三年打造,芍药花香远播,农经芍药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融入到学院发展、师生成长和区域文化当中,成为了农经精神的展示,农经文化的繁衍、传播平台。四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微博、微信、短信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文化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时刻把握新型媒体在文化建设和优秀文化教育中的主动权,使新型媒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文化教育的坚强阵地。

三进一步思考和建议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充实到校园文化。第一,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努力方向。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尚书•大禹谟》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实际上是指人性之中的消极力量,比如贪欲、狭隘、偏见、自私;“道心”是人性之中的积极力量,比如良知、仁爱、慈悲。朱熹曾经将这句话称为中国文化的“心传”。这八个字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的方向。它告诉我们,人性中既有消极的力量,叫“人心”;也有积极向上的力量,叫“道心”。尧、舜、禹、孔子、孟子、庄子、王阳明、朱熹等历代圣贤、思想家,都在引导人们如何护养、启迪和坚守自己的“道心”。作为农业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也要更好的防范“人心”,具有为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4]。(二)中西贯通,提供创新校园文化方案。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正视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自己的应对方案和智慧;优秀文化的发展也在于正视文化中的良莠杂陈,不断升华,永葆生机与活力,就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海纳百川,与时俱进。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需要正视问题并自我反省、自我净化、自我升华。在校园的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设计上不断自我革新和净化。(三)规划在先,循序渐进。校园文化建设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在优秀文化指导下进行良好的建设规划。理念创新主要包括规划理念的转变,规划立足点的转变,投入观念的转变以及功能分区理念的转变等内容,从如何体现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教育与教学目标、学科建设规划和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等诸多元素与环节进行规划。规划制定后逐步实施,并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中。(四)加强校园文化中教材体系建设。选择合适的内容如传统戏曲、、书法、中药中医、生态文化、生命文化等进入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中,扩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冀生。大学理念在中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

[3]潘璋德。高职院校:崇尚职业道德重视技术伦理[N].中国教育报,2006-10-12(12).

校园文化建设 篇七

一、更新理念,科学规划,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争创文明校园,既是实现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要求,更是质量兴校、名牌立校的需要。一所学校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不可能有特色,不可能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有个性、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氛围,对开阔视野、启迪心智、陶冶性情、完善人格、升华灵魂,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濡养,对主体意识、人本意识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研究市教育局下发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参观考察学校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学校,召开各层次的会议,发动大家动脑筋、想办法、集思广益。在市、县教育局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即按照“全方位、高标准、创新性、独特性”的目标要求,抓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按照“深层次、多角度、生动性、先进性”的要求,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全面、严格”的要求,抓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二、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

创造优美、舒适的学校文化环境,不仅是发挥环境育人作用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充实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办学水平提高、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提高师生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针对学校的实际,提出了以“建优美校园,促名师成长,创一流名校”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工程建设”。在这其中,我们把改造校园环境作为首先要开展的工作。我们根据经费情况,制定了“有条不紊、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校园建设改造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班子成员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学校经多方筹资,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完善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幼儿园扩建工程。

现在整个校园绿草铺地,一年三季繁花争艳,四季苍翠欲滴,而且有亭台阁榭,假山喷泉,各种景点疏密相间,师生流连其间,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校风、校训、名言警句,字字玑珠,时时警策学生自省,鼓励学生进步。整个校园真正达到了“一草一木见精神,时时处处都育人,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景点育人心”的育人新境界。

三、加强制度建设,创建一流校风

校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我们在不断加强学校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和人文管理,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施教,把创建一流的校风纳入学校文化建设重要内容。

首先,我校不断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强化师德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形成良好的教风。我校积极开展以“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校风”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每年都开展“师德规范教育月”专题活动,认真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和教职工“十注意”“十不准”“十禁语”等师德制度,强化“学生工作无小事,教师行为无小节”意识,从小事抓起,从自我做起,抓好监督奖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人人敬业爱岗,爱校爱生,人人争当师德标兵的大好局面,塑造了良好的教师群体形象,我校先后被评为泰安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泰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二是狠抓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为了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紧抓实,我校规定: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为行为规范教育课,每学期第一个月为行为规范教育月,充分利用宣传板面、橱窗、结合军训、报告会、文体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理解。我们还把《规范》、《守则》细化为“宁阳二十七中学生行为规范评比细则”,日检查、周总结、每月一评比,形成了政教处、团委全面抓,班主任跟班靠上抓,学生会、文明岗值勤具体抓的全方位督查模式。

四、以常规化的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在原摔跤训练队、柔道训练队、篮球队、田径队的基础上,增设舞蹈训练队、合唱队、科技制作小组、读书协会、书法班、美术兴趣小组、器乐演奏队等,还可以利用周末组织专题讲座、辨论会、音乐欣赏等活动。组建耕耘文学总社,创办《耕耘》期刊,下辖三个学段文学社:小学低段幼苗文学社、小学高段春华文学社、中学秋实文学社。三个学段各自编辑自己的社刊。

2、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传统教育活动,如迎五一书画展、迎国庆朗诵比赛、庆元旦书画比赛、三月学雷锋系列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经常性的学校传统教育活动,如每年新学期初的感恩教育活动、争当小绅士、小淑女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 篇八

关键词:建筑类;高校;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知识的广泛交流、传播及师生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节奏和精神风貌为基本形态的群体文化”。包括师生在校园各项活动过程中共同营建的校园物质环境以及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规约制度、群体行为等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有关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态分类,一般研究者都认可其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种基本形态。校园物质文化是指校园全体师生曾经和正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物质对象,包括高校的校园环境、各种教学科研等硬件设施及大学形象标识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指校园师生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氛围等,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校园制度文化是指高校人在办学、治学过程中制定和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在落实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等。校园的行为文化则是指高校人在校园内开展的各项教育、学习、生活、实践等活动及在活动中体现出的行为特征、行为操守等。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娱乐功能、创作功能、协调功能和陶冶功能,这些功能是通过校园人存在和发展的状态而体现出来的。正因如此,高校校园文化是体现大学章程、承载大学精神的重要基石,是衡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也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所有高校都面临的重要课题。纵观各类高校,由于办学理念和学科设置的不同,不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目的、重点和方式、手段常常不尽相同。如中国人民大学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旋律,上海交通大学开展博物馆育人实践,吉林大学以白求恩志愿者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载体,等等,均各有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较大影响力。

二建筑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筑类高校是指以土建类专业为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培养建筑类人才的重要阵地。建筑类高校作为理工类高校的一个独特分支,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如,在学科设置上以建筑工程类为主,在办学理念上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培育严谨、求实、探索等科学精神等。国内除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建筑学科为其优势学科之一的综合类大学,以“建筑”命名的高校有近十所。近年来,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校区建设等契机,建筑类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有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的注重发挥校园建筑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育人作用,寓教于景,有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体现学科专业特色……但同时,由于受历史传统、办学定位、学科设置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综合类院校,建筑类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精神文化建设缺乏人文底蕴。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建筑类高校一般多强调专业理论传授和实践操作技术训练,讲求规矩规则,学风严谨务实,但常常不够重视人文社科知识的讲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的学校至今未开设大学语文等通识课程,有的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或匮乏或流于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脱节与分离的现象。建筑类高校的师生“一般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严谨的思维逻辑、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超前的创新思维,却常受限于学科,对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知识缺乏了解,人文素养、批判思辨精神稍弱,对于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挖掘不够。其次,重视物质文化建设,但缺乏人文景观与文化场所。基于专业特点,建筑类高校在学校的建筑设计与规划上常常风格严谨务实,更多注重布局合理、校舍美观、教学设施完善等,却常缺少能体现办学特色、承载厚重校园文化和师生精神寄托的建筑载体、校园景观,音乐会堂、校园博物馆这样的文化场所常有匮乏,有的甚至人文社科类馆藏书目也比较少。第三,行为文化建设缺乏多样性与规范性。建筑类高校由于学科、师生专业等的限制,艺术文化领域的活动常常匮乏或缺少创新,活动中教师参与程度低,与学术教学活动相融合的少;学生社团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欠缺多样性,社团管理当面也常欠缺规范性。第四,制度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许多学校未专门设立机构专责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不够,有的组织协调不到位,各部门的配合不够,有的缺少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同时学校内部制度规范的制定也常常缺乏人文精神,不利于师生产生认同感。

三加强建筑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人文底蕴第一,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弘扬历史传统文化。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重要载体。校园建筑设施、文化景观、园林绿化的风格、空间布局等都会对校园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类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校园规划设计或改造中,通过建设博物馆等场馆、文化长廊等途径,恰当凸显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育人。山东建筑大学近年来通过推进诸子百家进校园工程、规划建设建筑文化景观带等措施培育提升校园物质文化,业已取得较好成果。第二,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理交融。建筑学作为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两大门类,对于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都要进行学习研究,对于学生在人文艺术方面的造诣有较高要求。因此,建筑类高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倡导和培养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中弘扬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文化讲坛、艺术节,积极引领鼓励大学生解读文化经典,内化传统文化于心,不断增强对文化经典的认同、崇尚意识,深化民族认知和民族情感。同时,重视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设置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程的开设力度,丰富内容形式,把人文精神、艺术魅力潜移默化到学生心中。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为实现以“厚重”为核心标志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读史读经典”项目,搭建了个性化的育人平台,奏响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旋律,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值得建筑类高校借鉴。第三,弘扬“智”“信”等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将中国传统文化嵌入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促进校园师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在教学科研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推动学术文化创新,坚决抑制学术腐败。加强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建设,强化管理,培养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社团文化;培育优秀社团指导教师,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文艺活动的热情和责任感;精心打造与传统文化、国学相关的精品社团,鼓励其开展富于文化底蕴又体现时代特色、高雅文明的校园活动,让广大学生活动的参与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魅力,获得濡染和教育,进而不断修内省自身,修正行为。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发挥规范和导向功能。要善于将传统文化中的“礼、信”等精华融入管理制度之中,使校园制度人格化,富于人性化,能够充分体现严谨、务实、公正、平等。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一方面易于被广大师生认可和接受,能够引导师生按章办事,并能充分激励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教与学、科研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实际工作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23.

[2]余春兰。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研究[D]江西:赣南师范学院,2012:1-46.

[3]杜文渊,张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23):307-308.

[4]邹志强,锦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载体浅析[J].高教研究,2006,(2).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篇九

关键词: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园地。学校的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认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物质文化

学校的物质文化包括自然环境的美化和文化氛围的创设,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需要这两方面相互协调,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1.自然环境的美化

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学校环境的优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会产生直接的感观影响。学校的环境应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让每一颗小草和花朵都成为一首优美的小诗”。另外,还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营造出崇尚科学、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氛围,让校园的每一处都能愉悦师生身心,净化师生心灵。

自然环境的美化,需要全体师生共同维护共同爱惜。可以成立校园文化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年级组长、艺术教师、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管理,对校内骑车、践踏草地、攀折花枝等不良行为进行检查与监督。

2.文化氛围的创设

文化氛围的营造要因校而定,主要从国旗、国歌、校歌、校徽、校训、名言警句以及宣传橱窗、板报画廊等方面入手。

国旗国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校园文化的必要部分。学生要参加升旗仪式,做到人人会唱国歌,个个敬国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国旗的内涵、国歌的意义。可以开展国旗国歌的系列主题活动。

校徽、校训、名言警句的设置,既不能抽象,又不能太俗气。太抽象,让人费解或遥不可及,太俗气则寡然无味。制作要精细,张贴要醒目,不能粗制滥造,否则缺乏严肃感,凡能起到宣传,提示作用的地方都可利用。我校在学校中央大道雕塑的醒目位置张贴“至诚至勤”的校训,学生从学校大门口一踏进校园,就能看到校训,使学生明白一天的学习要勤奋,要做一个诚实的学生;在食堂张贴“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名句,很好地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

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很重要,但只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基础工作,而培育师生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因此,必须认真进行筹划。

1.学生文化建设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创建者、享用者、受益者。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使他们成为思想道德高尚的文化人,真正做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学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要充分尊重学生,从以下方面尝试:

(1)制定管理细则,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首先,明确学校要求,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同时,在全校开展争创“行为规范达标班”和“行为规范达标个人”活动,可制定学生常规管理的规范,对学生进校、上下楼、出操、上课、课间休息、卫生等都提出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每天组织专人进行督导检查,成绩作为评先选优、评定学生操行的重要依据。

(2)开展各类兴趣活动,促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

举办兴趣小组。学校根据师资的情况,可设置合唱、乐器、美术、书法、科技、体育等兴趣小组,由有特长的教师以及聘请的校外辅导员担任辅导工作。引导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在普及的基础上力争全面提高。另外,为展示学生的风采,推动学校艺术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应举办艺术节。艺术节内容包括文艺汇演,国歌校歌独唱比赛、美术书法、科技制作等,各班组织轮流观展。学生在积极参与艺术节的活动中,调整了心理状态,融洽了人际关系,唤醒了主体意识,增强了成功感,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素质得到和谐的整体发展。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了升华。

开辟学习园地。为面向全体学生,提供每个学生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空间,在学校橱窗中开辟学生专栏,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确定不同的主题,如习作展、写字展、绘画展、手工展等,让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各种作品等张贴上面,增强学生的自强自信意识。

2.教师文化建设

任何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改变,只有经过教师的课堂运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成果。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更需要得到持续不断的成长与发展。教师文化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那么,什么是教师文化呢?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等。教师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这不仅体现在教师是教学方式的领导,也是课程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领导,这就要充分尊重教师权益,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为教师个性发展提供平台。(2)倡导教师共同学习。教师的职业是不断学习的职业。需要长期的补给知识。教师的职后学习要把问题来源于学生教育以及课堂实践,这样才会有的放矢。我们提倡教师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3)要建构教师多元评价体系。只有按照多元要求评价教师的工作,才显得教师职业的满足。(4)校长需要作好引领。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引导作用,只要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谈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这就需要校长做好引领,给教师及学生创造文化学习的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蕴藏在学校教育各项工作之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教育行为方式。校园文化既对学校和学校教育活动具有指引方向的作用,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必须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多方入手,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关世民。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

[2]李钟陵。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9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认知。

最新范文

商业模式新生代【精选5篇】11-10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范文(6篇)11-10

少先队队史(优秀4篇)11-10

家政公司营销【最新5篇】11-10

净土五经一论3篇11-10

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精选4篇11-10

朱自清背影(优秀8篇)11-10

初一数学习题【优秀8篇】11-10

公司宣传语【通用4篇】11-10

中式主题婚礼【优秀4篇】11-10

129 228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