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最新4篇

时间:2023-11-16 15:46:46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这4篇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篇一

【关键词】 食物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 Confirmation of a kindergarten of Zhoukou city food poisoning causes, to strengthen collective canteen food safety Fiel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 suspected food, patient excreta and sampling for laboratory testing The incident is to point source exposure, a total of 230 cases, cases, no death case, case for children in the garden restaurant. Food preparation appliances detection of Shigella flexneri and fecal specimens of patients with pathogenic bacteria for the same The incident was dining hall staff food processing operations by Shigella flexneri 4c pollution caused by dysentery outbreak caused by food poisoning class big level of emergency public health events.

【Key word】 Food poisoning 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 Epidemiology survey

2009年6月19日19时10分,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周口市某幼儿园电话报告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该事件系幼儿园食堂员工因食品加工操作环节由福氏志贺氏菌4c型污染造成痢疾暴发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类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现场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

1.1.基本情况 周口市某幼儿园是一所面向社会的全日制综合型的幼儿教育机构,全园共有教职员工86人,开设19个教学班,在园儿童836人。园内设有食堂,为儿童提供午餐、加点、晚餐。食物中毒发生的当天及前二天,共有2337人次的儿童在园就餐。

1.2 流行病学特征

1.2.1 时间分布 6月19日14时40分发病的中一班某某某,男,4岁,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为首发病例。之后各班陆续出现相似症状病例,20日19时发病的大三班某某某,女,6岁,为末例病例。截止7月3日共报告食物中毒病例230例,无续发病例。

1.2.2 班级分布 19个班级均有病例。小一班13例,小二班13例,小三班16例,中一班11例,中二班16例,中三班9例,中四班12例,大一班22例,大二班15例,大三班23例,大四班11例,大五班15例,苹果班9例,桔子班5例,樱桃班3例,桃子班12例,西瓜班12例,草莓班6例,菠萝班7例。

1.2.3 人群分布 截止7月3日,共有230名儿童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教职工无发病,总体罹患率为24.95%,现住院病例21例,无死亡病例。230例病人中,男128例,女生102例,男:女1.25:1。3岁19例,4岁77例,5岁70例,6岁63例,7岁1例。

1.3 发病前72小时饮食史 该园为幼儿提供午餐、加点、晚餐。6月17日食谱:午餐为全家福(白菜、粉条、豆腐、肉)、米饭,加餐为甜瓜,晚餐为千层豆腐伴火腿、芝麻盐卷、绿豆小米粥。6月18日食谱:午餐为生汆牛肉丸、方馍,加餐为绿豆饼,晚餐为笋瓜炒肉丝、方馍、麦片粥。6月19日食谱:午餐为蒸

面条、稀饭,加餐为伊利酸奶,未就晚餐。

1.4 可疑食物、进食时间和发病时间 食品加工用具、餐具污染食物是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因素。6月18日共有786名儿童就餐,进餐时间为18日下午15时20分;6月19日中午共有768名儿童就餐,进餐时间为11时40分;首例病人发病时间为19日14时40分,最短潜伏期可能为1天。

1.5 卫生学调查 食堂的相关卫生情况为食堂内环境卫生一般。操作间配备冰箱、冰柜等冷藏设施及消毒柜1台,从业人员均持有健康证上岗。餐厅使用的水源有两处:一是市银龙自来水管网水,作为食用用水。另一是食堂专用自备井,作为洗涮餐饮具和各种操作台、清洁地面用水。所有食品原料均为定点供应。

2 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情况 230例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中体温

3 实验室检测 自6月19日至6月23日,共采集标本67份,检测阳性的22份,阳性率32.83%。其中采集病人粪便、呕吐物23份,16份检出福氏志贺氏菌,检出率69.56%。采集原料、食品、水和操作用具标本42份,6份样品检出福氏志贺氏菌,检出率14.28%。6份阳性标本是菜墩、菜刀、蒸饭盘、碗、餐盘、筷子,均为操作用具,检出的福氏志贺氏菌与病人粪便标本的致病菌为同一型别。

4 调查结果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GB 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省、市专家组判定本起食物中毒为幼儿园食堂员工因食品加工操作环节由福氏志贺氏菌4c型污染造成痢疾暴发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类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 控制措施和效果 自6月19日某幼儿园首例中毒病例出现以来,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检测标本;同时采取环境消毒等控制措施,加强晨检,对所有儿童严密观察,认真登记,发现有症状的及时指导就诊;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幼儿园和儿童家长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截至2009年7月3日以来无新发病例,无二代病例出现,本次中毒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 6 讨论与分析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病特点:一是发病时间集中在6月19日至22日,为同一次暴露;二是症状类似,发病的儿童有发热,腹泻,腹痛和里急后重的症状,符合肠道疾病的特点;三是发病人员均为同一幼儿园的儿童,四是发病前儿童的食谱一致,五是在发病儿童的粪便标本和食堂操作用具检测到同一致病菌,即福氏志贺氏菌4c型。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采集标本的实验室结果,结合患者的单位、临床症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确认了本起食物中毒原因和事件性质及级别。该起痢疾暴发是由福氏志贺氏4c型引起的,在周口市尚属首次,在国内亦不多见。根据此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幼儿园食堂中餐饮从业人员未能严格遵守严格操作、餐具严格消毒和食品卫生生熟分开的原则所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对从业人员和特别是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就餐单位加大监测力度,定期和不定期随机进行抽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让经营者树立守法经营的职业理念,确保饮食安全。今后发生类似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按照预案,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则,对同时暴露的人群设置发病组和对照组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尽快查明事件原因,迅速控制疫情,减少损失[3-5]。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S].2005-12-27.

[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EB/OL],2006-02-26,2008-09-13

[3]骆琼芳。一起高校学生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32(11):1384,1386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篇二

1.原有案例的再利用――在比较中优化课程实施

将原有案例再利用基于几方面的思考,首先,“教科书”属于素材性资源的一种,沿用至幼儿园被称为“活动方案”或“活动案例”。我园开放性主题教育活动案例集中收录着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实施成功的案例共38个。其本身作为素材性资源我们如果不去再利用,就等于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原有主题活动案例中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实施时可以进行筛选,好的资源再用,不适宜的进行调整,及时补充新资源。通过对原有案例实施的比较和分析,教师们有效进行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实则是进一步优化了园本课程实施,教师在比较学习中进步!

2.同一主题不同做法――在摸索中体验班本乐趣

同一主题不同做法是我园主题课程从“园本”到“班本”的大胆尝试,顾名思义以同一年级为单位,确定共同开展的主题名称,实施以各班实际的做法。因为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开展不同的主题,所以它是“班本”的,但是依靠年级组力量有共性的主题内容,所以它也有“园本”的影子。这种做法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她们在主题建构中不断摸索,并体验了其中资源共享及以本班为基点的课程实施的乐趣。

3.班级自主开发主题――在分享中强化课程意识

虞永平教授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文中解释:“以班级为基点来建设的课程,应是以国家法规为依据,参照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基本思想,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并以教师为主体主动建构科学、高效的课程。”为我园“自主开发课例”建构班本课程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各班每学期一个主题必须是教师分析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知识经验兴趣、主题价值判断后自主开发的“班本主题”。学期末,各班将自主开发主题整理成ppt向大家分享,其他教师在分享中学习他人经验,并反思班本化课程中的每一个活动是否适宜,不断强化课程意识。

在我园班本主题的优化过程中,将课程游戏化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努力做到“主题生成游戏,游戏丰富主题”,让幼儿在主题探索和游戏体验中经历成长。

1.动手做,游戏乐――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

“动手做、游戏乐”是以“做中玩,玩中学”理念和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探索性材料,创设支持性环境和游戏化氛围,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做做玩玩,在做中玩,在玩中乐,实现幼儿主动学习。在主题活动《快乐的小马》中,孩子们想到可以用各种纸箱来制作小马,然后骑马玩游戏。于是大家从家里收集来大大小小的纸箱,动手制作开始了。小雨和辰辰是合作做了一批小马,他俩的箱子较大,制作的马身足以两人同时站在里面,可用什么材料做尾巴,两人一直在寻找,毛线太细,纸棒太硬,还上网查资料,寻找DIY图片,终于,在放学回家路上,小雨看见路边废弃的芭蕉树叶子,配上马身正合适。整个制作小马的过程,都是两个小伙伴主动学习完成。

2.主题小高潮事件――培养探索进取的态度

主题小高潮事件是我园每一个主题最后都要完成的较大型综合游戏,有建构类,有表演类,也有科学探索类……中班在开展服装主题活动,最后想进行时装表演,将主题推向高潮。有的小朋友提议,进行时装表演时应先搭建一个“T”型台,用什么材料搭呢?姜敏波先提出我用双面胶在地上贴两道。小朋友们一致赞成,贴好以后,没过一会儿,双面胶上的一层纸被踢掉了,只剩下粘糊糊的胶,一踩就变黑了,小朋友们觉得这个办法不好,最后,大家一起想到了一个既美观又耐用的方法,将幼儿园结构游戏室的彩色泡沫板拼成一个“T”型台,小朋友们都很满意。这些准备工作都是游戏的一部分,体现了幼儿全身心地探索、进取精神。

3.主题性区域游戏――养成合作创新的意识

每个班本主题,教师都会根据主题内容创设互动性区域游戏。在大班主题活动“五彩乐园”中,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想创设小小动物园。大家的合作从商量中开始,有的建议创设孔雀园有的说可以养小兔子、小仓鼠有的说可以从妈妈的实验室找来一些动物标本……大家互相交流,收集游戏材料,最后得出结论,教室里养小金鱼、小乌龟、虾等小动物,小鸡小鸭等家禽放在教室外的竹园里饲养,一些大型动物找来了图片、玩具、标本等替代。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是和幼儿平等地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达成合作,区域游戏玩得如火如茶。

作为早期阅读特色园,近年来,我园围绕“开放性”深入探索,将阅读与孩子的生活和游戏紧密联系,让特色课程进一步开放化,生活化,游戏化。

1.游戏中阅读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幼儿园除了在图画书中阅读外,还借助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充分挖掘阅读内容,开展了整合在游戏中的阅读活动。如小班的理发店角色游戏,教师用图谱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读懂了“洗发”程序,于是,游戏开始了……

2.阅读中游戏

在我园组织的各种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游戏手段,才能使师幼“共读”过程充满乐趣,始终深深吸引着孩子。如:“猜猜找找”游戏,通过让孩子找找画面主要特征,猜猜接下去的故事。情节,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帮助孩子在故事情节间形成逻辑联系。“情境再现”游戏,通过绘本表演将故事展现,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3.寓阅读于乐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观察能力;幼儿园教师;幼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46-05

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在园一日学习和生活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并据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适宜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国内外有关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都将“观察幼儿”作为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我国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也要求教师“能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全教协会(NAEYC)颁布的《早期教育专业人员准备标准》则要求教师“了解系统观察、记录以及其他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在实践中使用这些方法”。〔1〕本研究试图对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对策。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者采取“最大差异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一级一类幼儿园小、中、大班各1个,每班选取两名在学历、教龄、职称、专业等基本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

首先,研究者采用事件取样法,运用国内外有关儿童发展的观察评估工具,〔2-6〕对小中大班幼儿进行观察,并用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记录能反映个体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与个性方面发展水平与特点的典型事件,共172件。

其次,研究者以描述、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分别向3个班级6名教师呈现在其带班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询问教师是否观察到并记录和分析过该事件,如教师有过观察记录,则分析其观察记录文本。

最后,研究者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7-14〕结合观察到的事件和访谈结果,自编《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评分标准》(见表2),从记录的完整性、细致性、客观性和分析的深入性、准确性、客观性六个维度对教师的观察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不适宜(1分)、一般(2分)、优秀(3分)。为验证评分表的信度,所有观察事件均由两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根据评分标准(见表2)单独评分,评分的内在一致性为84.2%。

二、研究结果

(一)教师未观察到大量典型事件

结果发现,6名教师平均有77.7%的典型事件没有观察到,其中区域游戏中未被观察到的事件所占比例最高。访谈中,教师普遍认为,“区域游戏就是孩子自由活动,就是让他们自己玩,只要不出安全问题,教师就不要去管。而且那些玩具孩子都会玩,也不要老师去教的”。所以,区域游戏时段教师通常不去观察幼儿,而是在活动室一角写教案、做手工或休息。有些教师也会“看”幼儿,但这个“看”不是以了解幼儿为目的的“看”,而是出于维持纪律和保障幼儿安全的“看”。教师“看”到的只是幼儿有没有遵守纪律,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与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则“视而不见”。

(二)教师记录观察事件的能力不足

研究者使用自编评分标准对教师记录观察事件的能力进行等级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记录较完整

对于被观察到的典型事件,教师基本能写清楚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如班级、姓名、性别、活动区名称、观察时间、记录人等。这其中,70.9%的观察记录能够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完整描述,如中班Z老师对幼儿彤彤和浩浩参与活动区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开始时的选区、活动进行中的看书、活动结束时的收书行为都作了记录。29.1%的观察记录对事件叙述得不完整,忽略了事件的重要情节或后续进展。如小班X老师对阿仁与同伴玩“搭宝塔”游戏的观察记录描述了他们遇到的困难,但对他们如何解决困难的情节却没有加以追踪。

2.记录不够细致

在被观察到的典型事件中,60.4%的观察记录描述都不够细致,主要表现为:只作了流水账式记录,笼统描述了幼儿先后干了什么,对体现幼儿发展水平的细节和活动的主要情节没有加以描述。如中班A老师记录了幼儿在美工区的剪纸活动,但只记下幼儿剪了哪些东西,并没有细致描述幼儿是如何使用剪刀的(是直线剪、曲线剪还是镂空剪)、剪的轮 www.shancaoxiang.com 廓是否光滑、涂色是否均匀、活动的坚持性如何以及同伴交往情况如何等。只有37.5%的观察记录能详细记录游戏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关于幼儿发展水平和个体特征的细节。如,大班Y老师在对幼儿然然在数学区的排序行为的观察记录中,以画图的形式记下其三次不同的排序结果,对其排序依据的回答也作了简要文字记录。

3.记录不够客观

在被观察到的典型事件中,18.6%的观察记录中使用了大量主观性词汇,并对幼儿的想法、意愿等进行了猜测。如,大班C老师对幼儿玩多米诺骨牌游戏的描述中,出现了“配合得还不错”“玩的比较起劲”“很不乐意”等主观性词汇,还夹杂着猜测幼儿想法的表述,如“来回两次,觉得很好玩,不亦乐乎”。41.6%的观察记录使用到一两个主观性词汇。39.8%的观察记录没有使用主观性词汇或对幼儿的想法、意愿进行猜测。如,小班X老师对幼儿饰演“大灰狼”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了客观描述:“等到‘大灰狼’登场的时候,安安模仿‘大灰狼’的样子,一步一步慢慢走到门口,用手捏住鼻子,用低沉的声音唱起歌来。当他的‘尾巴’穿过门缝时,‘小兔子们’用门夹住了‘尾巴’,安安露出痛苦的表情,大喊‘啊!疼死我了’,说完就将‘尾巴’丢在地上逃走了。”

(三)分析观察事件的能力较弱

“观察”不仅要“观”,更要“察”,也即要用大脑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观察事件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判断或解释的过程。研究者用自编评分标准对教师分析观察事件的文本进行评定,结果见表3。

1.分析表面化

在分析所观察到的典型事件时,仅有8.7%的事件分析关注到了幼儿行为或作品所反映的幼儿心理与行为特征及其原因。有59.0%的事件分析停留在描述层次,或笼统的概括、总结层次,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如,D老师对思思的撕纸粘贴活动的分析是“幼儿喜欢操作材料,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她在教师指导下,在作品空白处加上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装饰,作品饱满了很多。之后又给小动物涂色,使它更好看”。33.3%的事件分析关注到了幼儿行为或作品所反映出的操作技能的发展水平或特点,但没有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案例简析如表4所示。

2.分析不准确

在教师对所观察到的典型事件的分析中,仅有4.3%是准确的。32.6%的事件分析不准确。63.1%的事件分析能部分指出事件所反映的幼儿特点,但存在一些错误。以Z老师对两幅幼儿作品的分析为例,见表5。

3.分析带有主观色彩

在教师对所观察到的典型事件的分析中,仅有4.4%是客观的。70.6%的教师能够围绕观察事件本身进行分析,但会使用少量主观词汇进行描述。25%的教师会根据个人经验和对幼儿的刻板印象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给幼儿“贴标签”,对幼儿有偏见,分析脱离了事件本身,主观词汇太多。案例简析如表6所示。

三、讨论

从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的观察能力较弱,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班级规模过大,师幼比较低

已有研究发现,随着师幼比由低到高的变化,教师关注到的个体数量逐渐增加,开始关注到具体的个别幼儿,而不是模糊的“整体”幼儿。教师能够详细描述其学习和生活情况的个体数量明显增加。〔16〕本研究所调查的三个班级规模都较大(小班29人、中班39人、大班42人),均超出了我国《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的规定。虽然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两教一保人员,但因幼儿园实行的是教师轮班工作制度,在实际教学活动时,往往是一个老师面对所有幼儿。访谈中,园长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班级人数太多是制约教师观察幼儿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大班额集体教学活动中很难关注到每位幼儿。另外,因幼儿人数多、活动空间较为零散且开放度较高,教师首先考虑的往往是幼儿的安全问题,他们忙于“巡视”安全情况而无法细致、连续地观察幼儿。

(二)职前教育中缺乏对师范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研究者访谈的6名教师中,有3名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她们在入职前未学习过任何有关幼儿行为观察的课程;有2名毕业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只在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中学过一点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知识;有1名毕业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在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评价中学习过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以及观察儿童的方法。然而,这些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幼儿行为观察课程。另外,目前高校授课仍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师范生只在短暂的见习、实习期和幼儿有过接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差万别的幼儿时,他们难以通过观察、分析幼儿来把握其个体发展水平。

(三)幼儿园缺乏对教师观察能力的培训

幼儿园要求教师写观察记录,但很少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培训。园长会给教师布置观察任务,并将《观察记录表》发给教师。但因《观察记录表》操作性不强,教师拿到以后也不知道该怎么记录和分析。《观察记录表》完成、上交后,园长和教研主任也并没有认真加以阅读,更没有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和培训。

四、对策建议

(一)缩小班级规模,提高师幼比

幼儿园班级规模应符合《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规定:小班20~25人,中班25~30人,大班30~35人。在执行轮班工作制度的工作时段内,要确保有一教一保人员在场。区域游戏时段最好两名教师都在场,合理分工,尽量保证观察到每位幼儿,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以提高观察效果。

(二)职前教育课程中增设观察类课程

职前教育课程中除应开设学前心理学之类课程外,还宜独立开设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等课程。教师的授课要将理论讲授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尽可能让师范生去幼儿园观察幼儿并写观察记录,然后在课堂上分析有关幼儿行为表现的录像和照片之类。

(三)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观察能力的培训

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反复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教师了解幼儿在五个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可为教师提供简便易行且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并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或指导,如,Samuel Meisels教授的作品取样系统就是了解幼儿个体特点的有效工具,它在我国大陆地区的部分幼儿园以及台湾地区幼儿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经研究发现确实能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NAEYC.Standards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programs〔EB/OL〕.〔2013-10-15〕.http://.

〔2〕麦索尔斯,等。作品取样系统:教室里的真实性表现评价〔M〕.廖凤瑞,陈兰姿,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格朗伦・英吉尔。聚焦式幼儿成长档案:幼儿完全评估手册〔M〕.季云飞,高晓妹,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ELIZABETH F SHORES,CATHY GRACE.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M〕.何厘琦,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BEATY JANICE J.Observing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 child〔M〕.London:Pearson Education,2010.

〔8〕PATRICIA CLARK,GAYLE MC DOWEL.The developing child observation guidebook〔M〕.New York:The Mc Graw-hill Companies,2006.

〔9〕SHEPARD L,KAGAN S L,WURTZ E.Principl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assessments〔M〕.Washington: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1998.

〔10〕黄意舒。儿童行为观察及省思〔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

〔11〕沙曼,等。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M〕.单敏月,王晓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WARREN R BENTZEN.Seeing young children:A guide to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behavior〔M〕.Belmont:Delmar Cengage Learning,2009.

〔13〕王烨芳。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14〕蔡春美,等。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5〕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

〔16〕刘焱,刘峰峰。师幼比与外部中介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6):62-66.

The Status Quo of Teachers’ Observation Ability and Solutions

Zhu Jiahui

(S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Academy, Suzhou, 215008)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篇四

2013年七月中旬走进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浙江幼儿园园长培训班为期两周的学习,作为学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由于培训时间处于暑期,没有过多的日常事务缠绕,每天我都能安心地徜徉在知识殿堂中,聆听着华师大专家教授们的教诲、感悟着专家教授们的思想,现场参观上海各名园的环境设施,零距离接受知名园长办园理念的传递,反思着学员间的疑问,使我终身受益。

当今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幼儿教育情境和面临问题的复杂性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卓越有效并不断提升的领导力,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要想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实践——积极反思。创新来源于不断地学习,学习带来新思想、新策略和正确的决策,透过专家的思想,感悟幼儿园的一切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教职工的管理,尤其是新教师的管理。;此次培训学习,作为普通学员的我,持之以恒地学习着、记录着、反思着……给我带来的是一股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力,它促使我不断地进行思维碰撞,不断地反思今后的步伐。

至于幼儿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简单地说,就是指园长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要求,科学组织开发、实施和评价课程的能力。园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主要包括:课程思想的领导力、课程规划的领导力、课程开发的领导力、课程实施的领导力、课程评价的领导力等几个方面。要提升园长的课程领导力,需要找到科学适切的实施途径。作为园长,应使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成为每一个幼儿园教职工可接受的行为准则,充分聆听教师对于课程建设的不同声音,并及时做好沟通与分享的工作,把握好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园长,应准确构建幼儿园各类课程的结构,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价值观,善于总结一切有用有效的方法,促使课程建设能够有力支撑幼儿园的特色发展。作为园长,应注重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善于发现教学团队中的领军人物,创造有利条件,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而确保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质量。整个培训中,专家教授多次谈到了,幼儿园课程建设,绝对不是你们园长与老师们要做的事情,令人轻松不少。

天台县机关幼儿园现有中心园(办园历史33年),天都花园分园,分园于2006年8月正式开园,在短短七年时间内,办园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4个班到本学年已发展到9个班,先期在不断扩班过程中曾创办2个托班,2个亲子园班,目前两园已是有6个小班,6个中班,6个大班完整体系。带班教师的队伍日渐庞大,目前两园共有专职教师42人,其中50%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余的都是新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我非常有幸能代表小组,在培训后期的园长交流会上作《创特色园本培训,促教师专业提升》的专题介绍,受到了广大学员的认同。下面我将结合本次培训的作业要求,重点谈谈以园本研训为基点促新教师团队建设的实施计划与点滴做法。

我园教师很年轻,学历层次较高,接受信息能力较强,但是教学经验有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园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修,随着幼儿园的不断扩大中,将有更多的新教师成为机关幼儿园的一员。从新教师队伍地不断扩大,幼儿园面临着培养新教师这一重要职责,而新教师也会在教养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及困惑。为了使这一支新生力量能快速适应当今的幼教潮流,使她们成为骨干力量、中坚人才。幼儿园从园本教研——《以案例会诊促进新教师成长》为切入点,对她们进行培养。现时已有三到五年时间了,在此期间,又有一部分新教师加入进来,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在《纲要》与《指南》指导下,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生活中,新教师也在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提升,多元化的教研,提高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

(一)从教研内容上,每学期的教研做到突出重点,凸显特色,由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选取某一领域的某一主题,这学期的教研就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并深入地讨论,这种有针对性地研讨使新教师更深刻地了解各领域教学特色、教学要求及教学策略。

(二)从教研形式上,有新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老教师展示课、帮教互听课、送教下乡。

(三)从教研层次上,有参加省、市、县研讨,全园性公开课,年级段公开课,班级内互听课,即时随机听课等。

通过各个角度让教师们参加,既提高了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伴之也提高了老教师的指导水平,相辅相成地,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

二、以案例会诊为载体,提高新教师的教学研讨能力

考虑到新教师的特点,我们在提高新教师专业化水平时,也以撰写案例为基础,通过剖析、诊断、总结,使其能切切实实地学到一点儿东西,并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运用到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去。两年来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案例的形式

通常案例有日常教育案例和活动案例。日常教育中往往会有瞬间的精彩、随时的反应。这就需要我们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注重培养新教师勤动脑,动手的习惯。在日常教育中学会细心观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遇、所闻、所思及时地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案例。然后开展园内、组内讨论,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再由新教师将对各种建议或意见进行筛选,归纳,重新修改案例并完成。让她们在分析中历练,在反思中成长,将日常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凝聚成精华,不断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最终转化为自身的经验。过程为:撰写——讨论——反思——修改——提高

活动案例是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并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课例案例。两年来她们有了很大地提高。不论是教案的设计,教具的制作以及活动组织能力,课后的反思点评等都有了自己一定的观点。并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且具有典型性。然后教研组再对其所撰写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修改,以促进经验地积累,从而渗透到以后的教学组织中。

过程为:讨论——撰写——分析——修改——提高

(二)会诊的操作方法

1.及时反思,自我诊断

我们这里所说的反思,是新教师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记录下幼儿的参与实录和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的策略调整,应变情况,并作全方面的简单小结,这是课例的雏形,我园从五个方面去要求。

(1)活动的展开是否围绕目标而进行?

(2)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否吸引幼儿的兴趣,材料的运用是否充分?

(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反应如何?

(4)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贴切?

(5)每次活动后是否留有探索的余地,孩子是否余兴未尽?

如此,一方面留住上课典型场景,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教师的撰写案例的能力,其实这就是课例的初稿。在积少成多的过程中,又可经常翻阅,通过自己归纳领悟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

2.师徒结对,即时诊断

由老教师带领新教师成长,在帮教过程中,能针对个别的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诊断,并做到“对症下葯”。在手把手的帮助中,使新教师更细致,更明确地知道该怎么做。我们的诊断常规是教研组长每个月进班观课3-4次活动,年级组长每周一次,班级帮教老师互听课每月1次,然后由新教师从三个方面当场自评内容从目标的设置、策略的运用、孩子活动的状态等方面入手,作为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以及班级结对的帮教老师们针对每次活动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又把类似的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一番联系、归纳,使新教师有顿悟的感觉。

诊断的方法是让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一起引领新教师在课例组织分析研讨上下一番功夫,首先,传达给新教师掌握组织活动的经验方法,使师生互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中发现了孩子的需要做出回应。

(2)鼓励孩子全程质疑,在不断的提问中,孩子们处在积极的思考状态下,一个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调动多种感官,让孩子全方位参与,心理学中认为只有经常性的启发孩子动手、动口、动脑,孩子才能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才有可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在与孩子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发展和智力的发挥会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那么在指导教师合理组织活动后适时评价又会进一步引发教师心灵深处的震憾与共鸣。

3.典型案例讨论,集体诊断

案例讨论会是促进新教师改进的关键,也是利用集体智慧促进新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的一条捷径,从而帮助新教师从行为的跟进延续到理论的提升。这是针对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或普遍现象的案例,这时通过集体诊断后,使新教师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诊断的方法是首先让新教师清楚的了解案例的概念和撰写案例的方式。虽然案例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定要让老师了解基本格式即时间、地点、人物、反思。第二,对于案例的取材方面,新老师可能特别会感到无从下手,因为发生的事情稍纵即逝,而她们判断事件价值的能力不足,因此可能缺少积极的作出回应,从而也就无“事”可写,那么初步对着手案例的大范围作一个指向。例如“课间小纠纷”、出乎意料的回答等,教师去评判一下,认为蕴含着可向纵深发生发展的事件,都积极作出回应,当然这种能力也要在不断地积累中得到加强。第三,在上述基础上,每个月选一时间集中新教师和教研组成员,对她们所撰写的案例情况进行交流、归纳、分析、点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a.看新教师的案例是否找准问题的症结,是否道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b.在案例中有否提取出理论成份,运用要贴切;回应时是否遵循现代教育观、儿童观和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

c.是否从案例中得到启示,能否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对照自身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不断的作出改进、修正。

讨论会分为年级组和全园性两种,体现年龄阶段特点的案例在年级组讨论会上解决,全园性的或年级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在全园性讨论会上讨论解决。当然,孩子的活动与教师的操作都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对于此,只能在实践操作中边做边调整计划,灵活实施。

对于新教师在家园沟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渗透于日常每一个阶段,甚至每时每刻,让新教师做个有心人,观察孩子三种以上优缺点,找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当家长问起孩子的情况,能对答如流,再通过全心全意地呵护孩子,对孩子抱着宽容和期待心理,相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能迎刃而解。

4.组织学习培训会,提高新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水平,各学科组推荐学习《教师成长手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的优秀文章,园方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如《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家长工作十要十不要》、《幼儿习惯养成教师指导手册》、《争做一名爱孩子的幼儿教师》、《走进名教师》、《幼儿园的绿色批评》、《快乐工作快乐学习》、《浙江省学前保教工作指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应彩云绘本教学法》,要求结合日常教学活动撰写读后感等,另外在园本培训中对新教师落实进行各种技能技巧培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4篇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教育案例分析(优秀6篇)11-18

幼儿园案例分析报告(优秀6篇)11-14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10【最新3篇】11-09

幼儿园案例分析(最新4篇)11-09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精选10篇】11-07

案例分析报告优秀6篇11-07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反思(精选6篇)11-05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通用4篇11-04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通用7篇)11-04

案例分析论文范例【最新2篇】11-01

118 23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