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 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优秀3篇)

时间:2023-10-30 15:44:13

预先的规划可以让事情做起来更有目标,不至于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迷失了方向,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做好规划。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3篇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希望在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 篇一

关键词:德育课;活动任务书;学业评价;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7;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92-02

传统的学业评价以作业和试题为主要工具,与新课程的改革理念相背驰。传统的评价模式使课程改革产生一定的阻碍,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教学目标看似落实,但学生未必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把德育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如今,强调学习自主性和个性化,在教学评价中融入新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如何使德育课实现有效评价呢?近年来,许多学校尝试在学业评价方式上创新,虽有成效,但也显现出若干局限。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业评价为例进行探讨。

一、当前学业评价的局限

从近年来的文献资料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业评价方式在不断改革创新,但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不足。在反思过程中,注意到当前评价方式的局限性:耗时、费力,评价的效率太低;表现性任务和评分量表存在质量问题;评估容易出现主观性,信度和效度存在争议和分歧;对评价者的要求高。

二、改革学业评价模式的依据

陈侠认为,“课程评价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它要应用科学的工具,来确认和解释教育学的内容和过程的效果,衡量它们的有效程度,以便为课程的改进做出有根据的决策”。卢仲衡在《自学辅导心理学》教材中将“自学辅导教学”的教学原则归纳为七条:第一,“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原则。第二,“教师指导、辅导下学生自学为主”原则。第三,“启、读、练、知、结”原则。第四,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原则。第五,尽量“采取变式复习加深理解与巩固”原则。第六,“强动机,浓兴趣”原则。第七,“自检与他检相结合”原则。高慎英、刘良华认为,“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思想融入可操作的“启――读――练――知――结”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被人们看成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联系的中介。在教学模式由“大”一统的、“普遍”的、单一的“规定”,转向个性化的、情境化的、多元的“策略”之后,教学模式开始在更大范围内获得认可。从以上学者的观点看,学业评价可以借用科学的工具进行,采用自学辅导的理念和原则优化工具,使学业评价具体、可操作,便于教师的教学,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明确的方向,克服当前评价存在的问题。

三、以活动任务书为评价工具的意义

综合学校实际情况,融入自学辅导的教学原则编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活动任务书,以活动任务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程知识,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同时,将其纳入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部分,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宋秋前认为,运用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编制教辅资料需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精选任务内容,突出典型化、启发性和系统性,实施分层作业,调控任务难度,促进差异发展,调控总量,优化结构,突出适量性,丰富任务形式,突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同时需要确立任务规范,实行制度化管理。活动任务书既能辅助学生学习,又能避免盲目学习,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学生带着明确的三维目标进行学习操作,从而习得课程相关知识,并内化其中。

四、活动任务书编制的原则

学校根据教学评价的科学理论知识,依据课程的总目标,结合其他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以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任务书”作为学业评价的工具。编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具体化、评价内容丰富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全面性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倡导学生个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 全面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

一个全面的评价系统可以增强基础课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评价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不在于给学生贴标签,而在于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学习问题、提供矫正学习的方法。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某一过程终结时,为了找出决定这一全过程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总结性的结论而进行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集体中获得认可和尊重。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以便找到差距,明确方向,为自己设定更合理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由此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1)形成性评价。开展形成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也关注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有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着重学生成绩和素质的提升,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形成性评价坚持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灵活且多元化的原则。根据每个活动分别设计活动评价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自评与小组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教师的评价多种形式相结合。除书面形式外,可增加口试、活动报告、访谈、作业分析等多种形式。以第三单元“确定发展目标”项目活动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活动评价表

请根据你今天参与课堂活动的实际表现,记录你在每个活动中做了些什么,一共回答了多少个问题,有什么体会与收获。然后评定等级,先自评,再小组评,最后上交教师总评。

所在小组:_______ 姓名: _______

每个项目学习结束后附有表现评价记录表,学生通过完成表格自评及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自我表现。详见下表。

(2)总结性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探索结合学生的活动任务书、职业生涯规划书等评价办法作为总结性评价。成绩评定方面,探索活动任务书完成水平作为平时成绩,职业生涯规划书或试题作为期末成绩,总评需结合以上两部分成绩。即:总评=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目的是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真实的学业水平,明确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调整学习行为。

2. 统一评价标准

学业评价标准的建立有利于各科教师的教学评价统一,避免同一课程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表现标准是说明学生在完成内容标准的学习后,所具有的学业水平,“具体地规定在达到内容标准时多好是足够好”。标准需要定义学生在每个项目应该学习的共同内容和技能,同时关注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技能,标准可以包含学生作品样本,并按不同表现水平(如优、良、中、合格、不合格)描述期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下是第三单元“确定发展目标”项目活动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评价等级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评定标准:参与四个活动及以上并填表完整的,评为“优”;参与三个活动或“活动二和三”并填表完整的,评为“良”;参与两个活动的,评为“中”;参与一个活动的,评为“合格”;不参与活动的,评为“不合格”。以活动为引领,参照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的评定,建立统一的评价等级,能保证学业评价标准的统一,有利于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3. 丰富评价方式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围绕一个具体任务(即学生能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其终结性成果是一份量身定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教师尝试采用项目教学课程模式,通过课程结构的合理组织与以“活动”为载体的具体任务设计,编制符合学校实际的活动任务书,实现德育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

学生活动任务书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构建基本活动任务,以检验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学习目标、活动主题、活动任务、成长反思、学习拓展等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体现了“学习、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知、信、行统一”的德育理念和多元化评价理念。活动任务书引导课堂活动、课后活动,服务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职业认知,服务于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发展,最终引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并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学评价不再停留于纸笔测试和课堂表现,使教学评价具有连续性、发展性。

五、活动任务书的使用效果

以活动任务书作为学业评价的工具,并以此融入学业评价的新观念,为德育课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聚焦学业评价的多元性,富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应用性。既改进教学实践,又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教学质量,优于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卢仲衡。自学辅导心理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 篇二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中心—— —高等学校的作用更加重要,图书馆一直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图书馆的作用也更趋重要。要办好高校图书馆,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只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图书馆队伍,才可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的作用。

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把馆员个人的职业理想同图书馆组织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保证高校图书馆组织与馆员个体在目标设置上的一致性。科学合理地规划馆员的职业生涯,有利于图书馆和馆员实现 “双赢”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组织进行人才盘存,促进人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一、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从确定职业目标,通过学习、 培训、 从事各种职业,直至职业劳动最后结束的所有职业工作历程。

对职业生涯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从欧美传入中国,最早对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施思教授。

职业生涯设计又称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计划,是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 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在规划职工职业生涯过程中,员工、 管理者、 组织这三方面都要发挥作用。员工负责自我评估,在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现实背景中制定计划,进行特定的开发活动;管理者帮助员工理解组织的需要和要求,促进他们发挥关键性作用;组织本身则提供工具、 资源和设施来支持这一进程。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离开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就孤掌难鸣,反之亦然。

二、 规划馆员职业生涯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高校图书馆人才外流问题。 图书馆是人才流失率较高的单位,一般馆员跳槽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二是寻求更高的收入;三是寻求更好的工作氛围。

优秀人才最关心的是自己事业的发展,如果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发挥,个人发展能够得到重视,就不会轻易地转换单位。西方各国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凡重视员工职业发展,不断让员工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并为他们的成长、 发展以及参与管理创造机会和条件的企业,就能使员工工作满意度增加,进而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图书馆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没有认识到人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才闲置、人才压制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工作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更谈不上自身的发展。

2.有利于避免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盲目性,提高员工的能力。

经过职业生涯规划,馆员清楚地了解了自身在组织中的定位与发展通道,就可以有目的、 有计划地结合自身情况采取提高的措施,使员工更专注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员工在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中,对个人的个性特征、 能力水平和优劣势的认知难免主观,对图书馆的职业机会和认识不甚明了,从而带来认识的偏差和信息的不对称。

而职业生涯管理则将帮助员工理性的认识和评价自己适合干什么、 能干什么、 组织需要干什么,从而建立起比较切实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3.有利于图书馆和馆员实现 “双赢” ,提高馆员对组织的认同感。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组织与个人双向沟通而产生预期目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馆员更清楚地认识图书馆的现状、 发展与其自身的关系。

通过将馆员个人的职业理想同图书馆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有效抑制了图书馆与馆员个体在目标设置上的偏差,避免由此造成的馆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的丧失,使馆员在图书馆组织中发展,图书馆在馆员发展中成长,最终实现图书馆与馆员之的共同发展。

4.有利于图书馆组织进行人才盘存,促进图书馆的有效管理。

人才盘存就是对组织内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清点。 由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不断变化,图书馆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需要拥有与工作相适应的员工,这种适应包括馆员的数量、 素质要求等方面,通过盘存,图书馆可以全面了解人才短缺和富裕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在充分了解馆员能力、 兴趣、 特长、 性格等因素的基础上,同馆员一起设计其职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到组织的目标之中,随时根据组织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

三、 科学规划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有效途径

1.为馆员开辟多重职业发展道路。

职业发展道路指员工在组织中所要经历的职位序列。如何使组织重视是摆在每个员工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在图书馆员的观念中,得到重用的标志就是职位的晋升。这种传统的、 片面的组织架构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战略。针对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来设立更加合理有效的职业发展道路。横向发展(轮岗制)。

横向发展就是用工作轮换的方式使员工处于经常性的挑战中,增加成就感。图书馆工作轮换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新入馆的馆员,让新员工对整个图书馆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了解。一方面有利于找到新员工的长处和弱点,以安排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二是对于能力较强的馆员,为了培养其管理技能和积累经验,在同一职级轮流任职。但这种方法对那些业务精深和追求稳定的馆员来说,并不适用。

纵向发展。纵向发展就是指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等级,职称的变化,其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和被尊

重的心理需要,此外,纵向发展可以给馆员带来更多物质上 的回报。从传统的职业晋升渠道上来看,高校图书馆内有两种纵向发展的途径:一是管理职务的提升;二是职称的晋级。然而结合现实图书馆的特性,这两种方式已经满足不了要求。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工作形式更加多样,要求给予馆员更多现实可行的提升途径。例如: “星级员工制”“读者服务明星” 等方式。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馆员的职业方向不能是单一的上行路线,还应该存在逆向途径,即馆员职务、 职称是可上可下的,真正实现按能定级、 按绩定位,充分发现人才、 利用人才和培养人才。双重职业发展。这指的是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同时担任两个职务。

它主要应用在实行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图书馆中。矩阵式组织结构是指图书馆根据某一工作项目的需要,单独组建工作小组,由不同业务部门派人参加。小组中的成员既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工作责任,又在原来的业务部门中担任一定的职务。

这种双重职业是团队式的工作方式,它赋予工作人员更多的工作任务,让工作人员承担更大的工作责任,充分利用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2.对馆员所处的职业生涯期不同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

规划馆员职业生涯应遵循个性化原则,针对不同的图书馆员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规划方案,把职业生涯管理具体到每一位图书馆员,提高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在工作中发挥自身潜能,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相应地,高校图书馆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成长发展期馆员的管理。

新员工进入图书馆后,应指派资深馆员传、 帮、 带,使他们尽快融入组织文化,将理论用于实践,并初步建立人际关系。但是,这一时期的员工也是最容易流失的人员,为稳定处于这一时期的员工,应让他们初步承担责任,用挑战性强的工作吸引其注意力。

对于发展扩充期员工的管理。对于这部分员工的管理,应注意他们技能的更新情况,及时提供交流培训的机会力争让他们成为专家和能手。但是对于考虑离开图书馆组织、始终不能接受图书馆理念和文化的员工,应允许其合理流动。

对稳定维持期员工的管理。

这一阶段员工发展有两个倾向:一是维持现状,不再寻求新的发展;二是继续寻求新的挑战,尝试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图书馆组织应使用工作轮换、 承担更大挑战性的工作等方式,尽力动员这部分馆员进入工作上的第二个春天。

对衰退期员工的管理。

这一时期员工普遍都有成为良师益友的愿望。高校图书馆应为他们提供条件,使之帮带新员工,将其积累多年的经验得以延续。另外,在生活上和心理上要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正视能力的衰退,做好退休准备。

3. 工作丰富化途径。工作丰富化是指在工作中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 自主权和控制权,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减少工作中的枯燥感,达到激励目的。工作丰富化是根据郝茨伯格理论,在工作中只有添加一些可以使员工有机会获得成就感的激励因子,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组织带来效率和效益。

在高校图书馆,可以把缺乏激励因素和工作满意度较低的职位进行重新设计,增加工作的完整性,扩大工作范围。

工作内容的丰富化,不仅可以帮助馆员突破个人工作局限,从整体上重新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给予馆员更大的自主性,以丰富馆员的工作内容。

4. 确定职业锚。职业锚概念是美国管理学家 E.H.施恩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来的,职业锚是指们一种从早期工作经历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职业自我观。

它包括三个部件:

自省的才干和能力、 自省的动机和需要、 自省的态度和价值观。施恩在1996年重新阐明了职业锚的八种类型:管理能力型、 技术职能型、 自由自主型、 安全稳定型、 生活型、服务型、 挑战型和创新型。

职业锚理论对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每一个馆员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所在,每个馆员只有在适合自己的职业锚上,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业绩。从组织的角度来讲,图书馆管理层应该考虑弹性的职业发展道路,正视馆员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激励和奖赏制度以及多样化的培训计划来满足不同锚型的馆员的心理需要。

5. 把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个体与组织之间,一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个体的职业目标的实现,总是通过一定的组织载体来实现的。

如何使个人职业生涯与组织人才分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个人与组织同步发展呢?核心的问题是要做到人与岗的合理匹配。职业是否与个性特征匹配,对个人的工作成效和对社会的贡献有着重要影响。此外,还应根据图书馆员的年龄等相关特征,划分出他们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每个人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因此,高校图书馆除了要在横向上了解每一位图书馆员的个性化特征外,还应在纵向上掌握其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从而真正做好职业生涯管理。

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将 “人” 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提到了新的高度。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推动组织和个人共赢,成为最有价值的管理实践。

很显然,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是人与组织共赢的重要连接点:基于 “人为本” 的理念,尝试通过对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实现个人的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

在强调以人为本、 服务创新的今天,开展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效地改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开发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3]李鑫路。高校图书馆应进行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J].新世纪图书馆,2004,(5).

[4]徐建华,付娇。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1).

[5]宋显彪。试论图书馆员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杂志,2002,(9).

[6]牛红亮,霍彩玲。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J].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 篇三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专业化

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教育部在认真总结2001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面对国家新的就业形势,教育部非常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在新一轮德育课课改革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德育必修课,而且作为其他德育课的基础,优先安排在第一学期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要把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教育融为一体、分步推进,从而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准备就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学生通过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了解这一职业所在行业发展趋势,了解这一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职业生涯发展机遇,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明确奋斗的方向,提升成功的机会。

职业生涯教育成为德育内容的学科历史并不长,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不但没有专门学此专业的,而且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几乎没有学过此类的课程,在各级师训基地中也缺乏既熟悉职业教育,又专门研究职业生涯的导师。虽然有的任课教师经历过上一轮德育必修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教学,甚至有的任课教师指导过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的相关比赛项目,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和任务的把握也不一定到位。因此 ,德育课教师在相应的教研和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研读《职业生涯规划》大纲对本课程性质、任务的规定,并落实于备课和教学活动之中。

中等职业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系统地掌握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学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的,学生还没有开始上专业理论课,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和专业还没有了解或者没有太多了解,不能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因此要求《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要“专业化”,就是要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而这种了解,并不是要求任课教师像专业课教师那样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了解:

1 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要重点了解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的“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结构特点和主要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必须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适合中职生横向发展的职业群和适合中职和纵向发展的职业群,还要了解不同专业毕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台阶。

2 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不同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即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对从业者素质的共同要求,又要了解职业群中主要职业对从业者的不同要求。也就是说要了解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

3 了解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几个等级、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哪些职业资格证书是必取的、哪些是选取的,要粗略的知道这些资格证书的大致标准,要了解这些职业资格证书怎样取得,比如证书取得的方式方法、途径等等,还要知道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转岗以及晋升之间的关系。

4 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去向以及区域经济的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可能有的去向,还要了解本校此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实际去向,以及他们从事的岗位的行业特征、发展趋势。任课教师还要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特点,以及本地区区域经济特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系,还有本校毕业生跨地区就业的主要地域及其经济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任课教师要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化”。

首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它是关系到德育课程教材改革成败的大问题。在当前中职德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形势下,德育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的需要。信息革命的浪潮猛烈冲击着传统教育,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也给德育课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怎样提高教学实效性?怎样使学生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驱使每一位德育课教师必须站到时代的高度上去研究,去思考。否则,教学工作必然会脱离社会实际,必然走入歧途。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必修的德育课纳入新的德育课教学大纲,它的性质和任务较作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这也需要任课教师能够认真研读新大纲,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备课和教学中认真执行新大纲的要求,以适应德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其次,阅读专业书籍,拓展知识面,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针对性很强的德育课,每一专业都对应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应相应的职业,而且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所以任课教师应多阅读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书籍,向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多请教、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工艺发展、技术要求以及未来从事的岗位的行业特征、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使德育课教学具有时代感。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按计划是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很多学生是很盲目地走进职业学校的,刚入学更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讲授。通过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讲授,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进而为自己设定一个初步的目标,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随着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和学习的加深,逐步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最后,关心时事,关注就业,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既要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长期存在的现实,又要解决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还要解决很多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务是让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因此,职业生涯教育要积极吸收、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理念,又必须做到“不套用、有创新”,不能过分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忽视“就业难”这一基本国情。在多数情况下,从业者必须面对“职业选人”的现实,从而增加从业者得以生存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

职业生涯教育要使中职学生认识就业、会择业不能一厢情愿,要注意可行性,从而使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生涯发展的职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应该关注就业信息,关注经济发展动态,给学生提供最新的参考信息,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能择业、会创业,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3篇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最新范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3000字优秀7篇10-31

职业规划书【通用4篇】10-30

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优秀5篇】10-28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用4篇)10-28

职业的规划(精彩5篇)10-28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精彩8篇)10-28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优秀5篇)10-27

最新个人职业规划swot【4篇】10-2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得感悟【优秀10篇】10-2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3篇】10-26

64 67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