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2024-03-21 05:58:48

本文是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进一步认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楞次定律。

难点: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过程】

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知识反馈。

1、提出问题

我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否相同?是否有规律?

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1)首先指导学生:用一节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与电流流向关系

2)再用实验要用的,观察螺线管的饶向

3)设计探究实验:用螺线管、条形磁铁和灵敏电流计。分别将磁铁的N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将磁铁的S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观察指针偏转并在设计的表格中记入

3、归纳总结

1)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根据记入的结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学生的能力很强总结结论有如下几种:

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哪个原因。

2)教师对楞次定律内容及理解作解释

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

1)准确把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

①"阻碍"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吗?不一定!"增反减同"

②"阻碍"是阻止吗?(否,只是使磁通量的变化慢些)

2)那么,怎样理解楞次定律呢?

理解(一)谁起阻碍作用——

感应磁场;阻碍的是什么——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怎样阻碍——"增反减同";阻碍的结果怎样——减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理解(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

当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

4、实验验证

一般情况下,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结束了,我却在这里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

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线圈、灵敏电流计来验证探究得到的结论。

首先在实验动手之前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开关闭和或断开时电流计的指针如何偏转,然后连通电路验证判断;接着验证滑动变阻器左右滑动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更加确信探究的结果。

5、知识反馈

投影例题在长直通电导线附近有一闭合线圈abcd,当直导线中的电流强度I逐渐减小时,试判断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通过例题。归纳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确定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增减情况。

(2)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3)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最后让学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4、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1、计算机、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

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电脑演示例题:请同学回忆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引入:

电脑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旧知识给出新结论

即利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结果:

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二)学生实验

1、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

2、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电脑的演示,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在,我们再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由于电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场方向是有确定的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便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楞次定律内容的教学部分

1、通过前人所做实验的大量性来说明此结论的普遍性。

2、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进一步分析实验的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的规律,请学生得出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以叙述,教师予以评价、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

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这里的“阻碍”体现为: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当回路中的磁通量不变时,则没有“变化”需要阻碍,故此时没有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就没有感应电流。

(四)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部分:

通过软件教学模拟实验过程,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练习部分:

⑴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⑵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⑶A、B两个线圈套在一起,线圈A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当线圈A中的电流突然增强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电脑软件的演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3、深化

1)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2)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极,这个()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次定理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

(六)小结:

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

作业:书后练习。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篇三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范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4篇】03-21

五彩池教学设计优秀5篇03-21

打电话教学设计优秀10篇03-21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精选9篇】03-21

《山雨》教学设计【优秀8篇】03-21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优秀7篇】03-21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3篇03-21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优秀10篇】03-20

《百分数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03-20

《花瓣飘香》的教学设计(5篇)03-20

52 7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