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优秀4篇】

时间:2024-03-17 23:25:02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乞巧》教学设计【优秀4篇】,仅供借鉴。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 篇一

29.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朗诵古诗。  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古诗朗诵。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5分二、复习古诗,欣赏评价 。师:你学过哪首古诗,给我们朗诵一首让大家欣赏。  1.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互相评议谁朗诵得最美。 复习学过的古诗,和朗诵方法。  5分三、读中识字,准确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编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新的古诗,就反映了两个美好的故事。 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查字典学习生字。 2.学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节写下来。 3.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两首古诗。 4.学生自己读两首古诗。  学习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的方法。准确朗读古诗。   10分四、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带领学生学习第一首诗歌。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几万条”等词汇理解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1. 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一首诗歌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 3.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学习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0分五、配图想象,加深理解 。老师把语文书为古诗“乞巧”配的插图展现在大屏幕上,配有音乐朗诵“乞巧”这首诗。 1.学生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 2.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描写的景象说出来。   培养想象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10分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一、检查已学,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谁把《乞巧》这首诗讲得清楚,背得有感情,画的有创意。 1.学生现在小组里比赛。 2.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展示。 3.大家评议。  互相启发、促进,激发学习兴趣。   10分二、学中教法,用法自学。1. 带领学生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2. 你能不能自己学习翻译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老师点拨。 3.自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10分三、总结方法,感情朗读。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乞巧》这首诗。老师觉得大家朗诵得很好。这首诗应该怎样朗诵,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呢?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1.学生结合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朗读的,思考朗读古诗的方法。 2.总结出:前四个子与后三个字之间有短暂的停顿。第五个字加重语气等。 3.学生朗诵练习,互相评议。  学习朗诵古诗的基本方法。并且朗诵《嫦娥》这首诗。     10分四、读诗配画,加深理解 。老师播放音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嫦娥》这首诗诗句的理解画一幅画。 1. 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合作画画,根据图画把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老师点拨。  理解诗句意思和作者的情感。   10分五、板书。                        29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 美丽的故事

《乞巧》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乞、巧、宵、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课文注释、体会诗意。

3、能用自已的话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根据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与“乞巧”有关的资料;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2、老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复习与节日有关的古诗,提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许多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同学们还有印象吗?我们一起来复习复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的是?什么节?还有描写关于清明节的《清明》,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刚才同学们读的古诗就是文化宝库里一颗最闪亮的明珠。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也是有关节日的:是七夕节,题目是:乞巧。

同学们预习了吗?那你们能把古诗读一遍给老师听吗?好,试试看。

3、板书课题,齐读。(写“乞”、“巧”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写提醒学生写“乞”的时候要注意与“气”区分,“巧”注意第三笔是“提”。老师边带着学生书空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下来。)

问题设计:哪位小朋友能给同学们提个醒,“乞”书写要注意什么?“乞”可以组词为?“巧”要注意什么?“巧”字可以组词为?

4、那么“乞巧”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问题设计:通过预习同学们肯定收集了不少关于乞巧的资料,那么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说说,他都知道些什么?(说完整点,我知道……)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在预习的下了功夫,懂得去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讨论:乞巧节的来历

请看大屏幕,图画上的这一位女子在做什么?

PPT1:古时的女子呀不像现在的女子可以出去工作,她们只能在家里做些女工,如绣花、织布等,如果她能织得一手好布,别人就会夸奖她心灵手巧。而传说天上的织女,不仅美丽、善良,而且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她在天上的七仙阁里不停的织着云锦。

PPT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云锦图吧。你能用上一些词语去赞美一下织女的云锦吗?这么美的云锦出自织女的`手,你们羡慕吗?(羡慕)古代的少女就更羡慕得不得了!

小结:所以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对巧手,民间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带着虔诚乞巧的心情,那我们再把古诗读一遍吧。

二、知诗人:介绍作者。

过渡语:了解完古诗的背景,让我们走进诗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831—847)字智周,福建人。林杰小时候非常聪明,精通书法棋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文章,通常我们把这种人又称为?

三、明诗意:

据说这首诗就是林杰六岁所写的,同学们觉得他厉不厉害啊?老师觉得我们班有些同学也很厉害,通过预习就会读诗了,那么哪些同学想做小老师,读给大家听听,谁来试试?

1、请3个学生来读,都读完后再请学生来评价。(你来试试。还有谁敢挑战,能不能读得比他更好一些?你读得这么好,能给大家提个醒,读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吗?)

2、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词的读音,(出示拼音PPT)来,跟我读。还要注意古诗的节奏,来跟着节奏,一起读古诗(出示古诗PPT)好,非常捧,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来好了。

3、我们知道,要学习一首古诗,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理解诗中的意思。那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理解诗的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A、看注释、、查资料、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把它们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B、遇到不懂的,可以向别人请教,和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C、还可以结合插图、想象画面

过渡语:这些都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好方法,那么我们先用第一种方法,要求:结合课本或资料书的注释,说说你知道了哪些字的意思,然后把它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你读懂了什么?(好,谁来告诉我,他读懂了哪些字的意思?)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A、汇报:大家有没发现有两个字是同音的?“宵”和“霄”,你能组词的方式去区分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夜宵、元宵、通宵;云霄、碧霄、九霄云外)所以,宝盖头的宵指的是夜晚,那么七夕今宵指的是哪天的晚上(宵:夜晚。霄:云彩、天空)。

B、那么“碧霄”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碧霄图,碧霄指的是浩瀚无际的天空,在浩瀚无际的夜空,有一条银河,又叫天河,天河的两边有两颗特别明亮的星星,一颗是织女星,一颗是牛郎星,两颗星星遥遥相对。说到这里,同学们想到诗中的哪一句?(学生说)

C、所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两句诗连起来说就是?我来读诗,同学们来连诗意,好吗?(七月七日这一天晚上,人们纷纷抬头看看浩瀚无际的天空,因为牛郎织女将会在这一天渡过银河来鹊桥相会。)

D、那么,谁能够一下子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完整而有感情地说一遍呢?

F、这两句诗包含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你们知道是什么故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穷小伙子,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人们都叫他牛郎。一天,天上的织女和她的姐妹们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认识了织女,二人相互喜欢,于是织女偷偷留在了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两个人结婚之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王母娘娘知道,王母娘娘很愤怒,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

牛郎上天无路,老牛告诉他,只要用它的皮做成鞋,就可以飞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谁知道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分开在两岸,只能相对流泪哭泣。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F、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古诗,让我们带这种心情再读一读这首诗吧。不过老师也想读,我们合作来读好吗?老师读一三句,同学们读二四句,你们准备好了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过渡语:我们接着往下读,用上刚刚的学习方法,先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可以先和你同桌讨论讨论,待会再汇报你懂了什么。好,小组学习,现在开始吧

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A、家家什么意思?为什么乞巧要望着秋月呢?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怎样过乞巧节的?

因为古人过乞巧节最普遍的乞巧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七月七日这一天晚上,少女们相聚在一起,摆上时令的瓜果精美的点心,朝天拜祭,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穿针乞巧,祈祷祈福。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

C、所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两句诗连起来就是?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的人们,对月穿针,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所穿的红线都用了无数条。

D、同学们真会学习,那么谁又能够把句子意思连起来,完整而有感情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呢?

F、所以每一条红丝代表了人们的一个美好心愿。那么她们有什么心愿呢?他们在对月穿针时,心里会乞求写什么吗?有一首《乞巧歌》是这样说的。(PPT出示):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同学们能想象她们心里可能会乞求些什么吗?

F、拓展: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和梦想,你们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今年七月七日的你也过乞巧节,你会乞求什么呢?(学生说)

四、背诵古诗。

1、过渡语:这首诗真美,可以带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想象,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好?老师也想读,那么请同学闭上眼睛,看看你在老师的朗读中想到了什么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

你也试着这样读吧!大家听从她的朗读中你能想象得出诗句的画面吗?

请个别读(你能像她这样读吗?)

男女合作配乐读(这么美的古诗,如果配上美美的音乐一起读,那效果就更好了,好男生和女生合作读,女生一三句,男生二四句,好,乞巧,林杰,女生预备起)

机动:(老师看到有的同学都陶醉了,能背诵下来吗?试一试。)

2、过渡语:你们真棒,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多练习,一定会能把这首古诗背下来,下面我们比一比谁是背诗小能手。

先自己练习,然后互相背给同桌听。好,下面开始练习吧。

谁先来背,(PPT:出示默写内容提示,师提醒要背完整),

那么没有内容提示,你还能背出来吗?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

我们女生来试试,男生能不能背得像女生一样好呢?

五、拓展:

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林杰写的乞巧,其实古时候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写了诗。

《乞巧》公开课教案设计 篇三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古诗吗?好的,我们一起来背背我们熟悉的古诗吧!(学生背古诗)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

2、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幅画面,有的还包含着一个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也想背一首你们听听,好吗?(师背《清明》)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3、这是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诗歌。这一节课,我们还要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指导乞的变调)看看这个乞字,你会想到什么字呢?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再来看看巧字,谁能用它组词。真了不起,,来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板书课题)再读读课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板书林杰)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他六岁时就能写诗。

3、请同学们借助诗歌中的拼音,自由的把古诗读几次,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

4、读古诗有方法,古人有四声法,就是一二声的字读得慢一点、长一点,三四声的字读得快一点、短一点。

5、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我听见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宵霄,用点标出来)那这两个字的字形一样吗?(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它是什么意思呢?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6、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课后注释和资料袋,一边读一边想,也可以小组进行讨论,看看自己能明白古诗的意思吗?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学习时再提出来解决!

三、品读鉴赏

1、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相信你们对这首古诗有个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第一和第二行,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诗)(相机理解七夕碧霄)

2、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同学们在课前是不是认真地阅读了老师发的故事资料呀!那我考考你们,牛郎织女每年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好的,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织女?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把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人间的姑娘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她们个个都对织女的心灵手巧羡慕得不得了。

3、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4、是啊,在这样一个弯弯月儿高高挂在天空,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板书:人间

5、原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每年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我们再来借助课后资料袋里的介绍来了解一下乞巧节?什么是乞巧?乞巧的方式有哪些呢?我还知道的方式有:蜘蛛结网和贺牛生日,蜘蛛结网就是人们把瓜果装在盘里放在院子里,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得巧了。贺牛生日指的是传说七夕这天是牛的生日,牧童就会在这天采摘一些野花挂在牛角上给牛过生日。(课件出示四种方式)当然乞巧节的风俗还有很多,那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呢?

6、假如渡过河桥的织女的两个孩子想请你把人间姑娘们乞巧的情景画一幅画送给他们,你会画上一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说中体会家家、穿尽、几万条、动作望秋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乞求能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7、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四、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

2、刚才我看见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在诗情画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五、体验升华

1、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2、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张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3、好的,谢谢你们。那古代到底是怎样的节日景象呢?我这里有一组再现古代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配文)

4、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音乐)

5、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 会写4个字,能认 8个字。

2. 背诵本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能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4. 教学重点:朗诵背诵本诗,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5.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6.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2、教师准备蹊跷用的红丝线和针。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看插图,引导说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2. 牛郎织女相会的同时,唐代民间正在举行一个盛典——过乞巧节。想知道乞巧节是什么节吗?

3. 简介诗人林杰。

4. 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乞巧节。

二。初读诗歌,指导朗读。

1. 认读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2.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 指导按“平长仄短”规律读。

(1)师示范读。

(2)生自由大声读诗。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情,感悟诗意。

1. 解诗1、2句。

(1)看书上插图,给插图起名。(题目)

(2)织女平时在天上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出示汉代无名氏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

指导读,想象。

牛郎和孩子们在天河东岸如何呢?出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人们同情牛郎织女的不幸,人们更渴望现实生活中充满幸福与自由。所以在七夕,人们都会深情祝福他们——

(4)齐读1、2句诗。

(5)他们今天终于相会了!多为他们高兴呀!——怎么读出来呢?(高兴。激动)

2.理解3、4句诗。

1. 抓住“家家”“穿尽”来理解乞巧节热闹盛况。

2. 设置情境,模仿乞巧。进行“对月穿针”活动。

(1)出示《乞巧歌》(唐代民间)

“乞手巧,乞容颜,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出示胶东地区乞巧歌: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小结:(让学生自己感受)凡是美好的心愿,都可以在今天向织女乞取。

(1)理想是指路明灯。我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愿?指名说心愿,培养理想观念。

a. 小组内互说理想。

b. 指名说心愿。

(2)让我们祈求织女姐姐实现我们的心愿吧!取出红丝线和针,模仿古人对月穿针乞巧。

要求:一边说出自己的心愿,一边把红丝线穿过针鼻儿。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

(4)让我们尽情感受这盛大的典礼吧!大声朗读本诗,进入唐代盛大的乞巧场面。

四。诗歌是要配乐歌唱的,让我们模仿古人来唱读诗歌吧!(古典配唱)

1. 试着选择欢快、优美、抒情的歌曲配唱。

2. 推荐耳熟能详的《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调。

3. 齐唱本诗。

五。扩展延伸。

今天我们和唐朝人民一起向织女乞取智巧,表达了在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美好的心愿。但是,只靠乞取就能实现理想吗?现实生活中,到底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让同学们讨论。归结为:假若你和时间一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附板书:

乞巧——→织女?

平仄规律唐 林杰

入境  |

配唱 ↓

自己

(和时间赛跑!)

最新范文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7篇】03-17

《咏柳》教学设计(精选3篇)03-17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精选9篇】03-17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9篇】03-17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03-17

网页制作教学设计最新8篇03-17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17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03-17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优秀03-1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9篇03-17

52 7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