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优秀4篇】

时间:2024-01-04 11:35:59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4篇高中音乐教学设计,希望在高中音乐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高中音乐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1、《祖国颂》

2、《你是这样的人》

3、《走进新时代》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走进新时代》,联系所学作品,了解音乐的社会性既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音乐作品意境,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合唱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

教学理念:

师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根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在课上完成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及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并以《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为例,认识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教师从中给予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习,懂得音乐的社会性既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体验、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

2、通过学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①学生将收集的的资料,整理好,用以说明合唱艺术。

②教师需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③学生进入教室按声部落座。

教学过程:

一、《祖国颂》

1、介绍合唱《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出示多媒体)

《祖国颂》是一首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气势宏伟,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合唱作品,分为A,B,A三个乐段,教师范唱三段的主题,并简要介绍说明。演唱《祖国颂》这首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聆听全曲

3、组织学生说出聆听后的感受

4、学唱三段的主题旋律,加深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

5、出示多媒体:“什么是合唱艺术” 、“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

6、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自的资料,教师参与展示、总结归纳: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

二、《你是这样的人》

欣赏分别由戴玉强的美声唱法和刘欢的通俗唱法演唱,请学生进行对比。

作品介绍:《你是这样的人》是电视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是为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而作,题材为颂歌,歌曲含蓄、深沉,回味深长。

请同学说出同一首歌用不同唱法演唱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

重复欣赏,戴玉强演唱的。

师点拨提示:周恩来,是一个让后人无限追忆和怀念的历史伟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也无法忘记那些为革命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三、《走进新时代》。

(1)分别欣赏:独唱《走进新时代》、合唱《走进新时代》。

师:请同学们注意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独唱、合唱,产生的效果有怎样的区别。

(2)实践

教师弹奏并演唱《走进新时代》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学唱《走进新时代》,进一步体验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师:《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歌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婉转动听的音调,抒发了全国人民,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情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歌曲为二段体,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规整,歌曲的曲调采用民族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

第一乐段是陈述性的诉说——“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演唱中注意装饰音的效果,使曲调更具有口语的语感,自然而优美。

第二乐段是对比段,旋律在高声区,情绪更加激昂,更加高亢,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学唱中,教师要给予气息,咬字、吐字、强弱、情感处理等,必要的指导,把歌颂与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

播放歌曲,全体合唱《走进新时代》,教师指挥。

四、巩固与深化

教师与学生一起,把整节课的内容,回顾,整理,总结归纳。

学生可继续用搜集的资料说明。

教师在音乐有何社会功能上进行引导、点拨,进行研讨。

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研讨。

音乐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研讨。

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最后针对教学重点进行提问与考核。

五、下课,布置作业。

高中音乐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各组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

教学重点:

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服装走秀导入。三组学生分别派出三人展示本民族的服装并做些典型舞蹈动作,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

(二)学生作业展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三个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

1、介绍蒙古族: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流行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

2、介绍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达赖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3、教师:下面有请阿凡提大叔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旅游胜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

(三)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教师提问:1、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四)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

2、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教师介绍囊玛音调特点。

4、请同学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五)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

1、该曲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是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词寓意深刻。

2、教师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见课件完成选择题

(1)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是(do)

do明快re缓慢mi自由

(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是(mi)

do悠长高亢re婉转抒情mi生动活泼

(3)新疆音乐常用的乐器有(re、mi、fa)

高中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东南亚---印尼和南亚——印度的风格特点 。

教学难点

分四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点;用手划出划旋律线,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来看这幅地图,图上画的是哪个洲呢?(亚洲)我国和邻国所构成的亚洲就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亚洲音乐神秘的面纱!

二、教授新课

(一)亚洲传统音乐整体概知

(提问) 亚洲可分为哪几个音乐文化区?影响各区音乐文化的国家或地区有哪些? (回答)完成图表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 东亚(中国)、

南亚(孟加拉、印度)、

东南亚(中国、印度、伊斯兰、欧洲)、

中亚和西亚(古希腊罗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兰(古阿拉伯音乐))。

(二)东亚-----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带着问题听音乐)

1、在东亚有一种神奇的唱法,一个人唱出两种声音?有谁听说过吗?

(了解呼麦唱法,书71)

2、聆听乐曲分为几部分,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你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提示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 乐曲开始,马头琴奏出徐缓悠扬的前奏。

第一部分,响起呼麦的声音具有蒙古长调的特点,节拍自由,节奏徐缓、宽松,乐曲非常辽阔、奔放、抒情、恬静。

第二部分具有短调特点,节奏密集,曲调欢快、跳跃,情绪热烈欢快。刻画了生气勃勃的红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发而出,表现出草原上欢快的情景。

3、表达了人们什么情感呢? 书71

(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们去“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去听一听。

2、感受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问题导入:

(1)歌曲曲调、节奏和唱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2)本曲表现的内容是 什么?伴唱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1)歌曲曲调缓慢、悠扬,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2)表达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优美的。情歌 。 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 “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船浆起落节奏的哼声。)

3、介绍克隆宗。P72

4、歌词有什么特点呢?四句一段,句子首尾都押韵

3、分四组演唱《星星索》片段 书76

3、实践活动:(和学生一起体验划船和乘船的乐趣) 首先请同学范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后选用两组同学用固定音形“啊,星星索”伴唱;一组同学和老师共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过这样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特点的认识。完成教学重难点。

(四)南亚-----印度民间乐曲《欢迎》

1、听音乐判断哪个国家?

下面我们乘船去到一个神秘的国度。先听音乐,判断这是哪个国家? 学生回答:印度

2、你怎么判断出来是印度的呢?根据演奏的乐器声音,在印度电影配乐中也常常听到这种乐器的配乐。介绍萨朗吉。

2、印度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1)聆听这首音乐,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线? (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试着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然后鼓励大家上黑板展示划旋律线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完成教学难点。)教师点评 学生总结音乐特点:

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

(3)请挑出描绘印度音乐特点的词语。(完成拓展与探究3)

5、阿塞拜疆音乐《巴雅提木卡姆》。

(1)简介(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屏幕文字)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组曲。这首木卡姆用卡曼贾演奏,卡曼贾是伊朗和高加索等国的民间乐器,在埃及、土耳其和中亚地区也有流行。

(2)欣赏时请学生注意伴奏的节奏。

(3)引导学生进行“演奏”活动。(用身边各种物体做打击乐器,拍出各种音色的节奏)

四、课堂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 学生回答并范唱:

日本的《樱花》 韩剧《大长今》主题曲《希望》 朝鲜民歌《道拉基》(桔梗谣)

高中音乐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分析歌曲,感受其辽阔的曲调,人物真挚的'情感,领略音乐与戏剧结合的艺术魅力,进而喜欢中国的歌剧艺术。

2、通过分段聆听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之美,掌握合作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感受“江姐”的性格特点,并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

难点:

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特点,感受“江姐”的性格特点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歌剧艺术?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歌剧作品。

学生自由进行介绍。

教师总结:16世纪初,在意大利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歌剧。并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优秀的歌剧作品。在20世纪初,我们国家也出现了自己的民族歌剧,《江姐》就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作品。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播放多媒体,并提出问题:歌曲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2、再请同学们进行分享查阅关于歌剧《江姐》与歌曲《红梅赞》的一些相关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重要的任务,奔赴川北,途中闻听丈夫被害的消息,忍着悲痛,拖入战斗,期间备叛徒陷害入狱,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这首歌在全剧中多次出现,为江姐的音乐基调做了全面的概括,是贯穿全剧的音乐主题,江姐的唱腔大都由此发展而来。

3、教师再次完整播放歌曲,与学生共同欣赏。

(三)探究学习

1、教师范唱,请学生看着歌词,进行小声跟唱。

跟唱之前,提出问题:仔细看一看歌曲的歌谱,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跟唱之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二段曲体,A、B两段的结构相同,都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前三个乐句都是两小节,两个乐段的最后一句都扩充为三小节。A段主要是对红梅性格的具体描绘,B段是对红梅品格的赞美。

2、教师播放A段音乐,请学生聆听。

在听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说出歌曲中的拖腔和装饰音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拖腔手法、装饰音的使用,使歌曲既有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歌曲旋律更加细腻朴实,深情而又乐观,韵味十足。更能体现主人公“江姐”柔美的形象与坚韧品质。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歌曲中的拖腔与装饰音。

3、教师播放B段音乐,请学生聆听。

提问学生:B段的曲调与第一段有什么异同?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第二乐段是从第一乐段变化发展而成,旋律上在平缓中升调,第二段音调上更加高昂,节奏上更加明快,对未来充满希望,情感也随着曲调上扬而得到升华,不仅赞颂了梅花的品格,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坚忍不拔的品质。

4、完整的聆听歌曲,品味歌词。

(1)完整的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四川民歌的基础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作曲技巧上多用七度、八度大跳音程,二者完美结合,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更显歌曲的磅礴的气势。

(2)品味《红梅赞》歌词。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老师进行讲解,以红梅来象征我们的同志。红梅的生长环境十分凶险,用它来象征着我们革命的艰难与不易。当时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就设在重庆,也就是在敌人的心脏。红梅生长在最险恶的地方,这就寓意着我们的同志像红梅一样也是在最危险的地方与敌人展开斗争工作的。红梅开在最危险的地方,但同时也象征着是凝聚了党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正是因为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下才使红梅具有了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傲雪凌霜的品质。

5、再次完整的聆听歌曲,能够哼唱歌曲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歌曲《红梅赞》在整部歌剧中出现了四次,分别通过视频观看欣赏这四次出现的情景,简单的谈谈歌曲出现的场景,感受这一经典佳作。

(五)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分析歌曲,我们感受到了曲调的辽阔清新、明朗刚健,通过歌词的品味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曲情绪在激情之余又不失抒情。感受这一经典之作。同时也要感受歌剧艺术之美,进而喜欢我国的歌剧艺术。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高中音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高中音乐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最新范文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优秀10篇01-04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优秀5篇)01-04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最新4篇01-04

《凉州词》王之涣 教学设计【精选3篇】01-04

小学音乐《法国号》教学设计精选5篇01-04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优秀5篇01-04

教学设计方案6篇01-04

《我选我》教学设计(优秀9篇)01-04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最新7篇】01-04

《五彩池》教学设计(优秀3篇)01-04

52 56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