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2023-12-23 11:46:59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为了加深您对于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的写作认知,下面山草香给大家整理了8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一

板块一、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治水的原因

1、观看视频理解 “滔滔的洪水”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ppt出示第一节文字)

(2)看视频理解“滔滔的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洪水来的时候,房屋都冲倒了,他的声音像野兽一样,给你什么感觉?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

(3),出示词卡:滔滔的洪水齐读。

2、想象画面理解 “无家可归”

(1)出示词卡:“无家可归”,看着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房屋都冲倒了,老百姓只能——;庄稼淹没了,老百姓只能——

(2)读好这个词。

3、想象画面,读一读。

(二)治水的过程

1、请三位学生读,每人读一句,读完整。(ppt出示第二小节文字)

2、分句指导朗读

(1)第一句:读出决心。

①把你的决心放到句子中

②让我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2)第二句:抓关键词,感受治水的艰辛

①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再请你读,你觉得准备工作简单吗?理解“千辛万苦”

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禹治水艰难的?他吃了那些苦?(禹渴了……,禹饿了,……)

④这么多的苦都藏在了那两个字中?(“千”和“万”)

⑤理解“千山万水”

禹不仅吃了很多苦,还受了很多累,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告诉我们他翻过了很多座山,趟过了很多条河,这个词你找到了吗?

⑥积累千( )万( )的词语

先同桌交流

再师创设情境:

一个人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

打仗的时候,有很多的兵马(千军万马)

天上的白云变化很多,(千变万化)

(3)第三句:知道“九”表示很多,并勾连生活中与“九”有关的词语“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3.指导背诵。

(1)示范背诵。

(2)传授背诵秘诀

这段话非常的有意思,你发现了吗?看:PPT出示:第一个三行;再出示第二个三行。

看,第一个三行跟第二个三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短一长”,再看看,这两行短的,又有什么相同点?你真会发现,他们长短是一样的。如果咱们数一数字数,怎么样?哦字数相同的。对,这样的句子我们看上去很整齐,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引读:他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察看了……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

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就这样来记:他的准备工作怎么做?我抓住了“吃尽”“走遍”“察看”这三个词,他带领老百姓怎么做?我抓住了“挖通”“劈开”“引导”这三个词来背,这样很轻松的背下来了。不信你也试试!

(3)生练背

(4)师引导看PPT,一起背

4、治水的故事

(1)自由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填数字,质疑

讨论:禹为什么不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和妻子呢?

(3)齐读

同学们,看一看能耽搁多长时间啊?难道他真的不想见他的妻子和儿子吗?可这13年间,禹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地重返家园,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这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治水的结果

1、理解词语“安定的日子”和“代代相传”

(1)引读第四自然段

大禹这样的努力,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洪水被“制服”了(板书:制服)引读第四小节

(2)想象画面理解“安定的日子”

曾经冲垮的房屋,现在……曾经淹没的农田……现在……

人们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指名读,齐读

2、语言描述理解“代代相传”

所以啊,大家都很感谢这位治水英雄。爷爷把这个故事说给孙子听,孙子把这个故事再说给他的孙子听,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这就是——“代代相传”

板块二:扣“大”质疑,深化主题

1、老师质疑:为什么文中前3处用“禹”最后和题目用“大禹”?

①老师有一个疑惑。你看在“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禹在外治水13年”“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这里都是叫他“禹”,那为什么题目和最后一段中要加上一个“大”叫他“大禹”呢?

②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是大禹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

2.小结引读。

他是伟大的禹,所以我们称他——大禹

他是大公无私的禹,我们称呼他——大禹

板块三、识写“治”与“制”

1、识写“治”

(1)怎样记住“治”的呢,?利用“抬”识记。

(2)师范写,生描红

(3)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2、学习“制”

(1)出示“制”, 你是怎样记住“制”的?

(2)师范写,生描红,左宽右窄,注意左边的笔顺。

(3)“制”组词

板块四:布置作业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习字册》上将“治”和“制”描两个,写一个。

【板书】

无家可归

大禹治水

制服 安定的日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根据提示讲故事。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

3、学习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难点

通过“十三年”、“三次”、“一次”等词语,学习大禹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们都是二年级的学生了,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很多的故事陪伴着我们:童话故事像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寓言故事像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等等很多形式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我相信学过以后回家讲给爷爷奶奶听,他们一定很高兴。(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过后说一说你从书中得到哪些信息?(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那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那些话或者情节印象深刻?)

3、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1)联系下文理解“泛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想象,大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人

(板书:洪水——泛滥,毒蛇猛兽——到处伤人,人们——痛苦极了!)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抓住“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开头通常用的。方法。注意语气。

4、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1)强调生字词“灾难”,联系上下文,理解灾难的意思。

(2)学生说一说,谁在治水?用的什么方法?用了多长时间?结果怎么样?

(3)用“继续”造句。

5、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纠正学生读音,找出“十三年”、“三次”、“一次”,把这些词语重读,学生试着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2)教师提问: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品质。

(4)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十三年”、“到处奔走”、“三次”、“一次”讲故事。

6、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结合插图对照课文,你想说什么?说一说,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7、教师范读洪水退了,让学生总结:

洪水——退了,毒蛇猛兽——驱赶走了,人们——安居乐业

8、为什么禹被称为大禹?

我们知道大部分神话故事中的人和事都有虚构成分,但禹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也确实帮助人们脱离了洪水的折磨,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的事迹编写成故事代代相传,这也证明了禹在人们心中的伟大,所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大禹”。

五、课堂小结

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滚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长听;推荐阅读《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后羿射日》

七、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示例 篇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泰兴镇大生小学 徐明香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把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

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仿写句子,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洪水)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洪水?指名说

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出示课件

师:农田被淹没了,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房屋被冲倒了,老百姓就没有住的地方了,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出示第一小节 生齐答

相机板书:无家可归

指名读第一小节 齐读

2.过渡:洪水这么无情,老百姓多么可怜,是谁来救老百姓的呀?(大禹)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5、大禹治水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被洪水袭击的悲惨场面,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心灵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为后面的学习做了情感的铺垫。

二、简单回顾课文

1.师: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洪水有没有被制服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

2.师:洪水被制服了吗?(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日子?(安定)

相机板书:安定

【设计意图】:这是对整篇课文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课文。教师设计了相关问题,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过渡:大禹看到这样无情的洪水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课件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 指名读 齐读

2.师:“下决心”说明了什么?指名说并相机板书:下决心

3.学生默读课文第2小节,圈画出反映治水艰难的关键词或者句子。师板书:艰辛

交流:吃尽 走遍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师:这里的九是不是真的就是九呢?(不是,而是很多)

4.同桌之间互读体会所划的词语或者句子。

5.课件出示图 师:他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让我们一起看这里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句话。

指名读第二小节

师:同学们,治理洪水多么艰难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早上,月亮还没有回家,大禹和人们在干什么;晚上,星星已经出来了,大禹和人们还在干什么;渐渐的,他们的脸变黑了,身子变得越来越瘦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一起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设计意图】:圈画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深入感悟本文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了治理洪水的艰辛,以及大禹吃苦耐劳的精神。此环节,还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治水的画面,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使文章有血有肉,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与之共鸣。

四、学习课文第3小节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聪明、坚强、勇敢的大禹和老百姓们一起治水的场景。就在禹治水的年代,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三过家门而不入” 指名读 并相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2.师:课文的第三小节就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3.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 指名读

4.师:从所填的这些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5.师:禹在外治水十三年,十三年,四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一次也没回家看一看。平时,如果父母离家一个月,你心里怎样?在外的父母又会怎么做呢? 指名说

6.课件出示图 师:你们看此时的大禹正从自己的家门口经过,妻子正抱着儿子,他的儿子仿佛在说什么呢? 指名说

师:大禹是不是铁石心肠、太无情了呢?(不是的)他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 指名说

是啊,谁说大禹无情无义,他一心为民的深情厚谊,多么让人感动啊!谁来读这一小节?指名读 齐读

【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学生与自己父母的感情都是非常深的,也有很多深刻的体验。此环节设计的角色体验,促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妻子和儿子也需要大禹,老百姓安定的日子是大禹牺牲自己的骨肉亲情而换来的,从而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可贵精神。

五、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过渡: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多感人啊!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此时老百姓的心情怎样?指名说

2、师:他们又是怎样感激禹的呢?课件出示第四小节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小节

指名说 质疑:禹的名字前为何要加个大字?指名说

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们终于过上了好日子,这全归功于大禹。 齐读第四小节

3、师:读到这里,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大禹,我想对您说…… 指名说 动手写一写 指名读

【设计意图】:此时此刻,学生对大禹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心里一定有许多感受,动手写写,是为了使情感得到升华。

六、听录音,感知全文。

七、课后作业

师:小朋友,今天回家把《大禹治水》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听吧。

【教后反思】:

一、 激发兴趣,在浓浓情趣中进入课文学习。

新课伊始,老师播放洪水泛滥的视屏,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随即引出“大禹”,学生迫不及待要求学习课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 品读感悟,在品读感悟中了解人物形象。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数量词、动词等的反复朗读体会,促使学生感受到了大禹的伟大形象。

三、 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圈画相关的词句,多种形式朗读,以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四、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每一篇课文都有许多读写训练点,而且学了课文之后,学生心中定会荡起波澜,那么让学生动手写写,以此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两个方面体会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

一、默写生字词

二、“吃尽了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走遍了千山万水”是什么意思?

1、“千”和“万”说明了什么?它不是说真的走了一万座山,趟过一万条河,而是形容很多。

2、做一做:写出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样的词,越多越好: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3、一个“千山万水”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天地。想象一下大禹会吃到哪些苦呢?

三、读一读、想一想

1、尧帝在位的时候,人们为了逃避水患,经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于是四方首领推荐鲧(禹的父亲)去治理洪水,鲧用了“土掩”的方法,造堤筑坝来围堵大水,结果用了9年的时间,仍然没有把洪水治理好。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改正了围堵的方法,用“疏导”的办法,凿山挖河,最终制服了洪水。

2、读了这段内容,你觉得禹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自学质疑

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你的小脑袋里在想什么?

五、名言欣赏——孔子说:如果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五

学科 语文 班 级   执笔人 薛春炜 执 教 时 间 年  月  日 课题 大禹治水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8个,写字7个。 3、理解课文,说说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说说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难点 生僻词语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8个,写字7个。 3、理解课文第一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2、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检测预习,读通课文 1、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2、词语检测:倒塌 堵塞 临死 叮嘱 开凿 垒 长年 欣欣向荣 敬仰 爱戴 英雄 3、轮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会填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总结: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四、学写字。 1、描红;给生字找朋友。   2、小组长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3、说说哪个生字难写、易错或者难找朋友。    集体练写:野、荒、塞               4、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一、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5、总结课文。 二、课堂检测。 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是因为:         三、增量阅读。

大禹治水的足迹:禹王庙、中流砥柱、禹王祠、龙斩台。     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10奉献

大禹治水制服洪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    不辞辛劳

《大禹治水》教案 篇六

课题:15、大禹治水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正确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简介大禹 理解课题 2、初步了解大禹 二、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导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分段试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治理、洪水  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被  制服  伟大 滔滔  淹没  冲倒  房屋  仔细  劈开  感激  英雄 3.范读课文。 出示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 三。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组织讨论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 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名朗读。 4、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并指名朗读。 (2)引导学生进行字形记忆方法。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          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          安定日子练习设计: 1、把音节补充完整。 x___  x___  __i“  __‹  y___  __Œ   雄        形      久      理    引       治 2、多音字组词。 倒没       do(      )               mi(      )        do(      )               m(      ) 3、比一比,再组词。 治(      )  理(      )  形(      )  到(      ) 制(      )  里(      )  行(      )  倒(      ) 秀(      )  被(      )  洪(      )  代(      ) 季(      )  袒(      )  红(      )  带(      ) 4、扩词 治(      )(      )(      ) 通(      )(      )(      ) 制(      )(      )(      ) 伟(      )(      )(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15、大禹治水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培养学生为别人造福的观念。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字的结构?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正音。 2.引导提问: (1)大禹是怎样想的? (2)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3)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4)“千山万水、千心万苦”中的千、万是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3.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都强调些什么?表现什么? 4.第四段 (1)指导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2)引导提问: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3)指导全班同学再次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九十九座大山 九十九条大河 一心为民练习设计: 1、 背诵课文。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3、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禹下决心要(      )。他走遍了(      ),仔细地察看(      )和(      )。他吃尽了(      ),带领(      )挖通了(      ),劈开了(      ),(      )流入了大海。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这小节主要写(                )。 ③写出“千×万×”的词语(          )(          )(          )(          )。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 篇七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

1、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8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

最新范文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优秀3篇12-23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6篇】12-23

秋天的图画的教学设计【最新7篇】12-23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10篇】12-23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0篇】12-23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优秀7篇12-23

《小池》教学设计【最新4篇】12-23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7篇)12-23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故事说课稿《烟斗萨克12-23

二次函数的顶点课件(最新9篇)12-22

52 54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