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时间:2023-10-15 21:56:13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这11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一

一、理解课题,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很多。

师: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起齐国,我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经常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板书)生书空。

师:你对晏子有哪些了解?

恩,对。课前预习课文了。你知道的可真不少。同学们看!(出示课件晏子资料)

师:他原名叫晏婴,为什么叫晏子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子呢?

哦,这是你的观点。你分析的很有道理。

那我称为姜子行不行?

对,不行,为什么?不知道,没关系,其实呀“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还有哪些人被称为子?

师:同学们的课外语文知识积累还挺丰富啊。学习语文要经常注意课外积累。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他的一个故事——《晏子使楚》。(板书:使楚)

师:使楚什么意思啊?

师:看来课文大家预习的不错,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课件词语)

快,自己先读读。

谁来自告奋勇的第一个读?

他读得真好,刚才侮辱和规矩他都读对了。

侮辱两个上声在一起,第一个要读成二声的。

规矩中矩单独出现读三声,规矩两字在一起就读轻声。

再读。接着来。你读的很准确,你来,声音很响亮。

你真棒,连多音字都能读准确。

师:快读给同桌听听!看谁最会当小老师。(同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咱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一定预习得也不错。

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几件事,哪几件事?

课文讲了三个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板书)

2、晏子出使楚国就是使节,使节什么意思?(就是带着国家交给的重任去访问别的国家)

既然晏子使楚,那楚王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用简练的话说)

第一次想让他钻狗洞,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他这种人来了。第三次说齐国人没出息。说得很简练,很完整。

3、师: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

“不敢不尊重”是尊重还是不尊重?那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这以后,楚王尊重晏子了。

师:有否定词“不”。像这样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否定词的句子是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但它比肯定句表达的程度更深,语气更强烈。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为什么楚王尊重晏子了呢?请同学们迅速课文,看看故事中楚王和晏子的对话:晏子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把楚王说得用直线画下来。晏子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想一想晏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机智聪明、口才出众)你从哪体会到的?

(一)第一个故事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师: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你从哪个句子或者哪个词语最能看出晏子的不服气。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2、这段话好在哪儿呢?

(晏子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讽刺了楚王。)

晏子用推理(板书)的方法委婉地指出如果让他钻狗洞,楚国就是——狗国。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我们继续谈,看看还有哪里能看出晏子的机智、口才出众?

(二)第二个故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师:在原文里有这样的语句,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lǘ},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后人在晏子说的这段话里概括出了三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比肩继踵),张袂成阴。

师:这三个成语的意思在课文中都有对应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

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

(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或者是比肩继踵。

晏子用夸张(板书)的手法形容齐国人多,楚王的话中的“人”指的是什么人?(人才)他的意思是?(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晏子却夸耀——齐国百姓人口众多,将楚王说的“人才”换成老百姓,借机赞扬齐国。

2、师:阅读课文并不难,只要你看明白问题,用心在文章里找,就一定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3、感情朗读。齐读课文。齐鲁大地地大物博,人才辈出。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读?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晏子真的不中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谦虚/贬低自己,其实是讽刺楚王。

2、我们继续推想这段话的妙处。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 下等人—访问( )

“我”最不中用—访问 ( )

所以 楚国是( 最下等国家 )

3、如果晏子直接说“楚国是下等国(板书)”行不行?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三)第三个故事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通过推理想想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

2、师: 你说得太好了,条条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晏子用柑橘比喻人,用打比方(板书)的方法说明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板书),使好人变成盗贼。

师:这是个对比句,快快背进脑袋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

3、 感情朗读。(中等生/优等生)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也许”不是肯定的意思,反驳强劲又不失礼节。你想怎么读?

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就是因为楚王的无能使得楚国风气不好呢?

春秋五霸中,秦国在西部实力最强,其他四国在东部,晏子出使楚国,就是利用政治、外交的攻势,与楚结盟,共同抗击秦国。

现在你了解为什么晏子如此说话了么?

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晏子是为了齐楚结盟才出使楚国的,因此晏子说话特别含蓄,用了打比方、推理的方法,他是一个不辱使命的人。

五、小结,评价晏子口才

我们可以从故事中可以体会晏子是什么样的人?机智、爱国。

师:是呀!正因为这样,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让我们记住晏子,喜欢晏子的同学可以从网上搜一些晏子的资料,也可以阅读《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二

一、情感激励(板书课题)

同学们,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但柳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柳子”啊?你发现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是的,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齐读课题。指题目,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源头小学的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

(让学生明白,当记者需要:耳灵──能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尖──善于观察,特别是对方的动作、神态;口利──要能言善辩,善于提问;手快──动笔写报道要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指名说:你喜欢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做到:

⑴ 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 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2、适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却没占到任何便宜的故事。第一次在楚国的城门外,楚王想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见到楚王后,楚王却说齐国没有人,第三次在酒席上,楚王故意说齐国人品质不好。)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1、得知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就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楚王是怎么做的?晏子又是怎么反驳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找到后马上举手。读后问: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2、出示黑板: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

齐读。这段话这样说好在哪里?

(晏子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讽刺了楚王。)

3、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看课文,能在“看了看”后面加上“想了想”这个词吗?为什么?说明什么?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这晏子想也不用想,就说出下面的话──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4、晏子钻了狗洞吗?(没有)他看到这个狗洞是怎样想的呢?

5、(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一米三几。)晏子还没有这个同学高呢。他可真够矮的。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什么?(晏子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从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晏子的爱国精神、思维敏捷。)

板书:

思维敏捷。

小记者们,你们眼真尖呀,在这“看了看”里就看出了一些门道。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应注意品析主要人物语言神态,从中了解人物的个性)

6、楚王第一次想侮辱晏子没得逞,接着又想了什么诡计?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划晏子和楚王对话的内容,晏子的话划“──”,楚王的话划“~~~”。体会一下他们的对话,看看我们的小记者能不能听出弦外之音?开始找,看谁找得有快又好。谁来读?

7、指名读: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晏子说这话的意思是?

8、既然谈到了第二次交锋,我们围绕这个故事继续聊聊!请自由读这句话,黑板出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后人在这句话中找出了三个成语──谁知道吗?知道一个说一个。我们来对号入座。

板书: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师边写成语边说“袂”和“踵”的意思。

9、把这三个成语赶紧象老师这样在书本上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记住了吗?

10、第二次交锋还没有结束,谁再接着说?晏子做了个什么动作?(拱了拱手。)谁来试试这个动作?古代向人拱了拱手,是非常有礼貌的,这说明晏子讲话不卑不亢,不紧不慢。谁能边做动作边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晏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板书:

齐无人下等国

11、晏子不但装着为难的样子,拱了拱手,还故意笑了笑,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小记者们,当你们看到这一切,你想分别对楚王和晏子说点什么?(板书:沉着冷静。)说得真棒,真不愧是口齿伶俐的小记者。让我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片断吧。

(指名两人分扮楚王和晏子到台上表演读。加上动作,注意语气,其余读旁白。)

12、楚王见两计都不成,眼珠一转,又生一计,这一回,他又想了什么办法侮辱晏子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并由小组长负责,按照以下步骤学习。出示学法指导:

一、读一读,读第三个交锋的内容。

二、划一划,分别划出晏子和楚王的对话。

三、说一说,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听出了什么弦外之音。

四、再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分角色再读课文。

指名按步骤回答问题。回答: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押强盗生盗之国请你找出这段话中的成语。自由读读吧。(面不改色)

13、他不改的还有什么?还有什么?还有说的更出色的吗?真不错,把你们的话综合起来,不改的是他的勇气,是他的冷静,是他的正气,是他的能言善辩。板书:(能言善辩)你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冷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吧。

同学们,晏子自始至终都没有改,谁改了?(楚王)

14、看课文,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陪着笑。)第三次说齐国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赔不是。)

15、你瞧瞧这楚王,唉,送他几句歇后语吧──黑板出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哑巴吃黄连──( )。齐读。

16、那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谁来读读,谁还想试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7、晏子凭着他个人的智慧赢得了楚国的尊重。我们明白了,一个人要想获得尊重,它需要的的的确确从外到内有真正的智慧,那就叫真才实学。小记者们,你们看到这里,有什么感受呢?你说得真不错,谁的感受更深刻?还有补充吗?

(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要多动脑,多学知识,才能有晏子那样的真才实学。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爱戴的人。)

谢谢你们给我的启发。(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悟出课文的写作真谛)板书:三读:悟。师指板书,小结:我们在学习阅读课文时,就是要通过反复读来理解课文、品味课文、领悟课文。并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四、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的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十分不甘。突然,他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讨论,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哎,小记者们,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小看你们了!”

五、开招待会,齐夸晏子

各位小记者,我们的报道任务已经圆满完成。齐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着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简短的一句话来夸夸我们晏子大夫吗?

六、小结延伸,积累运用

我们这班小记者在这次随访中表现出色,就连智慧超人,能言善辩的晏子也不住地点头称赞。请听听他对你们的评价吧。

让我们有感情的齐读课文,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吧!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开狗洞  狗国(思维敏捷)

下等人  下等国(沉着冷静)

押强盗  生盗之国(能言善辩)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写“侮、辱”等生字,会认“敝、柑”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回合,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的精神。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

(出示故事)

2、从这个故事里,你看懂了什么?

3、再来看一个,哎,你看这个人又是怎么反驳的?

二、揭题导入

1、看来,这语言可是一门大学问,要看你会不会说。其实这样会说话的人啊不只这两位,早在咱们古代的中国就有一位。他就是晏子(出示晏子二字)

2、关于晏子,你了解什么?

3、他明明叫晏婴,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4、(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像这样的称呼你还能找出几个来吗?

5、看来这晏子可是个不简单的人,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读课题:晏子使楚)

6、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7、哎,你帮我们解释了一个字的意思,使的意思是(出使)

8、那么,在晏子出使楚国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打开书本。

三、初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现在老师请同学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分段读课文。随时纠正字音(侮、乘机、规矩、枳、敝、大夫)

3、出示词语:带读,齐读

重点书写:辱、侮

4、这是一篇写事情的课文,我们在概括这种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谁来试试。

5、预设:这个经过有点啰嗦,谁来简洁一点。

说得很好,但是漏了……

四、研读第一回合,感受晏子的机智

1、楚王和晏子一共进行了三个回合的交锋,那具体战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回合。

2、自由读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划出描写楚王和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3、随机交流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显显楚国的威风。

1)、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仗着”、“国势强盛”

“显显”、“威风”------楚王早做好了准备

“乘机”、“侮辱”

2)、在我们的故事里,这里的楚王可是刚上场,怎么样?留给你什么印象?

3)、现在你就是楚王,谁来傲慢地读一读。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1)、哎,你又在这里发现了什么?

“知道”、“从这个洞进去”------楚王做好了侮辱晏子的准备,晏子刚到楚王,下马威

2)、现在晏子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钻,要么不钻。如果钻进行会怎么样?不钻进去呢?

3)、搞得不好就会让楚王抓住把柄了,那可就不好了。那么晏子是怎么处理的?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你从他的这个回答里听出了什么?

“是狗洞,不是城门”------楚国是狗国

“访狗国”、“钻狗洞”那么楚王就是?

2)、其实晏子的意思很明白,如果我今天从这个洞里进去,那么你们楚国就是?你楚王就是?

3)、你要是楚王,你还敢不敢让他钻?

4)、再读读晏子的这番话,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怎样的国家?”------他为什么这样问?

为什么不直接说?

“看了看”-------为什么不是想了想,而是看了看?反映敏捷、聪明、将计就计

5)、假如你现在的身份就是齐国的使臣晏子,你觉得你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自己先试试。

6)、朗读

7)、面对晏子的这个问题,楚王的反映如何?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1)、你从这里又读明白了什么?

“只好”“大开”------楚王的无奈

2)、你觉得在这第一回合里楚王怎么样?

3)、前面我们看到的楚王是怎么样的?现在呢?

4、小结:同学们,在这第一回合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晏子?

可是啊,楚王的刁难并没有结束,那么下两个回合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本1、4、5.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

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

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三段,知道了齐、楚两国都是大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仗着自己国势强盛,趁机侮辱晏子,结果楚王不敢不尊晏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第二段,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划一划,想一想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师: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生: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

师:你懂了哪一句,请说一说:

一次交锋: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理解:“古代5尺来高”相当现在的的4尺不到(准备一根4尺长的绳子,让学生加深了解长度。)

师: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生:身材矮小。

师:晏子怎么回答的?

生:“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出示课件)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推理:所以楚国是(狗国)。

师:楚王是不是不侮辱晏子了呢?

生:不!又继续侮辱晏子。

师:请找一找有关句子。

二次交锋:

生: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理解:“瞅了一眼”、“冷笑一声”。

生:从神态看,楚王对冷笑一声十分轻蔑。

生:“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谁能在第二句中概括三个成语:

生1:举(袖)成(云)

生2:挥(汗)如(雨)

生3:摩(肩)接(踵)

生4:这些句子都说明人多。

“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访问上等的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推理:所以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到这里,楚王认输了没有?

生:没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三次交锋: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师:“笑嘻嘻”是真的发誓内心的笑吗?

生:不是的。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板书:类比推理:

生于淮南──橘生长于齐──安居乐业

橘水土不同人(不盗)

生于淮北──枳一到楚国──强盗

(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

图(讲的内容同上)

齐: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推理:所以楚国是(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

二、分角色读第二段

男:扮演楚王;女:扮演晏子;师:扮演武士。

连环画复述这三次交锋。

转换角度: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讲三个事故事说明智慧。

故事一: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故事二: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故事三: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长得很胖,又爱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贵族看到他在散步,便冲着他大叫:“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怪不得蛤蟆开始叫了!”克雷洛夫看着雍肿的贵族答道。

三、深入探讨

1、晏子对楚王回击的目的是什么?

2、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3、你觉得晏子的辩论有无漏洞?如果是你,会怎样应对楚王?

四、小结

这则历史故事深刻的讽刺了楚王的自作聪明,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与人,自讨没趣。

五、展示

师:齐王。

生:无晏婴政不清。

师:孔子。

生:古今少有贤人。

史学家司马迁:“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外交活动)

假如晏婴还在世的话,我即使替他手拿鞭子做个仆人,也是我高兴和向往啊!

六、结束语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生:)晏子!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篇五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1.方(    )2.坐(    )3.徒(    )4.固(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3.寡人反取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五、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习辞:______何以:______何坐:______避席:______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wèi赠送)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南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智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卫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将要  2.犯罪  3.只  4.本来二、a三、1.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2.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3.古义:辱;今义:疾病。四、b五、略六、(一)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何以:用什么办法。何坐:犯了什么罪。避席:离开座位。2.d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4.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二)1.没有来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灾祸的先兆。2.明察秋毫,深谋远虑;阴险狡诈;利令智昏,但能知错就改。3.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书下注解,读懂课文,积累实虚词。

2、体会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学生接触文言文以来,第一篇较长的文本,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就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而文中故事颇具戏剧性,双方不太友善的对话中暗藏诸多机巧,

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之人,想借机刁难他,而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出,反让楚王“反取病焉”。可以说文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有个性化。因此,体会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便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以朗读贯穿全文,让学生自己依据书下注解尽可能地去读懂文章,积累重点的实虚词。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顺文章,把握重点字音;二读课文,读懂文章,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争取能够翻译全文;第二课时,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并再读课文,感悟思考,分角色朗读,分析晏子为什么会战胜楚王,并分析文中晏子和楚王的人物形象;四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的魅力,贯穿口语交际等内容。最后,争取能够当场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周恩来总理作为外交家时的小故事导入:1972年2月,他陪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引桥时,尼克松突然问:“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5个人经过。”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他又自豪地解释说:“每天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人是工、农、兵、学、商,不是5个人吗?”尼克松听后,“啊”了一声,随即连连点头赞叹。。而今天课文中出现的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让我们一共走进《晏子使楚》。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中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把它划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如:缚、熙、酣、枳。

三、二读课文,读懂文章

请同学们在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书下注解翻译课文,把你不懂的实词、虚词划下来与同学们交流。(字词以学生自学提问、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进行总结)

⑴实词、虚词的积累。如对课文注释中的词语要多读、多记,不断温故知新。

使习方坐盗固徒其实病为其来也

⑵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辨识、理解。

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曷:同“何”,什么。

一词多义:之、使

古今异义词:坐盗避席其实(它的果实)所以(……的原因)

倒装句:曷为者也(为何人)何以也(以什么办法)

参考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喝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四、集体朗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及书下注释,并把课文翻译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问学生,解释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并翻译重点语句。

(1)解释重点实词、虚词

使习方坐盗固徒其实病为其来也熙曷“之”的用法

(2)翻译重点语句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往而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齐人固善盗乎?

5、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二、分角色读课文,感悟思考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思考晏子是如何反击楚王的?从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楚王又是怎样的人?

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出,反让楚王“反取病焉”。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三、再读课文,口语交际

再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主要在于他成功地运用了逻辑严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和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谈谈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别人说话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理服人,说话时要委婉点,注意方式方法,易于别人接受。

四、当场背诵课文。

五、总结: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纵观全文,晏子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次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

六、作业布置:

1、背熟课文。

2、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

3、完成合作学习手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讨论“使”字的意思。“使”是“出使”,就是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去访问另一个国家。

2、提问:本课写的是谁,代表什么国家,去访问哪一个国家,主要会见了谁?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文章大意。

三、体会晏子出示楚国所处的困境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打算怎样“接待”他?

四、抓关键词,理清脉络

1、楚王的想法实现了吗?(为什么?找出体现楚王打算落空的句子。

让学生通读全文,画出带有“只好”的三句话。

(1“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第2节);2 “楚王只好陪着笑”(第3节)3“楚王只好赔不是”(第4节)。)

五、品读故事、体会晏子的智慧

(一)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明确推理过程。

(1)推理性填空: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

(2)完成作业: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    )    那么(     )

(3)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

4、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5、反馈诱导。我们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

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6、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指导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

7、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故事、体会晏子的智慧(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摩肩接踵、欺君之罪等。

2、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3、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二、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学生自读、自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

三、分析人物

1、师: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2、指名回答。

四、发展智力、加深对晏子的认识。

1、谁能想出比晏子更好的办法来对付楚王的侮辱?

2、学生小组讨论、点评。

五、拓展阅读:读晏子的故事《鸟》。

附板书:

11、晏子使楚

进城门   狗国   狗洞

见楚王   访问下等国家

赴酒宴  水土不同

(将计就计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难点:语言艺术特点。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

由于晏婴的“节俭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婴就为后来墨家所推崇。《晏子春秋》这部书,柳宗元认为它很可能是“墨子之秆有齐人者为之”,大约是战国中期墨家学派的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的。它文学性很强,有不少记叙生动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补充解释

习辞:善于辞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以:用

为其来也:王引之《经传释词》:“为其来也,言‘于其来也’。”

何坐:犯什么罪避席:离开坐席,表示郑重。

实:果实熙:同“嬉”,戏弄,开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左右:身边的子们

所以:表示“……的原因”。

2、逐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⑴实词、虚词的积累。如对课文注释中的词语要多读、多记,不断温故知新。

⑵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辨识、理解。

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一词多义:之、使

古今异义词:何坐坐盗避席其实(它的果实)所以(……的原因)

倒装句:曷为者也(为何人)何以也(以什么办法)

参考译文

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这样吧,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绑着一个人从您的跟前走过。然后您问被绑的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你问为什么被绑起来,我就说是因为偷东西。”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在宫里设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时候,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被绑着的这个人是谁?”官吏回答:“是齐国人,因为在我们这里偷东西。”这时楚王看了看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站起来回答道:“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的时候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变成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则全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听完笑道:“贤能的人是不能戏弄的,我这是自取其辱啊!”

四、当堂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2、分析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

明确: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语言的艺术,主要在于他成功地运用了逻辑严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和语言艺术。当然,晏子的成功本质在于他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义正辞严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巧辩成为诡辩而黯然失色。这里晏子性格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本文而得到的启示。

3、分角色朗读。

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I(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

4、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

⑴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⑵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⑶由晏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

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纵观全文,晏子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次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的、国的形象与尊严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变化,有感情地朗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2、品味晏子的话语,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尝试从不同角度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机智和爱国精神。

3、激励儿童从小树立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时间: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回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楚王和晏子,如果用一个词来连接他们,你觉得应该是哪个词?(学生试填:楚王侮辱晏子)

2、原因是什么?(生自由读1、2自然段)

3、文中有一段话告诉我们这场较量的结果,请同学们找出。

师板书: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齐读)

4、本来想侮辱,结果却不得不尊重,这中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精彩的较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看老师要求: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2体会晏子的语言妙在哪里。

3把你体会到的记在空白处。

5、生自由读,读后交流这三个问题。

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楚国,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6晏子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可以看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7、结果怎样?楚王是怎样打开城门的?(只好)

一个只好透着不甘心、不情愿,所以我们看他又抓住了燕子的什么弱点来侮辱?

(二)、学习第二回合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学习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1小组同学用分角色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2体会语言的妙处。3把你的收获说给小组同学听。

2全班交流收获。

说说几个夸张句子相对应的成语(联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

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国,所以楚国是( )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见解。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三)学习第三回合

1此时,结局怎样?(只好陪着笑)。楚王表面笑,心里怎么能善罢甘休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2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3小组自由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指导点拨。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因为水土不同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做盗贼,因为( )

4所以楚王只好赔不是,想像一下楚王怎样赔不是。

三、总结

由于晏子的机智勇敢、有礼有节、高超的辩才,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果:齐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拓展延伸

其实,古今中外,象晏子这样维护祖国尊严充满语言艺术魅力的故事还有很多,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五、总结

你对晏子此次出使楚国的表现满意吗?我们送他一副对联,齐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500年过去了,楚王和晏子的故事仍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留在我们心中的是尊重。希望同学们在长长的一生无论面对困境还是侮辱都能活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赢得在世界上的尊严!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晏子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十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课文人物对话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词语积累,但对于语言的艺术了解甚少。文中人物故事选自古代富有哲理意味、启迪人生智慧的《晏子春秋》,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们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侮、辱、矮、谎、敝、矩、囚、盗、嘻、臣、橘、贼、赔”,会认10个生字“侮、瞅、敝、矩、囚、盗、臣、柑、贼、赔”。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盗贼、取消、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晏子的语言中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怎样写批注。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特点。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课前板书好课题。师生交流“晏子”其资料。教师补充“子”在古代的含义。学生说说古代名字中有“子”字的有学问的人。

2、补充完整课题。快速默读课文前2自然段,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训练学生们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语文学习能力,丰富学生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并训练学生预习善于捕捉文中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

(一类词)侮辱矮小撒谎敝国规矩囚犯盗贼大臣柑橘

(二类词)瞅了瞅赔不是赔礼得意扬扬面不改色

(多音字)大夫不中用

(二)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

1、课文讲了哪三件事?用三个字的小标题概括。

2、整个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3、晏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汇报反馈,老师相机板书: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侮辱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以提高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提高教学起点的预设,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

三、精读课文,研读晏子

1、默读3、4、5自然段,用标出晏子说的话,细细读读,看从中能体会出什么,在文字旁边空白处简单写一写。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

2、全班交流。(预设:指导学生按照3——5的顺序逐段交流。)

⑴“进城门”

生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该生读自己的批注,谈理解。

①完成练习:

a、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

b、因为楚王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小结:这叫推理,晏子用推理的方式委婉地指出:如果让他钻洞,楚国就是狗国。师板书:推理狗国晏子为什么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

②想象晏子当时心情会怎样的说这番话?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带着感情读这段话,谈选择理由。(怒发冲冲、心平气和、冷静地)

⑵“见楚王”

①生读: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该生读自己的批注,谈理解。

老师出示原文: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此举用哪三个成语形容了齐国首都临淄人之多?

师生接读:“张袂成阴”就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挥汗如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摩肩接踵”就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指导阅读标点“;”。

晏子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师板书:夸张

学习体会反问句的好处。

对比读: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

②生读: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该生读自己的批注,谈理解。

完成练习:

a、齐国的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b、因为我是下等人,却来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

师板书:下等国

如果晏子直接说“楚国是下等国”行吗?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呢?

③分角色朗读第4段。师生评价。

⑶“赴酒宴”

生读: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该生读自己的批注,谈理解。

完成练习:

a、淮南产甜柑橘,是因为淮南水土好。淮北产苦枳,是因为淮北水土不好。

b、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是因为齐国社会风气好。

c、而齐国人在楚国却当强盗,是因为。

小结:晏子用柑橘来比喻人,用“打比方”的方法,再一次巧妙地取笑了楚王。

板书:打比方风气不好

出示原文典故,指导学生读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紧紧抓住文中晏子的语言描写,补充合适的课程资源,进行多种语言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句意,提升了思维能力,有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同时指导学生做旁注和简单的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写字练习。

指导难写字:敝臣橘

先观帖,找出关键笔画和难写笔画;范写;练写。师生评价,二次练写。

【设计意图:在小学阶段,每篇精读课文的教学都应该安排一定时间的写字指导。因此本环节意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恰当的写字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识字和写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填空,引出结果。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

②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而且。

③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而且。

2、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出示第6自然段: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燕子了。

指导认识“双重否定句”,其意表示肯定的意思。板书:尊重

对比读:从这以后,楚王就尊重晏子了。

哪句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检测上节课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训练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整体回顾,感悟晏子

通过晏子三次与楚王的针锋相对,从晏子从容应对、绵里藏针的语言中,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他?

出示:晏子是一个的人。(机智勇敢、大义凛然、能言善辩、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尊严)

楚王呢?

楚王是一个的人。(骄横跋扈、阴险傲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重要语句,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语言,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学会运用语言。】

三、关照全文,领悟写法

1、课文主要是通过描写、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板书

2、回顾板书,从课文的开头、中间、结尾,你体会到什么?

①事情发展的顺序。板书

②首尾照应。

3、指导习作运用。

【设计意图:落实高年级课标中指出的:初步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再回到整体中去,初步领悟出本文的一些重要的表达方法。】

四、复述课文,运用语言

1、生自己练习。

2、指名复述。

3、同桌互相复述。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从读中来,再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文内容;人物品质;写作方法;学习方法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设计的一次大胆突破,从多种角度畅谈收获。这也是这次研修给我最大促动的地方。】

六、作业巩固,迁移拓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晏子的故事。

3、推荐书目《晏子春秋》。

【设计意图:继续巩固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书的各项训练,学以致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文化底蕴,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原因侮辱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进城门——推理——→狗国

文本框:事情发展顺序经过见楚王——夸张——→下等国文本框:首尾照应

赴酒宴——打比方——→风气不好

结果尊重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经过。

2、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同学们回忆一下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围绕楚王和晏子发生了那几个小故事?谁来说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楚王晏子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

二、导学

1、上节课我让同学们读课文,提出一些值得我们大家探讨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把你们的问题整理成一个问题就是: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也就知道晏子和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三、探学

默读课文,看从那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画上问号。

四、研学

把你的收获和你的问题和你的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五、评学

1、“进城门”

1)、按道理说楚国应该怎样做?我们学过的《丝绸之路》和《草原》中的安息国和草原人民是怎样欢迎远客的?

2)、楚王为什么这样做?他只想侮辱晏子吗?“5尺来高”到底有多高呢?

3)、如果你是晏子会怎样做?

晏子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冷静的反驳,巧妙的语言把侮辱还给晏楚王,既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又不商两国的和气。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板书:钻狗洞是狗国

4)、于是,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你从“只好”一词中又体会出什么?(无可奈何)这是楚王会怎么想?(先把你放进来再说)

5)、再读晏子的话进一步体会体会。

2、见楚王

1)、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板书:没人才。楚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重点体会:“瞅”“冷笑”“打发”等词语。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板书:没人才下等国

2)、晏子“严肃”“装作为难”“故意”“笑了笑”引诱楚王上当,把侮辱还给了楚王。

3)、把描写人多的三句话概括成成语:举袖如云、摩肩接踵、挥汗如雨、欺君之罪。板书:下等国。

4)、楚王只好陪着笑,板书:只好陪着笑。这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哇!但这时楚王心里服输了吗?他一定在想:等着,好戏在后头呢。

5)、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下楚王和晏子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

6)、小组展示。

3、赴酒席

1)、楚王说:齐国人怎么这么没出息?这一次直把矛头指向了齐国。从“笑嘻嘻”“没出息”板书:没出息。楚国人为什么得意洋洋?

这话是什么意思?(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2)、同学们,如果你们身在异国他乡,别人说你没出息,你的国家社会风气不好,你会有何感想啊?(没面子,难过,气愤)光有这些感受有何用啊?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来驳倒对方啊!我们来看看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3)、晏子面不改色,晏子的话什么意思?(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板书:强盗国。

4)、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板书:只好陪不是。楚王由只好大开城门,到只好陪着笑,再到只好陪不是。说明了什么?(楚王服输了)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哇!

5)、再读晏子的话体会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学到这里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知道了吗?(能言善辩、才智过人、不辱使命、足智多谋、不卑不亢、有理有、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6、楚王呢?(仗势欺人)

7、晏子才智过人、能言善辩,作者通过语言描写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我们既要学习晏子聪明才智,和善辩的口才,又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8、我们再来看一下结尾和文章的那一段相互照应?(第二段,)第二段是故事的起因,最后一段述故事的结果,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也叫前后照应。

六、固学

1、师:同学们,晏子成功出使了楚国,从此,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重要的是晏子维护了自己祖国的尊严,这可真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啊。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和晏子一样充满智慧、能言善辩的人?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看你能否灵活应答。

2、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不满他演讲的人从下面传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白痴”,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3、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你会怎样回答?

4、一次外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中国银行有多少钱?”只见周总理坦然地笑笑说:“中国银行嘛,共有拾捌元捌角捌分钱。在场的中外人士经过短暂的惊讶而反应过来之后,立即钦佩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当时流通的人民币共有十种面值,即: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它们相加的总和正是“拾捌元捌角捌分钱”。

七、小结

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课本剧,下节课展示评比,进一步体会语言的表达艺术。

八、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仗势欺人)晏子(才智过人能言善辩热爱祖国)

(侮辱)—————(反击)————结果

进城门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见楚王没人才下等国只好陪着看

赴酒席没出息强盗国只好赔不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11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最新范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优秀14篇)10-15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优秀3篇10-15

王崧舟《荷花》教学设计(优秀8篇)10-15

《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10-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优秀10-15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0篇)10-15

猴王出世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10-15

《猫》教学设计7篇10-15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精选6篇)10-1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2篇)10-15

52 4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