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精选14篇

时间:2024-04-18 22:37:32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山仔帮大伙儿找到的14篇语文评课稿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评课稿 篇一

黄老师在教学3—5自然段时,先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要求,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符号标一标学习内容。(向谁借?怎么借?结果怎样?)再让学生完成要求的同时自主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你从哪里知道?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学法指导,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要求和任务能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漫无目的,同时学法的指导,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当然再操作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在指导感悟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时,如果穿插一个语言拓展训练,那么重点的突破就更容易了。小壁虎可能还会向谁借尾巴?可出示一段和文章结构一样的文字,在感受动物尾巴奇妙的同时能充分进行语言积累。

2、学生朗读3—5自然段时,一次性提出的学习任务太过繁多而且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一次用三种规定的符号学生完成有点难度,容易混淆。

3、朗读指导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所取得的效果完全没有教师的直接范读和正面点评来的有效。正因为黄老师在指导朗读时没能充分指导,导致角色朗读的失败,使本堂课的朗读指导成了走马观花,为了角色朗读环节才安排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的语气这一目标没能落实。

4、低年级课堂中的写字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本堂课黄老师没有安排书写指导,将6个生字的书写全部放在第一课时完成,这样的安排显然有点欠妥,课堂让人感觉缺了点什么。

(三)以读为本,渗透思想教育,训练语感: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两者互为促进、补充。因此,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随着教学深入,采取不同方法,以读促思,以读释疑。如出示“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和“小鱼,把尾巴借给我。”让学生比较读,说说哪句好,为什么?学生反复读后,纷纷选择第一句,觉得这句多了“姐姐”、“您”、“行吗”等文明礼貌用语,说明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于是,借读训练学生语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再如:出示“爬呀爬”,问学生“这个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后,觉得这个词应读得慢一点,因为壁虎失去尾巴,爬不快,从而说明壁虎尾巴强以帮助爬行。最后在学生能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范读、齐读、比赛读、分角色读及表演读,层层深入,突出体会“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吗”等礼貌用语道出壁虎委屈、难过、焦急的心情,从中领会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语文评课稿 篇二

本周,我们语文教研组聆听了高老师精彩的一课:《全神贯注》,给予我很多的启发。

一、教学风格,与众不同。

一节课教师从词语入手,由读词、解词、找句子诠释词语,层层递进,有条不紊。而且每一环节的要求都是围绕词展开:如:“体悟其神”的从词句中理解全神贯注;“了解其人”的从人物身上感受全神贯注;’学习他法”中的在自己笔下书写全神贯注。整节课形散而神不散。

二、直奔重点,层次清晰。

这节课,高老师直接从词过渡到重点句,把重点句的'分析感悟作为本节课的一大重点,引领学生品读感悟,交流深刻,也让我们再次见识高老师班学生出色的分析、表达能力,这也是高老师平时扎实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最好见证。

三、方法指导,适时有效。

在解释词语方面高老师先让回顾解释词语的方法之后在学生解释词语的过程中说出运用什么方法解释该词语的,叫那个方法当场回顾,积累,运用,这是我应该学习的方面。

这节课高老师虽然黑本上只字未写,但我相信:学生却学到了很多很多,我们在座的各位教师也学到了很多很多……

语文评课稿 篇三

听完马老师执教的《古对今》,使我深受触动。马老师这节课融合了识字教学、韵文学习、读说联动、读写联动等多种剂型,课堂组织如行云流水般游刃有余。课堂设计接近孩子们的语言最近发展期,不断设计各种环节,刺激孩子们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展示了她丰厚的文化底藴。本节课,我发现了以下亮点:

一、整堂从玩“手心手背”游戏导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两冀教材”链接自如。课前链接了《你读我诵》中的《水槛遣心二首》,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孩子们达到熟读成诵。丰富了语言积累。

三、课程设计精妙,思路清晰。马老师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了闯关模式,这样做,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独具匠心,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每一关的学习都很用心,这样层层深入,顺利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

四、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配乐朗读入情入境,课件配图精美生动,无一不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使他们始终充满激情地投入在本课的学习当中。

五、朗读形式多样化,既训练和培养了孩子的朗读能力,同时也巩固了字词学习,加深了对韵文的印象。

六、课外延伸,回归生活。的教育就是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这节课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这一点。孩子们学习了文中的对子,马老师又给出图让孩子们试着对对子,最后让他们试着自己写对子,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让孩子们达到到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的双向提升。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篇四

上一周,我校举行了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展示,几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收获颇丰。其中闫莹莹老师执教的《长城》一课,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

《长城》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是一组世界遗产专题的课文。第一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闫老师的这节课总的来说,她做到了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由远及近的表达方式。另外,借助图片,让学生在充分的品词悟句中感受长城特点和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

课堂伊始,闫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比较长城远观和近看的两幅图的不同点,让学生找到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接着让学生自读感悟,圈点画。学生在学习这两个特点时,她先从插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长时,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还设计了比较说明,形象展示了长城的长度。

在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时,让学生自己观察,上台指长城组成部分及其用途。这为学生理解后面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高大坚固。在了解了长城的特点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读感受它雄伟壮观的气势。品味语言,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由这承上启下的句子,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联想教学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叩问文本,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比如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给学生出示了当时修筑长城的人数,借此让学生感受修筑长城的艰难。但是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就变少了,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想象的机会。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篇五

听《圆明园的毁灭》:总的感觉是老师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体现了真语文的特点。一是抓住语文点训练学生,用语文的办法解决语文的问题。比如老师说副题,让学生补充主题,体现了语文知识训练,也拓展了学生思维。二是在讲课中抓住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整体推进。比如学生写了一黑板字,老师问同学,哪一个字最漂亮,大家一致认为可耻的“耻”字,引导学生工整书写,再比如朗读,老师经常提醒学生,你应当用眼光与同学交流,有效指导学生有声语言与辅助语言的综合运用。三是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讨论,完成让学生充分表达的功能。这是一堂展示性的课,也就是说通过这堂课,我们可以看到老师长期以来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成果,如无平时的训练,这样类型的课是很难上下来的。

这堂课存在问题主要是:课堂应体现出教师解惑的过程。试想,如果学生什么都会了,这堂课还有上下去的必要吗?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解惑作用一定要体现出来,这是真语文之真应有的含义。还有,学生说了那么多主题,呐喊、阿Q精神、仇恨等,其中一个学生的主题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个点深问一句,点拨一下,对启发学生思考会更有帮助。

语文评课稿 篇六

王老师讲了一节语文课《雪》,我想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表述。

一、学生学习

课前王老师发了导学案,学生通过预习,已作了下面的准备:了解了作者是谁,作品有哪些,掌握了生字词。通过检测,看得出学优生与学困生都作了准备,已养成了预习的习惯。

所有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们的发言,很多同学还边听边记笔记。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效果显著。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多,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好,预设的目标达成度高。

二、教师教学

课前,王老师精心准备了课件,找了很多雪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雪的`过程中引起共鸣。王老师的讲解清晰,结构合理,契合主题,语言简洁,语速适中,节奏均匀,边讲边板书,学生能从板书中抓住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王老师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在学生初读感知时为学生设计了: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这两个地方的雪有何不同?

到了整体感知环节,王老师设计了下列问题:1、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对于江南的雪作者有没有遗憾?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这为什么是遗憾?3、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对朔方雪的描述中,北方的雪孤独寒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通过设计这些话题,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有效,课堂效率高。

三、课程性质

《雪》这篇课文位于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散文诗单元,学习本单元,要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学习抒情性语言,“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王老师在处理教材时注意到了这些方面。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品味、读中领悟,对于江南雪和朔方雪的各自特点,王老师也是通过各种教学途径让学生揣摩领会,尤其是王老师带领学生反复比较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中所寄予的精神追求并从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方面都很值得称道。

四、课堂文化

学习目标关注高级认知技能,教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关系紧密,学生参与课堂人数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语文评课稿 篇七

聆听了迟xx老师执教的《鲸》这一课,我感受到一个鲜明的特点:用“找找说说读读”方式领悟说明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迟老师在本课教学时,着力于让学生辨析文中哪些语言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确落实比较到位,也比较明显地区分了说明文与其他文体课文学习的不同。比如在学习说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时,她先让孩子们回顾曾经学过的说明方法,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关句,说明理由,以此对学过的说明方法进行巩固,然后再引出新的说明方法,最后进行朗读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在“找找说说读读”中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值得商榷的是,说明文这一文体,其实在三年级时学生已有接触,对于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学生都不陌生,在本课学习中,迟睿老师把重点落实于寻找句子区分运用何种方法,个人认为有点定位太低。是否可以在辨析哪些语言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之后重点体味说明方法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然后在拓展写话时,让学生学习运用说明方法写,而不是训练把文本的第三人称式表述改成第一人称式表述。

语文评课稿 篇八

大家好!下面我就师维老师《遨游歇后语王国》这一课进行经典型评价。我将从三级联动,即主动,能动,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我个人认为主动与能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将主动权越多的放出,学生的能动性就越强。主动与能动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就师老师这节课,师老师能将主动权很好的交给学生,学生能动性大大提高。从一开课开始,用趣味歇后语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

再有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老师讲主动权交于学生,学生自主诵读,讲解自己积累的歇后语,活动中,学生积极性,课堂达到高效。

老师交出主动,学生更好发挥能动。

在互动方面,本节课单元组小动2次,大动一次。在互动的过程中,做到了动静互动的自然。单元组分工明确,能够相互关照,认真倾听,做到资源的共享。基本达到单元组活动中学生的六项指标,即,角色分工,亲和力,关注,倾听,资源利用,分享成果。

师老师在2次小动中引导收集,整理歇后语,将生生互动很好融入单元组活动。

最后我想说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在交互与表达中,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评价,纠错,补充,表达能力。

2.关于大动和小动,不在意固定人数,而是活动的。范围。师老师在第三个环节中,分组时,提出是大动,展示时时4---5人组。而在第四环节中,成果分享,全班以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互动交流,此处为明显的大动。

以上是我谈的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语文评课稿 篇九

今天听了三节课,其中田霞老师执教的《景阳冈》一课,在教学设计上很有创新,

1、唱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好汉歌》,情景导入;

2、预习汇报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课文共分几部分;

3、按要求独立阅读课文,再让所有学生自个儿尽情地说一说。

4、自主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提出武松究竟“神”在哪里?从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来?用笔读课文(默读、点划),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处,告诉大家。

要求学生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赞扬武松,教师把赞扬字写在黑板上。(“勇敢、机智、豪爽、倔强”等)

5学生班级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落实训练。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材作为一个“范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重新组合,灵活处理。《景阳冈》这一课,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4段、说说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1)店家只给武松师三碗酒;

(2)武松不听劝要上景阳冈;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这个教学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经过读课文,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而本节课,教师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武松打虎和打虎前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学习通过语言、心理、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精心设计,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铺设了4层“台阶”:

l、读武松打虎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动作的字词。

2、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武松的特点。3朗读打虎前喝酒上山的情景,体会与打虎片断的关系,突出武松的语言特点和的性格的关系。

三、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没有把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按段落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抓住重点。

1.酒量惊人。“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

2.胆量过人。

(1)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3)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4)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师生讨论交流。生板书“胆量过人”。

3.力量超人。“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揪……按……提……打……”训练读第11自然段:

(1)生自读第自然段,要求读出动作词;

(2)师读“大虫”,生读“武松”,随机提示“情况紧急,武松动作要快、有力”;

(3)学生自由结对朗读;

(4)请自认为读得好的两对比赛朗读。请读“武松”力量大比较到位的选手板书“力量超人”。

4.机敏胜人。从武松三次“闪”读出“机智”或“机敏”。师点拨,“闪”’这个动作字跟哪些字比较接近?“闪”与“躲”在这里哪个字用得更好?用“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好在哪里?仔细读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结合上下文,小组讨论后交流。师生小结三“闪”表现了武松“机敏胜人”,并请一生板书,全体学生自读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体味武松的“机敏”。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统习,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在设计上,教师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解作为基础,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

四、请学生结合现在环保谈谈对武松形象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不足之处:

1、教学准备不足(准备录音磁带更好)

2、在分析课文把握人物特点时抓住了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特点,但在写作方法指导上欠缺。

语文评课稿 篇十

10月10日,在xx二小听了三节五年级老师的语文课,总体不错。

刘园园老师执教的是《生命与水》,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五年级的学生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说明方法也有最基本的积累,加之老师是分两个课时来教学的`,所以整节课重点突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优点:

1、直奔中心议题,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课堂检测习题设计精当,直指重难点,对说明方法的学习运用起到了较好的巩固和拓展作用。(以上两条可以看出教师在研读教材时下足了功夫,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把握很准确)

建议:

1、学生对课文读得不够充分,从课堂上回答问题就可以看出来,积极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都不太理想。

2、小组读议之后,应该留时间进行小组展示。(比如一个组展示交流一个方面,或者在读之前设计一个表格让边读边讨论完成。)像课堂上这样教师一个人带着全班逐段分析课文的方式最好不用,是低效的。

3、说明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更充实,可以创设说明文的语境帮助学生正确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语文评课稿 篇十一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文中讲述了李时珍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啃干粮、喝泉水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经过,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听了程静川老师和曹丽萍老师的同课异构,我觉得两位老师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但从上课的过程看,各自的核心目标都能很好地落实到位,教学过程和板块清晰,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由浅入深地认识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

两位老师能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整合。吃的苦、住宿的苦、奔波的苦,从字词到句子、由句子到段落,多角度感知李时珍的苦。既让学生了解了人物品质,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在这里,程老师主要是通过抓关键词、理清逻辑顺序等方式,训练学生学会讲故事。曹老师则是通过抓关键词、句朗读品味,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人物的行为和精神境界。

二、揭示语言特色、领悟写景作用

这篇课文最大的语言特色是叙事的过程中多次穿插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又从侧面表现了生活的艰苦,烘托了人物的品质。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关注到文本的语言特色,并把这一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程老师在教学中把学习环境描写作为本课的核心目标,将这样的语文知识开发成语言技能训练点,对学生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

三、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课上,两位老师都能结合教学内容,善于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但方式各不相同。程老师让学生把文中学到的环境描写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切实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曹老师则是在学生了解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的。苦,随文顺势展开想象说话,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当他住在破败的古寺,忍受饥寒时,他想:______。”“当他啃着硬邦邦的干粮难以下咽是,他想:______。”……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总之,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李时珍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学到了语文知识点,甚至对中国的医药知识都有了一些的认识。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收获是丰厚的。

语文评课稿 篇十二

本周下雪了,下了一场今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我的心也随着雪开雪落而起伏不定。周一阴天,我心事重重:例会会布置什么任务呢?周二下雪,我兴奋不已:这雪真大啊!周三赛课,我忐忑不安:雪还在淅淅沥沥地下啊;周四天晴,我舒畅不已:残余的雪景在柔和的阳光下让人感觉暖和了许多;周五天晴,我欢喜得很:终于可以短暂休息啦!这一周,唯一的风景是雪景,唯一的收获是赛课。我们学校的语文赛课在雪花的飘飘洒洒下拉开序幕,同时也在雪儿的戛然而止下落下帷幕。那天的雪景纯白无暇,而与此同时的语文赛课本着“博采众长,熔于一炉”、“结合实际,为我所用”的原则异常活波生动,精彩纷呈。每个赛课教师的课各有千秋,展示了许多亮点,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受益匪浅。在此,我简单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的语文味浓厚,泛语文现象减少了。

如,过多资料补充、过多媒体演示而冷落了教科书的现象少了。在这方面,孙老师的展示分享课让我如醍醐灌顶,美美地跟着她畅游了世界名著,感受颇深。

2、目标定位更加准确。

教师们对展示分享课、好书推荐课、作文指导课等课型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具体到某一课型时,许多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传授某种学习方法等。特别是梁老师的好书推荐课不仅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给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3、教学设计合理精当。

在教学设计方面,繁琐的、走马观花式的教学套路少了,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通过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教学环节的现象多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宋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导入合理恰当,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她在自己执教的作文课中,下了工夫,动了脑筋,出了效果。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师们采用情景设置、问题激思、读写结合、读悟结合、读唱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很好地诠释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观点。张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展示分享课让我很是感动,也深受启发,原来小孩子也会如此可爱活泼!

在这次赛课活动中,大家每个人忙碌着听课、试课、教研,应该说每个人的公开课都是精品,所以尽管疲惫万分,我们每个老师也舍不得错过观摩任何一节课的机会,一上午连口水也顾不上喝,直至赛课结束,老师们才借上厕所的时间欣赏一下美丽的雪景。接着,老师们陆陆续续地围坐在一起教研,除了简单地几句赞扬雪景的美丽之外,大家开始讨论在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思考并反思自己该汲取他人哪些长处,可谓为教育工作而忙碌、为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从导入到总结贯穿其中,每讲完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此句多遍,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莫高窟的喜爱、向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对莫高窟由不了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欢,原来,莫高窟如此美丽。

课堂细节精彩纷呈。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如学习彩塑一段时,“你们的读给了我听觉上的享受,让我们从视觉上享受一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彩塑形象充满视觉期待。“把你笔下的飞天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此时飞天已布满我们的教室”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也让学生感觉自己笔下的飞天真的很美,这比老师直接说“写得真好”更有激励作用。在学习2、3自然段时,先文本后媒体,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再去欣赏彩塑与壁画,让学生由文本到图片进行了双重感悟,更加深了学生对莫高窟艺术宝库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感受卧佛的大、长,突出了“16米”这个数字;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突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抓住描写彩塑神态的词让学生想象其他彩塑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实了彩塑形象,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寓积累与想象于一体,一举两得。朗读的形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默读、自由读。“曾”字的解读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莫高窟艺术宝库的珍贵。过渡句的讲解、排比句的学习练写,让学生在学习享受中掌握知识技能。当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写一写其他飞天的形象进行小练笔;在认识了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凝结成了莫高窟这一伟大结晶时,让学生把自己想对莫高窟、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的话写下来,在这样的环节中,很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课堂伊始,老师以“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直接带领学生回忆文本,进入文本,并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词,让学生很清晰地认识到本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所在,学习目标也明朗起来。

学文中渗透思想教育。在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了不起后齐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首小诗,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经历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机会。

语文评课稿 篇十三

今天我有幸听了x老师的课,收获很多。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x老师讲出了这首诗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有条不紊地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如此,听课亦是如此。在听课的过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这个新老师学习,现做如下总结:首先,本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从课题导入——初读诗句,学会生字——精读诗句,理解诗意——背诵古诗,环环相扣。

其次,课堂读的形式多样:师范读——生自读——师生对读——同桌对读——指名读——齐读。这样改变了以往读书的单调形式,同时师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后,让学生想象诗的画面,展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x李老师进行了板画,让学生知道诗是可以听到的,诗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诗声情并茂将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在读、听、看、想后再落实诗句之意,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形式较新颖,达到了当堂背诵的效果。

不过,个人认为本堂课稍有不足的是:在学生写生字一环节时间有点多。同时,板书设计有点散,要是能把四幅分开的板画,整合成一幅画,到最后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效果会更好。

今天我有幸听了x老师的课,收获很多。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x老师讲出了这首诗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有条不紊地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如此,听课亦是如此。在听课的过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这个新老师学习,现做如下总结:首先,本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从课题导入——初读诗句,学会生字——精读诗句,理解诗意——背诵古诗,环环相扣。

其次,课堂读的形式多样:师范读——生自读——师生对读——同桌对读——指名读——齐读。这样改变了以往读书的'单调形式,同时师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后,让学生想象诗的画面,展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x李老师进行了板画,让学生知道诗是可以听到的,诗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诗声情并茂将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

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在读、听、看、想后再落实诗句之意,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形式较新颖,达到了当堂背诵的效果。

不过,个人认为本堂课稍有不足的是:在学生写生字一环节时间有点多。同时,板书设计有点散,要是能把四幅分开的板画,整合成一幅画,到最后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效果会更好。

语文评课稿 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明确。

1.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潜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2.贴合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的教学特点。

二、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1.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心参与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

2.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3.在学习中教师给予用心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规范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学习效果。

1.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2.全体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过程并有用心愉快的情感体验;

3.本课就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得到落实。

四、语文教育特点。

1.注意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2.注意培养语文的实践潜力。

3.根据汉语言文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

识字写字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

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和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引导在语言实践中运用。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1.加强朗读教学,注重感悟的阅读方法。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4.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表达

1.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

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

3.有具体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4.重视修改及修改中的合作。

5.关注儿童生活实际。

五、教师教学素质。

1.善于观察学生,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2.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3.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有感染力;

4.板书工整简洁、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在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进行评价实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在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问题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思考学生的个别差异,思考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潜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潜力的培养。要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其次,评价要适当注意灵活性。评价指标既要充分思考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改的新要求,又要思考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当地教师的实际水平,避免操之过急。同时,评价指标要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不能过于繁琐。评价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比如评专题研究课,就应紧紧围绕专题进行评价,非专题性的问题能够适当从略。又如,有的课用的是带有实验性质的某种教法,评课时就要围绕该教法的要求来衡量。再如,对较差的课,要多从教学常规方面挖掘一些优点,推荐方面的要求不宜过高;对较好的课,则重点抓住教改方面的优点予以肯定,提推荐时要求可高一些,促使教师精益求精。如果评课时不注意评价的策略,则很难取得评课的实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项目分值得分

一般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贴合学生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

2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

3对教材理解准确,能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善于培养学生的潜力。

5注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6师生关系融洽,有多向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

语文学科特殊要求7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潜力,提高综合素养。8教学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现文道统一,语言、思维和情感统一。

9能根据教材特点和课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贴合语文各部分教学资料的相应要求。

教学基本功

10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普通话标准,朗读潜力强。

11驾驭教学过程的潜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善于点拨、诱导,善于应变。

最新范文

大班语言说课稿优秀14篇04-18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课件优秀4篇04-18

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优秀9篇04-17

小学体育评课稿优秀7篇04-17

六年级家长会发言稿【优秀15篇】04-17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精选14篇】04-16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优秀12篇】04-16

小班说课稿优秀10篇04-16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优秀10篇04-16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说课稿【优秀10篇】04-16

59 7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