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稿 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3篇

时间:2024-03-16 07:50:41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如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3篇,欢迎借鉴。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识记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意义。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①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质、能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

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中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事物的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1、通过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

3、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过程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1、分析实验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3、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比较法、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计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知识。

3、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原则和方法,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

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讨论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有氧呼吸为主,明确基本概念、场所、条件、产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来去等,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对无氧呼吸进行列表比较,最后联系生命活动和日常生活识记呼吸作用生理意义。

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结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的相关内容,形象地分析、记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其反应机理。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人类还是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提出课题:细胞呼吸

探究新课:

(一)、区分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归纳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区别?(图片)

2、"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联系?(图片)

3、细胞呼吸和有机物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呢?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5、综合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从"反应物、产物、场所、条件、本质、方式等多方面归纳)

细胞呼吸是指糖类等有机物在细胞内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片4)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在有氧、无氧的环境中均能生存。(简单介绍此片:图1、2、3)。

(片5)首先我们看一段小资料同学们能否从这段资料中,提取出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信息?

学生:(同学们可能分析出:)酵母菌产生了CO2、酒精

教师:(此时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酵母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据酵母菌的介绍(有氧、无氧均能生存)酵母菌产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环境中产生的呢?

教师:科学结论的得出,均是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嘛!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或推翻这位同学的分析。

在设计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注意几点: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其生活方式与动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们就应该根据具体的生物对象,采用不同的实验技术手段。(可转回片4)

2、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与原则:(讲解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

3、在检测观测指标时,应根据具体的观测指标采用具体的实验措施:CO2、酒精可通过其化学性质来的鉴定。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酒精的鉴定需在黑板上写出)

(片6)展示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

(片7)教师:我们来分析一下完整实验步骤(与此同学的实验过程比较)

(三)、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片11)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探究的过程,能否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1、观察现象:面包松软,啤酒的形成均与酵母菌有关

2、提出问题:酵母菌的产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3、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最可能假设:

4、设计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操纵实验变量;科学检测实验的观测指标;限制好无关变量

5、实验结果预期

6、实施实验,

7、得出结果,对比分析,判断假说真伪、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假说正确。

8、得出结论;

(四)、再探究:再探究一:(一)(二)(三)(四)(五)

(五)、本节课小结:

(六)、关于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和有关实际应用,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讲解。

(七)、作业:以哺乳动物(小白鼠)、植物(小麦、金鱼藻)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八)、以植物种子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1、操纵实验变量:活种子、死种子

2、科学检测观测指标:(在黑板上写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观测指标的分析。)

A:观测指标为消耗的有机物量(物理学方法)

B:观测指标为消耗的氧气量(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

C:观测指标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学方法结合)

D:观测指标为温度变化(物理学方法)。

(九)、板书:

第二课时:

提问: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

(一)有氧呼吸全过程

出示课件:(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图)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 从何而来?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决学生中的疑难。

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有氧呼吸 场 所 反应物 产物 释放能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无氧呼吸全过程

提问: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味。)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

展示: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提出要求: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发酵等,教师只起组织、提示、引导和归纳性总结的作用。

(三)、有氧、无氧呼吸的比较

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

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4、那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展示:知识目标检验小结:让学生自行检验有无达到知识目标。

(五)、课后探究课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农村有家庭酿制甜酒酿的技术,请同学们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探究甜酒酿的酿制过程并能提出相关问题继续探究。(如:①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②加的酒药是什么?③既然是酒为什么会甜?④在瓷坛内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⑤酿制甜酒酿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酿吗?等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五、效果预测

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探究引入,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加强学生有意注意,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的点评与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较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预测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的探究性课题将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高二生物教师,我要说的教科书是高中生物第一册。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课程价值

本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本书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

1、知识构建功能:

本册书按照两条主要的线索编排教学内容。

一、由简单到复杂的先后顺序,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思想,按章节编写。本书前两章的从元素到化合物,再由化合物到细胞,就是一个典型的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后三章的三个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学科结构与其功能统一思想的完美体现。

二、从自然界中的两大类群动植物的分类角度出发,对比学习。在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特点和生殖过程中都主要分成动物和植物两部分来学习,如动物的减数分裂和植物的减数分裂等。

对于第一次接触复杂生物学知识的高中生来说,这种知识构建体系不但能使学生学习到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内容,还为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学习方法,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他们快速而又准确记忆和熟练应用。

2、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功能: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活动能力。结合教材学生可以自行开展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探究活动,是新教材的亮点,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不但提高了科学素养,还能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究创新的能力、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功能:

本册书更为侧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心理上适应这种以探究、发现、解决为主线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钻研品质,学习和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勇于创新,勇于置疑的学者风范。从小树立远大的思想,并坚持始终的做事态度。

通过生物课的学习,首先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思想,正确看待生命的存在问题。其次,在认识生命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加强对自己的心理、生理的调节,形成一个从生理上和心理上真正健康的人。再次,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关注生物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小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

二、课程价值达成度

教材编写知识细致具体,难度适中。充分体现对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本册教材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1、内容选取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高中生物第一册的内容涉能到了生物科学中的许多重要分支学科。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主要学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一些相关内容,第三章《新陈代谢》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学习《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的重点知识,还接触与《动物解剖学》有关的内容。第五章《生殖和发育》主要学习《遗传学》中生殖方式的重点内容。

本册书的知识内容几乎包括了生物学中所有的分支学科,但从内容上看,主要以各学科的重点知识,核心内容为主,即能学习到生物学中的精髓,又广言简意赅,难度适中。

2、内容组织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课程类型多样,有讲授课、实验课、综合活动课和研究性课题等。依据素质教育和课改精神的要求,力争实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内容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重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主动探究方式,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有效教学。利用阅读材料来实现对学生阅读、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研究性课题能够充分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行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发挥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研究能力。

3、形式特征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文字中插有许多非文字资料,如对复杂结构的图示、显微照片、表格、对所学习的重难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样图形并茂,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后包括选择、问答、图形分析等多种题型,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节后或每章后有阅读与思考专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丰富拓展知识面。

三、对教材的加工与改造

新教材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能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能充分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对教材资源的拓展

新教材的内容全面,知识点明确,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大量的补充性材料,如图、动画、文字说明等内容,对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非常有帮助。我在教学中,利用了校园网的便利资源,在互联网中找了许多的辅助学习材料,如用flash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比较二者区别这一难点时,收到的效果十分理想。再例如,从校园中下载的植物生长过程的影片,对学生理解种子萌发,及个体发育概念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一些拓展性内容,不但促进了书本内容的学习,还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对教材内容的增加或删减

教材中有些内容讲解的不够全面,对一些内容的学习会产生影响。例如对动物的减数分裂做出了明确的说明,但植物的却没有,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花粉粒中的两个精细胞性状一样,胚囊中的卵细胞与两个极核性状相同。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大孢子母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的内容,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不然在高二遗传学的学习中会产生比较大的困难。

再如,对物质代谢与消化的区别,教材对消化的过程,没有明确的说明,但在许多习题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小,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复习的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以后,学生不但理解了消化和代谢的区别,而且在知识上更为清楚的知道食物的整个利用过程。

2、对教科书的几点建议

(1)由于各地的地域、学校师资等的差异,教材中提供的实验和活动建议有时是难以实现的,使得教材设计的内容在真正教学中形同虚设。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要的用品多,时间周期长,大多只能以阅读的形式学习。

(2)教材中有些问题不够明确。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影响蛋白质的特点问题,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有机化学,根本不清楚什么是空间结构,因而对它的理解很模糊。再如,向性运动是应激性的一种,书中说:“向性运动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我认为,“向性运动体现了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更为准确,不然学生认为,向性运动是适应性。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即三个中心问题:

1、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3、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分析:

(1)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

1、呼吸运动的过程

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分析:

(1)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而学生还没有压强的概念,就很难理解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入”肺内。

(2)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而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教给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自学导思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是平面的,不够形象,很难形成知识的迁移。而媒体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

4、学会用系统表、表格、图解表来总结,便于记忆。

四、教学程序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2、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通过生活常识来设问,激发了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

新知识学习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① 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③ 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2、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示媒体动画一

我们进行呼吸,外界气体进入体内的什么器官?

那么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如何变化。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习有得必先有疑”,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也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示媒体动画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rarr;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rarr;肺内气体排出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演示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让学

生明白是胸廓变化引起气体进出肺的,解决肺的负压吸气问题。再让学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最后综合思维。形成对呼吸过程的整体理解。

与教材相比,这种教学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更容容易接受。

强调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次序、有对比地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

示媒体动画三(侧面观和正面观)

学生活动:

观察媒体动画,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2、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3、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示媒体动画四,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运动,也反映了膈的运动,肺的体积变化也体现出了。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次说出吸气的过程。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至于呼气的过程正好与吸气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记忆。

学生活动:

呼吸频率:

让学生进行自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报告结果。让三、四个同学快速做15个起蹲动作,马上测定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频率?

肺活量:

结合体检经验,强调肺活量是在尽力吸气后,再一次尽力呼气呼出的量。讨论为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人工呼吸:

强调是人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体字标出的工作。再介绍人工呼吸的方法。

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人体内如何进行气体交换?

(1)由学生实验引入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来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继而提出为什么呢?(问题产生)

再问: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来?

——组织细胞利用了氧而产生了二氧化碳。

再问:肺吸入的氧是如何进入体内组织细胞的呢?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围绕氧和二氧化碳的来与去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符合探究式学习规律。

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2)原理

学生活动:

喷洒空气清新剂,为什么前排的同学先闻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学后闻到?

观察图片,为什么在书房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

观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气体分子由浓度高向浓度低方向扩散。通过一些现象(香味的扩散),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再用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要学生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样的?

应强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部的气体交换相对比地学习,相对比地记忆。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发生了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如何转变的?加深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结合血液循环的路径,强调气体是由血液进行运输的。从而把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呼吸全过程的整体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用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难点。

这里是用层层提问的方式,侧重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体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的联系。

小结

练习学生活动: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煤气中毒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分三大块。

第一大块是用系统表来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

第二大块是用表格的形式来总结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第三大块是用图解来总结呼吸的全过程。

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练习与评价:

我精心编拟了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及时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评价,学生则可以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内容上,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题,分析思考题,综合应用题。层次分明,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

在练习的形式上,让学生以游戏式愉快参与,轻松投入,答对有电脑奖励,答错有电脑鼓励,有的题目还让学生亲自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练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认★WWW.SHANCAOXIANG.COM★知心理,符合现代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感到学习“易”、“趣”、“活”。

五、教学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说明一下,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以及其理论依据。

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模型、学生实验,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最新范文

生物说课稿【8篇】03-16

离子反应说课稿【优秀6篇】03-16

触摸春天的课件【优秀6篇】03-16

小学英语万能说课稿优秀5篇03-16

优秀评课稿【优秀8篇】03-16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10篇03-16

最新评课稿 评课稿万能优秀10篇03-15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精选9篇)03-15

桂花雨优秀课文说课稿最新9篇03-15

小学语文《西门豹》课件最新4篇03-15

59 7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