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优秀3篇)

时间:2024-03-14 23:00:53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山草香美丽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优秀3篇)。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篇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和圆等几何图形面积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课着重通过学生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听了三位教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之后,我感觉这是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了新课标 理念的课堂。从课堂情况上看,我认为三节课具有几大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的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以“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发现方法——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对三维目标把握准确,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摆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抓住数学灵魂,转化思想贯穿始终

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这节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当然是这节课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转化思想才是它的本质所在。而转化作为一种思想仅仅靠老师教是不行的。如何能传授给学生?它应是在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中,让学生充分感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朱老师分别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渗透转化思想:

1、数方格,感知转化。在学生数完方格时,不仅说了数的结果,而且说了数的方法,老师重点了平移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2、剪、拼操作,运用转化。在这一环节,老师设计了议一议,怎样转化,剪剪拼拼,运用转化,教师小结,概括转化。让学生体会到了转化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在实际生活中广泛 应用。

3、公式推导,还原转化。如果学生的探究操作到此为止,学生的认知就仅停留在直观层面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不变,而公式的推导还意味着要把长方形还原成平行四边形,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从而沟通长方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这一还原转化,让公式推导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三个环节,教师并没有刻意教太多转化,但学生的每个活动都浸润着转化思想的光辉,真如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细无声。

三、注重体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和趣味性。

由新课开始,利用了割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顺理成章的引出了转化的`思想,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新课开始的设计是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七巧板的话题引入,出示由七巧板组成的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多媒体逐步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案,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算?学生回答之后,老师追问,“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算呢?”引出课题。这样的引入设计,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能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中真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源于实践而又用于实践,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四、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 环节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共同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为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活动。

五、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注重让学生理解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也有利于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篇二

20xx年12月17日上午在保亭思源小学。听海南洋浦第一小学李晓丽老师和詹州市新英一小麦维高老师同课异构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后。再回顾自己上课后反思,有以下体会:

一、每一节教材内容都有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中,第86页87页的内容。从表面上看,可以借助主题图引入实际问题:两个花坛哪个大?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并利用格子图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及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这部分教材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以此沟通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动手操作探寻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做准备。在备课时你会发现,其实这部分教材已经初步渗透了割补法和转化思想。备课时如果教师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那么在教学设计中会有所体现。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会关注,并抓住且利用生成的资源引导大部分学生体会割补法和转化思想。为进一步动手做实验起到铺垫、导引及分散难点的作用。如果在备课时没有体会到教材的这个作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在进行实验时学生是被动的。表面上看确实学生都在忙碌的做数学活动。但实际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被激发。并没有真正经历建模的过程。

二、经历才能很好的建立数学模型。

在这节课中是让学生通过数、剪、拼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个模型。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建立起“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个数学模型。只有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或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等量关系,以此沟通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有效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化形象为抽象,真正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为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篇三

今天,参加了我们学校小学教研组组织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幸听了张xx老师执教的一节数学课《平等四边形的面积》,感受深刻,现就这节数学课谈一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总体来看,这节课能算得上一节教学能手的展示课,因为这节数学课教师的课堂语言给力,制作的课件能体现教师的'功底实力,设计的练习有坡度有层次,更加重视了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室里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充满了无限的活力,这样的教学有张力,这样的教师有魅力。

具体来说:

首先是新课伊始的学科渗透有联系,思想教育有价值。

第二是探究过程在自主探究不成的情况下,教师立即下达合作探究的指令,有效解决了“导学提示”给予学生的实际问题。

第三是重视了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

这是一节精彩的数学教学,但我还想说几点自己临时的想法,供您参考。

首先是导入有点儿仓促,没有抓住最佳导入时机。

第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统揽全局,切忌顾此失彼。

第三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还要再深入,再细腻。

第四是巩固练习可适时抽生板演,以求练一题有一题的收获,练一题带一类的效益。

第五是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一名即将走上教学能手赛讲大舞台的逯老师,还要注意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教材的科学处理。(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肯定要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在前面的教学中应该有提示,后面的练习中,学生方能找到用武之地。)

总之,这节课有教师独到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瑕疵,有朝一日,要登上教学能手的大舞台,还需要教师平时的严于律己和不懈努力。

最新范文

初中化学说课稿6篇03-15

初中语文评课稿精优秀8篇03-14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最新503-14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优秀4篇)03-1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新型玻璃》课03-14

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9篇】03-14

高中体育说课稿优秀7篇03-14

《惊弓之鸟》说课稿(精选4篇)03-14

高中物理课件ppt【优秀7篇】03-1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说课稿最03-14

59 6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