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案 《元日》原创教学设计两例(优秀7篇)

时间:2024-04-15 21:58:01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征途给大伙儿收集的7篇《元日》原创教学设计两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古诗《元日》教案 篇一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老师把春联放大些,这是古代时贴的春联,写的是繁体字,读的时候是从右到左,(读辞旧迎新)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现在的春联是从左到右读的,这是现在贴的春联,我们看这是同一副春联,这次你能来读一读吗?上下联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呢?我们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岁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三、四声的为上联,下联的年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一二声的为下联。

3、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在古代大年初一就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起、初的意思。元旦是哪一天?(板书元旦)(阳历一月一日)元日呢(板书元日)?(农历一月一日,就是我们所说的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这是2年一月的日历(课件出示,指出元旦和元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古诗,(板书宋王安石)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刚快打开书,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爆竹”是什么?(鞭炮)古代在竹筒里装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了。这个字与哪个字相似呢?(瀑)为什么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点水旁?

屠苏,这就是屠苏,是一种草名,所以苏是草字头。屠苏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这种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赐吉祥。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这天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日,曈字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古代的人喜欢大年初一把大门敞开,迎接初升的太阳。

桃符,关于桃符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放桃符的神话故事),这就是桃符(示图),后来就是指春联。

3、再来看看这些词,红色的是需要我们会写的,看看有没有你认为难写的字?指导爆字。(在田字格里写)

4、谁来读读这首诗?(正音)1-2名

5、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齐读)。

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提出来?(一岁除,岁,指年,除,去一年过去了)

(2)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放爆竹、喝屠苏)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4)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老师也感受到人们当时非常开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和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齐读)

真棒,从你们的读中老师切实感受到了春节时开心、热闹的场面。

2、学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在这个句子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吗?那千门万户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迎红日)

(2)从这首诗里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换桃符)

(3)你能把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吗?

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窜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现在就请你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齐读后两句)

在清脆的爆竹声中,我们又送走了一年,在温暖的春风中,家家户户,合家欢聚畅饮着美酒。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新年第一缕灿烂的阳光,然后用新的桃符换去了旧的桃符,春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喜庆呀!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谁愿意读?

真好,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新年新气象,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当时宋朝社会很贫穷,王安石正好是宰相,他积极改革,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愿,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祝愿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试着背一背(借助板书和插图)

不看板书,你还能背吗?那闭上眼睛试一试吧!

同学们这么短时间就背下来了,真了不起。

四、适度拓展,积累语言

同学们,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许多诗人为此写了诗句。下面老师带来一首宋代苏东坡的诗(课件:守岁)老师给同学们读一下。你看看 这首诗讲了过年的一种习俗是什么?(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过年有许多习俗,我们在十二单元里将继续学习。

《元日》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习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饮屠苏

喜庆换旧符、贴新桃

《元日》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导读〈〈元日〉〉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寄托的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朗读诗句,背诵诗句,了解诗句的大意。

2.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进,导入释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元日〉〉(板书课题),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呢?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元日”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吗?有谁知道?(汇报指点)

大家预习过课文,大体上知道了课文是描写新春佳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元日”并非现在一般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或过年。现在“元旦”“新年”一般指农历的一年之首,就是农历1月1日,而“元日”是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说的春节。

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课题,那就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出示幻灯片,播放、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2.提问:现在我们已经能正确流利的把诗读出来了,接下来该懂诗句的意思了。那么要弄懂诗句的意思,方法有哪些呢?

(查资料,字典解释每一个字词、再解释句子,问老师)

3.小组自学诗句的意思,汇整,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1.品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1)诗人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点的事物来描写春节热闹景象?

(板书: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全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描绘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张灯节彩、欢度佳节的情景,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3)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这首诗的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请看资料(幻灯片)

王安石(1021—1086)北京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任宰相时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在他的心目中,新法犹如春风般吹向千家万户,为的是老百姓能减少税收,增加收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天下太平。

〈〈元日〉〉正是他推行新政是所作,诗中他借新年的新气象比喻自己的雄心壮志。

生:说出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师: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蕴涵除旧布新的意思。

2.品读感悟(配乐、出示幻灯片)

带着你的感受来美美的品读诗句

3.齐背古诗

四。拓展延伸,总结诗句

1.同学们:诗人写“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过春节时有哪些富有特色的风俗或活动来汇报,我们现在来做小诗人,请借用王安石的前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根据我们庆新年的活动来补写出后句呢?——————

2.谁可以用别的方式来描绘或表达新年的欢乐场面或天下太平的盛世呢?

(1)说一说   (2)歌声

3.结课

一曲优美动听的歌声,唱出了对祖国的祝愿,王安石当时的理想在今天实现了,但当时由于受保守派的攻击,他被迫辞职,新法随即被废,不久他就怀着悲愤的心情死去。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他晚年的诗来和〈〈元日〉〉进行对比体会。

板书设计

元     日

放爆竹

寄托抱负

喝屠苏

乐观自信

换桃符

《元日》教案 篇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仍旧对显性的画面较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在读诗时能将诗中的画面与自身生活体验联系起来理解,从而感受诗中的欢快气氛,体会一系列春节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的人们对幸福美好的期盼之情。但对于王安石的执政理想,大部分三年级的学生还无法理解,因此,只稍作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爆竹、屠苏、桃符”等词语。

2、引导学生看注释、找习俗、查资料、融生活想象画面,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3、通过诵读感悟、吟诵,体会春节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诵读感悟、吟诵,体会节日的气氛。

2、难点:想象画面,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视频猜节日。

同学们,为了表扬你们端正的坐姿和专注的小眼睛,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想知道吗?好,一起来看看吧。(班级学生过新年活动照片,配乐《新年好》)

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1:齐回答,过年的时候、春节的时候 预设2:我看到了自己过年时候的照片)

2、揭示课题。

是啊,(过年,也叫)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元日》(板书题目)

3、解题

师:“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拖长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你们觉得是哪一种呢?

4、走进诗人

那你们知道元日的作者是谁吗?——王安石(引导学生回答),对,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还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49岁的时候,好不容易当上了宰相!宰相在古代可是一个大官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元日,就是在他担任宰相那一年的春节写下的,正是他春风得意的时候!

二、反复读,明诗意

1、范读,知节日。

2、初读,解诗题。

3、再读,找习俗。

三、介绍吟诵法

1、吟诵三种符号

2、吟诵录音

四、融生活,悟诗情,解吟诵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老师起手势,学生读)

你们听到了什么?(爆竹声)

爆竹声怎么样?(爆竹噼里啪啦地响,爆竹的声音好大啊!)是啊,爆竹一点就燃,所以我们的爆竹读的急而短促,这家刚放完爆竹,那家又开始放了,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音一直在耳边响个(不停),哇,过年可真热闹啊!(贴板书,热闹)

请你们把这种热闹读出来。

那“一岁”是什么意思呢?(生齐回答,一年),除呢?(生回答,过去)所以,“一岁除”指的是(一年就过去了)。

那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学生答:在热闹的爆竹声中,一年就过去了)

2、你的理解很到位!我们再来看第二句:(学生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是什么呢?(一种酒)你怎么知道?(课文中有注释)表扬你们懂得借助注释!其实,屠苏酒是由屠苏草泡的酒,传说喝这种酒可以避瘟疫、祈福新年,所以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满院子的屠苏酒,大家都准备喝个够,喝个痛快,不醉不罢休!所以诗句中的屠苏,我们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们想到了诗中的哪一个字?(学生“暖”),是啊,同学的祝福,朋友的祝福,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暖暖的)板书:温暖

3、同学们,除了我们心里暖?暖还从何而来呢?(还有什么也是暖的呢?)(春风送暖,)对了,春风也是暖暖的!那还有谁会感到暖?(诗人王安石)是呀,我们的王安石可是好不容易当上了宰相,因此他在政治上的改革也得到了顺利的开展,在这个热闹、喜庆的新春佳节,普天同庆,人暖、心暖、天地暖!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诵一遍!

4、是的,那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读诵符号学习后两句诗。

讨论并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学习2min、小组组长代表汇报)

是啊,老师起手势,“千门万户曈曈日”,通过节奏我们看到太阳正在(慢慢升起来),千门万户都已经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感受到(新年新气象、新年生机勃勃)新年 的 万象更新(贴板书)

王安石用几个画面、几句诗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除旧布新的决心,不管成功与否这份心系百姓的情怀让我们感动!

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

5、接下来,加上伴奏,加入感情,想象画面,吟诵出王安石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现在请所有女生起立吟诵;请所有男生起立吟诵。】

评价语:你们诵出了王安石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你们的吟诵让老师也走进了诗中的画面。

《元日》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屠曈换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介绍

1、正月初一。

《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文选·张衡》:“於是孟春元日,羣后旁戾。”薛综注:“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宋王得臣《麈史·占验》:“江湖间人,常於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清昭连《啸亭杂录·李恭勤公》:“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

2、吉日。

《吕氏春秋·仲春》:“择元日,命人社。”高诱注:“元,善也。”《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为忌日。”颜师古注:“元,善也。”《南史·宋纪上》:“敬简元日,升坛受禅。”

元日,本以为吉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元日还有很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但古人只有农历,没有阳历,所以正月初一最正确。

《元日》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苏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案 篇七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老师把春联放大些,这是古代时贴的春联,写的是繁体字,读的时候是从右到左,(读辞旧迎新)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现在的春联是从左到右读的,这是现在贴的春联,我们看这是同一副春联,这次你能来读一读吗?上下联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呢?我们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岁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三、四声的为上联,下联的年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一二声的为下联。

3、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在古代大年初一就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起、初的意思。元旦是哪一天?(板书元旦)(阳历一月一日)元日呢(板书元日)?(农历一月一日,就是我们所说的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这是2年一月的日历(课件出示,指出元旦和元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古诗,(板书宋王安石)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刚快打开书,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爆竹”是什么?(鞭炮)古代在竹筒里装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了。这个字与哪个字相似呢?(瀑)为什么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点水旁?

屠苏,这就是屠苏,是一种草名,所以苏是草字头。屠苏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这种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赐吉祥。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这天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日,曈字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古代的人喜欢大年初一把大门敞开,迎接初升的太阳。

桃符,关于桃符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放桃符的神话故事),这就是桃符(示图),后来就是指春联。

3、再来看看这些词,红色的是需要我们会写的,看看有没有你认为难写的字?指导爆字。(在田字格里写)

4、谁来读读这首诗?(正音)1-2名

5、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齐读)。

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提出来?(一岁除,岁,指年,除,去一年过去了)

(2)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放爆竹、喝屠苏)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4)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老师也感受到人们当时非常开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和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齐读)

真棒,从你们的读中老师切实感受到了春节时开心、热闹的场面。

2、学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在这个句子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吗?那千门万户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迎红日)

(2)从这首诗里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换桃符)

(3)你能把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吗?

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窜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现在就请你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齐读后两句)

在清脆的爆竹声中,我们又送走了一年,在温暖的春风中,家家户户,合家欢聚畅饮着美酒。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新年第一缕灿烂的阳光,然后用新的桃符换去了旧的桃符,春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喜庆呀!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谁愿意读?

真好,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新年新气象,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当时宋朝社会很贫穷,王安石正好是宰相,他积极改革,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愿,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祝愿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试着背一背(借助板书和插图)

不看板书,你还能背吗?那闭上眼睛试一试吧!

同学们这么短时间就背下来了,真了不起。

四、适度拓展,积累语言

同学们,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许多诗人为此写了诗句。下面老师带来一首宋代苏东坡的诗(课件:守岁)老师给同学们读一下。你看看 这首诗讲了过年的一种习俗是什么?(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过年有许多习俗,我们在十二单元里将继续学习。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苏

迎红日

换桃符

最新范文

《穷人》剧本优秀7篇04-15

语文教学案例【优秀6篇】04-15

《晏子使楚》教案(优秀10篇)04-15

《品德与社会》教案(最新11篇)04-15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8篇)04-15

最新幼儿园小班笑脸娃娃教案及反思优秀504-15

幼儿中班教师节教案(精选6篇)04-15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精选14篇)04-15

《乌鸦喝水》教案(7篇)04-15

幼儿园活动父亲节教案5篇04-15

51 7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