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4篇

时间:2024-01-03 14:04:2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为了加深您对于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的写作认知,下面山草香给大家整理了4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双龙洞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感悟游记的语言美、景观美,掌握游记的基本写法。

3、倡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俺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二、整体感知,拟定游览路线

教师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览路线。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同学一起协商修正。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为下面每个景点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1、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⑴ 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片断)

⑵ 看!“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让同学感悟“明艳”)

⑶ 有谁知道溪流为什么“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水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在同学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的声音。)

⑷ 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想象路上的美景。(教师配乐朗诵)

2、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

路上景色如画,但俺们目的地不在这里,俺们目的。地在双龙洞。

⑴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片断)

⑵ 到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很有气势。谁能说说“突兀森郁”是什么样的景象?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

⑶ 从洞口“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俺们可用一个字概括外洞的特征。(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外洞”片断)

3、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

观赏完了外洞,顺着泉源,俺们来到了洞的孔隙。

⑴ 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

⑵ 小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像,小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孔隙”片断,配录音介绍。)

⑶ 请一同学上讲台,以椅子当小船,模拟作者的动作,想象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⑷ 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的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指导朗读)

4、驰聘想象,分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

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俺们就到了内洞。

⑴ 学到这里,大家知道双龙洞里的“双龙”其实是什么吗?(同学踊跃发言)

⑵ 游览过溶洞的同学见到过石钟乳、石笋,谁能给俺们讲解一下石钟乳和石笋是怎样形成的?没有游览过溶洞的同学也别遗憾,老师这就带你们观看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给它们取上名字好不好?(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内洞”片断,出现一些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让同学畅所欲言。)

⑶ 默读,想想“内洞”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师生概括。)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1、找“向导”,拟顺序:

⑴ 课文里有一个“向导”陪着俺们一路游玩过来,大家知道它是谁吗?(引导同学从泉水着眼,再拟游踪。)

⑵ 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教师点击课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⑶ 这个“向导”不只陪着俺们,一路上也陪着作者,想想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游览线路”。)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以溪流走向为中国,再拟游览顺序,使同学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有清醒认识。

2、品语言,学写法:

⑴ 俺们学习这篇游记,不只是欣赏蕴涵在游记中的语言美、景观美,还要学会游记的写作方法,指导俺们的习作。

⑵ 这篇游记篇幅不长,但给人印象深刻。作者是怎样把一次游玩写得这样精练生动的呢?哪些写法值得俺们借鉴?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⑶ 师生一起归纳,让同学领悟游记融情入景、巧抓特点、总分有序等写作方法。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1、双龙洞游览完了,俺们就要坐车回去了,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给大伙说说?

2、暑假要到了,俺们可以借鉴这篇游记的写作方法,把俺们在暑期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游玩写下来。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 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 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①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 即使 石钟乳  石笋

②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进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①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②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③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4.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一、从读入手,理清层次

1.读第三段。

说一说写了几层意思。

2.分析:

②外→内

学生边读边思考,师生共同总结。

a.泉水来路。

b.孔隙大小。

c.小船形状。

d.进出方法。

e. 人的感觉。

二、学习本段第三层

③内洞奇景。自由读,并小结写了什么?

a.黑为什么?只有孔隙相连。

c.大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d.水源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且点出洞已到头。

④最后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三、总结

作者记叙了游览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三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双龙洞的特点,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有关双龙洞画面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

1. 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9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写作方法。

4. 阅读与想像相结合,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5. 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的特点,向别人介绍某√山草香★www.shancaoxiang.com√一景点。

6. 能概括地总结双龙洞的特色。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空隙和内洞的特点。

2、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并领会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

1、由进内洞时作者的感觉体会空隙的特点。

2、 在领会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师可准备有关双龙洞风景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气氛,导入 新课

谈话导入 .(教师可从衣着上影响学生的感觉)我今天特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等孩子露出羡慕的神态时接着说)你们想去吗?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路线

1、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所游览的景点,并排列顺序。

2、找出表示作者游览景点产生变换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用做小导游的方法(准备好导游的工具)激励学生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请学生按顺序写出几个景点。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

三、探讨主次,学习写法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2、小组探究文章的主次,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

3、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总结:写文章时与题目关系密切的要详写,不太密切的要略写,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四、课外拓展,小笔头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到过那些旅游景点,并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课下仿写一篇小游记.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领会感情

1、回顾课文中所描写到的景点.(出示板书)

2、指导朗读课文,找出重点内容.

3、读后分析解决重.难点.

(1)、自读描写外洞的内容,找出描写其特点的句子.

"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

反复读这句话,用一个词总结其特点.板书:(大)

(2)、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小组探究"空隙"的特点.(小)(窄)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告诉我们"空隙"的小呢?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空隙的"窄小".

理解空隙如何小的句子.

体验空隙如何窄的句子.

读:"为从后脑到肩背......贴着船底了.""可是还能感 觉......我又感觉......"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播放进空隙时的多媒体,问:如果让你躺在小船里会有什么感觉?

用语气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3)、用学习前两个景点的方法学习描写内洞的内容.

同位讨论并总结出内洞特点.(美)

从哪些地方看出它的美呢?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

(4、巩固主要内容.

用自己所感悟是情感朗读描写外洞,空隙,内洞的段落.(教师适时点拨)

(5)、其他内容

学习1-3自然段,了解路上的特点.

出示相关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

"粉红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时时变换调子."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想想,议议体会到了什么?(美)

(出示双龙洞路上的录像)

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朗读.

根据句子提问:为什么同一类的花儿山上的却比盆栽的有精神?

为什么同一条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二、回顾整体,理出线索

在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溪流的句子.并总结: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它起到能把文章各段连接起来使之紧凑的作用.

三、浓缩感知,张扬自我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播放配音乐.

2、教师可由衷称赞:"啊!双龙洞,你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由此让学生也用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受.

3、播放双龙洞景色的课件,并请小导游对其中的某一景点边看边介绍,评出优秀小导游.

四、课外拓展

给文中的几个景点的某一处写一导游词.

背诵,并仿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四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 。齐读课题。

1.白板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

2.指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复习作者游览的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活动2【讲授】精度感受

(一)欣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

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练习说话 ,师生互评 。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教师板书:宽、大

2.朗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师: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

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

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作者的感受。

6.师: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

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 (比外洞大得多)

板书: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活动3【讲授】学习讨论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

活动4【练习】学习仿写

你还去过哪些风景名胜?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要注意游览顺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4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最新范文

《范进中举》教案精选7篇01-03

九年级上册语文《陈涉世家》教案(最新10篇01-03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优秀7篇】01-03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3篇)01-03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题的答案优秀9篇01-03

《背影》教学设计【优秀8篇】01-03

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01-03

对数函数数学教案优秀4篇01-03

蜀相教学教案(优秀3篇)01-03

初一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优秀501-03

51 5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