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优秀5篇】

时间:2023-10-08 14:22:02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为了让您对于爬山虎的脚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5篇《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 篇一

课时目标:

1、认识本文生字,学会本文生字。

2、感受爬山虎叶的美。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了解本文作者;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谜底为“丝瓜”“葡萄”的谜语。

2、谈话激趣:同学们,丝瓜和葡萄往高处爬都需要搭架子。爬山虎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爬到墙上,爬到房顶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组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领读词语。

(2)你读懂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了吗?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的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和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三、理解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叶子的?

2、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4、说说你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感受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爬山虎的叶子颜色变化美,形态美。

四、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颜色:嫩红、嫩绿、绿叶

形态:密而均匀、一顺儿脚爬

教学反思:

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比较感兴趣,教学本课时,我的思路是按照课文的顺序,先理清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注意研读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都自悟,然后适当点拨。

四年级重要的词语还是需要落实,比如“一顺儿”,通过借助工具书或插图来理解都很好,如果要更进一步,可以让学生看着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一顺儿”;注重课文的诵读和背诵,安排的时间、机会也比较多。不足之处有:虽然诵读和背诵的时间有保证,但要注重层次,每次诵读体会更深,层层深入。教案编写时有些步骤补充在一旁,布局不利于整体统筹。提问时应以一两个主要问题为线,过于琐碎会扰乱学生的思路。提问语言不够间接明确,一分钟内出现多次提问的现象。主要还是源于我对他们缺乏信心,担心他们听不懂我的提问。另外,也由于自己对于学生的关注不够,没有在提问后及时关注学生的表情动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错过了强化笔记习惯和鼓励思考的时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所减弱。在学生回答段落大意之后应再做梳理、引导。我的准备还是简单粗暴了,“承上”不足,“启下”要单刀直入。在课堂中随时总结学习方法,并向学生点明,让他们加以借鉴。目前的课堂笔记都要求记录在书上,学生可能尚未养成习惯,需要教师指导。

爬山虎的脚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3、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4、结合观察发展学习的审美情操。

【教学具】

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想】

1、创设审美情景,以 CAI 为主导地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与主动。

2、教学设计分为四个大的环节:

创设情景,审美欣赏—细致观察,建构新知—反馈操作,强化认知—形成评价,自我完善。其中前两个环节是以教学讲授与演播为主,而后两个环节却是以学习的自主操作为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审美欣赏

1、启发谈话:

谁知道爬山虎?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你能否说出它的一些特点?它美不美,怎样美?

2、读课文,重点读一读第三、第四两个自然段,体会一下爬山虎与爬山虎的脚有些什么特点?

3、教师演示 CAI ,看一看描写第三段的有关爬山虎的视频资料,初步感受“均匀”、“空隙”等词汇,并重点感受“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的动态艺术。

4、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美,再读读课文,体会一下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

二、细致观察,建构新知

1、熟读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颜色、形状。

2、CAI,看一看描写第四段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颜色、形状视频资料。培养口语表述能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它到底长在什么位置?

4、边读课文,边想象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与长成的动态效果—嫩红的六、七根细丝慢慢长大,细丝的头上又长出几个圆片,就像是蛟龙的爪子,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三、反馈操作,强化认知

1、从上面的学习你真的知道了爬山虎脚的那些外部特懔寺穑?

2、利用 CAI 和教学交互网络的操作,请你找一找爬山虎的脚长在爬山虎的植物的什么部位?

3、根据操作的交互反馈,再阅读课文。

4、最后用自己的话重点说一说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位置?

5、细致观察爬山虎的脚长成的动画。

四、形成评价,自我完善

1、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课文说了些什么?

2、找一找描写爬山虎的脚爬墙的动词(触/变/巴/拉/弯/贴)。

3、在 CAI 找到这些词,并在课件上将这些动词拖至交互区,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4、分别用鼠标点击这些动词,看一看与此相关的描述爬山虎的脚的相应动画。

5、对照画面,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6、可以完整地观看一遍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完整动画。

这个简略的教学方案一个十分明确的特征就是强调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 CAI ),并在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中,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教学设计方案中不难看出: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设计有别于常规电教的本质区别在于 CAI 课件几乎主导了整个教学的程序(这也就是 CAI 课件创意与多媒体教学设计原本就是一回事的缘故);另一方面就是“学”的意义真的可以在 CAI 具备的物质条件下落实在自我形成的动手操作之中。

如果考虑到如何将常规教学方案转变成 CAI 课件创意的表达方式,我们不妨创设这样一个大家熟悉的常用表格,将有关《爬山虎的脚》的 CAI 设计可能涉及到的教学要点详细集中起来,以便于整理和观察。

其实,上述表列式的教学内容表达本身基本没有意义,但作为常规教学方案《爬山虎的脚》的设计,可以转化成了一些基本的教学创作要素,这些要素就是多媒体需要表达的直观化素材,我们将这些要素通过一定的形式全部整理成多媒体素材,并说明这些素材的表现形式和策略,那么一个渐趋于完善的 CAI 创意表述形式也就基本形成了。

爬山虎的脚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

过程、方法

用读读画画说说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准备爬山虎图片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条件 激发兴趣师:

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爬山虎实物,进行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对爬山虎了解多少?可以给大家深入介绍一下。(教师指出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愿意站起来朗读吗?用比一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站起来分段朗读课文。

3还想读吗?这次我们拿起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着自己概括一下写在旁边。

4交流:谁来告诉大家,通过默读课文,你又了解了哪些内容?板书:叶子脚的位置、样子怎样爬触墙生存

(二)细读感悟

1、同学们通过默读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不想去看看那些可爱的爬山虎?来我们一起欣赏。(放录像)。

2、喜欢爬山虎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3、下面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深入学习,看谁收获最大。(学生分组活动,喜欢相同部分的在一起学习)

(1)喜欢爬山虎的叶子的同学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叶子的美展示出来。

(2)想研究爬山虎的脚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的学习方法。

(3)想研究爬山虎会爬墙的秘密的同学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的学习方法。

4、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1)当学生交流叶子部分时:

a请他给同学们读一遍。(课件出示叶子画面)学生评价。

b交流: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c指导朗读:爬山虎的叶子绿得如此新鲜,排列如此均匀,不仅静止的时候很美,动起来就更美了。请看(课件演示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指名读。评价。

(2)哪位同学画出了爬山虎的脚?愿意展示一下吗?

a一生展示自己的画。

b请同学们读一遍第三自然段,对照课文的描写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

c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画?能指着图给大家介绍介绍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的吗?

(3)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呢?谁来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

a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b哪位同学能够一边介绍一边用手代替爬山虎的脚表演一下?

c自读第四自然段,用笔全圈出作者用了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d边读课文,边用手在桌子上做做这几个动作,体会体会。

(三)学生质疑课件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能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收获,课堂评价: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会让你有无穷无尽的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孩子。

1、积累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

2、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巩固练习

1、自学生字词。

2、指导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写写等。拓展练习 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一写。

2、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会流于形式,学无所获。

爬山虎的脚教案 篇四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他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根据新《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接受能力的情况,我在本课里安排了两个课时,下面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选定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是因为《爬山虎的脚》首先是介绍某种植物形状特点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懂得爬山虎脚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细致有顺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这是本课重难点。选定实物观察教学法在这里我是有三个依据的:

(1)从人的认识客观规律来看,学生的认识总是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认识这一规律。

(2)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发展阶段,而且我所要教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先不慌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先把实物爬山虎摆出来,实物一出现,学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颜色。我再对着实物的脚、茎、叶、以及叶柄等部位进行简单说明。让学生来个赏试观察法,叫学生们先自己观察爬山虎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然后再打开课本看课文作者又是怎样对爬山虎的各个部位进行观察和表达的。这样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就不难了。

三、说教学过程

质疑导入

师:“植物有脚吗?”(板书课题)。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观察

课题导入后,让学生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茎、叶柄等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让学生打开课本自读,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观察顺序来观察和表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写作方法

爬山虎脚的特点作者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总结(教师小结: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是嫩红的、几天后是嫩绿的、长大后是绿得新鲜、因为是绿色使人看了舒服;因为它长得整齐、均匀、茂密而不重叠,一阵风的吹过而漾起波纹好看得很。)。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脚教案 篇五

一、教师导入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本课是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呢?(围绕爬山虎的脚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段是围绕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

二、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1、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确定了“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满墙碧绿的叶子,从小到大,从红到绿,又从绿到红,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们为什么能那样牢固地铺在垂直的墙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风雨也不会把它们打落下来。但却很少有人扒开那密密的叶子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写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根据要写的意思选择好内容。(板书:选择好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要写爬山虎的脚,选择了哪些内容呢?

请三个同学分别读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说了什么?

⑴ 分小组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⑵ 请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

第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什么样;第4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第5自然段写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⑶ 作者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还要安排好写的顺序,这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6句)

2、这6句话分别说了哪几个意思?

(一、二句写了作者发现爬山虎有脚;三、四句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和形状;第五句写了爬山虎脚的颜色。)

3、指导朗读:

当作者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墙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非常惊喜。)

⑴ 学生小声练习读出惊喜的语气。

⑵ 教师范读:

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读出疑惑的语气。第二句中“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尤其是“有脚的”三个字语气更要强烈。

4、在书上画出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注意要画准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过看图或投影让学生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弄清“茎”、“叶柄”、“反面”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要给学生直观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手势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5、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在书上画下来。(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学生看图加深理解,产生直观印象。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个比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换句话说:爬山虎的脚就像六七根蜗牛的触角;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什么样。

6、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

(像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7、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8、再请两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语气。

(第二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后面几句要读得像解说员一样,介绍要清楚。)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4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墙上爬的。)

2、读这段中的第三句话:“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中的“这样”指的是怎样爬?从上文找答案,划在书上。(前面的两句话。)全班一齐读一读。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请两个同学用动作演示:

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后十指弯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贴到黑板上。再用同样的动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学齐读(或背诵)这一部分。说说“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么。

5、每个同学都要边背边演示动作。

6、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为什么看到那些细小的脚就会使人想起蛟龙的爪子?(太像了。)当两种事物很相像的时候,就可以用比喻句来形容。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细小的脚就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换一个词,句子内容不能变,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练习说句子。(“好像”、“像”、“犹如”、“如同”、“像……似的”)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一人读,其它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结果不同。)

2、看投影:

⑴ 填空。

⑵ 回答问题:

① “灰色的脚”指什么?原来是什么颜色?

② 从哪儿能看出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相当牢固?

(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六、再读课文三、四、五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爬山虎的脚的

七、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来写的,但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爬山虎的叶子(分小组讨论)

原因有三:

1、因为平时人们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课文就从人们的认识规律入手,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熟悉。

2、爬山虎这种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对人类最有贡献的部分就是叶子。

3、用叶子来衬托爬山虎脚的重要,如果没有爬山虎的脚,就不会有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那样舒服,铺得那样均匀,荡漾得那样好看的绿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5篇《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最新范文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作者和背景(优秀12篇10-08

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5篇10-08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10-08

《旅鼠之谜》学习要点精选9篇10-08

《给予树》教案设计【优秀6篇】10-08

桃花心木 教学设计【精选9篇】10-08

《庄子》二则(优秀5篇)10-08

一定要争气14篇10-08

206课堂点睛语文七年级上册答案(4篇)10-08

初中语文教案(优秀8篇)10-08

51 42869